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式大学校园成为校园规划的趋势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有机体,它必须和社会联系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发展。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大学校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身处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因此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人员的需要;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代大学的核心功能已经发生变异,大学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转向一个智力、文化、经济复合体,由一个封闭的教育机构转向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综合体。而作为其容器和舞台的大学校园空间在调整完善之中亦出现了新的时代发展特征。
自高等教育产生之日起,作为生产知识、作育英才之地,大学校园如何规划以及营造何种的育人环境是校方在经营大学所要慎
重考量的问题。不言而喻,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于身处其中的受教育者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校园环境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著名大学中,许多大学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学术传统,而且这些大学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环境,是众多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纵观古今中外大学的发展历程,大学校园经历了从最初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式的“象牙塔”到如今“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反映出校园规划思想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的显著变化。当今时代,世界高等教
育的发展已经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趋势,开放性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办学潮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等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原有的教育模式如何应对新的社会形势的变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将是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教育职能多元化。高等教育内涵由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和主
体精神、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化。
[1]因此,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趋势,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大学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学已一改以往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其计划、内容、目的、理念都表现出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冲击了教育领域。例如,从外部看,电视、电脑网络等新兴媒体作为新的极富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冲击着学校
教育的围墙,这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带来的校园外的信息的强大攻势,使得传统拘泥于学校内的文化体系渐渐失去其独有的权威性,而从内部看,传统学校文化的主体醒悟则使得学校人能够认识到学校文化的不足,积极主动地投身社会怀抱。这些因素都使
现代教育在运行上获得的机制,不再远离社会生活,而是被纳入社会运转的大轨道。
“学校即社会”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校园内独有的文化、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与学校外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交融,日益整合和互补,正是这样的文化共生关系,使得学校文化的一些特征必然折射出社会大文化的若干特色。这种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显然成为现代学校文化的时代主题。众所周知,在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鼎立,是分散而隔离的,它们各自形成的文化体系,文化氛围都局限封闭于各自的小范围内,如学校教育所培育出的文化体系则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称为学校文化,它与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家庭文化、与社会教育所形成的社会文化都不具有一致性和完备性,因此就其文化领域的局限性、信息源的单一狭窄性而言,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虽然适当的隔离有利于青少年在相对洁净、安全的学校环境中茁壮成长,但长久的隔离,断绝了学生同社会的诸多联系,学校日益演化成一种脱离社会的场所,这种接近真空的环境下培养出的人才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才。面对传统的校园文化越来越暴露出狭隘、自足弊端的态势,打开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隔离,走出自我封闭的传统学校文化体系,寻找架构在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桥梁是我们当代人的当然使命,积极尝试构建“开放式”的学校文化建设框架,强调学校同外界社会及社区家庭的合作和联系,汲取校外文化的有益养份,“打开门”来
建设学校文化。
因此,为适应高等教育新世纪发展趋势,当前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设应顺应高校发展策略的总体目标,借鉴西方先进的校园规划思想,结合国情形成适合当代高校校园规划的发展模式。较之以往的高校校园规划,当代高校校园规划应该代之以一种动态、开放的思想来思考校园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大学校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校园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而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有机体,学科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相应的空间设施,教与学的模式也发生很大的改变,这都给校园规划、建筑规模、空间尺度及形式带来新的变化,这些新的趋势也要求校园布局要打破原有的模式,从有利于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从而区别于传统校园各院系分散独立设置的布局。
开放式大学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运用
当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的阶段,无论从高校数量、招生规模还是专业数量,都成几何级的增长。与以往精英教育阶段不同的是现今的教育理念提倡“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和“素质教育”,在质量上倾向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而开放式大学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上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念上,都更加符合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因
此,开放式大学更能培养出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同时,当今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促成了大学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校园规划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
开放式大学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要求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我国高校与全球知名高校之间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培养模式、互派学生、教师访问等不同方式开展了深度的合作,外国知名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以及办学体制都对我国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些知名高校大多是开放式大学,他们的办学理念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从校园规划还是办学模式,都会给我国高校许多有益的借鉴。此外,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他们的到来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因此,大学需要提供不同文化融合和营造兼容不同文化的校园环境。所以,高等教育所呈现出的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求大学校园越来越对外开放。
开放式大学是大学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同时担负科技创新、生产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向来都不能自我封闭,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大学内部功能的重新调整,一些服务性的功能从大学剥离出来,如后勤、房产物业管理、附属学校可以采用社会化的运作模式为大学提供服务,而高校的社会服务、产业研发、知识成果转化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