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工短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经济分析

我国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经济分析

我国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经济分析[摘要]文章描述了我国当前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并指出了高级技术工人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从人力投资激励不足、经济结构变化和外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解决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对策。

[关键词]技术工人;短缺;经济原因;对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中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改革而产生了大量的失业工人急需再就业;同时,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

因此,对我国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和解释,并基于此提出更有效且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我国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现象我国城镇企业现共有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

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

而在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约占35%,中级工约占50%,初级工约占15%。

我国技术工人的组成结构造成了企业中传统工种“十人争一个岗位”,而新兴工种、高技术工种却少有人问津的局面。

(一)高级技工数量严重短缺.高级技工人数少且比例结构严重失衡广州市“十五”规划中提出需求技师10万人,而目前不足8000人,其中高级技工不足300人。

更严峻的是我国在岗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高级技工大龄化趋势日益凸显。

国家统计局对上海60家制造企业完成的调查显示,目前上海的技术工人队伍中,年龄在22岁以下的仅占3%,23岁至35岁的占40%左右;36岁以下的高级技工一个也没有。

(二)高级技工流失严重现在一方面企业急需技术工人,一方面面临着现有的技术骨干被“挖墙角”的危险。

由于使用中国本土技术工人的成本较低,我国的外资企业纷纷到国有企业中挖走其“高级蓝领”,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

中国技工短缺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中国技工短缺现状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析中国技工短缺的现状及解决对策2010年湖南汽车制造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6万人,2015年将达到20万人。

2011年1月对全国机械行业147家各类企业抽样调查表明,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师)仅占被调查企业人才总量的6.5%。

又有数据显示,到2012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这意味着大量企业技术岗位将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一、中国技工短缺的现状技术工人简称技工。

从理论上说,所有的职业资格都包含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两方面,只是有的职业偏重理论知识,有的偏重操作技能。

技工职业技能鉴定的特点在于它侧重技能方面的鉴定和考核,其鉴定对象以技能型的职业或工种为主,按我国职业分类习惯,属于工人所从事的职业或工种。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五个等级: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

现在我国企业中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员工短缺的情况相当严重。

例如,在海洋领域,我国在世界海洋专家数据库中登记的专家不足百人,不到全球总量的1%,仅有美国的1/20;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

①据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调查,上海平均每位高级技工有7.33个岗位可供选择,普通技工月薪3000元—6000元,高级技工月薪则达一、两万元。

据了解,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比例为20%~40%,而我国还不到4%,缺口达上千万人。

国内懂技术、能够直接运用科研成果的高级技工全面告急,一些企业开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高薪都难以聘请到合适的技术工人。

针对高级技工“极度短缺”的人才危机,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直言:“中国目前不缺经理,缺的是一线技术工人。

”二、中国技工短缺的原因分析虽然企业抛出了高薪“绣球”吸引各类技术人才,但不少学子仍然无动于衷。

教育专家认为,这不仅与观念有关,也与制度有关。

(一)观念和体制上存在偏见,恐惧成为技术工人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干部和工人身份不同,工人就意味着吃苦,一辈子干粗活、重活;工人就意味着受穷,薪酬待遇很低;工人还意味着人生价值不高,社会地位低下,永远称不上人才。

中国高技能人才缘何匮乏

中国高技能人才缘何匮乏

中国高技能人才缘何匮乏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生产和服务的总体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核心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但是,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原因何在?观念误区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人们一般重学历文凭、轻素质技能,重仕轻工。

在家长们叮咛、期盼和省吃俭用中,在鲤鱼跳龙门的传统教育下,孩子们背负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沉重而艰难地向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狭窄的门口挤进。

一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急功近利,忽视企业职工培训。

企业减员增效,剥离社会职能,同时也将职工培训机构解散,致使培训资源和培训师资流失。

还有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留人机制,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量外流,这也促使他们降低了对技术人才培训的重视。

职业技能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目前我国职业技能考试重理论、轻操作,考试内容设计偏离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宗旨,很多试题偏重于研究性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也无法反映劳动者从事该项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

不少现行规章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指导实践。

比如,一刀切的划定工作年限的方式就未考虑不同行业、职业及具体岗位的特点,不合理之处十分明显。

例如,软件工程师的成才一般无需太长时间,软件业在我国的发展不过短短十几年,倘若依据参照年限,“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几乎不可能出现高技能人才。

今后,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应与人才队伍结构多样化相适应,人才评价应该从个性着眼。

既要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塑造人才,也要使各类人才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职业鉴定管理有待健全近些年,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广大技能劳动者构建了职业发展通道,对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就业形式和任务,与产业升级、企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能型人才何以短缺:基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技能型人才何以短缺:基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技能型人才何以短缺:基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技能型人才何以短缺:基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发生了重要转变,随着市场机制日益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有所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

但伴随着也隐藏着不少问题,从劳动力市场结构来看,技能型人才的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学历技术人才正文:一、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总体态势伴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态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不仅顺利地消化了城市经济重组带来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而且实现了就业总量的持续增加,使失业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同时,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在逐渐提高,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然而,当就业率稳步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好的促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隐患。

从劳动力的结构来看,综合型人才占多数,而技术型人才却呈现紧缺状态。

二、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近几年来,在广州、深圳、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频频出现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下部分地区企业甚至出现“产品有订单、生产无技工”的现象。

在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仅占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

据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尤为突出。

课件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及各类技术人才配备不合理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三、技能型人才缺失的原因1.观念制度原因当今社会,生存是第一重要的,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都有“以学历求生存”的观念,在很多人眼中,拿学历似乎成了唯一有用的事情,只要有了学历文凭,不怕找不到工作,甚至还可以当个干部。

大多人认为“以能力求生存”,学个技术本领,将来的出路就是当工人,没什么出息。

这是当今社会很多人还存在着的传统思想。

试论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试论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五、总结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对于推动 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分析了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并从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改善职业发展前景、提高薪酬待遇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说明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然而,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教育 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更加有效 的对策措施,以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1、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教育体系和培训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技能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质量 不高等,导致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此外,部分家长和学生过于注重学历教 育,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技能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
2、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够明朗,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不够畅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社会 对高技能人才的认可度不高,缺乏相应的荣誉和福利待遇,难以吸引更多人投身 技能领域。
1、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投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技能教育质 量。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更 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 资源,提升我国技能人才的水平。
2、改善职业发展前景
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有针对性的晋升制度和职业发展 规划,为高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人投身 技能领域。
3、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相较于其他职业,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普遍较低。在很多企业中,高技能 人才与普通员工薪资差距不大,甚至出现高技能人才薪资低于普通员工的情况。 这种薪酬待遇不合理的现象,导致高技能人才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成就感,进 而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短缺分析及对策

高技能人才短缺分析及对策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素质高技能人才工作在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首先要有敬业精神、合作能力,具有踏实肯干的意志品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及健康的心理等。

其次,作为主要实施技术的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这是体现其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

最后,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或体现,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工作的基础。

高技能人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如操作能力、管理能力、诊断能力与维修能力等)和一般能力(如认识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能力、生产能力等)。

2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主要有两种:传统的“以师带徒”企业培养模式和技工院校的学校培养模式。

企业培养模式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质量高,但培养周期长,数量少;学校培养模式虽然培养周期短、数量多、培训规范,但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质量较低,动手能力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需要时间长。

尽管这两种途径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技能人才队伍也因此不断壮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有效的、能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呢?答案是肯定的。

3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对策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中起到基础作用,在应对目前高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技工院校,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缓解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状况,加速培养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的高技能紧缺人才。

我国高级技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级技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解决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对策建议
3、加强培训:医院和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儿科医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 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可以开展定期的学术交流和专业知识培训,让儿科医生不断 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养。
三、解决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对策建议
4、提高待遇:政府和医院应提高儿科医生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的 年轻医生投身儿科事业。同时,可以设立儿科医生奖励制度,表彰在儿科医疗工 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原因分析
二、原因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需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环节不足等方面。这样的培养模式导 致许多毕业生在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二、原因分析
2、社会认知度不高。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 的现象,技能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这种认知度不高的氛围可能导 致家庭和个人对职业教育缺乏重视,从而影响高级技工的数量和质量。
三、解决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对策建议
5、增加社会认知度: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儿科医生的认知度和认可 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科医生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增加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力。
三、解决我国儿科医生短缺的对策建议
6、推行家庭医生制度: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制度,让儿科医生能够更好地为社 区居民服务。在家庭医生的培养中,应注重儿科知识的培训,以便他们能够更好 地为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二、原因分析
3、政策导向不明确。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投入和宣传力度不够,导致 许多政策缺乏有效执行,无法满足市场对高级技工的需求。此外,政策导向不明 确还会影响企业和个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高技能人才短缺与就业结构调整

高技能人才短缺与就业结构调整

高技能人才短缺与就业结构调整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许多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这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探讨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原因以及就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高技能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复杂工作并解决高难度问题的人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一些关键领域尤为突出。

在制造业领域,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然而,由于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原因,许多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高技能人才。

在信息技术领域,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激增。

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专业课程设置滞后等问题,导致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在医疗健康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对医疗护理、生物医学研究、医疗器械研发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上升。

然而,由于医疗教育投入不足、职业吸引力不足等原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面临诸多挑战。

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政策环境等多个层面。

首先,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导致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难以满足新兴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此外,教育体系中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快速适应和解决问题。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也是导致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因素。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即低技能劳动力过剩而高技能劳动力短缺。

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然而,很多国家都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

一、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体制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很多国家,教育体系存在许多缺陷,无法满足高技能人才需求。

一方面,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操作和创造力培养;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仅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

2. 缺乏行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学校和行业之间缺乏密切合作关系也是导致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的一个关键原因。

学校通常难以及时了解行业的需求,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与此同时,行业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比如实习机会、技术培训等,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 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对于吸引高技能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导致高技能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一方面,薪资待遇不具竞争力;另一方面,晋升通道狭窄或缺乏发展空间。

这些问题使得高技能人才往往选择去其他有更好发展机会的国家工作。

二、解决方案:1. 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是培养和供给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课程或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2.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是促进高技能人才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与行业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学生。

此外,行业可以为有潜力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奖学金、就业保障等福利,使得高技能人才愿意留在本国工作。

高级技工短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高级技工短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高级技工短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高级技工短缺一直困扰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高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但从深层次来说,则是政府对此重视不够、培养机制不合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中传统人才观念严重偏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高级技工短缺的趋势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政府主管部门应整合部门之间的资源,建立一个培养高级技工的良性机制,共同促进技工教育的发展。

尤其需要企业和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密切合作,通过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于行业需求的各类技工人才。

关键人词:高级技工技工短缺民工荒教学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第二季度曾发布的全国9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我国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即招聘职位与求职人数之比)最高,分别为2.08、1.96和1.71。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并不高,技术工人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

在全国城镇约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的比例为35%,高级工只有5%。

2007年初浙江省城调队在杭州、宁波、绍兴、台州四地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级技师缺口率达93.8%,技师缺口率为66.0%。

这些缺口岗位大部分集中在工艺设计、机械加工、电器设备、光机电一体化等生产附加值高的产业。

长三角地区高级技工短缺的状况使许多企业的生产陷入困境,2006年底,上海一家民营企业开价40万元请三位日本“洋技工”,江苏28万元聘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开出6000元月薪,3个月只招到两名技工……经济发展处于升级换代的长三角,由于“高级技工荒”形势日趋严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呈现出“木桶短板效应”,遏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浙江的宁波等地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人均GDP去年已经超过4500美元。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

高技能人才供求现状与分析[摘要]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企业带来无限商机。

企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

我国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然而,种种数据显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技能人才培养难、缺乏有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训经费少等,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改变旧的人才观、依靠国家政策为技能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技能人才选拔机制、认真办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技能人才实习训练基地,搭建强化实践技能培训的平台。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正文]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世界制造业的重心就开始逐步向中国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已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技能人才的多少已成为促进和制约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呢?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心,越来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教授说,没有高技能的人才,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

即便有了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高技能的人才,也不可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城市化进程中技工短缺问题与技能人才开发协会应对策略

城市化进程中技工短缺问题与技能人才开发协会应对策略

城市化进程中技工短缺问题与技能人才开发协会应对策略城市化进程中技工短缺问题与技能人才开发协会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对技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近年来技工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大问题。

本文将讨论技工短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技能人才开发协会应对策略,以解决技工短缺问题。

一、技工短缺问题的原因1. 教育体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完善。

高等学校主要以普通专业为主,对技能类专业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对从事技术工作缺乏兴趣。

2. 就业环境不够吸引人:部分技工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工作条件苦、脏、累,工资待遇不高,没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缺乏发展的激励。

3. 社会观念的转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家庭已经接触到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开始看不起体力劳动,更倾向于传统的脑力劳动。

4. 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技工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过程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实习和实训机会。

二、技能人才开发协会应对策略1. 优化教育体制: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技能教育的重视。

改革高等教育,增加技能人才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加大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提高技工待遇:改善技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构建良好的职业发展体系。

增加技工工资,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提供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

3. 倡导社会观念转变:通过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对技工的认可和尊重,改变传统观念,推动社会对技工职业的重新评价,提升技工的社会地位。

4. 加强技工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全面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提供学生与企业的接轨机会,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培养能力。

5. 加强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全面的技能人才评价和认证机制,通过标准化的考核方式,激励技工人才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分析与对策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分析与对策

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分析与对策作者:王荣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7期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一、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1.高技能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

目前,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有1.4亿,其中技术性工人约占50%。

但在这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60%以上,中级工占35%,高技能人才仅占4%;而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级技术人才所占比例达到了40%。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04年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

2006年第二季度全国99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显示,求人倍率较大的是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需求人数分别为133569人,74895 人、32331人,供给人数分别为106339人、65992人、21433人,缺口数量较大。

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高技能人才高价难聘,更加凸显高技能人才市场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据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江苏省截至2004年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约为251万人,占技术技能型职工总数的43.5%,其中高级技工26.96万人,技师21947人,高级技师2155人,分别占10.7%,0.87%,0.086%,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严重偏低。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也普遍存在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辽宁为8.8%,吉林为7.1%,黑龙江为6.1%。

即使在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的上海,此比例也只有9.4%。

广东省有478万技术工人,高级技工仅占4.2%。

不少企业感慨,招聘一个有熟练技术的工人比招研究生还难2.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

从人力资本角度解析我国技工短缺的原因

从人力资本角度解析我国技工短缺的原因

从人力资本角度解析我国技工短缺的原因摘要:目前,我国企业中技术工人特别是中、高级技工短缺的情况相当严重。

造成技工短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落后以及传统文化对大众就业观念的负面影响以外,笔者认为,其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关键。

因此,本文拟就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原因进行详细论述,以求对缓解我国的技工短缺状况给予相关帮助。

关键词:技工短缺人力资本引言技工短缺问题,也常被称为“技工荒”,自2001年起席卷全国以来,至今盘旋不去。

2010年春节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就一些地区反映的企业“招工难”问题,及时对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辽宁、江西等7省进行了书面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招工难”主要是结构性“招工难”问题较为严重,即技工,尤其是中、高级技工较为短缺。

其中,山东省反映,技工严重短缺,其中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求人倍率居然高达2:27,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广东省劳保厅对深圳等10个珠三角城市就业状况的调查亦显示,09年二季度人力资源市场普工求人倍率为0.8,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技工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为1.1。

技术工人的短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许多企业拥有了先进的技术或装备,但却迟迟无法形成相应的生产能力。

这种状况与我国技术工人水平不高,无法真正掌握使用先进技术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我国一方面是建立在落后工艺基础上的初级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的高档产品需大量进口。

高级技工的缺乏造成我国生产能力在低水平层次上过度扩张。

我国要改变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生产能力过剩,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就必须培养大批适应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

二战后,日本之所能够经济起飞,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是与其确立了“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全社会高度重视技术工人分不开的。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时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时也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

技术工人缺乏原因分析范文—调研报告

技术工人缺乏原因分析范文—调研报告

技术工人缺乏原因分析范文—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市场上是供多求少,大量的求职者难以找到工作,但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感到招不到所需人员,特别是具有熟练技术的工人。

据报道,一些企业甚至以年薪20万、30万的待遇招聘高级技术工人。

我国劳动力如此丰富,为什么会缺乏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呢?以下是专门做的调查分析。

一、技术工人状况分析所谓技术工人是指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熟练工人。

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工人状况呈现以下一些特点:1.量多质低。

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技术工人总量较多,但其整体素质较差,很多技术工人虚有其名,不能满足企业使用先进技术,生产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要。

据2008年对黑龙江省境内随机抽中的1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8年末100家企业共有150636名在岗职工,其中技术工人82532人,占54.8%。

从总量上看并不少,但素质较高、能适应技术改进的却不多。

调查中的100家企业中,有60%的企业当时的主要生产设备技术较先进,有50%的企业当时的主要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但91%的企业表示其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不能完全胜任企业引进高新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任务。

2.私营企业技术工人状况较差。

对这100家抽中企业的调查显示,各登记注册类型中,私营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等级最低,技术等级全部是中级工及以下水平,而从总体上看,中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术工人只占68.5%;文化水平最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占了83.3%,比总体水平高45.3个百分点。

然而,私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却很迫切,平常所讲技术工人缺乏,高薪请不到技术工人的企业,多数讲的就是私营企业。

3.人员流失严重。

一些地区、一些企业发展较差,缺乏有效的留住技术工人的手段,以致其流失严重。

对抽中的1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6至2008年三年时间里,调查企业平均每年流失技术工人2224人,占年末技术工人平均在岗人数的3%。

技术工人短缺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技术工人短缺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技术工人短缺的原因与解决方案一、引言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许多国家和行业普遍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这导致了招聘困难、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技术工人短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原因分析1.教育体系的薄弱首先,许多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技术工人培养体系薄弱。

职业教育学校数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限制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2.劳动力转移趋势第二个原因是劳动力转移趋势。

随着大量年轻人追求高薪和白领职位,相对较低收入和体力劳动为主的技术工种逐渐被忽视。

这导致了新一代劳动力中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兴趣不足,技术工人数量逐渐减少。

3.职业形象和待遇问题第三个原因是职业形象和待遇问题。

长期以来,技术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相对较低,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和尊重。

与之相关的是,部分行业对技术工人给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了一些潜力工人将努力转向其他领域。

4.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最后一个原因是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的加速,许多新兴行业出现并迅速蓬勃发展。

然而,这些新兴行业对于高端、复杂技能的需求却无法得到及时满足。

传统教育体系未能迅速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兴领域的要求,导致了技术工人供需失衡。

三、解决方案1.教育改革与投资针对教育体系薄弱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系统的改革和投资。

增加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提高师资素质,改善教学设备,以确保技能人才储备与需求相适应。

鼓励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优化职业形象和待遇为了提升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技术工作,相关行业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活动来增强技术工人的职业形象。

同时,行业协会应与政府合作制定一揽子政策,包括提高薪酬待遇、完善保障措施等,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技术领域。

3.强化终身学习和专业培训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需求,应建立健全的终身学习体系和专业培训机制。

高级技工短缺原因与对策分析(一)

高级技工短缺原因与对策分析(一)

高级技工短缺原因与对策分析(一)摘要:高级技工不足的现状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演进,这种现象在向重工业阶段过渡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城市一宁波市尤为突出。

文章在分析宁波市高级技工短缺现状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高级技工短缺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级技工短缺原因对策宁波市入世后,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宁波市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产业结构重化工业特征日渐明显,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人才。

但高级技工缺乏问题,已经影响宁波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发展前景。

宁波市打造“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级技工总量与素质。

一、宁波市高级技工短缺现状分析(一)从业人数少,从业比例偏低目前,宁波劳动力就业状况呈现结构性失衡,表现为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从业人数少、比例偏低。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取得劳动技术等级证书的只占11.6%,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比重仅为14.84%,与发达国家约占30%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

(二)供小于求形成短缺宁波劳动力市场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第三季度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数据分别为1.48、1.26、1.61,2006年第二季度求人倍率分别为1.45、1.51、2.66。

高级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出现“技工荒”现象。

(三)年龄结构失衡宁波市劳动保障部门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市技工队伍中高级工以上仅占6.3%,这些高级技术工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40k,46岁以上的却占到45%。

高级技工年龄断层不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稳定发展。

(四)文化程度偏低,地域分布不均衡宁波市现有高技能人才学历层次偏低。

以技师为例,初中以下的技师占29%,而大专以上仅占9%。

文化程度偏低影响现有高级技工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效率。

从宁波市高级技工的地域分布上看,83%的高技能人才集中在中心城区。

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对宁波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高科技行业中人才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高科技行业中人才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高科技行业中人才短缺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科技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经常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科技行业中人才短缺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二、原因分析1.教育系统不足以满足需求高科技行业对于员工具备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极高,但当前教育体系并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

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可能无法跟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行业的发展速度。

此外,大学专业设置也较为单一,很少有针对性地培养与高新产业紧密结合的人才。

2.人才流失和招聘困难由于外部竞争激烈和薪资待遇不尽如人意,许多有潜力的人才选择离开国内寻求更好机会。

此外,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也存在困难,如在外国高科技公司有更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发展机会,对中国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力,而我们在招聘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3.创新环境和文化方面的缺乏创新是高科技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在许多传统企业中,创新精神和开放文化不够强烈。

这导致了员工缺乏激发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影响他们在高科技领域的积极性。

4.行业与领域间信息流动缓慢尽管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但在行业与领域之间仍存在信息流动不畅的问题。

这使得人才难以获得准确、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并根据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培训。

三、对策建议1.教育改革与校企合作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系统中高科技专业课程设置的投资,提升师资水平,并将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于课程设计中。

同时,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环节将产学研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贴合实际需求的培养机会。

2.加强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提高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鼓励与高新科技密切相关的行业增加薪资待遇,并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与福利待遇,从而留住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此外,还需要加强人才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

3.培养创新文化和环境高科技企业应创建良好的创新文化和环境,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并提供相应资源支持他们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近年来高级技工短缺一直困扰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直接原因是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高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但从深层次来说,则是政府对此重视不够、培养机制不合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中传统人才观念严重偏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高级技工短缺的趋势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政府主管部门应整合部门之间的资源,建立一个培养高级技工的良性机制,共同促进技工教育的发展。

尤其需要企业和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密切合作,通过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于行业需求的各类技工人才。

关键人词:高级技工技工短缺民工荒教学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第二季度曾发布的全国9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我国中高级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

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即招聘职位与求职人数之比)最高,分别为2.08、1.96和1.71。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整体素质并不高,技术工人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

在全国城镇约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高达60%,中级工的比例为35%,高级工只有5%。

2007年初浙江省城调队在杭州、宁波、绍兴、台州四地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级技师缺口率达93.8%,技师缺口率为66.0%。

这些缺口岗位大部分集中在工艺设计、机械加工、电器设备、光机电一体化等生产附加值高的产业。

长三角地区高级技工短缺的状况使许多企业的生产陷入困境,2006年底,上海一家民营企业开价40万元请三位日本“洋技工”,江苏28万元聘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开出6000元月薪,3个月只招到两名技工……经济发展处于升级换代的长三角,由于“高级技工荒”形势日趋严峻,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呈现出“木桶短板效应”,遏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浙江的宁波等地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人均gdp去年已经超过4500美元。

按照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这一阶段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和对普通工人的需求都将出现急剧增长,也就是说,今后几年,技工荒、用工荒还将持续。

从表面上看,技工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技能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但从深层次来说,则是政府对此重视不够、培养机制不合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价值评价体系中传统人才观念严重偏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高级技工短缺的趋势若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一旦等其对经济发展的掣肘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我们将会付出沉重代价。

但此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所以有必要对高级技工短缺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期建立一个培养高级技工的良性机制。

一、培养机制的弊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高级技工都由企业培养,培养的费用实际上以隐性支出的方式计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现阶段劳动力要素几乎完全市场化了,越是紧缺的人才流动越自由。

一个企业花费较长时间和较大费用培养的高级技工跳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

所以多数企业不愿在高级技工的培养上花太多的成本,更倾向于需要时再到劳动力市场上去招聘。

这样就促进了技术工人的流动,而工人流动过于频繁直接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企业急需懂技术、又懂电脑的年轻技工,年轻技工的频繁跳槽又让企业不敢轻易使用和培养,这种现象被专家分析为“技工热综合征”。

培养机制的第二个弊端是,技工类、高职类学校大部分没有把培训条件纳入综合投资。

由于培养一个高级技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学校缺乏资金来源,从设备、场地到师资都力不从心。

所以多数学校能培养出合格的初级技工就不错了。

例如就培养一个一般的焊工所需要的费用来计算,一年就需要花费6000-7000元,一般大专院校收取的学费连这一半还不到,职业技术院校生源不足、收费又低,因此学校培养这类学生的积极性本来就不是很高,同时,焊工又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工种,大多学生都不愿意就读此专业。

而这一专业的学生恰恰是企业最缺乏的。

所以现在造船、建筑、石油炼化企业对焊工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

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弊端,企业平时不重视培训,用人制度、岗位制度等的不规范,同样是造成“技工荒”的重要原因。

由于企业担心培训反而导致人才流失,因而对技工的培训和技能鉴定不热心。

尤其是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不同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岗位制度、岗位待遇不规范,低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的划分界限不明确,各岗位待遇通常由老板说了算,没有可以遵循的标准,简单地实行同工同酬,高级技工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因而工人钻研技术、晋级的积极性难以很好地调动起来,造成了企业即使具备培养高级技工的条件也难以培养出足够的高级技工,即使拥有高级技工,其才智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现象。

其实,只要企业给技术工人足够好的待遇,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真正尊重他们,技术人才还是可以培养和留住的。

企业总是要进行技术升级的,对技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应把眼光放远一点,使技工能在使用中培训,在培训中升级。

另外,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我国针对企业的资质审查,要求并不像国外的招标单位对企业的要求那么严格,只强调企业的资产数量、级别和人员规模,对技术人员和技工结构基本没有要求,这也使一些企业对技工的培养和使用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所以,不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要单独承担起培养高级技工的职能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冒更大的风险。

问题的根子在政府的管理体制上,政府资源还没有做到最优化配置,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

教育部门管辖的高职院校应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其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本来可以承担的培训没做好,却有资格向培养出来的人才发中专或大专学历。

劳动部门也在积极进行劳动力教育培养,却不能发文凭。

于是,一方面,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现有的高职院校却未充分发挥作用。

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都是培养一线劳动者的学校,颁发的文凭应该是技术类的,而不应该向学历类看齐。

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政策进行调整,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进一步结合,形成资源互补的新机制。

使学校能依托社会和行业的教育培训资源培养技工,学校以企业为实习培训基地,企业以学校为技工的主要供应渠道。

总之,加快高级技工的培养,增加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

政府应鼓励企业以参股等方式向高校投资,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日本和英国办职业教育的主体是企业,德国也有85%的职业教育经费来自企业,他们都有很多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经济发展有人将出现技工荒的责任简单归咎于企业目光短浅显然有失公允,高级技工短缺企业固然难辞其咎,但技工荒的出现其实有复杂的社会背景。

高校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我国高校仍然缺少适宜于培养高级技工的优秀师资,而且毕业生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国内许多高校,包括工科院校、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培养规格定位上更倾向于管理岗位,普遍缺少培养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人才的氛围。

致使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有的技校毕业生却被外资企业预订一空,甚至频频发生“哄抢技工人才”事件。

如福建省高级技工学校这样一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其毕业生却异常走俏。

这一反差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体制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脱节,暴露了人力资源培养中的金字塔形配置失当及其资源浪费。

5月份举办的“2007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上平均每个招聘单位收到的简历数与能够提供的岗位数之比超过50﹕1。

出现这种劳动力“不足”和“过剩”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等教育结构失衡。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大力发展制造类专业,对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高技能人才有持续而强劲的需求。

近几年全国高职业(高专)的在校生规模保持在在700多万,每年的毕业生总数有170多万人。

根据我国制造业的扩展速度和对人才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制造业每年需求人员约在300万左右,其中高职层次即使按照10%-15%的保守估算,也至少需要30万到45万人;考虑到合理竞争因素和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供求比若按1.5定位,则每年需要培养45万到65万名制造类专业高职毕业生。

而2005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制造类招生数为25.7万人,加上本科院校招收的高职高专生,按同比例35%计算,合计约为40万人,尚存在需求缺口5万至25万人。

说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需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制造业中的数控、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相关职业岗位,不仅人才需求量大,而且技能要求和收入水平也较高,是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发展前景看好,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已列入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些专业技术含量高,所以技能培养要求也很高,学校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和行业的结合,充分利用行业的教师资源和实训资源。

但我们看到,现阶段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培养目标不清晰,缺乏针对性;所培养的职业人才能力不强,缺乏职业技能深度,到岗以后的适应期太长。

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调控,有责任加强监督、评估和检查,有责任促使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

愈演愈烈的“技工荒”既是职业教育滞后的后果,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高的情况带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而要使职业教育从规模到内在品质都能够有所发展,必须在转变办学理念、强化市场调节、调整课程设置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上多下功夫。

现在的情况是中职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总体上比高职业要好,这种现象耐人寻味。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教育部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中职就业率95.6%,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

到2005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总数268万中,工科类专业占了107万,占招生总数近40%,比1998年提高了34%,这样的招生规模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级技工类人才的需求,关键是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