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叶状肿瘤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乳腺分叶状肿瘤(PTB)是一种较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病理上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3类。
其患病率较低,总体治疗预后较好;但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并且部分患者肿瘤易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由千该类肿瘤临床较少见,迄今对此研究较少。
如果缺乏对此类肿瘤了解会导致延误诊治,使病情发展至棘手状态。
因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整合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经讨论制定了《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期望推进各地医疗机构对该类肿瘤进行规范化诊治,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乳腺分叶状肿瘤(PTB)是一种由管腔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层覆盖、伴有基质细胞增多、呈叶状结构的局限性纤维上皮性肿瘤,在乳腺肿瘤中的比例< 1%。
PTB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其中良性占35%~64%、恶性占18%~25%。
总体上,PTB预后较好,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该肿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并且复发率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由千该类肿瘤临床较为少见,迄今为止针对其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大规模研究较少,对其治疗选择仍有较多争议。
一、PTB的诊断(一)PTB临床表现与体征PTB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少见,多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25%~40%的PTB进展缓慢;但部分患者,尤其是交界性或恶性PTB患者其肿块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肿块过大时可伴有皮肤破溃,但多数为膨胀性生长,较少侵犯胸肌等周围组织。
(二)影像检查1.超声检查:PTB的超声及钥靶表现与乳腺纤维腺瘤(FA)类似,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结节,需与之鉴别。
2.X线铝靶检查:在乳腺铝靶检查中,良性、交界性、恶性PTB的表现无明显不同。
3. M R成像(MRI):MRI的部分特征可能有助千区分PTB和FA。
总体上,影像检查对千PTB的诊断以及分型意义有限。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应将乳腺超声及钥靶作为PTB病史询间、查体后的辅助评估检查(图1); MRI可以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可能有助于评估病变程度及范围,但非诊断的必须检查。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乳腺叶状肿瘤的手术治疗包括乳腺肿块局部切除和乳腺切除,根据病情严重 程度和肿瘤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
手术治疗是乳腺叶状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清除肿瘤并 避免复发。
放疗和化疗
放疗
放疗可以杀死癌细胞并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但放疗对患者的生育能力和乳房美 观有一定影响。
加强基础研究
需要进一步加强乳腺叶状肿瘤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其发病机 制和病理特点。
提高早期诊断能力
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早期诊断能力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
制定标准化治疗方案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需要 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07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乳腺叶状肿瘤是较少见的乳腺肿瘤,恶性程度较 高,但通过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生存率及复发率评估
生存率评估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个体差异而 异,但总体生存率较高。具体生存率与病 理类型、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因素有关。
VS
复发率评估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复发率与病理类型、 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因素有关。对于高度恶 性的肿瘤患者,复发率较高;而对于低度 恶性的肿瘤患者,复发率较低。
06
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02
早期筛查技术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早期筛查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影像
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等。
03
新型治疗方法
针对乳腺叶状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
疗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乳房皮肤改变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的情况。
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
结果良性8例,交界性2例,恶性1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3岁。
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包含间质和上皮两种成分。
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细胞型纤维腺瘤、幼年性纤维腺瘤、癌肉瘤及原发或转移性肉瘤等鉴别,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扩大范围局部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征乳腺叶状肿瘤(phylloides tumor,PT)是一种呈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0.9%[1]。
1995年~2009年,我科共诊断乳腺叶状肿瘤11例,现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女性,年龄38~52岁,平均43岁,左侧5例,右侧6例,外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2例,乳晕区1例,病程4个月~13年。
所有标本均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依据Pietruszka和Barnes的诊断标准[2](良性:核分裂像0~4个/10HPF,膨胀性边缘,轻~中度间质异型性增生;交界性:核分裂像5~9个/10HPF,膨胀性或浸润性边缘,中度间质异型性增生;恶性:核分裂像>10个/10HPF,浸润性边缘,中~高度间质异型性增生)重新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及随访预后情况。
2 病理检查2.1 巨检肿瘤体积差别很大,3.5cm×2.5cm×2.5cm~12cm×10cm×8.5cm。
表面呈多结节状,其中8例包膜完整,3例包膜不完整;切面呈分叶状,外翻,质韧,色灰白或灰黄,常见大小不等的狭窄裂隙,1例切面见多个囊腔,内含血性液。
2.2 镜检 11例光镜观察均可见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
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一例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 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生长,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
2. 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
3. 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病症,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双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报道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双侧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报道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4月收治的1例双侧巨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此病例手术前未能确诊,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结论乳腺肿块是该病的首发常见症状,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得以确诊。
本病多采用局部扩大切除,单纯乳腺切除或者改良根治术。
本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后恢复良好,病人仍在随访中。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手术切除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s tumours,PTs)是乳腺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以前曾称为乳腺叶状囊肉瘤,2003年WHO新分类中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分良性、交界性、恶性三个亚型。
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0.12-3%[1]。
因本病病因不清、临床少见、诊疗不规范,容易误诊,常复发。
但是随着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不断认识和临床报告病例的增加,对该病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规范和统一。
本病以单侧多见,同时并发双侧者非常罕见,而同时并发双侧且均为恶性肿瘤者目前尚未见临床报道,我院所收本病例为双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现报到如下,以对其诊断和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40岁,已婚。
发现双侧乳腺肿块10年余,近半年来,自觉肿块渐进性增大,偶有疼痛不适,乳头无分泌物及发热等症而前来就诊。
体检见左侧乳腺明显增大,其上象限扪及一约12×5CM不规则肿块,分叶状,与皮肤和胸壁无粘连,可以推动:右侧乳腺外上象限扪及一约4×3CM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和胸壁均无粘连,无压痛,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1.2 临床资料彩色多普勒超声图(附图1,2)示:双侧乳腺实质性非均质性占位,分叶状,其中左侧肿块部分液化,左侧乳腺导管扩张,实质部分有丰富血流。
穿刺细胞学检查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患者曾在多家医院行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需要进一步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探讨其与乳腺纤维腺瘤 等其他乳腺肿瘤的异同点。
需要加强临床实践与病理诊断的结合,提高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认识和诊断 水平。
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评估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法和预 后,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乳腺叶状肿瘤概述 •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 •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 • 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方法 • 乳腺叶状肿瘤的预防和护理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乳腺 肿瘤,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评估对 于患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 疫力,预防乳腺叶状肿瘤。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对于患有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慰非常重要,可以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增强信心
向患者传递积极、乐观的信息,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有助 于提高治疗效果。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更多 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07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乳腺 肿瘤,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与乳腺 纤维腺瘤有所不同。
乳腺叶状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但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容易 复发。
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年龄范围较广, 但主要集中在40-50岁的女性。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组 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 学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要点一、分叶状肿瘤的定义和病理特征1.分叶状肿瘤,又称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2.分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包括肿瘤的良性结构和生长模式,可呈现分叶状结构、增生的腺上皮和纤维间质。
二、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房胀痛或不适等症状,多数为单发,边界清晰。
2.乳腺超声是分叶状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乳腺钼靶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分叶状肿瘤的治疗1.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首先应明确其良性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2.对于确诊为分叶状肿瘤的患者,如果病变较小、生长缓慢,且无症状,可选择保守观察,定期随访。
3.对于症状明显或病变较大的患者,如肿块明显增大、疼痛明显、影响外形或乳腺功能,可选择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方法。
4.分叶状肿瘤的手术切除可以选择包括手术切除、腔镜手术、微创手术等不同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分叶状肿瘤的随访和预后1.对于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定期复查乳腺影像学,持续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分叶状肿瘤的预后一般良好,术后复发率较低,但也存在少部分患者复发或发生恶变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五、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应用1.《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的制定是基于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学分会等机构的专家共同研讨和经验总结,代表了目前国内乳腺专家对分叶状肿瘤诊治的最新认识和一致意见。
总结:《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定义、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总结,提供了准确和科学的指导。
该共识的制定和应用将对提高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实践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
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文章目录*一、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二、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三、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1、什么叫分叶状乳腺肿瘤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一种罕见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
由Müller于1838年首先描述并且命名,根据肿瘤成分呈分叶状突入囊变间隔和肉瘤样基质中,称其为“叶状囊肉瘤”。
早期认为是良性。
曾经命名繁多:分叶状囊肉瘤、假性肉瘤样腺瘤、腺黏液瘤、癌肉瘤、乳头状囊肉瘤、巨大乳腺黏液瘤、乳腺混合瘤、巨大纤维腺瘤等,多达60余种。
2、乳腺分叶状肿瘤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病变多为单侧。
病程一般来说较长,肿块较大,肿瘤直径1~16cm,大者可达45cm,可有肿块突然加速生长的病史。
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硬,大的肿块有囊性感,表面皮肤很少受累。
3、乳腺分叶状肿瘤影像学检查钼钯片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
B超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
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1、激素分泌紊乱:所谓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指雌激素的分泌紊乱。
因为在乳腺癌高发年龄是40~60岁的妇女。
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妇女雌激素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偏高的时期。
由于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
2、生育和授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有了生育而很少授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要比多次授乳,授乳时间长的妇女多。
这说明多生育,多授乳可能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机会。
3、纤维囊性乳腺病:前面提到过这种病变,它是一种癌前期病变,极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有乳腺癌家族史上。
据国外资料,阳性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其女儿亦好发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前,常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肿物的一种,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超声检测是一种常用的乳腺肿瘤筛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性质。
本文将从超声图像特点的角度,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在超声图像上通常呈现为边界清晰、轮廓规整的类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肿块,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有明显分界,呈均匀密集的鱼子酱样或者无回声。
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则常常呈现为边界不清、轮廓不规则的高回声肿块,肿块内部可能有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域,或者呈现为融合成片状低回声区。
恶性乳腺叶状肿瘤还有可能在超声图像上显示出血流信号,而良性肿瘤则通常没有明显血流信号。
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特点也能够帮助医生鉴别其良恶性。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多为单发、边界清晰、无血流信号的结节状肿块。
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则可能呈现为多发、边界模糊的不规则形肿块,伴有血流信号和周围组织浸润的特点。
在超声图像上,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特点等来进行初步判断,配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肿块的性质。
乳腺叶状肿瘤的内部回声特点也是影响良恶性鉴别的重要因素。
良性肿瘤通常呈现为均匀的低回声或等回声,而恶性肿瘤的内部回声可能不均匀,甚至有片状低回声区。
恶性肿瘤的内部回声还有可能伴有异常回声或增强回声,这些特点也有助于医生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elastography)在乳腺叶状肿瘤鉴别诊断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在超声弹性成像中通常呈现为均匀的“软”或者“均匀硬化”图像,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则可能呈现为不均匀的“硬化”图像,伴有颜色的频闪或混合颜色的现象。
这种特殊的图像表现有助于医生对肿瘤的性质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对于鉴别其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应该综合考虑肿瘤的外形特点、内部回声特点以及弹性成像特点等多方面信息,配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病史资料,制定合理的诊断方案,确保尽早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是胸部最常见的固定性肿瘤,它属于乳腺系统中最常见的肉瘤,并可按其致病生理机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在早期发现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帮助,是乳腺癌抗回治疗的关键。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叶状肿瘤的最重要的检查方式之一,它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
由于超声检查的成本低,安全性高和可%&rh;护性,应用超声检查越来越多。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是乳腺形成的,由静脉支架的肿瘤形成单回声,同时产生囊性变化。
从检查结果看,良性肿瘤的边界较清晰,肿瘤壁厚度约为3—8mm,呈“山脊负压”和“自发前后传射流”,可见轻度血流现象。
恶性肿瘤的边界不明显,有条状、曲线状和马蹄形,壁厚度较良性肿瘤厚,全腔内形成杂乱的多回声;可能见到强血流,可见增强流星状血流。
乳腺叶状肿瘤超声图像检查还可以鉴别原发结节性硬化症和乳腺炎,由于炎结节病变可形成非多回声,形成不明显的边界,壁厚较薄,大小不等,血流现象不明显,可观察弱血流及定向自发前后传射流。
总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良恶性,为乳腺外科医生在治疗乳腺叶状肿瘤的过程中提供有力指导作用。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良性的乳腺肿瘤,通常在30-50岁之间的女性中发生。
它起源于乳腺组织中的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的增殖。
乳腺叶状肿瘤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
肿瘤常常是单发的,但也有一些情况下可以是多发的。
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两个组织成分,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
腺上皮由外基膜包围,在纤维组织的支持下形成叶片状结构。
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组成,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乳腺叶状肿瘤中的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较为明显,但没有发现细胞异型性或恶性特征。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症状通常是乳房肿块或肿瘤触摸压痛。
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有乳头溢液、乳房轻微肿胀等症状。
乳腺叶状肿瘤的症状通常较轻,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进一步提供定性诊断的线索。
如果超声检查显示可疑恶性特征,进一步进行钼靶或核磁共振检查可能是必要的。
对于可疑乳腺叶状肿瘤,常规进行钼靶或经皮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学确诊。
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
这种肿瘤是一个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摘除肿块并确保良性病变的确定。
手术方法可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乳房腺体叶扩大切除术、乳房腺体保留手术等。
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切除的组织是否为良性。
总结而言,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
它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乳房肿块和触摸压痛。
病理学上,它的特点是腺上皮和纤维组织的增殖。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而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
乳腺叶状肿瘤一般预后良好,并不会对患者的生活功能产生重大影响。
244例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244例乳腺叶状肿瘤的术前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它主要由间质组织和上皮组织两种成分构成,恶性程度随组织学分级的不同而异,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乳腺叶状肿瘤,并根据肿瘤边界、间质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及间质细胞过度增生情况等,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三类[1]。
PTB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较低,约21.3%左右[2],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没有统一标准,且术后易复发,给临床的诊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244例PTB患者的术前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信息,总结和探讨PTB的诊治经验,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01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共收治病理确诊的PTB患者244例。
患者年龄为11~79岁,平均年龄40.1岁。
其中左侧125例,右侧116例,双侧2例,右腋窝1例。
术前粗针穿刺7例,确诊5例,准确率为71.4%。
1.2 手术方式244例患者中186例行肿块扩大切除术,42例行麦默通引导下肿块切除术,13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行副乳切除术(未清扫腋窝淋巴结)。
1.3 随访方式对患者采取查阅病历资料和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的时间为2018年06月31日。
2 结果2.1术后病理244例PTB患者中,良性155例,交界性64例,恶性3例,另有15例未查到组织学分级。
肿瘤最大径0.4~14cm,平均3.27cm。
2.2 随访结果244例患者中,68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27.9%。
获得随访的17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
其中49例复发,复发率为20.1%;复发患者中1例首次发病为良性PTB,行肿块扩大切除术;2年后复发,仍为良性,再次行肿块扩大切除术;5年后再次复查,组织学分级仍为良性,行皮下乳房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15个月,未再有复发。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常见的一种病变,其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超声检查是诊断乳腺病变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之一,因其非侵入性、无放射性和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主要表现为肿物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结构均匀柔软,并且可以再次确定纤维腺瘤的声学特征,常呈椭圆形或者圆形。
其中,纤维腺瘤通常呈椭圆形或者圆形,边缘规则,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低回声,有较强的后方回声。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良性乳腺叶状肿瘤血流速度较慢,呈环状血流分布。
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点则不同于良性乳腺叶状肿瘤。
恶性肿瘤的边界通常较模糊,形态也常常不规则且大小变化不定,肿瘤周围常常存在低回声影;肿瘤内部的结构通常不规则,有时出现背景散在强回声,或者内部存在坏死、钙化、透明液体等不同的成分。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上,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常常表现为混杂血流或者强回声信号,而且血流速度也常常较快。
总之,根据超声图像的特点,良性和恶性乳腺叶状肿瘤可以区分开来。
虽然超声图像不能完全确定病变的性质,但是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界、内部结构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等多种特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对该病进行初步识别和判断,并提供重要的依据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
乳腺分叶状肿瘤外科诊疗
乳腺分叶状肿瘤外科诊疗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PT)是一种少见的病理形态和临床表现颇具特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一般认为其由良性上皮成分及恶性间质成分组成。
根据间质成分的恶性程度分为良性叶状肿瘤、交界性叶状肿瘤和恶性叶状肿瘤。
(一)流行病学特点本瘤发病率由于诊断标准不同,存在一些差别。
国外多是按国际分类诊断(包括良性、交界性、恶性),报道本病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0%。
国内文献报告发生率占乳腺结缔组织与上皮混合性肿瘤的2%~3%。
天津肿瘤医院资料从1958年1月至1998年1月,40年中共收治叶状肿瘤285例,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2.94%(285/9684)。
美国一项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乳腺叶状肿瘤年发病率为2.1/10万,新近移居至美国的拉丁白人其叶状肿瘤的危险度3倍于患有其他癌症的拉丁妇女,4倍于患乳腺癌的拉丁妇女。
同时移居至美国的亚洲人的发病年龄(诊断年龄)明显早于其他对照组。
因此Bernstein从人种学角度推测叶状肿瘤发生的高危原因与该人种相对早的结婚生育有关。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叶状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
本病与口服避孕药、吸烟、糖尿病、初潮年龄、变态反应和家族史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其既可在多年腺纤维瘤基础上突然增大并加快生长转化而成,也可以一开始即为本病,其间质细胞为原始间叶细胞,Auger通过免疫组化和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认为叶状肿瘤的基质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可向多方向分化。
许多学者因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关系密切而认为叶状肿瘤有与乳腺纤维腺瘤相似的发病因素,即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多数资料显示本病可发生于从青春期到绝经后的任何年龄,而男性及未成熟女性罕见,推测本病可能和雌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失调有关。
赵强等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叶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表明:18例ER阳性(阳性率90%),15例PR阳性(阳性率75%),3例高度恶性型ER、PR均为强阳性,因此认为叶状肿瘤与雌激素、孕激素密切相关。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
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分析乳腺叶状肿瘤是指乳腺组织内平面的体积成形物,良恶性的鉴别是临床上乳腺疾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超声图像特点的角度出发,对乳腺叶状肿瘤良恶性的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
1.1 形态特点良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形态通常为单发或多发,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光整,边界清晰,大小多在1-3cm之间,如有分叶,分叶间界也清晰。
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之间一般无截然分界线,呈渐进性过渡。
1.2 内部超声表现特点良性乳腺叶状肿瘤内部回声较为均匀,密度与胸腺组织相当或略低。
良性肿瘤的内部回声分为三种类型:均匀性回声、低回声和混合性回声。
其中,均匀性回声常常出现在囊性或无实性的纤维腺瘤中,显示为整个结节内回声均匀一致。
低回声常常出现于肿块的边缘,如果结节内部同时存在低回声和均匀性回声,则可能是脂肪坏死等病变所致的。
混合回声指结节内出现回声强度不同区域。
1.3 血流灌注特点良性乳腺叶状肿瘤一般无明显的血流灌注表现,如有高血流灌注表现,大部分为多叶性乳腺瘤,部分无回声区、钙化和密度不均、失去分叶等异常表现。
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血流灌注表现明显,多数有高血流信号,而且呈不规则分布,部分区域有紊乱血流现象。
血流灌注与结节大小、组织类型、内部回声等有一定关系,因此不应仅仅以血流灌注表现作为恶性肿瘤的唯一依据,需结合内部超声表现和病理活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良性乳腺叶状肿瘤与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从形态、内部超声表现和血流灌注特点等方面可以初步鉴别其良恶性质。
但对于特殊类型的肿瘤以及良恶性质难以确定的肿瘤,仍需进行病理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乳腺叶性肿瘤护理查房
疼痛管理策略制定
01
02
03
疼痛评估
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对患 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为制定疼痛管理策略提 供依据。
药物镇痛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医生 可开具相应镇痛药物,如 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 药物等。
非药物镇痛方法
采用热敷、冷敷、按摩等 非药物方法,帮助患者缓 解疼痛。
心理支持及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支持
02
护理查房目的与意义
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通过查房,护士可以更加全面地 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护 理需求,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
护理措施。
查房过程中,护士可以对患者的 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进行实时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问题。
查房还有助于护士不断学习和掌 握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
发布查房通知时,注 明查房地点、时间和 注意事项。
提前通知相关人员参 加查房,确保参与人 员的到场率。
查房地点选择与布置要求
选择宽敞、明亮、安静的病房 作为查房地点。
确保查房地点符合消毒隔离要 求,避免交叉感染。
布置查房地点时,考虑便于参 与人员观看和讨论。
准备必要的查房用具和设备, 如病历夹、听诊器等。
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确保患者安全与健康
通过定期查房,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查房过程中,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和行为习惯,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对于术后或病情危重的患者,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和异常情况,保障患 者的生命安全。
乳腺叶性肿瘤护理查 房
演讲人:
日期: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分析
体格检查 见右 乳外上 象 限肿物 , 5c 境 界 清 , 约 m, 活动
度好 。B超显示 : 物 包 膜 完整 , 物 内 回声 欠 均 匀 , 肿 肿 钼靶 x线 片 见 右 乳 椭 圆 形 肿 物 , 缘 光 滑 , 钙 化 。 边 无
瘤 , 13 于 9 8年 由 Mu e 首 先报 道 ,9 2年 WH lr l 18 O依 据
行消 失 。 2 2 低血糖 并发 室性 心 律 失常 的 诊断 依 据 . 低 血 糖
[ ] 逯 萍, 2 卢旭 . 低血糖诱发心 律失常 4 5例临床分析 [ ] 中 J.
国 实用 医药 ,0 94 2 ) 12—12 2 0 ,( 7 :2 2. [] 季乃泉. 年糖 尿病 低血 糖性 心律失 常 3 3 老 9例 临 床 分 析
[ ] 交通医学 ,0 72 ( )6 2— 9 . J. 20 ,16 : 9 62 [ ] 慈书平 , 4 王福军 , 张理义等. 心律失常与相关疾病 [ . M] 南
京: 江苏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0 04 4 . 20 :2— 4
[ ] 王 飞. 血 糖症 误 诊分 析 [ ] 临床 医药 实践 ,0 9 1 5 低 J. 20 ,8
乳 腺 叶状 肿瘤 ( h l dstm u , T 是乳 腺 的一 p y o e or P ) l u
例 1 女 性 ,2岁 , 发 现 “ 乳 肿 物 8月 ” 院 , , 4 因 右 入
种双相 分化 的肿瘤 , 良性 的上 皮成 分 和 间 质成 分 组 由
成, 较少 见 , 占乳 腺 肿瘤 的 0 3% ~0 9% , . . 占乳 腺纤 维上皮性 肿 瘤 的 2 5% J . 】 。它 既 往 被 称 作 叶状 囊 肉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中。
乳腺叶状肿瘤在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分级标准中被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肿瘤的性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WHO的分级标准,乳腺叶状肿瘤分为四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每个等级根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表现进行评估,以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Ⅰ级乳腺叶状肿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为良性肿瘤,具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的细胞结构。
Ⅰ级肿瘤通常无侵袭性,对周围组织没有破坏性,患者预后良好,常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Ⅱ级乳腺叶状肿瘤在形态学上显示出轻微的异型性和细胞增生,但仍然属于良性范畴。
Ⅱ级肿瘤可能会有一定的增长趋势,但通常也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Ⅲ级乳腺叶状肿瘤具有更高的异型性和增生,可能会伴随有侵袭性生长和局部浸润的特点。
Ⅲ级肿瘤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需要及时治疗。
Ⅳ级乳腺叶状肿瘤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具有高度异型性和增生,通常是恶性肿瘤。
Ⅳ级肿瘤具有明显的侵袭性生长和远处转移的倾向,患者预后较差,需要进行积极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
根据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分级,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定期的随访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及时监测肿瘤的发展情况,避免复发和转移的发生。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准确评估肿瘤的性质和预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对于患有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关键,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篇示例: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乳腺肿瘤类型,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会发展为恶性。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是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乳腺叶状肿瘤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6 ·
中国肿瘤临床
2005~30 岁。在拉丁白 人中, 特别是那些出生于中部和南部美洲的拉丁白 人, 恶性叶状肿瘤更常见。
目前, PTs 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 认为其与腺纤维瘤有相似的发病因素。主要与雌激 素分泌和代谢紊乱有关, 而且多数资料显示本病可 发生于从青春期到绝经后的任何年龄, 而男性和未 成熟女性罕见, 也支持此种观点[2]。PTs 与腺纤维瘤 一样, 其组织来源于小叶内和导管周围间质, 可能 一开始即为 PTs 或由腺纤维瘤发展而来。 3 临床特征
Noguchi 等[5]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 腺纤维瘤的 上皮成分和间质成分均是多克隆起源, 而 PTs 的上 皮成分是多克隆起源, 间叶成分是单克隆起源, 因 而形成了该瘤的肿瘤成分, 并由此认为腺纤维瘤只 是一种增生性病变并非肿瘤, PTs 实质是一种间叶 细胞肿瘤。Kuijper 等[6]选取 25 例腺纤维瘤和 12 例 PTs, 运用显微切割技术, 分别获得两种肿瘤的上皮 和间质成分进行基于 X 染色体基因多态性的克隆 性分析研究。其中各有 9 例腺纤维瘤和 PTs 适合进 行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 腺纤维瘤中正常上皮、增 生上皮和间质是多克隆性, 而其中的原位癌成分和 三个间质明显增多的区域是单克隆性; 大多数 PTs 的间质是单克隆性, 上皮是多克隆性, 但有 2 例上
一些辅助检查如 X 线、B 超、红外线及针吸细 胞学检查等均不能确诊。术中快速冰冻方法进行诊 断也较困难, 可靠的诊断是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 4 病理组织学 4.1 大体形态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结节状, 实性, 外科手术易 剥离; 边界多较清楚, 但无真性包膜; 质韧, 切面外 翻, 分叶状, 色灰白、灰黄或淡粉; 常见大小不 等 的 裂隙或囊腔, 内含清亮液体、血性液或胶冻样物。实 性部分呈编织状, 亦可呈息肉样突出囊腔; 可见坏 死、出血和粘液变性改变, 因而切面色泽杂乱; 有时 还可见骨和软骨组织; 体积小的肿瘤多为实性, 组 织结构较均匀一致, 裂隙及分叶状结构不明显。 4.2 镜下观察
该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为良 性, 常形成腺管或被覆于囊腔、裂隙之表面, 上皮细 胞由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 有时出现大汗腺化 生或鳞状上皮化生, 上皮细胞增生常见。良性 PTs 间质细胞的密度比乳腺腺纤维瘤大, 梭形细胞胞核 形态单一, 核分裂相少见; 在靠近上皮的区域间质 细胞的密度会更大一些, 在稀疏的间质中, 透明样 变或粘液样变常见; 在巨大的肿瘤可见坏死, 有时 可见异形巨细胞, 但其不是恶性的标志; 通常边界 清楚, 有时可见很小的肿瘤芽侵入到周围间质, 这
些肿瘤芽可能会在外科手术后留在乳腺, 造成局部 复发。恶性 PTs 为浸润性边界, 间质呈现明显的肉 瘤样改变, 通常为纤维肉瘤样改变, 少数病例中可 出 现 脂 肪 肉 瘤 、横 纹 肌 肉 瘤 、骨 肉 瘤 、软 骨 肉 瘤 等 改 变; 由于肉瘤成分的过度生长, 上皮成分有时需要 多切面检查才能找到。交界性 PTs( 或称为低度恶性 PTs) 特征界于良性和恶性之间, 间质类似于低分级 的纤维肉瘤。 4.3 分级
在 西 方 国 家 , PTs 占 乳 腺 原 发 肿 瘤 的 0.3% ~ 1%, 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 2.5%。PTs 多发生于 中年妇女, 平均年龄 40~50 岁。在亚洲国家, PTs 发
/ 本文课题受天津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资助( 编号: 020219) ① 现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 吕淑华 shuhualv2005@126.com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WHO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179( 2006) 03- 0175- 04
Mammar y Phyllodes Tumour s
LüShuhua Reviewed by Niu Yun Cancer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1 乳腺叶状肿瘤的名称及概念 乳 腺 叶 状 肿 瘤 ( phyllodes tumours, PTs) 是 乳 腺
的一种纤维上皮性肿瘤, 通常为良性, 但复发常见, 少数患者会发展为血行转移。Cumin 和 Chelills 分 别 于 1927 和 1928 年 报 道 了 乳 腺 叶 状 肿 瘤 , 而 后 Muller 特别强调了该瘤的良性特征, 而 Lee 和 Pack 则发现该瘤具有恶性特征。之后, 文献上有关本瘤 的含意和名称甚为混乱。Salvadori 综览文献发现本 病的命名达 60 多种, 如分叶状囊肉瘤, 假性肉瘤样 腺瘤, 腺粘液瘤, 乳腺混合瘤, 假性肉瘤等。1946 年 Foote 和 Stewart 提出了恶性叶状肿瘤的名称, 之后 又 有 学 者 提 出 交 界 性 叶 状 肿 瘤 的 名 称 。Norris 和 Azzopardi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 先后提出并完善地 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1981 年 WHO 分 类 中 将 其 称 为 叶 状 肿 瘤 或 叶 状 囊 肉 瘤 , 2003 年 WHO 新分类中仅将其命名为叶状肿瘤, 并分为良
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亚型; 该分类认 为 该 瘤 大 部 分为良性, 而叶状囊肉瘤有潜在恶性的意思, 将该 瘤命名为叶状囊肉瘤欠妥, 而且按照 1981 年 WHO 分类中的描述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叶状肿瘤这一中 性 名 称 [ 1] 。 我 国 学 者 将 本 瘤 良 性 型 称 为 分 叶 型 纤 维 瘤, 交界性和恶性型称为叶状囊肉瘤, 且把叶状囊 肉瘤分为低度、中度、高度恶性三类, 其中低度恶性 叶 状 囊 肉 瘤 相 当 于 WHO 分 类 中 交 界 性 的 叶 状 肿 瘤, 中度和高度恶性叶状囊肉瘤则相当于 WHO 分 类中恶性叶状肿瘤。国内命名分类方法实用性较 强, 然而为了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及与 WHO 分类接 轨, 我们主张使用乳腺叶状肿瘤的名称。 2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2006 年第 33 卷第 3 期
中国肿瘤临床
乳腺叶状肿瘤 *
· 175 ·
·综 述·
吕淑华① 综述 牛 昀 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国家( 教育部) 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 ( 天津市 300060)
摘要 乳腺叶状肿瘤较少见, 其命名及病理组织 学 分 型 一 直 以 来 较 为 混 乱 , 本 文 主 要 依 据 2003 年 WHO 新 分 类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本病作一综述。
Abstr act Mammary phyllodes tumor, whose name and pathological types have ever been confused, is rare in the breast diseases. we study the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new classification of WHO in 2003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cent research.
对 PTs 人们提出了几种分级系统, 但由于其生 物学行为个体差异较大, 任何分级系统都不是全面 适 用 的 。 分 级 是 基 于 对 间 质 细 胞 密 度 、细 胞 的 多 形 性, 核分裂相、肿瘤边缘情况及间质成 分 比 例 的 半 定量的判断。由于该瘤结构多样, 应该对该瘤最大 直径的剖面的每 1cm 都进行取材, 并根据细胞密度 最高的区域以及其多样的排列方式进行分型。核分 裂数的标准在不同病理学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别, 而 且, 不同品牌显微镜的高倍视野也不同, 有学者建 议计算核分裂数应该考虑相应视野的直径。间质过 度生长应规定为间质增生到在至少一个低倍视野 ( 40×) 缺少上皮成分, 而这样的规定使间质过 度 生 长变得常见。 4.4 鉴别诊断 4.4.1 良 性 PTs 与 腺 纤 维 瘤 的 区 别 良 性 的 PTs 很难与腺纤维瘤相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PTs 间 质细胞更丰富, 具有分叶状结构。 4.4.2 与 导 管 周 围 间 质 肉 瘤 的 区 别 虽 然 导 管 周 围间质肉瘤经常作为 PTs 的同义语, 最好还是将其 定义为非常少见的, 边界不清的, 以梭形细胞围绕 导 管 增 生 且 缺 乏 分 叶 状 结 构 的 病 变 [ 6] 。 这 些 病 变 可 以复发, 但很少进展为典型的 PTs。 4.4.3 恶 性 PTs 与 乳 腺 肉 瘤 的 区 别 后 者 肿 瘤 内 无上皮成分, 而前者由上皮和恶性间质两种成分组 成。为区别二者, 有时需多取材, 多切片观察有无上 皮成分。不过, 二者的临床意义是相同的。 4.4.4 本 瘤 与 梭 形 细 胞 化 生 的 癌 的 区 别 化 生 性 癌内没有间质成分突入导管内生长的图象, 可见到 上皮成分和梭形细胞之间的过度。而 PTs 两种成分 是相互独立的。电镜下, 梭形细胞内有张力微丝存 在, 表明其上皮分化。梭形细胞化生的癌免疫组化 标记显示: 梭形细胞对 CK、actine 和 S- 100 均呈阳 性反应, 提示它们的肌上皮来源。 4.4.5 恶 性 PTs 与 癌 肉 瘤 的 区 别 前 者 由 良 性 上 皮成分和恶性间质成分组成, 而后者则由恶性上皮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 多 采用肿瘤切除, 复发率甚高, 达 7.5%~58.5%。其后 则强调, 一旦组织学诊断为叶状肿瘤应立即行根治 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瘤的生物学特点是易局部 复发, 仅少数可发生血行转移, 淋巴结转移也甚为 少见, 于是手术趋于保守, 但人们对本病的认识尚 不统一, 所采取的术式和切除范围各不相同。有学 者[4] 建议对于较小 肿 瘤 , 手 术 切 缘 应 在 距 肿 瘤 1cm 处, 对于较大的肿瘤, 则应行乳腺切除术。
2006 年第 33 卷第 3 期
乳腺叶状肿瘤
· 177 ·
成分和恶性间质成分组成。 5 复发和转移
所 有 的 PTs 均 可 局 部 复 发 , 总 的 复 发 率 为 21%, 总的转移率为 10%, 良性、交界性和恶性 PTs 复发率分别为 17%、25%和 27%, 转移率分别为 0、 4%和 22%。复发肿瘤的生长方式可以类似原发瘤, 也可以表现为去分化( 75%) , 复发通常发生在诊断 后 2 年以内, 由于该瘤而死亡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 诊断后的 5 年之内, 有时发生在直接胸壁浸润纵隔 受压之后[1]。该瘤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与 PTs 的分 级有关, 但是不同的分级系统差别很大。外科手术 后 局 部 复 发 的 概 率 与 手 术 切 缘 的 范 围 有 关 [ 3] 。10%~ 15%的叶状肿瘤有转移, 主要是血道转移, 肺和骨是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6 治疗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