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第11课论民本课时作业 语文版必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论民本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社稷.(jì) 粢.盛(zī) 走圹.(kuànɡ) 症.
结(zhènɡ) B .沟壑.(hè) 仓廪.(lǐn) 洿池(wū) 狗彘.
(zhì) C .孝悌.(tì) 庠.序(xiánɡ) 忖.度(cǔn) 不赡.
(shàn) D .驱爵.(què) 囹圄.(yǔ) 碑帖.(tiè) 所恶.
(wù) 答案 A
解析 “症结”的“症”应读zhē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牺牲..
既成,粢盛既洁 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B .苟为不畜.
,终身不得 畜:指平日积聚,储藏 C .数.
罟不入洿池 数:几 D .养生丧.
死无憾 丧:办丧事 答案 C
解析 数: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答案 A
解析 前一个“者”是“的人”的意思,后一个“者”表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B.填然鼓.之
C.树.之以桑D.请以战.喻
答案 D
解析D项战:动词作名词,战争。A项罪:名词作动词,归罪。B项鼓: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C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牺牲
..无饥矣
..既成,粢盛既洁B.数口之家,可以
C.材木不可
..矣
..胜用D.五十者可以衣帛
答案 C
解析C项“不可”古今义均为“不可以,不能够”。A项“牺牲”,古义为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B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为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表许可。D项“衣帛”,古义是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今义是衣服,丝织物。
6.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为渊驱鱼者,獭也B.此之谓也
C.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如之何则可也
答案 D
解析A、B、C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一法一练——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
文言虚词的推断方法主要有:
1.语境推断法
阅读文言文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根据下文的“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该表原因。
2.代入检验法
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如果语意通畅,就是正确的。以“而”为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关系)。虚词“而”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就是通“尔”,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如:“某所,而母立于兹。”
3.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
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4.特殊句式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言特殊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7.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1)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言之,貌若甚戚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答案 A
解析B项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C项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D项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2)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所欲与之.聚之③民之.归仁也
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⑤诸侯皆为之.驱矣⑥今之.欲王者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⑧此之.谓也
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
答案 C
解析①③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⑦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②⑤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⑥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指示代词,这、此。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