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实验十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实验十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8ec35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a.png)
01
02
03
细菌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 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 征。
革兰氏染色
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 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 氏阴性菌两大类。
特殊结构观察
观察细菌的芽孢、鞭毛、 荚膜等特殊结构,以辅助 鉴定。
生理生化鉴定
生长特性测定
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最 适生长温度、pH值等指标。
碳源利用试验
谢谢
THANKS
06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结论
01
生防细菌种类鉴定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成
功鉴定出实验中的生防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02 03
抗菌能力测定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培养法,对生防细菌的抗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 果显示,该生防细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萎病菌等。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表明生防细菌具有较强的抑 菌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MIC值为10^5 CFU/mL,表明生防细菌在较 低浓度下即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生防细菌种类与数量分析:本次实验鉴定出的生防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该属 细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且数量较多。实验结果表明,生防细菌在土壤中的数量 较高,这为其在土壤中的定殖和发挥生防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安全性评价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估了生防细菌对哺乳动物的安 全性。结果表明,该生防细菌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哺乳动物无明显毒性 作用。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
![实验十 细菌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a19de9f20242a8956bece4b9.png)
指老师:雒晓芳
一、实验目的
观察细菌鞭毛的形态特征。 学习用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 实验原理
采用悬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细菌是否具有
运动能力,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观察
时,要适当减弱光强度以增加反差,若光线太 强,细菌和周围的液体难以区分。
三、材料仪器
1.仪器: 显微镜、凹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 滴管等 。
2.活材料: 培养24h的变形杆菌和未知球菌。 3.试剂: 凡士林、石蜡油。
四、实验方法
1.涂凡士林:取洁净的盖玻片,在其周围涂少 许的凡士林。 2.加菌液: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并用 记号笔做记号。
3.盖凹玻片:将凹玻片的凹槽对准盖玻片中心的菌 液,并轻轻的盖在盖玻片上。轻轻按压使盖玻片于 凹玻片粘合在一起, 把液滴封闭在小室里。翻转凹 玻片,使菌液滴悬在盖玻片下并位于凹槽中央。
4.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到标本,并将液滴移至视野中央, 然后用高倍镜观察。若用油镜观察,盖玻片厚度不 能超过0.17mm,并要十分细心,以免压碎盖玻片、 损坏镜头。
五、注意事项
1、载玻片与盖玻片要洁净无油; 2、滴加菌液不能过多,过多会影响细菌的正常运动; 3、若使用油镜观察,需加石蜡油! 4、菌体是透明的,镜检时可缩小光圈或降低聚光器 以增大反差,区分细菌运动与布朗运动; 5、衰老的细菌鞭毛易脱落,宜选用幼龄菌体!
六、实验结果
1、绘出所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图,并用箭头表 示其运动方向。 2、悬滴法中,为什么要涂凡士林?为什么加 的菌液不能太多?如果发现显微镜视野内大量 细菌向一个方向流动,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
关于水的十个小实验
![关于水的十个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ba2c9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6.png)
关于水的十个小实验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不仅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资源。
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个小实验来了解水的一些特性和性质。
实验一:水的表面张力将一张干净的硬纸板放在水面上,然后轻轻地放上一只硬币。
你会发现,硬币不会立即沉入水中,而是浮在水面上。
这是因为水具有表面张力,使得水面上的分子相互吸引,形成一个紧密的表面层,能够支撑轻微的物体。
实验二:水的密度将一杯水和一杯油倒入同一个容器中,你会发现它们不会混合在一起,而是形成了两层。
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水会沉到底部,而油则浮在水上。
实验三:水的蒸发将一杯水放在室外,观察几个小时后,你会发现水的水位下降了。
这是因为水在室温下会蒸发,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从而逐渐减少水的数量。
实验四:水的沸点将一杯水放在火上加热,当水开始沸腾时,你会发现水的温度停留在100℃左右。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当水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开始蒸发,从而形成水蒸气。
实验五:水的冰点将一杯水放在冰箱中冷却,当水温度降到0℃时,你会发现水开始结冰。
这是因为水的冰点是0℃,当水温度降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开始形成冰晶,从而形成冰块。
实验六:水的溶解性将一些盐倒入一杯水中,搅拌一下,你会发现盐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
这是因为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等。
实验七:水的酸碱性将一些酸性物质(如柠檬汁)倒入一杯水中,你会发现水的酸碱性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酸性。
这是因为水具有酸碱性,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水的性质。
实验八:水的电导性将两个电极插入一杯水中,然后将电极连接到电池上,你会发现电流能够通过水传导。
这是因为水具有一定的电导性,能够传导电流。
实验九:水的颜色将一些食用色素倒入一杯水中,你会发现水的颜色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水能够吸收和反射光线,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实验十:水的净化将一些污染物质(如沙子、泥土等)倒入一杯水中,然后用滤纸过滤,你会发现水变得更加清澈。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ab71450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e.png)
10个可以在家做的小实验简单实验一弹跳的泡泡实验材料:水、洗洁精、胶水、吸管、手套实验步骤:1、将水和洗洁精按照3:1的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用吸管蘸取溶液,即可吹出泡泡,但泡泡较易破;2、将胶水和混合溶液按照1:2的比例混合,此时再用吸管蘸取溶液,吹出泡泡。
带着手套接触泡泡,此时的泡泡不仅不易破,并且用手接触后还能弹跳。
实验二颜色变变变实验材料:紫甘蓝、热水、杯子若干、白糖、柠檬、小苏打、碱面、白醋实验步骤:1、紫甘蓝切丝或切片,放入杯中,加热水浸泡,10分钟后,只留下水,将紫甘蓝滤去。
2、准备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白开水各一杯。
3、将泡过紫甘蓝的水分别倒入糖水、柠檬水、苏打水、碱水、白醋和白开水中,这是你就会发现原本无色的液体,全部有了新的颜色,而且颜色还都不一样哦。
实验三自动升高的水实验材料:蜡烛、水、碟子、玻璃杯实验步骤:1、在碟子中装入水。
2、点燃蜡烛,放入碟子中。
3、将玻璃杯扣在蜡烛上。
4、当蜡烛熄灭时,观察水的运动。
实验四彩虹糖实验材料:水、一包彩虹糖和一个盘子1、把彩虹糖按不同颜色放到盘子上,糖与糖之间间隔相近,相邻两颗颜色不同。
2、向盘中缓缓倒水,没过彩虹糖一半的高度3、稍等片刻,彩虹旋涡出现了!实验五滴水不漏实验道具:瓶子、纱网、牙签、橡皮筋、水实验步骤:1.往瓶内灌满水(一定要倒满)2.将纱网套在瓶口用橡皮筋扎住3.将瓶子缓慢地倒转过来4.观察瓶子里的水有没有漏出来实验六弹跳鸡蛋实验材料:鸡蛋、白醋、杯子实验步骤:1、在杯子中倒入白醋。
2、将一个带壳的生鸡蛋放入白醋中。
3、1-2天后,拿出鸡蛋,用水冲洗干净,观察鸡蛋的变化。
(鸡蛋外壳已经没有了,而且蛋清和蛋黄也发生了变化,就像一个弹球一样,富有弹性)实验七拉不开的书实验材料:两本书实验步骤:1、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重叠。
2、然后尝试拉开他们,却发现怎么拉都拉不开实验八生气的瓶子实验材料:塑料瓶、小苏打、白醋、气球实验步骤:1、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白醋。
实验十(方案设计)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十(方案设计)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9db851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3.png)
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诱变物质导致微核形成的可能原因,如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
结果讨论
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比较,讨论本实验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和建议。
06
实验结论与展望
实验结论总结
诱变物质对微核率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浓度诱变物质处理后的微核率,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微核率呈现上升趋 势,表明诱变物质具有诱导微核形成的能力。
6. 数据分析
根据观察到的微核数量,计算诱变物质的诱变指数(MI), 并绘制剂量-效应曲线。通过比较不同浓度梯度下的MI值, 评估诱变物质的诱变能力。
03
微核测试技术
微核测试原理
微核形成机制
微核是由于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无着丝粒断片或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 体,在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细胞质中,成为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 质,即形成微核。
诱变物质作用
诱变物质能够导致染色体断裂,形成无着丝粒断片,从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 成微核。通过检测微核的出现频率,可以评估诱变物质的遗传毒性。
微核测试方法
样本制备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或细胞系,给予不同浓度的诱变物质处理, 同时设立对照组。
微核观察
在特定的时间点,收集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细胞样本,经过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微核的出现情况。
微核测试优缺点
假阳性率高
某些非诱变物质也可能导致微核的形成,从而产生假 阳性结果。
无法确定具体机制
微核测试只能检测到遗传物质的损伤,但无法确定具 体的损伤机制和路径。
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动物种类、年龄、性别、生理 状态以及处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验十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
![实验十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https://img.taocdn.com/s3/m/3df7e6794693daef5ef73de2.png)
实验十 酸碱溶液浓度的标定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的方法。
2.掌握双色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3.进一步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中常用HCl 、NaOH 、24H SO 等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酸碱标准溶液一般不易直接配制,而是先配成近似浓度,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
标定酸的基准物质常用无水碳酸钠(23Na CO )和硼砂(247210Na B O H O ⋅)。
用无水碳酸钠标定HCl 时,反应如下:23Na CO 十HCl =3NaHCO 十NaCl3NaHCO 十HCl =NaCl 十H 20十CO 2反应完全时,pH 值突跃范围是3.5~5.0,可选用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
用247210Na B O H O ⋅标定HCl 时的反应如下:247210Na B O H O ⋅十2HCl =443H BO 十2NaCl 十5H 2O由于终点产物是弱酸43H BO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值约为5,故可选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标定碱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有草酸、邻苯二甲酸氢钾。
用草酸(22422H C O H O ⋅)标定NaOH 时的反应如下:22422H C O H O ⋅+2NaOH =224Na C O +4 H 2O反应完全时,pH 值突跃范围为7.7—10.0,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844KHC H O )标定NaOH 的反应如下由于滴定产物是844KNaC H O ,溶液呈弱碱性,故应选酚酞作指示剂。
三 、仪器与药品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250mL 锥形瓶、25mL 移液管、250mL 容量瓶、100mL 烧杯、分析天平。
2 试剂:HCl (0.21mol L -⋅ )、NaOH (0.21mol L -⋅)、甲基橙(0.2%)、酚酞(0.2%)、无水碳酸钠或碳酸钠(A.R.)、邻苯二甲酸氢钾(A.R.)。
四、实验步骤1. 0.21mol L -⋅HCl 溶液的标定准确称取无水碳酸钠3份,分别置于3个250mL 锥形瓶中,各加20一30mL 蒸馏水溶解,冷却。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46e7f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0.png)
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步骤以下是十个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的步骤:实验一:水的实验材料:-一个空玻璃杯-清水-一个塑料勺子-一个小纸片步骤:1.将空玻璃杯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2.用塑料勺子轻轻地将清水倒入杯子中,直到杯子装满水。
3.用小纸片覆盖住杯子的顶部。
4.快速地将杯子倒过来,保持小纸片在杯子的底部。
5.缓缓地放开手,小纸片仍然保持在杯子底部,水不会从杯子中流出。
实验二:气球与醋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白醋-小苏打粉-一个漏斗-一个气球步骤:1.将漏斗放入瓶口,将小苏打粉倒入瓶子中。
2.慢慢地倒入白醋,直到瓶子装满。
3.将气球拉伸一下,将其套在瓶子的口上。
4.观察发生了什么?气球会膨胀起来,因为醋与小苏打产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三:鸡蛋浮沉实验材料:-一个干净的玻璃杯-清水-一个新鲜的鸡蛋-盐步骤:1.将玻璃杯装满清水。
2.轻轻地将鸡蛋放入杯子中,观察它是否浮在水上。
3.慢慢地向杯子中加入盐,同时观察鸡蛋的变化。
4.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说明加入的盐数量达到了饱和。
实验四:香蕉变色实验材料:-一个新鲜的香蕉-柠檬汁步骤:1.将柠檬汁倒入一个碗中。
2.将香蕉在柠檬汁中浸泡一段时间。
3.观察香蕉是否慢慢变色。
柠檬汁可以防止香蕉变黑,因为其中的柠檬酸能抑制香蕉内部的酸化酶。
实验五: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杯子-饮料吸管-水-食盐步骤:1.将杯子装满水。
2.向水中加入一些食盐,搅拌均匀。
3.慢慢地将饮料吸管插入杯子中,但不要碰到杯子底部。
4.观察吸管呈现的形状。
水中的折射使得吸管的形状看起来弯曲了。
实验六:长毛绒玩具电击实验材料:-一个长毛绒玩具-尼龙线(绝缘材料)-积木或者其他支架步骤:1.将玩具的一只手足用尼龙线系在支架上。
2.用手或其他物体轻轻地摩擦另一只手足。
3.用手靠近玩具的摩擦部位,观察玩具周围是否会产生静电火花。
实验七:洗手液和胡椒粉实验材料:-一个浅盘-清水-一小撮胡椒粉-洗手液步骤:1.在浅盘中放入一些清水。
动手实践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
![动手实践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6f20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8.png)
动手实践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十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课题设计,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实验一:彩虹漩涡材料:一杯水,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一根旋转器(可以是一个旋转木马的玩具)将水倒入一杯中,滴入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让染料漂浮在水面上。
接着,用旋转器在杯中搅动,观察染料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你会发现,彩色的染料会形成一个漩涡,呈现出美丽的彩虹色。
实验二:魔法瓶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食用油,食用柠檬汁将透明玻璃瓶注满食用油,然后加入几滴食用柠檬汁。
盖上瓶盖,轻轻摇晃瓶子。
你会惊奇地发现,食用柠檬汁与食用油分层不相溶,形成一种奇妙的魔法瓶效果。
实验三:发光苹果材料:一个没处理过的苹果,几颗草莓,一段细铜线,一颗LED 灯将苹果的顶部中心挖一个小洞,大小适合铜线能够穿过。
将一段细铜线穿过苹果,一端插入草莓,另一端插入LED灯。
打开LED灯的开关,你会惊叹地发现,苹果变成了发光的苹果。
实验四:冰雪奇缘材料:一杯水,冰箱将一杯水放入冰箱,等待几个小时。
当你打开冰箱时,你会看到水变成了冰块。
孩子们可以观察冰块的形状和结构,并思考为什么冰块能够形成。
实验五:气球发动机材料:一根塑料吸管,一个小气球将气球塞入塑料吸管的一端,然后充气气球。
将气球充满气后,松开气球的口,观察气球会如何推动吸管。
这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了气球的推进力原理。
实验六:闪烁星星材料:一块黑色纸板,一些荧光贴纸,荧光笔将黑色纸板剪成星星的形状,然后用荧光笔在星星上涂抹荧光颜料。
再用荧光贴纸贴在星星上。
在黑暗的房间里,观察星星的亮度和颜色。
这个实验将展示荧光颜料在黑暗中的特殊发光效果。
实验七:小小发电机材料:一些铜线,一颗钉子,磁铁将铜线绕在钉子上,分别将两端连接到磁铁的两极。
接着,将磁铁和钉子以旋转的方式相对靠近,你会在接触部位的铜线上观察到微弱的电流。
实验十青蛙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
![实验十青蛙早期胚胎发育的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e68bc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5.png)
细胞分化
内胚层和外胚层细胞开始分化 ,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形态变化与生长
胚胎逐渐变大,形态特征逐渐 明显,如四肢的出现和发育。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胚胎 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的变化符合理论 预期。
实验结果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或异常 情况,可能与实验条件、操作等因素 有关,需要进一步分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文献1]
介绍了青蛙早期胚胎发育 的过程,包括受精、卵裂、 囊胚形成等阶段,为实验 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2]
详细描述了实验所需的材 料和试剂,包括显微镜、 培养皿、胚胎培养液等, 为实验操作提供了指导。
[文献3]
提供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 项,包括如何采集青蛙卵、 如何进行显微观察等,确 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解释
实验结果说明,青蛙早期胚胎发 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 个基因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胚胎发育过程,可以深 入了解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胚胎发 育的调控机制,为生物医学研究
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实验结果也提示我们,在实验过 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和操 作过程,以避免对胚胎发育造成
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动物
选择健康、成熟的青蛙,确保其处于繁殖期。
实验器材
显微镜、培养皿、玻璃棒、吸管、解剖刀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甲醛溶液等。
实验操作过程
卵收集
受精
用玻璃棒轻轻刺激雌蛙的腹部,使其排卵 。将排出的卵收集到培养皿中。
使用吸管将雄蛙排出的精液与卵混合,使 卵受精。
胚胎培养
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十摘
![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十摘](https://img.taocdn.com/s3/m/018ded0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89.png)
中国古代趣味物理实验十摘
1、铁桶船:将一个桶中填满水,在桶底放一块铁片,再把桶反过来放在水中,可使桶不沉,即使里面装了重物也不会沉下去。
2、倒盆船:在水中放一个盆,在盆中放一块铁片,再把盆倒过来放在水中,可使盆不沉,即使里面装了重物也不会沉下去。
3、漂浮针:将一根细针放在一碗水中,当把碗中的水倒入到容器中时,针会漂浮女在水面上,可以看得出针比水轻。
4、攀壁板:将一块木板浸入水中,将之放在水壁上,即使随后把板上面放了重物,板也不会掉下来,可以看得出水压力使它接触上持续。
5、漂浮木柱:将一根木柱放在水中,可以看到木柱漂浮在水上,可以看到木柱比水轻。
6、关节管:将两个管的关节处填满水,使之形成一个圆环,可以看到圆环漂浮在水上,可以看到弧面比水轻。
7、台阶铅块:将一把台阶置于两个铅块之间,即使台阶中间放入重物,也不会使台阶下沉,可以看出空气的涨落起作用。
8、悬浮金字塔:将一个金字塔置于水中,将其侧面朝上,可以使它悬浮在水面上,可以看出金字塔比水轻。
9、气动瓶:将一个空玻璃瓶密封好,然后放在水中,可以看到瓶仍在水面上漂浮,可以看到空气的涨落起作用。
10、真空装水:将一瓶水倒入容器中,然后用真空装置
将空气吸出来,可以看到水在容器中不沉,可以看出真空的抵抗力使它漂浮。
;。
实验十 干燥实验
![实验十 干燥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29e5f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6.png)
实验十干燥实验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实验室干燥设备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掌握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⒉学习物料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加深对物料临界含水量Xc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3.学习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⒈每组在空气流量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测量一种物料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和临界含水量。
⒉测定恒速干燥阶段物料与空气之间对流传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对于一定的湿物料在恒定的干燥条件下(温度、湿度、风速、接触方式不变)与干燥介质相接触时, 物料表面的水分开始气化, 并向周围介质传递。
根据干燥过程中不同期间的特点, 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恒速干燥阶段。
在此阶段, 由于整个物料中的含水量较大, 其内部的水分能迅速地达到物料表面。
因此, 干燥速率为物料表面上水分的气化速率所控制, 故此阶段亦称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在此阶段, 干燥介质传给物料的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气化, 物料表面的温度维持恒定(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物料表面处的水蒸汽分压也维持恒定, 故干燥速率恒定不变。
第二个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 当物料被干燥达到临界湿含量后, 便进入降速干燥阶段。
此时, 物料中所含水分较少, 水分自物料内部向表面传递的速率低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 干燥速率为水分在物料内部的传递速率所控制。
故此阶段亦称为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随着物料湿含量逐渐减少, 物料内部水分的迁移速率也逐渐减少, 故干燥速率不断下降。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固体物料的种类和性质;固体物料层的厚度或颗粒大小;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空气与固体物料间的相对运动方式。
恒速段的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是干燥过程研究和干燥器设计的重要数据。
本实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帆布物料进行干燥, 测定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目的是掌握恒速段干燥速率和临界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
![10实验十 古生物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2808e103ba1aa8114431d9e8.png)
实验十古生物化石一、实验目的1. 初步了解古生物化石,并对其形成过程及研究意义有初步了解;2. 认识最典型的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二、仪器设备1. 各种典型的古生物化石,包括各类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2. 放大镜三、简述原理生活在各地质时代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其遗体或遗迹可以被保留在地层中,最终形成化石。
其形成过程一般是,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的生物,在死后快速被沉积物掩埋,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填充、置换等化学反应,最终形成化石。
观察古生物化石,首先可以对地史时期存在的古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也可以了解相应地史时期的生物面貌,最后还可以通过分析古生物的生存环境及化石保存条件,推断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四、实验步骤1. 简单观察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建立对古生物化石的基本印象;2. 参照相关资料,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五、结果及分析1. 详细观察珊瑚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 绘制珊瑚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袁氏珊瑚、拖鞋珊瑚、六方珊瑚、蜂巢珊瑚的构造示意图;3. 绘制腕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及中华长身贝、弓石燕;4. 绘制简单的三叶虫、头足类的基本构造示意图。
附:古生物化石的观察内容及参考资料一、典型古生物化石的相关观察内容1. 四射珊瑚(1)四射珊瑚有单体类型亦有复体类型。
注意观察不同的单体形态——牛角状、圆柱状、拖鞋状;复体形态——枝状、丛状、块状)。
(2)观察横切面及纵切面上主要构造。
横切面上观察内容:隔壁(原生隔壁、一级隔壁)、鳞板、泡沫板、中轴;纵切面上观察内容:横板、鳞板、泡沫板、中轴。
2. 横板珊瑚(1)横板珊瑚均为复体,注意观察丛状、枝状、链状、块状不同形态的复体类型;(2)注意观察个体的横切面形态:方形、圆形、多角形等。
3. 腕足动物(1)腕足动物的硬体为背壳和腹壳。
注意观察和区分腕足动物的背壳腹壳。
一般情况下,背壳小,腹壳大;(2)注意观察其壳面的壳线及两壳之间的绞合线和三角孔。
实验十-正弦信号发生器实验
![实验十-正弦信号发生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b4a2c6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2.png)
实验10正弦信号发生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学习分频器,计数器和LPM_ROM的使用方法
2)学习DDS的基本原理。
2、实验原理:
图1 正弦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图
图2 DDS信号源的原理图
3、实验内容
选择模式NO.5,打开试验箱左上侧的+/-12V开关(D/A输出需要),将示波器探头接于主系统左下角的两个挂钩处,最右侧的时钟选择,用短路帽接插clock0为65536Hz 或750KHz处,这时可以从示波器上看到波形输出
1)用VHDL语言描述一个16进制计数器,然后再描述一个正弦表译码器,使用
元件例化语句描述图1所示原理图(FPGA内部),在QuartusⅡ上进行编译、综
合、适配。
引脚锁定以及硬件下载测试。
时钟输入锁clcok0(750KHZ),正弦
表输出锁DAC0832输入,复位和时钟使能锁按键,进行编译、下载和硬件测
试。
2)用VHDL语言描述一个1024进制计数器,然后使用lpm_ROM再描述一个10
位地址的正弦表译码器,使用元件例化语句描述图1所示原理图(FPGA内部),
在QuartusⅡ上进行编译、综合、适配。
引脚锁定以及硬件下载测试。
3)如图2所示,把上述计数器改为+M计数器,M为3位,采用按键输入。
记录
4、思考
怎样提高输出频率的范围
参考程序见文件。
选修3-1 第七章 实验十
![选修3-1 第七章 实验十](https://img.taocdn.com/s3/m/185ea626ed630b1c59eeb5c4.png)
二、数据处理 1.测电阻时,电阻值等于指针的示数与倍率的乘积。指针示 数的读数一般读两位有效数字。 2.测电压和电流时,如果所读表盘的最小刻度为1、0.1、 0.001等,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若表盘的最小刻 度为0.2、0.02、0.5、0.05等,读数时只读到与最小刻度位
数相同即可。
【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1)欧姆表的表盘刻度不均匀,估读时易带来误差。
流电压时,用的是50 V量程,则指针所示的电压值为
V。
【标准解答】(1)使用前要进行机械调零,使指针指向左边的
零刻度处,使用中每次换欧姆挡都要进行欧姆调零,使指针指 向右边的零刻度处。由于测量时,指针从无穷大电阻开始偏 转,偏角过小,说明需增大倍率,使指针指向欧姆表中间刻度 附近。
(2)若用“×100”挡测电阻时,指针读数为: 17.0×100 Ω=1 700 Ω 若用量程100 mA测直流电流时,读数为: 4.7×10 mA=47 mA
压值均小于真实值。
【注意事项】 1.欧姆表刻度盘不同于电压、电流表刻度盘 (1)左∞右0:电阻无限大与电流、电压零刻度重合,电阻零刻 度与电流、电压最大刻度重合。 (2)刻度不均匀:左密右疏。 (3)欧姆挡是倍率挡,即读出的示数再乘以挡上的倍率。电流、
电压挡是量程范围挡。
在不知道待测电阻的估计值时,应先从小倍率开始,熟记“小
(3)如果是用直流“5 V”挡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mA。
V。
【解析】用欧姆挡测量时,用最上面一排数据读数,读数为 6×10 Ω=60 Ω;用电流挡测量时,读取中间的三排数据的 最下面一排数据,读数为7.18 mA;用直流电压挡测量时读取 中间的三排数据的中间一排数据较好,读数为 35.8×0.1 V=3.58 V。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及现象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及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2fd63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2.png)
10个物理演示实验的原理及现象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学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将介绍10个常见的物理演示实验,包括它们的原理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一:杯中船原理:该实验利用了物体浮力的原理。
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如果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浮起来。
现象:将一个小船放入杯子中,在船上放上一些小石子或硬币,然后慢慢注入水,当水位升高到合适的位置时,船会出现浮起的现象。
实验二:电磁感应原理:该实验利用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现象:将一个螺线管置于磁铁附近,用磁铁快速靠近或远离螺线管时,会在螺线管两端产生瞬时电流,可以通过连接电灯泡来观察到光亮的现象。
实验三:折射与反射原理:该实验利用了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入射、折射和反射过程可以被用来解释和理解细微的光学现象。
现象:将一根铅笔插入半盛满水的杯子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将一面镜子倾斜放置在桌子上,观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反射图像。
实验四:弹簧振子原理:该实验利用了弹簧的弹性特性。
当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会产生恢复力,使弹簧回复到原来的形状。
现象:将一根弹簧悬挂在支架上,将一质量挂在弹簧下方,然后将质量从平衡位置推开或拉开,观察质量在弹簧上的振动现象。
实验五:电路连通与断开原理:该实验利用了开关在电路中的连通和断开作用。
当开关接通时,电流可以在电路中流动;当开关断开时,电流无法通过。
现象:将一个开关与电池和电灯串联,控制电灯的亮灭。
当开关打开时,电路连通,电灯亮起;当开关关闭时,电路断开,电灯熄灭。
实验六:滑轮组原理:该实验利用了滑轮组的力学原理。
通过改变滑轮组的组合方式,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现象:使用不同组合方式的滑轮组,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的力可以使物体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实验七:密度差异原理:该实验利用了物体的密度差异。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十:分离食盐和水》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十:分离食盐和水》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8f6c4dfd0a79563d1e7246.png)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十:分离食盐和水》实验报告
实验十:
分离食盐和水。
(1)实验材料:
蒸发皿、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坩埚钳、放大镜、实验二中过滤得到的食盐溶液。
(2)实验步骤:
①将蒸发蒸发皿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将酒精灯点燃放在石棉网下方,向蒸发皿中加入约10毫升的盐水。
②边加热边搅拌。
当蒸发皿底部出现大量白色晶体时,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③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做好记录。
(2)实验结果:
将蒸发皿中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进行对比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大小、颜色与食盐颗粒相近,都有咸味,都能溶于水。
(3)实验结论:
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溶液中的食盐不能随水一起蒸发掉。
实验10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原卷版)
![实验10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b4abf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b.png)
实验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猜想】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器材】小桌子、泡沫塑料、跌码若干。
【实验步骤】c ji=∏3 r-0-p rer 4P V~~y∣y~ 卬 乙 ①照图甲那样,把小桌腿朝下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②再照图乙那样,在桌面上放一个祛码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③再把小桌翻过来,如图丙,观察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
步骤①、②是受力面积一定,改变压力的大小,步骤②、③是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泡沫塑料被压下的深度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考点方向】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 法、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笠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MJL -∖[±ZΞ-Ξ±3z-3、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5、用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打力侪以E 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的方法。
实验剖析「“小:一一♦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答:。
8、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他发现它们两块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O经典母题小丽做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所用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A B C D E F(1)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和o(2)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o(3)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4)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这是利用了来减小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通过来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e4b6b4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5.png)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十个小实验
1.飞行器模型:制作纸飞机、纸直升机等模型,探索空气动力学原理。
2.磁悬浮列车:使用磁铁和导体制作一个悬浮在空中的小列车,研究磁力和电磁感应。
3.水火箭:利用压力和空气动力学原理,制作一个能够飞行的水火箭。
4.光的折射:通过将光线通过不同介质中观察其折射现象,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5.音叉实验:使用音叉和水杯,观察不同频率的声音对水面的影响,研究声音传播原理。
6.阻力实验: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和表面材质,测量不同条件下的阻力大小,研究阻力的影响因素。
7.电磁铁:使用铁芯、线圈和电源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力和磁场效应。
8.镜面反射:利用平面镜和凹凸镜,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研究镜面反射规律。
9.音叉共振:使用音叉和玻璃杯,调整音叉频率,观察共振现象,研究共振原理。
10.颜色混合:使用彩色滤光片和光源,观察不同颜色的光线混合后的效果,研究颜色的原理。
实验十(整数规划)
![实验十(整数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9927ec95fbfc77da269b18e.png)
ENDSETS
DATA:
TIME=
0
5
3
7
9
3
9
2
9
0
FEE=
0
7
4
6
8
8
8
6
6
5
5
0
7
8
3
2
3
3
5
7
3
7
0
9
3
5
3
3
9
3
7
8
9
0
8
4
1
8
0
4
7
0
8
2
6
5
6
8
3
6
4
8
0
10
4
4
7
2
6
7
9
3
3
8
0
8
8
7
5
9
3
2
5
4
8
0
4
8
0
3
9
3
3
1
8
4
0
7
9
5
2
3
3
8
7
8
7
0
5
1750 ≤ 29012 + 31522 + 35032 + 45542 ≤ 1850
1750 ≤ 29013 + 31523 + 35033 + 45543 ≤ 1850
1750 ≤ 29014 + 31524 + 35034 + 45544 ≤ 1850
大学数学实验 实验报告 | 2014/5/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电子实验—10
实验十波形发生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方波发生器、矩形波发生器、三角波发生器和锯齿波发生器的实验,进一步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设备
名称数量型号
1.直流稳压电源 1台 MC1095
2.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学校自备
3.示波器 1台学校自备
4.万用表1只学校自备
5.DC信号源 1 块 -5V~+5V
6.示波器 1台
7.万用表 1只
8.电阻 4只2kΩ*2 100kΩ*2
9.电位器 2只100kΩ*2
10. 电容 2只0.01μF*1 0.1μF*1
11. 集成块芯片 1片LM741*2或LM358*1
12. 双向稳压二极管 1只 2.5V*1
13. 二极管 2只1N4007*2
14. 短接桥和连接导线若干P8-1和50148
15. 实验用9孔插件方板297mm×300mm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方波发生器
实验电路如图10-1所示,其中D
1D
2
为稳压管。
图10-1
1)分析图10-1电路的工作原理,试估算:
a. U
的幅值
b. 分别求出R=10kΩ和R=100kΩ的U
的周期时间。
2)按实验任务自拟实验步骤:
分别测出R=10kΩ和R=100kΩ的U
的周期时间及幅值。
1. 占空比可调的矩形波发生器
实验电路如图10-2所示,其中D
1D
2
为稳压管。
3)将图10-2电路与图10-1方波发生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并分别画出下面两种情况下图10-2电路U
的波形。
a. 电位器Rw动端与a点的电阻R
ab
=0。
b. 电位器Rw动端与c点的电阻R
bc
=0。
图10-2
4)按实验任务自拟实验步骤:
测出图10-2电路U
波形的下述参数:
a. 幅值。
b. 周期时间T,并观察调整电位器Rw时,周期时间T是否变化。
c. 一个周期内,U
0大于零的时间T
1
的可调范围。
1. 三角波发生器
实验电路如图10-3所示,其中D
1D
2
为稳压管。
图10-3 1)分析图10-3的工作原理,弄懂下列问题:
a.运放A
1和A
2
是否都工作在线性范围内?试定性画出U
的波形。
b.若要求U
0的幅值为±1V,周期时间为1ms,电阻R
3
与R
4
的阻值各应为多少?
2)按实验任务自拟实验步骤。
调整图10-3电路中的电阻R
3与R
4
使输出电压的幅值为±6V,周期时间为
8ms,然后关断电源,测出电阻R
3与R
4
的阻值。
1. 锯齿波发生器
实验电路如图10-4所示,其中D
1D
2
为稳压管。
1)分析图10-4电路,弄懂下列问题:
图10-4
a. 图中运放A
1和A
2
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应怎样连接该电路才能产生锯
齿波形振荡?试在图中用“+、-”符号表示。
b. 电容C的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各是什么?充电和放电的时间常数是否相同?
c. 设电阻R
4的阻值比R
1
大得多,试定性画出U
的波形。
d. 若将电阻R
4所接的电源由-15V改为+15V,并将图中的二极管反接,U
的波
形如何变化。
e. 若希望U
0峰-峰值为2V,周期时间为1ms的锯齿波,电阻R3和R
4
的阻值各
应为多少。
2)按实验任务自拟实验步骤。
a. 调整图10-4电路中的电阻R
3和R
4
,使U
峰-峰值为2V,周期时间为1ms的
锯齿波,然后关断电源,测出电阻R
3和R
4
的阻值。
b. 将电阻R
4所接的电源由-15V改为+15V,并将二极管反接,观察U
的波形。
四.分析与讨论
1. 小结非正弦波形发生器的共同特点和分析方法以及与正弦波发生器的区别。
2. 试分析比较三角波发生器与锯齿波发生器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3. 试判断下面关于波形发生器的说法是否正确:
1)波形发生器都没有输入端。
2)波形发生器不需要调零。
3)正弦波发生器中的运放工作在线性范围内。
4)非正弦波发生器中至少有一只运放工作在非线形范围内。
5)计算正弦波发生器的振荡频率及三角波,锯齿波发生器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主要抓住工作在非线性范围的运放输出电压改变状态的临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