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驾驶体验和行驶安全。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汽车发动机主要由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在发动机内部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驱动活塞运动,最终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燃油的选择上,汽车发动机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汽油和柴油。

汽油发动机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体点燃,而柴油发动机则通过压燃方式实现燃烧。

两种发动机在燃烧方式、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上存在差异,各有优劣。

第二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蒸汽机时代。

随着内燃机的诞生和不断改进,汽车发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从最早的单缸发动机到如今的多缸发动机,从机械燃油喷射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节能减排的要求推动了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换代,例如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等,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第三部分: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崛起将对传统发动机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发动机的轻量化、高效化和低排放。

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也为汽车发动机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对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对发动机的设计和布局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

结论: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性能和可靠性对整个汽车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欢迎共阅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

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
锥”,驱动安装在哪里的扇形涡轮机,接着再通过内置式发动机讲风能转化为电能,贮存在蓄电池中,用来驱动位于前轮的两个马达,使汽车得以行驶。

无数年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造就了如今汽车业的蓬勃发展,历史的变迁让汽车成为了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纵观历史,汽车的发展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100多年,但是它对我们来说拥有无比重大的意义,可以说它的存在推进了历史的进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缩短了人类之间的距离,创造了历史的新纪元!。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引言: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蒸汽机到现代的内燃机,每一次的进步都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将带您回顾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了解其中的里程碑事件和技术革新。

一、蒸汽机时代蒸汽机是汽车发动机的鼻祖,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利用燃烧产生的蒸汽压力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在汽车发展初期,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

但由于蒸汽机体积庞大、重量沉重、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使得蒸汽机无法满足汽车运行的要求,逐渐被淘汰。

二、内燃机的诞生内燃机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基础,它以燃烧内部燃料为动力源,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汽车工业的重大突破。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一发明被认为是现代汽车的里程碑事件。

三、汽油机与柴油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两种常见形式。

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通过点火产生爆炸冲击,推动活塞运动。

汽油机具有启动快、运行平稳、噪音低等优点,在轿车等乘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柴油机则以柴油为燃料,通过压燃产生爆炸冲击,推动活塞运动。

柴油机具有燃油经济性好、扭矩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四、进一步技术革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

涡轮增压器通过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进气压力,增加燃烧室内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还有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将燃料直接喷入燃烧室,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同时,电动汽车的兴起也推动着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例如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保和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未来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

发动机发展历程

发动机发展历程

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气发动机(外燃机),即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气推动气缸中的活塞运动,首次较好地解决了从热能到机械能的转换。

该蒸气发动机具有效率高、重量轻等优点,并于l 769年被法国军事工程师库诺特装在木质支架上,制造成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汽车。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成功地研制出了“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内燃机”,提出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的四冲程循环理论,即著名的奥托循环理论。

1876年奥托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四冲程发动机,此为单缸卧式、2.95kw煤气发动机,压缩比为2.5左右,采用活塞曲柄连杆机构、电火花点燃、热效率达12%~14%、转速250r/min。

奥托内燃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内燃机时代。

奥托作为“内燃机奠基人”载入了史册。

1885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与其同胞兄弟威兼·迈巴赫研制出了世界E第一台立式汽油机“立钟”,该发动机最初装用化油器,后改用迈巴赫式喷雾化油器,电点火、单缸水冷、排量O.46L、功率0.85kw、转速750r/min。

同年,卡尔·奔驰研制出一台小型汽油机,单缸四冲程、卧式水冷、功率0.64kw、排量0.98L、转速250r/min、最高车速15km/h。

在内燃机的小型化、高速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由此两人被誉为内燃机汽车的鼻祖。

1883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在“转子式热机的原理和结构”论文中,阐述了缸内直喷柴油机的原理——狄塞尔发动机原理,并在1894年2月1 7日试制成功第一台连续运转1min的四冲程柴油机。

1897年,终于研制成功功率为13.5kw、热效率高达38%的四冲程柴油机,当时被誉为“无声发动机”。

继1889年6月9日戴姆勒的V型发动机获得德国专利后,1898年戴姆勒又研制出第一台四缸直列汽油机。

同年第一辆柴油机汽车在英国诞生。

进入20世纪,发动机的结构型式不断改进,相继出现4缸直列、V8及2、4、6对置式发动机及铝质活塞,喷雾式化油器和高压磁电机点火系、顶置式配气机构、带有蜂窝状散热器的整体水箱、无触点点火装置。

汽车的发展简史

汽车的发展简史

汽车的发展简史一、汽车发动机发展简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自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是人,或许最早的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也拉开了汽车动力-发动机的发展。

现代发动机的发明是在使用蒸气机的基础上,仿造蒸气机的结构,在气缸中燃烧照明煤气作为开端的。

首先成功制造了煤气机,在煤气机的基础上改进为汽油机,再研制为柴油机。

1.煤气发动机的发明最早提出内燃机设想的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1673-1680年,他首先提出了真空活塞式火药内燃机的方案,即利用火药燃烧的高温燃气在缸内冷却后形成的真空,使大气压推动活塞作功,但屡次试验都失败了。

1794年,英国发明家B.斯垂特提出了一种燃用松节油的内燃机,首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原理。

1799年,法国工程师蓝蓬提出了用煤气作燃料,用电火花点火的内燃机。

1820年,英国的W·塞歇尔研制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并首次在实验室运转成功,每分钟60转。

1833年,英国人W·L·莱特获得了爆发式发动机专利,从而结束了真空机的历史。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

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东风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东风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东风汽车发动机发展史引言:东风汽车是中国的一家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其发动机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东风汽车发动机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

第一部分:东风汽车发动机的起源东风汽车发动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对于发动机技术的需求迫切。

为了满足国内汽车制造的需要,东风汽车开始与国外合作,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东风汽车的技术水平,也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东风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60年代,东风汽车开始自主研发发动机,并逐步实现了国产化。

这一阶段,东风汽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不断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特别是在军用车辆领域,东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东风汽车也逐渐加大了对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投入。

在上世纪80年代,东风汽车开始与国内外知名的发动机厂商进行合作,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发动机技术。

这些合作使得东风汽车的发动机在性能、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东风汽车进一步加大了对发动机技术的研发力度。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东风汽车的发动机性能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同时,东风汽车还注重发动机的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驾驶体验。

第三部分:东风汽车发动机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东风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风汽车的发动机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汽车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份额。

东风汽车还积极参与国家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不断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

通过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东风汽车的发动机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简述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

简述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

简述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发展阶段:1. 蒸汽发动机(1769-1900年):最早的汽车使用蒸汽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这些发动机使用蒸汽压力产生动力,但由于需要大量水和燃料,以及长时间的预热,因此存在一些缺点。

2. 内燃机(1876年至今):内燃机革命性地改变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卡尔·本茨在1876年申请了一项内燃机专利,这标志着内燃机的诞生。

内燃机分为两种类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以混合汽油和空气来产生爆炸,而柴油发动机则以压缩的柴油和空气来实现燃烧。

3. 早期发动机改良(1885-1918年):在内燃机的基础上,一些改良工作被进行。

例如,汽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被改进,以提高燃烧效率和性能。

4. 四冲程发动机(1890-1902年):四冲程发动机的推出使得汽车的设计更加先进。

这种发动机以循环的方式进行操作,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步骤,提高了燃烧效率。

5. 高性能发动机(1920-1960年):在这个时期,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开始注重提高性能。

使用了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等技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提高燃油效率。

6. 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应用(1960年至今):由于环保和燃料经济性的需求,新的技术得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

例如,使用电子控制系统优化燃烧过程,采用直喷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能。

7. 新能源发动机(2000年至今):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发动机开始受到关注和推广。

一些新技术,如混合动力系统、电动发动机和燃料电池,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内燃机,以减少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发动机发展史简介(一)2024

发动机发展史简介(一)2024

发动机发展史简介(一)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工业化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发动机发展史进行简要介绍,从早期的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出现,再到如今的高级燃烧技术,将整个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

正文内容:一、早期蒸汽机的出现1. 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范围2. 早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3. 蒸汽机的改进与优化4. 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5. 蒸汽机的局限性与发展停滞二、内燃机的问世与发展1. 内燃机的诞生背景与历程2. 第一台内燃机的设计与性能3. 内燃机与工业革命的关系4. 内燃机的进一步改进与应用扩展5. 内燃机的效率提升与环保要求三、现代发动机技术的突破1. 高压缩比技术的发展2. 增压技术的应用3. 直喷燃油系统的发展4. 电动力传动技术的应用5. 先进燃烧技术的创新四、发动机的应用领域扩展1.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优化2. 航空发动机的进步与革新3. 船舶发动机技术的演进4. 能源领域中的发动机应用5. 发动机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五、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燃料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排放标准的提高与适应3. 节能与高效技术的需求4. 新能源替代与发展前景5. 发动机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展望总结:发动机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改进的过程,从早期的蒸汽机到如今的先进内燃机,再到高级燃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在不同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如燃料问题、环境保护、节能等,将推动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演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高效、环保的动力源。

国产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

国产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

国产汽车发动机发展历史
在中国,民营的自主品牌开始走上造车的道路是在九十年代末至两千年出这个阶段。

当时由于技术落后,造车的水平不高,只能走模仿、借鉴、照搬的路线。

尤其是以发动机为主的三大件。

多数自主品牌首选的发动机就是由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公司生产的4G63、4G18、4A91,因为这些发动机技术稍老,但各方面性能表现还凑合,没有什么致命的缺陷,属于皮实耐用型。

也有的车企选择自己“生产”,临摹对象以丰田8A发动机为代表。

不过奇瑞在当时走了一条与其他品牌不同的路线,没有选择“日系”,而是借助克莱斯勒与罗孚合作开发的Tritec1.6L发动机,装配到旗云上的最大功率为116马力,这一数据要优于当时的捷达、伊兰特和爱丽舍。

旗云的成功让奇瑞清楚地意识到发动机对于汽车本身的重要性。

奇瑞在2005年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研发的ACTECO发动机正式下线,它的出现,可以看做是自主品牌走上发动机正向研发的里程碑。

后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从2009年开始,奇瑞第二代ACTECO发动机系列正式投放到市场当中,不仅有正时可变气门,还增加了废气涡轮增压技术,让第二代ACTECO发动机在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方面获得全面进步。

同时结构上更加优化,比第一代发动机减重了9公斤之多,即便是现在依然处于主流水平。

在前不久,奇瑞推出了自己第三代发动机的产品,先期会以代号为F4J16的1.6T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投放到自身的产品中。

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蒸汽发动机时代
1800年以前,汽车被视为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最早的汽车是由蒸汽动力推动的,他们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托马斯.贝尔。

他研究发明出了一台机器,它由内置燃料室,发动机和蒸汽发生器组成,而且可以用于推动车辆前行。

贝尔的发明被认为是第一辆机动车,但
它的效率低,耗能量大,故此无法在大距离的行驶中发挥作用。

第二阶段:内燃发动机时代
1860年,德国发明家若望·约翰·康斯坦丁·弗里德曼(又名巴赫)发明出了第一台内燃机汽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拥有实用价值的汽车,
也给汽车发展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机器可以用汽油和气体燃料,
用火炬塞进燃烧室中,然后将燃烧的燃料抬升至蒸汽来提供动力。

这种机
器可以比蒸汽发动机机器更快,而且更有效率,它开启了汽车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汽油发动机时代
20世纪初,汽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由此大量的汽车制造商开始从
事业务,而汽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很快人们开始研发出汽油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一、蒸汽机时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刚刚起步。

当时最常见的发动机是蒸汽机。

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压力产生动力,推动车辆运行。

然而,蒸汽机存在着体积庞大、重量沉重、启动困难等问题,限制了汽车的使用范围和性能。

二、内燃机的诞生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台可供商业使用的汽车,搭载的是一台内燃机。

内燃机利用燃料在内部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活塞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相比蒸汽机,内燃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启动快的特点,大大提升了汽车的性能。

三、早期汽油机在内燃机诞生后的几十年里,汽车发动机的核心技术逐渐完善。

早期的汽油机使用点火器将燃料点燃,产生爆炸推动活塞运动。

然而,这种点火方式不够精确,容易引起爆燃、功率不稳定等问题。

四、电喷技术的引入20世纪60年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发动机的革新提供了可能。

电喷技术的引入使得燃料的喷射更加精准,燃烧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电喷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五、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涡轮增压器通过利用废气的能量推动涡轮,从而增加进气量和压力,提高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涡轮增压技术的引入使得小排量发动机能够获得与大排量发动机相当的动力,同时还能减少燃油消耗。

六、电动机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发展的热点。

电动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无排放、低噪音,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电池容量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七、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混合动力技术逐渐应用于汽车发动机。

混合动力发动机结合了传统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点,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两者的协同工作。

混合动力汽车在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上都具有较大优势,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长安发动机发展史

长安发动机发展史

长安发动机发展史
长安发动机有着70年的历史,以下是主要的发展历程:
1948年,长安汽车厂创办,开始生产汽车,使用的是苏联式的四缸水冷OHV发动机。

1956年,长安汽车厂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出了4C317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汽车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6马力。

1963年,长安汽车厂研制成功了主缸线射流式柴油机,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用化生产的柴油发动机。

1970年,长安汽车厂开始研制铝合金发动机,并成功生产出44马力的JL34发动机。

1982年,长安汽车厂开始举办发动机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动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1992年,长安汽车厂研制成功了第一代轿车发动机——E-Power开发平台,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

2007年,长安汽车厂与奇瑞汽车合资成立奇瑞长安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开始整合发动机研发资源。

2012年,奇瑞长安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开始建设潍柴长安柴油发动机有限公司,专注于开发和生产柴油发动机。

2018年,长安汽车宣布正式进入新能源时代,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研发和生产各类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总成。

世界发动机发展历程

世界发动机发展历程

世界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以下是简要的概述:
1. 蒸汽发动机:18世纪末,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发动机,这一发明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蒸汽发动机通过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矿业和交通等领域。

2. 内燃机的诞生:19世纪末,内燃机的发明带来了下一次工业革命。

内燃机通过燃烧燃料在封闭空间内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转换为机械能。

3. 汽油发动机:1886年,卡尔·本茨获得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标志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汽油发动机在汽车、飞机和许多其他机动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柴油发动机:1909年,鲁道夫·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通过高压缩比和延迟点火来提高效率,主要应用于重型机械和大型船舶。

5. 喷气发动机:20世纪40年代,喷气发动机的发明使飞机进入了喷气时代。

喷气发动机通过喷射高速气流产生推力,大大提高了飞行速度和效率。

6. 火箭发动机:20世纪中期,火箭发动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太空探索时代。

火箭发动机使用化学反应产生大量高速气体,推力巨大,适用于航天器和导弹。

7. 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动机的研究和开发逐渐受到重视。

例如,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机,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来源。

在中国,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相似的历程。

从蒸汽发动机到内燃机,再到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中国在发动机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进步。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应用都在不断扩大。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英文回答:The History of the Automobile Engine.The automobile engine has undergone a long and fascinating evolution since its humble beginnings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he first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1860s and 1870s, and by the early 1890s, they were being used to power the first automobiles. These early engines were crude and inefficient, but they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e sophisticated and powerful engines that would power the automobiles of the 20th century.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utomobile engine underwent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The first mass-produced automobile, the Ford Model T, was introduced in 1908, and it featured a simple and reliable four-cylinder engine. Other automakersfollowed suit, and by the 1920s, four-cylinder engines had become the standard for most passenger cars.In the 1930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verhead valve (OHV) engine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ower and efficiency. OHV engines use a camshaft located in the cylinder head to operate the valves, which allows forbetter valve timing and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The OHV engine quickly became the standard for most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and it remain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engine in use today.In the 1950s and 1960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EFI) system led to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power, efficiency, and emissions. EFI systems use a computer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fuel that is injected into the engine, which allows for more precise control of the combustion process. This results in better fuel economy, lower emissions, and more power.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e development of thecatalytic converter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emissions from gasoline-powered engines. Catalytic converters use a chemical reaction to convert harmful pollutants, such as hydrocarbons and carbon monoxide, into less harmful substances, such as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The catalytic converter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emissions control system for all gasoline-powered vehicles.In the 1990s and 2000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urbocharger and the supercharger led to further increases in power and efficiency. Turbochargers and superchargers use a compressor to force more air into the engine, which allows for more fuel to be burned and more power to be produced. Turbochargers and superchargers are now common on many high-performance and luxury vehicles.In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and the electric vehicle (EV) has led to a new era of automotive propulsion. HEVs use both a gasoline engine and an electric motor to power the vehicle, which improves fuel economy and reduces emissions. EVs use only an electric motor to power the vehicle, which eliminates emissions entirely. HEVs and EVs are becomingincreasingly popular as concerns about fuel economy and emissions rise.中文回答: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大众发动机发展史

大众发动机发展史

大众汽车公司的发动机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其成立之初。

以下是大众发动机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
创立初期: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早期的汽车使用空冷式发动机。

最著名的是大众甲壳虫车型,搭载了空冷式平四发动机,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

水冷发动机引入:20世纪50年代,大众开始引入水冷式发动机。

这些发动机采用更现代化的冷却系统,提供了更好的散热效果和稳定性能。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车型包括大众捷达和迈腾。

燃油喷射技术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大众率先引入了燃油喷射技术,提高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大众汽车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并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大众高尔夫车型是采用这一技术的典型代表。

TDI柴油引擎:20世纪90年代,大众推出了TDI柴油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涡轮增压和直接喷射技术。

这种发动机具有高效燃烧和低油耗的特点,为大众汽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大众途锐和帕萨特等车型搭载了这种技术。

EA888系列发动机:21世纪初,大众推出了EA888系列发动机,作为其下一代的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采用了直喷技术、可变凸轮轴调节和双涡流涡轮增压等先进技术,提供了出色的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大众高尔夫GTI和斯柯达Octavia RS等车型搭载了EA888系列发动机。

除了以上的里程碑,大众汽车公司还在发动机领域进行了其他的创新和发展,如电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等。

大众致力于不断提升发动机技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并为未来的交通出行做出贡献。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汽车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

从那时起,发动机的设计和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本文将细致地探索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并介绍一些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纪末,内燃机作为一种更为可行的动力源开始接受人们的关注。

1885年,卡尔·本茨放弃了使用蒸汽机的想法,转而将焦油、酒精、汽油等燃料注入一个可燃燃烧室的装置中,以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来推动活塞运动。

这就是最早的内燃机,也是汽车发动机的前身。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各种不同类型的内燃机被发明和改良,以提高功率和效率。

到了20世纪初,汽车工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汽车,并需求高性能和可靠的发动机。

1902年,美国工程师威廉·杜兰特·迪特里希(William Durant Duryea)改良了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将其从蜡烛式点火改成了电器点火系统,从此汽车的点火系统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1910年代,汽车发动机出现了重大的突破。

1913年,亨利·福特引入了流水线生产制造方法,使汽车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他还改进了一种叫做V型发动机的设计,使得汽车发动机的重量和体积得到了进一步减小。

这种发动机设计,在后来几十年里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1920年代到1940年代,汽车发动机的技术进一步发展,涡轮增压、多点喷射和抵抗燃烧室积碳等创新技术相继出现。

1930年,汽车制造商用涡轮增压技术为发动机增加了额外的动力,使汽车加速更加迅猛。

1939年,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直喷技术的发动机被研发出来,这大大提高了汽车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和效率。

20世纪50年代,燃料喷射系统的发明和电子控制的引入,使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同时,塞尔弗·马尔斯和罗伯特·屈因发明了一种使用轮子推动发动机的方法,从而在汽车发动机的技术上进行了重要的创新。

1960年代,由此诞生了现代的涡轮增压/直喷组合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上都有显著的改善。

奇瑞 发动机 发展史

奇瑞 发动机 发展史

奇瑞发动机发展史奇瑞汽车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公司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

自成立以来,奇瑞汽车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发动机,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提升,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燃油发动机到新能源发动机的发展演变,为品牌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奇瑞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97-2005)奇瑞汽车成立之初,作为一家新兴汽车制造商,首要任务是建立自己的发动机生产能力。

1999年,奇瑞汽车在安徽的瑞安工厂开始了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从引进技术到自主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这一阶段,奇瑞汽车主要生产传统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主要用于其自主品牌轿车和商用车。

第二阶段:技术升级期(2006-2012)随着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奇瑞汽车在发动机领域进行了全面升级。

2006年,奇瑞汽车成功研发了第一台自主创新的VVT发动机,并开始在自家车型中应用。

VVT发动机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使得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得到提升,功率输出更加平顺,同时满足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奇瑞汽车还开始尝试涡轮增压技术,大大提升了汽车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竞争力。

第三阶段:新能源时代(2013-至今)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奇瑞汽车也开始了自身发动机技术的调整和布局。

2013年,奇瑞汽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首次将电动技术与传统内燃机相结合,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动力输出更加灵活,为奇瑞汽车后续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持。

奇瑞汽车还提出了“蓝鲸计划”,计划在2025年之前实现所有产品线的电动化,这意味着奇瑞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方向将主要是电动化和智能化。

奇瑞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起步阶段、技术升级期和新能源时代三个阶段。

奇瑞汽车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内燃机到新能源发动机的演变,助力了公司在汽车行业上的发展。

奥迪a6发动机发展史

奥迪a6发动机发展史

奥迪a6发动机发展史奥迪A6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奥迪公司的一款豪华中型轿车,其发动机技术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

以下是奥迪A6发动机发展史的主要阶段:1. 第一代奥迪A6(1994-1997年):第一代奥迪A6搭载了一系列各种排量的汽油发动机,包括1.8升、1.9升、2.0升和2.8升等版本。

其中2.8升V6发动机是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

2. 第二代奥迪A6(1997-2004年):第二代奥迪A6引入了更多的发动机选择,包括2.4升和2.8升V6发动机,以及2.5升V6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此外,这一代A6还推出了3.7升和4.2升V8发动机版本。

3. 第三代奥迪A6(2004-2011年):第三代奥迪A6进一步完善了发动机技术。

其中,3.2升FSI V6发动机采用了直接喷射技术,提高了燃烧效率和动力性能。

此外,这一代A6还推出了2.0升和2.7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版本。

4. 第四代奥迪A6(2011-2018年):第四代奥迪A6引入了更多的高效动力系统。

其中,2.0升TFSI涡轮增压发动机和3.0升TFSI V6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主流选择。

此外,奥迪还推出了A6混合动力版本,搭载2.0升TFSI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

5. 第五代奥迪A6(2018年至今):第五代奥迪A6继续推进发动机技术的创新。

它采用了更多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包括2.0升和3.0升V6发动机。

同时,奥迪还推出了更高性能的S6版本,搭载了4.0升V8涡轮增压发动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奥迪A6的发动机不断升级和优化,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动力性能和环保性能。

不仅如此,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奥迪A6可能还会推出更多的电动和混合动力版本,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煤气发动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1876年,奥托对四冲程内燃机又作了改进,试制 出第一台实用活塞式四冲程内燃机。1877年8月4日取 得专利,并成批投入生产。
煤气发动机的诞生
奥托内燃机 奥托还提出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即“奥托循 环”,他利用活塞的四个冲程,把进气、压缩、作功 及排气融为一体,使内燃机的结构紧凑和简化,从而 推动了小型内燃机的实用化。奥托创建的内燃机工作 载入史册,其发明为汽车的发明奠定了基 础。 不过,奥托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体积较大, 重量约1t,还不能用在汽车上。
转子发动机的诞生
汪克尔的转子发动机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 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转子发动机的诞生
汪克尔的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 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 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 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 转子发动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日 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 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 因转子发动机的两个关键技术,一是转速的控制问题;二是 密封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未得到广泛应用。
化油器式发动机
1892年美国人杜里埃发明了化油器。 化油器的优点:油气控制准确、成本低、技术简 单工作可靠、维修、保养容易 化油器的缺点:固定的供油无法满足发动机的运 转需求,甚至可能产生黑烟、燃烧不全以及功率 不足等。 2000年起,中国禁止销售化油器轿车,此后所 有车型都改用电喷发动机。 目前在马路上跑的汽车还有化油器式发动机,随 着时间的推移,化油器式发动机将彻底退出历史 的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关键词】发动机;外燃机;内燃机;历史;趋势;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历史及其发展1.1汽油发动机的历史及其发展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

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

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

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

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

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

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

1958年汪克尔将外转子改为固定转子为行星运动,制成功率为22.79千瓦、转速为5500转/分的新型旋转活塞发动机。

该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

日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

1.2柴油发动机的历史及其发展如果用最简单方式看待历史,那么组成历史的仅仅包括年代、人名、故事三个要素。

虽然时间跨度冲淡他的年代和故事,但他应该感到欣慰,因为至少他的名字得以流传。

鲁道夫·狄赛尔(Rudofl Diesel)一个永远不会被忘却的名字。

在科学史上,人们总是会对那种无心插柳却一举成功的故事津津乐道,比如伦琴射线、青霉素、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等。

当然能有上述的成就固然可敬,但还有一种同样可敬的人:他们在有生之年不断探索,但成就却不被世人承认,直到多年之后他们的成就才发扬光大。

柴油机的发明者鲁道夫?狄赛尔就是这样的狄赛尔1858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德国奥古斯堡的精制皮革制造商。

成年之后,狄赛尔进入了德国的慕尼黑技术大学攻读。

就在他读大学期间的187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了第一台4冲程煤气发动机,这是法国技师罗夏内燃机理论第一次得到实际运用。

这一成就鼓舞了当时从事机械动力研究的许多工程师,这其中既包括后来汽车的发明者卡尔·奔驰和戈特利普·戴姆勒,也包括对机与致力于改造奥托发动机的奔驰和戴姆勒不同,狄赛尔的想法更为超前,他想完全舍去发动机中的点火系统,靠压缩空气发热,喷入燃料后自燃做功,这种方式完全区别于吸入燃气混合气点燃做功的方式,后人称狄赛尔的原理为“压缩式内燃机”原理。

当然狄赛尔产生这样的设想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当时并没有发明分电器和高压点火线圈,点火装置非常简陋和不稳定,狄赛尔想跳过这个技术障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久,他在法国人约瑟夫·莫勒特(Joseph Mollet)狄赛尔没有料到,他的想法实现起来远远比发明点火系统复杂的多,他所遇到的第一个就是燃料问题。

常用的汽油非常活跃,也非常容易点燃,但汽油却不能适应有很高的压缩比的压燃式发动机,一旦把汽油雾化喷入含有高温、高压空气的燃烧室,就会发生猛烈的敲缸甚至爆炸。

舍去汽油是必然的,狄赛尔创造性把他的目标指向了植物油。

经过一系列试验,对于植物油的尝试也失败了,但他是第一个把植物油料引入内燃机的人,因而近现代鼓吹“绿色燃料”者都把狄赛尔最终燃料选择锁定在了石油裂解产物中一直未被重视的柴油上。

柴油相对于汽油来说性质非常稳定,比较难于点燃,同时柴油一旦点燃会冒出大量的黑烟,因而它又不能像煤油那样用作照明。

但柴油稳定的特性却恰恰适合于压燃式内燃机,在压缩比非常高的情况下柴油也不会出现爆震,这正是狄赛尔所需要的。

经过近20年的潜心研究,狄赛尔终于在1892年试制成了第一台压燃式内燃机,这台柴油机用汽缸吸入纯空气,再用活塞强力压缩,使空气体积缩小到15倍左右,温度上升到500—700度,然后用压缩空气把雾状柴油喷入汽缸,与缸中高温纯空气混合,由于汽缸这是已经有了较高的温度,因而柴油喷入后自行燃柴油机的最大特点是省油,热效率高,但狄赛尔最初试制的柴油机却很不稳定,1894年,狄赛尔改进了柴油机并使其能运行1分钟左右,尽管他的柴油机还并不稳定,但狄赛尔却迫不及待的把它投入了商业生产,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早在1886年就把汽油机安装车辆上,而8年之后,汽油机汽车已经投入了商业运作。

这位只了解技术并不了解商业运作的发明家犯下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错误,他急于推向市场的20台柴油机由于技术不过关,纷纷遭到了退货,这不但给了他巨大的经济负担,更重要是影响了柴油机在公众的印象,在随后的几年里几乎没有厂家或个人乐意装配柴油机。

没有了资金来源又负债累累,这就使得狄赛尔的晚年陷入了极端贫困。

1913年10月29日,55岁的狄赛尔独自一人呆站在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轮船甲板上,被巨浪卷入了大海(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狄赛尔是跳海自尽的)。

为了纪念狄赛尔,人们把柴油发动机命名为Diesel。

狄赛尔做梦都想看到自己的发明能大规模装载在汽车上,但他致死都没有看到这一天。

客观的讲,狄赛尔的柴油机确实存在着不少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量。

由于柴油机汽缸压力比汽油机高很多,因而柴油机的缸体要比汽油机粗壮许多,同时早期的柴油机为压缩空气使用的空气压缩机质量也非常巨大,这就使得柴油机整体上十分笨重,极不适应当时骨架还很娇小的汽车。

但柴油机拥有汽油机不可比拟的扭矩优势,在功率相同时柴油机又拥有很大燃油经济性优势,1924年,美国的康明斯公司正式采用了泵喷油器,这一发明有效地降低了柴油机的质量,同年在柏林汽车展览上MAN公司展示了一台装备柴油机的卡车,这是第一台装有柴油机的汽车。

不久以后,博世公司开始正式生产标准泵喷油器,正是由于柱塞泵的普及,为柴油机安装在汽车上提供了基础。

1936年,奔驰公司生产出了第一台柴油机轿车260D,这时距狄赛尔去世已经23年。

尽管30年代已经有轿车安装了柴油机,但真正为柴油机提供发挥舞台的还是重型机械和装甲车辆。

二战中,美国的舒尔曼坦克和德国虎式坦克都使用汽油机,虎式坦克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占得了上风,美军只能拿数量来扯平。

但在苏联战场,苏军的T-34坦克的火力和装甲虽也不及虎式坦克,但T-34使用柴油发动机,他在中弹后不易起火,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

战后,各国汲取了战争中的教训,都自己的坦克换装成了柴油发动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两大阵营在坦克功率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军备竞赛,这无形中大大加速了柴油机技术的发展。

人们知道喷油压力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功率和扭矩,因而世界各大柴油机制造公司都在拼命提高柴油机的喷油压力,在这个时期,康明斯公司研制成功完全不同于柱塞泵的PT喷油系统,从而大规模的如果说柴油机在重型机械上得到应用是狄赛尔的无心插柳,那么电控技术使如果想把柴油机引入轿车领域,那么必须解决柴油的排放和振动问题。

实际上,柴油机排气中CO和HC比汽油机少得多,NOx排放量与汽油机相近,只是排气微粒较多,这与柴油机燃烧机理有关。

柴油机是一种非均质燃烧,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而且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交错在一起。

经过研究发现:柴油机喷油规律,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气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除了靠提高喷油压力和柴油雾化效果来改善排放,使用预喷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预喷射就是在主喷射之前的某一时刻精确的喷入约为1-2毫升的预喷油量,从而使燃烧室被加热,缩短了随后进行的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

于是温度与压力上升减缓,降低了燃烧噪声水平和NOx。

70年代以后,博世公司把电控汽油机喷射技术引用回柴油机,从而让柴油机的发展和使用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最先出现的电控喷油泵技术,而后又发展出了电控泵喷嘴技术和高压共轨喷射技术,后两种技术是现在最主要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

其中,电控泵喷嘴技术的喷油压力非常高,可以达到2050bar,并且泵和喷嘴装在一起,所以只需要很短的高压油引导部分,泵喷嘴系统也可以实现很小的预喷量,其喷油特性是三角形的,并采用了分段式预喷射,这是很符合发动机的要求(大众公司的TDI发动机就是使用这种技术)。

但电控泵喷嘴技术的喷油压力受发动机转速影响,使用蓄压系统的高压共轨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它的喷油压力低于泵喷嘴系统,能达到1600bar,有些公司看中了它对任意缸数的发动机喷油压力调节很宽泛的特点,对其大加采用(最早使用高压共轨的轿车是阿尔法罗密欧C级别车)。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的的未来发展趋势2.1汽油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大众FSI发动机利用一个高压泵,使汽油通过一个分流轨道(共轨)到达电磁控制的高压喷射气门。

它的特点是在进气道中已经产生可变涡流,使进气流形成最佳的涡流形态进入燃烧室内,以分层填充的方式推动,使混合气体集中在位于燃烧室中央的火花塞周围。

如果稀燃技术的混合比达到25:1以上,按照常规是无法点燃的,因此必须采用由浓至稀的分层燃烧方式。

通过缸内空气的运动在火花塞周围形成易于点火的浓混合气,混合比达到12:1左右,外层逐渐稀薄。

浓混合气点燃后,燃烧迅速波及外层。

FSI特点是:能够降低泵吸损失,在低负荷时确保低油耗,但需要增加特殊催化转换器以有效净化处理排放气体。

下面分别详细阐述:FSI发动机按照发动机负荷工况,基本上可以自动选择2种运行模式。

在低负荷时为分层稀薄燃烧,在高负荷时则为均质理论空燃比(14.6- 14.7)燃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