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科学 三年级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给身边的材料分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材料的分类,如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并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类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分类,理解分类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并能对材料进行合理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分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常见材料,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材料分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材料的分类实践活动。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材料实物,如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材料实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制作玩具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实物,如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对材料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分类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心得。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分类实例,如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等,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教科版科学三上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a.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b.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二、教学课题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百度图片】制作物体的材料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三、教材分析教科书共两页,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给它们分类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教科书插图给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其依据是“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然后归纳材料的特点。
提示特点归纳的依据是硬度、在水中沉浮的能力、柔韧性和吸水性。
在填写教科书第61页的图表时,与第1课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填写得是否正确。
因为这可以评价学生在材料的性质方面理解到了什么程度。
当然,三年级的小学生在这时对材料的理解还是极其有限的,不能涉及化学性质和组织结构方面,但适时的引导对他们是必要的,建立正确的认识也是必需的。
组织全班学生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表格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从第2课到第5课,学生对材料物理性质的测试检验是分开进行的。
此时将它们汇聚成一张表格,怎样表达呢?这张表格正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常见材料的性质进行描述。
从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建议用“↓”或“↑”表示,其他部分用“√”或“×”表示。
显然,这里的判断是带有比较性的,是建立在本单元学习基础上的,是反映这种材料的整体特性的,是指常见材料而不是某一种材料中的某一特别品种的。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身边材料的分类意识和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学会对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材料分类的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各种材料实物(如塑料、纸张、金属、木材等)。
2. 分类标签。
3. 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各种材料实物,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材料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些材料实物。
2.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尝试,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
三、分类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对一些材料进行分类。
2. 学生根据材料的特点和用途,给材料贴上分类标签。
3. 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分类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分类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利用分类后的材料进行创作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喜悦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分类身边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对身边材料的分类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0分钟)1. 学生自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探究和分类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同伴在探究和分类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探究和分类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科(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们周围的材料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优课导学案_11
<<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能说出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已有知识给身边的物品所用材料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给材料分类,并归纳其特性。
【教学难点】养成节约材料,合理使用材料,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些常见的材料,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材料?(学生回答)下面玩一个抢答游戏,老师说出一种材料,不下座位,在这个教室里用眼睛找出有这种材料的物体,发现两种物体后再举手,谁抢答正确谁就代替老师说另一种材料,其他同学继续抢答,听清了吗?下面开始,我要说的材料是木头。
(学生进行抢答游戏)2.揭题启发:同学们刚才玩的是什么游戏呢?谁能简单说一下。
(学生简述游戏内容)今天我们就来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板书课题)。
二、探索(一)给身边的品分类1.说明中级游戏规则谈话:刚才的游戏只是个初级游戏,下面游戏难度升到了中级,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一起来看游戏规则(PPT出示中级游戏规则教师说明)。
看明白的举手,下面取出课桌下的“中级游戏记录单”。
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圆圈里填物体括号里填用到的材料。
2.完成中级游戏闯关学生分工记录,教师各小组巡视。
3.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小组代表投影下汇报,发现不同意见师生交流。
预设达成共识: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
(2)培养学生对身边材料的分类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材料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触摸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
(2)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和归纳。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节:认识不同材料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特性。
2. 教学方法:观察、触摸和实验。
3. 教学内容: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学生观察、触摸和实验,了解其特性。
第2节:材料的分类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材料的分类能力。
2. 教学方法:分类练习。
3. 教学内容: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如按材质、用途等分类。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材料分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材料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样本,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
2. 学生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剪刀、胶水等。
3.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建议1. 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家校沟通: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猜谜游戏,引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_1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也是最后一课的内容。
教材围绕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设计了“给它们分类”和“材料与环境”2个版块。
其中版块1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以及交流等活动,协助学生懂得:常见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一种材料能够制成多种物品等。
版块2是让学生了解和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以及对学生实行必要的环境教育(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物品的水平,以及根据材料的特征对物品实行分类的水平。
二、学情分析:这次比赛选的课题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根据了解翠庭园小学上课的三年级学生只上到第二单元,第三单元都没有上。
这是学生的客观情况,所以我的教学设计要以此作为基础。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在10岁左右,他们对科学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对身边的材料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也能说出一些常见材料的名称,但是对材料的各种特征没有系统探究和把握,对如何分类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三、设计理念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要扬长避短。
先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分类开始,唤醒学生已有分类经验。
再切入学生熟悉的材料,紧紧抓住学生喜欢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带领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给身边材料分析,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类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展开系列探究活动,理解材料不同的特性,并用这些特性再给材料分类。
教师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实行解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实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材料,材料的使用影响着环境。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我们周围存有着很多不同种类材料。
物体能够根据构成材料性质来描述,也可根据性质来区分材料。
过程与方法:根据可观察到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实行描述和分类。
将学到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使用到新情境中去。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⒎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一、教学背景:
本单元学生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开始研究周围常见的物体和材料的特性。
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这一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
从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围绕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设计了2个活动。
其中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懂得常见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生活中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
活动2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某些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体会技术的重要性。
我们要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_14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材分析《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本课围绕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设计了2个活动。
其中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协助学生懂得常见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生活中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一种材料能够制成多种物品。
活动2的目的是协助学生理解、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某些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体会技术的重要性。
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水平,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实行分类的水平。
并且让学生知道要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有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能够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能够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 根据已学知识和经验,对物体和材料实行描述和分类。
2. 能举例说出身边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通过回顾和反思,持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知道要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教学重点1.通过回顾和反思,持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理解。
2.让学生知道要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理解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1.木条、指、铁片、砖、瓷、塑料尺、玻璃瓶。
2.师准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3、生:小玩具,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玩具交换游戏。
说出对方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然后交换玩具。
2、揭示课题。
二、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图片上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2、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这些物品分类,每类至少写5个。
3、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我们学过的材料,并实行适当的描述。
(1)出示表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参考教案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1.出示表格。
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教科版科学三上《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设计【精品教案】.docx
第7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目的: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扃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厂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3、根据可观察到的特性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教季重点】根据所学知识给材料分类,W弱别材料的性质厂【教亭难出】材料的分类,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物体的承厂•教学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实物和生活场景图片。
•教季过程:二给物品分类1.复习导入师:这个单元即将结束,今天是最后一课了,你在这个单元的前几节课里都学会了什么呢?知道有哪些材料吗?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一一做答。
2.给材料分类根据所学的知识能给这些物品分类吗?(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图片以具体的某一个物品比较好,书本上的图片有许多物品,让学生难以判断。
课件里的图片最好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的材料做同一件物品?(也有这种可能,会用不同的材料做同样的物品)师:图片里还有几件物品没有归纳到表格里,怎么回事啊?总结: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3.对所学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师:我们一起来完成书本62页的一张表格。
提醒:在水中沉还是浮用“I”或“f”来表示,其它的特点用“寸'或“x”表示。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从表格中你有新发现吗?总结归纳从不同的特性描述6种材料的特性。
并指导学生完成总结6种材料的不同之处。
二、材料和环境1 .材料的使用过程和材料的来源o播放短片,内容是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过程。
师:看了短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吗?生歹!J举。
教师做适当的评价。
2.环境的污染师:举例说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生一一列举。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合理使用材料,才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呢?你有好点子吗?三、复合材料的认识教师讲解复合材料的用处。
(因为学生对“复合”这个词不能理解,更谈不上让学生去研究了,所以,在这里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
三年级科学上册《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1.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进一步了解材料
教学
反思
教案
检印:
课题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编号
20170321
授课时间
11月14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课有三部分内容: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材料与环境;课外阅读。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育科学出版社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给它们分类。
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教科书插图给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其依据是“根据所用的材料不同”,然后归纳材料的特点。
提示特点归纳的依据是硬度、在水中沉浮的能力、柔韧性和吸水性。
第二部分:材料与环境。
这里出现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概念,需要教师举例说明和讲解。
建议教学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对能够再次加工利用的材料进行梳理和介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时播放与材料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视频资料或图片也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部分:课外阅读。
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材料与人类的关系,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认识探究材料的意义。
“蔡伦与造纸术”,可以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伦在历史上的贡献,认识发明在历史上的作用。
复合材料的问题可以由学生课后阅读与实践。
例如鼓励他们做一张用普通纸和塑料薄膜做成的复合纸,并同普通纸的性能进行对比。
学情分析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与前面6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特别是与第1课构成相互呼应的关系。
在第1课,学生从周围的物品开始关注材料,寻找常见材料,并试着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它们。
显然是从已有经验出发的,是他们对构成物体材料的经验性描述,反映了他们对材料的初始认识和理解。
从第2课开始,教科书引导学生分别对材料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进行了独立的探究和测试。
在第6课,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新的情境。
在第7课,他们将再次回到生活的场景中去,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给周围的物品分类,同时总结6种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
可以想见,这时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常见材料,已不是纯经验层面上的了,他们已经有了科学描述的方法,已经能够从物理性质的角度描述和比较它们。
气泡图的使用也使他们关注到材料除显着特征外的其他特征方面,使他们能够从材料更多的属性方面去识别它们、认识它们。
对6种材料性质的总结,也使学生们有机会不是从一个方面,而是多个方面对常见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比较,辨别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性质在描述物体和组成它们的材料方面的作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的材料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设计5
《给身旁的资料分类》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件是由何种资料构成的;能依据资料的特色,提出对物件分类的标准。
2、愿意把本组找到的资料告诉其余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生活离不开各样资料。
教课要点:3、能举例说出一种物件是由一种或多种资料制成的;能划分常见的天然资料与人造资料;举例说明日然资料与人造资料的关系。
教课难点:4、能举例说明资料与人类生活的亲密关系;能描绘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子、书、玩具小木船、塑料杯、铁制小刀、放大镜等。
课时安排:用2课时。
第1课时达成活动1的教课;第2课时达成活动2、活动的教课。
教课过程:一、下边的物件是用什么资料制成的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判断常有物体是由什么资料制成的。
2、能能以制成物件的资料为标准,给物件分类。
3、在沟通议论中,可以认真地聆听他人的建议。
实行过程:1、四人一个小结,每组一套资料。
此活动分两个阶段推行。
第一阶段:从第一幅图到“还有哪些物件是由以上资料制成的?”第二阶段:“下边的物件分别是由几种资料制成的?”2、在第一阶段,指引学生经过察看,辨识每种物件是由什么资料制成的。
教师要给一些提示,比如,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我们就说塑料是制成它的资料,椅子是木头制的关于铜、铁、铝这些资料,先做归类示范,指引学生概括出它们都是金属,提出金属资料的观点。
关于玩具娃娃和衣服,可以让学生察看棉布纤维。
在察看不清时,提示学生使用放大镜察看,并与其余资料推行比较;还可以把带来的小块棉布扯开,露出棉絮。
在学生察看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得出“纤维资料”这个观点。
在此基础上,指引学生理解更多的纤维资料。
3、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要修业生依据制成物件的资料,给这些物件分类,把同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的名称填在书上的圈里,再把构成每类物件的资料名称写在圈的下边。
要求在书上4个圈里,分别填入物件的名称,并在对应的圈下,分别填上“金属”、“塑料”、“纸”和“棉布(纤维)教课方案”。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三年级科学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材料的分类,如天然材料、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和掌握常见材料的分类。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实物或图片,如天然材料(木头、棉花)、金属材料(铁、铜)、有机合成材料(塑料、玻璃)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材料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分为哪些类别?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材料的分类,如天然材料、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等,并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实践操作:教师发放材料实物或图片,学生分组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分类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材料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并强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搜集身边的材料,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家长分享。
2. 家长协助学生,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材料分类的亲子作业。
3. 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带到学校,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分类能力和思考能力,评估学生对材料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材料分类的理解深度。
3. 搜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实践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材料博物馆或相关企业,直观地感受不同材料的特征和用途。
3. 开展以材料分类为主题的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身边的材料分类》三年级科学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是教科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本课围绕学生身边常见的材料,设计了2个活动。
其中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分类以及交流讨论等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懂得常见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生活中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
活动2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某些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体会技术的重要性。
我们要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在本课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感觉器官仔细观察身边物品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2、学生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有关身边材料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由老师带来一些身边物品,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想知道有关身边所用材料更多知识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我对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展开一系列实验活动,探究身边的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进一步给这些本材料进行分类,并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进行解讲,使学生能够知道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我们周围材料给身边材料分类》教学设计17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有着很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能够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能够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实行描述和分类。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通过回忆和反思,持续完善自己的原有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和反思,持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理解。
【教学难点】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关材料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看大家还记不记得?依次出一些玩具〕他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板书:金属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板书课题〕二、新授1、给身边的物品分类刚刚我说了这几多的材料,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物品是这些材料制作的,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能够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再答复。
分组讨论、汇报。
2、给材料分类刚刚我们同学举了那么多的物品,他们都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生:是因为材料有不同的特性。
师:真棒。
下面我们大家将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一下我们刚刚说的这些材料都有哪些物性?在实验之前请大家听清老师的要求再开始。
实验要求:1〕、实验时就注意平安,不要被材料扎伤。
2〕、按照表格中的顺序一个做实验。
3〕、实验结果由组长、填写在表格中。
4〕、实验完成后,组长将材料整理好放回材料袋中。
5〕、听到“开始〞之后才能开始实验。
师宣布实验开始。
分组实验,师巡视并做适当的指导。
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3、材料与环境刚刚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材料的特性,你们知道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些材料的吗?现在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阅读课本62页材料与环境下的一段,然后再答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
2.教师准备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在普通纸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一份。
【教学过程】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填入书本P61表中。
2.汇报交流并进行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归纳
1.出示表格。
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行一次盘点总结。
2.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沉还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三)材料与环境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制成相应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把自然界里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全班同学来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1.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复合材料”。
2.展示自制复合纸,建议学生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比研究。
3.这一单元结束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建议大家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的问题展开探索,我们一定能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