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一、断句的思路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文意, 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 先要读几遍原文, 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地方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

1. 弄通文意,定句读

通读全文, 明确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词翻译出来,以理解文段大意。

例 1、用“/” 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划 8处

春, 二月, 曹操攻黎阳, 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 谭、尚败走, 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 郭嘉曰:“

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 操曰:“ 善! ” 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选自《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四》 ,有删改解析:这段文字的断句,限定了划断的数量,目的是防止断碎、断破。可从人物入手, 结合文言重要实词

“ 爱”“ 适”“ 侔”“ 急”“ 缓”“ 待”“ 击”“ 定” 等在语句中的作用,逐一切分。

答案:袁绍爱此二子 /莫适立也 /今权力相侔 /各有党与 /急之则相保 /缓之则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 /变成而后击之 /可一举定也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各将领想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 袁绍 (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

定让谁做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 就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 变乱发生后, 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 曹操说:“ 好! ” 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2. 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对话,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文言文中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此明辨句读。

例 2用“/” 给下面文字断句。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解析:这是一段人物对话, “ 曰” 是重要的断句标志。理清谁说,说什么,即可准确断出这段文字的停顿之处。

答案:齐桓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 /曰 /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 /辅之则强 /非之则危 /背之则亡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 /未之有也

参考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 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 (管仲回答说:“ 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 (于是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 我所说的‘ 天’ ,不是苍苍莽莽的天。给民众当君主的,要把百姓当作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

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最后政权却不灭亡的,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3. 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虚词是重要的断句标志。

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且”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 (欤、邪 (耶”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表疑问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词与“如之何、若之何”等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上下文意贯通,就可据此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其前面一般要断开。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其前后一般不断

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是一个比较长的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口决:

“ 曰” 后冒, “ 哉” 后叹, “ 夫”“ 盖” 大都在句前。

“ 于”“ 而” 一般在句间, “ 矣”“ 耳” 后面画圆圈。

“ 耶”“ 乎” 经常表疑问, “ 也”“ 者” 作用要停顿。

例 3用“/” 给下面文字断句。

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选自《淮南子 ·精神训》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 精神” 是怎样产生的, 可以以文言虚词和句中的顶针格式作为断句的标志。

答案:夫精神者 /所受于天也 /而形体者 /所禀于地也 /故曰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背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参考译文:

人的精神是从上天那里得到的, 而形体则是从大地那里得到的。所以说:“ 道生阴阳二气,二生三,三产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阴阳激荡而成和气。”

4. 抓动词,定句读

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可以正确断句。

例 4用“/” 给下面文字断句。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孝加于百姓刑 [注 ]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选自《孝经》

【注】刑:通“型”,做榜样。

解析:这段文字阐述了天子应该怎样遵行孝德, 可以从动词入手, 找准搭配, 体会句意, 进而断句。

答案: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 /而德孝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参考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