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8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迅速崛起的日本》人民版选修1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ⅰ人民版8.3 迅速崛起的日本 课件.
很不明显。 (2)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融合,形成三井、三菱、住友、 安田四大财阀。 (3)经济发展水平和 工业生产 集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 3.缺陷 (1)自然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保留大量 封建残余 。
(2)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 使日本采用 军事手段 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 料产地。 [特别关注]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
2.向邻国侵略扩张
(1)吞并朝鲜: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武装入侵朝鲜,逼迫 朝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取得在朝 驻军 的 特权。1910年,日本又强迫朝鲜签订了《 日韩合并条约 》,正 式吞并朝鲜。
(2)打败清政府: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打败了北洋水师,
迫使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获得了大量赔款,并强占了包 括中国宝岛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
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1.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 比较,其显著特点为 A.国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
C.内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国家元首是军队总司令 解析: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 宪制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同。日本天 皇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
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最
新技术殖产兴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 专制主义 统治。
(2)国内 自由民权 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3)制定一部保护 天皇政体 、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本主义 宪政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2.颁布
区域霸权国家,成了帝国主义 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
(2)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 使日本采用 军事手段 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 料产地。 [特别关注]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政府运用国家政
2.向邻国侵略扩张
(1)吞并朝鲜: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武装入侵朝鲜,逼迫 朝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巨额赔款,取得在朝 驻军 的 特权。1910年,日本又强迫朝鲜签订了《 日韩合并条约 》,正 式吞并朝鲜。
(2)打败清政府: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打败了北洋水师,
迫使清政府签订《 马关条约 》,获得了大量赔款,并强占了包 括中国宝岛台湾在内的大片领土。
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1.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 比较,其显著特点为 A.国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 B.内阁只对天皇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
C.内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D.国家元首是军队总司令 解析: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 宪制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同。日本天 皇是国家权力的中心,而英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
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手段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最
新技术殖产兴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 专制主义 统治。
(2)国内 自由民权 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3)制定一部保护 天皇政体 、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本主义 宪政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2.颁布
区域霸权国家,成了帝国主义 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
高中历史 专题八、三迅速崛起的日本课件 人民版选修1
(2)影响:日本1889年宪法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它毕 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规定了人民的一些 基本权利,表面上仿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日本资产阶 级君主立宪制,但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因而在实 施后,权力重心仍倾向官僚寡头。 (3)特点。
栏 目 链 接
①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式。
栏 目 链 接
知识点二
君主立宪政体业
1.背景
专制主义 (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______________ 统 治。
(2)国内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3)制定一部保护天皇政体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2.颁布:1889年2月11日,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 了《______________》。 大日本帝国宪法
栏 目 链 接
b.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 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 家。 c.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d.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 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 家。 ②局限: a.政治上:虽然宣布废除封建特权,实行“四民平等”, 但却实行华族制度,本质上是把幕藩体制下的封建等级身 份制转化为具有强烈封建性的近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这 意味着新的不平等。
栏 目 链 接
3.内容 行政 、立法、司法 (1)天皇: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________ 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2)民权: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 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方可享有。 (3)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①贵族院:议员主要是皇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 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选举 产生,任期为四年。 ②众议院:众议员根据选举法________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八 三 、
(1)依据材料回答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日本新领导 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
[答案]
感兴趣:增强民族力量,富国强兵。学习:废除
旧体制;发展新式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军队等。
材料二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
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 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 达新日本”? [答案] 告别旧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
(3)日俄战争打败俄国:1904 年,做好了各种准备的日本海军不 宣而战,突然袭击俄国驻旅顺港的舰队,不久就取得了胜利,双方签 订《 朴次茅斯和约 》 。 3.成为亚洲强国 (1)原因:外交上,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取得了 民族独立 。军事 上,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 (2)表现: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的成功,表明日本已经成为区域霸 权国家,成了 帝国主义角逐行列中的正式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军 国主义道路。
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 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尚未到达新日本:保留较多的 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人民不能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结论形成] 明治维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表现 (1)政治方面:所有的政治改革都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为出发点的。 (2)经济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 主义的发展。 (3)文化教育方面: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 (4)法律建设方面:在自由民权运动推动下,颁布《大日本 帝国宪法》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给予人民 一定的政治权利。
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3迅速崛起的日本课件人民版选修1ppt版本
(3)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 化。
(4)对外关系: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 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4.局限性 (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 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 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4)对外关系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 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解析: 图中的信息反映出日本军事实力的增强, 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答案: B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 政府?为什么要推翻“旧政府”? (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简析 其影响。
表现在
(
)
①加速了资本积累 ②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③扩大了海外市
场 ④使得资产阶级统治在日本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国家相同政体间的差异。第(1)问 中主要内容要严格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总结,注意同类信息的合 并和语言的简练,权力的差异要从大小上进行比较;第(2)问 评析要从日本体制的特点和对外政策的影响入手。
(2)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使日本采用__________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
和原料产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
日本工业化有何特工点业?生产
军事手段
封建残余
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__________统治。 (2)国内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3)制定一部保护天皇政体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4)对外关系: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 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4.局限性 (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 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 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 (4)对外关系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 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解析: 图中的信息反映出日本军事实力的增强, 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结果。
答案: B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守旧衰老的政府”“帝室”分别指的是什么 政府?为什么要推翻“旧政府”? (2)明治维新时,“帝室的神圣尊严”是怎样被强化的?简析 其影响。
表现在
(
)
①加速了资本积累 ②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③扩大了海外市
场 ④使得资产阶级统治在日本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该题考查不同国家相同政体间的差异。第(1)问 中主要内容要严格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总结,注意同类信息的合 并和语言的简练,权力的差异要从大小上进行比较;第(2)问 评析要从日本体制的特点和对外政策的影响入手。
(2)整体实力不及西方列强。
4.影响:使日本采用__________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
和原料产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
日本工业化有何特工点业?生产
军事手段
封建残余
君主立宪政体 1.背景 (1)明治政府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实行__________统治。 (2)国内自由民权运动呼吁制定民主宪法,推动社会发展。 (3)制定一部保护天皇政体的宪法成为明治政府的任务。
精品人民版选修一历史8.3迅速崛起的日本ppt导学课件含答案精品ppt课件
②结果不同:俄国没大变化,最后被二月革命推翻;日本走 上了富强的道路,成为近代强国。 ③性质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带有浓厚封建色 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领导者是封建专制沙皇;明治 维新是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 改革运动,其领导者是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新兴地 主和天皇。 ④目的不同:俄国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防止 人民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统治,迫不得已而进行的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压迫而进 行的改革。
②规定日本臣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 下有居住、通信、言论、集会、选举和被选举等自由。 ③议会由贵族院和__众__议__院__组成,担任贵族院议员的主要是皇 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众议院 议员由__选__举__产生。 ④内阁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3)评价 ①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___资__产__阶__级___性质 的宪法,同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宪法形式上按“三权 分立”原则建立的议会、内阁和法院,只是辅佐天皇行使 权力的机构,并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 ②宪法是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强大压力下,明治政府被迫让 步的产物,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有利于日本社会 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史料:奥巴马读史书,对关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比较问题出现了困惑:
探究问题: 替他选一种立场,并阐明理由。 提示:(1)观点1正确。因为二者具有以下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 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 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然是一 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实际权力掌握在世袭的将军 手里,天皇只是傀儡,农民生活悲惨,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同时,日本民族危机严重。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_3迅速崛起的日本课件人民版选修1
2.颁布 1889 年 2 月 11 日,以天皇“御赐”的形式颁布了⑮ 《______________》。 3.内容 (1)天皇: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集⑯________、立法、司 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2)民权:臣民有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 范围内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方可享有。
三、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1.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 (1)条件: a.国内:明治维新消除了国内的○21 __________,建立了○22 ____________。人民要求废除○23 __________的呼声日益高涨。 b.国际: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对日政策出现○24 ________ 趋势;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
3.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 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②性质:都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革。 ③影响: a.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2)不同点: ①领导者:日本在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 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②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 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的方 式进行。
(3)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 a.贵族院:议员主要是皇族、华族及天皇任命的高额纳税 人和有特殊功勋的人。 b.众议院:众议员根据选举法⑰________产生,任期为四 年。 (4)内阁和法官:内阁只对天皇负责,法官由天皇任免。 4.性质 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⑱________性质的宪法。
教材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 1.表现 (1)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出现了工业革命高潮 ,以① ________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2)以重工业企业为代表的日本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迅 速发展。 (3)政府④________大资本家发展为财阀,⑤________产生 了。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品课件 专题八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人民版)
三菱 、住友、安田四大 ②主要垄断组织:三井、 _____
财Hale Waihona Puke ,操纵着国家经济命脉。(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局限 自然资源 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市场十 (1)_________ 分狭小,还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中程度都远 不及西方列强。 3 .影响:采取 ______ 军事 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 市场和原料产地。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 地位 1.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强国。
2.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
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 , 基本确立了地主、 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 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3.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 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也使日本成为 19 世纪 亚洲地区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4.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 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 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 主义国家。
军国主义 道路。 成员,并大踏步走上了_________
要点轻巧突破
《大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
1.从颁布方式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 式。 2.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3.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4.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 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集权 国家。 ______
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军事实力
迅速增强。
③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日益高涨。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8.3《迅速崛起的日本》优秀课件
一个国家(后发型国家)在近代化起步时,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发动工业化的条件下,应由政府首先承担起发 动工业化的任务,政府既要发挥“助产婆”的作用,还要承担部分“产妇”的职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国家 时间 年平均 增长速度
国家 1874—1890年
日本 1868-1873
32.2%
三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胜利,树立了 日本在东亚的强国地位。
吞并朝鲜: 甲午中日战争: 日俄战争;
侵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1875年《江华条约》、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控制了朝鲜 1904年《朴次茅斯和约》,把朝鲜变为其保护国
思考:日本为什么会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国内自由民权运动高涨
2、内容、特点:《大日本帝国宪法》
协助 天皇
天皇
总揽行政、立法、司法权 和军队统帅权
服务 于天 皇
议会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实质:
内阁
直接对天皇负责 成员由天皇任命
以君主立宪之名行天皇专制之实
3、评价 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进步性: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局限性:天皇专制色彩浓厚;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2)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
四、课堂小结: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小组讨论归纳)
1)经济上: 2)政治上: 3)对外关系上: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 宪国家。
2014年高中历史 8.3 迅速崛起的日本课件 人民版选修1
2.1889年宪法 (1)制定的原因:明治维新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 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引起社会中下层的不满, 导致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为了缓 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政府采取了镇压 与分化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镇压农民暴动,瓦解自由民 权运动;另一方面着手制定宪法。 (2)影响:日本1889年宪法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它 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规定了人民的 一些基本权利,表面上仿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日本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 因而在实施后,权力重心仍倾向官僚寡头。
2.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 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 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 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解析:题中涉及的10种新事物的出现是在日本明治维 新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结果。10个新事物,大多和社会文 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校、信箱等等, 不是简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富 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但和这段材料还有些距离。 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维新时期,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 引致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其实质反映的 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日本封建文化的改造。
(3)特点: ①从颁布背景来看:以天皇名义颁布,是钦定的方
式。
②从内容上看: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形式上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③从性质上看: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④从影响来看:它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 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人民版选修1 专题八第3课 迅速崛起的日本(共23张PPT)
1)明治维新保留了 满蒙地区 大量的封建残余,竭 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 力推行军国主义。
2)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的先天不足
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后 先建立中央集权政体, 国 家 政 体 幕府制度 后确立近代天皇制度 地方藩国相对独 废藩置县、地方置于中 中央地方关系 立 央直接管辖之下 士、农、工、商 “四民平等”,取消等 居民身份制度 等级制度 级身份制度和武士特权 土 地 制 度 领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私有制 近代工业化 工业生产方式 手工工厂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经 济 政 策 重农抑商 锁国政策到被迫 积极学习西方,派使节 对 外 政 策 开国 团访问欧美,疯狂对外
3、要善于接受和消化外来文明
4、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5、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1889年宪法制订的背景:
(1)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开始仿效西 方近代政治制度,决心仿照德国制定宪法,在 日本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2)中小资产阶级掀起“自由民权”运动,呼 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来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 (3)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 (4)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
颁布方式:
2、日本是如何“挤进了帝国主义俱乐部” 的?
1)1910年,日本强迫朝鲜国王签订《日韩 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2)中日甲午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 《马关条约》。 3)1904年,日俄双方签订了《朴次茅斯和 约》
脱亚入欧
3、日本为什么会走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 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第二步征服朝鲜 第三步征服中国的
的立法权日本议会立法权不完整
君主:英国国王是虚君,日本天皇权力至上 内阁: 英国内阁有独立的行政权,对议会
负责。日本内阁对天皇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领域 改革内容
经济 土地改革 (新经济) 殖产兴业
具体措施
废除封建土地领主制,确认土地私有
官营企业→军事工业→模范工厂→劝业政策→廉价转让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藩镇势力;废藩置县;“御亲兵。 (新制度)废除等级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改革政治体制 学习西欧,建立君主立宪制。
军事
常备军、武士道、军事人才、军事机构、
16
政治上:君主立宪政体;
历史意义: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
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 第一个立宪国家。
17
巩固: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 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 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新军队) 富国强兵 军事工业、近代警察制度等
文教
教育改革
(新文化) 介绍西学
教育机构、教育学制、师范院校、 技术学校、军国主义教育
传播启蒙思想
移风易俗 欧化运动
2
小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影响:
⑴对日本:历史转折点——近代化的起航
①经济上:农业国→工业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④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13
巩固:日本1889年宪法的最突出特 点是
A、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 最高统帅
B、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 权色彩
C、内阁对天皇负责 D、内阁对议会负责
14
联系书本“读一读”回答:
君主 权力
英 统而 国 不治
日 至高 本 无上
6
• ②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 发展;
• 政策:对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营企业 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
• 作用:使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活动的大资本家 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发展为“财阀”。
7
③垄断组织产生并向帝国主义阶段 过渡;
垄断的特点:国家的扶植和保 护, 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 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 主要垄断组织:三井、三
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
,操纵者国家的经济命脉
。
8
• 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及影响; 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
市场十分狭小;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 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
影响: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 市场和原料产地。
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且走上资本主
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亚洲强国。
4
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
——君主立宪政体;
军事上: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5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11、9C具80S体工表业革现命;高潮的出现(以纺织业为
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作用:近代化的棉纱厂抢占国内市场,驱逐 进口的洋纱,又向国外市场销售。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 受宪法 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 力超过 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 臣对议会负责
20
军事上:踏上军国主义道格的日本;
思考:日本是如何“挤进帝国主义 俱乐部”的?
议会与 内阁与 掌握
君主关系 君主关系 实权者
议会权力 内阁对议 资产
大于君主 会负责 阶级
天皇可以
内阁对天
天皇为代 表的官僚
解散议会 皇负责 军阀集团
15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宪法具有 怎样的特点?
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 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进步性: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 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 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
2)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一
部民主宪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12
《大日本帝国宪法》
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②臣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和被 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
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 期分别为终身和7年;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4年。
3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
项目
明治维新前
国家政体
幕府制度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藩国相对独立
居民身份制度
等级森严
土地制度 领主土地所有制
工业生产方式
手工工厂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明治维新后 中央集权→天皇制度
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四民平等” 地主私有制 近代工业化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学习西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没
18
巩固:1889年颁布德《大日本帝国 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 选举等民主权利
B、法官由选举产生 C、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 负责 D、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 高的统治者,集一切大权于一身。
19
巩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 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9
• 3、历史意义;
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
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10
课堂巩固:
1、19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
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
部门发展异
常迅速。
2、以
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
家资本也迅速发展起来。
②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④文化上: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⑤外交上:废除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⑵对亚洲:为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3、局限性:
⑴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⑵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⑶人民的民主权利没能充分实现.
3、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逐渐统
治了各个工业部门,日本向
阶段过渡。
4、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日本资本主
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主要靠
,实
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11
政治上:君主立宪政体;
标志: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思颁考布:。联系本框第一段,日本为什 么要颁布这样一部宪法?
1)明治政府认为德国和日本相似,决定仿照德 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
领域 改革内容
经济 土地改革 (新经济) 殖产兴业
具体措施
废除封建土地领主制,确认土地私有
官营企业→军事工业→模范工厂→劝业政策→廉价转让
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藩镇势力;废藩置县;“御亲兵。 (新制度)废除等级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改革政治体制 学习西欧,建立君主立宪制。
军事
常备军、武士道、军事人才、军事机构、
16
政治上:君主立宪政体;
历史意义: 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
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 第一个立宪国家。
17
巩固: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 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 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新军队) 富国强兵 军事工业、近代警察制度等
文教
教育改革
(新文化) 介绍西学
教育机构、教育学制、师范院校、 技术学校、军国主义教育
传播启蒙思想
移风易俗 欧化运动
2
小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积极影响:
⑴对日本:历史转折点——近代化的起航
①经济上:农业国→工业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形式上确立君主立宪,实质上天皇专制
④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官13
巩固:日本1889年宪法的最突出特 点是
A、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 最高统帅
B、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 权色彩
C、内阁对天皇负责 D、内阁对议会负责
14
联系书本“读一读”回答:
君主 权力
英 统而 国 不治
日 至高 本 无上
6
• ②以重工业为代表的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迅速 发展;
• 政策:对垄断资本采取扶植政策,把官营企业 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
• 作用:使原来从事商业和金融活动的大资本家 变成工矿业主,并迅速发展为“财阀”。
7
③垄断组织产生并向帝国主义阶段 过渡;
垄断的特点:国家的扶植和保 护, 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 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 主要垄断组织:三井、三
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
,操纵者国家的经济命脉
。
8
• 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局限及影响; ①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岛国面积较小,国内
市场十分狭小;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集 中程度都远不及西方列强。
影响: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 市场和原料产地。
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且走上资本主
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亚洲强国。
4
经济上:
——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上:
——君主立宪政体;
军事上: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日本;
5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11、9C具80S体工表业革现命;高潮的出现(以纺织业为
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作用:近代化的棉纱厂抢占国内市场,驱逐 进口的洋纱,又向国外市场销售。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 受宪法 制约
B.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 力超过 国王
C.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 臣对议会负责
20
军事上:踏上军国主义道格的日本;
思考:日本是如何“挤进帝国主义 俱乐部”的?
议会与 内阁与 掌握
君主关系 君主关系 实权者
议会权力 内阁对议 资产
大于君主 会负责 阶级
天皇可以
内阁对天
天皇为代 表的官僚
解散议会 皇负责 军阀集团
15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宪法具有 怎样的特点?
性质:它是一部具有日本特色的、 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进步性:在法律上,宪法承认了人 民享有选举权、担任政府官员权, 居住、通信、宗教信仰权等权利。
2)日本国内的自由民权运动高涨,呼吁制定一
部民主宪法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12
《大日本帝国宪法》
①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集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统帅权于一身。
②臣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和被 选举等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
③议会由贵族院和众议院组成,贵族院议员任 期分别为终身和7年;众议员选举产生任期4年。
3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变化
项目
明治维新前
国家政体
幕府制度
中央地方关系 地方藩国相对独立
居民身份制度
等级森严
土地制度 领主土地所有制
工业生产方式
手工工厂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明治维新后 中央集权→天皇制度
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四民平等” 地主私有制 近代工业化
国家大力发展工业 学习西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没
18
巩固:1889年颁布德《大日本帝国 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 选举等民主权利
B、法官由选举产生 C、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 负责 D、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 高的统治者,集一切大权于一身。
19
巩固: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 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9
• 3、历史意义;
1)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
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10
课堂巩固:
1、19世纪80年代,日本工业革命出现高潮,
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
部门发展异
常迅速。
2、以
为代表的日本财阀资本和国
家资本也迅速发展起来。
②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④文化上: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⑤外交上:废除不平等条约,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⑵对亚洲:为邻国提供启迪和经验
3、局限性:
⑴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⑵推行军国主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⑶人民的民主权利没能充分实现.
3、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逐渐统
治了各个工业部门,日本向
阶段过渡。
4、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日本资本主
义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主要靠
,实
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 11
政治上:君主立宪政体;
标志: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思颁考布:。联系本框第一段,日本为什 么要颁布这样一部宪法?
1)明治政府认为德国和日本相似,决定仿照德 国制定宪法,实行专制主义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