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 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 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 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释重点字词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代词,这(就是) 2、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3、兵革非不坚利也 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 4、委而去之 委:放弃 去:离开 利:锋利 5、人和 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6、域民 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 7、固国 巩固 8、威天下 威慑 9、寡助之至 到 10、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11、亲戚畔之 他,指寡助之君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
不如
而
地利
攻 城 :
环
之
攻
守方
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
守 城 :
守方
城 高
粮多
兵 革 利
池深
攻方
地利
委而去之
人和
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进攻 战争中需要 分论点 论证 “人和” 地利不如人和——防御 (举例论证)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C 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1、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 2、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 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8、行拂(fú )乱其所为, 9、所以动心忍(rè n)性, 10、曾(zēng)益其所不能。 11、人恒过,然后能改, 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4、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从集 市中被任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
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
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的性格 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 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代词:它,指代驴子 寡助之至 辍耕之垄上
3 4
动词:到、去 独立性,无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 虽我之死
5 何陋之有 6 久之,目似瞑
宾语前置标志,无义 语气助词,无义
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 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 法?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 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孟子》两章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 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 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 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 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 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 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 的根本。
课堂反馈练习:
一、解释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牒为械 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以:凭借,靠 以:把。用 之:的 之:代词,它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一词 多义 之
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
亲戚畔之 2
使…饥饿 使…贫困 违背
了解 通“横”,梗 有所作为 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塞
在国内 通“弼”,辅佐 在 乐也。 国 外 往往
常常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 被起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 管夷吾举于士,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 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 举用,
朗读课文,并解释划线字词:
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
起,被任用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被选拔
此,这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
使…受苦
使…劳累
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惊动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文给出作为文段)
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 D两狼之并驱如故 C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兵器 B寡助之至 至: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 D亲戚畔之 叛 D 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畔:通“叛”,背
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
磨练。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 个人能否成就大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提出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有哪些 名句与此句意思相同?请说出两句。
相关名句: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 迷安乐而衰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 面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文章先谈造就人才的
问题。先以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而终于身负“大 任”的显贵人物为例,来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同时又重视人的主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的观点。从两方面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 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释划线字词,并翻译句子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学习了《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你有哪些启示?
域民 类推 固国 威天下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者多助——顺之 施行“来自百度文库政” 失道者寡助——畔之
(对比论证)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 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 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 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 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 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 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论证语言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小结 (1)用双重否定句排比,排比有力; (2)用层递排比,更具气势。体现了孟子 政论文的特点:气势磅礴,有很强说服力。
作业:1、熟记注解(明天小测)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