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

合集下载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并举例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艺术手段,能够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言语的艺术效果。

下面是十大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进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

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例子:他的眼睛如同一池清泉。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类的行为、感觉和特征,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点。

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打动读者的情感。

例子:秋天的落叶轻轻飘落,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蹈者。

三、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句式结构或词语来强调并列的事物,加强语气表达力,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直接、有力。

排比能够使文章的修辞效果更加突出。

例子:求其友,如求其水;求其爱,如求其光;求其心,如求其真。

四、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人物或情感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烘托出一种戏剧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引人入胜。

夸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例子:他的声音大得可以震碎玻璃。

五、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相关的词语或事物来代替自己讲述的词语或事物,起到替代和提醒的作用。

借代能够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例子:我闻到了梨花的香气,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陈述时向对方提问并以此提醒或强调自己的观点。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子:难道生活中只有胜利和失败吗?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或概念进行对照,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比较能够使文章的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子:她像一只雀儿般灵动的跳舞,飞舞在舞台上。

八、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谓语调换位置,使语序上与正常的语序相反。

倒装能够突出句子中的一些成分,使语气更加强烈,语言更富有节奏感。

例子:Into the room walked a man,his tall figure casting a shadow on the floor.九、设问设问是在文章中故意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回答,从而达到引发共鸣和提醒的作用。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暗示和借代。

比喻:将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相似性比较,使得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教师的爱心像春日暖阳,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田。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属性,使表达更为亲切。

例如:“柳枝轻摆,像是在向人们招手。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相同句式来强化语势,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友谊像春天的新芽,像夏日的清风,像秋日的果实,像冬日的暖阳。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性来强调表达的情感。

例如:“他的歌声如此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设问:通过提问引起人们的注意,强调接下来的答案。

例如:“这道题答案是什么?当然是3了。


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加强语气。

例如:“难道你不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对偶:使用结构对称的句子,以达到平衡和美感的效果。

例如:“山高水长,天南地北。


暗示:通过间接的方式来暗示意思,引发人们的联想。

例如:“秋叶落下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以简化表达或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萤火虫点亮了夏夜的星空。


这九种修辞手法都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和鲜明。

在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时,要注意它们的定义和使用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20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一、比喻(Metaphor)比喻是通过对两个或更多事物之间的隐性类比进行类比,用于强调或传达一个观点。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比喻可以为读者或听众提供一个更清晰的理解。

例如:他是我的明星,引发了我生活的光芒。

二、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是将人的特质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以使其更具生动性。

拟人使我们能够与抽象概念进行情感上的共鸣,并更好地理解它们。

例如:时间在飞逝,不等人。

三、夸张(Hyperbole)夸张是一种夸大或放大事实的修辞手法,以吸引读者或听众的注意。

夸张可以用于强调或传达强烈的情感。

例如:我等了一辈子。

四、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不期望得到一个直接回答,而是用于引起读者或听众的思考。

例如:我们难道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吗?五、排比(Parallelism)排比是在句子或段落中使用相似的结构或语法模式,以达到强调或增强效果。

例如:我昨天看到了痛苦,我今天看到了困难,明天呢?,我们将看到胜利。

六、修饰(Alliteration)修饰是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辅音开头的词,以增强语言的韵律和视听效果。

例如:如花般翩翩起舞。

七、对偶(Antithesis)对偶是在句子或短语中使用相对或对立的概念,以强调比较和对比。

例如:今天我们面临的是时机,而不是困难。

八、修辞问答(Hypophora)修辞问答是在短语或段落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立即提供答案。

例如:你知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毅力、努力和坚持不懈。

九、直接对话(Anaphora)直接对话是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以产生强烈的效果。

例如:我有梦想。

我有希望。

我有力量。

十、反转(Irony)反转是违背常识、预期或表面上的意义,以传达一种讽刺或隐含的观点。

例如:你真有福气,车子刚修好就又出了故障。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修辞方法,它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修辞性演讲和广告中被广泛使用,以达到各种艺术和感染力。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比喻呢,就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

比如说“月亮像个大圆盘”,这月亮就是本体,大圆盘就是喻体。

这比喻的作用可大了,能让咱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特别形象。

就像你想跟人说一个姑娘长得好看,如果直接说“她好看”,就很干巴巴。

要是说“她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嘿,立马就能让人在脑海里想象出她娇艳的模样,就好像这姑娘的美就在眼前晃悠呢。

拟人就更有意思啦,把东西当成人来写。

像“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风儿哪有手呀,可这么一写,感觉风儿就像一个温柔的小伙伴,特别亲切。

它能让没有生命的东西有了人的情感和动作,让整个描写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就好比那些花草树木,本来呆呆地站在那儿,一拟人,就像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小精灵,整个世界都变得有生机了。

夸张就是把事情夸大或者缩小来说。

“飞流直下三千尺”,哪有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呀,但是这么一夸张,就把瀑布那种雄伟壮观的感觉一下子就给凸显出来了。

要是你想表达自己特别饿,说“我饿得能吃下一头牛”,这就把饿的程度超级加倍地表现出来了,听的人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你那种饥肠辘辘的状态。

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类似的句子排在一起。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排比句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就像敲鼓一样,一下又一下,很有力量。

而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让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对偶呢,就是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看起来很整齐,就像一对双胞胎似的。

它能让句子变得很精炼,同时又有一种对称的美感。

反复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者句子。

比如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个“盼望着”一反复,就把那种急切盼望春天到来的心情表达得特别到位。

就像你心里有个事儿,不停地念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你想要表达的情绪。

设问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例句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2)是用简单或熟悉的事物来解释深奥的事物,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像白色的羽毛一样轻轻的飘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河水清澈见底,像透明的蓝丝,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感情。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2)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并使文章经久耐用,不枯燥,使描写的事物有人情味,使文章更有趣,更通俗易懂。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行为的特征,生动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感到所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贴近,使文章更加生动。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描写相似之处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形象,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句:她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2.比拟: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对比来突出被修饰对象的特点。

比拟可以用于形容人物特征、情感和景物等方面的描写,以使文字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

例句:他虽为铁面无情的警察,却有一颗如黄金般温暖的心。

3.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抽象的概念或动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能力,以增强描写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拟人可以使物象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读者对其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句:夜幕低垂,星星似乎在窃窃私语。

4.夸张: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大或渲染,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字更加鲜明、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例句:他的身高可以媲美一座高山。

5.排比:在同一句或相邻句中使用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以使表达更加连贯、鲜明和有力。

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更加突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句:爱情需要真诚、付出和理解。

6.反问:以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或引起对方思考。

反问可以激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增强修辞的说服力和抒情性。

例句:难道生活只有苦难吗?7.借代: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使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借代可以通过简化句子结构来保持流畅和紧凑,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句:他的大脑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8.对仗:在语言中通过平衡配搭、对称的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目的。

对仗可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音调,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和谐。

例句:风轻轻吹,雨纷纷下。

9.比较:通过对事物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使句子更具说明性和感染力。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关系。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湍急的江水,嘹亮而动听。

在这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拟人等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和形象描绘来增加修辞效果。

夸张、排比等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相同结构的运用来突出表达的效果。

方法技巧二 常见修辞方法分类例析

方法技巧二 常见修辞方法分类例析

结 构
对偶 句子 对偶
——
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 中空。
返回
3.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 凝练,抒情酣畅。 4.运用对偶应注意的问题 (1)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 相关。 (2)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六)排比 1.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 修辞方法。
博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 星地点缀着些白 花……正如一粒粒 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 的美人。
那小姑娘 例句 好像一朵 花一样。
那又浓又翠 的景色, 简直 就是一幅青 山绿水画。
返回
5.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 冗长为简洁。 6.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 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 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比拟 1.概念: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它包括 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 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返回
2.种类 类别 连续 反复 形 式 间隔 反复 特点 例句
接 连 重 复 相 同 的 词 盼望着,盼望着,东 语或句子,中间没有 风来了,春天的脚步 其他词语间隔 重复运用词语或句 子,中间间隔其他词 语或句子 近了。 好像失了东三省,党 国倒愈像一个国,失 了东三省谁也不响, 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

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修辞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技巧,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达到表达深意、增加效果的目的。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众多,其中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说明。

一、比喻1.直接比喻:直接将被比较对象和比较对象进行比较,明确点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他像个吃饱了撑的小猪,懒洋洋的在床上打滚。

2.隐喻:通过暗示、含蓄的方式来比较两种事物,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空间。

例:她的目光如同夜空中繁星般闪烁,美丽而神秘。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物体或抽象事物赋予人类的特质和行为,在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例:树木在微风的吹拂下,欢快地舞动着绿叶,似乎在诉说着欢乐和生机。

三、夸张夸张是在表达中夸大其词,突出其中一种特征或效果,以便更生动地表达出情感或观念。

例:他一夜之间长出了一台小王子。

四、对偶对偶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强调其中一种东西的特性,以突出重点,增加表达的效果。

例:春江花月夜,夜深人静,江水波光闪烁,花儿含苞欲放。

五、排比排比是通过语言的平行结构,使各个事物并列呈现,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他的眼睛红红的,他的脸色发白,他的双唇发紫,他的手冰凉。

六、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情感,常用来加强说服力或修辞效果。

例:你难道不怕失败吗?七、倒装倒装是改变语序,把谓语动词或情态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主语、强调语气或实现其中一种修辞性效果。

例:Only through hard work can you achieve success.八、括号括号是通过加入附加的说明或解释,来丰富内容、增加语言的精度。

例:我明天(星期五)要去参加比赛。

九、双关双关是通过一句话或一句词含有两种或多种意思,以便实现语言幽默效果或达到表达深意的目的。

例:父母是家庭的衡量器,男人娶妻是家庭的添乱器。

综上所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倒装、括号和双关等。

9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9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9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1、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二、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以部分代全体;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用具体代抽象; 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用特征代本体;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

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用创作者代本体,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用材料代本体、用工具代本体、用所在代本体。

如:丝竹、算盘、黄泉(今天为词语借代义)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 ① ②③④★借代和借喻区别: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三、比拟拟物: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拟人:山在欢呼,溪在歌唱。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四、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2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3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高三语文】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9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3)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她象一朵花。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成了)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她是一朵花。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把敌人比喻为虎豹、熊罴)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判断:春雨象花针,象细丝。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统称比喻,做题时可以不用细分,但可以作为判断比喻修辞额依据。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种类①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小鸟在歌唱。

②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于文学作品和修辞性表达中的技巧和方法,可以
增强文字的艺术性、感染力和说服力,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面将介绍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比喻
二、拟人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
人的形象和感受,增强作品的形象感和表现力。

拟人能够使描写更具象化,增加情感和思想的投射,让读者更易于理解和共鸣。

三、夸张
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描写进行强烈放大,以夸大其特征、强调
其意义或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夸张常常用于哲理作品、讽刺作品或幽默作
品中,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四、对比
五、排比
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
排列,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节奏感。

排比可以强调重要的事物,突出特定的
感觉或思想,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它能够提高读者的注意力和
理解力,增加作品的说服力。

六、反问
七、比较
八、反复
反复是指在文本中反复强调其中一种思想、观点或情感,以加强其影响力和记忆力。

反复可以通过重复关键词、精心布置的句子结构或场景设置等方式实现。

反复能够加深读者对其中一种思想或情感的理解和认同,增加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九、借代
综上所述,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作用效果和作文比较,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作家可以更好地与读者沟通,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初中九种常用修辞手法及配套练习题

初中九种常用修辞手法及配套练习题

初中九种常用修辞手法及配套练习题文章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阅读起来更加有趣,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反复这九种。

下面是这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及配套的练习题。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1.比喻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2.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三、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1.排比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四、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1.夸张修辞手法的三个要素:(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五、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借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学考复习之九大修辞

学考复习之九大修辞

学以致用:
下面没有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
2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他跑起来速度像宇宙飞船,肯定能拿冠军。 稻田禾苗密又密,卫星掉下来也要把它弹到半空中。 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五 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概念: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伟大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3)单句排比
(2)分句排比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有:
1、拟人:是将事物人格化,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夸张: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3、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式。

5、对偶:用结构相同、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6、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7、反复:为了强调某个词语或句子,而反复出现该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式。

8、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9、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名称
特点
三个或Hale Waihona Puke 个以上结构相同、排
意思相关,语 气一致的短语
或句子连接在
比 一起。
类别
短语排比
句子排比
示例
苏州刺绣以色彩鲜艳、图案清晰、 针法细致、形态逼真而驰名中外。
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 声音绘制感情。
注意:在运用这种修辞时,需要注意的是用来构成排比的内容不能重复, 不能互相包含。
5、对 偶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 忍闻。
6、排比
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 ①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②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③ 增添语言的节奏感、旋律 美; ④ 有力地渲染艺术形象;充分抒发思想感情。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4构思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伏笔铺垫等。
常见修辞手法(9种):
1、比喻 2、 比拟 5、对偶 6、排比
3、借代 4、夸张 7、反问 8、设问 9、反复
1、 比喻
含义: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说明另一 事物。 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 或化冗长为简洁。

两次以上重复相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同开头的段落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
麦……
反复与排比 相似处:是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二者的区别是: 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其修辞作用在于强调突出。 排比着眼于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其修辞作用在于加强气势。 运用反复的句子不一定形成排比,排比句也不一定使用反复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一、知识要点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

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

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

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

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借物模拟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淀》孙犁)【比喻与比拟的比较】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初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杨朔《金字塔夜月》)(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借喻和借代都是隐去本体,只出现客体(喻体或借体)的辞格,因而容易混淆,下面介绍简便的辨析方法。

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 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

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

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

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

“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军队”。

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争的代名词。

“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所以,把握住借喻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就能将二者区分开。

其次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敌人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运用的是明喻,换成借喻就是“这条狗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上面两句中,本体是“敌人”,喻体是“狗”,喻词是“像”。

由明喻到借喻,只是省略了本体和喻词。

因此所有借喻只要增加本体和喻词都可以转换成明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假设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

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