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问题综述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与解决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与解决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跨文化交际问题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沟通方式不同等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特点,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的本质和特点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活动,涉及到的人群、语言、文化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语言、视觉、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沟通,同时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以达到和谐共处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各种语言、文化和传统,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面对多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2. 动态性:跨文化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历史和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跨文化交际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3. 矛盾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协调和解决各种矛盾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问题: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各种语言,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基本的问题。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如礼仪、宗教、道德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或矛盾。
3. 沟通方式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如在中国,说话时一般比较委婉、含蓄,而在美国,人们则更注重直接表达和说话技巧。
4. 价值观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如在西方国家,人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在亚洲国家,人们则更重视集体意识和家庭观念。
三、跨文化交际的解决方法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解决上述问题,使得交流和合作更加顺利呢?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是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研究现状分析跨文化交际研究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为紧密和频繁。
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就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程跨文化交际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层面上,以寻找与文化有关的语言差异和问题为主要方向。
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发现文化因素在语言交际以外的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身体语言、时空观念、价值观、思维模式等,因此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畴也日益扩大。
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1. 研究内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已经逐渐扩展到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语言层面、文化差异、沟通策略、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认同等。
而且在各个领域内,如商务、教育、政治等也都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这些领域中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2. 研究方法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采用的方法也日益多样化,除传统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外,还包括了跨文化交际模拟、跨文化交际情景分析、跨文化交际桥接等多种新方法,以便更好地探索文化交际问题。
3. 研究现状当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注重实证研究,而在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比研究。
透过这样的对比研究,研究者可以发现交际中与文化有关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同时,研究者也越来越注重对文化交际中的个体差异的考察,认为不同的个体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和思维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三、应用价值跨文化交际研究不仅是一种学术研究,更是一种应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包括商务、教育、医疗、国际关系等。
透过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更加顺畅,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发生,更好地推进全球化进程。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学科研究细分越来越细,现在跨文化交际已经派生出许多分支。
报告中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和分析
报告中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和分析跨文化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为了有效开展跨文化研究,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报告中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和分析。
一、背景介绍跨文化研究是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相似性和影响的研究方法。
在报告中,应该首先对所研究的文化进行背景介绍,包括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等。
通过了解文化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续研究所得到的结果。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在报告中,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是指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相似性,为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问题是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可以是关于价值观、社会行为或心理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三、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在报告中,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研究设计可以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在实际情况中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验证假设或推断。
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和解释。
样本选择是指选择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和研究。
在跨文化研究中,样本选择非常重要,应该尽量保证各个文化的代表性。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在跨文化研究中,数据收集是重中之重。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语言的问卷,同时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方式的影响。
在数据分析方面,可以采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来解释数据,例如内容分析和语义分析等。
五、结果和讨论在报告中,应该详细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图表和描述性文字来呈现,要确保结果具有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在讨论中,可以解释研究结果的原因和影响,并与理论框架进行比较和对照。
此外,还可以充分讨论研究结果对实践和政策的启示和影响。
六、局限性和建议在报告的最后,应该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局限性是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样本选择的局限性或研究设计的不完善。
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文献综述——以2000—2011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为背景
跨 越跨文 化交 流 障碍 的方法 和途 径 。在 我 国有关跨 文化 传播
图探 寻该 学科 未来 的发 展路 径 我 国跨 文 化传 播 发展 分 为三 个 阶段 : 1 ( )借鉴 和 初创 期 (9 0 9 5年 ) 1 9 -19 。这一 阶段 开 始引 入西 方跨 文化 传 播学 的研 究 理论 成 果 , 为译 著 型文 献 , 多 如高 一虹 的《 文化 定 型 与跨 文 化 交 际悖 论》 、刘燕 南 的 《 文化 传播 的差异 分 析 与 因应探 跨 讨 》 。( ) 等 2 提升 和拓展 期 (9 6 1 9 1 9 — 9 9年 )这 一 阶段开 始对 西 , 方 跨 文化 传 播 学 进行 拓 展 , 中 国实 际相 结 合 , 宽 本 土跨 与 拓 文化 传播 学 的研究 视野 。学者 从偏 重语 言和文 化层 面 的关 系 研 究转 向 大众 传媒 与 跨文 化 传播 的融合 研 究 , 表作 有 胡 正 代 荣 的 《 星 电视 的影 响 与控 制—— 一 种跨 文 化传 播 研究 》 聂 卫 、 小 华 的《 化差 异 与传 播 规 范— — 如何 把 握 引进 电视节 目跨 文
张 大卫 的《 比较 新 闻学 : 史 、 状 与 难 题 》 程 曼 丽 的 《 中 国 历 现 、 将
的 声 音 传 向 世 界 —— 新 华 社 国 际 新 闻 报 道 的 历 史 沿 革 探 析 》 单 波 的《 、 浅议 跨文 化新 闻传 播》 张昆 的《 、 国家形 象传 播》 、 王祚 的《 国家 形象 研 究 的反 思》 。这 些研 究 一致 认 为 : 对 等 意 识 形 态 与 政治 价 值 观 成 为东 西 方 在 跨 文化 交 流 过 程 中最 主 要 的沟通 障碍 , 这也 是 导致 双方 彼 此误 读甚 至产 生敌 意 的最 根本 要素 。程 曼 丽教 授在 其文 章 中提 出 , 境外 创建 我 国新 在 闻部 门驻 外分 社 以及 提 高记 者 的英 文采 编 能 力 是 提 升我 国
从跨文化角度探析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变化
从跨文化角度探析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变化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的今天,跨文化的交际日益频繁,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很容易造成交流双方的误解。
研究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价值观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能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减少冲突与误解。
本文以中美价值观为对象,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进行对比研究,以更深入了解中国价值观和美国价值观,促进中美乃至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美价值观;宏观;微观一、引言在当今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国家之间进行着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与联系。
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当进行交流时易引发文化冲突。
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由于在历史发展的道路、地理条件和哲学等方面的差异,两国的价值观在本质上存在着极大差异。
二、跨文化交际与价值观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价值观占据着最为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是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更是搭建起国与国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桥梁。
正是各国文化体现出的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动性造就了文化的复杂性。
文化的复杂内涵决定了各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并构成了道德的基础。
跨文化交际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即是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
在交际中,文化与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因为在各国的文化中能极大地体现各国不同的价值观。
在实际的生活中,跨文化交际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来自不同国家,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常常会导致交际活动受阻。
因此,了解和熟悉中美两国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能够极大地帮助两国进行更好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有利于增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三、跨文化交际下中美价值观宏观比较(一)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中国崇尚集体主义。
受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人人遵从社会界定的规矩,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符合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中国的古语中,就有“克己守道”,“贵有自知之明”,“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等希望人们遵从规矩的成语,而古训希望人们避免“锋芒毕露”,因为中国有“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教训。
关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
声屏世界2021/12摘要:文章通过对跨文化传播研究概念的提出、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梳理,发现了跨文化传播仍然存在民族文化中心主义、文化偏见等问题,并发现网络时代下我国跨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在互联网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新环境下,我国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社会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话语权,仍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创新传播方式与技术,提升人民媒介素养。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研究综述关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阴朱翔宇跨文化传播定义跨文化传播研究起源于文化人类学。
爱德华·霍尔提出“文化即传播”的观点,并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着跨文化传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国跨文化传播学者萨默瓦在《跨文化传播》一书中给出了跨文化传播的定义,“跨文化传播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
[1]跨文化传播研究内容跨文化传播主要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人、群体、组织、国家之间交往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文化之间的意义阐释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创造、变迁和分野的进程,还涉及到文化与民族心理的差异、跨文化语用研究、文化冲突与解决途径、技术发展对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延续和变迁、传播的控制和管理、民族文化自立与发展等诸多方面。
[2]本部分将从跨文化传播研究以下几个方向进行综述。
跨文化传播话语权问题的研究。
现阶段跨文化传播代表作中较新的为英国语言学家阿德里安·霍利迪的《跨文化传播与意识形态》。
陈力丹在《认识跨文化传播》一文中认为,霍利迪分析跨文化传播时采用了全球性的、批判性的视角,并指出西方话语权的挤压使得一些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边缘化或忽略,因此不能忽略社会、文化与人类互动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将文化差异视为所有问题的根源。
[3]这种观点从跨文化传播的整体立场出发,揭示了传播过程中话语权分布不均的原因,对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工作提供了方向。
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问题综述
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问题综述[摘要]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8)中66篇相关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试析其产生原因和对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价值观研究综述一、引言文化价值观是解释人们交流方式和信息理解差异的关键,胡文仲在《跨越文化的屏障》中以“贯穿一切的红线”来比喻其在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相关成果来看,此类研究一直是学科理论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反观国内学界,虽然一直强调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探索,但至今还未产生较有影响的理论或测量工具。
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价值观研究的发展状况,总结存在的基本问题,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此次调查的范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提供的1999—2008年所有期刊论文和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
笔者首先以“跨文化”和“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共获得329篇文章,接着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阅读,选出研究目的为应用文化价值观理论解释或预测跨文化交际效果的文章,确定66篇文章为本文分析对象。
66篇文章在发表时间上的特点是从1999年到2006年数量逐年上升,仅2005、2006两年就有30篇,占十年里同类文章总数的45.5%。
2007到2008年,发表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就是缺少理论创新,无法继续深入导致。
在理论使用和研究方法方面,66篇文章共涉及8种文化价值观理论,其中60篇为解释性描述,6篇为量化研究。
笔者又对有明确理论来源的42篇文章进行阅读,据此归纳总结了目前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存在的四个基本问题:(1)解释多,实测少;(2)视野狭窄,理论滞后;(3)方法单一,质量差强;(4)学科意义缺失。
三、问题讨论1.解释多,实测少。
本研究中的66篇文章,24篇没有标注具体理论来源的文章都是解释性研究,其它42篇使用特定理论的文章中6篇为量化研究。
《2024年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范文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跨文化适应问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以期为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加强我国国际化教育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跨文化适应涉及文化认同、语言沟通、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风俗习惯、教育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
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减少文化冲突,是来华留学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研究对象包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来华留学生。
四、研究结果1. 文化适应困境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社交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由于语言障碍,部分留学生在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时感到困难。
此外,饮食习惯、社交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也使得部分留学生感到难以融入新环境。
2. 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距离、心理调适能力、社会支持等。
文化距离越大,留学生的适应难度越大。
心理调适能力强的留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学校等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对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3. 应对策略针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一是加强语言培训,提高留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二是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三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留学生缓解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四是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为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五、讨论与建议1. 加强跨文化教育学校应加强跨文化教育,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其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跨文化交际研究对于我们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现状目前,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有相当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教育、外交和商务。
在教育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语言和文化教学的融合;在外交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关系和文化交流;在商务领域,跨文化交际研究主要关注国际商务和企业文化。
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局限于对跨文化交际的表面现象的认识,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问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视角狭窄。
由于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者常常把跨文化交际仅仅看作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礼仪交流,而忽视了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其次,研究方法单一。
目前,大多数研究仍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传统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跨学科研究不足。
跨文化交际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但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跨学科的交叉研究还有待发展。
三、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水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
研究者应该从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跨文化交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应该拓展研究方法。
研究者可以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如实验研究、网络研究和文献分析等。
最后,要鼓励跨学科研究。
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如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
综上所述,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研究方法和鼓励跨学科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研究水平,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国内外企业多元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内外企业多元文化研究现状的综述
简介
本文对国内外企业多元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存在着不同国籍、种族、宗教、语言、价值观等多种文化背景的员工群体。
研究企业多元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挑战。
国内企业多元文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对多元文化研究的重视也日益提高。
许多研究关注了企业跨国经营时所面临的文化差异问题,比如组织变革、领导力、团队合作等方面。
研究结果表明,跨文化交流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外企业多元文化研究现状
在国外,多元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许多学者和机构对企业多元文化的管理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研究者们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管
理策略需要有所调整。
例如,一些研究强调了跨文化沟通和领导力的重要性,以促进企业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存在的研究空白和未来发展趋势
虽然国内外对企业多元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研究空白。
例如,在国内,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多元文化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对于多元文化对企业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
结论
企业多元文化是当今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国内外的多元文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问题。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综述跨文化与国际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交流的增加,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有效进行国际传播。
本文将综述一些关于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理论的重要观点和研究成果。
1.文化差异理论文化差异理论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包括价值观、信念、态度和行为模式等方面。
这些文化差异可能会在国际传播中造成误解、冲突和障碍。
因此,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关键。
2.文化冲突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着重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文化冲突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模式之间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深入了解文化差异来减少和解决文化冲突。
3.跨文化沟通理论跨文化沟通理论研究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交流。
该理论强调了语言、非语言和言语风格等因素对跨文化沟通的影响。
跨文化沟通的挑战包括语言障碍、非语言符号的解读和适应不同的沟通风格等。
研究者也提出了一些跨文化沟通的技巧,如尊重文化差异、提高自我意识和文化敏感度等。
4.文化影响力理论文化影响力理论研究文化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
文化影响力从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即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
个体层面的文化影响力包括文化认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塑造。
群体层面的文化影响力研究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群体行为模式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这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跨文化与国际传播。
5.文化交融与融合理论文化交融与融合理论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该理论强调了在跨文化环境中的文化交融和文化融合现象。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更加容易和快速。
6.全球化与媒介理论全球化与媒介理论研究全球化对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影响。
全球化使国际传播更加容易和普遍。
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综述
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的综述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一直是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而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从跨文化适应的概念、影响因素、问题表现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跨文化适应的概念跨文化适应是指个体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时,对新环境进行适应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对新文化的适应和对自己文化背景的保持,在适应新文化的同时保持原有文化特点。
跨文化适应不仅仅是对文化、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适应,还包括对心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适应。
1. 个人特质:包括个体的性格、自尊、动机、人际关系、情感稳定性等。
个体的这些特质会对其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2. 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差异会对个体的适应产生影响。
如语言、价值观、社会习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会给个体的适应带来一定的困难。
3. 社会支持:个体在跨文化环境中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和帮助也会影响其适应能力。
包括学校、同学、老师、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4. 跨文化交流:个体在跨文化环境中与本地人的交流和互动会对其适应产生影响。
交流不畅、交流障碍会影响个体的适应能力。
1. 语言障碍:来华留学生在适应过程中会遇到语言障碍问题,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困难。
3. 情感压力: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留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失落等情感压力。
4. 学业压力:适应新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方式也会给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业压力。
四、解决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方法1. 语言培训:提供专门的语言培训对于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至关重要。
2. 文化交流:促进留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适应问题。
3.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留学生解决情感压力和心理问题。
4. 组织社会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社会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增强留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支持。
跨文化研究中的价值观分析
跨文化研究中的价值观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成为常态。
在跨文化研究中,价值观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价值观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某种信念、观念或行为的认同程度,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差异性。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辨识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进而增进跨文化交流的互信与理解。
首先,价值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原则。
例如,对于西方文化而言,个人主义和自由是核心价值观,而在东方文化中,家庭、团体和谐相处则被视为首要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优势和困境,从而尊重和包容他人的文化差异。
其次,价值观分析也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方式。
价值观的差异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对于时间的看法会决定人们是否重视守时。
在一些文化中,对于权威的尊重是一种核心价值观,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对于平等和民主的追求则是核心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文化的行为方式,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此外,价值观分析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文化背后的普遍性和共通性。
尽管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存在差异,但同时也有一些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
例如,对于生命的尊重、正直和公平的追求在几乎所有文化中都是受到重视的。
通过分析文化背后的共通价值观,我们能够找到人类共同的精神纽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最后,价值观分析还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当人们置身于不同文化环境中时,他们的价值观可能会受到挑战和冲击。
通过对逆境中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取得更好的心理平衡。
在进行跨文化研究时,价值观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分析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共通性,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
同时,价值观分析也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思考自我、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机会。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留学生的规模和数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留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此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留学生的跨文化研究作了梳理总结,以便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近年来,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提出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主动与周边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再加上中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等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密切,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深造的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然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到陌生的新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必然会产生不适,因此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西方国家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相对较晚,在研究领域的内容、成果、理论等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
一、国外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学者开始对“跨文化适应”有所研究,概括起来,主要从留学生的个体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学习两个层面展开。
(一)个体心理层面针对留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关于“文化冲击”概念的相关研究,二是关于跨文化的时间视角研究,三是关于压力应对视角研究和社会认同视角研究。
“文化冲击”概念的相关研究,比较有代表的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贝格于1960年提出的“文化冲击”概念,这个概念指的是“进入新文化后人们由于失去原有熟悉的社会交流信号或符号,对新文化现有社会交流信号或符号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与抑郁的症状”①。
这种焦虑与抑郁会表现出不同的迹象,如身体疲惫、精神压力、烦躁不安、不思饮食、对周围的人和事务感到反感等;关于跨文化时间视角的相关研究,比较有代表的研究者是利兹格德和葛勒豪,利兹格德于1955年提出U型曲线假设理论,葛勒豪等学者于1963年在利兹格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U 型曲线假设理论,这两种理论对跨文化适应研究的影响深远,曾一度占据跨文化适应研究的主体地位。
《2024年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范文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教育交流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
这一趋势在增进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国际视野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留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二、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现状与挑战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语言沟通障碍是留学生适应新环境的主要难题。
除了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外,不同方言和口音也给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
其次,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留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例如,中西方价值观、社交习惯、饮食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留学生感到困惑和孤独。
此外,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也会对留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三、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留学生的基本信息、语言能力、跨文化适应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需求。
(二)研究结果1. 语言沟通问题:调查发现,许多留学生在汉语水平和沟通技巧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 文化差异问题:部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社交习惯不够了解,导致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
3. 心理压力问题: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等原因,部分留学生存在孤独感、焦虑等心理问题。
4. 学习和生活环境问题:留学生对学校和社区的融入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
四、解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策略(一)加强语言培训和文化教育学校应提供专业的汉语培训课程,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和沟通技巧。
同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
(二)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留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跨文化交际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文献综述随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开展,在教学中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关注。
虽然学术界关于跨文化交际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存有一定的空缺,笔者通过搜集我国跨文化交际相关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对我国近二十年来跨文化交际相关研究成果做一次综述性的概括和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标签:跨文化交际一、跨文化交际研究背景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语言的教学同时也是文化的教学,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这个国家特有的价值观念,人文特色。
认识跨文化交际问题有利于解决和避免交际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障碍,有助于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帮助我们更好的展示民族魅力,弘扬民族精神。
二、跨文化交际相关研究情况根据文献检索可知,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大致分以下几类: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跨文化非语言交际问题的研究;跨文化交际对教学的重要性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两国文化差异研究。
(1)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跨文化交际理论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是关于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某一领域具体的运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英语听力能力的训练,英语口语教学以及其他语言教学的应用研究中。
还有就是在医学文献等值翻译,网络教学等几个领域仅有的几篇。
如:吴迪龙、常晓丹、熊宇仙(2016)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探索出来源讲解法,文化对比法,情景教学法三种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斗本加(2019)提出在翻译中需应用跨文化交际理论。
周海燕(2018)提出了融入跨文化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
詹璟(2010)指出跨文化交际的诸多理论对网络汉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对外汉语具体领域,具体课型,如在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说明或者具体的运用情况研究的著作很少,以后的学者在这一方面研究有待开拓。
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文献综述——以2000-2011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为背景
的成果,包括跨文化传播对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性.以及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内涵研究,如改善国家形象、 争取国际话语权、提高对外传播力等方面。 然而,第三个层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大量的研究仍 然属于思辨型而非实证型.缺乏对传播效果的实际考察。并缺 乏对跨文化传播中影响要素的具体量化分析。所以.我国跨文 化传播研究存在的不足,从本质上来说,是过多地以自我为中 心.从“我”的角度去看待“他者”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这必 然导致对“他者”的理解产生一种虚而不实的理论观点。因此, 为了使跨文化传播研究做到“实处”,现有的研究必须做到“务 实”,要进入“他者”环境,综合运用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搜集 到最直接的数据,这样我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方能更进一步, 突破现有的研究瓶颈,填补亟待解决的研究空白。 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式亟待转变。我国现有的跨文化传 播研究表现出较强的“媒介中心论”取向,这种单一的研究范 式,例如倾向将某种“文化形象”约等于“媒介中的文化形象”, 限制了研究视野,也削弱了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其研 究程式是:首先对重大媒介事件的新闻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其次通过内容分析媒体的构建作用,如报道的框架、“刻板成 见”或“意识形态”等:最后.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国内的学 者与研究人员常常“因为外国媒体‘他塑’过程中产生的误读 或偏见,而强调中国媒体对自身文化的‘自塑’作用。这样的研 究思路显然是有局限性的”。事实上,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在 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很多研究简 化了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高估了传播主体的重要性,同时低 估了受众多样性和传播效果的复杂性。 总之,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经过了引入、借鉴,直 至今天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在西方原有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
跨文化新闻传播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解析
跨文化新闻传播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解析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冲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一问题,探讨如何解决和化解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
每个地区或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包括价值观在内。
解决跨文化传播中的冲突,首先需要对不同文化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
这种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接受对方文化的所有观点,但应该以平等和开放的心态对待。
其次,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应该有责任在报道和传播中客观、公正地展示不同文化的观点。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媒体在报道跨文化事件时存在着偏见和歧视,加剧了价值观冲突。
因此,媒体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意识,以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平衡。
另外,教育也是解决跨文化传播冲突的有效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培养宽容和包容的心态。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加强跨文化交流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并与不同文化交流。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可以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除了教育,政府也应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跨文化交流,并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
政府可以建立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机构,为人们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法律和法规,保护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权益,防止潜在的歧视和排斥。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个人的角色。
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避免对其他人的价值观念进行歧视和攻击。
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衡量其他文化,而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和个人选择。
总之,跨文化新闻传播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通过尊重、教育、媒体和政府的努力,我们可以缓解和化解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冲突,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和谐与平衡。
跨文化研究的三个概念综述
- 4-
论坛特稿
至此,英国的文化研究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Kramer,1997)与此同时,根据美 国(Nelson and Grossberg,1988 ;Grossberg,Nelson and Treichler,1992), 澳 大 利 亚 (Turner,1992), 中 国 台 湾(Chen,1992), 意 大 利(Baransky and Lumley,1990), 德 国(Kramer,1997), 欧 洲 的 其 他 国 家(Journal of the Study of British Cultures, 1999)以及世界各地(British Studies,199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998 年起至今)的具体需求,文化研究与各地不同的特定环境下的本土传统和文化相 融合,对各国的教学和研究产生了作用。差不多也就在这个时段,文化研究被引入(或 被再次引入)外语教学(Buttjes,1981 ;Byram,1989 ;引自 Kramer,1997)和其他国 际科目的教学中(Aronowitz and Giroux,1991)。
从上面 Hofstede 和 Taylor 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人类个体赖以生存的文化 含义的模式或者说是关系网。Taylor 以文化交往中的“协商”(negotiations)为例,指 出个体行为被看作“协商”“终止协商”“提议”等。这些协商被看作对于构成整体活动 规范的遵从。这些规范并非仅仅存在于个人的头脑里,而是都具有相互理解的含义。继 Taylor 之后,Hofstede 还提出了文化中更多的属于社会现实的一部分的意义范围,譬如: “共有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体现文化的物质遗产(artefacts)。他说:“我所指的 共有意义其概念的重要性,首先是其共有性不仅在于人人拥有这些含义。共有性的含义 更应该体现在身处在一个共有的参照世界里。”(Hofstede,1973 :30)
跨文化中的工作价值观
跨文化中的工作价值观一、跨文化的工作方式,让人感慨万千说起跨文化的工作价值观,真的是让人琢磨不透啊。
你要是从一个国家跳到另一个国家,去适应他们的工作方式,感觉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星球。
比如你从中国跳到美国,一开始肯定会觉得那个节奏不太对,搞得像是置身于一个高速公路上,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没完没了地忙忙忙!那种气氛你真的能感受到。
美国人对于效率的追求,真的是到了疯狂的程度,不像国内的“慢慢来,总会有的”那种心态。
去到那儿,你明明一上午就能做完的事,他们却硬是让你赶到晚上,时不时还要把你拽进会议室开个会,聊聊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简直就是“焦虑值MAX”。
你看,工作对他们来说,简直比生活还重要,成了精神支柱一样。
但是,换个角度说,中国的工作价值观也并不差。
中国的老板一般都比较关心“团结”,说白了就是大家一起拼命干,甚至加班到天亮也不觉得奇怪。
像以前我们公司每逢节假日都会加班,大家都不怨言,因为总觉得“大家一条心,能把事儿做好”。
至于个人的利益,大家更多是觉得“得大局为重”,那种集体主义精神真的是浓得化不开。
你说,中国的工作环境,你敢不拼吗?敢不努力吗?很多时候,连夜加班都成了职场的常态,谁都不敢掉链子。
二、文化差异,如何打破思维上的隔阂文化差异最大的一个体现,就是工作中的沟通方式。
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东西方的沟通方式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你看美国的同事,他们说话从来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就是要啥就说啥。
要是有什么问题,他们会直接告诉你:“这个部分我觉得可以改进一下。
”不绕圈子,话说得直白、干脆利落,就像吃火锅一样,直接丢进去吃,简单又明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尴尬,毕竟在中国,大家习惯了“你说我懂”那种含蓄的方式,万一说得太直接,怕得罪人。
但你看,这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有些人说,习惯了直接沟通后,反而会觉得舒服,没那么累,至少不用担心自己没捉住“隐晦的暗示”。
在国内的职场中,可能大家都讲究一个“和谐”,大家都想着不要冲突,不想表现得太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内心理学界有部分研究借鉴和使用了所列国外价值
充,或质疑了原理论(可参考 M. Bond,1987,M. Sondergaard, 观研究的测量工具或成果,但因研究目的不是解释跨文化交际
1994),但本研究视野中的所有相关文章均以早期模型为蓝本 的过程或效果,因此未列入本文的评价范围。
进行解释或批判。同样关于个人/集体主义价值观维度,在 参考文献
视角和架构,同时提高量化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突破目前的瓶 究中除传统的问卷调查外,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都值得借
颈。
鉴。比如 Triandis、Bontempo、Leung 和 Hui 在 1990 年进行的
笔者认为现阶段在定量研究方面,使用或借鉴国外已有量 一次中美价值观比较研究时,采用了一种三人组协商形式,通
基于国内本土研究的理论。这说明我国的跨文化价值观研究 缺乏创新。
仍处于借鉴引入阶段,还未形成明确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惯例。
为减少文化偏见,理想的跨文化研究应由多个不同文化背
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与其核心概念的理论化密不可分, 景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用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相互验证
因此后期的研究需要拓宽思路,在定性研究中寻求创新的理论 (Jagodzinski, 2004, Peng, Nisbett & Wong,1997)。在价值观研
Kluckhohn(1956)、Hsu(1963);Hofstede(1980)、Kim(1986)、
[1] Kulich, J. Steve. (forthcoming 2009).Values studies: his-
Schwartz(1992)、Triandi(s 1995)和 Oysterman(2002)等人的研 tory and concepts. in Littlejohn, Stephen W. & Karen A. Foss
2009 年 1 月号
学术论坛 前 沿
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问题综述
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迟若冰
[摘 要]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8)中 66 篇相关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四个普遍存在 的问题试析其产生原因和对跨文化交际学学科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Inglehart 的世界价值观研究(1998),以及 House 和 Javidian 的 之间关系的问题。
GLOBE 项目(2004)(Kulich,2009)[1]。但是本研究中的 42 篇
四、结论
使用理论的文章却没有体现出类似的多样性,仅涉及 8 个理
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66 篇文章的综合
的编制年代与文章发表年代的时间间隔建议。本研究受方法限制,以及笔者
这说明国内跨文化交际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严重滞后于 对相关文献的了解和认知局限,难免有所疏漏,所提建议还需
国际理论的发展。即使在借鉴和引入上也不够及时。因此多 在后续研究中加以验证。
务法人,英国的公法人等),其共同特点 是组织特定公务,而且不以地域为限。
(三)行政主体的地位 行政主体具有法人地位,这种地位 来自于法律的授予或依法取得。如法国 的行政主体是由宪法和行政组织法规定 的;美国的行政主体部分来自于法律的 直接设定,部分依法律程序取得。 (四)行政主体的权力 1.组织设置权:行政主体需要设置相 应的行政组织去运作,以实现其行政利 益,完成行政任务。通常,法律对行政主 体的组织设置只作原则性规定,具体由 行政主体通过民主方式产生。 2.公务组织权:行政主体在其承担的 公务范围内,对公务进行组织和管理。 3.财政收支权:既然有独立的法律地 位、独立的组织机构,行政主体同样也拥 有独立的财政,由法律规定行政主体的 财政收入。 4. 财政管理权:拥有独立的财产后, 行政主体当然可以在法定范围内自由地 支配自己的财产以及决定对其财产的管 理方式。 行政主体在现代行政法律,特别是 行政组织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西 方国家大多建立了行政主体制度。我国 行政法学界对行政组织的研究也以行政
首先以“跨文化”和“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共获得 329 篇文章,接着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进行阅读,选出 研究目的为应用文化价值观理论解释或预测跨文化交际效果 的文章,确定 66 篇文章为本文分析对象。
66 篇文章在发表时间上的特点是从 1999 年到 2006 年数 量逐年上升,仅 2005、2006 两年就有 30 篇,占十年里同类文章 总数的 45.5%。2007 到 2008 年,发表呈下降趋势,笔者认为原 因可能就是缺少理论创新,无法继续深入导致。在理论使用和 研究方法方面,66 篇文章共涉及 8 种文化价值观理论,其中 60 篇为解释性描述,6 篇为量化研究。
究中都被不断细化和改良过,但除了两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所 (Eds.), The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Newbury
体现外,其它文章都没有涉及。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对关键文献缺少基本了解说明国内相关资源短缺,很多研
· 279 ·
前 沿 学术论坛
2009 年 1 月号
(1)解释多,实测少;(2)视野狭窄,理论滞后;(3)方法单 评价机制,保证科研质量,并且在学术资源上实现共享。
一,质量差强;(4)学科意义缺失。
3. 方法单一,质量差强。就量化研究来看,方法单一是最
三、问题讨论
突出的问题,全部采用的是自我报告式态度检验问卷,且问卷
是有益的补充。
题。多数文章关注和描述的是静态的文化差异,没有建立价值
2.视野狭窄,理论滞后。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跨文化价 观和行为方面的关联,忽视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学科目标,因此
值观理论除上表中列出的以外,还有 Rokeach 的工具性/终极 无法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跨文化价值观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
性价值观理论(1972),Schwartz 的跨文化价值观调查(1992), 以实现学科的总体意义为目标,更多地探索文化价值观与行为
主体理论为核心,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 础上,我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政主体 理论。但是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和盛行 于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制度有着根本区 别。行政主体的内涵究竟为何;我国行 政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行政主体相比,其 合理性和不足之处何在;我国应该建立 什么样的行政主体制度等,这些问题都 值得深入研究。行政法已成为依法治国、 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法律工具,建立健 全行政主体制度、建设和谐的行政法律 关系,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和谐 社会的具体要求。本文囿于篇幅,主要 阐述大陆法系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制度 基础理论;西方行政主体的界定和性质、 行政主体制度的设置模式,对我国行政 主体制度的建设皆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2] Jagodzinski, Wolfgang. (2004). Methodological prob-
究无法及时参考国外相关成果,也说明国内从事此类研究的人 lems of value research. in (Eds), Vinken, Henk, Joseph Soeters &
员涉猎者多,专攻者少。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明 Peter Ester. Leiden: Brill.
笔者又对有明确理论来源的 42 篇文章进行阅读,据此归 纳总结了目前国内跨文化价值观研究存在的四个基本问题:
政主体概念的原因之一,就是行政主体 能够突显行政法是规制行政权的法。
2. 行政主体的种类。德国的公法人 和私法人都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因此,行 政主体可分为公法人和私人两大部分。
三、西方国家行政主体制度之总结 (一)行政主体的界定 在西方国家,法律通常都不直接界 定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不是法律上的用 语,而是法学术语。有些国家(主要是大 陆法系国家)采用行政主体的概念,有的 国家(主要有英美法系国家)则不采用。 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实质是一致的—— 行政主体是行政权的担当者,并且是独 立的权利义务主体。纵观大陆法系国家 关于行政主体的理论和制度,可以总结 出作为行政主体所要具备的条件: 1. 大多数行政主体是两人以上的组 织体。2. 享有自身的利益。3. 拥有独立 的权利义务。4. 具有独立意志。5. 能够 独立承担责任。 (二)行政主体只能由法律创设 一般来说,行政主体分为三类:一是 国家,权力来自于国民的委托,属于原始 的行政主体。二是地方团体,以一定地 区和居住在那里的居民为基础,以在该 地区内实施有关公共服务为目的的公共 团体。三是其他行政主体(如法国的公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价值观 研究综述
一、引言 文化价值观是解释人们交流方式和信息理解差异的关键, 胡文仲在《跨越文化的屏障》中以“贯穿一切的红线”来比喻其 在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从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相关成果来 看,此类研究一直是学科理论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反观国内 学界,虽然一直强调对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探索,但至今还未产 生较有影响的理论或测量工具。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回顾十年 来我国跨文化价值观研究的发展状况,总结存在的基本问题, 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的范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提供的 1999—2008 年所有期刊论文和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笔者
数国内研究读来大同小异,人云亦云,缺乏深刻见解。
本研究得到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年校级青年项目资助,
除了借鉴的多为 80 年代以前的理论这一问题外,不能紧 项目编号为 KX181043。
跟这些理论的后期发展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如 1980 年 注 释
以来,许多研究都采用了 Hofstede 的维度模型,或证实,或补
论,其中 73.8%的解释性研究主要使用的是 Kluckhohn 和 分析中归纳了跨文化交学领域的价值观研究现状,并就存在的
Strodtbeck 的价值取向(1956),Geert Hofstede 的价值观维度 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展开。问题涉及使用国外相关成果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