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合集下载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

初中描述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运用。

2.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2. 单位换算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

3. 测量工具(如米尺)。

4. 实例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提问它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讲解速度的表示方法,如5m/s、10km/h等。

3. 解释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实例图片或视频,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如给定自行车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其速度。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讨论。

2. 要求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实例物体的速度,并描述其运动快慢。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和时间,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2. 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速度公式,能够运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速度公式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单位换算,以免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速度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2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2

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知识要点:1. 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平均速度。

体会测瞬时速度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结果要符合实验事实。

二.要点预习:(一)实验目的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木板,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导线。

(三)实验原理1.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如图所示,包含底座、接线柱、线圈、振片、振针、永久磁铁、限位孔、定位轴等部件。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当接通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振针也就跟着上下振动。

如果电源的频率为50Hz,振针就会通过复写纸每隔__________________ 在纸带上打出一个小点。

2. 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如图甲所示,包含电源插头、条、纸盘轴、墨粉纸盘等部件。

脉冲输出插座、脉冲输出开关、压纸限位孔接线柱定忡轴使用时,_________ 套在纸盘轴上,并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接通 ______________ 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生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____________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3.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然后把纸带装好,先启动 __________ ,然后用手水平纸带,纸带上打出一行小点,然后立即______________ 电源。

4. 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用打过点的纸带,如图。

根据量出的A、D间的距离X和时间间隔At,算出A、D间Xv =的平均速度厶t。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自主学习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自主学习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4. 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5.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分析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速度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与速度有关的例子,如汽车行驶、跑步等。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情境下的速度应用,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等。

4.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问题。

6. 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7. 作业设计题目1: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分钟,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答案:汽车行驶的路程为40km。

题目2: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是4m/s,跑了10秒,求他跑步的路程。

答案:他跑步的路程为40m。

题目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2分钟内通过了120m的路程,求物体的运动时间。

答案:物体的运动时间为30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学案

5.2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2、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3、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课堂学习】活动一、比较短跑中同学运动的快慢①裁判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 _②观众的判断依据:___ _______ _ _ ____ ____ __小结:(比如:甲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乙15s内跑了180m,哪个运动员快呢?)活动二、阅读书本P110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内容1、速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 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 _,用符号_____ 表示。

2.、公式:速度=_______,符号表示____ __;变形公式有__ _ __、__ _ 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 _.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5、1m/s、1km/h谁大谁小?如何比较?6、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运动速度练习:2、如图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的情形,如果汽车速度保持不变,需要多少时间到达上海?活动三、测定同学步行的速度1、1、要测定同学走路的速度,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你的依据是什么?2、你准备选用哪些实验器材?3、请你设计表格,要求各测量一名男、女走路的速度.[课堂反馈]: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右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所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学中用_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读作________,符号为______.4.某人步行的速度约4km/h ,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1.5h 所走的路程是_____km ,走完1km 的路程,需要_______h. 5. 3.6km/h= m/s 10m/s= km/h100cm/s= km/h 72km/h= m/s6.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A .3m/sB .30m/sC .300m/sD .3000m/s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B .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一定短C .在相同的路程内,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长D .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大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长 8.某一时期,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这列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学习感悟】我学到了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困难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 案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 案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3.经历建立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1) 实验探究、对比、讨论;(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从而热爱生活【重点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电脑多媒体、投影,实验仪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2、速度的定义和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地球上一切的物体都是运动着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对某些物体的运动经行测量,如汽车的速度、跑步的速度等。

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二.进行新课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下面我们首先选取一个简单的直线运动经行研究。

1.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通过阅读书27页完成导学案自主探究1的1、2、3题,并根据实验步骤及需要经行小组内部分组,并预作实验,找出实验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经行明确分工,了解实验原理,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开始进行分组实验,并将数据填入表格,并算出速度。

学生完成后,教师展示成果,并请学生说出气泡运动的规律,学生回答:在相同时间内,气泡通过的路程几乎相等。

为了更直观的来了解物理过程,并找出规律,我们学会用图像来记录数据,学生阅读教材28页,完成导学案自主探究1的4、5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像的画法,让学生将自己所得到的数据画在教材29页图上,学生完成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画法。

这里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误差会影响图像,让学生明白前一段时间和后面数据不同是因为在加速。

画好后要求学生回答教材29页的问题,并得出气泡的运动规律,多媒体展示。

像这样的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什么运动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8页倒数三个自然地,并将导学案自主学习3完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3运动的快慢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3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了解平均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而致用的思想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机械运动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自学交流请同学们自学课本20、21页内容,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完成学案(一),自学后组内展示。

(二)想想议议请同学们看21页和22页想想议议,完成学案(二)。

(三)自学规范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通过计算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关于速度的应用计算步骤有哪些要求呢?请同学们看课本21页例题,总结规范自己的解题过程。

1)认真审题、读懂题意。

位统一为所需的单位。

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公式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入已知数值和单位。

4) 代入后检查数值、单位是否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

(四)尝试展示根据同学们的总结,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完成学案(四)。

教师巡回辅导。

等同学们完成后,在班内展示。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以后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会从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关于速度计算的条件,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作业布置P22动手动脑学物理3、4。

【板书设计】1.3 运动的快慢一、机械运动的分类:1.按路程的曲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按速度的变化: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三、平均速度1.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运动物体,由于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变化的,人们常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移动的速度与方向教案

物体移动的速度与方向教案

物体移动的速度与方向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移动速度的概念;2.掌握计算物体移动速度的方法;3.理解物体移动方向的概念;4.掌握描述物体移动方向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物体移动速度和方向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物体移动速度和方向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画出一条直线,然后说:“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停地移动和变化着呢?那么,这次的课程就是关于物体移动的速度和方向的知识。

请大家认真听讲,细心观察。

”2.讲授在物理学中,“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速度通常被表示为物体运动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速度是一个矢量,它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在进行速度计算时,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移动的距离和时间。

速度的公式是:速度=位移÷时间。

其中,位移是物体开始移动的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的距离,时间是物体移动所用的时间。

举例说明:如果小明跑步前进了100米,用了20秒的时间,那么他的速度就是:100÷20=5米/秒。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例如:卷尺、秒表、计步器等。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卷尺和秒表来测量物体的移动速度。

3.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体移动速度的概念,老师布置了一项实验。

老师在教室前面放置了一辆小汽车,并指示学生需要使用卷尺测量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接着,老师发放了秒表并让学生用它来测量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汽车的速度。

4.讲授像汽车速度一样,物体的移动方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概念。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参照物的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移动方向。

例如:如果我们坐在火车上观察外界环境的变化,可能会感觉车站在向后飞逝,但实际上我们和车站都是静止的,因此,这种情况下,车站的方向就是参照物的方向。

因此,在讨论物体的移动方向时,我们需要记录参照物的方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 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 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含答案)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 设计人:审核人:装订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要测量速度,我们需要测量和,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下表是是小梅和绍杰同学在实验中测量出来的一组数据,请你帮他们算出各阶段气泡运动的速度并填入表格中。

通过数据分析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如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运动。

[及时练习]1. (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知识点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8-29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匀速直线运动。

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三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度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学案设计(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1.3运动的快慢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3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学会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自主探究活动一:探究如何描述运动的快慢1.2.活动二:探究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9~20,并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两种?2.物理学中采用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因为“1 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3.速度的定义: .4.公式: .其中,路程用“”表示,时间用“”表示,速度用“”表示.5.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时间的单位是,速度的单位就写成,其中“/”表示“除以”的意思,读作“”,所以米/秒(m/s)就读作“”.换算关系: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米/秒72 km/h=72×m/s=20 m/s,30 m/s=30× km/h=108 km/h.6.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速度是5米/秒,表示.活动三: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0~21,并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课本P21“想想议议”中的内容甲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乙图中汽车行驶的特点: .结论:甲图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所以甲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不变的;乙图中汽车的时间也相同,但相邻的距离,所以乙图中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把类似于甲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2.定义: 叫匀速直线运动.注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s和t无关.(可用v=求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即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的速度都相同.也就是说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反映运动物体在任何位置、任何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例:火车以60 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任何时刻、任何位置的速度都是60 km/h.活动四:探究:变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22,并回答下列问题)1.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平均速度公式: .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注意:(1)实际问题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指的是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的值与所取的时间(或路程)有关,在整个变速运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也就是说,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课堂检测1.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 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 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 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2.下列运动中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为( )A.正在启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 m的路程时用了30 s的时间,那么它前15 s内的速度为( )A.0.5 m/sB.1.5 m/sC.2 m/sD.3 m/s4.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 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A.0.5 sB.1 sC.30 sD.60 s5.如图所示为赵宁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6.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千米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秒.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自主探究活动一:1.初期: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依据: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长短,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员跑得快.2.结束:跑完全程用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依据:运动员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员跑得快.活动二:1.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速度3.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4.v=s t v5.米( m) 秒( s) 米/秒( m/s) 每米每秒 m/s 3.6 km/h6.物体1 秒时间通过的路程是5米活动三:1.各时间段路程相等,速度不变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不同,速度有变化相等不相等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活动四:1.不相等2.v=课堂检测1.C 解析:旗鱼的速度为108 km/h= m/s=30 m/s,猪豹的速度为40 m/s,褐海燕的速度为5km/min= m/s=83.3 m/s,选项C正确.2.B 解析: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运动快慢不变且沿直线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3.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位置任何时间的速度都相同,v==1.5 m/s.4.B 解析:由题意可知,枪声的回声通过的路程为s=2×170 m=340 m.由速度公式可得,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t==1 s,选项B正确.5.答案:300 s 10 m/s解析:由图可知,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为t=5 min=5×60 s=300 s.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3 km=3 000 m由速度公式得,v==10 m/s.所以,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 m/s.6.答案:20 m/s解析:由题意可知,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1.8 km+200 m=2 000 m.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100 s.由速度公式得,v==20 m/s.所以,火车行驶的速度是20 m/s.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2.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某液体的密度是()A.1.75×10kg/mB.1.2×10kg/mC.1.16×10kg/mD.1.0×10kg/m3.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强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镜片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4.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5.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6.如图是去年我区冬天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雪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C.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摄氏零下1度”D.可以用体温计来测我区该天的气温7.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 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处于120dB环境中,对人体没有伤害B.利用B超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能传递信息C.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是15 Hz,则它翅膀每分钟振动15次D.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装有消声器,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下图是同学们所画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10.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二、填空题11.已知ρ水=1.0×103kg/m3,ρ冰=0.9×103 kg/m3,体积为1 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___kg,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苏科版

金湖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目标】: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方法。

3、初步了解单位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单位的引入,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计测量【难点】:刻度尺的估读。

【用具】:刻度尺、秒表【要点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活动1】:请学生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单凭感觉判断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测量的重要性【活动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例如】:取一根线,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用一课本的宽度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_______。

国际单位: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__。

其它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1Km=_____m,1m=____dm,1dm=_____cm,1cm=_____mm,1mm=____um,1um=____nm。

【阅读】:自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常见物体的长度(填单位)(1)X刚学生的身高为1600____,胸围74.6_____。

(2)课桌桌面长12.00____。

初中物理教案 速度

初中物理教案 速度

初中物理教案速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让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 v 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2.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其中,路程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距离,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花费的时间。

3. 速度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出速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

5. 实践:让学生动手测量物体的速度,如用尺子测量小车在固定距离上的运动时间,并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的速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速度的知识。

运动的快慢学案

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速度.2.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3.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4.会进行m/s和km/h之间的换算.5.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1.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应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正确使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基础练习】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4.1m/s=_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典型例题】例1.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在女子50m自由泳决赛中荣获冠军,还以24.79S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24.98S的世界纪录.假如她以25s的时间匀速游完全程,则她的速度是多少m/s?是多少km/h?【针对练习1】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成绩为12.91S.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较快?2.一架飞机在2h内飞行了1440km,则它的速度是多少? 例2.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1463km,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针对练习2】1.南京和上海之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一辆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跑完全程,则需要多长时间?2.猎豹是动物世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则经过0.5min,它能跑多远?【解题方法总结】1.用速度公式计算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如果路程的单位是m,则时间的单位是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如果时间的单位是h,则路程的单位是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2.要学会公式的正确变形.由v=s/t可得:t=_______;s=________.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案 (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平均速度的计算.【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典型例题】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例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反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针对练习1】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二、“过桥”问题例2.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要的时间为( )A 120sB 140sC 160sD 180s【针对练习2】1.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的大桥,则共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2.一列火车长300m,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由车头上桥到车尾全部离开大桥,共用3min,则这座大桥长为_______m3.一列火车通过长4200m的隧道用去时间5min,若其速度为15m/s,则火车长_____m.4.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三、平均速度概念的考查.例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针对练习3】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2.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 4.8m/sB 5m/sC 2.45m/sD 4.8km/h3.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学案(第3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变速运动.2.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3.会根据公式v=s/t 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典型例题】例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针对练习】1.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最后冲刺时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________km/h2.用卷尺和秒表测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m、20m:(1)从起跑到10m处是_______m/s (2)从10m到30m处是_______m/s(3)从30m处到40m处是_______m/s3.一名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800m,一天早上他骑车从家出发以5m/s的速度向学校驶去,当行驶到了1000m后,自行车突然扎带坏了,为了不迟到,他锁上自行车立刻向学校走去,速度是1.5m/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4.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km/h,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第二节平均速度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变速运动.2.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3.会根据公式v=s/t 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典型例题】例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法总结:【针对练习】1.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的速度是9m/s,最后冲刺时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________km/h2.用卷尺和秒表测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10m、20m:(1)从起跑到10m处是_______m/s (2)从10m到30m处是_______m/s(3)从30m处到40m处是_______m/s3.一名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800m,一天早上他骑车从家出发以5m/s的速度向学校驶去,当行驶到了1000m后,自行车突然扎带坏了,为了不迟到,他锁上自行车立刻向学校走去,速度是1.5m/s,则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4.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km/h,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速度》学案

《速度》学案

二、速度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教学目标:1.知道比较物理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3.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教教学的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学的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课前预习】1、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写出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大小等于。

3、速度的公式是。

4、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

15m/s表示的意思是,你还知道其他速度的单位吗?换算关系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一)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大小纸锥,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想哪一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讨论怎样比较纸锥运动的快慢? .有没有其他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及其测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公式:v=s/t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km/h)等。

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对速度的大小和单位形成认识。

活动5.6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你的测量依据是什么? .应测量哪些物理量? .选用哪些测量器材? .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交流两位同学的不同设计,比较并作出评价,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上册尖子生学案:第章《机械运动》第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册尖子生学案:第章《机械运动》第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册尖子生学案:第章《机械运动》第节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某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技巧,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运动物体(如小车、玻璃球等)•直尺•秒表三、实验原理平均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来计算得到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选择一个光滑的平面,并确定一个起点和终点。

2.将运动物体放在起点处,用直尺测量起点到运动物体的距离,作为物体的起始位置。

3.开始计时,让运动物体从起点开始运动,并记录下运动物体经过终点的时间。

4.停止计时,记录下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时间。

5.根据公式计算出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序号位移(m)时间(s)平均速度(m/s)1 10 5 22 15 6 2.53 20 8 2.5…………n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每组实验的平均速度,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计算平均速度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1.随着位移的增加,平均速度也有所增加。

2.在同样的位移下,不同的时间会导致不同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可以将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

七、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测量准确,尽量避免人为误差。

2.实验数据应记录准确,并进行统计和处理。

3.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

八、实验通过本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我们学习到了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平均速度能够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研究机械运动和进行相关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并将平均速度与这些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提高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列表)以上是关于八上册尖子生学案第章《机械运动》第节测量平均速度的文档,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速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速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速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和时间的概念,并能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速度。

2. 掌握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 时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 速度和时间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速度和时间的概念的理解。

2. 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速度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物体的运动实例图片、黑板、彩色粉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物体的运动图片,引起学生对速度的注意和思考,并提问引发讨论。

步骤二:讲授速度的概念和计算(15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时间。

3. 给出几个速度计算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步骤三:讲授时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10分钟)1. 介绍时间的概念:时间是物体进行运动的持续时间。

2. 讲解时间的测量方法:使用秒表或手表等工具进行时间测量。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测量的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步骤四:讲解速度和时间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分析速度和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汽车速度的计算、赛跑比赛的计时等。

2. 运用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展示相关实例加深理解。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回顾速度和时间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六、课堂练1. 练速度的计算,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互相交流。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测量速度和时间,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对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速度和时间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速度,掌握了时间的测量方法。

【学案】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学案】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进行分类,可以把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二、尝试学习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

在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这种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__表示。

课堂学习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观察图1-2-1,讨论以下问题: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与小结。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_(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_______________ __(3)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

即______和_____的比值。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3.速度公式: 。

其中s表示,单位是, t表示,单位是, v 表示,单位是;◎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符号是或。

(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1m/s= = km/h 1km/h= = m/s[及时练习1]1.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学案 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2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物体的相对性.2.会用两种方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理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4.会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1.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和速度的计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3.长度的测量【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______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4.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用字母_____表示路程,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用____表示时间,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或________.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同一.5.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6.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7.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8.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1km=_______m; 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9.在运动场和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测量时间,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1h=______min;1min=_______s.10.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______,但误差是不能_______的,只能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减小误差的方法.【知识网络】【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方法总结:分度值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要看清起始刻度和末端刻度,估读到____________.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例2.一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L1=2.45cm;L2=2.46cm; L3=2.47cm;L4=2.48cm,那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__cm方法总结:对于测量错误的数据要_______,计算结果的位数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进入轨道后,以7.8km/s 的速度围绕地球运动,但是在飞船内的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却认为他们自己是静止的,则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地球B 月球C 太阳 D飞船方法总结: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以参照物为标准,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说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说物体是_______的.例4.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约为100km/h,而磁悬浮列车设计速度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路程约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小时?如果是普通列车又需要多少小时?磁悬浮列车比普通列车节省多少时间?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运动的描述单位动与静快与慢工具方法误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速度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方法总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物体的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学案(第1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初学会用刻度尺测量一般的长度.4.知道时间的单位,并会用钟表测量时间.5.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重点难点】1.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之间的换算.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及刻度尺的读数.3.误差及其产生原因,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梳理】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____.为了国际间交流的方便,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_,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1km=_______m;1dm=_______m;1cm=_______m;1mm=_______m;1μm=_______m;1nm=_______m3.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1)会认: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会放:放正,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用一整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3)会看:视线应与刻度尺面_________.(4)会读:认准分度值,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符号是_______,1h=______min,1min=________s,1h=_________s.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5.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_______,但误差不能________只能尽量________.【典型例题】例1.单位换算: 5.4km=_______m; 1.5h=_______min=________s解题过程:例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例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时,记录如下六组数据:11.25cm、11.27cm、12.24cm、11.26cm、11.290cm、11.29cm,则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解题过程:【针对练习】1.单位换算:1.5mm=________μm;(3)15min=______h;(4)2h=_______s 2.一名粗心的同学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_____;(2)一本字典的厚度是3.5____;(3)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9____ (4)一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是0.8______.(5)人跑1000m的时间是4______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B两个小木条的长度,其中对木条_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条的长度是_______cm.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3题图 4题图5.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 【达标测试】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1.一张课桌的高约为80_____,淄博至武汉的铁路长1348_____.烧开一壶水大约用15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______.2.单位换算:4.8m=_______μm; 50nm=________m; 2.5h=_______min=______s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4.下列关于单位的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A 7.2m=7.2×100=720cmB 7.2m=7.2cm×100=720cmC 7.2m=7.2×100cm=720cmD 7.2m=7.2m×100cm=720cm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B 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C 测量工具越精密、方法越合理、误差越小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6.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要求不必要的是( )A 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B 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 记录时必须注明单位7.四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是6.58cm、6.60cm、6.59cm、6.61cm,在更接近真实值的是( )A 6.595cmB 6.59cmC 6.6cmD 6.60cm【课堂小结】本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内容?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运动的描述复习学案(第2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3.理解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4.会用v=s/t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1.参照物的选择.2.速度公式v=s/t的应用.【知识梳理】1.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______3.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4.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用字母_____表示路程,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用____表示时间,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用______表示速度,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作为速度的单位,符号是_______或________.计算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在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同一.【典型例题】例1.小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请判断小红在下列情况下是运动还是静止.A.相对于地面,小红______.B,相对于司机,小红______.C相对于跟汽车同向行驶快慢相同的另一辆汽车,小红_______.D相对于路上的行人,小红_______.例2.上海和南京间的高速路长约300km,如果汽车跑完这段公路需要3h,则汽车的速度约为多少?【针对练习】1.以下关于静止的说法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A 同步卫星看上去是“静止”的B 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感觉飞船是“静止”的C 空中加油机的飞行员看到被加油的战斗机是“静止”的D 法国飞行员在空战中,伸手抓住“静止”的子弹2.下列两物体保持静止的是( )A 太阳和地球B 地球和同步卫星C 人走路时左脚和右脚D 行进中的列车和铁轨3.单位换算:5m/s=______km/h; 72km/h=_______m/s4.无线电波速度为3×108m/s,向月球发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球共需要2.56s,求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达标测试】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1.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岸上有树,相对于树来说,人是______的,小船是______的;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_____的,树是______的.2.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_________的,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_______的.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中,放在车厢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 火车B 坐在椅子上的乘客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 关着的车门4.若某人跳伞时看到身旁的直升机正在下降,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 )A 下降B 上升C 静止D 都有可能5.汽车的速度是25m/s,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上单位:一般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______;一辆汽车的速度约为80______.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则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8.做匀速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为1:2,运动时间之比为3:5,则它们的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9.小明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00m,他骑车的速度是15km/h,则他骑车上学,路上需用多少小时?合多少分钟?10.火车速度为25m/s,飞机速度为850km/h,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1530km,则乘飞机比乘火车少用多少时间?第一章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路程的计算复习学案(第3课时)【复习目标】1. 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知道平均速度.4.会计算平均速度.【重点难点】1.匀速直线运动以及计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知识梳理】1.生活中我们用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路程,哪个物体的路程越长,运动就越快;二是在__________相同时,比较时间,哪个物体运动时间越短,则物体运动就越快.第二种方法人们用起来不习惯,故物理上用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提出了速度这个物理量.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和任何一段时间内的速度都________.即速度是一个________,它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计算速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3.变速运动中,我们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为________ 【典型例题】例1.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中v=s/t的理解,正确的是( )A v与s成正比B v与t成反比C 当t一定时,v与s成正比D 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例2.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后,改用3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针对练习】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s内通过20m,则前5s的速度是________.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D 速度不变,通过的路程跟时间成正比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 V甲>V乙B V甲<V乙C V甲=V乙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题图 A B C D5.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一半时间他以1.5m/s的速度行走,后一半时间他改用2.5m/s 的速度走完,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达标测试】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__,在第2s内的速度为_________,第2s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2.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A 2:9B 9:2C 2:1D 1:2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A 一定都不相等B 不一定都相等C 一定都相等D 三种情况都不正确4.一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从甲到乙为上坡,速度为2m/s,从乙到甲为下坡,速度为3m/s,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 )5.小明同学骑车上学,从家经书店到学校共5400m,家离书店1800m,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了5min,在此等同学1min,然后又经12min达到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6.一列火车长100m,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200m的桥,需要的时间为______7.如图所示是襄樊往返于丹江的列车时刻表,则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7531 襄樊8:43丹江11:588:43 9:13 9:53 10:05 10:22 11:12 11:36 11:58车次自襄樊起公里0 19 30 39 45 76 95 103始发终到襄樊马棚黑龙堰朱坡陈家湖老河口苏家河丹江7532 丹江13:00襄樊16:3416:34 16:03 15:37 15:25 14:39 13:48 13:22 13:00出150m的危险区,至少要用多大速度?第一章物体的运动能力提高训练1.某同学按精确测量要求测得某课本的宽度为18.52cm,由此可以推知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此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2.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钟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米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超过限速.3.通过看电视,我们看到“神州六号”飞船中的一个场景:宇航员费俊龙手中拿着一本书,当他松手后,书“悬”在空中.这本书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是运动的4.天文学中常用的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叫光年,1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所传播的距离.许多科学家对太阳系以外距我们10.8光年的一颗恒星波江座ε星极感兴趣,设想几十年或一百年后,地球上一艘速度达到光速0.9倍的超级宇宙飞船飞向该星,那么它经过______年可到达该星.5.在新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已悄悄地接近了终点,于是它撒腿就跑,最后和乌龟同时到达了终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B 在整个时间内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兔子睡觉前,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在整个过程中,乌龟的平均速度始终小于兔子的平均速度6.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岸边和行船B 行船和岸边C 都是行船D 都是岸边7.在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为13.69秒,则运动员的真实成绩应为(当时气温为15℃)( )A 14.30秒B 13.35秒C 13.98秒D 13.40秒8.甲乙两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并肩行走,上坝后第1min内走了40m,第2min内走了30m,连续走完了190m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他们在第2min内,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他们走完了12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5m/sC 他们在第1min和最后1min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 在行走中,甲相对于乙的速度是09.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这三辆车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 只有甲车 B 只有乙车 C 只有丙车 D 甲车、丙车10.李白和王维进行百米赛跑,每次李白都比王维提前10m到达终点,若让李白远离起点10m,王维仍在起点处同时起跑,两人仍按原速运动,则( )A 李白先到达终点B 王维先到达终点C 同时到达终点D 不能确定11.学生参加100m测试,下列关于其运动快慢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观众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B 终点裁判员是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C 物理学中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D 物理学中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学生运动的快慢12.驾驶员看到过马路的人,从决定停车直到右脚刚刚踩在刹车板上,在这段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称为反应距离.(从踩刹车板到车停下的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普通人正常的反应时间为0.5s—1.5s,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则增加2—3倍,为确保安全,从2004年5月1日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给予严厉处罚.小张正常反应时间是1s,他以72km/h的速度开车反应距离为多少米?假设小张酒后驾驶的反应时间是正常时的2倍,那么他以相同的速度驾驶时反应距离又是多少米?13.射击运动员打活动靶,子弹的速度是800m/s,活动靶移动速度是20m/s,若活动靶移动方向和射击方向垂直,运动员在距中弹点100处,运动员在活动靶距中弹点多远时开枪,才能正好击中活动靶?14.一辆向峭壁方向行驶的汽车,在距离前面峭壁440m处鸣笛,经2.5s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空气为15℃)15.建设中常用到爆破技术,在一次山石的爆破中,用了一条80c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装在钻孔里的炸药,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假若爆破者将导火索点燃后,迅速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破前跑到离爆破点600m远的安全地区?。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2篇

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物理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速度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与物体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3. 能够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观察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多个物体在运动,询问学生哪些物体运动快,哪些物体运动慢,并请他们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步骤:1. 引入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位移 / 时间。

3. 通过实际案例示范如何计算速度。

选择一个简单的例子,如赛跑选手进行100米比赛,记录他们的时间和到达终点时的位置,然后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

4. 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计算不同物体的速度,给出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数据,要求学生计算速度并判断物体的快慢程度。

5. 引入相对速度的概念:相对速度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的速度。

6.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参照物对速度的影响。

举例说明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同一物体的速度可能是不同的,要求学生思考并解释原因。

7. 总结速度描述的三个要素:物体、时间和参照物。

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不同的参照物会产生不同的速度值。

巩固与拓展:1. 进行速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使用简单的计时器和测量工具记录不同物体的速度。

2. 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计算,如两个运动员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计算他们的相对速度。

3. 引入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资源:1. 视频:展示多个物体的运动。

2. 实验工具: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计算工具:计算器和白板。

评价方法: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练习中的积极程度。

2. 计算准确性:检查学生的速度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论述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快慢程度,并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物体运动,并尝试使用速度概念来描述它们的快慢程度。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学案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学案

2.3 丈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师寄语】失败的终点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绚烂。

【学习目标】目注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色,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看法和计算公式。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均匀速度的看法。

3、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仍是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丈量速度,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是重点,学习利用图像剖析实验数据是难点。

【知识回首】防备知识忘记,我能记得更牢!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其数学表达式为,两个变形公式是和。

2.长度的丈量工具是,时间的丈量工具是。

3.1m/s=Km/h。

90Km/h=1m/s【讲堂研究】亮出我的看法,秀出我的个性,展现我的风范!目标一:实验研究气泡的速度经过看实验视频(条件临时不足)和书27-28 页的内容达成以下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 80cm、内径 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吝啬泡,两头密封。

2.实验原理:要丈量速度,我们需要丈量和,而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_进行计算。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 ___________ ,察看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地点开始用停表计时,每 ______s 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录录吝啬泡的地点,最后用 _______丈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下表是是小梅和绍杰同学在实验中丈量出来的一组数据,请你帮他们算出各阶段气泡运动的速度并填入表格中。

经过数据剖析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5.图像研究:还能够用 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认识物理过程,找出此中的规律。

绘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气泡的地点,将这些点用________连结起来,就获取了一幅对于气泡运动的行程- 时间关系的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运动。

目标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经过再次阅读教材28-29 页内达成以下内容。

§1.3运动的快慢学案2课时

§1.3运动的快慢学案2课时

§1.3运动的快慢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一、引入新课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2、在物理学中我们用______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___。

速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可用公式:_____表示。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表示____单位____, t表示____单位____, v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读作(),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

1m/s=______km/h 1km/h=____m/s3、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随堂练习:(1)10 m/s=______=_____=______. (2)36 km/h=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 三、匀速直线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熟悉停表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能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求出速度。

2、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认识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体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总结利用
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重点: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测量速度。

难点:学习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预习导学】试一试
1、在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需要测量出气泡上升的__________和运动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_____,实验室中测量气泡上升的距离要用___________,测量气泡上升的时间要用___________,然后利用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可求出气泡上升的速度。

2、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_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__,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是_________不变的运动,商场自动扶梯、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等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情况可以用速度计算公式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时求出的速度,表示的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_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速度一般是指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做一做
1、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实验目的:直观感受匀速直线运动,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验器材:长80m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气泡,两端封住。

实验原理: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测出各段气泡的运动速度,然后利用__________法,归纳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实验步骤:
(1)将玻璃管迅速翻转后__________放置,保持竖直,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2)两位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的有关要求:一同学负责拿好水玻璃管,并发出计时命令,另一同学负责计时。

(3)学生从10cm处开始计时,用停表分别记录气泡通过各点时的时间,将数据记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t/
①多次实验后,计算出各区间的时间和相应的速度。

②将记录的时间和路程数据在s~t图像中标出坐标,讨
论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

数据处理:
(1)从实验数据和所画的图像中,你认为小气泡所做的是_______________运动。

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换用较粗的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知:______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速度要比竖直放置的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______一些较好。

2.研究百米赛跑的运动规律
资料:1991年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创造了当时100m跑的世界记录,下面记录了刘易斯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0.0 100.0
(1)刘易斯在这10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