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系窑口区分及工艺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东方大学
毕业论文(传统文化) 论文题目:磁州窑系窑口区分及工艺特征
学生都子傲
导师
院别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
专业文物鉴定
年级 10 级
学号
2014 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 (3)
(一)浅谈磁州窑系 (3)
(一)磁州窑系历史 (3)
(二)磁州窑系特征 (4)
(一)磁州窑系窑口
(一)磁州窑系窑口分支 (5)
(二)磁州窑系各窑简介 (5)
(一)磁州窑系装饰工艺
(一)磁州窑系装饰种类 (13)
(二)磁州窑系装饰内容 (15)
(四)结语 (17)
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磁州窑系窑口及工艺特征
都子傲
【摘要】磁州窑系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
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本文通过鄙人对于磁州窑系窑口工艺特征了解,从而使大家对磁州窑口体系认知程度得到更大提升。
【关键词】磁州窑系、历史、窑口、特点、工艺、
浅谈磁州窑系
(一)磁州窑系历史
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巨鹿是邢国的属地。
公元前六三五年,卫文公攻灭邢侯,巨鹿成为卫国的属地。
战国时期,巨鹿为赵国属邑。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正式设置巨鹿郡。
巨鹿从此开始成为郡的首府。
在中国陶瓷史中,磁州窑的窑址与制作风格是最难确定的。
磁州窑乃是以北宋、金代为主要时期华北一带民窑系陶瓷的总称。
过去曾被称为“巨鹿”或“巨鹿陶瓷”,不知何时被称为磁州窑。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从严格意义上讲磁州窑指的是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的窑场。
但据解放后中国详细的窑场考察结果向人们明确指出:磁州窑陶瓷产品不仅在河北省,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省等其它广阔地域均烧制过同样的产品。
因此可以说磁州窑非常难以确定其作品与窑址。
(二)磁州窑系特征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
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
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
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
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磁州窑系窑口
(一)磁州窑系窑口分支
随着“窑系”概念在古陶瓷学界的运用,磁州窑以其发现早且窑址考古成果多,遂有“磁州窑系”之称。
磁州窑系泛指以磁州窑为中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和化妆土剔刻花装饰瓷器的民间窑场。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窑系”和“磁州窑系”概念提出了辩驳,也激发了民间瓷友对“磁州窑系”的争论。
在目前还没有比这更科学的学术表述方式的情况下,“磁州窑系”仍不失为宋元北方民窑最为适用的概念。
以下介绍“磁州窑系”其他重要窑场的概况。
(二) 磁州窑系窑口简介
(一)磁州窑系临水窑、彭城窑、观台窑、
观台窑王字瓷片
磁州窑馒头窑
磁州窑系临水窑、彭城窑、观台窑。
关于磁州窑三大中心窑场的传承关系。
长久以来,临水窑一直不为世人所知,近来虽有学者
提到该窑,但均论之不详。
而以往几乎所有的学者和论著都认为,观
台窑在元末停烧,窑场转移,彭城窑才成为烧造中心。
有的学者干脆称彭城窑为“明代”窑场。
前述磁州窑的烧造历史及近年来彭城、临水窑考古发掘表明:(1)临水窑始于北朝,延续至明清,时间长达上千年,在磁州窑三大窑场中烧造年代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2)彭城窑始于宋,元末或明初观台窑停烧后,彭城窑非但没有停止,而且在产量上还有所增加,并一直延续至今。
(3)观台窑虽以烧造品种繁多、装饰技法丰富、绘制精美著称,但其烧造时间从宋初至元末,只有400年左右。
比临水窑晚半个世纪以上。
且在观台窑烧造期间,临水窑不仅同样烧造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白地釉下黑彩等品种,而且还大量烧造精美的红绿彩、印花白瓷、印花青瓷、钧釉瓷等,这些均为观台窑所不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临水从公元222年(三国魏黄初3年)始置临水县,至公元1073年(宋熙宁6年)省县为镇,设县治长达851年,且此地扼古太行八陉之“滏口陉”,“西入秦晋、东出齐鲁”,一直是古代磁州西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
因此,磁州窑首先在此兴盛起来,然后再向附近的彭城、观台扩散发展,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因此,我们有理由得出结论:临水窑是古磁州窑最早的瓷器烧制中心,而彭城、观台两窑均是受其影响发展起来的。
(二)磁州窑系修武当阳峪窑
修武当阳峪窑剔花填釉枕残品
修武当阳峪窑位于河南修武县城西北22公里、太行山南麓的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
20世纪30年代,在焦作煤矿任职的英国人R.w.Swallow曾调查过当阳峪窑址;20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窑址发现了一通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碑文说明了创建窑神庙的原因及其与耀州窑的关系。
及其该窑产品以白釉为主,酱釉次之,黑釉、褐釉、绞胎、绞釉、三彩、绿釉等较为少见,造型有碗、盘、钵、罐、灯、壶、花瓶、瓷枕等。
白底釉下彩绘划花是当阳峪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纹饰流利洒脱而为人们所赞誉,又以强烈的黑白对比而独具一格,装饰之美居“磁州窑系”诸窑同类产品之上。
当阳峪窑还以绞胎、绞釉称奇。
宋金“釉下绞彩”瓷以当阳峪窑一带的产品最为丰富、精美,具有天然不琢、变化莫测的图案效果,造型有玉壶春瓶、花口瓶、带座瓶、碗、盘、炉、盒、罐、水注、水盂等。
陈万里1954年
在《论当阳峪窑》一文中曾指出:“我以为在黄河以北的宋瓷中,除了曲阳之定,临汝之汝外,没有一处足以与当阳相媲美。
磁州的冶子窑以及安阳的观台窑终逊当阳一筹。
”日本的小山富士夫也说“在北宋,没有像修武窑那样富有变化,纹样优秀、色彩丰富的窑”。
根据当地人士考察,以当阳峪窑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柏山窑、西王封窑、狮涧窑等应属一个窑群。
由于对当阳峪窑址一直缺少系统的考古发掘,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三)磁州窑系扒村窑
扒村窑鱼盆底残件
扒村窑位于河南禹州市西北13公里的浅井乡扒村,窑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北起扒村村北高地下,横跨扒村河,南到花果岗坳,总面积达170多万平方米。
1950年陈万里先生来禹州调查时发现扒村窑,在《禹州之行》一文中公布后,一些专家多次来此
考察,民国《禹县志>山志》载有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张克己为东张镇(今扒村)柏灵翁庙撰写的碑记:“所居之民皆以烧造瓷器为业,乃所谓凝土以为器者,其所由来远矣。
是镇金国末年最为繁荣,人稠物充,几有万室,市井骈阗,不减城邑。
逮壬辰(1232年)兵烬之余,百不存一”
扒村窑流传器物很多,以白底黑花装饰为主,其次翠青底绘黑花、白釉、黑釉、宋三彩、红绿彩等时有发现。
窑址采集到的标本有白釉、白底刻花、白底黑花、褐底黑花、绿釉黑花、黄釉黑花、白底划花、绿釉划花、黄釉划花、绞胎、绞釉、绞釉画花、孔雀蓝釉、黑釉刻花、黑釉酱彩、黑釉堆线、绿釉、黄釉、宋三彩、红绿彩、钧瓷、青瓷等,碗、盆居多,其次为瓶、枕、盘、壶、罐、炉、盅和人物塑像及各种动物玩具。
一种折沿大盆在遗址里散布较多,又见于距此不远的白沙宋墓壁画。
此大盆既可供妇女梳洗,又可供厨房洗菜洗碗,用途多种多样,需求量自然很大,为扒村窑的特色器型。
扒村窑瓷器胎质疏松,釉面不甚结实,容易发生小疵或失亮、剥落现象。
白地黑花瓷器釉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达到了白如雪、黑如铁的程度,装饰构图严谨而繁密,喜用花草、莲瓣、水藻、婴戏、鸟兽等纹样,笔调粗放简练,在似与不似之间,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有的精品绘画生动独特,在瓷器上表现出写意水墨画风格,为磁州窑系的新亮点。
黑釉留白“正八”款龙纹瓶仅在扒村窑产品中有发现,绞釉、绞釉上加画花也是其独到之处。
不少品种都与临近诸窑有密切关系,白地黑花、白底划花近似鹤壁窑、新密窑、磁州窑,黑釉凸弦纹近似鲁山窑、鹤壁窑、磁
州窑,宋三彩、红绿彩近似登封窑、磁州窑。
(四)磁州窑系淄博窑
博山窑线条罐
原名博山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磁村、坡地、华严寺一带。
近代《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中曾记载。
上世纪70年代调查,1976年山东省发掘了磁村窑址,证明磁村窑创始于唐而终于元。
磁村窑唐代时烧造黑釉,宋以后烧造白瓷,装饰技法有剔花、划花等,造型有碗、盘、瓶、罐、盏托等。
金元时期仍以白釉占多数,黑釉占有一定比例,装饰除剔花、划花外,出现了篦划、绞胎、黑釉凸线、白底黑花、白釉
红绿彩等新品种。
磁村窑产品中的黑釉凸白线纹器(当地人称之为粉杠),是金代瓷器中最富特色的品种之一,这种装饰与河南鹤壁窑、新密窑、登封窑同类产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白线纹多呈黄色,线条较细,器内壁一般无釉或半釉,而磁村窑的这类产品白线纹色白而粗,器内满釉。
博山窑口线条可谓是器中之精美。
(五)磁州窑系介休窑
介休窑马蹄枕
介休窑位于山西省介休县洪山镇,是上世纪50年代山西省最早发现的一处古瓷窑址。
洪山镇附近源神庙内的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源神庙碑阴题名有“瓷窑税务任韬”“前瓷窑税务武忠”字样。
据调查,该窑创烧于北宋,历经金、元、明、清数代。
早期以烧白瓷为主,中
期开始烧制具有定窑及磁州窑风格的瓷器,窑址遗存的瓷片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褐彩,造型有盘、碗、罐、盖碗、盆、洗等。
其釉下彩绘多画折枝叶纹,纹饰外罩透明玻璃釉,胎上敷有洁白的化妆土。
其白底红花与磁州窑、当阳峪窑的白釉釉下黑彩划花装饰极为相似,但色彩更加鲜艳漂亮,为介休窑的绝佳作品。
介休窑金代黑酱釉碗有细线条印花,青黄釉印花大盘上装饰有孩童荡舟于莲池的纹饰。
金代黑釉剔花产品多以卷草、鱼莲为装饰,造型有瓶、壶、坛等。
山西省具有磁州窑风格的窑址还有位于霍州陈村一带、创于金盛于元的霍窑,位于长治八义镇、在金代以烧造白釉红绿彩闻名的长治窑。
(一)磁州窑系装饰工艺
(一)磁州窑系装饰种类
磁州窑系刻划工艺在中国陶瓷装饰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陶瓷刻划纹样,河姆渡文化中的刻划猪纹,便是典型器物,磁州窑继承、借鉴了这一传统工艺,在陶瓷制作上广泛应用并有许多创新。
磁州窑装饰内容以及制作工艺各具特色,如果从使用工具和技法上划分,可以分成三大类型、十几个品种。
三大类包括:第一类是以道具为主要工具的剔、刻、划为装饰手法的品种,去主要包括白釉地剔划花、白釉地划花、白釉地釉下黑彩划花、珍珠地刻划花、黑褐釉彩的剔刻花。
这类装饰工艺属于胎体装饰,是传统的陶瓷装饰方法。
第二类是以毛笔为装饰工具的陶瓷品种,
这是带有变革性的工艺创造,是将中国画技法运用在陶瓷装饰上,使画出的纹饰更加自由豪放,释放更为强烈而淳朴的民间文化意韵。
如白釉地红绿彩、白釉底黑花、白釉地黑花加褐彩、绿釉地黑彩、黑地铁锈花,这一类出现证实磁州窑窑工已经熟练掌握用毛笔在瓷柸上绘画的技巧。
第三类是黑釉瓷和低温颜色釉瓷器。
这些不同的装饰技法和材料的使用,创造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奠定了磁州窑装饰基础,表明其走向多样化,多元素发展,走向更加成熟的趋向。
1.白釉地剔划花装饰工艺
白釉地剔划花装饰工艺是磁州窑陶瓷装饰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
此种装饰工艺充分利用了磁州窑材料的特征,将陶胎和化妆土都作为装饰的一部分加以利用。
陶胎的颜色是灰白色,这样一白一灰,一粗一细,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了民间陶瓷大方质朴,明快活泼,易于加工生产又经济实用的特点。
白釉地剔划花工艺有以下几个特点:1巧妙利用化妆土与陶瓷胎体的对比。
2剔划兼用,画出的图案。
磁州窑白釉地划花工艺是施用化妆土后,正在化妆土还未干透时,用竹针类工具,刻划出的团,刻绘工可谓以刀为笔,自由挥洒。
3浸施透明釉,在刻划图案完成之后,陶瓷器通体施敷无色透明釉,这一过程也要在潮湿状态下完成,若化妆土太干上釉,釉则会脱落。
这所有工序完成后,晾干入窑焙烧。
2黑釉地剔划花装饰工艺
此类工艺与白釉地刻划花工艺相似,只是基础色不同,这种工艺是在黑釉上刻划出图案纹样。
剔掉图案外围的黑釉,漏出白地,黑白分明。
由于采用减除法,剔刻掉一层胎体,形成浮雕妆对比,视觉冲击力强烈,具有浓郁的北方民间风格,是磁州窑典型品种之一。
3珍珠地划花装饰工艺
珍珠地划花的方法是从其他工艺借鉴而来,早在唐代金银器之上就有此类纹饰。
不过称谓不同。
金银器纹饰被称为“鱼子纹”。
珍珠地划花装饰工艺最大特点就是简洁而活泼。
以竹针类工具在白化妆土上刻划出主题纹饰,然后用管状工具戳印小圆圈,类似粒粒珍珠。
故得名珍珠地划花。
例如此类装饰工艺,白釉地釉下黑彩剔划花装饰工艺、白地黑剔刻划装饰工艺、白釉地划花装饰工艺、白地釉下黑彩装饰工艺、黑釉地铁锈花装饰工艺、红绿彩装饰工艺、绿釉釉下黑彩划花装饰工艺、绿釉白地划花装饰工艺、低温颜色釉装饰工艺。
(二)磁州窑系装饰内容
磁州窑装饰技法是以绘画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它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为产品增添美感与艺术欣赏价值。
磁州窑制品的绘画与纸上绘画不同,它必须根据陶瓷坯釉的干湿而进行操作,绘画
的布局也常因不同产品的器形特点,因形制宜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
如有的画面疏朗别致、简洁典雅;有的繁缛致密、工笔细致;有的粗犷豪放,由此提升装饰的表现效果。
磁州窑多以植物类图案纹样、动物类图案纹样、人物纹样装饰、情节人物纹样、文字类装饰纹样、
磁州瓷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们的情趣,适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根据出土的大批瓷器归纳整理,有精工细刻的花鸟鱼虫;
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有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有结构严谨的儿何纹样;有龙飞凤舞的吉样图案;还有“云鹤游天”、“八仙庆寿”、“伎乐飞天”、“唐僧取经”、“牛郎织女”、“红楼人物”等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这说明磁州窑的工匠们有超高的生活水平和高超的绘画水平。
在花卉装饰的作品中,尤以折枝、缠枝牡丹为最多,笔者认为这种装饰内容的出现有两个因素,一是与唐宋以来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是与我们民族的欣赏习惯有关。
牡丹花历来被我国人们称为“国色天香”、“花中魁首”,用它来做装饰,含有大福大贵之意。
直至现在牡丹花仍然是人们喜爱的重要装饰题材。
(四)结语
磁州窑在中国太艺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最杰出的成就是其整体所边线处的浓厚淳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以及透过这种艺术风格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热爱生命,崇尚自然,乐观向上的民族思想。
磁州窑艺术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国无数的陶瓷美术爱好者,使磁州窑艺术广泛地远播国内外。
磁州窑产品既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纵向延伸产生过深远影响,也对其他窑系艺术横向上产生较大影响。
我们在学习其艺术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作为北方一大窑系生生不息的演变过程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王建中、磁州窑瓷鉴定与鉴赏.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2.
[2]赵学峰、中国磁州窑重庆出版社 2004
[3]郝良真、磁州窑古瓷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