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对策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中校,是片区的组织校。
前不久我们召开片区教研会,会前几位工作10年的青年老教师的话引起我的深思。
他们说:“每次走进教室,想到今后20多年还要这样重复地生活下去,便有一种想要逃跑的感觉。
最初走上讲台时的那种神圣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负累,工作、生活日复一日,单调无味。
除了要上课之外,还要应付各种日常的琐事:备课、改作业、学校的检查、家长的来访、不得不评的职称,形式大于内容的论文发表等――太累了!”。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过一个材料:2005年7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应聘到重庆市重点中学――石柱县中学任教的22岁女教师马某,上班3个月后留下遗书,在宿舍上吊自杀。
亲人、同事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震惊――工作出色,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她,实在没有自杀的理由,但留在她寝室的遗书却显示,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致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最后走上不归路。
从以上两例中,我们知道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容易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良状态,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对工作满意感低、工作热情兴趣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甚至走上极端。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
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各种调查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职业中发生,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过分执着于生活的理想和方式,但又可能无法获得期望的美好,从而产生疲倦和衰竭。
教师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而且教师的压力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国外的一些学校心理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
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共有8699名大、中、小学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8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或比较大,58.8%的教师有中度的工作倦怠,29%的教师有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说10个被调查的教师中就有3个有严重的工作倦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几个主要成因
1.教师职业的压力
教育是一个高品位工作,它对教师的品格、工作和生活有着比其他行业更高的要求。
客观上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
和精神负担。
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
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使教师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2.当前的学校管理体制
当前中小学校管理尽管规范、有序,但却缺乏活力,过于沉闷,体现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则是机械、死板,缺乏人文性。
具体体现:
(1)学校对教师管理机械、死板,忽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一些学校把教学的整齐划一作为教学管理的最佳境界,忽视了教学的个性与创造性。
比如就备课而言,有的学校硬性规定教案的内容、格式必须统一,甚至以教案篇幅的多少评优劣、定等级。
又如一些学校管理人员缺乏深入实际、深
入课堂的热情,过多地使用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评价的诊断作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这恰恰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却被认为教学结构不严谨、教学功底展示不充分。
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当前很突出的一点是盛行分数管理。
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极可怕的魔杖”。
“上级”喜欢用成绩充实政绩,校长就要你出成绩,家长也只认能出成绩的老师。
学校教师在这个“分数”的重压下,能不产生倦怠感么?
(2)教师任务繁重,精力不济,疲惫不堪
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两眼一睁,忙到
熄灯”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写照。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高出1.67小时,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以上。
一些寄宿制学校的农村教师白天上课,晚上还得充当保安,一天24小时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
长时间超负
荷运转,使教师疲惫不堪。
同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又不顾客观条件,往往会把教育质量低、学生差的问题归罪于教师,这直接或间接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疲劳,而情绪衰竭正是教师职业倦怠过程的核心成份。
3.社会因素
目前,教师的社会实际地位仍然较低,生活质量差。
教师从收入、住房、福利待遇到社会地位基本上是知识层里属低的。
如《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但是目前,即使在某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区都做不到。
在那里,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公务员的月收入,就远高于一个中学高级教师的收入。
一些地方侵犯教师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依然存在。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近年来,有些新闻媒体对教育的宣传报道存在以偏概全、夸大乃至热衷于负面报道的现象,如抓住个别违纪违法案例乱炒作,给读者以某种误导;又如对有些未经查实的事抢先报道,当师生发生矛盾,记者未做详细调查,就根据一面之词大肆渲染,“不管有错没错,教师首先理亏一半”。
这些现象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歪曲甚至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给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社会地位低,身体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无暇顾及家庭,不能精心照料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腾不出多少时间为自己“充电”,难有机会休闲娱乐。
4.教师自身人格因素及角色冲突
(1)教师人格因素。
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着不良方面,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等,在面临压力时,往往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加以应付。
(2)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
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播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元认知能力,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压力源。
另外,教师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群体,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
个体身心健康。
二、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学校领导教师个人都要正视教师职业倦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专家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个人、对工作都是十分有害的。
对个人来说,会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会造成身体不适、健忘、失眠等疾病。
对工作则会不求进取,促成无成就感,厌倦学生,把对工作的退缩和不满“转嫁”给学生,因此还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促进教育公平、学校均衡,政府投入要有法律保证,尤其是当前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一定要保障教师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到实处,只有使其收入居于其他行业的前列,才能真正使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内心的冲突。
3.学校和教师个人要设法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症。
职业倦怠是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综合反应,有别于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要缓解或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1)学校应该建立民主、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同时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体系以及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构建人文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内在生命力,使之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使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心理健康、找准角色,轻松、愉快地投入每一项工作中。
(2)充分挖掘教师职业魅力,有效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积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树立自觉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扩展交际空间,并善于通过沟通、倾诉等途径宣泄消极情感,以提升教师对情绪的调控能力。
同时,在热爱教师职业的前提下充分肯定自我价值,科学规划自己的生活节奏,形成“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生活
中增进工作”的良性循环状态,充分感受教师职业所带来的愉悦体验。
同时,教师要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实现由“工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