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之韵
浅析陕北民歌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
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
想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一)陕北的地域特点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孕育着近14亿的炎黄子孙,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陕北地区是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大的乐句时,他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或是少弹和弦中的音符,或是双手错开弹奏和弦。
总之,通过他灵活机智的处理,反倒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使人听起来感到毫无瑕疵。
阿什肯纳齐的演奏特点可以用避“重”就“轻”来高度概括:他反对用力敲击琴键。
他那种柔和清澈的触键与轻盈飘逸的音色,体现了现代俄国钢琴演奏学派的另一种风范。
这种追求“轻”的审美取向,可以使触键音色充满优美的浪漫格调。
阿什肯纳齐对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钢琴作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卓然的演绎,特别是对俄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更有着感人至深的诠释。
阿什肯纳齐曾录制了大量的唱片,他对每一个音符的音色和音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他对录制的任何作品都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
他录制了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奏鸣曲全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全集》等多人的钢琴曲全集,因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钢琴全集录音大师”,人们从这些音像资料中可以听出他那种惊人的演奏技巧和高深的艺术造诣。
五、结语俄国学派钢琴演奏家反对不讲究声音的敲打式触键,他们要求触键准确干净、音色变化丰富、力度对比鲜明,重视运用速度的快慢来增加作品的戏剧性。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陈 蓉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圣地,无数的战士、人民在这里为了中国的崛起和美好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这里正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因其位置处于陕西北边,所以才有了陕北这个名字。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

陕北地区民歌艺术特点作者:陈蓉来源:《牡丹》2018年第11期陕北民歌是陕北这幅美好画卷的点睛之笔,它让陕北更加富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要想了解陕北的民歌,人们就要先了解这里的特点和风土人情,进而探索陕北民歌的特点和根源。
只有熟悉陕北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人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传承和发展。
想要更好地了解陕北民歌,人们就要了解它的风格和演唱技巧,全方位地了解和发现陕北民歌独特的风华和美丽。
一、陕北的地域特点和民歌类型(一)陕北的地域特点中国的国土非常非常广阔,这里有着大片的土地和资源,孕育着近14亿的炎黄子孙,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俗。
陕北地区是有着革命历史的红色圣地,无数的战士、人民在这里为了中国的崛起和美好的新生活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片充满奇迹的土地,这里正是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因其位置处于陕西北边,所以才有了陕北这个名字。
这里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域面积达到92521.4平方千米,该地区地面以中生代基岩为地基,再加上一层厚厚的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层,最后再经过流水冲刷和土壤风化,就形成了一种新地形。
(二)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歌曲样式有吆牛歌、采石歌、打场歌、打夯歌这几种。
劳动号子以劳动内容为基础,劳动者根据劳作的节奏旋律而哼唱,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复杂多变的劳作形式下,劳动号子给劳动者带来了心情的放松和愉快。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各样的歌唱形式,将歌曲演绎得生动形象而富有魅力,同时,歌曲的表现结合了劳动者独特夸张的哼唱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感。
劳动号子不仅是一种歌曲,也是陕北人民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代表了陕北人民最真挚的劳动生活。
(三)信天游信天游的表现方式主要有高腔和平腔两种,在民歌的曲风范围中,它属于山歌一类,也就是在山田中哼唱的歌曲。
所以,人们又可将其称为“酸曲”或“山曲”,它包含的内容不多,歌词简洁明了,节奏鲜明纯朴,韵调起伏有序,通常每两句作为一个结构体,上下句押韵或者不隔句的押韵。
陕北民歌100首

陕北民歌100首1.康定情歌2.小苍山谣3.天高云淡4.这么把我街5.新婚别五里6.望乡台7.新疆山歌8.大漠苍翠9.隔江犹犹10.朝花夕拾11.把手牵紧12.垦荒牧歌13.山歌14.草原洋洋15.白雪公主16.扁舟17.黄河水18.倚天抛剑19.驿马安条件20.边缘谣21.无话不说22.唐蝶梦23.大河向东流24.月亮代表我的心25.绿袖子26.巴黎圣母院27.蝉鸣漫漫28.两只老虎29.山西高吟30.咱家的野菊花31.我的祖国32.无绳快乐33.四季田庄34.夕阳拢来35.乌兰朵尔36.东大街西大街37.快活三38.索引童言39.船歌40.五龙俱下41.西藏北歌42.草原恋歌43.红太阳西看44.做一天娃娃45.大落河46.沙漠中的孤舟47.芦笙曲48.紫梅花水会49.梅花仙子50.小巴山谣51.十只鸟52.林之歌53.五个小孩弹琴54.母亲的短篇小诗55.毡房小调56.迎接晨光57.舞动的河流58.木兰辞59.翻马手60.草原之夜61.维颂62.晨曦63.虹色梦64.牧歌65.苍茫雄壮66.外婆的澎湖湾67.娃娃结义68.红豆曲69.鹤影70.沁园春·雪71.滚滚红尘72.三湘慢歌73.风卷残云74.祖国繁花75.古河渔民76.汉宫秋·宴桃园77.青春谣78.月落乌啼79.小王子80.我们的歌81.茫茫大草原82.山歌奏响83.铁桥横七关84.泪洒青草地85.情深谊长86.忆清凉碧云天87.东风夜放花千树88.山河大地89.广陵散90.鹊桥仙91.寻寻觅觅92.诉说清河93.老家94.宁夏秋色95.情未了96.把手牵97.铁路运货98.川流不息99.炎黄子孙100.春晓辞。
陕北民歌的基本旋法走向和美学特色

陕 北 民歌 的 基 本 旋 法 走 向 和 美 学 特 色
杨 春 栅
( 绵 阳师范 学院音 乐与表 演艺 术 学院 , 四川 绵阳 6 2 1 0 0 0 )
摘要: 陕 北 民歌 是 陕 北 人 民社 会 生 活 和 思 想 感情 最 直接 、 最真 切 的 艺 术反 映 , 在 近 代 中 国 的历 史 上起 到 重要 的 作 用 。它 是 历 代 陕 北人 民 留 给 我 们 的 宝贵 民 间 文 学 遗 产 , 是 中 国 民 间 文 学 宝 库 中的 瑰 宝 , 是 音 乐 美 学 的 特 色艺 术 成 就 。 关键词 : 陕 北 民歌 ; 美 学特 色 ; 旋法走 向
四 、结 语 任何一种独具特 色 的文学 艺术种 类 , 都 有 与 之 相 应 的 表 现 手 法 。陕 北 民歌 是 陕 北 文 化 乃 至 黄 土 文 化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它 散 发 着 黄 土 地 上 泥 土 的芳 香 , 流 淌 着 黄 土 儿 女 最 通 俗 的 词 汇 和
大学 , 2 0 0 7 .
作者简 介 : 杨春 柳 , 绵 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
・
2 03 ・
最 高 昂 的激 情 。 以陕 北 民 歌 歌 词 的 修 辞 特 色 为 切 入 点 来 研 究 陕 北方言乃至 现代 汉语 的修辞 艺 术 , 既 有学 术价 值 , 又 有 艺 术 价 值 。陕 北 民歌 是 中华 民 族 的 瑰 宝 , 出 于 对 民 间 艺 术 的传 承 , 我 们 应 加 大 对 它 的研 究 。
三 、陕 北 民歌 的 基 本 旋 法走 向 陕北 民 歌 旋 法 走 向是 以一 个 纯 四度 加 大 二 度 或 两 个 纯 四 度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

Yi Shu Ping Jian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汪晨玮何洋广东海洋大学摘要:歌曲《三十里铺》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是陕北民歌信天游这个音乐品种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对于这样一首十分经典的曲目,本文通过对其艺术特色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广大的声乐歌唱者和声乐学习者今后演唱这首歌曲时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关键词:陕北民歌《三十里铺》艺术特色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6-0034-02陕西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之上。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曾经优越的自然环境,因为气候的变迁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这种环境之下生活的陕西人却也因此养成坚韧、朴实、勤劳、淳朴的性格。
而这一带的音乐也是具有很强地生命力,陕北民歌就是在这样的天时地利条件下形成的。
它是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势与陕北人的真性情碰撞的产物,是反映当下陕北人民生活文化的艺术形式,诞生在此地的歌曲,正是这片土地的文化承载者和记录者。
《三十里铺》这首歌曲在陕西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流传度十分广泛的一首歌曲。
它产生于中国近代时期,以陕西省绥德县三十里铺地区发生的真人真事为素材创作而成,也因此得名《三十里铺》。
绥德当地一个叫做郝增喜的小伙子和叫作王凤英的女青年两人渐生情愫,偷偷相爱了。
但由于当地的人们观念保守,在传统思想的钳制下,两人不得结合。
没过多久,郝增喜的父母做主替他与别人定了一门亲事,不明真相的王凤英得知后伤心欲绝。
一年后,男孩与定亲对象结婚,王凤英更觉得心如刀割便想一死了之,却因舍不下可怜的父母,未能如愿。
他们偷偷相爱的事情,村里人早有议论。
擅长编歌的长工常永昌,便萌生了以这对恋人的故事为题材创作一首歌曲的想法。
到了1942年,郝增喜加入了八路军,跟随队伍离开村庄的那天,凤英站在自家窑洞的崖畔上眺望,满眼不舍的看着郝增喜。
学唱陕北民歌感悟心得

学唱陕北民歌感悟心得有:1.历史文化:陕北民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信仰。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对陕北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地方特色: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旋律优美、歌词生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3.音乐韵律:陕北民歌的韵律十分独特,既有柔美的旋律,又有豪放的歌声。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韵律之美。
4.情感表达:陕北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学唱这些歌曲,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也更加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5.文化传承:学唱陕北民歌,让我更加关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陕北民歌。
6.艺术修养:学唱陕北民歌,也让我更加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
在欣赏和学习这些歌曲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欣赏音乐、理解艺术,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7.民族自豪感:通过学唱陕北民歌,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也更加自豪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歌声,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8.音乐创新:在学唱陕北民歌的过程中,我也尝试进行了一些音乐创新。
我尝试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的陕北民歌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新作品。
这种创新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音乐的本质和创作技巧。
9.语言艺术:陕北民歌的语言艺术也非常独特。
通过学唱这些歌曲,我不仅学会了用方言唱歌,还领略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种语言艺术让我更加热爱中文,也更加热爱唱歌。
10.心灵触动:最后,学唱陕北民歌也让我心灵上得到了很大的触动。
每当我唱起这些歌曲时,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
这种感动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也更加热爱这个世界。
陕北民歌20首

陕北民歌20首陕北民歌是指中国陕西省北部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类民间歌曲,它以真实、质朴的歌词和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旋律著称。
这些民歌通常以农民生活、爱情和自然景观为主题,歌词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真挚态度。
以下是陕北民歌中的20首经典代表作品:1.《秧歌》:这是陕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激情四溢的歌词而闻名。
2.《红梅赞》:歌颂了陕北红梅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民歌描绘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奋勇前行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民的斗志。
4.《秦岭祝酒歌》:歌颂了陕北秦岭山脉的壮丽景色和陕北人民的淳朴生活。
5.《茉莉花》:表达了陕北人民对茉莉花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吕洞宾》:以陕北著名神话人物吕洞宾为题材,歌颂了他的仙人形象和智慧。
7.《劳动最光荣》:歌颂了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劳动的伟大意义。
8.《梁祝》:将陕北民歌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统故事相结合,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
9.《近郊山歌》:歌颂了陕北近郊山区的美景和勤劳的农民。
10.《太行山上》:描绘了陕北太行山上的宏伟景色和勇敢的山区人民。
11.《咱们家乡的大河》:歌颂了陕北家乡的大河和人民的生活。
12.《高粱红了》:以高粱成熟为背景,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3.《祝你平安》:表达了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14.《陕北民歌》:以陕北民歌为题材,歌颂了陕北民歌的魅力和地方特色。
15.《农民好兄弟》:歌颂了农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6.《西北雪》:描绘了陕北冬季的寒冷和雪的美丽,表达了人们对冬天的热爱和希望。
17.《乡恋》:描述了农村少男少女之间纯真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家乡和亲情的思念之情。
18.《搭秧歌》:以搭秧歌为背景,歌颂了陕北人民的劳动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19.《牧童遥望秦川》:以牧童为主角,描绘了陕北的广阔山川和牧民的生活。
20.《天山之女》:歌颂了陕北女性的勤劳和美丽,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尊重。
陕北民歌经典12首

陕北民歌经典12首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它是陕西北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民歌在长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形成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其中12首享誉于世,被认为是代表性的陕北民歌经典。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步骤阐述这12首陕北民歌的特点和魅力。
第一首:《黄河谣》《黄河谣》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由郝维纳作曲。
这首歌以黄河为主题,表达了人民对祖国母亲黄河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动人,表达了陕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的精神,成为陕北地区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第二首:《钟楼怨歌》《钟楼怨歌》是一首感人肺腑的民歌,歌曲副歌反复吟唱“劝君莫哭,劝君莫哭,更待天明”。
陕北旧时会在灾难面前敲钟,声援四方,这首歌曲则反映了劳动人民面对自然灾害的坚强抗争精神。
第三首:《延安颂》《延安颂》是一首表达对共产党历史和陕北的感情的歌曲,进一步展现了陕北人民的无私奉献和爱国主义精神。
歌词中“长征出奇迹,延安颂传四海”,表彰了共产党领导陕北人民的业绩和贡献,它是一首有感染力的陕北民歌。
第四首:《茉莉花》《茉莉花》是中国最著名的民歌之一,这首歌曲在陕北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受欢迎,因此也被认为是陕北地区的代表性作品,同时它还反映了中国北方的风俗和民俗文化,歌曲旋律轻盈优美,又有一定的情感元素,是广受欢迎的陕北民歌。
第五首:《马铃薯》《马铃薯》是一首反映农民种植马铃薯心路历程的陕北民歌经典,风格轻快朗勇,歌词生动,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非常优美,歌曲内容充满了乐观的向上力量,是陕北地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六首:《梁家河》《梁家河》是一首充满陕北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它描绘了陕北梁家河村的美丽风景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这首歌曲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陕北民歌经典之一。
第七首:《草原小调》《草原小调》是一首抒情舒怀的陕北民歌经典,歌曲中充满戏谑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这种快乐和自由的氛围正是草原上真正的象征和呼唤,同时这首歌曲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好听的陕北民歌精选

好听的陕北民歌精选陕北民歌:承载着陕北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陕北民歌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陕北人民的历史记忆与情感。
这些民歌描绘了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生活、爱情、战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北民歌以其深情的旋律和真实的歌词,将人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中,激发起无穷的思考和感动。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好听的陕北民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的美妙。
1. 让人心碎的《马头琴下河滩》1.1 简介《马头琴下河滩》是一首陕北民歌中的经典之作,歌曲灵感源自百年前陕北农民在河滩上的生活场景。
这首民歌以悲伤的调子和深情的歌词,描绘了农民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生活的场景。
1.2 歌词摘录马头琴的声音沉重却又醇美河滩的晚风轻轻拂过心扉1.3 曲调特点这首歌曲以马头琴为主导乐器,搭配农民的朴素嗓音,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悲伤和忧愁的情感。
歌曲中的音符变化和音阶转换增加了整首歌的层次感和韵味。
1.4 相关视频链接可以在网络上搜索《马头琴下河滩》来欣赏这首精选陕北民歌的完整版本。
这首歌曲将带领你进入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陕北世界。
2. 好听的《黄土高坡上》2.1 简介《黄土高坡上》是另一首好听的陕北民歌,歌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歌词刻画了陕北山区的艰苦生活。
这首歌以乡村篝火的场景为背景,歌颂农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歌词摘录黄土高坡上篝火燃不尽农民们的歌声穿越风雨绵绵2.3 曲调特点这首歌曲以简单明快的曲调为主,强调了陕北农民朴实的情感和纯粹的生活态度。
歌曲中的鼓点和节奏变化增加了整首歌的活力和动感。
2.4 相关视频链接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黄土高坡上》的演唱版本。
通过欣赏这首歌曲,你将更深入地了解陕北人民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感人至深的《给马卡青祝福》3.1 简介《给马卡青祝福》是一首流传广泛的陕北民歌,歌曲是对陕北青年马卡青的深情祝福。
马卡青是一位杰出的陕北民歌演唱家和作曲家,他用自己的才华为陕北民歌作出了巨大贡献。
大悲大喜陕北民歌

大悲大喜陕北民歌美国人斯诺在其名作《西行漫记》中感叹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
”或许不用走进陕北,单是细细聆听陕北民歌,就不难发现,陕北民歌固守着精神高地和民族之韵,陕北民歌不仅唱红了天,唱恸了地,更唱出了一个欢天喜地。
说陕北民歌唱红了天,说的是《东方红》。
《东方红》曲调源自土生土长的陕北民歌《你叫妹妹不放心》,歌词是“蓝格茵茵的天,飘来一疙瘩云,刮风下雨响雷声,三哥哥今要出远门,呼儿嗨哟,你叫妹妹不放心……”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将此曲改编成抗日歌曲:“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咱顾不上……”这就是常说的《白马调》。
1942年佳县农民李有源有感于解放区的新生活,将此歌改为《东方红》,吼出了时代的心声,更道出了“谋生存”这一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所以一唱出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流传。
说起哀恸来,还有哪首曲子能比得上“哀乐”,而这就是陕北民歌“唱恸了地”。
1942年,鲁艺的音乐家刘炽、张鲁在米脂县常石畔村采风,听吹手(唢呐艺人)常峁儿演奏唢呐曲牌《粉红莲》,此曲音韵深沉宽广,音色凄哀中凸显坚毅刚强,音乐家们将此曲与陕北民歌《珍珠倒卷帘》主旋律编配,改编成多种民乐演奏的哀乐。
同年公祭刘志丹迁柩家乡安葬时,被正式当哀乐使用。
1956年刘炽在《上甘岭》电影中将此曲处理成管弦乐队演奏的追悼音乐,并定格成现今通用的“哀乐”。
每逢过年过节,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春节序曲》,便是陕北民歌“唱出的一个欢天喜地”。
《春节序曲》是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先生根据陕北春节民间娱乐活动素材和陕北传统民间音乐,于1955年~1956年间整理编创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该曲以陕北大唢呐《狮子令》等经典曲牌与陕北秧歌《拜年调》巧妙组合,将人们欢度春节的那种丰收团圆、祥和喜庆、热歌劲舞、万众欢腾的洋洋喜气和追求幸福美好的健康情趣演绎到了极致,成了全民族的欢乐图腾。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浅析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之一,其迷人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唱法技巧。
陕北民歌唱法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奏感和音律感
陕北民歌的节奏感和音律感是其独特的唱法技巧之一。
陕北民歌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其唱法中存在较多的节奏转换和复杂的韵律变化。
在唱法中,歌唱者需要根据歌曲的情绪和意境来调整歌曲的节奏和韵律,以达到表达情感的目的。
此外,陕北民歌的音律感也非常强烈,唱法中需要注意歌曲中高低音的变化和调整,以达到语调的效果。
二、咬字清晰
陕北民歌的唱法中咬字非常清晰。
歌唱者需要准确地吐出每一个字,用唱法来展现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歌唱者在唱歌时,需要将每一个字都二分清楚,以便于听众准确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意思。
三、情感表达
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陕北民歌的唱法中,歌唱者在唱歌时需要表达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歌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来传递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以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故事。
总的来说,陕北民歌的唱法技巧包括了节奏感和音律感、咬字清晰、情感表达、声音运用与变化等方面。
这些唱法技巧不仅仅是音乐中的技巧,更是表现情感、传达意境的表现方式,使陕北民歌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得以发扬光大。
浅析陕北民歌

浅析陕北民歌摘要]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词和曲的角度来看陕北民歌的情感内涵,对进一步会聚和发展陕北民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北民歌词曲情感内涵陕北自古以来是民族融合的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在这片贫瘠而荒凉的土地上,形成了粗犷、豪迈的地方特色和无比鲜活的陕北民歌。
而这种民歌同时反映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特点。
陕北的小调和歌舞总是伴随着民俗活动,喝酒唱酒曲、扬场唱“叫风”调、打夯唱号子、喜事唱上头歌等等。
为了更深入挖掘陕北民歌其独特魅力,本文从词和曲的角度来探析陕北民歌的情感内涵。
一、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地理意义上的陕北:由于长期的地壳运动及历代的滥垦滥伐,土地表层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同时风沙日烈,亢旱无雨,植被较少,自然环境恶劣。
文化意义上的陕北:既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对于特殊地域的生命诠释。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勤劳善良、淳朴奔放。
与温柔敦厚的汉文化相比,陕北更多地呈现出粗犷亢奋的主题。
二、从词的角度来研究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劳动人民的不断打磨加工,在旋律和歌词的形式上,逐渐形成一定的规范性和严整性。
陕北民歌的句式多为上下句结构,两个尾字押韵,形成一个段落。
其中信天游最为典型,突出的表现形式为“比兴”的艺术手法。
以彼物比此物,以先言他物。
信天游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如:“五谷里那田苗子,唯有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呀,唯有那蓝花花好”。
歌词通常以一句人们习惯的日常语言来开头,起兴引出后面想说的话。
比如“树叶叶绿来,树叶叶黄,丢下个小妹妹受恓惶”。
另外,歌词中也多采用衬字和衬句,如“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的个灯”,其中“的那个”、“哟”均为衬字。
而在“小姐姐拿一把鸳鸯扇,将身坐在玉石栏杆,一对对蝴蛛儿瞧牡丹,蝴蛛来瞧牡丹”中“蝴蛛来瞧牡丹”为衬句。
借物比人,托物言情,在众多的陕北民歌中,以描写爱情的歌曲最为多见。
信天游的简介_信天游特点是什么

信天游的简介_信天游特点是什么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信天游的简介_信天游特点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目录信天游的特点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信天游的比兴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
“按刘勰的说法,‘兴’,既有比喻的意思,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渲染气氛等。
”既然是“微妙的事物”,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信天游的起兴里就有很多这样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比如:“羊肚子手巾(那)三道道蓝,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哟)回来了。
”又如:“羊肚子手巾(那个)三道道蓝,你说(那个)难呀难也不难。
”“起”是一样的,但是兴起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信天游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兴之作。
这些口语化的诗句,语出惊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内容主要以反映爱情、婚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主。
陕北人唱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音乐之韵传统之美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音乐之韵传统之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民间音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之美。
从古老的民歌和戏曲音乐,到各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形式,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感动。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的民间音乐已经开始形成。
经典的诗经中记载了许多古老的民歌,这些歌曲通过简洁明快的旋律和真切深沉的歌词,抒发了人们对生活的喜悦和悲伤。
这些古老的音乐作品至今仍然被广大民众传唱,成为中国音乐的瑰宝。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民间音乐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形式。
例如,北方的陕北民歌以其豪放和坚毅的风格闻名。
这些民歌通常以男性驰骋草原的生活为题材,歌颂英雄人物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旋律高亢激昂,让人仿佛沉浸在一片壮美的草原之中。
而南方的客家山歌则以其温婉和深情的特点而著名。
这些歌曲以家乡思念和爱情为主题,旋律柔美婉转,歌词含蓄而动人。
听着这些山歌,仿佛能感受到南方山间的恬静和人们对故乡的眷恋。
此外,中国的戏曲音乐也是传统民间音乐的一大亮点。
中国的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区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戏曲音乐以它特有的说唱形式和旋律变化,向观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精髓。
在京剧中,琵琶、二胡、唢呐等乐器的演奏几乎成为一种标志性的声音,经过演唱家的精心培养和台前幕后的艺术家们的合作,戏曲音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韵律之美正是由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组成,而这些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热爱与付出。
在当代,中国的民间音乐也在不断融合新的元素,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例如,流行音乐中嵌入了民族乐器的演奏和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创造出了独特而又不失神秘感的作品。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韵律之美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最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

最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素朴而又独特的陕北,经历着历史的流动变换,却留下了一道道独具韵味的民歌,让我们沉醉在陕北淳朴而又神秘的民歌里。
陕北民歌既勾起怀旧情怀又能给人强烈的节日感,所以在陕北地区,这类民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不仅仅激励了活泼的人们,而且大家也经常会在一起唱这些民歌,以庆祝节日。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陕北最好听的十首民歌:1、《陕北的民歌》:这首民歌是一首充满着节日气氛的歌曲,它讲述的是在陕北地区庆祝节日的故事。
这首歌的旋律俏皮婉转,用夸张活泼的对比来表达对节日气氛的激励。
旋律美妙,节奏明快,大家故作欢乐,让人们充满欢声笑语。
2、《放荡照乡野》:这首民歌反映的是陕北的田野经历,以及那些忙碌的农民们的生活,歌曲旋律比较慢,但却充满着深沉的情感,包含了收获的喜悦,劳作的疲惫,以及辛勤地耕耘的决心。
歌词中编排出农人们挥汗稼穑的场景,让人体味到田园中农事般的活泼欢快。
3、《流浪田儿》:这是一首适合游子们使用的民歌,让人熟悉陕北地区流浪人的故事。
歌词中描述的旅途中的游子,穿越了草原和山间,踏上了远行的道路。
这首歌的旋律抒情,流畅的旋律让路上的思念油然而生,让忧伤成为一种凄迷洒脱的情感。
4、《陕北姑娘》:这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描述了陕北地区典型的相思之恋,打动了许多人。
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歌里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是众多歌迷最喜爱的。
5、《照乡野行行歌》:这首民歌有一种迷人的古风,沉淀着深沉的心理,传递着对生活的哲思。
抒发出一种慵懒的情绪,踏着慢板的旋律描绘出静谧田园的不同景色。
歌词里弥漫着大地的温馨,把人们的思想引入到深邃的田园静谧中。
6、《草原醉》:这首歌以民间节庆为主题,把生机活泼的节庆感宇宙化和乡土化地表达出来。
旋律婉转悠扬,歌词朗朗上口,既唱出了大草原中炊烟飘起的景象,又打动人们内心最深处哪隐藏的喜怒哀乐。
7、《边境的姑娘》:这首民歌将边境的特色优美的唱出了来,旋律动听又活泼,歌词表达的是激情的爱情,以及边境人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尤其是对团结友爱和家国情怀的深深唱出给边境人们听。
适合学生唱的陕北民歌

适合学生唱的陕北民歌陕北民歌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呢!陕北民歌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有不少适合学生唱的。
就像《东方红》,这歌可是相当经典。
它的旋律简单又好记,歌词充满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学生们唱起来呀,既能感受到陕北民歌的那种质朴风格,又能在唱歌的过程中了解到那段特殊的历史,体会到人们对领袖的感恩。
还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一唱起来就特别有画面感。
想象一下,那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红红的一片,就像陕北人民火热的心。
它的曲调欢快活泼,很适合学生们在学校的文艺活动里演唱。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首歌,把陕北的山川美景用歌声展现出来,仿佛把大家带到了那个黄土高坡之上。
《南泥湾》也是很棒的选择。
虽然它讲述的是南泥湾的故事,但也是陕北地区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
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歌词中“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田园景象。
学生们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当年战士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那种决心和力量,也能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珍惜生活的品质。
另外呀,《赶牲灵》也挺适合学生的。
这首歌充满了生活气息,那一句“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就像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
学生们唱着这首歌,就像是在体验陕北人民赶牲灵的生活场景,能让他们了解到陕北独特的民俗文化。
陕北民歌就像一个大宝库,里面有很多宝藏歌曲适合学生们去挖掘。
这些歌曲不仅能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让他们了解到陕北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而且,陕北民歌那种高亢嘹亮的风格,能让学生们在唱歌的时候把心中的热情都释放出来。
在学校的音乐课上,或者是校园的合唱比赛中,学生们要是能演唱这些陕北民歌,肯定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听觉享受,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陕北的优秀文化呢。
陕北民歌的演唱方式也很有趣。
它不像有些歌曲那么讲究技巧,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学生们只要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对陕北这片土地的喜爱之情融入进去,就能唱出属于自己的味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11.2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精神财富事例(图文)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信天游:黄土地带韵的名片
陕北是民歌之乡,最能代表陕北民歌风韵的是信天游,它是陕北人民在山峁、沟壑、赶脚、耕地、放牧、捡柴时即兴而编,它是随天漫游,抒发感情,表达心声的表现方式。
集中展示了陕北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一生坎坷,献身
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
其中,《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
华彦钧又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代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民歌之韵
王建领
《人民日报》(2013年04月22日24 版)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不无感叹地写道:“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
”是的,只要我们走进陕北,走近陕北民歌,在细细领略她的魅力时,就不难发现:那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民族之韵吗?
陕北民歌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在北起毛乌素沙漠、南至金锁关,东起黄河、西至子午岭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拦羊嗓子回牛声,抒发着自己的冲天豪气,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世界。
通过山曲、秧歌曲、小调、道情、信天游、生活小调等多种形式,用自己的精神、思想、情操、甚至生命,向世人尽情展示着陕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
在这里,黄土高原广袤、雄浑中透出几分苍凉的自然环境,峁梁起伏、沟壑纵横的视觉效果,通过艺术思维的折射,赋予陕北民歌独特的地缘基因,那高亢粗犷、悠扬质朴的一首首陕北民歌,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陕北人就像陕北民歌的一个个音符,无论是牛耕的犁沟,还是农闲的炕头;无论是节日的街巷,还是商贾的路途,都会被陕北人谱写成一行行、一曲曲如醉如痴的民歌乐章。
“阳坡的糜子背洼的谷,黄土地里笑来黄土地里哭”,你看那田野里、路畔上、院落里、崖畔上,那做工、放牧、赶牲灵的;那洗衣、挑水、纳鞋底的,竞相用民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劳作中、酒席上,甚至叫卖、哭悼,都有词有曲,令人荡气回肠,情不自禁。
清末钦差、光绪帝的老师王培棻在巡视三边后写的《七笔勾》中,将三边描绘成“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之地。
恕不论老先生有无偏见,正是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小的客观现实,才使陕北人的天性、野性、人性得以张扬,才会涌现出赫连勃勃、李继迁、李自成、韩世忠这样的民族精英,才会孕育出陕北民歌这样的文化精品。
陕北民歌是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高坡上的音乐巨著,是瞭望陕北的百科全书。
“信天游好像没梁的斗,甚时想唱甚时有”,现今流行的两万多首陕北民歌中,有言情的、叙事的,也有诉苦的、明理的,大都是口头传唱文学。
陕北民歌在流行、演绎的过程中,陶冶了陕北人淳朴、善良、刚毅、豁达的个性,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像陕北民歌歌手中的杰出代表,《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作者、黄河船夫李思命,《赶牲灵》的作者、脚夫张天恩。
《三十里铺》的作者、木匠常永昌等,他们可以不识字、不识谱,但他们不能没有生活,不能没有民歌。
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受苦人和像他们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用生命拥抱艺术的人,才将黄河船夫的伟大、脚夫的艰辛、爱情悲剧的伤感,定格成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精美民歌,并插上音乐的翅膀,从陕北的土旮旯、山圪崂走向全国、飞向世界。
说起陕北民歌的广泛影响,人们用陕北民歌唱红了天、唱恸了地、唱出了一个欢天喜地来概括。
陕北民歌唱红了天,说的就是《东方红》。
《东方红》唱出了时代的心声,一俟唱出便迅速传遍全国,整整影响了一个时代,在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将《东方红》的乐曲送上了太空。
唱恸了地是指现行《哀乐》。
1942年,鲁艺的刘炽、张鲁在米脂县常石畔村唢呐艺人常峁儿处采风获得唢呐曲牌《粉红莲》,由于此曲音韵深沉宽广,音色凄哀中凸显坚毅刚强,体现着一种生生不息的自强信念,音乐家们将此曲与陕北民歌《珍珠倒卷帘》主旋律编配,改编成多种民乐演奏的哀乐。
同年,公祭刘志丹移柩家乡时,被正式当哀乐使用。
1956年刘炽在《上甘岭》电影中将此曲处理成管弦乐队演奏的追悼音乐,并定格成现今通用的《哀乐》。
唱出一个欢天喜地是指我国喜庆佳节的保留节目——《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是由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先生根据陕北春节民间娱乐活动素材和陕北传统民间音乐,于1955至1956年间整理编创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该曲以陕北大唢呐《狮子令》等经典曲牌与陕北秧歌《拜年调》巧妙组合,将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丰收团圆、祥和喜庆、热歌劲舞、万众欢腾的喜气和追求幸福美好的情趣演绎到了极致,成了全民族的欢乐旋律。
陕北民歌能始终跟随时代的节拍,扎根于厚实的生活土壤之中。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东方红》,本是一首土生土长的陕北小曲——《你叫妹妹不放心》,歌词是“兰格茵茵的天,飘来一疙瘩云,刮风下雨响雷声,三哥哥今要出远门,呼儿嗨哟,你叫妹妹不放心……”抗日战争时期,陕北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尽匹夫之责,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随之将此曲改编成抗日歌曲:“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咋顾不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马调》,1942年佳县农民李有源有感于解放区的新生活,又将此歌改为颂歌《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从《东方红》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陕北民歌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陕北民歌始终和着时代的主旋律、与民族命运相联系、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品质,使陕北民歌成了陕西的名片、中华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