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热了》优质公开课教案
《水变热了》 教学设计
《水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了解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传递方式。
(2)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并总结出热在水中传递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水的热传递方式。
2、教学难点理解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平底烧瓶、冷水、红墨水、温度计、搅拌棒。
2、演示实验材料:同样的一套装置,但烧瓶较大,便于学生观察。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把冷水放到锅里加热,过一会儿水就变热了?那你们知道水是怎么变热的吗?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二)探究水的热传递方式1、实验前的准备(1)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平底烧瓶、冷水、红墨水、温度计、搅拌棒。
(2)强调实验安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加热后的烧瓶,以免烫伤。
2、实验步骤(1)在平底烧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二的冷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使水变色,便于观察。
(2)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测量初始水温,并记录下来。
(3)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
(4)在加热过程中,每隔一分钟用搅拌棒搅拌一下水,同时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并测量水温,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
4、实验结束,学生整理实验器材。
5、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思考水是如何变热的。
(三)总结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1、讲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加热水的过程中,底部的水先受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向上运动;而上面的冷水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向下运动。
四年级科学《水变热了》教案
看来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并且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制定实验方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
生熟悉材料。
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5、整理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
画出锯末的运动路线
【我的收获】
加热烧杯的底部,水会______上升,周围较_____的水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_________。
实验效
果评价
学生评价
仪器清查
教师评价
章节
一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科学
课题
水变热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酒精灯、三脚架的使用。
1、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生观察现象
2、生回答。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边说边做)仔细看,看到了什么现象?
3、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提前布置具体预习任务,对上课展示效果最好。
二、知识引领
内化自我
1、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四年级科学上册《19 水变热了》教案1 青岛版
《19 水变热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2、了解热在空气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3、了解对流现象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热对流的实验加强理解。
2、通过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
二、教学重点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木屑、碎纸屑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水是怎样变热的?新课讲解:一、提出问题师: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杯凉。
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师: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回答)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二、猜想假设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
(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制定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
(木屑、碎纸屑、粉笔末)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安全。
(2)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2)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四上科学水变热了优秀教案
四上科学水变热了优秀教案四上科学《水变热了》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探究什么是温度,以及温度对水的影响。
2.观察水的加热过程,学会使用温度计。
3.认识到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温度计。
2.观察水的加热过程,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
【教学难点】1.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变量影响实验结果。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热水、冷水、温度计、烧杯、计时器、小组成员用的实验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温度吗?温度对物质有什么影响?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当我们想描述水的冷热程度时,我们就会用到温度这个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的温度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一: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1.教师示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讲解注意事项。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2)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学生分组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将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热水温度;冷水温度;3.教师提问:你们测得的热水和冷水的温度是多少度?你们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范围吗?4.学生回答。
5.教师总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温度范围,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温度来判断物质的性质。
活动二:加热冷水,观察水的加热过程1.教师讲解实验要求: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注意安全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的水温变化。
3.教师提问:你们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水的颜色、状态有什么变化?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4.学生回答。
5.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变成了水蒸气,这是水的气化过程;同时水的颜色变得更清,这是水中的杂质受热上浮的原因。
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这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剧烈过程。
小学科学_水变热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变热了》教学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对“烧开水”、“煮稀饭”的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利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学以致用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作用,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
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
教学难点:能利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用对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课前:观看烧水过程的视频一、导入新课。
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道大菜水煮鱼,老师几天做大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水煮鱼片,我今天水煮活鱼(边说边点燃酒精灯)直到把水烧开,你们猜猜看,小金鱼会有什么反应?生1:小金鱼会被烫死。
生2:小金鱼会熟了吧。
生3:小金鱼还会游来游去。
生4:小金鱼会往瓶口游。
生个个兴趣浓厚又充满疑惑。
哦,同学们是这样认为的,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继续观察。
烧瓶瓶口处的水沸腾了,而小金鱼还在水里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生一脸疑惑,小声嘀咕:“咦,怎么回事?”谁敢上来摸一摸烧瓶的底部?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生:烧瓶底部是凉的。
大家有什么疑问?瓶口的水都烧开了,底部的水为什么不热呢?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水变热了(板书:水变热了)上节课我们学过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叫做传导,板书(传导)热的传导是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放在一起是不是也会生热传递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组两组摞子一起的两组瓶子。
大家看着两组,每组都是一瓶热水一瓶冷水,一冷一热两杯水放到一起,水会不会变温呢?学生猜测分析原因对照大屏幕顺序,并板书()如果我扯去中间的挡板会有生么事情发生呢?请在每组靠近中间过道的书洞里拿出你们实验猜测单,如果小组内意见统一,请记录在一张上,若不统一可填写两张。
《水变热了》 教学设计
《水变热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对流现象,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2)了解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热传递过程,并用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水变热的过程,理解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是对流。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明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冷水、热水、红墨水、小瓶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等。
2、演示实验材料:透明玻璃容器、冷水、热水、温度计、搅拌棒等。
3、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观察到过烧水的现象?当水被加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是怎么变热的。
(板书课题:水变热了)(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教师提问: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热是怎样在水中传递的?2、作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上述问题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水槽、冷水、热水、红墨水、小瓶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等。
实验方法:在水槽中倒入一半冷水,用小瓶子装满热水并滴入几滴红墨水,然后将小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进行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强调实验安全,如正确使用酒精灯等。
(2)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青岛版科学四上《水变热了》教学详案
青岛版科学四上《水变热了》教学详案水变热了【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 能对“煮稀饭”“烧开水”的现象认真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利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 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 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通过实验认识对流现象,并且会设计实验方案。
2、了解生活中的对流现象,知道热能在液体和气体中传递。
教学难点:了解实验中的木屑、纸屑、粉笔末之所以会上升、下降都是因为水的推动,知道热水会上升,凉水会下降。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每组: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水、木屑、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演示: 在平底烧瓶里放一条金鱼,然后在平底烧瓶的瓶口处加热,直至2、提出问题:出示课件。
水沸腾了,为什么小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烧瓶上面的水都沸腾了,而金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同样是给水加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3、学生猜测。
究竟水是怎样变热的呢?【教学时要抓住这种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试管上面的水热,而下面的水为什么不热呢?热不是由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吗?究竟水是怎样变热的呢这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问题,也是学生通过观察自发提出的问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1、猜想:你认为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2、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正确吗?(教师及时引导,水是无色透明,不容易清楚的观察运动过程,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热水的运动过程呢?学生可能想到:给水加上一些颜色或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如木屑、茶叶等,通过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观察到热在水中的传递方3、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小学科学《水变热了》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水变热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方法,观察和验证热的对流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三脚架、烧杯、酒精灯、木屑、卫生香、圆底烧瓶、金鱼、试管夹、水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现象,引入课题老师:(出示金鱼)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学生回答:金鱼)老师:同学们知道金鱼平时是生活在热水中还是冷水中?(学生回答:冷水)老师:如果将金鱼放入几乎烧开的水中会怎样?(学生回答:鱼会死)老师:没错,但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热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老师:将水倒入圆底烧瓶,将金鱼放入烧瓶,用试管夹夹住烧瓶瓶口,点燃酒精灯加热(加热瓶口,一段时间,待瓶口有白雾)同学们看,瓶口有水汽跑出,用手试探,瓶口处已经很热了,大家再看金鱼怎样了呢?(学生回答:还好好的)老师:那为什么水变热了,金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秘《水变热了》(板书课题)。
(二)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老师:同学们,刚刚的金鱼实验,大家觉得为什么水变热了金鱼却还自由自在地游着呢?(学生回答:因为老师只加热了瓶口)老师:的确,老师只加热了瓶口,可日常生活中,烧水一直是加热壶底这一部分,为什么整壶水都热了呢?(学生回答猜想)老师:同学们猜测了很多,那么在给水进行加热的时候,究竟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呢?我们再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将木屑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点燃就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观察烧杯中木屑的运动路线。
(将实验器材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按小组进行实验)老师:同学们烧杯中的水几乎都烧开了,谁能告诉我你们在水逐渐烧开的过程中看到烧杯中的木屑是如何运动的?(学生回答:从烧杯底部向上,在从两边落下,再向上)老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路线,就是被加热了的热水的运动路线,在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实验说课《水变热了》 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水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理解对流科学概念。
2、科学探究:(1)根据观察到的对流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2)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3)能利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3、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利用掌握的对流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教学重点1、对生活中的对流现象提出假设探究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试验,分析观察现象,推理出实验结果,并解释假设问题;2、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难点1、假设探究问题的提出;2、对气体对流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观察妈妈是怎样煮稀饭和烧开水的;2、剪掉上口的空油桶,一根香。
教师准备:1、课件;2、实验器材准备(1)“沸水活鱼”演示实验材料:铁架台、试管夹、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小鱼一条、火柴、温度计;(2)“水的对流”分组实验材料:三脚架、石棉网、盛有40毫升水的烧杯、锯末、酒精灯、火柴;(3)“空气的对流”模拟实验分组实验材料:大香一根、剪掉口的食用油空桶、火柴。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1、教师演示实验: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个科学实验,在平底烧瓶里放一条金鱼,然后在平底烧瓶的瓶口处加热,直至沸腾。
2、学生猜测:瓶口的水都沸腾了,瓶里的金鱼会有什么反应呢?3、实验验证,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烧瓶里的水沸腾了,而金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究竟水是怎样变热的呢?导出课题:板书课题《2、水变热了》(抽三名学生摸一摸,用温度计量一量,告诉其他同学上面水的温度和下面水的温度。
板书:上热、上面温度,下凉、下面温度)二、探究热在水中以及空气中的传递方式——对流活动一:木屑在热水中的运动——水的对流1、问题过渡:上面的水热,下面的水凉,热在水中不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那么,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课件)(学生进行猜想,自由回答)2、设计探究方案:水是无色透明的,热在水中的传递是看不见的,用什么办法去做实验,才能让“我们的双眼”看到热在水中的运动过程呢?(学生可能回答:用透明的烧杯、加小米、加木屑、加颜色……)3、假如我们在水中加入木屑,就能通过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观察到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那么,你认为木屑在加热的水中应该怎样运动?4、课件展示实验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盛有水和木屑的烧杯5、根据器材说说实验步骤请同学们根据实验器材说说实验步骤6、实验注意事项:(课件展示)(1)正确使用酒精灯;(2)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等待水凉后再取下烧杯;(3)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水变热了教案
《水变热了》教案莒南二小聂影课前交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还记得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吗?(记得)谁来演示一下?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
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4.使用完毕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盖灭后打开,确认熄灭,再盖上。
(同学们看清楚了吗?你演示的非常到位,请回)这节课我们会继续使用酒精灯,同学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可以了)好,上课!(起立)(老师,您好)同学们好(坐下)一、导入,提出问题师:老师这有两瓶水,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同?生:颜色不同。
师: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
生:温度不同。
一瓶是凉水,一瓶是热水。
师:红色的是热水,蓝色的是凉水。
(贴上热水冷水的标签)师: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生:水漏出;颜色会混合到一起…师:好,一起来看。
(红色水瓶放在上面,蓝色水瓶放在下面)生观察现象师:出现大家猜测的现象吗?生:没有。
师: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师:仔细看,(稍停)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水上升,蓝色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二、猜想假设师:看到这一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为什么红色水上升,蓝色水下降师:为什么红色水上升,蓝色水下降,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稍停,提示:你刚才摸过了)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师:还有不同的猜测吗?生:水的温度…师:看来这可能与热水、冷水有关,可能是因为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究竟是不是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呢?(稍停)想要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样做?生:做实验。
三、制定实验方案师:那好,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用到的实验器材?(ppt)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石棉网,三脚架,烧杯和加入了木屑的水,其他的还有。
生说师:由于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了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我们将借助木屑进行观察。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实验器材在小组内讨论(PPT2):1.你们打算怎样做?2.实验时应注意什么?(开始讨论,师巡视指导)师:好,先讨论到这.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打算怎样做?生汇报实验方案生1:我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是给水加热,看看加热后的水是不是上升?师:你们组打算给水加热,给水加热这个方法可以吗?生:可以。
水变热了
《水变热了》教案及反思【教材简析】《水变热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热的传递》中的第二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由于水和空气都是能流动的物体,进一步推想出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最后是让学生了解热对流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教科书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
【本课教学目标】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活动过程描述】一、导入,提出问题出示金鱼,师: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生回答。
师: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
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学生猜测。
师: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你们信不信?信的同学请举手,不信的同学。
师:事实胜于雄辩,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咱们试试看?注意看!老师开始加热!要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学生提出问题:应在水的下方进行加热,水才能变热?二、猜想假设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稍停)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
师: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既可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亲自实验的兴趣,使下面的实验水到渠成。
】生回答:做实验。
三、探究活动: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1、制定实验方案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稍停)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有哪些实验器材?(师提供的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
师: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可以吗?那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四年级科学水变热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水变热了》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
2.以小组为单位实验观察,并绘制茶叶在水中的运动路线。
3.利用热的传递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暖气片安装、加热稀饭等问题。
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是以对流的形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课前准备
茶叶粉末、火柴、烧杯、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课本、导学案
三.【实验设计】
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具体操作(教师出示PPT)
教师适时点拨安全的重要性。
【过渡语】既然大家明白了如何去做,记得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绘制在导学案上,同时将实验记录填写完整,那么请大家开始实验吧——
四.【实验过程】
老师和学生准备做实验: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火柴、茶叶粉末等。请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对水的变热过程进行观察。
师在下面观察并指导引领同学们做实验。
【过渡】:相信同学们经过了自己认真仔细的实验,都有了自己的收获,那么有请几位同学上台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实验结果。
四.【成果展示】
师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所观察到的内容: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热在水中是通过对流的形式传递的。
【过渡语】天气虽然变热了,但是大家都知道吃凉的饭菜时容易拉肚子……
【启发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科学实验能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实验能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现象的全过程,再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使学生学习最有效的方式。
《水变热了》优质课教案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你画的米粒在水中的路线图,你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理解水壶里的水是怎样变热的。(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受热的水会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而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 ,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通过对流水就变热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发现什么?
2.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后用课件出示图片
思考:水沸腾了,为什么小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这说明什么?
3.引入要探究的问题。
师: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也就是说水不容易传导热,那么我们给水壶底部加热,结果水壶里的水都变热了,你有什么问题吗?(课件展示烧水情景)
(知识的迁移:热空气的特点)
课件出示资料卡,让学生明确空气是怎样传递热的。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对流是它传递热的主要方式。造成对流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热后密度小,质量变轻而上升,周围较冷的气体密度大而下降。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流动。)
2.运用。
课件出示具体问题,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
①怎样让炉火更旺?
学生提出问题后,课件出示要探究的问题。同时课件出示课题。
配有实验组装图片,学生组装更便利。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对流。
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这里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这里提出具体问题,学生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
如果学生交流有障碍,需要教师的引导。
根据具体问题交流,学生思维更容易激发起来。
教师的引导只是点拨,要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来。
三个问题都配有图片,在具象的基础上学生思维更有方向性。
水变热了【教学设计】(说课试讲).doc
《水变热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对“煮稀饭”“烧开水”的现象认真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利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课前交流:教师准备: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等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煮稀饭时米粒在锅里的游动情况。
教学过程:一、对比设疑,导入新课1、同学们煮过稀饭吗?见过你的父母住过稀饭吗?在煮稀饭的过程中,你发现锅里有什么变化?2、如果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放在锅里煮,结果会怎样?(学生回答)3、老师今天能让鱼在沸腾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你相信吗?4、教师演示“沸水活鱼”实验: 在平底烧瓶里放一条金鱼,然后在平底烧瓶的瓶口处加热,直至沸腾。
5、提出问题:烧瓶上面的水都沸腾了,而金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出示课件)同样是给水加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6、学生猜测:究竟水是怎样变热的呢?二、合作探究,认识对流活动一:实验探究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1、猜想:你认为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2、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正确吗?学生:给水加热,从容器底部给水加热……3、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及时引导,水是无色透明,不容易清楚的观察运动过程,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到热水的运动过程呢?学生可能想到:给水加上一些颜色或在水里加入其他物体如木屑、茶叶等,通过木屑在水中的运动,观察到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要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并提醒学生加热时不要用手去接触三脚架和烧杯,观察过后,不要立即取下烧杯,应先熄灭酒精灯,待其冷却后在取下杯子,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并作好记录,同时将记录卡发给各小组。
)5、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画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水变热了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
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烧瓶里有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如果我在瓶口处加热(边说边点燃酒精灯),直到把水烧开,你们猜猜看,小金鱼会有什么反应?
生1:小金鱼会被烫死。
生2:小金鱼会熟了吧。
生3:小金鱼还会游来游去。
生4:小金鱼会往瓶口游。
生个个兴趣浓厚又充满疑惑。
师:哦,同学们是这样认为的,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继续观察。
生认真观察并小声嘀咕。
师:烧瓶瓶口处的水沸腾了,而小金鱼还在水里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生一脸疑惑,小声嘀咕:“咦,怎么回事?”
师:谁敢上来摸一摸烧瓶的底部?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生:烧瓶底部是凉的。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
生:瓶口的水都烧开了,底部的水为什么不热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是呀,这节课我们学过热在固体中是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但在水中却不是这样,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板书:水变热了?)
同学们来猜一猜。
生:从底下传到上面。
生:通过杯壁传给水。
……
师:同学们真棒,敢于大胆地猜测。
但是研究科学不能只靠猜测,我们还需要做实验进行研究。
老师为每一组准备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木屑、火柴、记录单(拿起这些材料一一认识)。
师: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研究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呢?各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师: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哪个小组先来说?
生:我们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师:其他组有异议吗?谁能更具体得来说?
生:先把石棉网放在铁架台上,把烧杯放在上面,然后点燃酒精灯放在烧杯下加热。
师: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还要把木屑放上。
师:什么时候放?
生:加热前。
师:为什么要放上木屑呢?
生:因为水是无色透明的,当加热时无法看清水的运动路线。
师:说得对。
所以我们在等一会儿做实验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木屑的运动路线。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做实验了,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生:在使用酒精灯时要用外焰加热。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师:对,外焰加热的效果最好。
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加热时不能用手接触烧杯和铁架台。
师:对,观察结束后也不要立即取下烧杯,还有要补充的吗?生沉默。
师:实验时要认真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不要忘了及时做好记录。
好,开始!师:请各小组把酒精灯熄灭。
刚才每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得都非常认真,也做了详细的记录,哪个小组愿意把实验的结果告诉大家?(实物投影记录单)
生1:木屑在水里上去了,一会儿又下去了,又上去了,又下去了。
生2:木屑在水里跳动,一会儿翻滚起来,跑到上面,一会儿又下去了,不停地循环。
师:这个词用得好,循环。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加上动作和手势形象地给大家描述一下吗?学生边说边形象地比划,用两只胳膊上下不停地动,手不停地比划,意思是在不停地上下翻滚,学生感兴趣地看着,思考着与自己看到的现象是不是一样。
师:大家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吗?你看到木屑在水中循环了几次?生:好多次,不停地循环。
师:其他组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木屑上去下来,它的路线变成一个圈了。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呢?
生:烧杯底部的水受热后上去,上面的水下来又受热又上去。
师:也就是说,当我们加热烧杯底部时,底部热的水会变轻上升,周围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这样就使水产生了对流。
(板书:对流)热在水中主要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生:对流。
师:现在谁能来解释为什么烧瓶里面的水烧开了,烧瓶下面的小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生:因为烧瓶下面的水是冷水不能跟瓶口处的热水形成对流,下面的水不热所以小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师:而不是像我们开始猜测的小鱼会被煮熟了,对吧?
活动二:冬天,暖气是怎么使房间变暖的?
师:热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那么热在空气中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呢?像今天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都用什么方式来取暖?
生:空调。
生:用暖气。
生:生炉子。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到用暖气来取暖,想一想人们一般把暖气片安在什么地方?生:窗户下。
生:墙边。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小小的暖气片是怎样使整个屋子都变暖和的?
生:由冷的地方传到热的地方。
生:热的空气上去,冷的空气下来。
师:是不是这样呢?老师准备了香,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暖气片是整个屋子变暖的过程。
生:点燃香,然后放在暖气片的上方。
师:怎样证明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生:把点燃的香放在暖气片的上方,烟会向上飘,说明热是向上传递的。
师:有不同
意见吗?
生:把烟放在暖气片的旁边,看看烟会向哪飘?师:你猜会向哪儿飘?生:向暖气片飘。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试一试。
因为条件有限,我们只有一组,谁愿意演示给大家看?
请两名学生到暖气片附近演示,其中一个把香放在暖气片上方,另一个放在暖气片的一侧,其他同学当观察员。
师:同学们看暖气片上方的烟是往哪儿飘的?一侧的烟又是往哪儿飘的?生:暖气片上方的烟是往上飘的,一侧的烟是往暖气片的方向飘的。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暖气片周围的空气受热向上飘,远处的冷空气又流过来。
师:那么暖气使整个屋子变暖就是这个道理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又被加热,这样就形成了气体上升下降的相互流动,也就是说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
三、生活中的应用:
师:其实对流这种传热方式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煮稀饭时妈妈通常会怎么做?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生:搅一搅。
使稀饭热得更快些。
师:也就是加快稀饭的对流。
生炉子时人们为了使炉火更旺通常会怎么做?
生:捅一捅。
师:这样做是什么道理?生:加快空气的对流。
师:对。
那么谁能举出其它的例子?生:空调。
师: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真棒!
四、拓展活动: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热在水和空气中都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那么太阳的热是怎样传到地球上的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