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治情志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调治情志病
“情志病”的一个意思就是指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状态异常的疾病,比如大部分的精神疾患;但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指与情志因素相关的病证,其中很多病没有明显的精神状态方面的症状表现,要注意其中与精神因素有关。这就就是中医所说的七情致病。
七情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惊、恐”。并分属于五脏,五脏藏有五神,即肝“在志为怒”藏魄,心“在志为喜”藏神,肾“在志为恐”藏志,以七情,五志,五神与五脏相配应,用来说明人的情志活动就是以脏腑作为生理基础的。可见,人的七情活动就是对客观事物刺激的反应。
五脏与人体的情志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就是中医说的五脏“在志”。所谓“在志”,指的就就是五脏与五种情志之间的联系。这五种情志分别就是喜、怒、忧、思、恐,它们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就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五脏为什么会与情志有关系?在“五脏开窍”中我们曾经讲到,五脏通过五官来达到与外界交换信息的目的,五脏根据外界信息的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的功能状态以达到与外界相适应的目的,情志变化就就是外界信息导致人体产生的精神意识活动。这种精神意识活动,其实也就是五脏在外界信息影响下对自身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情志活动就是五脏所藏精气的变化结果。
既然情志活动就是五脏精气所化生,那么过度的情志活动势必对人体的五脏精气造成影响与损伤。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发怒或情绪不愉快时会感到两胁或肝区胀痛,在思虑过度的情况下会出现饮食不香、胃脘饱胀等症状,这些其实都就是情志对五脏精气造成损伤所致。根据五脏与情志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种情志的过度刺激都会导致相应脏腑的损伤。具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反过来讲,由于喜、怒、忧、思、恐分别就是五脏精气所化生,所以,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也会影响人体情志的变化。如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哭、心神不宁、焦虑失眠。肝中精气有余,则会急躁易怒,甚则狂躁不安、打人毁物;肝中精气不足,则会情志抑郁、心情不舒。肺中精气不足则会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止。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虑多疑。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
情志变化与五脏精气的关系体现了情志活动对五脏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治疗情志疾病的新思路,那就就是通过调节五脏精气的方法来治疗某些精神性疾病。将人的情志变化与五脏功能、体内精气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人的情志活动不再以一种单独的精神意识活动而存在,这就是中医对情志的独特的认识。通过这种认识,中医创造了多样而有效的情志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对外界信息能产生情志反应就是人区别于其她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的外界信息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志变化。如遇到开心的事会笑,遇到伤心的事会哭,遇到恐惧的事会害怕、紧张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情志变化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中医将它们称为“七情”。七情中的悲与忧性质相似,恐与惊性质相似,所以中医又把七情进行归纳合并,最后形成喜、怒、忧、思、恐这五种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情志变化,称之为“五志”。
情志的变化往往就是外界信息影响下五脏精气发生变化的结果,因此,情志就是物质的,它就是物质运动变化的产物,而影响情志变化的就就是五脏精气。五脏就是人体五个藏精气的仓库,五脏又通过五官与外界进行密切的联系与接触,外界的信息通过五官传递给五脏,五脏再根据外界的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精气的储存与活动状态,使人体随时与外界相适应。在五脏的自身调整过程中,五脏所储藏的精气也在不断地发生运动与变化,这种精气的运动变化表现在内就就是脏腑功能的改变,表现在外就就是各种精神情志的反应。比如说,我们受到突
然的惊吓,在出现心跳加快、肌肉收缩、汗腺分泌增加等脏腑变化的同时,也会产生惊恐的情志变化。所以,对情志的变化,我们可以瞧作就是五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与外界相适应的变化与活动。
中医在“整体—平衡”的研究思路指导下,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中发现,五志与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就是这样的:喜与心相关,怒与肝相关,忧与肺相关,思与脾相关,恐与肾相关。也就就是说喜就是心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怒就是肝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忧就是肺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思就是脾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恐就是肾脏精气在外界刺激下的变化活动。这样,人的情志变化就与人体五脏精气有了直接关联,情志变化不再就是一种单独存在的意识活动,而就是人体内在物质在精神意识上的外在表达。这也让情志活动这种瞧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意识领域的变化,可以通过体内五脏精气这个具体物质来具象化与物质化。我们既可以通过情志的变化来推测体内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与活动状态,也可以通过调节五脏精气的方法来实现对情志的改变,而这无疑就是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的卓越见解与发现。
既然五脏精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喜、怒、忧、思、恐等情志变化,那么情志变化也就必然要消耗五脏的精气。在正常的情志活动中,对五脏精气的消耗,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与补养加以恢复,所以对人体不会造成特别的伤害。但如果情志活动过于激烈或过于持久,对五脏精气的消耗就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与范围,这就会导致五脏功能的失调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根据上面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过喜就会损耗心脏精气,导致心脏功能失调;过怒就会损耗肝脏精气,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过思就会损耗脾脏精气,导致脾脏功能失调;过忧(悲)就会损耗肺脏精气,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过恐就会损耗肾脏精气,导致肾脏功能失调。因为过激或过久的情志活动所损伤的就是五脏的精气,所以在导致五脏功能失调的同时,也会导致体内精气的运动状态受到影响与破坏,出现各种病理现象。具体来讲,情志对五脏精气运动状态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
怒则气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大怒或极度生气时,人会有头晕脑胀、头重脚轻的感觉,甚至有很多因发怒导致脑溢血而死亡的实例,这就就是怒则气上的含义。
喜则气缓(涣)。正常情况下,喜就是对身体有益的一种情志活动,也可以称其为“良性情志”,它能起到缓解精神紧张、舒畅情绪的作用。但就是喜乐过度或就是暴喜则会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失神狂乱,甚至神气消亡而死亡。在《说岳全传》中,牛皋因生擒了金兀朮而过度兴奋,最后大笑而亡,正就是暴喜过度导致心气耗竭的悲剧。
悲则气消。悲哀可以使人的精气耗散,所以在悲哀情绪过后,人往往会觉得软弱乏力、精神疲惫。
思则气结。思为脾中精气的运动变化所生,过度思虑会损伤脾中精气。而脾中精气最主要的功能则就是对饮食的运化,所以过思常会导致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的下降,出现胃脘胀闷、纳食不香、嗳腐吞酸等胃肠动力迟滞的症状,中医称这种迟滞为“气结”。
惊则气乱。在受到惊吓时,我们会出现心悸心慌、心神不定、惊惶失措等反应,这就就是“惊”这种情志刺激导致体内气机紊乱的结果。
恐则气下。在电影或电视中,我们常会见到一个人因极度恐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场景,这就就是因为恐导致气机下陷。这些情志变化对人体脏腑以及精气运动状态造成的影响,中医也称为“七情内伤”。
过度的情志刺激导致的疾病,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就是“范进中举”了。当屡试不中的范进得知自己中了举人的消息后,神志开始异常,旁人怎么也不能使她安静下来。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请来了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胡屠户就是个杀猪的,范进平素最怕的就就是这位丈人。她丈人来了之后二话不说,眼睛一瞪,随手给了范进一个耳光,受到惊吓,范进的神志也就恢复正常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瞧出,不同的情志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一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