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1.工作压力过大: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任务和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加之教育不断推进,教师工作任务日益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2.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面临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3.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在学生追求个性、自由的当代社会中,中小学生问题行为频繁,包括旷课、逃学、违规、欺凌等,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容易导致教师疲惫和倦怠。
4.待遇低下:相对于其他职业,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收入不高,福利待遇不完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5.与家长冲突: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期望值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引发与家长的冲突,这种冲突会使教师情绪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职业倦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1.加强工作支持机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工作支持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供合理的工作支持和帮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2.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充足的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底线和纪律要求,加强学生的品行教育,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4.提升教师待遇和福利: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力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优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5.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明确双方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避免因家长意见不合而引发冲突。
6.培养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养成教师自我学习的习惯,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功效的重要
因素。
然而,引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少见,也不能容易察觉。
简而言之,中
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冗长且繁琐的管理程序,教职员工往往长时
间工作、薪资低、投入高,也有心理压力等多种原因,甚至是社会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些
都导致了教师丧失了工作热情和辛勤付出。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投入,更新老师的培训计划,特
别是教案设计方面的技能训练,提高课堂的使用率,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要增
强老师的工作保障,合理设置老师的薪酬福利和社会补助等激励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师能够更加有动力地去把事情做好。
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创新成绩评价方法,例如把
学校非教学活动,如学科研究、文体活动、宣传责任等纳入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吸引、
鼓励教师参与这些活动,激发其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帮扶和服务,如加强学校学术指导,为
老师开展系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让老师的家人和朋友参与教研活动,以及学校提供的
职业培训服务等。
还应建立老师德育教育,加强老师德育行为的管理把控。
最后,要建立
一个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以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和态度,增强对老师的尊重和支持,让老
师感到被认可和价值,从而激发出更强的职业激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创造一个良
好的教育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教师的劳动热情,让
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尊严。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日常工作中出现厌倦、疲惫、无动力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的现象。
职业倦怠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
下面将从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学校的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基础薄弱,师生人数多等因素使得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教师评价和考核制度也会给教师增加压力。
2.收入待遇不足: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相对较低,同时生活成本也日益增加。
收入不足会给教师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从而增加职业倦怠的可能性。
3.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培训机会有限。
这使得农村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提升存在难度,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4.缺乏人际关系支持:农村地区交通不便,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较少与外界交流,缺乏人际关系支持。
这种孤立感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
1.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学校可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增加农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3.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给予教师合理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继续提升的动力。
4.加强农村教师的人际交往: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教学交流活动、教研讨论和学术交流等,增加农村教师与同行之间的互动,提供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平台。
5.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学校可以加强对农村教师身心健康的关注,组织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教师缓解压力,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际交往,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通常要兼顾多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学准备、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巨大,时间紧迫,容易造成工作压力。
2. 教学资源匮乏: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等条件相对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3. 课堂管理难: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态度不高,课堂纪律难以维持,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
4. 收入待遇不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相对较低,生活压力大,难以满足基本的物质和经济需求。
1. 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和学科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增加他们的教学动力。
2. 提供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支持,提升教学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制定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各种奖励和荣誉,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增强工作动力。
4. 支持教师科研和创新: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创新,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条件,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
5. 加强课堂管理和学生教育: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倡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6. 关注教师的生活需求:学校可以关注教师的生活需求,提供一定的工作福利、社会支持和关爱,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帮助农村学校应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乡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善,农村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但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却时有发生。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出现疲倦、厌倦、失去兴趣、不想工作的心理状态。
如果不及时调整,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职业质量,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教育理念的不一致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群众观念相对保守,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或者教育只有基础教育才有用,缺乏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认识。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与传统观念出现了冲突,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职业发展的限制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升迁机会也较为有限,很多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前途受到了限制,很难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生活环境的压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很多教师的生活不能得到基本保障,如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问题,给教师们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压力。
(四)工作强度过大农村教师的工作任务较多,一人承担多项工作,如备课、授课、管理、科研等,给教师个人带来了过重的工作负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症状。
二、学校应对措施(一)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倡导,使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要性和现代教育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以此改善学生和家长的态度和理念,为教师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让教师有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职业发展的前景,使其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收获,从而增强其职业发展的动力。
(三)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学校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为教师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学校应该合理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避免单一职责、超负荷工作的现象,让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工作,缓解其压力和疲劳,增强工作的动力。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一、成因分析1.教育成果不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生素质较低,这些不利因素会影响到农村教师的教学成果,使其产生挫败感。
2.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条件差,面对生源单薄、家长重视程度不高、教育思想观念陈旧等问题,他们要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如此高的工作强度使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3.薪资待遇低:相较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相对偏低,其晋升机制不健全,职业发展的空间有限。
4.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农村教师职业发展机会有限,他们常常感到自己被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岗位上,缺少发挥自己价值的机会。
5.缺乏归属感:农村教师普遍面临小学校改制、并校、调整等变动,人际关系、教学氛围等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因素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学校应对措施1.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包括对教师的评价、晋升机制等,让农村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增强职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2.提高薪资待遇:学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调整绩效激励政策,发挥职业的价值。
3.加强职业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教学技能和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4.鼓励职业发展:学校应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鼓励农村教师不断创新,实现个人价值,增强职业发展的动力。
5.建立团队协作模式:学校应该建立团队协作模式,促进师生密切的联系,加强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他们高度凝聚,有归属感。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缓解对策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缓解对策作为一名从事乡村教育工作近二十年的教育工作者而言,笔者亲身经历并体会了乡村教育的诸多不易和乡村教育的盛衰。
乡村教育最核心的承载者是老师,眼观今天较之于城区中小学教师而言,广大乡村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最低,而职业倦怠程度也日渐加重,给乡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带来极大隐患,所以急需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现状1.辅导成为形式。
对于学校安排的任务,出勤不出力。
2.教案,作业质量不高,形式主义严重。
家访记录可以编,听课记录也可敷衍。
3.课堂教学效率低,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缺乏激情。
4.教师在生理方面常常感到疲劳,如失眠、颈椎病、咽炎、头晕等职业病导致身体不适而带来的消极倦怠。
5.农村留守儿童太多,问题学生更多。
难以管理,造成佛系教师心理者日渐增长。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息的成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就其共同点来分析,应该说和其他类别的教师也是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作时间过长。
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一个普通乡村中学教师,每天从早上跟早操晨读时间开始,上课,编写教学没计、批改作业,读书笔记和家访,再加上其他需要应付的工作和自身学习,这样算来,一般普通教师一天的工作量都要在9个小时以上,如果做班主任的教师,其工作量还要更大。
日复一日地不停劳作,怎能不令人心生倦怠?2.教育教学质量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会制定一系列制度,用来作为教学能力的评比,但这也只是校领导制定的操作,主观因素太重,加之农村熟人、社会、面子因素,往往一个比评下来会让很多人心生不满,招致更多倦怠,久而久之任何一个有激情的教师都难免会丧失进取心。
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自身原因。
一种是对教育充满憧,对自身要求极高,甚至想要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出成果的老师,这就使得他们常常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正常要求以满足职业需要。
一旦出现差错或是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碰了钉子,这些教师内心冲突往往表现得极为强烈且持久,事实表明,对自身要求越高,其自身压力也就越大。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心理压力和疲劳的表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学校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内容单一农村学校的资源和条件相对较差,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比较单一,教师工作内容比较机械化,缺乏新鲜感和挑战性,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2. 教学条件落后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物质条件不足以支撑教师的教学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也会感到沮丧和无力。
3. 社会地位低下农村教师在社会地位上相对低下,收入和待遇也不如城市教师,这种社会和经济压力也会加重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
4. 学生家庭环境复杂农村学生家庭环境多种多样,家庭教育状况和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学生治理和教育难度较大,容易让农村教师感到疲惫和焦虑。
5. 工作量大农村教师的工作量一般比城市教师大,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辅导员工作和学生家访等任务,工作压力较大。
6. 缺乏培训和支持农村教师在专业培训和心理支持方面相对不足,很多教师在面对职业倦怠情绪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二、学校应对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加教学技能和心理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条件的改善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硬件设施,增加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3. 加强心理辅导对于职业倦怠的教师,学校应该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压、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克服职业倦怠情绪,重拾工作的热情。
4. 提高待遇和认可学校应该适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获得感,给予他们更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增强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信心。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疲惫、无聊、缺乏动力和兴趣,甚至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失望。
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表现,影响教育质量,甚至导致教师离开教育行业。
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一、原因1.过度的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不小,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管理任务和与家长的沟通等。
如果教师不能适应这些压力,就会感到疲惫和无聊。
2.缺乏挑战性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高,但是许多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挑战,感觉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
3.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教师职业一般没有太多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如果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明朗,就可能失去工作热情。
4.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教师的工作需要与同事和领导合作,如果教师与他们的关系不好,就可能感到无助、疲惫和失望。
二、对策1.找到工作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教学、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制定有趣的课程等方式重新发现工作的乐趣。
2.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新知识、参加培训、完成任务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增强工作的热情。
3.寻找新的挑战教师可以通过参加课程设计、教育研究等方式寻找新的挑战,从而让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4.改善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沟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等方式改善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从而减少工作压力和疲惫感。
5.寻求支持教师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工作压力和疲惫感。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寻找工作乐趣、提高自我效能感、寻找新的挑战、改善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和寻求支持等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状况。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表现,又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特征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挫折和失败的背景下,产生的身心耗竭,对工作和任务缺乏兴趣、热情和动力,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种持续的、负面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职业倦怠通常由以下情况引起:工作负担过重;缺乏支持和帮助;工作不匹配;个人问题等。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它表现为教师对工作感到厌烦、缺乏热情和动力,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不感兴趣。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原因1.工作压力过大教师职业的第一个特点是工作压力大。
一方面,教师需要制定教学计划,批改大量的作业和试卷,组织课外活动,监督学生等。
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很高,这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
2.缺乏支持和帮助许多教师工作多年后发现,尽管他们的专业知识渊博,但他们仍然难以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一些教师因为缺乏经验和技能而感到无助和困惑。
他们常常缺乏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
3.工作不匹配教师的工作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教材,但一些教师的工作与他们的兴趣和能力不匹配。
这使得他们感到沮丧和失落,对教学失去热情和动力。
4.个人问题个人问题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例如,教师可能会因为婚姻、家庭、健康等问题而分心;他们也可能会因为自我评价低,对自己缺乏信心而感到沮丧。
三、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办法1.优化评价标准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避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应当把教师的师德、参与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方面也纳入评价标准中,让教师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培训和学习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应当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提供不同的培训和学习内容。
例如,对于新教师,可以提供教学技巧、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提供学科前沿、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培训。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农村教师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养和教育农村学生的重要任务,但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通常比城市教师差,学校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条件艰苦。
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职业发展机会,晋升空间有限,工资待遇较低,缺乏激励措施。
农村教师长期面对孤独的工作环境,缺乏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心理压力较大。
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村教师缓解压力,提高工作动力,提升教育质量。
1.2 研究意义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
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工作压力大、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
研究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行解决。
探讨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根源,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研究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对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提升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
深入研究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工作压力过大是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农村教师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需要面对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教学质量问题、学生家庭环境问题等各种挑战,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容易导致情绪焦虑和身心疲惫,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1. 引言1.1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城市教师存在一定差距,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也呈现出一些特殊的情况。
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这使得教师们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着诸多挑战。
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便,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收入水平不高,而且缺乏晋升机会。
这些不利因素也会影响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足感,加剧职业倦怠的发生。
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这些因素也会对教师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剧职业倦怠的发生。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工作条件艰苦、社会地位低下、师生关系复杂等方面。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农村教师营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1.2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在面对巨大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教师们往往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的疲劳和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和学生的互动,导致师生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出现矛盾冲突,进而影响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运转。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还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长期处于倦怠状态下的教师缺乏积极的教育教学热情,缺乏进取心和创新思维,导致自身的职业发展受阻,对个人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教学工作上,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的发展,因此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主要原因包括教学任务繁重、教育资源匮乏、教学环境较差等。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逐渐产生的心理疲劳和情绪不满,对教学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的现象。
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工作压力大。
农村教师常常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师生沟通困难、家长期望过高等问题,承担着相对较大的工作压力。
二、收入待遇较低。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生活负担较重,收入待遇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资源匮乏。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齐全的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困扰。
四、沟通交流困难。
农村教师由于大多来自城市,与农村学生和家长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不少教师感到无助和疲惫。
一、加强教师职业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二、改善教学资源条件。
学校可以争取政府和社会资源,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机制。
学校可以加强师生双方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理解。
四、提高教师待遇。
学校可以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建立健全的保健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援助。
六、激励教师创新和研究。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努力。
只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和关爱,才能提高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农村教师是承担着教育农村孩子的重任,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与城市教师相比存在着诸多差异。
而近年来,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学校应对措施。
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环境的差异性农村教师工作环境相对而言要比城市教师更加艰难,学校设施、教学设备、教学条件都相对较差,缺乏城市教师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支持。
这种工作环境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容易导致其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2. 工作压力农村教师在面临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计划制定困难、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时,往往会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
农村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大,经常超负荷运转,这样的高工作压力对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有害的。
3. 社会认可度不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往往受到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对农村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造成了负面影响。
4. 收入待遇不公平相对于城市教师,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普遍偏低,生活水平也差强人意。
这种收入待遇不公平也会加重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影响到其职业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学校应对措施学校应该采取措施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改善校园设施建设,更加充实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使农村教师能够更加舒适地进行工作。
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支持教师教学学校应该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资料支持,指导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工作积极性。
3. 加强职业培训学校应该组织针对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课程和教学方法,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
4. 提高待遇学校应该重视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其生活水平,增加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庭因素
经济压力
农村家庭收入普遍较低,教师家庭经济负担重,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
家庭责任
农村教师往往承担着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等家庭责任,影响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
生活环境
农村地区生活环境相对落后,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活动,容易导致教师感到生活枯燥乏味。
子女教育
农村教师子女教育问题也给教师带来困扰,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投入。
社会保障
完善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享有稳定的退休保障、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安心从教。
建立健全教师支持系统
心理支持
学校可组织心理咨询师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压力。
专业支持
建立教师互助网络,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分享经验。
资源支持
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信息技术等。
生活压力巨大
农村教师的收入普遍较低,生活压力大,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导致身心疲惫。
缺乏社会支持
农村教师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缺乏社会支持和理解,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疲惫感。
工作效率下降
时间管理困难
教师难以集中精力,拖延工作,教学质量下降。
缺乏工作热情
教师对工作缺乏兴趣,缺乏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帮助教师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并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工作动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
强化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薪酬待遇
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与社会平均水平保持一致。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和情绪上的疲惫和困惑,表现为对工作的不满意、失去工作动力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怀疑和不自信。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压力大。
由于农村教师所在学校多为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艰苦,班额大,学科繁多,教学任务重,个别教师尚需兼任行政职务,承担额外的行政工作,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二、工资待遇低。
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对城市教师较为低廉,工资水平不能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缺乏发展机会。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整体偏低,资源相对贫乏,缺乏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导致教师的自我提升和个人发展受到限制。
四、对教学效果的怀疑和不自信。
农村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水平不高、缺乏学习动力以及家庭环境对教育的消极影响等,这些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效果上感到困惑和挫败。
一、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
学校应该合理评价教师的价值,为农村教师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并加大薪酬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物质回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二、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和进修班,提供经费支持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三、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支持教师的参与和决策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教学资源,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学校可以设立教学研究课题,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积极向上的教师精神风貌,在校园中树立正面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较为复杂,需要学校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对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尊师重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化,以及高考升学等一系列教育体制上的改革深化,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了职业倦怠现象。
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解决办法。
本文侧重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产生原因及危害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2007年教师节重庆市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而在尖子班、重点班和升学年级任教的教师压力更大。
很多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起始于工作应激。
应激是我们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面临威胁和不利事件或需要,付出比平时更大努力的情形时产生的紧张状态。
工作应激是一种精神压力,是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适度的工作应激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功能活动具有促动作用。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学校应对措施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后出现的一种疲劳状态,表现为对教育工作感到厌倦、缺乏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压力过大、薪酬待遇不公、教育资源不足以及社会关系不好。
农村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通常比城市教师更大,因为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一个班级里可能有上百名学生,而农村教师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管理和教育这些学生,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农村教师还需要兼任其他职务,如班主任、年级组长等,这使得他们的工作量更加繁重,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不仅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也无法体现他们的努力和价值。
相比之下,城市教师的薪酬待遇更好,教师在城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较多,这容易导致农村教师对自身的价值感缺乏认同,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包括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完善,这给农村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教师通常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来弥补资源的不足,这需要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农村教师在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中常常遇到不良的社会关系,例如学生和家长的不理解和不尊重、社会对教师的不认同等等。
这些负面的社会关系给农村教师带来很大的情感负担,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面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应对:学校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工作支持与帮助。
通过定期的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工作挑战。
学校应该加强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
通过改善工资福利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使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工作积极性和激情。
学校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镇平县玉都中学裴雪杰教师职业倦怠就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缺乏成就感,缺乏信心,没有热情,惰性大增,停止不前,不思创新,得过且过,没有把教师职业作为伟大壮丽的事业,而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终日碌碌无为,平平庸庸,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不见增长,事业毫无建树.这种现象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
细分析,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信念观念不一,教师自身素质存在着的差异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
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信念,不认可自己的职业,世界观、人生观低下,在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下,逐渐随波逐流,不把教师职业当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再安贫乐道,继续自己的精神苦旅,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当成人生乐事,一天天跟着铃声走,一目日靠着习惯过,在生活负担.工作压力下,渐渐麻木不仁,停止不前。
二、工作环境单一,是教师职业倦怠,缺乏积极性的客观原因。
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薄弱,编制固定并且逐步减少,学校教师只出不进,流动机制不畅,在编教师没有大的失误不会退出。
不在编的师范毕业年轻教师又进不来,一些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呆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年级,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差不大的教材,只起到了留声机的作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大致相同的内容,使用着相差无几的教学方法,提不起兴趣,激发不出热情,逐渐从年轻教师变成中年教师进而老年教师,一部分年轻教师刚开始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但当外界环境稍不如意就悲观失望,惰性大增,不愿去尝试、不想去创新发展。
三、教师评价体系和聘任制度挫伤了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号角已吹响了很长时间,但教师面对的不是与素质教育一致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仍是管理量化的考评体系,教师的管理被量化成等级,教学行为被变为分数,教学绩效被当成左右晋级待遇的杠杆。
这样一些死教书,教死书,搞题海战术,拼时间的平庸教师反而高分在上,那些从事教学科研实践的教师,却在方法创新、改革尝试阶段就败下阵来,失去继续创新、教研的热情,这种不以教师能力水平、教研水平为标准,而以学生成绩好坏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个个都在学生成绩上苦钻研而不在学生能力成长上下功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
教师的职业枯竭表现为:(1)偏执性认知障碍;(2)疲劳综合症;(3)人格缺陷;(4)人际关系障碍;(5)价值感降低。
这些方面较为全面地概括出了中小学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外,知识上的耗尽感是中国中小学教师特有的表现,并将其命名为“知识枯竭”,界定为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加之学习能力差,体验到知识上的枯竭感。
教师的职业枯竭感带来的影响是明显而严重的,一旦教师身陷职业枯竭感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不仅给教师本人的心理带来极大危害,而且影响到教师的社会关系网,包括学生,家人,同事朋友等等一切与教师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它对教师的学生和家人的影响最大。
二、由职业枯竭感引起的中学教师的心理问题
中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常体验到枯竭感,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严重失衡。
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但是就教师相对于单个受教育者因材施教的行为过程来看,却体现着一种应激情境,需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和选择。
教师所面对的受教育个体是成长中的个体,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而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社会对受教育个体的期望值却一直是居高不下,在评价教师工作水平高低方面侧重升学考试这个受社会认同的指标,就注定教师要付出比其他行业工作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用于教育教学,造成体力、精力等方面的透支状态。
然而教育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将会使教师产生
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进而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这种心理长期积淀,得不到有效缓解的结果必将使教师步入心理不健康状态。
主要体现在身心症状:人际关系,职业行为、自身人格几个方面。
1、身心症状。
最显著的问题是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精神不振、疲乏、对学生漠然冷淡。
焦虑,有的表现为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如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
有的表现为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如说不出具体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还有的表现为预期性的焦虑,如并不关心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发生的事。
在生活中表现为经常烦躁不安、怨天尤人、爱发牢骚、健忘、易发火等。
以上心理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恶心、心跳过速、呼吸困难、头疼、晕旋等。
2、人际关系紧张。
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缺乏合作、教师与家长矛盾、与社会期望不协调、教师本人家庭关系出现危机,如夫妻关系不和谐,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父母等。
由于教师的多重身份及工作量很多,教师缺乏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极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适应。
如没耐心、以自我为中心、拒绝听取他人意见、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有些教师表现为孤独、压抑、不愿接触社会。
3、职业行为不恰当。
第一,职业角色不适应,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自豪感。
因此工作中缺少热情,不能积极投入,效率差,企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
不备课或不认真备课。
第二,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疏远学生,对学生的期望降低。
第三,工作中产生认知偏差和态度偏差。
如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什么都好,对学生不要手软,不严管则不成器等。
第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他人的帮助与建议,将他人的关心视为一种侵犯,或认为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三、教师职业枯竭感来源
由于教师的职业枯竭感所带来的教师心理问题,既严重影响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学校和教学效果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分析教师职业枯竭感的成因,对于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对于师生关系、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1、教师职业的特性
从教师工作的特性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创造性、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对象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时期,这要求老师们必须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又要鼓励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去探索未知世界。
有研究指出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
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
我们常常会说教师要为人师表:虽然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可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
会对自身的职业选择及教育理想产生动摇、怀疑并引发失落感。
由于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既要加倍用心于教学,而获得的心理报偿却又相对渐少,这也容易导致心理枯竭感的产生。
2、社会因素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承受着社会变革带来的种种压力,教育改革就是其中之一。
教改对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提出了很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但是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只需要中小学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进行转变。
而现实的考核仍然围绕着分数和升学率等以前的指标来进行,这种不完善的考核制度和不科学的评价体系,使他们无所适从,因此是产生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不完善的培训制度也是引发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的因素。
近年推进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学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中,教师人才的选拔和教师队伍的培训被排在了首位。
可是现在的(继续教育)培训往往是寒暑假匆匆忙忙集中到办学点培训1~20天,一张考卷发下来让你考考就完事。
教师本人要自费几百元上千元,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学到,有苦难言。
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个人成就感都会相应降低。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性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们的职业枯竭感日趋严重,轻则导致人际关系不和,重则引发多种犯罪。
比如产生矛盾、遇到不愉快或与他人争吵之后,要么发泄在不适宜的人或事物上,要么迁怒学生,要么郁积于心;还有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引起的敌对性心理,
使教师的精神时常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烦恼之中。
四、消除职业枯竭感,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教师自身应加强专业学习,不断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注入新的知识。
同时应学习一些缓解压力,进行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具有个体差异性。
而且只有当教师自己真正有了改变的愿望和行为,才可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支持,从而达到自身与社会支持的良性互动。
2、社会和学校要给予支持。
(1)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
教师也是实实在在的人,其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这样才能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再次,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间接途径。
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提高,还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还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教育,尤其要重视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从而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倦怠心理。
(2)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先,改善学校领导方式。
完善学校领导方式是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倦怠情绪出现的重要措施。
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给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应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应多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劳逸结合和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情感宣泄,使各种消极情绪得以及时化解。
其次,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既人为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而且也抑制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改革教学管理首要的就是改革教学评价体制。
应破除分数论英雄的陈旧体制,建立着眼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评价机制;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以发展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二,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使得在教师之间既能形成一定的竞争动力,又能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研究表明,来自同事的支持比来自行政方面的支持更能有效缓解教师的压力。
第三,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搜集整理毛迎宾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