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疗规范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前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7)、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会(2008)、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08)和Barany学会(2015)分别发表了BPPV相关的诊疗指南或标准。
随着眩晕诊疗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BPPV 诊疗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以期规范、完善国内BPPV 的诊疗工作。
定义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流行病学BPPV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导致不同时期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较大,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
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临床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按照病因和受累半规管进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1.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
2.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二、按受累半规管分类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
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中医眩晕诊疗规范与临床路径
中医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BNG070)o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OIDo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协作组老年高血压协作分组和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高血压协作分组制订的“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常见证候分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瘀血阻窍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协作组老年高血压协作分组和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高血压协作分组制订的“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8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眩晕病,无多种兼杂证候的患者。
2.第一诊断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的初发或治疗未达标的患者。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高血压3级、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列入本路径。
5.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坐立位双上肢肱动脉血压:坐立位均必须在非同日各测量3次,共计6次;⑵静息心电图;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⑷尿微量白蛋白;⑸24小时动态血压:如无相关检查设备,推荐动态监测至少2天以上的诊所血压和(或)至少3天以上的家庭自测血压。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新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病科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2008版)定义: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
一诊断参照五版中医内科教材,诊断依据:1 患者自觉头晕目眩,甚或天旋地转如坐舟中。
2 检查可见患者站立不稳,不能平衡或见眼球震颤。
3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等。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诊断依据:1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 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的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视物变形、复视等)、肢体麻木无力、猝倒、昏厥等。
3 有轻微脑干损害的体征,如角膜和(或)咽反射减退、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 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 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所致的眩晕。
二中医治疗证候分型、治法方药(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蘑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以降逆止呕,头痛明显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夏枯草12g以清熄风阳。
中成药:院内制剂镇脑平肝丸。
每次6g,每日三次(2)痰浊中阻:症状: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中医眩晕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眩晕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症,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百会。
【操作】患者正坐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取百会穴。
将患者百会穴周围头发向两侧分开(可剪掉少许头发),露出施灸部位,局部涂上凡士林油以黏附艾柱;于穴位上点燃麦粒大小的艾柱,待患者局部有灼热感时,医者用干棉球由轻力到重力压灭艾柱并停留片刻,此时患者自觉有热力向脑内传,然后去掉残余艾绒继续施灸,每次灸3~5壮,每天灸1次。
最后涂上万花油。
施灸后一般穴位处会有小灸疱,不需特殊处理,如无感染1周左右灸痂自行脱落。
2.穴位注射颈性眩晕【主穴】风池(双侧)、百会、颈2~7夹脊穴(一侧或两侧压痛点处)。
【药物】红花注射液5ml,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
【操作】取一次性10ml注射器,配5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皮下,百会穴平刺,其他穴位平刺进针1寸,稍加捻转,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药液1.5~2ml。
每星期3次,6次为1个疗程。
眩晕重症【主穴】双侧足三里。
【药物】柴胡注射液。
【操作】以5ml注射器,5~7号针头,抽取柴胡注射液4ml,双侧足三里穴位常规消毒后,垂直进针1.5寸左右,做提插捻转,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各注入2ml。
注射后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睡眠。
注射后30~40min,局部有酸胀不适感,不用处理,可自行缓解。
3.耳穴压豆【主穴】心、肝、肾、肾上腺、皮质下、神门。
【配穴】高血压者加降压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加内分泌;颈椎病者加颈。
【操作】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然后采用0.6cm×0.6cm的胶布将王不留行固定在耳穴部位,按压数分钟,每隔3天更换1次,双耳交替贴压。
耳穴压豆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数次,时间为每次30~60s,头晕严重时可在对侧耳穴同时压豆,以增强疗效。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全文)前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7)、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会(2008)、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08)和Barany学会(2015)分别发表了BPPV相关的诊疗指南或标准。
随着眩晕诊疗实践的不断深入,新的临床证据、检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BPPV 诊疗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多次研讨,在参考借鉴国外最新指南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和中国国情,制定出台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以期规范、完善国内BPPV 的诊疗工作。
定义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流行病学BPPV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导致不同时期的流行病学数据差异较大,目前为止报道的年发病率为(10.7-600)/10万,年患病率约1.6%,终生患病率约2.4%。
BPPV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男女比例为1:1.5-1:2.0,通常40岁以后高发,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
临床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可按照病因和受累半规管进行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1.特发性BPPV:病因不明,约占50%-97%。
2.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特发性突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二、按受累半规管分类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其中嵴帽结石症约占6.3%。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
根据滚转试验(roll test)时出现的眼震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向地性眼震型和离地性眼震型,其中向地性眼震型占绝大部分。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得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概念眩晕就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就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眩晕可见于西医得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考眩晕进行辨证论治。
二、眩晕得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得《中医内科常见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则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诊断要点:(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
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部或(与)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她脑干等一过性缺血得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与(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与(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得眼震以及阳性得病理发射等.(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5)本诊疗规范适用于后循环缺血、脑供血不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西医临床常见疾病,须除外梅尼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得眩晕。
3证候诊断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
眩晕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眩晕眩是眼花,晕是头晕,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神经官能症、内耳迷路病、颈椎病以及脑部肿瘤等疾病。
起病原因,与素质不强、病后体虚、忧思郁怒及饮食辛辣肥甘等有关。
病理表现有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为心脾气血不足或肝肾阴精亏损,不能上荣于脑;实证为风阳上扰,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所致。
【诊断】1.详询病史,有无晕船晕车现象、发作情况及既往病史等;检查有无耳病、颈椎病、心血管疾病或眼球震颤等,并测量血压,化验血常规,颈椎X线摄片及耳科检查,以鉴别眩晕的原因。
2 .头晕无外物及自身旋转感,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贫血等病引起。
3 .眩晕呈阵发性,有外物或自身旋转感,伴恶心呕吐,或眼球震颤,多为内耳迷路、颈椎病或脑部疾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标本虚实。
本虚属肝肾阴精亏损者,宜滋养阴精;属心脾气血不足的,宜补益气血。
标实属风阳上亢的,治予熄风潜阳;属痰浊中阻的,宜化痰和中。
如虚实错杂,当标本兼顾。
1.气血不足头晕目花,突然坐起时眩晕加重,平卧低头较缓,耳鸣,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自汗,体倦无力,苔薄质淡,脉细软。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举例:归脾汤加减。
党参或太子参IOg,黄黄10g,当归10g,白芍10g,川尊3g,熟地15g,炒枣仁12g,夜交藤15g,柏子仁10g。
加减:食少,大便澹,去熟地黄,加炒白术10g,砂仁壳3g。
妇女崩漏失血引起,去川苜,加制首乌12g,阿胶IOgo4 .肝肾亏损眩晕,午后入晚加重,烦劳思虑则剧,精神委靡,记忆力减退,腰酸,膝软,遗精,耳鸣,五心烦热,睡眠不安,形体消瘦,苔少,舌质红,脉细弦。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举例:杞菊地黄丸加减。
地黄12g,制首乌12g,山萸肉IOg,五味子5g,怀山药12g,茯苓10g,枸杞子12g,菊花6g,潼蓑藜10g。
加减:头晕痛,耳鸣,虚阳上亢者,酌加牡蛎、磁石各30g,龟甲15g。
5 .风阳上亢眩晕如坐舟车,耳鸣,头胀疼或抽掣痛,性情急躁,常因恼怒而晕痛加重,烦热面赤,失眠多梦,四肢麻木,口苦,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诊疗规范眩晕试题答案
眩晕症试题科别: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A1型题】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A.《素问》B.《灵枢》C.《金匾要略》D.《医学正传》E.《景岳全书》2.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有()A.风痰B.风火痰C.气火痰D.风火痰气E.风火痰瘀3.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A.心肝脾B.肺脾肾C.心肝肾D.肝脾肾E.心脾肾4一眩晕的特点是()A.坐立不安B.头重如蒙C.头痛头胀D.头晕眼花E.恶心呕吐5.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的主方应选()A.二陈汤_B.半夏白术天麻汤C.天麻钩藤饮D.异功散E.参苓白术丸6.下列哪项不是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主症()A.头痛B.面赤C.急躁D.肢麻E.乏力7.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的主方应选()A.炙甘草汤B.归脾汤C.加味四物汤D.当归补血汤E.人参养营汤8.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痪血阻窍证的主要症准()A.头痛固定B.唇舌紫暗C.舌有瘀斑.D.面色少华E.脉象细涩9.眩晕发病后饮食上要注意气()A.禁食B.低盐饮食C.清淡饮食D.流质饮食E.半流质饮食10.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的主要病理因素()A.风B.寒C.火D.瘀E.痰11.元代朱丹溪提出“无()不作眩”A.风B.火C.气D.虚E.痰12.眩晕的病位在于()A.心B.肝C.脑D.肾E.三焦【A2型题】13.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属()A.肾精不足B.痰火上扰允C.痰癖阻窍D.肝阳上亢 E气血亏虚14.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A.天麻钩藤饮B.黄连温胆汤C.蕾香正气散D.半夏厚朴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15.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
眩晕诊疗规范2023版眩晕1.VertigO「是指在没有自身运动时感觉周围环境或自身在运动,这样的感觉多以旋转、倾倒、扭转为主,是一种空间定向感觉的幻觉。
头晕常与眩晕混淆,但其并非准确的主诉,可包括眩晕、头重脚轻,晕厥前状态和不平衡感等,需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来明确。
眩晕主要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病因】病因较多,比较常见的有累及前庭系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病、前庭阵发症、前庭漏、迷路炎、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处的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累及前庭通路时也能出现眩晕,如脑血管病、肿瘤、脱髓鞘疾病、颅颈交界处结构性病变、变性疾病、偏头痛性眩晕、药物源性等。
【常见眩晕疾病】首先最重要的是确定是否是真实的眩晕,还是仅是头晕;其次确认眩晕是否很危急:最后确定是前庭中枢病变还是前庭周围病变。
不同病因引起的眩晕有很大的不同,下面简述。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特点是短暂(小于1分钟,多数持续15~20s口,易被头位改变诱发。
2.前庭神经元炎急性发病,伴严重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晃动、不平衡感等,眩晕持续性,即使头位静止时也有眩晕。
眼震为周围性的,多数是单向性,快相偏离受累耳,可被固视抑制。
如患者有复视、构音障碍、肢体麻木或无力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需要及时除外中枢病变。
有时单凭临床体检无法完全区分中枢性和周围性眩晕,伴血管危险因素的高龄眩晕患者,应尽快除外是否发生急性脑卒中。
本病多数可自愈。
治疗可用激素,减少前庭抑制药物的使用。
如伴有面神经瘫痪、听力下降,要考虑RamSay-Himt综合征(又称肌阵挛性小脑协调障碍),可抗病毒治疗。
3.梅尼埃病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和耳塞,使得本病与其他周围性眩晕很容易鉴别。
眩晕表现为较严重的周围性眩晕,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数小时。
听力为低频听力下降。
一般认为膜迷路积水是病因。
治疗可限制盐分摄入和应用利尿药,严重时可用庆大霉素中耳注射。
诊疗规范眩晕试题答案
眩晕症试题科别: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A1型题】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A.《素问》B.《灵枢》C.《金匾要略》D.《医学正传》E.《景岳全书》2.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有()A.风痰B.风火痰C.气火痰D.风火痰气E.风火痰瘀3.眩晕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A.心肝脾B.肺脾肾C.心肝肾D.肝脾肾E.心脾肾4一眩晕的特点是()A.坐立不安B.头重如蒙C.头痛头胀D.头晕眼花E.恶心呕吐5.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的主方应选()A.二陈汤_B.半夏白术天麻汤C.天麻钩藤饮D.异功散E.参苓白术丸6.下列哪项不是眩晕肝阳上亢证的主症()A.头痛B.面赤C.急躁D.肢麻E.乏力7.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的主方应选()A.炙甘草汤B.归脾汤C.加味四物汤D.当归补血汤E.人参养营汤8.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痪血阻窍证的主要症准()A.头痛固定B.唇舌紫暗C.舌有瘀斑.D.面色少华E.脉象细涩9.眩晕发病后饮食上要注意气()A.禁食B.低盐饮食C.清淡饮食D.流质饮食E.半流质饮食10.下列哪项不是眩晕的主要病理因素()A.风B.寒C.火D.瘀E.痰11.元代朱丹溪提出“无()不作眩”A.风B.火C.气D.虚E.痰12.眩晕的病位在于()A.心B.肝C.脑D.肾E.三焦【A2型题】13.患者突发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
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属()A.肾精不足B.痰火上扰允C.痰癖阻窍D.肝阳上亢 E气血亏虚14.患者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宜()A.天麻钩藤饮B.黄连温胆汤C.蕾香正气散D.半夏厚朴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15.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眩晕诊疗方案
眩晕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眩晕症二、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执业标准《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诊断标准。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2)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标准血压计,测血压(安静时)必要时侧站立位。
必须在未服降压药物请况下两次以上非同日多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三、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
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
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2.气血亏虚证症状: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晄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归脾汤加减3. 肾精不足证症状:眩晕久发不已,听力减退,耳鸣,少寐健忘,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补肾填精,充养脑髓、补阳滋阴方药:补阳滋阴左归丸加减4.痰湿中阻证症状:眩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眠苔薄白,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5. 肝火上炎证症状: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6. 痰瘀阻窍证症状:眩晕、头痛、健忘,精神不振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涩或细涩治法:去瘀生新、活血通窍。
方药:通络活血汤加减。
针刺治疗风池、百会、内关、太冲—平肝化痰、定眩。
四、难点分析1.眩晕的治法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方法技巧也各不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对于病情形似的患者不同的医师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疗和治疗
有关PCI
后循环 (posterior cerebral circulat脑、海马、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是常见旳缺血性脑 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旳20%。 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颈 椎骨质增生仅是极罕见旳情况。
药物源性眩晕
常见旳耳毒性药物有:
➢氨基糖甙类、万古霉素和紫霉素 ➢磺胺类 ➢顺铂、氮芥和长春新碱等 ➢奎宁 ➢大剂量水杨酸盐 ➢速尿、利尿酸等 ➢部分耳部外用药
其他少见旳中枢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癫痫性眩晕 ➢颈性眩晕 ➢外伤后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25% 旳偏头痛患者有眩晕 眩晕连续数秒到数天 不伴有听力问题 伴有其他偏头痛旳特点(畏光/畏声、视觉先兆) 治疗:
3.脑源性晕厥 常见于供给脑部旳主要血管发生循环障 碍,造成一过性脑缺血所致。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偏头痛、低血糖、严重贫血、失血及脱水等。
眩晕旳治疗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至关主要
➢近1/4旳眩晕难以明确原因
➢对症治疗旳目旳
减轻发作期患者旳眩晕感受 止吐 控制心悸等症状
解除恐惊心理
发作期常用药物
前庭周围性是前庭中枢性旳4~5倍
前庭中枢性,病因多样但均少见,涉及血管性、外 伤、肿瘤、脱髓鞘、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除偏头痛性眩晕外,几乎都伴随有其他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极少仅以眩晕或头晕为唯一体现
慢性、连续性: 精神障碍(抑郁、焦急、惊恐、逼迫、躯体 化障碍) 多感觉缺失综合症
发作性、短暂旳头晕: 系统疾病(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前、贫血、感 染、发烧、糖尿病、药物副作用)
头晕眩晕的鉴别诊疗 和治疗
头晕旳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
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旋转不定,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不能起卧兼见恶心、呕吐、汗出震颤、甚则昏仆欲跌等是本病的证候特点。
西医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本证颇相似,可作为本常规诊疗对象。
一、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主症: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旋转不定,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或不能起卧。
次症:恶心、呕吐、汗出震颤、甚则昏仆欲跌。
其他: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2、中医症候诊断:(参照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1)肝阳上亢证:主症:头晕目眩、耳鸣,头痛且胀。
兼症:面色潮红,烦躁易怒,口干,少寐多梦,肢麻震颤。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病机: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2)痰湿中阻证: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蒙。
兼症:胸闷,恶心欲吐,食少胀闷,倦怠无力。
舌、脉象:舌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3)瘀血阻窍证:主症:头晕目眩、时伴头痛,痛有定处,面唇紫暗。
兼症:心悸失眠,耳鸣耳聋,精神不振。
舌、脉象: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病机: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4)气血亏虚型:主症:头晕目眩,劳累即发,神疲乏力。
兼症:气短声低,唇甲少华,纳少便溏。
舌、脉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病机: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5)肾精不足型:主症:头晕目眩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兼证: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
舌、脉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尺甚。
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诊断条件:①主症两项以上加兼症一项以上。
②舌、脉象,尤以舌诊为准。
③病证相配,组合式分类诊断。
④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等病史。
3、中医鉴别诊断:(1)眩晕与中风: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唩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先兆表现。
(2)眩晕与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
严重者可一蹶不复而死亡。
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眩仆倒的表现。
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二)西医诊断依据: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特点:1)发病在50岁以上。
2)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暂。
眩晕常伴发恶心、呕吐、站立不稳、共济失调等。
3)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数种神经缺血的症状或体征。
(缺血区在眼部、脑干、小脑。
症状为①视蒙、偏盲、偶尔视物距离及大小有改变;②复视、面麻、呛咳、语音欠清、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麻木;③部分患者有耳鸣、单侧或双侧耳内疼痛;④头痛,多呈搏动性,后枕部最甚;⑤倾倒发作;⑥少数有晕厥。
体征为①眼球震颤,多呈水平性,少数为垂直性,若未发现自发性眼震,可作位置性眼震检查,有时查发现中枢型位置性眼震;②轻度锥体束征,如肌力减弱、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壁反射不对称;③Romberg征阳性、指鼻试验欠准;④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4)常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以后可再发作。
(2)发病特点: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
(3)诱发因素:头位或体位变动,劳累,情绪波动,气候变化。
(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如颈椎照片或MR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脑干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等检查提示相应的阳性结果。
具备以上第(1)、(2)、(3)项,参考(4)项即可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与其他引起眩晕的疾病相鉴别(见附录)二、治疗:(一)中医治疗:1、辩证治疗:(1)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加减:若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若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可加枸杞子,首乌、生地、麦冬、玄参;若见目赤便秘,可选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若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者,加羚羊角、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全蝎、蜈蚣等镇肝熄风。
(2)痰浊中阻证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
加减:若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可酌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以镇逆止呕;若脘闷纳呆,加砂仁、白蔻仁等芳香和胃;脾胃气虚加党参,脾阳虚加干姜;若兼见耳鸣重听,可酌加郁金、菖蒲、葱白以通阳开窍;若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宜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3)瘀血阻窍证治法:祛淤生新,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加减:若兼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症,加入黄芪、党参益气行血;若兼见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可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
(4)气血亏虚证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15克(另煎兑入)、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3克、炙甘草10克,葛根3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
加减:若心悸失眠,可合用归脾汤;若自汗时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若脾虚湿盛,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舌胖,边有齿痕,可酌加薏苡仁、炒扁豆、泽泻等;若兼见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者,可酌加桂枝、干姜以温中助阳;若血虚较甚面色晄白,唇舌色淡者,可加阿胶、紫河车粉冲服;兼见心悸怔仲,少寐健忘者,可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
(5)肾精不足证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
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
加减:若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选加龟板、鳖甲、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若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者,可加芡实、莲须、桑螵蛸等;若兼见失眠健忘,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若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表现为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者,或予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或酌加巴戟天、仙灵脾、肉桂;若兼见下肢浮肿,尿少等症,可加桂枝、茯苓、泽泻等温肾利水;若兼见便溏,腹胀少食,可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止泻。
2、中成药:(1)静脉给药①参麦注射液:用参麦注射液50毫升,加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眩晕。
②舒血宁注射液:用舒血宁注射液20毫升,加生理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适用于瘀血阻窍型眩晕。
(2)口服制剂①天麻醒脑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2-3疗程。
适用风痰上扰之眩晕。
②脉血康胶囊:每次3~4粒,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2-3疗程。
适用于瘀血阻窍之眩晕。
3、针灸疗法:(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
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
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
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
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
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
每次取2。
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
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4)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6穴位注射双足三里,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二)西医治疗:1、发作期的一般治疗:(1)注意防止摔倒、跌伤;(2).安静休息,择最适体位,避声光刺激;(3).低盐低脂饮食;(4).可低流量吸氧;(5).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2、发作期的对症治疗:(1)抗眩晕:可静滴倍他斯汀250ml/日,选服西比灵5-10mg、1次/日,敏使朗6mg、3次/日,也可安定(10 mg)或非那根(25~50 mg)、鲁米那(0.1g)im。
(2)止呕吐:应用上述治疗后一般多能立即入睡数小时,醒后症状多缓解;仍有眩晕、呕吐者,可据病情重复以上药物1~2次,需要时可选用吗丁啉10mg 3次/日、胃复安10mg肌注或口服。
(3)其他:合并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者行心理治疗;需要时予喜普妙等;进食少、呕吐重者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补充维生素B族、C和烟酸等。
3、间歇期的治疗:(1).防止复发:避免激动、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水盐过量和忌烟酒,增强抗病能力等。
(2).危险因素的管理:防止血压过高和过低;避免头位剧烈变动等。
(3).查找病因和治疗:病因明确者积极根治。
三、出院标准:头晕消失。
四、随访计划:一般休息2~4周,坚持定期门诊中医辨证治疗,减少诱发因素。
五、临床评价指标: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正常。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变。
附图1:附图2:附:眩晕的分类:现代医学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
前者主要指前庭性眩晕,后者主要指与非前庭性眩晕。
【病因分类】一、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1、周围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系由外耳、中耳、内耳疾病引起,如急慢性中耳炎、鼓膜内陷、急性迷路炎、美尼尔病、前庭卒中、前庭神经元炎以及外伤、内耳药物中毒、晕动病、良性位置性眩晕等。
2、中枢性眩晕(神经性眩晕):系由第八颅神经、脑干、小脑、大脑半球等处病变引起,如听神经瘤、胆脂瘤、脑干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肿瘤、颞叶肿瘤、脑血管病、颈椎病等。
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假性眩晕):系因眼部疾病、药物中毒和躯体疾病所引起,如屈光不正、乙醇中毒、低血糖、贫血、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等。
【诊断要点】一、周围性眩晕1、突然发病,多为旋转性或摇晃性运动幻觉,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症状消失,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
2、有自发性眼球震颤、多呈水平型或细微旋转型,程度与眩晕相一致。
3、常伴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如病变侵犯耳窝,则有耳鸣和耳聋。
4、无其他颅神经损害症状及锥体束征。
二、中枢性眩晕1、多缓慢起病,无严重旋转感,常呈持续不平衡感,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以上。
2、有自发性眼球震颤,多呈垂直型、水平型或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