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导学案第一课时
《沁园春.雪》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词常识介绍:词是古代一种韵文形式,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唱,这就是词谱。
词人依照词谱填词。
词谱名称叫词牌,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如梦令》等。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后面。
词一般分为上下阕,上阕一般写景,下阕多为抒情。
2.背景介绍: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3.读一读。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风骚()竞折腰()/折本()4.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红装素裹:【合作探究】一、朗读上阙并思考:1.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2.诗歌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北方雪景?3.你最喜欢哪句词,为什么?(试从该句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和内容上作用、核心词汇的作用等角度去思考。
)4.诗人通过描绘北方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二、齐声诵读上阙。
初中语文最新-沁园春雪导学案2 精品
一、设问导读——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
“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句中的“略输”改为“尽输”,句意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文采,本指辞采、才华,秦皇汉武兼有文治,“略输文采”是指才华稍差一些,在惋叹中有褒有贬,在肯定中指出不足,改后则变为全盘否定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句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无”,为什么?)原词贬中含褒,肯定其文治才能并指出不足,而改后完全否定其文采4、只识弯弓射大雕。
(“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用“只”限制“识”,意味委婉,贬谪更厉害(二)艺术特色1、词的上阕在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和哪些写法?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
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
2、请指出上阕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了. 这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山”“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这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雄奇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3、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下半片议论,既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知识链接】创作背景: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
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
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课前自学】1.作者:毛泽东,字__________,中国人民的领袖,者,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体:词,又称_________、_________、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
盛行于_________代。
词牌指填词时所依的乐调。
所以写词(也叫填词)时往往在标出词牌后再加上一个标题,称其为词牌名,《沁园春·雪》,“沁园春”是_________,“雪”是标明所吟咏的内容。
3.注音()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沁.()莽莽..折腰()思汗()还看今朝.()3.读诗词至少三遍,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语言描述出来。
/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词句,可从关键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品析。
4.结合小组智慧,用你们所理解的朗读形式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并根据以下思路,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怀。
上下阕:领字(关键词)——写什么(内容)——怎么写(修辞方法、写景特色、表达方式等)5.结合知识链接,谈谈你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话的理解。
【小组赛读】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雪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沁园春雪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___。
“沁园春”是_______名,“雪”是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 ) 莽莽( ) 折腰( ) 稍逊( )今朝( ) 成吉思汗 (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2)顿失滔滔()A.立刻B.暂停C.安排(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 B.折腰 C.鞠躬,倾倒(二)初读感知1.了解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这首诗。
2.这首词分两阕,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概括)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1.欣赏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并在文中做批注。
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3.结合对这首词的深入了解,朗读这首词,做好展示准备。
【小支架】朗读批注符号升调↗ 降调↘ 节奏/渐无……稍停∥ 着重﹒感叹﹗声音延续——(二)展示交流朗读评价表(共20分)内容语音(5)语速(5)感情(5)仪态(5)要求发音规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适中感情充沛有感染力自然大方动作得体心得随笔:三、自我检测背诵《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1.词的上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2.“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显示了作者的胸襟。
3.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是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的?4.“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5.作者在评论古代帝王时用了哪个字?这个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6.这首诗语言运用贴切,请仔细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谈谈你的看法。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7.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自助迁移(一)课外链接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人教版初中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初中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赞美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和生字词。
2.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如对仗、比喻等。
(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够准确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注意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沁园春_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学案设计者费正和课前知识准备1注音或写汉字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顿失t cot do ()红zhu ang 素裹()江山多ji c()一代天ji do ()2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3查找下列词语含义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主合作探究一背景知识介绍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问题研讨㈠、《沁园春雪》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是近景?哪些又是远景?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㈡、《沁园春雪》的上下阕是如何过渡和连贯起来的?㈢、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毛泽东用了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三、研读探究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4、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5、我们该如何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呢?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梳理巩固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沁园春·雪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内容)《沁园春·雪》姓名__________年级_____班等级A□B□C□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理解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之意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五、词所表达的感情。
A.沁(qìn)园春原弛蜡象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稍逊风骚(sāo)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略输文彩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竞折腰
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统领字。
预习导学
一.走近作者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二.了解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一、课前检测1、读准下列加线字的音。
沁园春莽莽素裹妖娆稍逊分外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2、你能说出一两句写雪的古诗词名句吗?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仔细体会、揣摩、品味诗歌语言.2、细致感知词中的诗人形象, 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3、感悟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培养爱国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了解本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于一场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初读感知)1、听课文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2、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想一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生读课文、思考,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合作探究(研读文本,朗读体会)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同桌之间相互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同桌交流)如: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2)、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参考:生一. 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了毛泽东的豪迈情怀,他是一个有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三.从“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四.从"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几句,我感到毛泽东像一个巨人一样,俯视江河,指点江山,具有伟人气魄.(3)、朗读本词的上片,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2、俯仰古今,探寻诗人心路。
请同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小组形式讨论:(1)、上下阕是如何过渡连贯起来的?怎样理解“折腰”?(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3)、作者用一个什么字评价古代英雄?“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1、我们认为“惜”字是惋惜的意思,委婉的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这些历史英雄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初中《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设想】《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
介绍背景,还原某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
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1.写景抒情。
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意境、内涵。
2.领会词人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念,义的感情。
3.学习初步赏评诗词。
4.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学习重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
【学习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个性助读】1、背景链接:这首词作于1936年2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这之前的1935年10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
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
1945年11月14这词的写作、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介绍词知识: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学习过程】一、个性导学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雄奇的伟大诗人。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二、阅读感知沁()莽莽()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3.学生个别单独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沁园春雪》导学案
1、《沁园春雪》班级:姓名: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感情充沛的吟诵,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品味凝炼贴切的诗歌语言,领会诗歌意蕴。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诗人表达的感情。
4、理解诗人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重点难点】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能准确了解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及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
4、掌握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著名诗人柳亚子曾经称赞毛泽东的一首词说“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去《沁园春》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这段文字绝不是吹捧,因为它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候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感受一下为什么诗人对它会有如此高的评价。
二、【资料助读】1、题解与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秦晋高原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作者介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就是典范之一。
三【预习检测】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填空。
1.沁园春 雪 导学案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精彩开篇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 )(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 稍逊.风骚.(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妖娆:折腰: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沁园春 雪 第一课时 导学案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 沁园春 雪(一)【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词。
2、能正确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3、了解本首词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朗读交流】1、读准字音。
沁.园春 ( ) 莽.莽 ( ) 素裹.( ) 妖娆.( ) 稍逊. ( ) 分.外( ) 成吉思汗. ( )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3、朗诵诗歌。
a 听范读: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b 自由读:体会作者的感情c 展示朗读: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男: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知探究】探究一:展开想象,用“读了这句话 ,我仿佛看到了 ,感受到 ”这样的句式,把诗人描绘的雪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豪迈的情怀。
上阕:下阕:探究三:了解本词的内容之后,想想上下阕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综合提升】1、上阕哪些内容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的呢?2、一个“望“字总领全文,想一想这个字好在哪里?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当堂检测】1、词上阕实写的句子是什么?虚写的句子是什么?2、背诵全文。
【学后反思】【知识链接】1、词与诗的区别:诗讲究格式工整,对仗压韵,而词要灵活的多。
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2、水平目标:品味诗歌凝练、贴切的语言;深情诵读这首词,深入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深情朗读。
教学难点:结合诗句的内容,把握朗读的感情。
教学时间:1 课时预习准备(早自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注意停顿和重音。
2、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
自古以来咏雪的诗句不胜枚举,你会背诵的在哪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梨花开。
——岑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白雪却嫌春色好,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咏雪的诗词,欣赏北国壮美的雪景,品味伟人博大的胸襟。
二、了解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三、检查预习。
1、注音释词。
(指名演板,每小组一名)(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沁.园春()莽.莽()素裹.()分.外()稍逊.()折.腰()数.风流人物()成吉思汗.()妖ráo()原chí蜡象()jìng折腰()一代天jiāo()(2)解释词语。
惟余莽莽红装素裹折腰输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2、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点评)3、多媒体展示节奏、重音,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自主学习。
第1课 沁园春雪导学案
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2.掌握本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3.感受本词描绘的北国美丽雪景,品味语言美。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预学案】一、回顾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代表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
二、背景链接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地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滔.滔()妖娆..()折.腰()风骚.()天骄.()沁.园春()莽.莽()成吉思汗(..)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今朝.()四、对照注释,理解词意【探究案】任务一:赏析上阕1.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句子创造了怎样的意境?2.诗人对雪景的具体描绘由哪个字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内容?3.作者具体描绘的雪景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任务二:赏析下阕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领起哪些句子?3.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该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检测案】1.这首词中总括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找出其中的过渡句。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4.背诵并默写全词。
《沁园春雪》导学案(优秀4篇)
《沁园春雪》导学案(优秀4篇)《沁园春·雪》导学案篇一课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另作: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另作: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用语言描述所见美景,强化将情感寄予景中来表达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作者的观察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提高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所学过的或者听说过的关于学的诗词,由此引入新课。
2.用多媒体出示毛泽东生平以及本词的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二、整体感知:1.字词: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2.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三、深入研读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如下问题(1)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明确: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长城、大河、山原,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描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___。
“沁园春”是_______名,“雪”是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折腰(:::::):::::::::::稍逊(::::::::):::::::::
今朝(:::::)::::::::成吉思汗:(::::::)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惟余莽莽::::::(:::::)::
A.只有我:::B.只剩::::C.只有
(2)顿失滔滔:::::::(:::::)::
A.立刻::::::
B.暂停::::
C.安排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弯腰::::B.折腰:::::C.鞠躬,倾倒
(二)初读感知
1.了解写作背景,反复诵读这首诗。
2.这首词分两阕,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概括)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欣赏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并在文中做批注。
2.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3.结合对这首词的深入了解,朗读这首词,做好展示准备。
【小支架】
朗读批注符号
升调↗::降调↘::节奏/::渐无……
稍停∥::着重﹒::感叹﹗::声音延续--
(二)展示交流
朗读评价表(共20分)
内容语音(5)语速(5)感情(5)仪态(5)
要求发音规范
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轻重缓急适中感情充沛
有感染力自然大方
动作得体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背诵《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1.词的上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2.“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写出了地域的:::::::,显示了作者::::::::的胸襟。
3.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是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的?
4.“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
5.作者在评论古代帝王时用了哪个字?这个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感情?
6.这首诗语言运用贴切,请仔细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谈谈你的看法。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7.词中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认为文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什么人?《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可算是“风流人物”吗?为什么?
2.这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二)实践运用
1.发挥想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词中的北国雪景。
(字数在200字左右)
2.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全集》,积累背诵你喜欢的名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