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法之首,是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战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兵法原则和战争策略。
下面是对《孙子兵法》的要点进行解读。
一、战略思想1.谋定而后动:强调事前的充分准备,战前的充分计划,确保每一步都有合理的战略部署和精确的目标,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3.知己知彼:知己者胜,知彼者胜,指的是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缺点、实力和弱点,才能在对战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你了解对手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只有对自己和对手都有准确的判断,才能在战争中保持优势,才能百战不殆。
二、指挥策略1.兵贵神速:指挥官在战争中,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快速行动,抓住战机。
只有高效率的指挥才能赢得战争。
2.敌进我退,敌止我扰:取长补短的思想。
如果对手有优势,就退让避免正面冲突;如果对手沦于劣势或停滞不前,就用各种手段进行扰乱,尽量不让对手恢复元气。
3.择地而战:强调选择适合的战场地形,避免在对手有利的地形作战。
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兵不厌诈:让敌人在战术上无法预料和判断,制造更多的干扰,保持自己的战略上的秘密,从而实现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三、兵法原则1.战争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是指为了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则是指为了私人利益、扩张领土或破坏他国而发动的。
《孙子兵法》强调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意外的战术和计划,一方面使敌人无法预测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击中对手的弱点,达到最高的效果。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和敌人的详尽了解,是制定和执行胜利战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保持胜利的状态。
4.虚实相生:虚实是军事计划和战术的核心,虚实之间的变化与转化是战争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虚实相生意味着指挥官必须懂得诈兵之道,善于用虚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_孙子兵法_中的大战略思想_于汝波
第21卷第5期Vo l.21,No.5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nzho u University2005年10月Oct.,2005=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收稿日期:20050811作者简介:于汝波(1945)),男,河北盐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中国历代战略研究。
于汝波(军事科学院,北京100091)摘 要: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
5孙子兵法6中所说的/庙算0、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0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
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和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
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5孙子兵法6;大战略;重战;不战;善战中图分类号:E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18(2005)05000706关于/大战略0的含义及其与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一些不同观点。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这一问题首先做些说明。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出版的5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6中提出了/大战略(grand st rat eg y)0概念。
他认为,/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即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0。
此后,西方出现了关于/大战略0的许多不同定义,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中国学者吴春秋认为,/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0[1]。
利德尔#哈特关于/大战略0的定义是本义性的大战略,或称之为狭义的大战略,达到的是/战争的政治目的0。
吴春秋关于大战略的定义则是广义或泛化了的大战略,它包括平时和战时的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自身安全和发展的总战略,亦可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孙子兵法是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先生所著,是古代军事著作中许多军师的最高荣誉。
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取现法”、“机密现法”、“列兵现法”、“攻守现法”、“虚实现法”、“用兵现法”、“孤立现法”、“灵活现法”等。
第一是“取现法”,即通过熟练的战略规划,及时发现敌人的弱点,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
为此,需要深入了解敌人的地形、天气、兵力等,利用自己优势,迅速夺取对手的领导地位,并实行有效的战略打击方案,迅速击溃敌人,获取战场胜利。
第二是“机密现法”,它是一种利用保密措施以保住战术计划资料不被暴露的方法。
孙子兵法提出,应当秘密地研究和实行策略,而不是传播它的资料,以保证策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是“列兵现法”,即按照特定的计划合理部署兵力,使战士更加有力。
整齐地部署战士,统一作战,以及操纵方向,是战胜敌人的良好战术。
第四是“攻守现法”,即在攻击敌人的同时要保护自己,因此,在进攻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以免受到攻击的同时损失严重。
第五是“虚实现法”,即虚齐实入的技巧,包括在部署兵力时要采取虚拟的方式,迫使敌手陷入错误的决策,同时还要选择实际的战斗地点。
第六是“用兵现法”,即要更好地利用兵力,用有效的部署,使战士更集中,更有效率,而且熟悉操作。
第七是“孤立现法”,指要攻击对手的短处,使对手分散它的力量,以便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逼迫敌人无法发挥作用,最终达到胜利的目的。
最后是“灵活现法”,即要把握自身的机会,要灵活地采取行动,做出积极的战术步骤,发挥自己的余裕,避开敌人的重点,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达到最佳的战略效果。
孙子兵法是战争古代经典,其提出的战略思想深刻,启发十分之大。
通过取现法、机密现法、列兵现法、攻守现法、虚实现法、用兵现法、孤立现法、灵活现法等,能够更好地实施有效的战略方案、严格执行可靠的战术,终究能够夺取胜利,取的敌人的取胜。
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
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
于汝波
【期刊名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试论《孙子兵法》以“胜”为核心的战争理论体系于汝波《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争理论。
《孙子兵法》的战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缜密完整的体系,其核心是一个“胜”字。
它以“胜”为总纲,下辖三个子纲,或者说是三个较高范畴:先胜、全胜、战胜。
先胜是关于战...
【总页数】9页(P15-23)
【作者】于汝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92.2
【相关文献】
1.试论《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J], 许嘉乐
2.《孙子兵法》四大核心思想助力企业营销战争 [J],
3.试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发展四法\r——以《解放战争》为例 [J], 何晓娟
4.试论元昊对宋作战屡胜的原因——宋夏战争研究之二 [J], 汤开建
5.试论直皖战争直胜皖败的原因及其后果 [J], 王华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汝波——历代《孙子兵法》研究的内容特点
于汝波——历代《孙子兵法》研究的内容特点于汝波——中国历代《孙子兵法》研究的内容和特点作者:于汝波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年08月18日我国从古至今的《孙子兵法》研究,不断前进、拓宽和深化,逐步形成了一门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内容,丰硕的研究成果,多样的研究形式,在社会实践中有重大应用价值的专门的学问。
探讨历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内容及特点,多有可供今人借鉴之处。
(一)中国历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内容分类中国历代研究《孙子兵法》的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目录类研究:即史书艺文志、经籍志、公私书目、引用书目等文献中关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记载。
其中又可分为纯目录性和解题性两类。
校勘类研究:即对《孙子兵法》文字进行校勘方面的研究。
此类内容多体现于《孙子兵法》不同版本中,但亦有专门论述。
注释类研究:即对《孙子兵法》加以训诂注解方面的研究。
民国以前的孙子书大量的属于此类。
其中又包括义注、考注、评注、断注、体注、集注、笺注、约注、详解、说注、句注、眉注、段注、页下注、篇末注等。
阐发类研究:即阐述发挥《孙子兵法》思想方面的研究,包括讲义、引类、参同、史证、概论、浅说、应用引伸等。
它们又可分为综合系统阐发和专题阐发、军事思想阐发和非军事思想阐发等不同类别。
应用类研究:将《孙子兵法》应用于军事、外交、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研究。
翻译类研究:即将《孙子兵法》等文献译成现代汉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外国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
考证类研究:即对《孙子兵法》及其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考证、辨伪等方面的研究。
传记类研究:即关于孙子生平事迹方面的研究。
辑佚类研究:即关于《孙子兵法》佚文考辨、辑录、注解等方面的研究。
近代以来,《孙子兵法》的研究内容又有所拓展。
概而言之,孙子兵法研究包括关于孙子其人其书的文献性研究、《孙子兵法》军事理论研究和《孙子兵法》非军事应用研究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关于孙子其人其书文献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孙子兵法》作者及成书;《孙子兵法》版本流传;《孙子兵法》文字校勘;《孙子兵法》注释、通解及翻译;有关孙子文献的整理与编纂等。
备课参考 《孙子兵法》的大战略思想
备课参考《孙子兵法》的大战略思想何谓大战略?英国军事学家李德·哈特对其有如下论述:“如同战术是战略在较低阶段的运用,战略也是大战略在较低阶段的运用。
”更准确地讲,大战略即“使用一切国家资源,以达到国家政策所界定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与战略相比,大战略大在手段范围的选择、目标范围的扩大以及目标与手段的协调上。
孙子对战争性质有着清晰的认识,这使得他意识到战争只是达到国家目标的一种手段,实施战略时需要考虑使用其他成本较小手段,即“上兵伐谋”(《孙子·谋攻篇》),这是手段范围的扩展。
孙子未来导向与重视当下相统一的二元论思想,使其既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又重视长远规划;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更使其关注点超越了军事目标,上升到了国家整体目标的实现,即取得较好的和平状态,改善民生,这是目标范围的扩大。
《孙子兵法》全书中,一直秉持着务实性的原则,要达到“全胜”的目的与境界,须以“知胜”的韬略与“战胜”的能力作为保障,这是目标与手段的协调。
由此观之,孙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大战略特征,对其进行研究极为必要。
下文将以以上分析为基础,对《孙子兵法》中的大战略思想做一讨论。
(一)“以迂为直”的间接路线孙子在《军争篇》讲“以迂为直”,在《谋攻篇》讲“不战而屈人之兵”,表明了间接路线在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间接路线,即是从对手的薄弱或劣势环节入手,那里对手的抵抗力最小,可以发挥己方优势,集中力量予以突破。
从大战略的视野看,间接战略是不以直接的武力对抗为主要路径,而以武力威慑的心理战路径,或者以军事手段以外的外交、经济、政治等间接路线,取得对己有利和代价小的战略效果,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篇》)的理想状态。
孙子对此有一个梯度式的价值评价: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谋攻篇》)孙子在《计篇》中开篇便讲:“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引言《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军事经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
它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的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
1. 虚实之理在《孙子兵法》中,孙子强调了虚实之理。
他认为在战争中,可以通过制造假象或隐藏实际意图来迷惑敌人,从而取得优势。
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战略思维的深度,也需要领导者具备良好的谋划能力和隐忍耐心。
2. 敌我对比分析孙子强调了对敌我双方实力、优劣势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的重要性。
只有清楚地理解自己和敌人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制定合适的战略计划。
这要求领导者具备准确判断形势的能力,并根据敌我对比找到战略的突破口。
3. 兵力调配与资源管理《孙子兵法》还提供了关于兵力调配和资源管理的指导。
孙子强调了合理运用、分配和管理兵力和资源的重要性,以确保战争目标的实现。
这要求领导者有高超的组织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科学地进行人员指挥和物资支援。
4. 灵活应变与快速决策在战争中,情况变化万千,领导者需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
《孙子兵法》鼓励领导者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决策,并调整战略方向。
这需要领导者具备自信心、果断决策和快速行动的能力。
5. 身先士卒与激发士气孙子强调领导者应身先士卒,率先示范勇气和行动,激发士气并增加部队凝聚力。
这要求领导者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保持镇定,并以身作则展现领导能力,从而赢得士兵们的尊敬和信任。
结论《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它强调了虚实之理、敌我对比分析、兵力调配与资源管理、灵活应变与快速决策以及身先士卒和激发士气等关键要素。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孙子兵法》中的精华,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孙子兵法》战争观诸说驳论
《孙子兵法》战争观诸说驳论龚留柱【摘要】摘要:对《孙子兵法》战争观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
一是认为《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是充斥仁爱精神的“民本论”。
从历史的实践、从《孙子兵法》文本本身、从先秦战争和兵学的演进过程三方面来分析,《孙子兵法》必然是冷静的战争论而非“不战论”。
与儒家典籍《左传》、《论语》、《孟子》及《司马法》的相关论述进行对照,可知《孙子兵法》是君主(国家)本位而非人民本位,也未显示出深刻的仁爱思想。
正因为孙子秉持“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构建出辉映千古难以逾越的兵学体系。
【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05【总页数】6【关键词】关键词:《孙子兵法》;战争观;不战论;民本论;工具理性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宣传中国人的“天下主义”而非种族主义、“怀柔远人”而非穷兵黩武的文化传统,以消弭海内外对中国未来走向的种种疑虑,以在“文明复兴”与内外担忧之间建立某种平衡,这是合理的。
但是一些学者混淆了学术研究与政治文化宣扬之间的界限,出现某种盲目“跟风”的趋向。
他们不认真研究文本,却堆砌概念,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
这不但有违于学术研究应该科学和超然的原则,而且不真实不正确的结论也会反过来误导现实决策。
比如对《孙子兵法》一书的战争观有诸种误判,即有学者认为它体现了“不战、慎战、避战”的和平主义传统,它的“全破说”的主旨是“主谋攻,言不战,争全胜”[1];也有学者认为它与墨家“非攻”的主张一样,强调的是防御而非进攻,或认为孙子的思想“与孔子非常接近”,崇道尚德,贯穿了“仁爱”精神,体现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和人道情怀。
[2-4]这些看法都不一定符合孙子的原意,也有悖于中国古代兵家思想演进的内在规律,值得认真辨析。
一、《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吗?已故的于汝波先生在谈到要从整体上理解《孙子兵法》时说,古人在语言表述中,为了强调某一观点,常常“激而言之”,把多因一果说成一因一果。
_孙子兵法_的_全胜_思想与齐国兵学文化_于汝波
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际的辩证统 渗透于《孙子兵法》全书之中。
一。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孙子兵法》的“不战而
屈人之兵”思想不仅仅适用于进攻,而且也适用于
二、《孙子兵法》“全胜使企图进攻者不
对我国古代地域性文化的分类,学者们尚有
敢发动进攻,从而遏止了战争,也属“不战而屈人 一些不同看法。如任继愈先生将秦汉以前的文化
过外交斗争争取盟友,壮大自己,分化、孤立、削弱 性,如邹鲁文化重礼乐,轻事功;齐文化崇智谋,重
敌人。这里的“伐交”主要还是指战略层面上的外 功利;三晋文化尚刚强,重法制;吴越文化讲阴柔,
交斗争,而不仅仅是指阵前的“交合而舍”。《九地 贵后发;楚文化薄仁义,法自然等。但需要指出的
篇》所说“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争天下 是,它们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很难将它们
种手段交相使用的。
之业,便鱼盐之利”和强兵尚谋的治国方略,逐步
《孙子兵法》对如何“伐谋”、“伐交”,没有进行 培育出了齐文化重功利、尚智谋、崇武事和“宽缓
专门的具体论述。从全书内容看,大致可将其“伐 阔达”、“好议论”、争强胜等特征。这种文化特征经
谋”、“伐交”手段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全面提升 齐桓公、管仲时期进一步发扬广大,不断广泛汲纳
一、《孙子兵法》“全胜”思想的基本含义与实 现手段
目前,人们对《孙子兵法》的“全胜”思想还缺 乏一个准确、一致的理解。有人说,《孙子兵法》的 “全胜”思想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不战而 胜,就是“不战主义”。我认为,《孙子兵法》的“全 胜”思想包括“不战而屈人之兵”,包括不战而胜, 但它的内涵要比之丰富得多;《孙子兵法》提倡不 战而屈人之兵,但该书绝对不是一本“不战主义” 之作。它是既讲“全”、又讲“破”的,“破”就要 “战”。而且《孙子兵法》是以主要篇幅讲“战”,而 不是讲“不战”。《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系 统的“战争论”,而不是“不战论”。
孙子兵法十种重要思想简单总结
孙子兵法十种重要思想简单总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被誉为战争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对于军事领域的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都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孙子兵法十种重要思想的简单总结:1. 战争全局思维:孙子兵法强调了对整体战局的把握。
他讲究“智者必有计,不智者必有惑” ,并提出了“兵无常势”、“不失时机”等观点,强调战争中的时机和变化。
2. 军事智谋思维:孙子兵法对于智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强调了对敌情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兵力,以取得最大的战果。
3. 优势兵力思维:孙子兵法注重在战争中发挥兵力的优势。
他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提出了“以正治邪,以奇胜正”、“以细胜众”等观点,强调利用优势兵力进行作战。
4. 兵力运用思维:孙子兵法对于兵力运用有独特的见解。
他提出了“以迂为直,以软为刚”、“先攻击敌人的心理”等观点,强调使用计谋和战术来迷惑敌人,以获取战略或战术上的优势。
5. 战争决策思维: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他讲究“计谋并进,而不得已”、“小败大胜”等观点,强调战争中的灵活变通和战术上的立即决断。
6. 军事组织思维:孙子兵法关注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他提出了“知天道者,胜人而不败”、“众擒敌之谋”等观点,强调建立坚实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军事管理。
7. 能动思维:孙子兵法主张主动进攻和积极作为。
他提出了“纵横捭阖”、“计无常、胜无常”等观点,强调主动出击和及时调整战术,以获取战略上的优势。
8. 战争经济思维:孙子兵法对战争经济有一定的论述。
他讲究“对内夺取利益,对外压制敌人”,强调在战争中充分发挥经济资源的作用。
9. 人民战争思维:孙子兵法对于人民战争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他认为“军民齐心,可使敌人服从”、“无后顾之忧,无困顿之敌”,强调军民团结和民主参与。
10. 教育培训思维:孙子兵法注重军队的教育和培训。
他提出了“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刻苦深研”等观点,强调军队应该注重培养指挥员的能力和士兵的战斗素质。
于汝波——《孙子兵法》在国外流传概述
于汝波——《孙子兵法》在国外流传概述于汝波——《孙子兵法》在国外流传概述作者:于汝波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年08月18日《孙子兵法》在国外流传也相当广泛,其中以传入朝鲜半岛为最早,研究成果以日本为最多,军事应用以美国为最突出。
据日本兵学家佐藤坚司称,早在663年前,百济的兵学家就将《孙子兵法》带到了日本。
这说明,《孙子兵法》在此前就已传入了朝鲜半岛。
公元716年,日本吉备真备(693~775)来唐留学,735年回国,将《孙子兵法》等典籍带回日本,并在军队中传授,此后这一研究在日本经久不衰。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有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200种左右,有些研究著作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如吉田松阴《孙子评注》、佐藤坚司《孙子思想史之研究》、阿多俊介《孙子之新研究》、服部千春《孙子兵法校解》等。
另外,日本还藏有一些珍贵的中文《孙子兵法》版本,如宋刊《武经七书》、樱田迪校《古文孙子》、赵本学《孙子书》等。
《孙子兵法》于1772年被旅居北京的神父约瑟夫·阿米奥译成法文,传入欧洲。
1905年由在日本学习的卡尔思罗普译成英文,后又出版了多种英译本,其中以塞缪尔·B·格里菲斯的译本影响最大。
在俄罗斯,也有《孙子兵法》译本,如斯莱兹奈夫斯基1860年译的《中国将军孙子对其属下将领的教诲》,苏联国防部军事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西多连科译的《孙子兵法》俄语译本等。
除此之外,《孙子兵法》还有朝鲜文、越南文、泰国文、缅甸文、马来西亚文、希伯莱文、阿拉伯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捷克文、罗马尼亚文、荷兰文、希腊文等20多种不同语种的译本。
国外对《孙子兵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日本学者尾川敬二在《孙子论讲·自序》中称孙武是“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福本椿水在《孙子训注·自序》中称孙子是“兵家之神”;北村佳逸在《孙子解说·自序》中称孙子是“兵学家、哲学家,且是东方第一流的大文豪”。
《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点
《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点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经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兵学圣典”。
以下是《孙子兵法》的相关知识点:
1. 作者:《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将领
和军事家。
2. 内容:《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
火攻篇和用间篇。
3. 核心思想:《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
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它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慎重
对待,要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4. 战略思想:《孙子兵法》提出了许多战略思想,如“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逸待劳”、“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
5. 影响:《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对世界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
传播于世界各地,被许多国家的军事家所借鉴和运用。
《孙子兵法》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军事著作,它的思想和战略对今天的军事、商业和个人生活仍然具有启示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
谋攻篇 第三
•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 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 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2012-4-22
谋攻篇 第三
• 主要在说明没有战场的战斗行为,倡导以 主要在说明没有战场的战斗行为, 最低代价,赢得最大战果的理想, 最低代价,赢得最大战果的理想,要做到 这一点, 这一点,就必须运用谋略的方法和外交的 手段, 手段,使敌人整个国家和军队完整无缺的 接受我的意志,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接受我的意志,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用兵的最高境界。强调「全争天下」 的用兵的最高境界。强调「全争天下」和 兵不顿,而利可全」。 「兵不顿,而利可全」。 • 本篇重点在 本篇重点在「全胜」。主要论述谋划进攻 。 的策略,强调以谋胜敌,揭示「知彼知己, 的策略,强调以谋胜敌,揭示「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百战不殆」的军事规律。
2012-4-22
虚实篇 第六
•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 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 围迂回, 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 最后以多胜少。 劣,最后以多胜少。
2012-4-22
虚实篇 第六
• 从时、空因素的掌握,提示劳与逸的关 从时、空因素的掌握, 强调争取和掌握主动的重要。 系,强调争取和掌握主动的重要。其论 虚实的有形无形战法, 虚实的有形无形战法,主张避守击虚的 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 • 本篇重点在 本篇重点在「因敌致胜」,论述在作战 , 指导上必须「避实而击虚」,「 」,「因敌而 指导上必须「避实而击虚」,「因敌而 制胜」,主动而灵活的争取战争的胜利。 」,主动而灵活的争取战争的胜利 制胜」,主动而灵活的争取战争的胜利。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战略思维《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共十三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兵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总结和揭示的一般军事规律,对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而其辩证能动的思维方式、求实进取的文化精神,也已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与行为模式提供着用之不竭的文化启迪。
从哲学层面来说,《孙子兵法》最值得肯定的是它的战略思维。
这种战略思维可以概括为八个基本意识。
全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古人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全局决定着一域的存亡,任何事业成败的关键正在于能否认识全局、驾驭全局。
而谋全局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宏观控制的大见识、大魄力,处处高人一筹,时时占得先机。
《孙子兵法》的精髓,就是善于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把握克敌制胜的奥妙、驾驭治军用兵的方法。
无论是政治与军事主从关系的分析、经济与战争依赖性质的阐述,抑或是敌我战略优劣态势的判断、作战指导原则各个层面的协调,它都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互补性的特征,如战略预测上的“五事七计”,治军手段上的“令文齐武”,作战方法上的“奇正相生”,战争观念上的“仁诡相济”等,无一不是以系统综合的视野切入,由全局呼应的途径造就,处处体现出纲举目张、举重若轻的大局意识和见微知著、占隐察机的预见能力。
重点意识: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抓住重点,强调主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孙子兵法》不愧为“兵学圣典”,对这层道理有十分深刻的阐释,在它看来,即使有极大的优势,但如果不讲主次,四面开花,那这种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反而处于极大的被动,所谓“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中心突破,这就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论《孙子兵法》在钓鱼岛事件中的运用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都是围绕“胜”字构筑的。
“胜”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的总纲,分为“先胜”、“全胜”和“战胜”三个子纲。
本文拟用“先胜”、“全胜”和“战胜”三个主要的战略思想体系来分析我国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中的态度与做法,这对实现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孙子兵法》;先胜;全胜;战胜;钓鱼岛事件中日双方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历来都剑拔弩张,中国政府一直都坚持不懈地与日本政府进行斗争,誓要保护中国领土与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2010年 9月7日,载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闽晋5179”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捕捞作业时,遭遇日本巡逻船两次冲撞,并于中午被迫停船。
日本以“涉嫌妨碍执行公务”为由抓扣渔船船长詹其雄。
此次事件引发了中日两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激烈冲突,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
以下本文将通过《孙子兵法》中的“先胜”、“全胜”和“战胜”来分析中国政府在钓鱼岛事件中的态度与做法,表明孙子的这三大理论对现代国防军事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先胜”思想在钓鱼岛事件中的应用二、“全胜”思想在钓鱼岛事件中的应用孙子的全胜思想是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于汝波,孙子兵法及其在现代国防中的运用)全胜思想的核心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当今世界呈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的发展之势,各国都把经济和社会作为本国发展之重。
战争对于一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说都是极大的损耗,因此,当国与国之间产生利益矛盾冲突的时候,各国政府首先运用的是政治、外交、经济以及武力威慑等手段而非战争。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于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明确规定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领土,重申了钓鱼岛等岛屿属于中国领土的法律属性。
2009年,中国海监执法船开赴钓鱼岛,既是依法行使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巡航执法,也是中国行使对钓鱼岛主权的具体体现。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对于战争中的战略思维有
着非常深刻的阐述和分析。
第一、战争目的:夺取对方的战斗意志和意图,以达到使对方服从自
己的目的。
第二、战争原则:聚天地之气,以成万物之官;聚百姓之心,以成一
体之具。
以方法为本,以胜负为末。
第三、战争策略:战必胜,有五诀:先知天下之变化;先知天时地利;先知人心之所向;先知敌之所虑;先知利害之所在。
第四、战争战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战为下之上。
夺取敌之战略制高点,制敌于不知所措,使其弱化,然后以一举击之。
在
军事行动中,注重“奇正相生,冷热相射”的进攻方式和快速反击的手段。
第五、战争指挥:运用智慧,善于处理复杂的局面,保持冷静,积极
对敌进行情报搜集,同时坚持驱虎吞狼的攻势,以胜利为第一目标。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维主要强调了目的、原则、策略、战术和指挥等方面,它包含了现代战争思维的基本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
参考价值。
略谈《孙子兵法》的仁诈辩证统一思想
作者: 于汝波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出版物刊名: 管子学刊
页码: 25-30页
主题词: 孙子兵法 战争指导 深刻影响 军事理论 民本思想 军事思想 指导理论 辩证 军事斗争 仁者
摘要: <正> 研究《孙子兵法》者,多着眼其智而忽略其仁,谈智的著述甚丰而言仁的文字极少。
认为《孙子兵法》中无仁可谈或觉得仁于军事意义不大,当是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但认真研读一下十三篇,就会发现这种认识有失偏颇。
孙子的军事思想受到了当时社会仁的思潮的深刻影响,仁是构筑其军事理论的指导原则之一。
他吸收了其前人和同时代人关于仁与诈两种思想的合理成分,最早创立了仁诈辩证统一的战争指导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5期Vo l.21,No.5滨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Binzho u University2005年10月Oct.,2005=当代孙子兵法研究名家笔会>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收稿日期:20050811作者简介:于汝波(1945)),男,河北盐山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少将,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和中国历代战略研究。
于汝波(军事科学院,北京100091)摘 要: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手段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
5孙子兵法6中所说的/庙算0、秦汉以来所流行的/大略0等概念含义与之相近。
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和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三部分内容。
这三者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5孙子兵法6;大战略;重战;不战;善战中图分类号:E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18(2005)05000706关于/大战略0的含义及其与国家战略、军事战略的关系,目前学术界有一些不同观点。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这一问题首先做些说明。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出版的5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6中提出了/大战略(grand st rat eg y)0概念。
他认为,/大战略的任务是协调和指导国家的全部力量以便达到战争的政治目的,即国家政策所确定的目标0。
此后,西方出现了关于/大战略0的许多不同定义,限于篇幅,我们在此不能一一列举。
中国学者吴春秋认为,/大战略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发展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总体战略0[1]。
利德尔#哈特关于/大战略0的定义是本义性的大战略,或称之为狭义的大战略,达到的是/战争的政治目的0。
吴春秋关于大战略的定义则是广义或泛化了的大战略,它包括平时和战时的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关于自身安全和发展的总战略,亦可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
这种大战略既可用于指导战争,也可用于指导和平建设,只要能达成国家/政治目标0即可。
笔者认为,狭义的大战略应主要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运用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战胜敌人达成政治目标的总战略。
所谓/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综合手段0是指以军事力量准备、军事力量威慑、军事力量使用等为主要手段,同时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综合手段。
这样形成的总战略主要用于敌我之间的斗争,指导用战争手段或非战争手段战胜敌人。
这是其与泛化了的大战略最根本的不同点。
大战略从层次上分,有国家联盟的大战略、国家战略、政治集团的大战略,而不仅仅是指/国家战略0。
/大战略0是由/政治目标0所决定,并以实现这一目标为目的,这个/政治目标0主要是指对敌斗争的政治目标,它包括短期的政治目标,更多的是指长远的政治目标。
大战略与军事战略的关系是,它规定、指导和决定着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而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又影响甚至决定着大战略的施行和结果。
本文所用/大战略0就是这种狭义的大战略。
大战略并非如利德尔#哈特在1929年所说,此前/基本上是一片未被认识的处女地0,而是早有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
今人所说的大战略与我国孙子所说/庙算0(5计篇6)含义相近,孙子的/庙算0,就是指最高决策者从道(政治)、天、地(自然条件)、将、法(军事)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预测、决策和执行,从而达成/王霸0政治目标的总战略。
其中军事(/将0、/法0和/七计0中的/兵0、/卒0等)是这些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这无疑应属大战略的滨州学院学报第21卷¹ 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另如5晋书#宣帝纪6:/(宣帝)聪朗多大略。
05晋书#慕容恪载记6:/恪为将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不以小令劳众。
05旧唐书#高适传6:/(高)适喜言王霸大略。
05新唐书#吕堙(言部)传6:/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
0陈亮5进3中兴五论4札子6:/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
0等等,其所说/大略0均与今人说的/大战略0含义相近。
从表达词义角度看,用/大略0比/大战略0更为妥帖。
范畴。
5孙子兵法6中的5作战篇6、5谋攻篇6、5形篇6、5势篇6、5虚实篇6、5九地篇6等诸篇,也都论述了关于大战略的内容。
另外,中国古人所说/庙略0、/大略0、/远略0、/帝王略0等,也与现在说的/大战略0含义相近。
其中古人用的最多的是/大略0。
从词义上看,/大略0这一术语比/大战略0更接近今人所说/大战略0的内容。
如5史记#郦生列传6中讲到,郦食其称赞刘邦/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0,就是说刘邦有大战略思想和眼光。
又,5淮南子6中说:/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
0意思是说,对那些用大战略思维考虑问题的人,不能用便捷细巧去要求他。
另如5汉书#刑法志6中说:/任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
0说明/大略0是包括/文、武0两个方面的总方略。
读史书可以发现,书中讲到历代有作为的帝王时,多以/有大略0称评他。
这些/大略0无疑不仅仅指的是军事战略,它还应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等在内的大战略内容¹。
清人王馀佑撰5乾坤大略6论述的也是从起兵到统一天下的大战略问题。
概而言之,古人所说的/大略0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战略或大战略,是指国家联盟、国家或政治集团的谋划者为战胜敌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力量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的总战略。
而现在说的军事战略则与我国古人说的/将略0、/兵略0含义相近,它比/大略0、/庙略0、/帝王略0等低一个层次。
至于大战略的思想和实践,远在此概念出现之前,在我国就已经出现了。
5史记#五帝本纪6载,黄帝时,就/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0,已表现出积蓄和综合使用政治、经济、军事等力量以战胜敌人的初始的战略谋划能力和实施能力。
夏商周时期,强调/天命0、/吊民罚罪0,治军要/师出以律0,在战争指导上,主张/以礼为固,以仁为胜0,注意采取政治动员、阴蓄其力、争取与国、剪敌羽翼、掌握敌情、/见可而进,知难而退0、/夺人之心0、攻其腹心等方略以夺取国家政权,其对大战略的谋划能力已有很大进步。
总之,那种认为1929年之前中国没有大战略和没有与大战略相对应的概念的看法是没有依据的。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用了/大战略思想0这一概念,是指关于大战略的理论,以与/大战略方案(对策、决策、个案等)0相区别。
大战略思想属/思想0层次,它是对无数大战略个案的理论总结和升华,同时又指导大战略个案的制定和执行。
大战略个案体现大战略思想,同时又为大战略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还是检验大战略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总之,大战略思想与大战略既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
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察0战、备战和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二是以/伐谋0/伐交0为主的/不战0战略思想,三是唯/战道0是从的/善战0战略思想。
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密切关联的有机整体。
[2]一、/察0战、备战、慎战的重战战略思想5孙子兵法6开篇就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0其5火攻篇6也讲到,对战争要/明君虑之,良将警之0。
可见其对战争问题的高度重视。
重战是5孙子兵法6战略思想的理论依据或逻辑起点,它因此才强调要认真地研究战争、充分地准备战争、慎重地对待战争,追求不战而胜,讲求高明的作战艺术等。
孙子关于重战的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高度重视战争力量准备、强调预先掌握战争规律和军事情报以及进行周密的顶层的战略决策三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战争力量准备孙子强调,要想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要战胜敌人,就要使自己处于/先为不可胜0的优势地位。
对敌人,要/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0(5九变篇6);认为/以虞待不虞者胜0(5谋攻篇6)等。
为此,就要做好防止战争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准备与精神准备。
孙子认为,战争力量准备,不只是军事力量准备,更是国家综合力量的准备。
其中主要包括:政治(孙子称之为/道0),如统治者国家政治是否清明,上下/同意0的程度等,孙子的这一思想在银雀山汉墓竹简5孙子兵法#吴问6中有更为具体的体现;经济(孙子称之为/财0、/主用0),主要指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军8第5期于汝波5孙子兵法6中的大战略思想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将帅素质(孙子称之为/将0),要求他们具备/智、信、仁、勇、严0五种相济相制的武德;制度进步、法令严明、管理得力(孙子称之为/法0);士兵(孙子称之为/卒0)素质优良;武器装备(孙子称之为/兵0)先进;气象、国土、战场(孙子称之为/天0、/地0)等军事环境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等。
孙子强调,战争准备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形成对敌的综合优势,这种优势之比,他称之为/以镒称铢0,镒铢二者之比为576比1。
可见,孙子强调,只有在对敌形成这样的绝对优势时,才可能遏止战争或发起战争。
但在孙子看来,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等诸因素在国防力量中不是彼此相等的关系,他更强调军事力量对国家存亡的决定性作用。
为此,他非常重视对将帅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强调对军队的建设、训练和管理,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0 (5行军篇6)的治军纲领;同时把军队武器装备情况、后勤保障情况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虽然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其中起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军事力量。
这已为古今中外无数经验教训所证明。
(二)强调预先掌握战争规律和军事情报5孙子兵法6中共用了79个/知0字,这些/知0构筑了中国古代兵家独树一帜的战争认识论。
这79个/知0可以用孙子所说的知/道0和知/情0来概括。
知/道0就是掌握战争规律。
孙子书中讲到的/存亡之道0、/知胜之道0、/战道0、/为客之道0、/安国全军之道0等,都是指掌握战争规律问题。
5孙子兵法6全书的主旨就是揭示战争的规律。
知/情0就是在战前掌握军事情报,孙子称之为/先知0。
如/知彼知己0、/知天知地0、/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0等。
/先知0是个动态性的概念,讲的是/知0的时间性问题,即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先事、先敌而知。
知/道0和知/情0二者缺一不可,只了解战争规律而不掌握现实情况,或虽了解现实情况而不懂战争规律,都只会吃败仗。
它要求战争决策者对战争规律和现实情况都要做到先知而后战。
如何做到/先知0?孙子认为不能靠迷信的方法,只能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去获取。
当时的人们还用占卜进行战略决策,所以孙子的这个思想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
为此,孙子对如何/知彼0作了多处论述,如在5用间篇6提出了/五间俱起0的方略;5虚实篇6论述了用计算、挑动、示形、试探性较量等方法了解敌情的问题;5行军篇6列举了32种相敌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