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水意象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分析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山水意象。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描述自然景观,更是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情感和人生的理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诗经中的山水意象,探讨其深层含义。
首先,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比如《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猃之狗。
”这首诗以采薇的动作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薇花的生长与凋谢,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其次,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用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比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通过对雎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美好的向往。
雎鸠的形象婉约而美丽,与淑女的形象相得益彰,使整首诗充满了宁静和祥和的气息。
通过山水意象的运用,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比如《卫风·木瓜》中的“彼美冢子,言维桃之。
我树青青,以为酥油。
”这首诗通过对冢子和桃树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阶级差异和不公平的思考。
冢子象征着贵族阶级,而桃树则象征着平民阶级。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将社会现实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苦难。
最后,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比如《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首诗通过对雎鸠和淑女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雎鸠和淑女的形象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美好,使整首诗充满了温馨和甜蜜的气息。
通过山水意象的运用,诗人将人生的追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与意义。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表达情感、思考人生和批判社会的手段。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表达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的文集之一,《诗经》通过古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深邃的山水意象,并通过这些意象来传达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本文将探讨《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
一、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1.山:《关雎》,描述了塞外边境山上响起放牛和采菽之声,突出了遥远国度间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形象。
2.水:《卫风·硕人》以大鲵鱼游过泉水为引子,表现出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苦楚沉重之景象。
3.石:《商颂·长发》描绘了由益(神话中一个仁义聪明善良而有能力,怜取强扶弱恺),组成王朝后由贫血线月而发展兴盛的景象,表达了对贤明君主和繁荣时局的赞美。
二、山水意象背后的情感表达1.孤独与思念:山水在《诗经》中常与孤独、思念相联系,如《思诗》,表现了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2.自然与人生: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也代表着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化。
例如,《桃夭》描绘了人们欢庆春天到来的景象,寓意幸福与希望。
3.伤感与忧愁:一些山水意象在《诗经》中传递着伤感和忧愁,如《秦风·衡门》,通过描绘黄土高坡上风雨凄凉的景色,抒发出社会动荡和个人悲苦之情。
4.对神奇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许多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充满着神奇力量和世界观上对天地万物深深信仰。
如《周颂·臣工》,描绘了周王朝蕴含着无穷能量并具有治国安邦的特征。
结论通过对《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以及这些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在面对自然风景时所产生的情感和心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山水意象不仅仅是文学描写的手法,更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传递情感和价值观的工具。
《诗经》作品中的山水意象解读

《诗经》作品中的山水意象解读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内容涉及宗教、道德、礼仪、社会、自然等诸多领域,其中山水描写颇为出彩。
自先秦至汉代文学家们普遍采用“形象随意”和“形象丰富”的写作手法,运用“山水随意”和“山水丰富”的表现方式,深情流露出他们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愿景及对祖先留下的优秀遗产的认可和景仰。
因此,从《诗经》作品中的山水意象解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表达的是先秦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景仰。
在《诗经》中,山水被用作喻示古代传统文化的象征,他们把它描绘成一个神圣的、静谧的世外桃源,用它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象征着国家富饶、内政和谐,也是一种对祖先的缅怀和敬仰。
此外,山水也被用来喻示自然和人文精神的原则,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反映出神仙大美的神态。
其次,《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还折射出先秦文人对自然的深切关怀。
山水意象的描写把大自然和人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山水的描述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从而反映出先秦文人对大自然的虔诚宗教态度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
他们认为,山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美景,更是一种超越人类的力量,代表着神灵、甚至是自己的精神。
最后,《诗经》中的山水意象折射出先秦文人对人生深层思考和对社会环境的敏感认知。
他们用山水来表达自己对官僚体制的不满,也用山水的描写,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敬畏和崇拜以及对家庭、母亲和父亲的深深的爱恋。
他们运用山水的形象来展现人们对一切精彩的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为他们遭遇的灾难和重重困难寻找慰藉和精神支撑。
从上述可知,解读《诗经》作品中的山水意象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情感的抒发,更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古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景仰、对自然的深切关怀以及他们对人生深层思考和对社会环境的敏感认知等等。
千载难逢,未尝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最终,如何更好地利用自然和人文精神来实现人们的梦想,成就一种良好的社会文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
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分析《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在《诗经》爱情诗中有许多以水作为艺术观照的实例,其中与水有关的爱情诗有三十几篇。
一、水意象的类别(一)按审美趣味划分按审美趣味划分,可分为善的水意象和恶的水意象。
《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女子苦诉,清澈的泾水、澄静的止水,恰恰就如自己。
而丈夫便如浑浊的渭水,当初二人的结合就像是泾渭的合流。
现如今,丈夫负心,弃妻于不顾。
心已死故而止,心如止水之静,少了渭水的污染,便会多几分宁静,渐复往日的清澈。
《邶风新台》也提及了水的清浊,通过"新台有洒,河水浼浼'来暗示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媳,于黄河边另筑新台迎娶儿媳的丑恶行径。
新台鲜洁,河水清澈,均是美妙、明净的象征。
然则,迎娶宣姜的卫宣公却是个长相丑陋,行为龌龊的人。
美丑善恶,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传达诗人的愤慨之情。
在这里,清水代表美和善,浊水则是丑和恶的象征。
(二)按种类划分1、从水的状态划分诗经中的水意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水态水势,同时寄托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感情思想。
恋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水意象展现出来,从而呈现于读者面前。
水的状态可分为静止和流动。
静水象征平静、孤独、忧郁;流水则象征人激动不安的心情:奔涌而出的水,抒发了自身难以抑制的情感;回归合流的水则是缠绵情思的体现。
2、从水的流势划分水的流势可分为大、小、急、缓。
水的流量充沛,展示的是一幅宏大辽阔的壮美景观。
《郑风溱洧》描述的是上巳洗浴、青年男女择偶交欢的习俗,"溱与洧,方涣涣兮'用涣涣来形容这里的水,是说正值阳春,花开水涨,流量充沛,水势强大。
水的充沛与场面的浩大互相映衬,展现古代青年男女在狂欢节的喜悦之情。
(三)按水意象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划分诗经中水意象与爱情关联的形式多种多样。
1、以水为背景,直接把男女主人公的恋情置于河边、水边。
以水为背景,由此演绎一幕幕爱情故事,描写彼此两情相悦,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

《》爱中处处可见风光旖旎的山水田园和名目繁多的花鸟虫鱼。
它们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移植,而是借物咏志,借物抒怀。
《诗经》“国风”中写到水意象的诗作共有40多篇,有关婚恋的就占去30多篇。
诗歌中,在描写男女约会的时候,总要相邀聚首在河边水畔,描写情人提婚时总要先过河,甚至遭受爱人遗弃时也描写到河水,仿佛水边就是恋爱的场所,水就是爱情的见证。
可以说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艺术源头来自于《诗经》,《诗经》爱情诗中的水意象对后世爱情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爱情诗中水意象的表现形态《诗经》中运用那些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起兴诗句构成了简单的意象,对这些简单意象再进行和人物情感相融合的画面描述,就产生了意境。
《诗经》中用水意象表现爱情的诗歌在“国风”中为数不少,这些爱情诗显得清新俊秀、生动活泼,真实地传达了少男少女们之间互相悦慕、思念的心声,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相爱、相亲、相恋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多彩。
(一)水是爱情的背景和见证。
江河湖海,雨雪霜露,常态是一副样子,异态又会是另一副样子。
在爱情顺畅、春风得意时可能是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在爱情遇到麻烦、遇到干扰、遇到威胁时则会是阴风扑面、雨雪霏霏。
如《邶风・北风》的前两章:北风其凉,雨雪其雾。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这两章诗的大意是,北风凄凉,雨雪纷飞。
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行。
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北风怒号,雨雪滂沱。
你若是衷心爱我,尽管风吹雨打与你同归。
如此温文尔雅,如此从容不迫,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爱情的力量能融化冰雪、消解风雨,甚至能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再来看《椰风・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
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平淇之上矣。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艺术魅力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及其艺术魅力1. 引言1.1 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记录了周代时期的各种社会风貌、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观。
在这些篇章中,山水意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其中一大亮点。
本文将聚焦于探讨《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其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解析《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艺术魅力,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详细分析《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表现形式,包括纯粹的自然景观描绘、山水与人情交融、以及豪放虚拟语言带来的象征意义与隐喻使用。
接着,我们将聚焦探讨山水意象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包括艺术形式与技巧运用、情感与冲击力传达、以及承载历史文化与民族认同的象征性。
最后,通过对几首代表性的山水之诗进行实例分析,以进一步探究山水意象的文学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诗经》中山水意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其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水之诗进行例证,我们将探讨其中蕴含的情感、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意义。
同时,本文也旨在增加人们对于《诗经》这一杰作的认识和欣赏。
2. 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表现2.1 纯粹的自然景观描绘《诗经》中山水意象的表现主要通过描绘纯粹的自然景观来展示。
各种各样的山川、河流、湖泊、林木等美丽的自然元素被用来刻画出宛如画卷般的场景。
例如,在《国风·卫风·木瓜》中,描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山谷:“采之食之,又集美质。
彼何人斯?彼何人斯?”这种写实而纯粹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样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中。
2.2 山水与人情交融的描写除了描绘纯粹的自然景观外,《诗经》还将山水与人情进行巧妙地结合。
它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人们感情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与内心世界。
例如,《周南·关雎》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将雎鸠栖息在美丽的河洲上与美丽的女子并提,抒发了男子对于君子与淑女之感悟,使得山水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始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需要水来维系生命,需要用水来滋润万物,获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受到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生存,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爆发时,他们无力应对,只能任其夺走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溱洧》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水边相会的诗歌,上巳节大家相聚在溱洧,增加了彼此间的接触,可以热烈的表达自己的爱意,这首诗中就描写了一个少女主动制造机会,与心仪男子互诉衷肠的故事。对于溱洧的描写不仅具有写实性,而且溱水、洧水作为大背景渲染了整个氛围,桃花春水正盛,突出了意境美,奠定了一个浪漫的感情基调。《鄘风氓》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女性的爱情悲剧,而淇水作为这个女子爱情的见证贯穿故事的始终。最初,氓以买丝为理由结识这个女子,两人热恋时,你侬我侬,多少甜言蜜语与柔情蜜意都在这里绚如夏花,此时的淇水岸边是两人相爱的记 ;女子与氓约好秋天来迎娶,亲事定下后,女子渴盼着早日嫁给氓。春去秋来,花落花开,女子已经为这个家操持多年,本想着与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可是氓却已经有了贰心,想起娶亲之时,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子为了嫁给氓,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不顾蜚短流长,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的嫁妆,甘愿冒险渡过淇水,此时,这个女子渡河要打破她与氓之间的种种阻碍,表明她已专心于氓和生死相依的决心,这个女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也付出了所有,淇水见证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后来,她发现虽然自己这样的死心塌地,氓还是不顾夫妻贫贱时的种种恩情,毫不犹豫的将她抛弃,女也不爽,士贰其行,饱含着她深深的无奈,只好自己反省,慨叹遇人不淑,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反兴的手法,暗喻淇水、沼泽尚有边沿,而氓对感情的放纵连个节制都没有,用淇水还有边岸反比氓对于婚姻的恣肆妄为,毫无忠贞可言。人情似纸,世事无常,唯有无言的淇水见证着女子的沧桑一世。
浅析《诗经》中“水”的意象

水是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之。
作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客观物象之一,“水”频频出现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即已初见端倪。
综观《诗经》305首,直接或间接涉及到水的作品占很大比重,据粗略统计,有90余首,几近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此之巨的《诗经》之水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然之水,一是意象之水。
前者作为客观物象出现于《诗经》中,体现的是人与水的物质关系;而后者则以意象出现,体现的是人借水所寄托的思想、表达的情感。
我们将着眼于后者进行深入分析。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与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的人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然后转化成一种心理积淀,并逐渐达到某种普遍的一致性。
这样水就从单纯的客观物象向主观意象衍变,成为人们抒情的媒介和载体。
《诗经》水意象据其不同形态可分为江河水、泉水及雨、雪、冰、霜等类,本文将对其有有代表的三大类即江河水意象、泉意象和雨意象进行意蕴分析。
一、茫茫江河寓阻隔江河之水经天行地,它为人们生存和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生命源泉,然而也因为辽阔宽广的水面而给人们的交通和交往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诗经》时代,由于物质和技术条件限制,人们还无法在较大的河流上架起永久性桥梁,从《诗经》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渡水方式主要是徒步涉水、泅水渡河、舟渡或搭建浮桥而过,因而过河、渡水确实是艰难的事,甚至存在溺水的生命危险。
《小雅·小旻》中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句,将徒步涉水与赤手搏虎相提并论可见当时人们对渡河的畏惧。
由此观之,茫茫江河之水也成了当时人交通和交往的天然阻隔,并在长期积淀中内化为人们心理上的阻隔体验,进而表现在《诗经》中,则往往象征着某种阻隔,用以表达主人公面对可望而不可及事物时的惆怅、痛苦心理。
茫茫水面造成的阻隔,在《秦风·蒹葭》和《周南·汉广》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蒹葭》说:“蒹蔬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

)《鹧鸪天》的“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而花间鼻祖温飞卿代表作《梦江南》更是此中上品,“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古人忧愁忧思之时往往以登高的方式排遣内心的苦闷,如杜甫老病孤舟、无依无靠时有“艰难苦恨繁霜鬓,百年多病独登台”,初唐诗人陈子昂落第时亦登幽州台,喊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名句,故而古人喜以高楼喻离愁之深;古时出行或棹孤舟,或杖车马,一次出行往往历时弥久,恰如江水之绵延不绝,是故柳永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句。以楼高喻离愁思绪之苦,以江水寄年深日久之忧,水——楼式的结合,堪称完美的诠释了这种独守空闺的思妇痛楚的心情。水——天: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之外,又有了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
,再有关西大汉高唱“大江东去”
、还有井边少女浅唱低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中国古代哲学讲五行八卦和阴阳,五行为何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阴阳两仪又分四象,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水属太阴,对应月亮的至阴至柔。同样,中国古代亦将人分阴阳,以男子为阳,女子为阴。是以,在中国古代历来就有将水比喻女子的习惯,这从古代神话中女神形象多出现在河流、湖畔可以得证,如屈原《湘夫人》、曹植《洛神赋》、乃至唐传奇《柳毅传》等。而女性兼有多愁善感、怨怒愤恨、缠绵多情的特点,故而文人们自然而然的将类似的情感赋予水,便成为水在唐宋乃至中国诗词中最为鲜明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水意象并未被文人们简单定格在抒发忧愁怨愤这一题材上,前已述及,水的原始造型所透出的意涵是外柔而内刚,因具体形态的不同往往使人有不同的诠释,同样的长江,李煜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解析》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解析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丰富多样的山水意象是其独特之处。
这些山水意象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审美,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本文将对《诗经》中常见的山水意象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传达的文化内涵。
I. 山水意象的涵义在《诗经》中,山与水被视为自然界最基本、最具生命力的元素,成为古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观念的重要媒介。
而山水意象则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传递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信息和价值观。
II. 山水与自然环境1.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山被视为尊贵、高雅、威严之物。
《诗经》通过描绘不同类型的山脉(如巍峨高耸的大山、青翠欲滴的小山),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类生活密切相连。
2.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水在《诗经》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品中描写了湖泊、江河、井水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水资源的关注和热爱。
III. 山水与人文情感1.忧愁与哀怨: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常被用来表达对逝去岁月、失去之物以及亲朋好友离别所产生的忧愁和哀怨之情。
2.感动与美好:山景和流水被描绘成美丽壮观的景色,在《诗经》中常与欢乐、幸福等积极情感相联系。
IV. 山水与人类生活1.劳作与田园:山川和泉水是农民劳作和小农场主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
《诗经》中描绘了种植、灌溉、耕作等农业活动,彰显了农耕社会的生活方式。
2.政治与权力:山有险峻之处,往往被视为抵抗敌人入侵或保卫国家安全之处,因此成为帝王统治者展示其政治权力的象征。
结论《诗经》中的山水意象丰富多样,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情感。
通过深入解析其中的意义,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认同、思考和情感交融。
这些山水意象也一直影响着后世文学艺术,成为中华文化独特之处的重要组成部分。
(字数:约 339)。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摘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婚姻诗,在这些诗歌中水意象大量存在。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中与水有关的诗歌就有二十多篇。
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水都是与女性、爱情、婚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本文试从水意象在婚恋诗中所承载的内容、文化内蕴、以及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来讨论水与女性、爱情之间的微妙联系。
进而揭示《诗经·国风》婚恋诗中以各种面貌、状态出现的水,在具有自然物质这一属性的同时,在文化内蕴上,是一个与女性、爱情相关的文化意象。
从水这一文化意象中我们看到的是周人的世界观、审美观。
【关键词】《国风》女性水爱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水,作为自原始时代即进入人类生存关注视线的一种自然物质,在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心理积淀后,已经成为了负载着深层文化内蕴的水意象。
黑格尔指出它已“不是以它们的零散的直接存在的面貌而为人所认识,而是上升为观念。
”〔1〕水所形成的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时间、道德、女性、恋爱、婚姻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而水与女性、恋爱、婚姻的这种血缘情结进入真正意义的文学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国风部分。
《国风》中的婚恋诗很多,其中与水有关的婚恋诗就有二十多篇。
涉及的河流有二十多条,除了大家熟知的黄河、长江﹑淮水、汉水、泾水、渭水,还有淇水、汝水、洧水、等相对陌生的河流。
水在《诗经·国风》情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它与女性、爱情、婚姻究竟有哪些潜在的联系?这些联系存在怎样的文化内蕴呢?一、水意象承载的内容众所周知,《诗经》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兴”。
“兴”是触物以起情。
物是动情者,诗人要“引起所咏之词”,抒要抒之情,就必须“先言他物”,而描绘的景物,也就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国风》中的女性诗,多以水起兴抒发对爱情的忠贞专一,水带给青年们的是希冀与情思。
(一)水边是女性引发情思的场所《周南·汝坟》、《周南·关雎》﹑《陈风·泽陂》几首都是思念丈夫或恋人之作,诗中的主人公满怀着浓重的心事,到哪里去排遣呢?她的思绪或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来到水边。
《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

《诗经》中“水”意象的审美意蕴探析水是自然界中普通的自然物质,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水却包含着深深的审美意蕴,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涉及到到水的诗歌有很多,其中在《国风》的爱情诗中,水更是频繁而直接的出现,这都深深的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
水的这种富含审美意蕴的文学意象以及《诗经》中关于水的人文地理的描写对这些审美意蕴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国内外的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通过前人的一些研究,我们都大体的总结出《诗经》中“水”意象参与爱情诗的几种模式,大多与爱慕,求之不得等情爱有关,加之水百折千回的特性,更赋予了先民望水兴叹的情绪,这也就是国风中的爱情诗多与水有关的主要原因。
本文在以上的基础上提出的中心观点是:诗经中的“水”意象富有深深的审美意蕴,它以原型的形式沉淀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的“水”意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原型的审美意蕴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原因。
就中心论点本文分三大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阐述《诗经》“水”意象参与的情爱诗大体的表现类型与其基本的模式。
这一部分主要从内容上,将有“水”意象参与的情爱诗大体分为四个表现类型,并各自阐述各个类型中的代表诗作。
第二部分:点出诗经中的“水”意象是一种原型性的审美意象,这一部分主要从文化原型的角度看诗经中的“水”经过后世的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成员中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蕴,以及在后世的文学作品的呈现。
第三部分主要是探究婚恋诗中的这种水原型意象是形成过程与原因,主要从先民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先民的心里活动,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礼制及更深层的原因来分析探讨。
本论文预期价值在于引导人们更加全面的思考“水”意象在国人心理的哲学审美意蕴,以及在国人集体无意中《诗经》中的情爱诗起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在后代的作品包括唐诗宋词,小说诗歌等方面起了根源性的影响,并能引发人们关于《诗经》时代特有的文化心理背景进行深一步的思考总结。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水意象在中国诗歌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水意象的内涵不断地被深化,它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诗经》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结晶,从对《诗经》中水意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诗歌创作之初的一种本真、朴素的状态。
一、水意象的内涵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始先民对于水的感情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需要水来维系生命,需要用水来滋润万物,获得粮食;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命受到水的威胁,依附于自然环境而生存,当洪水、大暴雨这样的自然灾害频频爆发时,他们无力应对,只能任其夺走人类的生命。
(一)水意象代表着一种障碍原始先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水平较低。
洪水过后,原始先民面对着人类的死亡和被毁的家园时,显得手足无措,他们震慑于水的威力之中。
由于原始先民对水患的恐惧感和水带来的空间阻隔感,使得水的具化形式:江、河、湖、海,演化为一种意象,代表着一种障碍。
1.寻求爱情时遇到的阻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陷入爱河中的男女总是可爱的,然而,爱情的道路上总是会有些许风浪,在追爱过程中所遇到的坎坷反而让这份情意成为永恒。
(1)求爱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国风·汉广》描写了一个男子遇到心仪的女子,可惜有缘无分,因以自叹的故事。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上四句比喻男女二人中间像隔着汉水、长江一般,难于接近。
此时的汉水、长江象征着一种阻碍,显然,这种阻隔并非完全来自真实的地理距离,不是这个男子不想渡过这条河,而是事实上这条河对于这个男子而言是无法渡过的,意味着这个男子在追爱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他主观努力所不能及的,这时的汉水、长江代表着这段爱情故事中的一种距离与阻隔,这个痴情男子只能神情凄楚,独自怅惘。
(2)克服障碍,求爱成功渡水本身要冒着生命风险,而敢于涉险渡河则代表着在追求爱情时的决心与勇气,渡水与婚恋形成一种联系:顺利渡水意味着婚恋的成功,渡水失败则意味着出现了某些不测,婚恋失败。
诗经水意象欣赏

诗经水意象欣赏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一部分散文集,涵盖了春秋战国时期前后约五百年的历史。
其中,水是一个常被描绘的主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本文将围绕《诗经》中的水意象进行欣赏和解读。
江河之水《诗经》中最为常见的水意象便是江河之水。
诗中经常描绘江河之水的流淌、汹涌、清冽、奔流等场景。
比如《大明》:“于嗟征夫!何壮兮,宾于谢家。
岂无他人,百两为宝。
兴兴德音,駮其俗人,于嗟征夫,不自可逝。
”其中的“駮其俗人”一句是指江河水汹涌奔流的场面,通过与“兴兴德音”相对照,突显了德音与俗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此外,《诗经》还有许多描绘江河之水的诗篇,如《江汉》、《汶阳》、《濮阳》等,这些诗篇不仅描绘出了江河之水的美丽和雄浑,还借用江河之水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命理。
滋润之水在《诗经》中,水还常被描绘为滋润之物。
比如《中华》:“于以采葑,南畝有莒。
予刈其黍,于以奠酒,乃以降膳。
曾孙婦子,在堂下坐。
”其中的“南畝有莒”一句是指莒草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此处的水不仅滋润了植物,也有了家宴的美好场景。
这表现了水的美好、丰足和生命力的象征意义。
又如《贻女》:“而母言笑,与子偕行,载笑载言。
具公所好,既嫁又从,征夫孔阜。
”其中的“载笑载言”表现了母女俩在滋润之水的熏陶下,感到愉悦、幸福和满足。
清凉之水同时,《诗经》中的水还常被描绘为清凉之物。
比如《渔夫》:“游哉有鱼,橤如不信。
方兴未已,隄上谁倚?姑酌盈盂,以沃我饥。
”这里的水不仅滋润了鱼儿的生命,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与滋润,解决了人们的口渴难耐。
再如《北山》:“有冥冥者,或举止践土。
或著于林,或著于榆,或著于水。
何以明之?六辔为倶。
”这里的水在暑热的夏季中,带来了清凉和凉爽的效果,墨客抑或著于水中,自然是寻找清凉与畅快。
水在《诗经》中作为主题广泛而深刻地被描绘,这也说明了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从江河的汹涌、滋润之物到清凉之物,水所具有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多彩,既描绘出了自然之美,也可以传达出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

对《诗经·蒹葭》中“水”意象的溯洄探析《诗经?蒹葭》以其婉转优美的情思、飘逸空灵的意境以及朦胧且优雅的“秋水伊人”的艺术形象,描述了人类对爱情孜孜不倦的追寻这一主题。
王国维对此诗颇为欣赏,其在《人间词话?二十四则》中如此形容:《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1]“水”作为传统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意象,其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概率极高。
《诗经》第一篇《关雎》的开篇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极富诗意。
有“高山流水”的回音荡漾于天地,象征友情千古。
既有曹操壮心不已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又有王摩诘禅意氤氲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不胜枚举。
同样,“水”意象充斥于《蒹葭》整首诗中,一以贯之。
因此,对其中“水”意象的原型探析,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此诗,探究其背后的主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诗经》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00年之久,其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确切。
关于其主体更是种种说法各有千秋。
笔者在此并不做争论,且将爱情为主题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展开讨论。
一、爱情发生的必要条件――距离“原始意象或是原型是一种形象,或为妖魔,或为人,或为某种活动,它们在历史过程中不断重现,凡是创造性想象得以自由表现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踪迹,因而它们是一种神话形象。
”[2]荣格认为对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分析应着重于原始神话和宗教、巫术,研究远古人类的社会组织、宗教、习俗以及孩童行为。
若我们仔细考察东西方神话传说,会发现“水”曾作为一种毁灭性的灾难出现在其中。
从《圣经?创世纪》中的诺亚方舟到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甚至是南美洲原始部落中也有类似的传说:远古时期曾有一次破坏性极大的洪灾毁灭世界。
甚至传说富饶无比的亚特兰蒂斯就是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所毁灭。
弗莱认为:“神话体系并非一种数据,而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事实,它属于人类所创造,并在其中生存的文化和文明世界,”[3]因此神话并非凭空存在,而是与大地紧密联系。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及其审美价值

诗经中的山水意象及其审美价值1. 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描绘山水景色的诗篇尤为丰富,这些描写不仅具有直接的视觉表达作用,还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内涵。
2. 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体现2.1. 山川江河《诗经》中常常出现对山川江河的描述,如“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的东方、彼姝之美喻人无暇之容;“采葑菲菲,行道迟迟”,通过描绘采摘过程展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2.2. 花草树木花草树木往往被用来表达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
如“采百花以为饵”,表达欣赏美丽花朵带来愉悦;“陟岵岵于冈”,让人感受到高山笔立、挺拔峻峭之美。
3. 山水意象的审美价值3.1. 自然的崇高与壮丽山水作为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给人以崇高与壮丽之感。
其景观如同天地间艺术品,给人以无穷的遐想与豁达之感,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敬畏之情。
3.2. 情感与内心映射山水意象在《诗经》中往往充当了情感表达的媒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人物内心的悲喜哀怨、爱恨离合等种种情感。
这种映射关系让读者更深入地体会到文本背后蕴含的复杂思绪。
3.3. 美的启示与价值追求山水意象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带来视觉享受,更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欣赏和研究山水意象,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美的启示,并将这种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4. 结论《诗经》以其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这种不仅局限于视觉感受的意象表达方式,更深入而富有哲理。
山水意象在《诗经》中的出现与塑造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与内心映射,同时也传递着自然崇高之美与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
通过对《诗经》中山水意象及其审美价值的探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代文学巨作,并从中汲取养分,丰富我们自己的审美体验。
浅说诗经中的水意象

浅说《诗经》中的水意象古之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系辞传》),水之于前人,便成了不可或缺的寄寓之物。
擅长起兴,“俯观来回,远近取与”的《诗经》更是最先将水之灵运化到了致极。
一、情思:水荇风牵翠带长——《周南·关雎》、《秦风·蒹葭》《周南·关雎》写“君子”追求、思念“窈窕淑女”的恋情。
起笔以河洲上的雎鸠和鸣起兴。
雎鸠和鸣万物萌,点染出一纸春景。
春,万物苏醒,欣欣向荣,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美好的爱情。
再以水中飘摇的荇菜兴之,喻“淑女”的芳心如荇菜在水中忽左忽右地游移不定,让痴情的“君子”经受着“寤寐思服”的折磨。
雎鸠的唱和现在又反衬出“君子”的相思之痛和茕茕孑立。
“参差荇菜”组成的三段铺排回环,又暗喻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艰难曲折。
贯穿其中的水悠悠和荇流流则使全篇都有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荇菜的“左右流之”源于水流不息。
水在此,便暗示了阻隔两人的层层障碍。
虽不得而知,却又如水浸润着人心。
《秦风·蒹葭》则描摹了一幅“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动人画面。
秋水侧畔,芦荡深深,云霭沉沉。
一身青衫独伫,痴痴地凝望着烟波浩淼处的“伊人”,却老是可望而不可及。
三段咏叹,徒增了落木萧萧的秋景以不尽的难过与落寞。
其“悲秋”之笔,虽不及《九辩》的凄怨之情,但实在是悲秋的发端之作,托物起兴而言秋凉也实在妙绝。
而水又实在为这空中楼阁一般的迷惘和无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力透纸背。
秋水,白露,蒹葭,素清的几个意象在寥寥几笔中组成了一幅萧瑟的景象: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奈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氤氲朦胧的秋色中又蕴藏了不尽的情。
从“在水一方”到“宛在水中央”,从“在水之湄”到“宛在水中坻”,从“在水之汜”到“宛在水中止”,地址的不断变换,暗示了诗人的屡屡寻觅和屡屡归于失望,一唱三叹中强化了诗人的苦情。
横亘的河水则象征着诗人与“伊人”间的距离,颇似后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作者:王春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8年第03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上古时代,水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先民们与河水紧紧相依。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是一部爱情诗集。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生活在水边,与水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下,先民选择用水来描述生活中的爱情,也在情理之中。
水的温柔绵长、滋养生命的特征,恰恰也与爱情有着相似之处。
“依水而居,借水咏物”,这是早期先民在生活环境的引领下养成的生活习惯。
“水”生神话信仰在早期的神话中,洪水往往跟人的生殖、婚姻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女娲造人和西方基督教的挪亚方舟、洪水灭世一般,这就形成了先民早期特有的水生神话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早期先民心中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并且在世代累积中向下传承。
我国彝族典籍《六祖史诗》中说:“人祖来自水,我祖水中生。
”“水生天地万物,水生人。
”《史记·殷本纪》中亦记载有简狄沐浴而吞服鸟卵生契的故事:“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太平御览·卷四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亦有云:“女狄暮汲石纽山下泉,水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吞之,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
”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神话中,在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中,水都蕴涵着孕育生命的意味。
在远古时代,男女婚配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繁衍后代。
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水生神话”信仰渐渐变成了上古人民对水的崇拜。
因此,在《诗经·国风》的婚恋诗中多次写到水也就顺理成章了。
“水”是“礼”的束缚的象征《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是写的男女之间的感情求而不得,是因为水的阻隔,或者是相恋之人因为水的阻隔而难以相见。
其原因也大抵可归于“水”与“礼”的微妙关系。
其一,《诗经》的内容大多记叙于周代,周代的礼乐文化的束缚性相较于之前已经逐步增强,并且这种礼乐文化也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件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旱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史是自接而频繁的出现,以至影响到后世文学,形成中国文化独特的水文化现象。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作为一种意象,它蕴含了哪几种审美情感,卜而试析。
如《江有记》,以“江有记”“江有诸”“江有沱”喻己在情感上的沟沟坎坎,发出“大江都有小河,小沟,小港”之歧,何况人之爱怎能无风风雨雨的悲凉,以及“子之归,不我过”的悲痛。
《亡民》中则以“淇则有岸,限则有汁”喻歌者被弃的苦海无边。
此外,《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水”还蕴含其他意味。如(l al 3风?柏舟》:“泛其流”喻心之孤独,《庸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喻人心之衷也。《谷风》以“径以渭浊,提提其址”自喻纯洁,以“有洗有溃”喻弃者的凶暴。《淇澳》以淇澳之竹象征意中人的风雅。《考案》以涧之考案喻硕人的聪明7 f=朗,等等,水之审美意蕴,层出不穷。
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杀”。先民们无数次对水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以至使人们对水的体验达到一种件遍的一致性。“水”之物象作为原型性的审美意象,无意识地体现于中国文学艺术中。在这一传统的源头《诗经》中“水”之意象给一肖肖优美爱情诗增添了无穷的韵味。卜而试从三方而探析之。
钱钟书认为:“一诗所赋,皆酉洋浪漫主义所企慕 sehnsncht)之情境也。”
三、表达被弃之痛
“夫情之所钟,占之‘}_’则登山临水,患其汗浸,争利求名,得以排遗;乱思移爱,事尚I}}艰。占之‘女’闺房窈窕,不能游日骋怀,薪米羡锉,未足忘情摄志;心乎爱矣,独居深念,思赛产而勿释,魂屏营若有之,7:}. +.愈纷,解带反结。”(钱钟书《答锥编》)情诗则往往通过水之悠悠表达被自己所钟之人弃之的悲痛。
《诗经原始》)表达可望不可求的企慕。}冻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稽占编》)正是这种可见而不可求的炽热的感情,使得歌者感叹江汉的浩渺,绵长。再三咏叹,把它们夸大,变形为不可逾越的障碍。闻一多先生说:“终篇迭咏江汉,烟水萍萍 ,浩渺无际,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风诗类钞(2) )> )而诗人那可见不可即而又企慕不已的惆J比情怀,便从这反复咏叹的,被夸张变形为浩浩无际的江汉。
由上种种可知,“水”在《诗经?国风》爱情诗中作为审美意象,为诗歌艺术增添了无穷的意味,从上占《诗经》一自到唐诗宋词及后代诗词,水的原1}(!J性象征更自接频繁地出现于中国占典审美意象之中。
女I I《占诗十九肖》:“迢迢牵牛星,白交皎河汉女。。?一河汉
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自居易《莫相思》:“汁水流涸水流,流到瓜洲占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李之仪《卜算子》:“我仕长江头,君仕长江尾。口口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徐斡《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思等流水,终口不息。”上述种种,“取象寄寓,合同《汉)’》,《菜蓝》,抑flf_出flf_间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悦之情,示向往之境”。(《答锥编》第1册124臾)可见,水之意象,已积淀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屡屡旱现,脉脉不绝,形成独特的水文化。在彩心.教师.现居{川布麦积。
“青年男子谁个小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小善怀春。?一”男女之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在《郑风?漆消》中表现得史为淋漓尽致。
漆与消,方涣涣兮。}_与女,方兼蔺兮。女日“欢乎?”}_日“既且”。“且往观乎?消
之外,沟汀且乐。”}_与女,伊其相滤 ,赠之以勺药。
漆与消,浏其消矣。}_与女,殷其盈矣。女日:“欢乎?”}_日“既且。”“且往情
诗缘情,“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人的感情总会因事物而触发,又用这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去观物,择物,从而产生艺术联想,进行艺术构思,创造表现诗人思想感情而又富于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其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形象,又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女I I《汉)’》写汉水之)’。方玉润说:“此诗即为X}J楚萎而作,所谓樵唱是也。。?一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
而《菜蓝 O更是以“在水一方”之可望而不可即的惆J比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在叙写道路的险阻中寸.,隋。“溯泪从之,道阻且长”,逆着纤折盘进的水道去与心爱的人儿相会道路险阻又悠长,实在太困难了。这里描写出了水道的纤曲回盘,从一个方而具体点明了“伊人”所在的“水一方”,同时也表现了主人公热烈追求与失望惆怅交织的心情。
一、表达男女青年对爱情的热烈与执着的追求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起情者,依微以凝议……坏壁以托讽……兴之所托,婉而成章。”
《周南。关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以在河之洲的关雌起兴,表达歌者对淑女的追求。“左右流之”顺水之流而取之也。而“矛了菜”左右无方,随水而流,未即得也,故“左右菜之”“左右笔之”。歌者用水之流连小断喻己追求小断。以水上之物朴菜难求喻淑女之难求。
之外,沟汀且乐。”维}_与女,伊其相滤 ,赠之以勺药。
碧波的春水让人流连忘返,清波丽影与流人自云融合的良辰美景,描绘出正当青春年华的男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陶醉于春光水色当中,尽情享受木属于他们的欢乐。
“子惠思我,襄裳涉漆;子惠思我,襄裳涉消”,通过“涉漆”“涉消”表达对爱情的大胆而执着追求及对恋人热烈的感I隋。“扬之水,不流束楚”“扬之水,不流束薪”“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更是通过水之描写自打胸臆,叙物以言情。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从另一方而写出了主人公由自流而上去寻找亲爱者,但又好象“伊人”在三而临水之处,也是可望而不能相见。这不仪由另一个侧而进一步写出了“伊人”所在“水一方”,也更深入地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以及不能和心爱者欢聚倾诉衷肠的惆J比情h}。一、三章换“方”为“泥”“埃”,“长”为“跻”“右”,“央”为“7氏”“址”,客观景物的变换,更深一层地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水道弯弯,小路儿曲折,“伊人”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欢晤不能,郁闷之情,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