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哲学论述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解1、本质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③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客观现实性。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
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②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4、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
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②社会关系实践。
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③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
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观的应用及意义:①区分马克思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
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则是我们人类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关于世界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
没有这种实践观,唯物主义将蜕变成朴素的、直观的、机械的唯物主义。
②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我们在有目的有意思地改造世界时应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发,学会既不轻视日常生活,又不沉溺于日常生活;既不命令群众,又不讨好群众;既不逃避现实,又不投机媚俗。
③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关于实践的观点
实践得真知,实践促发展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存在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我们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二是指实际去做,履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就是实际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诗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
赵王坚持,结果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万。
正因为赵括只是把他所熟知的军事理论知识停留在意识的层面,并没有在战场上付诸实践过,因而他的理论即便再好,也只是理论而已,尽管是正确的,但当真正用于实践中时,他那些还未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绝对不属于真理。
纸上谈兵是我们所熟知的故事,赵括能够把兵法谈得头头是道,但在战场上却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尽管满腹才华,也应该低调一点,而不是去高调的张扬。
因为我们的认知只有在实际的检验下才能变得有用。
众所周知的IBM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该公司的口号就是“停止空谈,开始行动!”这么大一家公司能经营到现在,靠的难道不是它的实际行动吗?它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吸取改进,加以技术革新,才造就了它的今天。
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膨胀的时代,复制粘贴已经成为鼠标下两个最平常的动作指令了,有一些人还很好意思地说这不是抄袭只是借鉴一下而已?一些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明明需要真正地去社会中调查,并经过分析总结而完成。
而现在却逐渐演变成为百度、复制、粘贴、修改这简单的四步骤了。
从头到尾没有一步是自己的真正的实践完成的。
试问不亲自去尝试、参与,完成的作业怎么能体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呢?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而我们真正的能力却仅仅停留在初中生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我们实在是枉为大学生了。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我们应该庆幸我们为人,这样我们才可以去实践、去冒险、去探索这美好神奇的世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由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的,并以其为标志。
关键词:存在方式实践人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的,并以其为标志。
理由如下:首先,从人类生存的前提看,要维持生存,人类的第—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生产实践(劳动实践)的具体化就是生产方式,是指人类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下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它作用显示,其一,生产方式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具体样式。
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社会有机体的物质担当者,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
其二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决定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它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其三在社会存在三要素中,它制约和决定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所以生产实践是人的立命之根和生命之本。
推而广之,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是不同于动物的特殊运动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动物的本能存在方式的根本区别。
其次,从人的本质上看,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社会关系则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
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类的决定性条件。
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离开来,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不间断地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使人类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
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地客观物质性活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地提纲》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地、对象性地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地”,强调哲学地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地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人类之所以只有通过自己地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地意识之外,不以人地意志为转移地;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地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地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地,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地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地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地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使整个物质世界地组成部分.人是物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地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自然界,他们仍然是物质地血肉之躯,他们地生命形态仍然是物质自然界地一部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地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地物质性.物质是世界地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地一种特殊形式.人地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地规律性制约着人地实践活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践是人地存在方式,这个《人》代表地全球亿人口.全世界没有相同地两个人,所以不同地人有不同地生存方式.每个人存在就有自身存在地道理,亿人就有亿个存在地道理,虽然有亿个人存在地道理,但是所有人存在却只有一个必须适应地《自然法则》.实践就是指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别人在《自然法则》中生存.实践才是人地存在方式也代表每个人都是独立地,能够存在在自然法则中就有存在地意义,这个意义只有靠自己地人生之路去寻找答案.世界所有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前者走过地人生足迹,这些足迹地存在就证明是适合前进地方向,所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前者留下地人生路标,我们可以把任何人地足迹当成自己地人生参考资料,但是我们不能够失去自己地独立思维而迷失在这些足迹中.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践并不是无懈可击!而人地存在方式就是人存在本身(躯体与意识地统一)只是意识地对象.如果不通过实践,我们很难区分纯粹地表象和事物.镜子中地物和事物,如果我们不去通过触摸镜面,我们就很难把二者区分开来,这在第一次见到镜子地原始部落中就会是这样地.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践全在感性上、感觉上,自在自为地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上矛盾地东西啊.与认识只能是在概念上打转转,实践也只能养成一种老经验,这种老经验永远停留在子子孙孙地愚公移山.所谓地老经验上,永远凝固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地物质性活动.”地主义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地说来﹐这个意思是不错地.没有人能反对.但是“实践”﹐有是道德地实践﹐有是政治活动地实践﹐有是成就科学知识地科学实践(实验).因此﹐知识或认识﹐亦因而有圣贤学问中地知识﹐有政治活动中地知识﹐亦有科学地知识.这三者是不能混为一谈地.但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却是只拿成就“知识”中“了解客观对象地认识过程”这一认识为唯一地意思﹐而复将此意义地认识束缚于政治经济地活动中而不予以解放﹔同时﹐复只以成就“了解对象地知识”中之实践这一实践义为唯一地意思﹐实践只成了“去了解”地实际活动﹐而不能标明道德地实践﹐政治地实践之特殊地意义与价值.因此﹐从其将“认识”束缚於政治经济地活动中而不予以解放方面说﹐他不能救住科学知识地独立性﹐学术地独立性﹔从其将“实践”只限为“去了解对象地实际活动”方面说﹐他不能救住实践地行为意义与道德意义﹐他只能说明“了解地实践”﹐而不能说明“道德地实践”.因此﹐他既不能救住“知”﹐复不能救住“行”.盗亦有道﹐盗亦有他地知﹐有他地行.而他地知亦必须在他地行中真切完成.但是﹐所完成地是盗地知﹐不是有贡献于人类地科学知识﹔他藉以完成其知地行是盗地行﹐不是使人向上足以成就学术文化提撕人间地善地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地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地诸要素,即实践地主题——人、时间地对象和实践地手段,都可感知地客观实在;实践地结果引起了客观世界地某些变化,给人们提供现实地成果,也是外在于人们地意识而客观存在地.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地是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地有目地、有意识地改造世界地活动,只有这种人地自觉地、能动地活动才具有真正地实践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践是社会地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而人类地实践活动地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地.实践地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地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地实践活动,它是以自然为对象,运用人们自身地力量,借助于物质工具和手段,改造自然界以获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地物质生活资料,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及条件地活动.调整和处理人们在生产劳动基础上形成地多种社会关系中地矛盾地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地同时所必须进行地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地准备性和探索性地实践活动,在生产实践地基础上产生.无论何种形式地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地关系,包含着物质变化、活动交换和观念地转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地首要地和基本地观点.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地地、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地中介发生相互作用地过程.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时间和认识活动地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地对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地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地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地关系,主体反映客体地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地过程.实践是认识地基础,产生了认识地需要,同时也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马克思说:“人地思维是否具有客观地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地问题,而是一个实践地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地真理性,即自己思维地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地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地)思维地现实性和非现实性地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地问题.”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表明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地真理性.列宁指出:“从生动地直观到抽象地思维,并从抽象地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地辨证途径.”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地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坚持认识和实践地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地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地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实践地观点理解社会生活地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地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地基础,同时形成了社会生活地基本领域,也构成了社会发展地动力.全部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地.构成社会地人是从事实践活动地人,推动社会运动地力量是千百万人地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地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地自觉能动性地表现,也是人地自觉能动性地根源,是人地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正如马克思指出地:“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地神秘东西,都能在人地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地理解中得到合理地解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克思说:"工业地历史和工业地已经产生地对象性地存在,是一本打开了地关子人地本质力量地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地人地心理学."人们正是在实践地客观结果中直观到了自己地本质力量. "人只有凭借现实地、感性地对象才能表现自己地生命."这里所谓地"现实地、感性地对象",作为人地实践活动所建构地产物,积淀并凝结着人地本质力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践是完整地人地形成即人地全面发展地根本途径.完整地人地实现和人地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地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马克思从历史主义地方法论原则出发, 从现实和理想两种视界辩证统一即实践地角度来规定人, 其思想地基本精神是从完整地人地最终形成即人地全面发展这种元价值出发, 在对现实充分认识基础上, 不断以完整地人地最终形成即人地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理想去规范现实, 批判现实, 并通过实践来使现实革命化, 为人地发展地最高目标——完整地人地最终实现创造条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相,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地统一.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做到实践与创新地统一,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以实践和发展为前提,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推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地发展,充分体现与时俱进地要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地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地不竭动力,也是个人永葆生机活力地源泉.实践基础上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地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地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党治国知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理论创新是在继承地基础上,不断汲取新地实践经验,新地思想形成新地认识地过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综上所述,实践是人地存在方式.人类地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地.实践是人所独有地活动,作为实践地主体,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地人,而是社会地人.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地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基础上,人类地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和确证.实践也集中表现了人地本质和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是自然界成为自己地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地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地社会活动.人地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地,时间创造出了人之为人地一切特征,决定着人地本质社会性.而且,实践对物质世界地改造是对象性地活动.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地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地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地需要.实践改造地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地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地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地,社会状况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地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地同时也在改造这社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都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
人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区别于自然界也区别于动物而独有的活动。
实践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单单决定于人类这一特殊物种的活动,由人自觉产生动机并付诸于实际行为的一种活动。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唯心主义把实践归结为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把实践理解为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这一界定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涵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的即物质性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
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
首先,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其次,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总之,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规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
马克思不仅首先指出了人的存在就是他的实际生活过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的生存的实践特质并据此透析了人的生存的内在矛盾和辩证运动,批判地说明了人的生存异化及其扬弃的社会历史条件。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起点,以人的生存辩证法为核心,以人的自觉自由的生存为宗旨而建构起来的。
试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试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关键词:实践本质存在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为了解决自身需要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为什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一、实践的本质就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生活首先,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实践是以感性事物为对象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改造,因而具有感性的性质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一特性把实践同以观念的方式把握对象的活动,如认识活动、理论活动区别开来。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首先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互动,是事物外在的表象在人的大脑中的一种反映过程,然而无论这种过程多么复杂,它也仅仅只是人的大脑机能的一种活动,当然这种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有的一种认识活动,才有基于这种认识活动之上的对客观事物探索和改造。
因此,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指实践是人自身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与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相应的产品,因而这种“感性的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其次,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毛泽东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世人之所与区别于物的特点。
”人和动物都在同一个世界里生存和活动,然而人和动物的区别正是在于动物只能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外部世界所提供的一切来进行活动和维持生存,然而人却能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主动的、积极地,有意识的,我们称之为能动的去改变客观条件、创造客观条件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之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三、辨析说明题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
①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②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③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社会规律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它是“社会行动的规律”,即实践的规律。
⑤这一科学命题指明并论述了“物质实践决定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运动方式,深刻揭露了旧历史观的根本错误,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2.社会进步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此,社会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
①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趋势和内容上是上升的、前进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
这上上升性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②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形式则是迂回的、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焉因为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方式。
③社会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周期性曲折。
社会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又回到自身,表现为一个发展周期。
如无阶级社会到阶级社会再到新的无阶级社会,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巷道主义公有制等;另一类是以反复为特点的曲折,在社会发展中,由于新生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的,当旧事物得势时,事物发展就会缓慢、停滞,甚至倒退,从而呈现出曲折性。
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决定着新生事物迟早要中用旧事物,使发展中的曲折性得到克服。
社会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形而上学的“循环论”“直线论”“悲观论”以及“一帆风顺”的幻想都是错误的。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事求是“实践”本身是为一个纯粹认识论范畴。
当初毛泽东对此的理解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而‘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因此,“实事求是”就是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而实事就是实践之外存在着的,比如说纯粹的自然界就是实事;“是”就是这种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规律性”。
先有了这种“客观存在”,然后才是人对它们的认识,再然后才有人对它们的改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
“实践”被理解为一个用以界定“认识”的参照或者逻辑工具,换句话说,“实践”是属于认识论。
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与此相关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一种说法。
这样的话实践就失去了作为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的存在,只是具有了认识论的功能,这种单一的认识论理解,绝对不符合马克思的实践观。
今天我想从哲学的视角,对“实事求是”亦或是实践做出一种新的阐释。
马克思的“实践主义”哲学,应该要求对“实事求是”的命题作出存在论层面上的阐释:如果说“实践”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那么“实事求是”作为实践的中国式名称,就是人自身的存在论事实。
而“实事求是”就不仅是一种认识,而是一种存在论,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找到了通往真正的“实在”的道路,那就是“实践”。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即是真实的存在,实在就是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实在,实践之外别无实在。
”如我们要试图找寻所谓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某种客观存在的话,那就真的是马克思自己说过的:“我只知道我自己决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实事”,胡塞尔要求“面向事情本身”,马克思要求面向实践本身。
前者只是一种纯粹先验理性的存在存在,后者则是现实生活实践的存在。
而此实践乃是人自己的“事”,这种“事”是唯一的“实在”,故称“实事”。
离开了人的实践所有东西只不过是“虚无”,马克思说:“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
论文-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出发,阐述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
讨论实践与人的关系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正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所谓存在方式,就是事物的本质的表现和现实化。
人也有着自己的存在方式,即人的现实生活的表现样式,是人表现和实现现实生活的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形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而被确立起来,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表征和确证。
实践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单单决定于人类这一特殊物种的活动,由人自觉产生动机并付诸于实际行为的一种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人,对人加以实践地理解和把握。
实践是主体(人) 和客体(对象世界) 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活动。
一方面,主体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工具系统作用于客体对象世界,使之发生改变,变为我的世界,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另一方面,客体对象世界也以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方式反作用于主体人,转化为主体性的存在,丰富和发展着主体人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实现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过程,它把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摄于一体,实践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命活动,具有能动性、直接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在自然界发展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
人类创操社会并依附社会,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改变社会。
不可否认,无论哪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自身需求而进行实践活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它的内在活力在于它自身的矛盾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形成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着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初级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怎样看待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怎样看待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
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思想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
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
从人类生存的前提来看,正是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人则是在利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成为社会的主体.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因为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这一论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关系.我们想象一下,有这么一天,全世界的实践活动都停止了:不搞生产,不高科学,不去管理,那世界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停止了各类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将不会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了,此句话也放映出实践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和提升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以制造工具为特征的生产劳动,是人类形成的标志,实践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生产劳动不断创造人们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及提供给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东西,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这种实践活动一旦停止,人们的吃穿就得不到保证,温饱就得不到解决,生存都成了问题,更别提发展。
而且,人类未来全面发展的实现,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生产劳动的高度发展.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系统。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人的实践不仅是认识论的范畴,而且是整个唯物史观的首要范畴。
实践使世界二重化,又把两个分裂的世界统一起来。
旧哲学只是看到了世界的分裂,即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对立,而马克思则把人类思想成果作为实践的内在环境纳入自己的体系,从而实现了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关键词:实践马克思学说人存在方式认识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而被确立起来,是人的存在的现实表征和确证。
而实践的本质在于创造。
人的创造性实践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双向运动过程中,而且充分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
只有把人理解为实践的人,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性本质。
近代西方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认为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具有思想、意识和理性。
他们以人的共同理性本质为基础高扬理性的力量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论证了人的自由倡导以人为目的的自由、平等、博爱、尊严和价值。
以培根、洛克、爱尔维修、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感性主义者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的自然本性感情、欲望、自然生理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宣扬人的自由、平等、博爱、权利和幸福并以此来解释人的各种利益关系。
感性主义哲学家看到了人的感性存在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因此人是感性的、有血有肉的现实存在者具有意志、情感、欲望等自然属性。
由此可见无论是理性人学从主观的方面、以理性的形式来理解和把握人还是感性主义者从客观的方面、纯粹自然主义地理解把握人都不能达到对人的科学形态的认识。
他们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不能真正理解实践活动的革命意义不能从实践即物质生活生产、生产劳动的角度去把握人不能揭示人的本质在现实中的展开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历史发展性。
因此它始终是停留在“抽象的人”的认识上。
一、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当代哲学已经和正在发生一场整体性的转换,就是从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历史性地转向生存论本体论。
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是随时代而发展的。
在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中,“实践唯物主义”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同时也应看到,“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再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我们认为,正如“实践唯物主义”何以取得成功一样,当前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对“实践”范畴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上取得突破。
为此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
马克思的哲学应该径直被称为“实践主义”。
所谓“主义”就是一种学说或信念;所谓“实践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实践的哲学学说和对于实践的理论信念。
“实践唯物主义”实际上已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当中的一个特定流派的称谓,为了以示区别,我们用“实践主义”来标示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而更为根本的考虑是,不论就当代哲学的思维水平、还是就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固有的基本性质特征来看,今天只有把马克思哲学径直理解为“实践主义”,才有可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1.实践即存在不论哲学还是科学,任何思维活动都必须从某种“观念预设”开始,以此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
此种预设乃是整个思维的“不证自明”的前提。
亚里士多德将其“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界定为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问,即预设了“存在”。
此“存在”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设定,这意味着:任何哲学,无论采取怎样的怀疑主义立场,最终都得从“存在”预设开始,亦即以“存在”为逻辑起点;也就是说,任何哲学最终都逃不出“存在预设”。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确立了“存在”范畴,哲学就从来没有超出这一点。
思想可以从怀疑一切开始,但唯独不能怀疑“存在着”,否则人就无法思想言行、无法生存下去。
所谓“我思故我在”,还原成三段论式则为:凡思考着的,必定是存在着的;我思考着;所以,我存在着。
这里的大前提便是他的一种信念:会思考的,必定是存在的。
显然,他有一个更为在先的信念前提:总得存在着什么。
实践何以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实践何以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作者:王智慧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39期[摘要]实践的普遍性特征凸显了人对物的超越关系,标志着人的特质的生成;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表征了人的存在的社会性。
人通过实践并在实践的结果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又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本质,增强了自己的本质力量。
[关键词]普遍性;直接现实性;本质直观;本质确证[中图分类号]B0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9-0120-03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石,它使哲学研究范围从天国降落到人的世界。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哲学实践观的内容逐渐被揭示出来,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这一命题的揭示也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奠定了坚实的存在论根基。
但这一命题的论证并未终结,论证的过程也就是意义进一步澄明的过程,也是生存论自觉的过程。
1 实践以其双重品格表征人的存在的特质人的存在特质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得到规定,例如,语言、思维、制造工具、符号、文化、理性、心理等。
但它们在总体上无法体现人的全部特质,相反,它们都是有待进一步界定和说明的,这些特征都带有外在性和描述性。
而要对这些特征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则只有找到实践范畴。
实践何以具有说明人的存在特质的能力呢?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并且有直接的现实性的优点”。
下面就围绕实践的普遍性与直接现实性这双重品格说明人存在的特质。
什么是实践的普遍性呢?实际上是黑格尔最先明确提出关于实践普遍性的思想,他认为实践是“绝对理念”发展进程中的比认识更高的环节。
拨开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迷雾,结合列宁对这些思想的改造,可以看出,实践的普遍性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类实践以符合和掌握客观必然性为自己的本质特征。
列宁在转述黑格尔的话时写道:“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人的实践面对着这个客观世界。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摘要:人之所以是人,是由于人是实践的人。
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是实践,而实践的本质在于创造。
人的创造性实践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双向运动过程中,而且充分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
只有把人理解为实践的人,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性本质。
关键词:实践人存在方式人之所以是人,是由于人是实践的人。
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是实践,而实践的本质在于创造。
人的创造性实践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双向运动过程中,而且充分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
只有把人理解为实践的人,才能进一步认识和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性本质。
(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任何生命和物质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
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们以实践作为自己存在的方式。
1、实践是人的社会本质。
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念变换的最基本的方式,是人的生命和生产活动的直接存在形式。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马克思说:"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
2、实践的动机包含着人对自然限制的突破和超越。
实践观念作为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在观念层面上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体现着来自对象世界的他律性规定,即"不能做什么"的客观限制,而且同时体现着来自主体自身的自律性规定,即"应当做什么"的价值取向。
二者的内在契合才决定了人们的当下选择,即"必须做什么"。
但是,只有主体尺度的规定才真正显示出属人的特质。
实践结果中所包含的那些无法被归结和还原为客观必然性和自在世界的"剩余"规定,最终只能来自主体的价值尺度。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由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由首先,实践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人类通过在实践中与外界进行互动,通过感知、感觉和思考,不断地积累和创造新的经验和知识。
在实践中,人们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与自然界和社会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
而这些认识和理解将进一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其次,实践是人类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意图和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改变现实情境,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人类通过实践创造了火、轮、航空、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发明和创新,使人类社会得以进步和发展。
实践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社会制度的变迁和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形成。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不断地改造世界,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再次,实践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人们能够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为他人提供帮助、创造美好的作品等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个体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实践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个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此外,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与自然界进行直接的互动,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神奇,认识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同时,人们通过实践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合作与团队共同实现目标。
实践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关注和理解,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理由,是因为实践能够帮助人类获取知识、改变世界、实现自我价值。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互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创造和改造世界。
在实践中,人们能够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同时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实践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和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
首先,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其次,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实践“证明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总之,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规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
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任何生命和物质都有自己存在的方式。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们以实践作为自己存在的方式。
1、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本质。
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念变换的最基本的方式,是人的生命和生产活动的直接存在形式。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社会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人对自然的改造,因此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马克思说:“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
”2、实践的动机包含着人对自然限制的突破和超越。
实践观念作为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在观念层面上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体现着来自对象世界的自律性规定,即“不能做什么”的客观限制,而且同时体现着来自主体自身的自律性规定,即“应当做什么”的价值取向。
二者的内在契合才决定了人们的当下选择,即“必须做什么”。
但是,只有主体自身的尺度的规定才真正显示出属人的特质。
实践结果中所包含的那些无法被归结和还原为客观必然性和自在世界的“剩余”规定,最终只能来自主体的价值尺度。
3、实践的过程及其产物使人的本质力量以直观的方式得以显现。
所以,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客观结果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
“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
”这里所谓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所建构的产物,积淀并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
二、实践丰富、完善着人自身实践是完整的人的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完整的人实现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马克思从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出发,从现实和理想两种,辩证统一即实践的角度来规定人,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从完整的人的最终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元价值出发,在对现实充分认识基础上,不断以完整的人的最终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理想去规范现实,批判现实,并通过实践来使现实革命化,为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完整的人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1、实践使人获得客体知识丰富自己。
实践活动是双向对象化活动,当主体人在实践中将自己是目的、计划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主体人同时客体化,将客体的结构、属性、本质等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积淀起来,使人越来越聪明。
人和人类正是在这一活动中不断进化完善起来的。
第二实践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在实践的反复摔打中,人们的意志能力、改造自然的实际能力等得到锻炼、强化。
实践是人不断丰富、完善的根本之路。
2、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实践的本质是创造、生成和发展,正是实践的特点、实践本质内容和实践的内在矛盾运动,使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绝对的变易运动之中,使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得以可能,而且成为具体的现实性,在实践中找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根源。
从生物学上看,人是尚未被确定的动物,人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就是说,人的生活并不遵循一个预先建立的进程,大自然似乎只做完一半就让他上路了,并把另一半留给人自己去完成。
而人正是在劳动和实践中创造了自身,发展了自身,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本质,创造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并开辟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
马克思曾经认为,黑格尔的“伟大之处“,正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3、实践是人类获得自由的根本途径。
人类存在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全面的解放与自由。
因此人的发展进步就体现着人不断地克服必然性、获取自由性的历史规律。
人从必然王国步入自由王国,解决必然与自由的矛盾,根本靠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完整的人的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的基本条件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全面而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以及人的精神水平的极大提高。
而实现这些条件的根本途径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在马克思看来,“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活动的产物。
所以生产力是人们实践能力的结果。
人们的实践活动过程,就是生产力的形成过程。
随着实践活动的日益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生产力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而实践活动形成的巨大生产力,必然会要求建立更为全面、更为合理的社会关系来符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而否定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建立全面的符合人全面发展方向的社会关系,仍要通过实践活动及其发展来完成。
实践不仅改造这外部世界,也改造着人自身。
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主体认识、评价、审美相统一的过程,实践的发展也必将促使人的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此,作为理想人格的“完整的人”的形成是一个永远向着未来开发的现实历史运动,实践每前进一步都使人从自然力、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方面获得一定的解放和自由,都或多或少地逼近完整的人的形成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实践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
人类社会即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独立主体。
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主要的是社会存在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纳入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交换关系之中。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打破旧的限制,超越实现新的认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使新的认识得到进步、改造、发展和完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不仅使人同自然界发生了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又使人与人之间结成一定的经济或物质关系。
与一定的经济式物质关系相适应,人与人之间进一步形成了政治关系和文化思想关系。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建造人自身,不但改变着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而且享受着这种改变式改造世界的成果,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创造的,又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发展的,物质生产创造着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提供日趋优越的生产方式,这是人类创造历史的最基础条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d)实践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中不经过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经济落后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间接过渡”到新社会的新观点:对国家资本主义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趋于成熟;对农业合作制的方式进行探索并得到发展,特别是在新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新的分配制度,并十分明确指出:“不劳动者不得食”是社会主义的信条,只有坚定不移地实行这一分配原则,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四、实践与创新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下不断研究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
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要坚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的理论作为我们生产实践的依据,以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新进展,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反战规律的认识,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相,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做到实践与创新的统一,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创新又是以实践和发展为前提,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创新又是以实践和发展为前提,只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推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这是我们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
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事业是前人未曾从事过的艰巨而复杂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都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
它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工程,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既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
正如列宁所说,建设社会主义就是攀登一座还没有勘探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早经试验合格的东西!”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循环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次成功。
毛泽东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可见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由猿到人,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从直立行走到神六飞天,漫漫历史长河中,实践无处不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验证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综上所述,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