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它,它不烦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你不怕它它不烦你

【设计意图】

小学三年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常常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做事效率。本课通过案例分析及自我调节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认识困难。

2. 积极调节心态,克服畏难情绪。

3、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克服畏难情绪的信心。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事情。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暖身活动——反口令

活动规则: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口令相反的动作。如教师喊“举左手”,学生做举右手的动作,教师喊“全体起立”,学生应坐在座位不动。

二、主题活动

◆心灵聚焦

引导学生认识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是正常的,畏难情绪也是可以克服的。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例,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小明害怕背课文,你有什么看法?帮小明想想办法吧!”引导学生认识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是正常的,但要想办法克服它。

◆心灵视窗

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自己是否想去战胜它、努力采取措施去战胜它。鼓励学生树立克服畏难情绪的信心。

1、学生说一说遇到困难时的感受。

2、在“困难之山”上标出自己所处位置(如山脚下、半山腰、接近山顶)。与同学交流:解释

图画的含义,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相互鼓励。

◆心灵氧吧

通过对小明与老师之间的秘诀传授的表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克服畏难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动手去做,做一点少一点,做一点就离成功近一点。

组织学生看图。分组讨论:秘诀是什么?各组交流,教师再公布秘诀,最后选出最佳秘诀。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立即行动起来”面对困难,再次强化“你不怕它,它不烦你”。

◆心海启航

通过体验游戏及故事启发,激励学生行动起来,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

体验游戏:视教学环境而定,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组织学生看图示,按照图示讲解游戏规则——5—8个学生交叉拉手连在一起,最后要求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引导学生体验纠结在一起的小朋友们解开手链的愉悦。

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故事或教师讲解,全班分享、交流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教学辅助资源】

一、建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常常产生畏难情绪。克服畏难情绪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人而异,需要自己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是克服畏难情绪最好的武器,自信心水平较低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可能性也较大。下面就介绍几个影响自信产生的因素:

1.成败经验

成败经验是自我评价最常使用的信息来源。自信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成就浇灌的硕果,大声说“我感到自信啦!我真的感到自信啦!我是世界上最自信的人啦!”并不能带来自信。Haffer和Raingruber指出,成败经验与自信相互连接、密不可分。成绩信息是评估个人能力可靠的信息来源,成功强化特定情境的信心,失败会削弱自信。

2.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是指个体以别人的表现、结果及经验作为检验、判断自己的依据或框架。面对新的或是不熟悉的任务,个体缺乏做出自信判断的直接经验,因此,可观察、可比较对象的行为就承担起了个体自我判断的参照。体验经验一般会比直接经验的说服力小,而且观察者与榜样的相似性也是一个调节因素。如,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学能够与老师切磋问题,会增强观察者与权威交往的信心。

3.说服

说服是指一些会提升或降低个人自信的陈述,包括自我说服和外界说服。鼓励自己努力及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地胜任某些工作是一种自我鼓励。外界说服通常是评估性的反馈,或成功的意象、

他人期望等。说服可以看成是通过沟通来促使当事人自我态度转变的努力。因此,从改变态度的角度,说服信息的质量、说服者的身份信息都会影响沟通效果。

4.生理状况

生理状况是指生理觉醒,如被唤起和准备去做一件事。体能水平、疲劳、疼痛等都是胜利觉醒的指标。活动中的疲劳水平、疼痛强度、速度等则是生理上缺乏效能的指标。

比较舒服的胜利感觉对于立即面对的情境,会产生比较高的自信心,与非体力性工作相比较,生理信息在一些与身体活动有关的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自信心信息来源。

5.情绪状况

情绪经验或心境是自信的信息来源。但情绪是正向的时候,会体验到比较高的自信,焦虑和沮丧者则会减损自信。焦虑情绪征兆的出现可以被解释称个体缺乏能力或技术,则会影响自信。情绪色彩对自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紧张、激动——低自信,轻松、平静——高自信。

6.意象经验

意象经验是指个体认知活动能力(如想象)。它是自信的一种信息来源。意象经验是个体对可能的事件和情境形成可视化表象,预测行为和情绪反应及其可能的结果。个体可以通过想象自己或别人在未知情境中有效率或无效率,而获得有关的个人效能。形成和使用意象的能力可以从实际的或替代经验中获得,也可以从口语说服中发展起来。

二、故事——高斯与十七边形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17边形。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