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简答题【范本模板】
文学概论简答题备注:照复习笔记上的简答题少几道,大家自己对照一下吧1.文学理论的性质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系统研究、论说。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规律、特点、属性等,包括三大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和任务看:对象是文学,文学是以作品为核心的整个活动,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任务:1)性质论2)关乎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3)关乎创作的规律和探讨4)文学理论是对作品的研究5)关于文学接受规律的探讨③从品格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1)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的归纳总结概括2)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
文学理论具有较鲜明的价值取向:褒贬、扬抑、肯否。
价值取向秉持的原则:1)民主性:对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利益2)科学性:严谨地论说、摆事实、讲道理、有逻辑性、学理性、体系性3)现代性:把古代的进行现代的转型,将西方的进行融化。
2.文学理论的形态为什么是多样的,试举一例说明其研究文学的角度、思路依据:①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②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是多样的.举例:P8—103.阐述文学作为活动的属性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反映得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是文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读者具有再创造性质。
(各要素都有关于自己内容的常识,可以添加到答案中P30-35)4。
试述文学的发展规律有两种情况:①从宏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正比;②从微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反比,表现在:1)经济落后,某一文学类型繁荣,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或答: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
)2)18世纪法国不如德国,但文学与哲学上更有成就(或答: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文学概论习题参考答案文学概论是一门探究文学现象的学科,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习题是一种常用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拓宽思维。
下面是一些文学概论习题的参考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 什么是文学?答:文学是人类语言文字的艺术化表达形式,通过运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文学是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2. 文学作品的特点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艺术性: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 言语性: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通过词语的选择、组织和运用,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 情感性:文学作品常常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共鸣和情感共振。
- 可塑性:文学作品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赋予作品不同的解读和意义。
3. 文学作品的分类有哪些?答:文学作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体裁可分为诗歌、小说、戏剧等;按内容可分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按时代可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文学作品。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文学作品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 人文关怀: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描绘,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提供了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理解。
- 文化传承:文学作品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学作品可以传承和传播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历史记忆。
- 情感交流: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和语言的塑造,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交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生。
- 美的享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通过艺术形式的表达和艺术感受的传递,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愉悦。
5. 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有哪些?答: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内容解读: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过程。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
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一)世界和作者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
(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
(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1、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巫术仪式发生说。
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
2、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1、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
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BBS答疑.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BBS答疑
交流场次:2009061601
开始时间:2009-06-16 10:00
主持属系:文法部
主持教师:文智辉
交流主题:《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答疑
摘录讨论要点如下:一、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文专业专科学生。
二、该课程的考核要求是:考核学生对文学的基本理论,如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媒介等问题理解与认识的能力,对文学现象的判断与感悟能力。
三、下面给大家介绍各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一章重点掌握:文学的属性:1.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
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重点掌握:1、再现型文本及其特征: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2、表现型文本及其特征: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3、象征型文本及其特征:暗示性、说理性和待解性。
4、文学文本的多元呈现。
第三章重点掌握:文学媒介的特点:1.涉义性;2.物质性;3.中介性;4.语境依托性。
第四章重点掌握: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
第五章重点掌握1、文学意象的特征:指意性;暗示性;朦胧性。
2、文学意境的特征:情境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
3、文学典型的特征: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
衡阳电大开放教育学院文法教研室
2009年6月16日。
文学概论第二次网上答疑总结
文学概论第二次网上答疑总结2015年3月31日20:00--22:00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此学习文学概论课程。
今天是我们文学概论课程第二次网上答疑,让我们在此共同学习。
今天我们网上答疑的主题是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辅导。
教学辅导:第一讲文学与文学理论(一)在这一讲当中,我们主要讲述文学概念与文学理论问题。
学习文学理论课程,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便是了解什么是文学。
这一讲的任务正是弄清文学概念的含义、文学的属性以及文学理论。
一、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人们用来表述有关诗、小说、散文、剧本等的共通特点的一个术语,是文学理论学科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文学含义的历史演变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大致三种含义:第一,文学即文章和博学;第二,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第三,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而在现代学术分类情形下,这三种含义的文学又出现一种新的交汇,从而形成文学的第四种、也即本书采纳的含义。
1、文学的原初含义——文章和博学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从现有文献记载看,“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之一:“文学子游、子夏”。
这里的文学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即今天意义上的文学;二是指人的博学,即今天意义上的学识或学术,如哲学、历史、语言等。
就第一种情况来说,不仅今天意义上的诗歌、小说和抒情散文等是文学,而且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但又具有文采的一些语言作品,也可称为文学。
例如,《左传》和《史记》通常被划归历史学著作,《庄子》和《荀子》属哲学,但它们中的一些段落写得富有文采,所以也常常被视为文学作品。
就第二种情况来看,文学的指称范围就更宽泛了:只要是体现学识渊博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都可说是文学。
例如,旨在表达思想、陈述道理并与对手论辩的《孟子》和《荀子》及现代鲁迅杂文等,都体现了渊博的学识,也可纳入文学范畴。
2、文学的狭义——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大约从魏晋时代起,文学逐渐地将“博学”含义排除了出去,而专注于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情感。
文学概论课后问答
十章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第一,现实型文学重在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在表现情感,象征型文学则重在寄寓某种意蕴。
这种意蕴或侧重客观,或侧重主观,但都具有某种超出具体现象、个别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
从梅特林克的戏剧《青鸟》看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性∶通过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剧中青鸟具有几重含义,它既是独一无二的人类幸福的体现者,又包含着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它既体现着人类精神上的幸福,又体现着人类物质上的幸福。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暗示人们,人类的幸福不论经过多少艰难险阻,总能得到。
从这里可以看到象征型文学的寓意性特点。
第二,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
再现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表现着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以暗示的方式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意味。
三,现实型文学和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而象征型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含蓄和多义的。
第四,现实型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象征型文学则或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某些因素,是理想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多向演变形态。
其主要特征是:主观性。
现代主义文学反对模仿、再现客观现实,追求个人主观情感不受任何限制的充分表现,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化的、梦幻的现实。
假定性。
它大量运用变形、荒诞、象征等表现手段,突出了虚幻性和假定性。
作品中充满非常态的、极度夸张的变形形象和荒诞的情节、朦胧的象征意蕴。
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从诗歌的基本特征可见,它不便于像小说等体裁那样通过较详尽的描写和较长的篇幅去再现客观生活面貌,但它那言简意深的词句、按情感逻辑安排的跳跃性结构和含情蕴意的节奏、韵律,使它更长于直接或含蓄地抒发主观情感。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1.文艺学是研究文学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两个分支。
2.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分为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及生发展论。
3.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包括宇宙、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
4.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文学的本质是它的审美性,即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
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6.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在:A。
形象性:文学以诗意、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
文学中的世界总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
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的心灵。
B。
情感性: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C。
虚拟性: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即使是这表现形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
7.艺术分类主要有:A。
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B。
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C。
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和动态艺术;以艺术构成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
意境理论在唐代正式形成。
它定义了意境为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丰富意蕴。
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和联想。
意境的特征包括情景交融,有三种创造方式:一是景中生情,二是情中含景,三是情景并茂。
虚实结合也是意境的特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种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
此外,意境还有含蓄空灵之美。
___从意境的主体和客体、心与物关系的角度对意境进行了分类。
文学概论思考问题
文学概论思考问题第一章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④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
⑤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从学科品格上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他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现有文学活动的实践,然后才会有文学理论的概括。
文学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在于它必须经得住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的即以提倡广大人名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而不能以少数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为依归;科学的即科学形态的文学理论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不是一味迎合某种政治的需要;现代的即发展文学理论,就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社会已经向现代化迈进,我们的文学理论也必须实现现代性的创新。
文学概论 简答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简答题(答案)1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3个主要分支,就文艺学作为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体而言,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按照韦勒克的看法,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原理与判断标准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准则和范畴;文学批评不但接受文学理论的指导,而且以对文学历史的知识及规律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根基;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观点评判作家、作品,吸收已有的文学批评的成果,探求文学发展、运动的历史规律。
文艺学同哲学、科学,特别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有多方面的联系。
它从哲学、美学取得自己的方法论基础,还常常借鉴以至移植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法。
文艺学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更加广泛明显。
2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的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3文学理论形态多样性的依据是因为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所以文学理论的形态与这个客体的特征与视角密切相关。
对同一认识客体可以从多种视角关照。
所以文学理论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文学概论简答
文学概论简答简答题一、什么是再现说?1.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 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 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二、什么是表现说?1.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情感流露。
2. 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 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
4. 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
三、什么是实用说?1.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2. 保守的一面,文学成为麻痹人精神,维护统治。
3. 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解放,推动社会前进。
四、什么是客观说?1. 将作品抬高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位。
2. 切断作品与作家、读者的联系,把文学作为独立的存在体。
五、什么是体验说?1.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和阅读作品时的感受与再创造。
2. 只有读者参与,文本才成为作品,才完成文学的创造。
六、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 时代原因。
2. 自身发展的原因。
“模仿—表现—变形—装饰”发展趋势。
3. 与人的观点不同及其变化有关。
七、什么是文学,怎么理解文学定义?1.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具有社会意识形态,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2. 文学是一种文化模式。
3.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4. 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
5. 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6.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八、什么是文学的文化意义?1. 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2. 叩问人生的意义;3.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4. 憧憬人类的未来。
九、文学的文化意义是怎样发现的?1. 通过有效的阅读。
2. 品质阅读。
3. 价值阅读。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1. 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 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 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文学概论问答题
1、你对文艺的起源有何看法?你认为艺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文艺起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影响文艺最大的因素是劳动。
它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仅八个字,却生动写出了制作武器去狩猎的过程。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物质生产不仅仅是艺术产生的始因,而且还始终是艺术发展的动因。
所以从根本上说,艺术发展的动力是物质生产的发展。
比如中世纪的欧洲是以教会权利为中心的封建君主社会,因此那个时期的艺术产品大多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动力除此之外,还有创新,人们的审美心理需要。
2、文学有哪些特性?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
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文学蕴含这特殊而无限的意味——蕴藉性。
鲁迅的《药》结尾意味深远:“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有的认为乌鸦象征反动势力,乌鸦飞去,象征反动黑暗势力的消失;有的认为乌鸦没有按照夏四奶奶的希望飞到坟顶,有迷信的作用;有的则认为象征革命者战斗的雄姿,乌鸦飞去又给读者以前程万里很有力量的感觉,文学总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有想象、虚幻、情感等特性。
比如晚清碧荷馆主人的科幻小说《新纪元》中,黄之盛想象的避电保险衣、洞九渊、追魂砂等等。
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
这个就不用赘述了。
3、文学与道德的关系道德问题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推动了人物的前行。
道德产生的矛盾性,心灵的冲突性是文学的一大源泉。
道德教化是文学的重要功用。
好的作品也不一定是符合道德要求的。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金瓶梅》。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文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经验的艺术门类。
2. 主题:主题是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念,是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集中体现。
3. 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等不同的叙述方式。
4. 意象:意象是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创造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形象或画面,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5. 文体:文体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总体特征和类型划分,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二、填空题1. 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物、情节、______和主题。
答案:环境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有历史批评、伦理批评、______和形式主义批评等。
答案:审美批评3.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常常通过特定的______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主题。
答案:意象4. 叙述者的角度和立场会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是______理论的重要观点。
答案:叙事学5.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诗言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______功能。
答案:抒情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作品的主题可能涉及的内容?A. 人生哲理B. 社会现象C. 自然科学D. 情感体验答案:C. 自然科学2. 下列哪种叙述视角会让读者感到更加亲近和参与故事?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D. 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答案:A. 第一人称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所不同?A. 再现B. 表现C. 象征D. 类型化答案:D. 类型化4. 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韵文的形式出现,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A. 小说B. 散文C. 戏剧D. 诗歌答案:D. 诗歌5. 下列哪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更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价值和社会意义?A. 审美批评B. 历史批评C. 伦理批评D. 形式主义批评答案:C. 伦理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人物类型?A. 英雄人物B. 平民百姓C. 反面角色D. 神话人物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A. 客观性B. 创新性C. 系统性D. 深刻性答案:ACD3.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叙事技巧?A. 倒叙B. 插叙C. 对比D. 悬念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排比C. 设问D. 夸张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A. 风骨B. 意境C. 情感D. 笔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基础,也是展现人物性格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文学概论》答问
比喻 加 以修 正 : 文学 发 展是 “ 躯
答 : 所 称 的 “ 目 化 ” 大 概 你 条 ,
干 ” 文 学 创 作 和 文学 批 评 是 其 , “ 右翼 ” 而 文 学 理 论 则 应 是其 左 ,
“ 翼 ” 左 钉 翼 托 起 机 身 , 尾 尾 。 而
是指 纲 目吧 。 如果 是 这 样 , 么 , 那 总体 来 说 , 阐 述 文 学 的基 本 原 是
本 质 、 征 、 展 规 律 以 及 社 会 作 特 发 用 等等 。
文 学 发 展 史 则 依 凭 历 史 进
文学 与生 活 , 学 作 品 的 内 容 与 文 形式, 文学作 品 的体 裁 , 文学 创 作
过 程 与 创 作 方 法 , 学 风 格 流 文
程 , 讨 各 历 史 阶 段 文 学 发 展 的 探
理 和 基 本 规 律 , 绍 文 学 的 基 本 介 知识 。 细 目 则 大 抵 包 括 : 学 的 文 特 质( 念 、 言 、 象 、 型 等 ) 观 语 形 典 ,
各 自的研 究对 象有 什 么差 别?
答 : 学 理 论 着 重 概 括 、 结 文 总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原 理 、 则 : 学 的 原 文
原 理 》 《 学 的基 本 、文
文学概论 》
答 问
四 川教 育 学院 丁 贻 谋 用 。文学 发展史 为 文学 理论 研究
济 , 学 与 文
社会 、 生 、 人 文 学 的社会
作 用等 等 。
文 学 的
内部 机 制 ,
讨 论 文 学 发
原 理》 等等。其框 架
结 构 或 有 差 异 , 所 但 涵 盖的 内 容则 基 本
00542 《文学概论二》简答、论述题 知识点
00542 《文学概论二》简答、论述题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学习“文学概论”的意义:1、“文学概论”较为集中地提供了有关文学的普遍知识。
2、“文学概论”对于从事文学活动的人具有“工具”的义务。
3、学习“文学概论”,有助于人们建立理论化的思维。
4、“文学概论”对文学教育的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
学习“文学概论”的方法:1、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
2、注重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3、注重力量联系实际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4、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背景。
第二章文学观念文化有哪些特性? P12 2005简答对文化内在本质的共同认识:一是人的创造性,文化是人类思维过程和劳作过程的结果,蕴涵着人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和构想。
二是符号性,任何创造活动都一定借助某种符号的媒介。
三是文化是历史的,这种历史性一方面表现在文化具有继承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又具有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文化的实际存在形式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文学的文化属性:(2004论述)(2018简答)(1)文学能够使人自身成为一种本质性存在。
文学的文化属性的基础和核心就是能够使人成为一种本质的存在。
首先,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文学使人实现了人的独特属性。
其次,文学还能使人成为“原创者”。
此外,文学还能够通过自身的效果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并借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2)文学典型地体现着文化的符号性。
人的语言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符号系统,也是人类创造的最富有表现力的符号系统。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
恩斯特·卡西尔和苏珊·朗格——符号美学(3)文学集中地体现着文化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属性。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P16 2004简答文学与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反映对象上的区别,文学的主要反映对象是人生;科学的反映对象则是自然规律。
二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在从事各自事业时的理想态度不尽相同。
三是科学与文学在思维习惯上不同。
文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文学概论部分名词解释及问答题一、名词解释 1、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2、直觉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在艺术思维中主要有两大作用:第一,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直觉得来的。
第二,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而这一内蕴就好像是为他准备、为他所仅见而别人毫无察觉的。
3、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作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现出来。
4、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思潮一般都有明确的思想宗旨和理论主张,在创作上都有特定的准则和追求,而且能以卓著的成就获得社会的承认,在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
5、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6、文学体裁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是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之一,1像神话、史诗、寓言、抒情诗、小说、戏剧等都是不同的文学体裁。
了解:我国当代文学理论对于文学体裁普遍使用的方法不外乎“三分法”和“四分法”,两种,“三分法”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三大类;“四分法”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四大类。
从以上比较可以得知,“三分法”主要吸收了西方的文体分类方法,而“四分法”主要继承了我国文体分类的传统。
文学概论简答
文学概论简答1、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
其原因是:(1)时代的原因。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
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
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代发展。
(2)文学自身的变代。
根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代运动,这就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一般总是这样螺旋式发展。
文学自身的这种运动。
(3)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以上三点是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代的原因2、文学是什么?答: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的语言艺术。
4、什么是符号论的文化教育定义?答:符号论认为,文化教育是人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产生的具有意义的精神产品,它不同于广义和义的文化教育定义。
5、文学的文化意义是什么?答: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惮憬人类的末来。
6、文学与科学文化教育关系是怎样的?答: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教育(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放科学的视野。
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
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
但是,文学与科学文化化中,科学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识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学家,进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从某些方面启示艺术文化的开展。
反之,艺术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动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
文学概论名词及问答题整理第五部分需打印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本) -01-18 12:20:04] ★文学观念: 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 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再现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 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客观说: 在”文学四要素”中, 客观说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 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 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 也与读者无涉, 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 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文以载道: 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 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 ”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 经过车的运载, 能够达到目的地。
如果车装饰得很漂亮, 却不载物, 那么车再美也是无用的。
可见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
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
★寓教于乐: 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贺拉斯提出。
认为文学的摹仿要达到”既劝谕读者, 又使她喜爱, 才能符合众望”。
这是一种既重视摹仿又重视读者得到快感和教益的文学观念。
★文学的定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 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 凝聚着个体体验的, 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价值阅读: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她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价值, 首先是文化价值。
★审美: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 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 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 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 感悟、判断。
★情致: 由黑格尔提出。
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 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 是会感动人的, 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 能够作为认识。
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 不可分离。
因此, 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 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与解答题1,所谓文艺学,是对研究文学的各门学科的总称,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二个分支.2,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以生发展论.3,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包括四要素:宇宙,作者,作品,读者.4,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5,文学的本呈是它的审美性.审美:将文学与宗教,道德,哲学区别开来.因此,文学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6,审美性的具体表现在:A,形象性:文学是以诗意,感性的形式来把握世界,这种诗意,感性的把握世界的形式,也就是艺术形象.文学中的世界总是具体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形象并不限于视觉方面,它诉诸于整个感官的心灵.B,情感性: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C虚拟性:首先,语言表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形态;其次,即使是这表现形态,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必然有所变动.7,艺术分类主要有:A以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想象艺术;B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空间艺术,时间艺术和时空艺术;C以艺术形象的展示方式为标准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以艺术构成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材料为标准,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8,语言艺术是把以语言为材料构建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其特点:A形象的间接性:第一层含义是把形象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不能由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到,第二层含义是指形象的模糊性与多义性.文学形象并不是一种精确的和定型的形象,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另外每个人看到的文学形象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间的限制.语言是心灵的表现.人的心灵的领域是极其广阔的,因而,语言活动的领域也是极其宽广的,另一方面,语言是一种人为的,它一般都能够加以表现.C长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语言作用于人的心灵,特别适用于表现缺乏感官直接性的人的内心世界,另外,文学表现人的内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10,"意象"的观念渊源最早可以上溯到《易经*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范畴提出来的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窥意象而运斤".12,意象的定义:意象应该是主体和客体,心和物,意与象的统一.意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象的摹仿,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创造.文学意象是不同于一般形象的,它是更具有内涵和意蕴的形象.13,从意象与语言修辞的关系以及意象的表现功能方面来看,意象大体可以分为描述型,比喻型,象征型.14,柏拉图大概是最早把"典型"用于艺术理论之中的人——《理想国》,15,所谓典型,最简明的概括就是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本质特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内涵,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16,典型的基本特征:A,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生内涵.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不会停留在对一般社会现象的描绘和提示上,总是试图提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如鲁迅所塑造的阿Q.B,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性格内涵.典型人物首先要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阿Q 鲜明的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C,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最富于独创性,新颖性的艺术创造是最具有独特,诱人的艺术魅力的.17,所谓典型环境,是指能够反映典型人物活动的一定本质特征的环境,它既是作品中典型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也指支配人物行动,形成人物性格的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18,意境理论正式形成于唐代.其定义:意境就是用主客一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生的丰富意蕴.意境是一个和谐广阔的艺术空间,它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和情思,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艺术和联想.20,意境的特征:A,情景交融,如何情景交融:第一种,景中生情.这是在形象构成的外观上以对客观自然景物的关照和描绘为主,读者在诗中很少读到主体的精神和感情,但物以情观,景中含情,句句关,情藏景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种,情中含景.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明显偏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即情重于景,情中见景.第三种,情景并茂.B,虚实结合.所谓"实",是笔墨所到的实象,实境,是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作品中实存的景,形,境的描写.所谓"虚境",是指由作品实境所诱发和激起的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是读者随实象实境描绘所产生的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虚实结合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一种是"化虚为实,化情思为景物".C,含蓄空灵之美.21,王国维从意境的主体和客体,心与物关系的角度对意境所作的分类,即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所说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帮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诗人的情感在诗中不直接显出,诗人所融注的主体情感色彩较蕴籍淡泊,造成一种仿佛无我的印象,但并非真的无我.有我之境的特点:王国维认为是:"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帮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的主体意志较为显豁,融注的主体情感色彩为强烈的境界.22,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强调文学的教育功能.23,中国文学批评上,强调文学社会政治功能"教化说"一直是儒家文论的重心.24,孔子总结了诗歌具有的多方面的社会作用,"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25,梁启超提出小说影响人的"熏,侵,刺,提"四种力.26,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文学社会功能的核心.27,所谓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把文学作品能够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它具体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认识.28,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文学所反映的生活和作家对它的审美评价的有机统一.29,文学作品与科学内容相比,特点更为明显.首先,文学所反映的对象与科学不同,科学是分门别类的研究,文学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的.其次,文学内容具有科学内容不可比拟的独创性和不可重复性.其次,科学内容以抽象概念的方式存在,以逻辑力量作用于人的理智,文学作品的内容则是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着,显现于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以情感人.30,文学作品的形式,就是把文学作品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形态的统一.31,题材是经过作家选择,加工,提炼和改造而成,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是生活现象,题材不等于素材.32,文学作品的题材,一般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33,人是题材的中心.人物的塑造有不同类型: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心态人物.扁平人物性格特征比较单一,鲜明和缺少变化.圆形人物性格表现大致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是富于变化和流动性的人物,第二,圆形人物容量大,性格具有多质,多问,多义的特点;第三,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和多义性并不意味着其性格的对立和分裂. 34,环境可以分为定实的环境,假托的环境和虚幻的环境.35,情节是指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所构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6,文学休息日的主题是作品形象体系所显示出来的主导情感和主导思想,这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核心和主旨.37,主题的特点:主题是情与理的统一,主题始终是蕴含在艺术形象中的,统一性和多义性,主题意蕴的客观性.38,"陌生化"又称为"反常化",文学的基本功能是骊受日常生活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过程起反作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使我们对熟悉的东西"陌生化",从而更好的唤起人们的意识得到升华.39,文学题材是构成文学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由一定作品群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同特征所构成的一种形式规范.40,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到"文"就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41,"三分法"主要是以文学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方式作为分类的标准的,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42,"四分法"注重从文体的形态出发进行分类,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43,最初,诗歌和音乐,舞蹈合为一体.44,诗歌是一种有节奏,有韵律,重在抒情的文学样式.其特征:浓郁的抒情性;形象创造的特殊性;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46,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47,小说是最重要的叙事文体,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以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48,戏剧文学的特点:A,用人物展示剧情塑造形象;B,具有尖锐集中的戏剧冲突;C,适应舞台时空的戏剧结构.49,戏剧冲突:就是戏剧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它是人物思想性格在特定戏剧情境中相互撞击,相互影响的结果.50,西方古典注意主义戏剧根据其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解,提出了"三一律":时间的一律,地点的一律,动作的一律.51,悲剧,是指内容严肃,格调崇高,表现正面主人公失败或毁灭的戏剧.悲剧的一般特征:首先是冲突的性质,只有正面主人公在出于自己意志的行动中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或者是遭遇到不可避免的不幸时才可能成为悲剧.其次,悲剧产生的应该是严肃,沉郁并倾向崇高之美的感情,使人超越日常生活态度和道德水平.鲁迅把悲剧概括为"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52,文学来源于社会生活.53,创作过程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54,艺术构思指的是作家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围绕一定创作目的,在内心世界孕育艺术形象的过程.它包括艺术形象的孕育,主题意蕴的提炼,情节结构的酝酿,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探讨等内容.55,艺术思维的规律和特征表现在:以感性意象为思维的基本单位;是艺术思维的中心环节;情感是艺术思维的原动力;抽象思维在艺术思维中的作用(辅助作用).56,直觉是一种不经分析和推论而直接抵达事物底蕴的心理能力.57,灵感是情感和思想高度集中而产生的一种意识飞跃升华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积极,肯定和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其思维特征是:偶发性;创造性;亢奋和忘我性. 58,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理论.60,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61,文学创作活动总的来说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作家创作作品其总体设想和基本构思,都应该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而创作过程中某些具体的环节和细节则可以是无意识的.无意识作为实践经验的沉积物,曲折地反映意识发展所达到的水平.62,创作方法,就是作家在创作过程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63,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分为:一,现实主义文学的首要特征是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基本精神就是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第二,现实主义关注现实,关注人生,要求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但不是要作家表现自己的主观倾向性和理想,只是要求这种主观性和理想的表现深隐在对客观对象的描绘中.第三,现实主义注重写实,追求细节描写的真实必和典型性的统一.64,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65,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浪漫主义突出的特征表现为它的浪漫精神,也就是理想主义的精神.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生活理想的追求,用美丽的理想来代替不足的现实,都不是已有的生活,而是作家理想的生活,是人类应该有和可能存在的生活;第二,把人物理想化;第三,浪漫主义作家侧重于表现作家的主观心灵;四,作家多采用大胆的和夸张的手法.66,后期现代象征主义被视为现代派文学的第一个主流.67,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特点:一,它着重写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下扭曲了的人与社会, 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二,现代派文学在艺术表现主体的本能和潜意识,重视心理的真实;三,在艺术形式上强调创新,对传统多持否定态度.68,文学风格,就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作家精神个体性和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风貌.69,创作个性,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较稳定的主体心理结构和特征,它是作家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修养和才能禀赋等方面因素的总和.70,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关系是:从艺术感受力看,有创作个性的作家的艺术感受总是很独特的;从艺术趣味来看,创作个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从艺术气质方面来看,创作个性的影响就更不可忽视了;从艺术传达上来看,一个成熟的作家在作品的结构方式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从而影响作品的风格.71,主体因素,即创作个性,是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72,文学有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73,时代风格:就是一定时期的主导的矛盾,社会心理,时代精神和审美趣味,总会影响到这时期的作家,是他们形成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如:"汉魏风力""建安风骨""盛唐之音"等.74,一些思想倾向,艺术倾向,文学观点,审美趣味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创作风格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这种创作倾向相近,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家群或作家结合体,被称为文学流派.75,文艺起源的几咱主要学说:一,摹仿学,是最为古老的艺术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观点认为:摹仿是人的本能,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和社会人生的摹仿;二,游戏说,代表人物席勒和斯宾塞,也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观点认为:艺术活动就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这种游戏的本能或冲动;三,巫术说,是十九世纪末以来在西方兴起的有影响的艺术起源理论,首创者是英国的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又被称为"泰勒—弗雷泽理论".巫术说从原始人类的巫术活动中寻找艺术的起源,认为最早的艺术是原始人巫术意识的产物,原始人的一切创作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巫术的目的,艺术就是原始巫术的直接表现;四,表现说.76,劳动是人类最主要,最基本的生存活动. 77,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主要功因. 78,经济对文学发展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79,社会生活中,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最大. 80,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消费,表现在:一,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纯粹的商品交换关系;二,文学消费必须服从一般商品消费的规律;三,商品消费的所有动作方式在文学消费中也同样存在.81,文学消费之所以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而具有精神享受的性质,原因在于:一,一般的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二,文学产品的消费具超时空性.三,文学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并却具有参与性.要求消费者投身其中.82,文学接受,是读者面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参与其中,运用想象与联想进行填补,创造,生产或译解的种种活动的统称.83,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把握艺术形象,玩味作品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而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84文学鉴赏的创造是一种再创造.85,再创造:是指作家写出作品已是一次创造,而读者在文学鉴赏中要根据作者的文本发挥想象,再进行一次创造.这种创造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作品中的形象的补充,丰富与改造,一是对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的挖掘,归纳与提炼.86,期待视野:是德国的尧斯提出来的,意思是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的过程中,接受主体由于本身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经验,欣赏习惯等,会综合形成一种对于文学作品的期待,思维定势和欣赏水平.87,文学鉴赏的过程:一,感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学去把握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二,体味阶段.任务是读者还必须走进文学作品,去体验形象所包孕的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社会生活.三,领悟阶段.任务是对内蕴和它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等更深入的理性的把握和领悟.88,文学鉴赏的心理特征:文学鉴赏的过程中充满了联想和想象;文学鉴赏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文学鉴赏过程中情与理是互相渗透的.89,文学鉴赏有差异性和一致性.90,文学鉴赏中的共鸣:是指在文学鉴赏中,鉴赏主体与鉴赏客体产生了感应关系,从而导致主客体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大,达到高潮.91,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价的科学活动.92,文学批评的性质:一,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客观公正地说明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文学批评是融合了社会批评的美学批评.其职能有三个:阐解和说明;判断和评价;引串和发挥.93,批评标准有相对性和客观性.94,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标准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最高标准,它要求把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作为评价作品的主要尺度.95,恩格斯把"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确立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1、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答: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问题答疑材料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一、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二、文学活动的构成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
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
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
作者是文学生产的主体,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作品是使上述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四者是相互依存、无法分割的,因此,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和把握中,才能准确地认识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世界和作者?? (一)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这是摹仿论、再现论的立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的反映活动。
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这是表现说、抒情说的理论依据。
从这一环节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作者的心灵、情感表现活动。
(二)作品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要在作品中表现出来。
这是语言形式本体论的立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造活动。
(三)读者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这是接受美学、读者反映论的理论基础。
从这一要素出发,文学活动是一种读者的再创造活动。
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学活动的发生、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1巫术仪式发生说。
宗教发生说。
游戏发生说。
、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2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1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
但经济、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往往存在着不平衡关系。
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或外部规律2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传统——纵向本民族文学传统,横向吸收他民族文学传统。
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推陈出新,既超越本民族文学传统,又超越他民族文学传统,促使文学的健康发展。
考核要求:实记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文学起源的四种学说、物质生产发展与文学生产发展不平衡的含义;领会文学发生、发展规律的理论。
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基本层次构成。
其中,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文学是属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特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他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二)、无功利与功利1文学的无功利性:文学并不寻求直接实际利益的满足,具有审美超越性。
文学的功利性:文学间接地或内在地力求审美地掌握世界,认识并反映现实。
文学的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无功利性总实现着间接的功利性。
、形象与理性2文学是形象的,是指它总以审美形象的特有方式存在着,只能通过直觉的方式去把握。
文学是理性的,是指在文学的创造和接受过程中都存在在理性思考。
文学的形象性是直接的、外在的,理性是间接的、内在的。
、情感与认识3文学是情感的,它总凝聚着作家或读者的审美情感。
文学是认识的,它总包含着作家或读者的理性认识。
直接的审美情感深处总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理性认识是间接的;审美情感是直接的,五、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与话语? 、1.文学是一种话语。
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
文学与话语蕴藉、? 2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
文学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依靠话语而存在,是显示在话语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话语具有蕴藉性。
有蕴藉性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3、话语蕴藉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型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一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考核要求:识记文学的含义、话语、话语蕴藉、审美意识形态等概念;解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容及话语特征。
六、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二)雅与俗:(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七、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历史客观过程的分析,人类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领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这两种生活的需要,必须要从事物质的和精神的生产,这就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内涵和关系1、精神生产的特殊性2(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八、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一)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1客体即“自然”说、客体即“情感”说.、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2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文学创造的课题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1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九、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文学创造中主体把握客体的特殊心理活动形式。
这也是文学创造的主客体的特殊性。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关系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单项运动,而是主客体之间的双向运动。
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型、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是指在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从选择具体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也就是说,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甚至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
考核要求:识记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概念;理解和掌握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双向运动。
十、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再谋职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回忆与沉思1.回忆: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想象与联想2想像(imagination):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的心中之象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联想(association):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在延展中所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灵感与直觉3灵感(inspiration):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其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
直觉(intuition):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作用。
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理智与感情4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感情:分为情绪和情感,前者指由有机体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后者指作家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其体验。
、意识与无意识5意识: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的,但却因受到某种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一些观念和心理能力。
(二)构思方式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
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和陌生化。
、综合1、突出和简化2、变形与陌生化3十一、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艺术概括是要求作家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艺术概括的特点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个别性、偶然性去表现普遍性、必然性。
艺术概括的规律是:在观照、描述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在主体与客体的能动介入把握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十二、形式创造形式创造是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性以艺术形式,它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技巧使之呈现出外在形态。
.形式创造的规律是: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重视形式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三)形式美问题考核要求:理解并记忆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把握、形式创造的含义、特征或规律;理解“有意味的形式”的含义。
十三、学作品的类型根据文学创造主客体关系和文学反映现实方式的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划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逼真性。
(二)理想型文学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于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