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黄煌医案4——精选推荐
![黄煌医案4——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e507bc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4.png)
黄师处以五苓散合真武汤加怀牛膝方: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肉桂6克(后下),桂枝6克,泽泻20克,怀牛膝20克,干姜6克,红枣20克,制附片6克,白芍12克。
药后两周患者面色转红润,精神状态佳。
口渴,后脑勺波动感,心悸好转。
夜尿2-3次,量增多,耳鸣感有好转感。
右侧咽喉不适感有所减轻。
制附片加至10有两周后,患者自觉浑身轻松,夜尿一次,下肢浮肿不明显。
检查肝功能:谷丙148U/L,谷草113U/L(2007-04-11),HBV-DNA荧光定量检查正常(2007-04-11)。
20070092胃中烧灼不适案W/KM,男,38岁形体中等略胖【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胆囊息肉,血脂、血尿酸偏高【家族史】父母均血尿酸高【主诉】胃中不适感4年,加重2月【现症】胃中不适灼热感,饥饿、饱食后明显,工作压力及劳动强度较大,应酬较多,酒后胃中也有烧灼感。
喜麻辣及肉食,易腹胀,稍有风吹即腹泻,大便偏稀,日2次。
舌暗胖苔薄腻。
(请您处方,说明理由,并谈谈您对所选处方的认识)咖啡猫猫曾治过几例类似的病例,用外台茯苓饮合五苓散有效。
黄师处方:制附片6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干姜10克,生甘草3克,茯苓20克,肉桂6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砂仁6克,红枣20克。
药后一周复诊时,患者诉此药甚好,服用后胃中舒适,烧灼感已不明显,大便已正常。
现原方继续服用中。
慢性胃炎常用的经方有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小建中汤、解郁汤、理中汤等。
------黄师认为半夏泻心汤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专方。
尤其适用于慢性胃炎见粘膜水肿、糜烂、有斑点状出血等,同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一般患者体质尚可,唇红,咽红,舌红,舌苔多见黄腻,腹泻,多伴有睡眠障碍等,常见于中青年男子。
此患者慢性胃炎已有4年,虽有胃中不适感,但无恶心呕吐、舌红苔腻、焦虑等症,故本方尚不合适。
------大柴胡汤多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表现为泛酸、上腹部按之满痛者,患者体质多壮实。
黄煌:一个五苓散能医很多病(二)
![黄煌:一个五苓散能医很多病(二)](https://img.taocdn.com/s3/m/807662a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5.png)
黄煌:一个五苓散能医很多病(二)有意思的是不要以为五苓散仅仅只是利水药,临床上发现,一些由呕吐、腹泻导致的脱水症状,用五苓散依然有效。
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
水多了,能够把它排掉;脱水了,能够纠正这种状态。
有人研究用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症347例,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g,1岁以下1.25g,治愈率达到95.7%.案例中有对照组,发现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纠正脱水时效最快。
五苓散确实是使用一点点就可以起作用。
所以不要以为我们中医中药都是一大包的、用蛇皮袋装的那种,那是牛药,不是人药。
脂肪肝腹泻。
脂肪肝现在是我们大陆是时髦病。
很多患脂肪肝的人大便都不成形,每天2~3次,脂肪肝腹泻,用什么方最好?五苓散最好!五苓散还具有降脂保肝的作用,下面我将会提到。
还有用抗生素后引起的腹泻。
这种情况很多,用了抗生素之后莫名其妙拉肚子,什么原因?抗生素把正常菌群给搞乱了!这种抗生素腹泻,不能再吃黄连素(小檗碱),也不能再使用氟哌酸(诺氟沙星),但是五苓散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其实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腹泻也是不错的。
情况再严重的就用四逆汤。
抗生素是寒凉之品,会导致阳虚,当用四逆汤。
还有一个是酒后腹泻。
尤其是大量饮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而且口干。
特别是烈性酒,喝过酒后晚上口渴,大量喝水,尿还不多,第二天起来头还是昏昏的,嘴巴里面还有酒气,甚至还有浮肿。
酒喝多还会让人发胖。
张仲景治疗胸痹的大多是瘦人。
酒喝多之后会生湿。
人是胖的,肉是松的。
这种情况就要用五苓散来利。
所以酒后腹泻,我们选用五苓散,或者说酒客的保健用药,可以选用五苓散。
关于止泻的问题,五苓散在临床上应用得很多。
但是要注意这种水泻与葛根芩连汤证相鉴别。
葛根芩连汤也是能治疗泄泻的,但那是协热下利,热表现在肛门灼痛,而且喷出来的稀水臭秽难闻,腹痛,舌苔黄腻,脉数。
五苓散的腹泻,大多是稀水,腥臭,不同于葛根芩连汤恶臭,排出物粪水分离。
如果排出物质地胶黏,排气气味恶臭,那也不是五苓散的适应证,宜用黄连大黄。
糖尿病的五苓散证及其意义(二)
![糖尿病的五苓散证及其意义(二)](https://img.taocdn.com/s3/m/7782783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4.png)
糖尿病的五苓散证及其意义(二)(一)五苓散证之渴消渴一证,指下焦津液不足,或者下焦水停而津液不升所致的口渴。
小便的利数,可以使下焦津液亏虚。
下焦是藏津液之所,假若下焦津液不足则饮入即消,不能解渴,故名消渴。
下焦津液不足可以有不同的来路,如《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2条的“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这是因为胃虚而热,以致小便数而引起的消渴;而同篇第3条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这又是因为下焦虚弱,不能制水,小便多,津液不升而致消渴。
五苓散证也每见消渴,却没有小便数,而是小便不利,显然五苓散证所导致的消渴与上述两种证型的情况有所不同。
李宇铭先生认为五苓散证是胃中水停热郁,且有下焦水停而津液不升,因而也见到消渴。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下焦营血虚和中焦水停的关系,这两种病机似乎独立存在,可是中焦水停也是造成下焦营血亏虚的原因。
因为下焦的营血,需要透过中焦腐熟水谷,化生营卫精气,并将水液通过通调水道至下焦,所以中焦水停则使下焦营血生化无源。
五苓散的组方,是:猪苓十八铢,泽泻三十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十二铢。
按《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桂枝、白术性温,猪苓、茯苓性平,泽泻性寒。
方中性温的桂枝和白术加在一起和性寒的泽泻的量相同,而且方中寒温并用,不但与“乌梅丸”等厥阴病组方的意思相仿,又部分符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
从方中药物的作用来看,五苓散中猪苓、茯苓、白术三味药剂量为等份,而猪苓、茯苓、白术三味等份为末,正是猪苓散的组方。
《金匮要略》第十七篇第2条说“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第13条说“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急与之。
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茯苓与白术的配伍,治疗水停下焦的小便不利,这种配伍在张仲景的“苓桂剂”之中最为突出。
白术性温味苦,性温能助下焦水气得化,味苦能通利小便,可见白术的作用在于下焦。
白术功在下焦,其性温的作用也就不会加重中焦的热郁。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7651e2b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6.png)
五苓散的方证表达五苓散证的特点,一是口渴而不喜饮,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二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在慢性病证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三是或然证,如汗出、呕吐、口干燥、悸动等,不一而足。
五苓散能治畏光,畏光就是古人所说的“眩”,许多眼病患者大多表现为畏光、头晕、步履不稳等。
五苓散能治头痛,特别是伴有浮肿的头痛。
白术证:面色黄白、黄暗、无油光;眼袋大(注意,局部蓄水)。
口渴但饮水不多,否则腹胀不适。
胃中振水音。
舌淡胖有齿痕,舌面水润而滑(水舌)。
体内水多:易浮肿,面目虚浮貌;下肢水肿;腹水;胸水;盆腔积液;心包积液;脑积水;睾丸鞘膜积液;大便不成形;脂肪肝;小便不利(次数多、量不多,尿色清白)。
附:1、胖五苓散人:(1)虚胖的五苓散人:肌肉松软+水舌+浮肿。
(2)实胖的五苓散人:肌肉充实+水舌+腹泻(无痛性水泻,虽久泻但体重不减少、体力不衰退)。
2、瘦五苓散人:身体困重疲乏、面目虚浮、水舌、头痛、头晕、心悸(水证)。
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五苓散加减法:(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恶心:合小柴胡汤(2)腹胀、嗳气、咽中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3)腹中疼痛、月经不调:合当归芍药散(4)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腹大松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5)精神萎靡、脉沉(附子证)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合真武汤(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7)暑天多汗、烦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涩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饮)(8)头痛、颈项肩背不适:加葛根(9)血压高:加葛根(10)嗜酒:加葛根(11)腰腿疼痛:加怀牛膝(12)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加茵陈(13)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黄煌教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黄煌教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bb000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1.png)
黄煌教授: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一、五苓散的经典方证是什么?答:五苓散是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此方首见《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归纳其经典方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四条》);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第十二篇.三十一条》)。
从上可见,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指征。
二、如何理解五苓散证的口渴与小便不利?答:口渴是五苓散证的主要特征。
口渴而入水即吐,口渴而腹泻,口渴而汗出,口渴而头痛眩晕,口渴而烦躁,口渴而动悸,这都是五苓散证的指征。
这种口渴,是口渴而不喜欢饮水,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
口渴,但无舌焦干燥。
其次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
在慢性病症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
如下肢浮肿,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等。
除口渴而小便不利外,五苓散证常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悸或腹部的上冲感、肌肉跳动或痉挛、自汗等。
三、五苓散治疗口渴,白虎加人参汤也治疗口渴,其区别在那里?答:五苓散证可以认为是水液代谢失衡的标志。
其中的渴欲饮水非常重要。
有渴感,但不喜多饮,或水入即吐,这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欲饮水数升”的大烦渴是有区别的。
同时,此类患者多见齿痕舌。
四、哪种人使用五苓散比较有效?答: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
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心下振水音。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糖尿病方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糖尿病方](https://img.taocdn.com/s3/m/a67dd7f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3.png)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糖尿病方黄煌教授讲座笔记----糖尿病方我国发病率:与GDP增长速度同步。
糖尿病与紧张、压力有关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产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儿童多见。
离开胰岛素迅速死亡。
发病急,表现为明显的多尿,口渴,饥饿,视力减退2型糖尿病:成年人多见。
90%的糖尿病为2型。
特点:发病非常缓慢,不依赖胰岛素,多数人在40岁以后发病,肥胖者多见。
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胎儿。
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脑梗,脑出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心梗,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足,感染,下肢坏死、麻木。
糖尿病性神经病:导致下肢麻木疼痛,糖尿病足:皮肤发黑,溃疡,或下肢溃烂。
糖尿病肾病(DN):全身水肿,蛋白尿,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
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有的糖尿病患者还有抑郁症和焦虑症。
经方优势:1.治疗或预防并发症2.改善体质3.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改善等。
适用中医者:1.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理想;2.已出现并发症者;3.有其它非糖尿病相关症状,但无有效治疗措施。
如便秘、腰痛、腿痛,但血糖正常。
一、葛根芩连汤伤寒论里用来治疗下利、腹泻。
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
葛根20-60克黄芩6-20克黄连 5-10克生甘草3-10克葛根:治疗口渴,项背强痛,含葛根黄酮,有降糖作用黄连:也有降糖作用,量可适量加大可用于二型糖尿病。
三种情况下用:1.伴有舌红,腹泻,心率偏快。
黄连可用来治疗消渴,古代有很多的经验。
本草纲目:用酒制黄连治疗消渴。
治疗热利。
其作用类似二甲双胍。
2. 伴有项背强痛,或头痛,或腰腿痛,全身乏力。
如高血压,或颈椎病导致。
葛根善于治疗“项背强几几”症候群,主诉可能有:腰酸,腿拖不动,疲劳,头痛。
3.嗜酒者,可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有口渴,喝酒后口干得不得了:葛根最好。
有解酒毒作用。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口渴。
黄煌教授用五苓散减肥及水液代谢异常
![黄煌教授用五苓散减肥及水液代谢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4d72c45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0.png)
黄煌教授用五苓散减肥及水液代谢异常2 诊治特色黄教授深研经方,提出“方—病—人”的诊疗模式,强调方(证)、疾病、人(体质)三者之间的对应,并把三者称之为“方证三角”。
对于方证的研究亦以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主。
同样,对于五苓散的研究也是从发病机制、体质、方证、疾病谱等方面进行说明。
2.1 着重机制五苓散临床应用广泛,因此掌握本方的机制尤为重要。
历代医家基本上都把五苓散看作化气利水之剂。
黄教授主张,对于古代的理论,应该尽量用现代语言进行阐释。
因此,首先把五苓散看作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基本方,适用于所有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病证。
2.2 明判体质体质的识别,有助于快速选方和保证选方准确、用药安全。
五苓散的体质特征,按照体型分为2型:体胖者,面多油光,腹大而按之松软,大多缺少运动,易疲乏,能食而腹泻或大便不成形;体瘦者,面多黄白,或黄暗,多无油光,易头晕而心下、脐下动悸,患者容易出现水肿,多为晨起睑肿,或下肢水肿。
以上2型,舌质多淡或黯紫;舌苔多薄白或白腻,甚者水滑,体胖者舌苔多厚腻;舌体多胖,常有齿痕,或舌体瘦而舌苔水滑。
脉象多沉。
2.3 方证归纳及说明方证归纳,可以理解典型的方证特点,有助于理解方证和扩大应用。
根据以上统计的主要症状、舌象、张仲景原文描述的症状及黄教授的经验,归纳五苓散方证为:①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腹泻或便溏;②小便不利,水肿或有水肿倾向;③或头晕头痛,或悸,或自汗等;④舌多淡红或黯紫,苔多白腻或水滑,舌体多胖大或有齿痕。
准确理解方证,还必须能够对主要症状进行解释,掌握其涵义。
五苓散主治的口渴,是一种患者自觉的口渴感,常烦渴不欲饮,或不能多饮,多饮水则腹胀难耐,也有喜热饮者;腹泻,包括大便次数增多或仅质地略稀溏,一般是水泻,量较多,相反也有便秘者;小便不利,包括小便的次数、排尿量的改变,通常小便量少、次数少,也有次数增加甚至尿崩者;水肿,包括轻度的水肿,如晨起下睑肿胀、午后下肢的肿胀,以及明显的肢体水肿或体腔积液,如胸水、腹水、脑积水、关节腔积液、青光眼、膜迷路积水等。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https://img.taocdn.com/s3/m/29e813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a.png)
黄煌教授经方杂谈2010-02-15 20:45:21黄煌教授常用的几张经方一、半夏厚朴汤组成: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经典方证: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五条》)咽中如有炙脔,即咽喉异物感,这是本方证最关键的指证。
咽喉异物感包括咽痛、咽痒、咽干燥、咽中有粘痰,咽中有鱼骨梗阻感等;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感、经常嗳气等也可认为是咽喉异物感的延伸。
此外,各种感觉异常均可以看作是咽喉异物感的全身表现。
除咽喉异物感以外,以药测证,本方证还应具有如下指证:1、腹胀,恶心呕吐,不思饮食;2、或然证:或咳嗽气喘,或痰多,或胸闷,或眩晕,或心悸,或失眠多梦,或身体痛。
经验用量: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生姜15克或干姜5克。
水煎,日分2-4次,空腹服用。
主治疾病谱1、各类神经症,如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尿频、神经性皮炎、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癔病、抑郁症、焦虑症等;2、咽喉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源性咳嗽、声带水肿、声带麻痹等;3、食道痉挛;4、慢性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出现腹胀者;5、肠道易激综合症;6、小儿厌食症;7、夏秋季的感冒。
体质要求:此方证多见敏感的半夏体质,也就是痰体。
并有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表现区间为咽—食管—胃。
上腹部的胀满,为鉴别要点之一。
说明1、本方证常见齿痕舌。
这与患者心情低落,不大讲话有关。
也与咽喉部的炎症充血等因素有关。
2、方中苏叶通常用苏梗,取其理气宽中的功效,且煎出的汤液比苏叶清淡些,患者容易接受。
3、症状明显的患者,本方服法应遵循仲景“日三夜一”的经验,以保证足够的药量。
如作为维持量,也可改为每天服两次或一次。
避免心理依赖。
4、八味解郁汤:本人经验方,是半夏厚朴汤与四逆散的合方,有理气化痰、解痉止痛的作用。
黄煌:减肥、祛斑、兴阳、消积水之五苓散
![黄煌:减肥、祛斑、兴阳、消积水之五苓散](https://img.taocdn.com/s3/m/a02614c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8.png)
黄煌:减肥、祛斑、兴阳、消积水之五苓散导读:残酷的季节到了,你准备好身材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黄煌教授如何运用五苓散减肥。
1、减肥这是我的病案。
病人五十多岁,主诉是减肥后身体不舒服,受凉即腹泻,腰背不适,睡觉时必须侧卧,眠差。
检查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血糖接近临界值,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心肌缺血,舌头暗淡胖大,伴有脂肪肝。
家族史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
病人的要求是调理体质。
临床上有很多病人找我们调体,因为他们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行的。
当时我看病人受凉容易腹泻,血脂高,故用了五苓散;因为后背不适,同时出现心肌缺血,所以合用了葛根、川芎。
葛根、川芎合用,能够改善心-脑供血。
葛根,可以用于治疗项背强,张仲景说过,项背强几几,指的就是项背部肌肉的僵硬,但是不能理解为是大椎部疼痛,项背,指的是头项腰背这部分不舒服。
强,就是沉重感,无力感,拘急感,僵硬感。
在表述上,有的病人会说,身体重;有的会说我拖不动身体;有的会讲,身体疲劳。
凡是那些粗壮的人出现这种症状,我必用葛根。
川芎是止痛药,张仲景用它来治疗胸痛。
在《金匮要略》中,白术散下有八个字:“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下出现毒痛,就是让人置于死地的疼痛,指的就是心绞痛、真心痛,张仲景这个时候就要把川芎加倍。
加倍的川芎治疗胸痛很有效,所以我就晓得速效救心丸为什么有用了。
速效救心丸里面2味药,一味是冰片,还有一味就是川芎。
川芎也能治疗头痛,散偏汤,川芎一两治疗偏头痛;川芎也能治疗肚子痛,当归、川芎、白芍,张仲景经常用来治疗妇人肚子痛的三姐妹药。
现在看来,川芎就是止痛药,它有解除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心脑供血的作用。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我经常使用葛根、川芎再配上五苓散,芍药可以用赤芍,也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他后来在2009年2月份四诊的时候告诉我,吃了这个药,全身都很舒服,胸闷、心慌、心痛的感觉没有了,而且腰也不痛了。
大家注意,其实很多的腰痛是葛根汤证。
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原文解读,五苓散医案道医网
![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原文解读,五苓散医案道医网](https://img.taocdn.com/s3/m/bbb388e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f.png)
五苓散方歌方解,五苓散原文解读,五苓散医案道医网【组成】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现代用量】桂枝6克,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术9克。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按:以上置作煎剂也可,但水逆证仍以散服佳。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本方集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重在逐内饮,泽泻用量独重,取其甘寒之性,为方中的主药,以解其烦渴,并与猪苓为伍兼清里热。
复用桂枝不但解外,而且能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五味配伍,解外利水,故治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者。
其适应证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证。
【仲景原文解读】《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太阳病,依法治疗应当发汗,但发汗应取微似有汗为最恰当,若发汗不得法而使大汗出,使人体津液大量亡失,胃中水液被夺而干燥,故使患者烦躁不得眠。
这种情况,如口渴想喝水时,可少喝一点,使胃气和即能愈。
如果发汗后而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是里有停饮,误用发汗而致表仍不得解的证候,则宜用五苓散治疗。
按语:里有停水本来小便不利,此时如用发汗治疗,脉仍浮而微热,表证也得不到解除。
此与前边所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证相似,可互参。
不过这时的消渴,主要是由于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出,新水不能吸收、组织缺少水的滋养,故渴。
再加上误发其汗,伤失津液,则渴益甚,如饮水亦以留胃中,遂成随饮随渴的消渴证。
用五苓散解表利其小便,水液代谢恢复正常,则消渴自己,热亦自除。
《伤寒论》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解读】发汗后而脉浮数,为病仍在外,因表热未解,故烦;水停化热,同时正常水液不能上布,故渴,宜五苓散主之。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茯苓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茯苓](https://img.taocdn.com/s3/m/b68c309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6.png)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茯苓茯苓茯苓为多孔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产地颇广,以云南所产者质量较佳,视为道地药材,称为云茯苓。
《神农本草经》谓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伤寒论》人15方次,《金匮要略》入30方次。
●原文考证最大量方(半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泽泻汤、茯苓戎盐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65)。
桂枝甘草本治“心下悸”(64),此条系脐下悸动,并有严重的上冲感,则需要大剂量的茯苓、大枣与之相配。
茯苓泽泻汤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十七)。
茯苓戎盐汤治“小便不利”(十三)。
最简方(2味):葵子茯苓散葵子茯苓散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二十),水气,即浮肿之谓,故身重、小便不利,并有头眩。
次简方(3味):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猪苓散、茯苓戎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十一)及“先渴后呕”(十二)。
茯苓杏仁甘草汤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九)。
短气,为气不相续,似喘非喘。
凡胸胁满、短气者,多伴有小便不利、目眩等证。
如“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十二);“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十二);“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十二)。
可见本方证当有小便不利、眩悸。
茯苓戎盐汤为茯苓白术同用,治“小便不利”(十三)。
猪苓散为茯苓、白术加猪苓,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十七)。
可见茯苓、猪苓、泽泻同用,治小便不利而渴。
加减方: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四逆散、理中丸、黄芪建中汤、真武汤小柴胡汤条下(96)有“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小青龙汤条下(40)有“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四逆散条下(318)有“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理中丸条下(386)有“悸者,加茯苓二两”。
黄煌教授从方病人诠释经方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肿瘤
![黄煌教授从方病人诠释经方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8d58ba3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1.png)
黄煌教授从方病人诠释经方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疗肿瘤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是宋代以来医家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伴有腹泻、小便不利的病症。
常用来治疗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患者同时伴有浮肿或腹泻的时候。
这些疾病大多反复缠绵,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易抑郁焦虑;同时,其人大多头面部虚浮或肢体水肿,皮肤缺乏光泽,胸水、腹水,易疲劳,食欲不振,口渴而不欲饮,或饮水即吐,嗳气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稀溏,舌暗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
临床看来,许多慢性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并不是单纯的正虚,更有邪实的一面,所谓邪,有风湿,有寒热,有气滞血瘀,有痰凝食积等,如果仅仅是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往往不能对病。
柴苓汤处理的就是一种虚实夹杂、风寒湿热兼有的复杂病情。
此方不仅能透热散风,还能健脾利水,扶正祛邪集于一身,如此好方,真是不可多得。
黄煌教授从诠释柴苓汤的方病人(方、人、病)方:小柴胡汤《伤寒论》古代剂量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苓散《伤寒论》古代剂量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柴苓汤(小柴胡汤与五苓散之合方)黄煌教授推荐处方:柴胡20 黄芩10 姜半夏10 生晒参5生甘草5 白术20 茯苓20 猪苓20桂枝15 泽泻20 干姜10 红枣20——以水800ML,煮取汤液400ML,分2-3次温服。
药后避风,忌食冷物,如饮热水,让微微汗出,更佳。
1、柴苓汤是袪邪方治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腹泻,小便不利者。
此方流传于宋金元时期,其方在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明代龚延贤《万病回春》、方广《丹溪心法附余》中均有记载。
古代多用于伤寒、痢疾、疟疾以及小儿麻疹、痤疮等常用。
身热口中渴,更兼泻下频,柴苓汤一剂,施治捷如神。
——《医学传心录》清2、小柴胡汤抗肿瘤小柴胡汤主治的“寒热往来”,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大类疾病慢性化迁延性的疾病,肿瘤早期就是。
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下)
![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下)](https://img.taocdn.com/s3/m/c1e26b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下)作者:黄煌1954年出生于江苏江阴江苏省名中医著名经方学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
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
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地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验交流的重点所在。
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
承接上期:经方学者黄煌老师的干货分享(上)九、葛根汤我要隆重推出葛根汤。
葛根汤在日本是家喻户晓,老人小孩都知道。
我们感冒了只晓得用什么康泰克、白加黑,其实葛根汤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一个好方,很多人感受风寒以后,鼻寒流涕,头昏脑胀,关节酸痛。
可以趁热服用葛根汤,汗一出就全好了。
葛根汤的功效远非这些,它还有通经的作用。
我在高校深有体会,现在女大学生月经失调得太多了,她们经常月经两三个月才来一次,有的干脆闭经,脸色黄暗,汗毛多,上课打瞌睡,精力不集中,一做检查,往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月经不来,人又丑了,她们就着急啊!到处看西医也看不好,她们找我看,我用的就是葛根汤。
有的女孩子50天来一次月经,吃了以后就能够提前来,这个方子能催月经,促使排卵,所以我临床经常用。
它还能治疗闭经,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要合桂枝茯苓丸,有的要合当归芍药散。
有些胖女孩脸上生痤疮,总是退不掉,此起彼伏,疮痘颜色发紫,月经又不来,下肢皮肤干燥,吃了葛根汤加桂枝茯苓丸后,痤疮没了,小腿的皮肤又变得滋润。
还有一些胖女孩,闭经,有一点浮肿貌,大便经常拉稀的,我经常合上当归芍药散来治疗。
还能治疗不孕,有些人不排卵总是不怀孕,吃了葛根汤以后就能够“调经种子”。
【黄煌医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黄煌医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https://img.taocdn.com/s3/m/68c47e2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1.png)
【黄煌医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经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体自身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过早破坏超过骨髓造血补偿所引起的一组贫血性疾病。
临床上以乏力、头晕头痛、活动后心悸气短、面色无华等贫血症状为主,伴黄疸,即巩膜皮肤黄染、尿色深,甚至呈酱油色,还常有厌食、消化不良以及肠功能紊乱等。
血象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状态,以红系增生为主。
西医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如强的松40-60mg每日,分次口服,还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本病病程较长,黄疸多呈反复发作。
感受外邪、过度劳累、情志不调可诱发其急性发作。
此病中西医结合疗效较好,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可长期存活,有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而伴有呼吸困难、肢肿、尿少或高热持续不退等危重症候者,预后不良。
传统中医学认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
后天失养,脾胃不健的基础上,因感受邪度毒,饮食不节,劳虚内倦,情致刺激,加之药物影响而发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温湿中阻,郁久化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泻,肝胆外泻致黄疸,或邪毒入营,郁久化热,血败外漏发黄。
病情反复,日久脾肾更亏,气血难阻,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而致瘀,本病病位在脾,涉及肝胆肾,为本虚标识之虚,平素以本虚为主,主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
溶血发生时以标识为主,主要为湿热瘀并见。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善于用古方治疗现代医学明确诊断而缺乏疗效的疑难病,更是擅长于慢性病的体质调理。
目前找中医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属于慢性期,属传统“虚劳”病范畴,患者多表现为面黄虚浮、神疲乏力、汗出而肿的黄芪证,同时有多汗、口渴,头痛、心悸、下肢浮肿、腹胀腹泻等五苓散证,故多用黄芪五苓散治疗本病,方证相应,疗效确切。
五苓散医案五条——湿疹,吐食,消渴,膀胱炎
![五苓散医案五条——湿疹,吐食,消渴,膀胱炎](https://img.taocdn.com/s3/m/e062c79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d.png)
五苓散医案五条——湿疹,吐⾷,消渴,膀胱炎五苓散(20)湿疹《黄煌经⽅》刘某,⼥,28岁,2011年9⽉24⽇初诊,患湿诊反复3年,加重3周,⽪损发于四肢,瘙痒严重,渗出较多。
现怀孕2个⽉,⼝渴喜饮,⼤便易,不成形,下肢易浮肿,汗出较多。
⽅;⽩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00克,⾁桂60克,⽣薏仁200克,打粉,每服5克,每⽇3次,开⽔或⽶汤调服。
后记;2012年4⽉24⽇,患者挺着⼤肚⼦送来锦旗致谢,得知服药⼀个半⽉,湿疹得以完全控制。
论;此能外益渗出,所以不病⽔肿,⽽病湿疹。
汗出较多,湿有泄路。
此若是发汗,能不能更快速的治愈。
此有⾝孕,谁敢发汗。
此⼝渴喜饮,⼤便不成⾏,下肢浮肿,就是五苓散证。
利其⼩便,以泻⽔湿。
此服5克,是不是剂量太⼩,应当服10克以上。
此⽤⾁桂代替桂枝,感觉不妥。
五苓散(21)吐⾷《醉花窗医案》庞母,年五⼗余,得吐⾷证。
始以为霍乱,吃塘西痧药数粒,吐如故。
⼜请⼀医以为⽓郁,⽤四七散开之,仍如故。
庞求余治,余细问症形,即⾮霍乱,也⾮⽓郁。
按其脉,右关弦甚,余各平平,乃顿悟⽈;此乃⽔积也,病必⼩便不利,好饮⽔,胸膈闷滞,时兼头晕。
病者点头称是。
予五苓散加苍术,⽊通利之,越⽇吐⽌。
庞⼜请视,告⽈;不必再视,但常服⾹砂六君⼦丸,不但不能停⽔,且⼤益于脾胃,于⽼⼈甚相宜也。
五苓散(22)消渴李克绍《伤寒解惑论》王某,男,7岁,于1975年7⽉12⽇初诊,患⼉多饮多尿,当在地医院诊为尿崩症,治疗⽆效。
经余诊视,神⾊脉象,也⽆异常,惟⾆⾊淡,有⽩苔滑,像刷⼀层薄薄不匀的糨糊似的。
因思此可能是⽔饮内结,阻碍津液输布,所以才渴欲饮⽔,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属于诱导性的。
能使不渴,少饮,尿量⾃会减少,因与五苓散⽅;⽩术12克,茯苓9克,泽泻6克,桂枝6克,猪苓6克,⽔煎服上⽅共服两剂,7⽉14⽇其家长来述,症状见轻,⼜与原⽅两剂,痊愈。
论;五苓散证,所有的医案,都是⼩便不利,本条反⼩便通利,这点看不懂。
【新提醒】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与渴肿膝痛综合征
![【新提醒】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与渴肿膝痛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75cfcb5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f.png)
【新提醒】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与渴肿膝痛综合征防己黄芪汤五苓散与渴肿膝痛综合征作者:黄煌教授今天,M女士来转方。
她告诉我,原来非常严重的口干口渴明显减轻,膝盖不再疼痛,下肢的浮肿也没有了。
而且,体重一个月中减了2公斤。
她是个知识型的退休干部,年过七旬,体态丰腴,肤色黄白,腹松软而大。
今年夏天以来,她经常口渴,有时口舌粘在一起,眼睛也干涩,需要点人工眼泪。
而且,腰膝疼痛,走路也困难。
9月8日她来索方时,面部浮肿貌,有较大的眼袋。
问她出汗否?她说,汗特别多。
我的处方:生黄芪60克、粉防己30克、白术30克、生甘草5克、桂枝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猪苓20克。
每天一剂。
等症状缓解后可以每两天一剂。
此方真灵,她说这方吃得非常舒服。
我开的方是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的合方。
防己黄芪汤是古代治疗风湿病、风水病、水气病的专方。
《金匮要略》的表述是“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的表述是“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
其方证特征是身体困重,浮肿以下肢甚;多汗,恶风;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
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
所谓水逆,就是口渴,入水即吐。
此外,水逆病还往往伴有腹泻、头晕、心悸等症状。
本案患者的口渴、浮肿、多汗、腰膝痛等,正好是两方证的结合体。
方证相应,所以,症状很快缓解。
临床上,像M女土这种体质的中老年女性很多。
皮肤白白的,人胖胖的,特别是下半身特别松大,经常浮肿、容易出汗,容易疲劳,经常口干渴、容易腰膝关节疼痛,走路常常受限。
体检多有血脂偏高、骨质增生等。
用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有效。
要问这算什么病?我说:这叫“渴肿膝痛综合征”。
不过是我说的,教科书没有收载。
在我看来,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大致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加龄、滥用药物等有关。
先天肥胖者、后天饮食过于肥甘鲜美者或进入老年者多见。
其病理基础是水代谢以及脂类代谢障碍。
按传统的说法,此人体内有“水毒”。
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
五苓散妙论
![五苓散妙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f00d3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68.png)
五苓散妙论【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图片发自简书App按语:黄煌教授讲授经方紧扣临床,充满实践智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我们搜集了黄老师有关五苓散的几篇论述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正可以结合目前在学的有关条文。
感恩黄老师一直以来为传播经方学术所做出的努力!第一篇:五苓散,真灵原按:这是黄煌教授于2009年9月12日发表于经方医学论坛的一篇文章,现摘发于此,以飨读者。
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
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
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
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
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
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
但他说感到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
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
五剂煎服。
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
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
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
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
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
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
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
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
精华:经方五苓散的主治疾病谱大总结,还有你不知道的合方应用技巧!
![精华:经方五苓散的主治疾病谱大总结,还有你不知道的合方应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3f38e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3.png)
精华:经方五苓散的主治疾病谱大总结,还有你不知道的合方应用技巧!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
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
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临床该如何使用五苓散呢?赶快看看!1组成、用法[组成]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钱,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1典型方证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
3.痰饮脐下动悸,吐延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1方解本方证由表邪不解,传里入腑,水蓄膀胱,气化不行而致。
治宜利水渗湿,兼化气解表。
方中重用泽泻,取其直达肾与膀胱以淡渗利湿,其利水作用铰茯苓为强,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等甚佳。
《药品化义》称其“此为利水第一良品”;《本草纲目》卷19谓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泄痢、疝痛、脚气。
”辅以获苓、猪苓之淡渗,增强泽泻利水渗湿之功。
《本草思辨录>卷4曰:“猪苓、茯苓、泽泻,三者皆淡渗之物,其用全在利水”。
配以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用于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者甚宜。
其标本兼治,补气健脾,則脾键运化有力,水湿不会停聚;燥湿利水,可直接去除已停之水湿。
龙年开出的第一张方黄煌教授医话-...
![龙年开出的第一张方黄煌教授医话-...](https://img.taocdn.com/s3/m/d9c545e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9.png)
龙年开出的第一张方黄煌教授医话-...贴一个倪海厦老师的讲解,加深理解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五苓散。
哦,我们现在把五苓散放大给大家看,放大,读图给你看。
哦,这五苓散呢,目的干嘛?哦,热多,想喝水,那,实际上中间还有个主症,没写出来,小便不利。
病人呢,因为新的水,没有办法去取代旧的水。
五苓散在出现的时候,这个水是停在皮肤表面上,停在肌肉上面,而中焦没有水,这个水又没办法回头。
哦,结果,胃里面,肠胃里面没有水,口渴,想喝水,喝水下去呢,可是他身上有很多的积水在那边,水没有办法排掉,所以喝水就吐掉。
所以我们五苓散常常用在小孩子,小儿科的时候,这个小朋友吐奶吐得很凶。
五苓散一下去,很奇怪哦,他吃什么都吐,就是喝五苓散不吐。
哦,所以五苓散的方子是这样子来的。
泽泻,泽泻呢,本来就是能够把表水,全身的水,哦,集中到腹腔来,四肢上末梢的水集中过来。
然后呢,茯苓呢,是能通利三焦的水。
所以,我们过去有饮,身上有饮病的时候,我们会用茯苓。
哦,所以茯苓入中焦,三焦中的中焦。
猪苓是下焦,由于我们全身肺主皮毛,哦,从泽泻,茯苓,猪苓三个是把水统统集中在小便里面,对不对。
哦,桂枝,还有白术。
这桂枝呢,就是,目的是干嘛,就是强他的心脏,强他的肌肉。
所以我们,处方在使用桂枝的时候,不单单是桂枝能够解肌。
哦,还要强心,但这个强心,跟肉桂的强心不一样。
哦,桂枝的强心,桂枝只是强心,只是让动脉里的血液循环加速而已,肉桂就不是这样,肉桂是它的喷射的力量会加强。
好象车子平常开的引擎不够快,你要把它加个涡轮引擎,这就是肉桂,哦,肉桂。
我们后边介绍,还会介绍,再介绍这个肉桂。
那白术呢,哦,茯苓这两个健脾的,哦,健脾。
我举个例给你听,这个脾脏呢,什么叫做健脾。
脾藏意,意念。
你如果说,肾是藏志,我要做美国总统。
哦,这个人真有志向,这叫做肾。
哦,这个人消沉,什么都不想做,肾气不够。
哦,意念是什么,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注意力。
这个儿子怎么读书哦,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采众方】黄煌教授妙论五苓散
按语:黄煌教授讲授经方紧扣临床,充满实践智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我们搜集了黄老师有关五苓散的几篇论述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也正可以结合目前在学的有关条文。
感恩黄老师一直以来为传播经方学术所做出的努力!
第一篇:五苓散,真灵原按:这是黄煌教授于2009年9月12日发表于经方医学论坛的一篇文章,现摘发于此,以飨读者。
上个星期Z老先生打电话我,说他头晕多天,住院检查排除脑血管问题,最后以内耳结石可能的诊断出院调养,但头部重压感、晃动感依然。
他希望中药治疗。
Z老七十多岁,平时体质很好,不胖不瘦,这次发病以后,腹胀,不能多吃,而且伴有腹泻。
我先给他开了藿香正气汤三剂。
三天后告诉我腹胀虽有减轻,但还是不舒服。
特别是大便一天三次以上,为水样,吃点鱼肉和蛋羹,就肠鸣腹泻。
我再次去看他。
Z老精神还好,上午还参加会议。
但他说感到头晕,烦躁,坐卧不安,两下肢发凉发酸,十分难受;自觉胃内有很多水,发胀,有水声,还是水泻。
我开五苓散原方:桂枝10克、肉桂5克、茯苓30克、猪苓30克、泽泻40克、白术30克。
五剂煎服。
第二天,Z老就告诉我胃里没有有水的
感觉了,下肢的酸冷感明显减轻,头晕、坐卧不安的情况基本消失。
过两天,Z老来信说:早晨起来还是腹泻3-4次,但精神好,食欲也好,不知何故?我让他要多喝热开水。
大约是我的提醒,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半夜里口干,需喝水。
他说要注意,不喝冷开水了。
果然,今天上午Z老来信说,大便成形了。
五苓散治疗夏秋季的呕吐水泻很灵验。
患者大多伴有口渴、腹胀,胃内停水,或头晕头痛,或心悸、烦躁,或多汗。
形成这种疾病的诱因,大多为大汗出后恣饮冷水,或酷热之下骤然空调低开,或体质寒湿重而又过用抗生素或过度输液,导致水停胃内,或从上逆出,或往下洞泻。
服用五苓散后,随着小便通利,周身微微汗出,诸症顿消。
五苓散还没有成药,可以改作汤剂煎服,也可以加工为粉剂,用开水冲服。
汤剂每天分3次口服,粉剂每次服用5克,每天服用2-3次。
五苓散与藿香正气散主治很相似,都用于夏天的感冒、腹泻、呕吐等。
但藿香正气散善于理气,其证多有恶心呕吐,腹胀不欲食;五苓散善于利水,其证多有吐水口渴,头晕心悸,烦躁而多汗。
虽也有腹胀,但少嗳气,而有胃内振水声。
Z老就是这样情况,我开始没有注意鉴别。
方证识别不易啊。
另外,服用五苓散后,必须多饮热开水。
这
是张仲景的经验,《伤寒论》有“多饮暖水,汗出愈”的记载。
当然,服五苓散后,也不能吃西瓜、冰茶,就是那些诱人的哈根达斯冰淇淋、爽口的红豆冰沙,也都要挡住诱惑哟!(摘自“经方医学论坛”微信订阅号)
第二篇消渴肥胖脂肪肝黄煌教授妙用五苓散五苓散和小柴胡汤一样,是我们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张方药。
它治疗的疾病是什么?就是五苓散病。
中医讲就是“蓄水证”。
就是过多的水在体内积蓄,排不出去。
我想总有一天“蓄水综合征”要写入到“医学大辞典”里。
现在的疾病诊断都被西方垄断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没有写进去。
五苓散证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口渴;第二个是吐水,有的人肚子里头有“咕噜咕噜”的水声;第三个是腹泻,严重的一天三次以上,少的一天两次,而且大便不成形。
第四个是他会出现一些神经症状:头痛,头晕,眼花等等。
这些特点,就形成了五苓散的四大指征。
很多医生看到患者口干,不断喝水,就给他用麦冬,生地,沙参,结果越用越糟糕。
这就应该注意到患者是不是一个五苓散的体质。
四诊里望诊为首啊!病人来了要看他胖瘦,高矮,肌肉坚紧还是松弛,面色黄还是白,是烦躁还是抑郁,声音是高亢还是低微,这是我们中医看病最为关键的地方。
我想张步桃先生也是擅长望诊术,不然他不会一天看六百
个病人。
张仲景也是擅长望诊的,他描述的许多症状,就是他望出来的。
要看一个人能不能用五苓散,看的不是体型,而是脸色。
一般来说五苓散体质的脸色会发黄,浮肿貌,有的人眼带很大,舌体胖大,有齿痕。
腹诊肚子绷硬,但是不痛,里面还是软软的,不像大柴胡汤症那样“心下硬满痛”,患者肚子里面往往有水声,往往会说“我口渴又不能多喝,喝多了肚子胀,有时会吐出水来。
”这种情况用五苓散就非常有效。
现在这种体质非常多,原因是现在人缺少运动,食物中的添加剂太多,喝酒没有节制,高营养食物摄入过盛所以“脂肪肝”很多。
用五苓散治疗脂肪肝就非常有效。
方法就是把五苓散打成粉,按照张仲景的比例,让病人用大麦粥调服,或者用一般米粥也行。
甚至是你泡水泡茶喝也行,不难喝。
尤其是对于五苓散体质,啤酒肚、血脂高、大便稀、头会晕的患者,服五苓散后可以使身体变轻,体重下降。
它治疗酒精肝也有效,但是别忘了加一味药,葛根。
葛根可以解酒毒,古人喝醉酒以后怎么办?就是把新鲜的葛根榨成汁给病人灌进去,灌了以后就能醒过来,喝醉酒以后口干舌燥也可以喝葛根汁,所以这张方对于现在的“时髦病”依然有效。
五苓散还可以治疗肝病。
农村有很多肝病患者是吃不起贵
药的,我经常用五苓散打粉,胆红素高的就加些茵陈,让他们每天吃,用麦粥调服,非常的便宜,一个月至多一两百块钱,也非常的有效。
我总是希望用最经济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因为我们是开方的,不是卖药的。
有些肝病患者要适量的配上一点小柴胡汤,叫“柴苓汤”,对乙型肝炎“大三阳”的患者有效。
五苓散加牛膝、麻黄,减肥的效果非常好。
我有一个病人,是个女孩子,身高一米六零,体重八十多公斤,非常胖,但心态很好,和男朋友一起来的,来找我减肥,他男朋友倒是很瘦。
我看她这是全身的水啊,月经也好几个月没有了,我就用五苓散加麻黄、牛膝。
用了以后,她说大便多,小便也多,而且月经也来了,现在体重已经下降4公斤了。
其实这种肥要比柴胡汤治疗的那种肥好减,主要就是水多,利了水就减下来了。
五苓散还能够降血尿酸治痛风,加生薏苡仁可以治皮肤病里面的湿疹、扁平疣,还能治疗女性找不出原因的头痛。
张仲景的剂型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用散剂我们就用散剂,那么用五苓汤有没有效果?当然还是有效果,只不过浪费药材了。
包括五苓散每味药的计量,现在研究也是最科学的,至于张仲景当时如何想出如此配比药物,我也说不清楚,所以五苓散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摘自“悦读中医”微信订阅号)
第三篇一张好方柴苓汤
前天门诊上有两位复诊的患者,均用柴苓汤取效。
一位是W女士,47岁,患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年,已经服用格列卫治疗,依然经常全身感染,她的主诉中有一种奇特的不适,即皮肤与骨头之间有灼热感,但表皮又觉得冷,不过体温正常,疲劳感明显,带下量多,水样,口渴喜饮,口淡欲食重口味食物,每月腹泻2-3次,其人面部轻度浮肿,面部蓝斑,舌质暗舌体胖。
白细胞2.3,血红蛋白100左右。
服用柴苓汤3月余,不仅白细胞正常,而且"以前走路都困难,现在可打半小时羽毛球",面部色斑也明显变淡。
另一位是X女士,55岁,干燥综合征确诊2年。
主诉口干,越喝水越难受,头晕心悸,气短乏力,汗出,食欲不振,食后欲吐,大便不成形,吃水果后易腹泻,其人眼泡稍肿,舌红苔中剥,脉弦。
服柴苓汤三月,口腔干燥明显改善,口水增多,疲劳感减轻,体重增加,面色转红润,数月未来的月经居然又来少许。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宋代以来医家多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过程中,邪在半表半里,伴有腹泻、小便不利的病症,本人则常用来治疗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患者见浮肿或腹泻的时候。
这些疾病大多反复缠绵,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时,其人大多头面部虚浮
或肢体水肿,皮肤缺乏光泽,胸水、腹水,有轻度抑郁或焦虑,易疲劳,食欲不振,口渴而不欲饮,或饮水即吐,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舌暗淡,舌体胖大或边有齿痕。
临床看来,许多慢性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并不是单纯的正虚,更有邪实的一面。
所谓邪,有风湿,有寒热,有气滞血瘀,有痰凝食积等,如果仅仅是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往往不能对病。
柴苓汤处理的就是一种虚实夹杂、风寒湿热兼有的复杂病情,透热散风、健脾利水、扶正祛邪集于一身,如此好方,真是不可多得!许多人认为经方有限,不能适用当今复杂多变的临床,岂不知经方相合,便可演变出无数新方。
柴苓汤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柴苓汤的用量,各家不一,本人常用剂量为: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桂枝15克、泽泻2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服,日分两次服用。
药后避风,忌食冷物,如饮热水,让微微汗出,更佳。
(摘自“经方医学论坛”微信订阅号)
/longweibo/page.php?lid=5477343310618 59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