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1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以来由于当时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美国社会局势的变动,赫尔巴特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教育受到冲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死板单一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由此“催生”,这一思想针对关注民主和教育、生活与教育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五四”运动以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广泛流传。

由于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民国时期的实业发展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这一时期贴近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需要培养适应民族工业发展的人才,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教育界的留学生,如陶行知、胡适等人,他们促进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杜威来华讲学,在此之前中国对于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已经大肆宣传,杜威的到来掀起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传播的热潮。

尽管在此之后由于中国社会局势的变化,杜威的影响力在中国不如从前,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未消失在大众眼前,仍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

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思想时,要注重结合本国的国情和教育背景,国内教育学家不断将思想演变修正,使其更加科学地指导我国的教育事业。

2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2.1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什么?首先,“教育即生活”是杜威对教育是什么的首要的回答。

在杜威的观点中教育要具有生活意义,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形式;第二,教育是一种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其次,“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是指教育的目的是不断生长,教育作为一种方法来促进个体生长和发展,教育为人的生长提供指引方向。

生活与生长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杜威的解释是这样的:生活是发展,而不断发展即生长就是生活,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

“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是从心理学来对教育进行他的阐述。

最后,“教育即经验改造”。

上述两个观点表明在杜威的观点中,教育是生长生活的过程,那在这一观点之中,它实际上也是对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这对教育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杜威的教育观,并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面应用于起源和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的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的习惯和道德的习惯的问题。

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哲学乃是作为审慎进行的实践的教育理论[1]。

”这一定义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强调哲学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认为哲学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倡导用哲学的观点把握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哲学的必要性,这对于各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2]。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应当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核心命题,它们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

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对教育的理解与其认识论密切相关,他对教育中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都与其哲学视野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加快教材与课程改革,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现行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偏离学生兴趣;学生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接受现成的固有的经验;课程设置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等。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等著名的观点使教材改革更加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各科新式教材,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应用性的内容。

杜威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影响1.杜威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制改革上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五届年会在学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即“教育之真义”要“以儿童为本位”“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这基本上成了新学制的具体指导思想。

这个指导思想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搬用了杜威的相关教育理论。

所谓“以儿童为本位”就是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即反对以任何外在的目的把儿童塑造成某一定型的人格,主张一切从儿童出发,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

所谓“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也就是对杜威“智能个性论”和“共同活动的观念和习惯学说”的概括。

并于1922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新学制”。

这个“新学制”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壬戌学制”。

从这个对从20世纪中国的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看,可以说“壬戌学制”奠定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格局,为中国结束旧式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从而使中国的基础教育迈向了现代化的轨道。

2.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了新学制的标准和内容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

学制所依据的标准、学制内容都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新学制所依据的标准是:①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地方伸缩余地。

可以说,这几条标准充分反映了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精神。

这七条中,第①、④、⑤条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社会和儿童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③条则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以儿童为中心”主张的反映。

②、⑥则体现出实用主义教育民主性思想。

3.杜威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界的教材也产生了影响中国旧式教育的教材受“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的教育方针所限,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几乎以“千年不变”的方式让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在充满学究气的陈旧教材中接受着“千年不变”的教育。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内容摘要】:杜威实用主义的道德教育理论对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评析其道德教育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现实,浅谈该理论对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在做中学;启示约翰.杜威(John.Dewey 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是教育哲学的奠基人。

道德教育理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统一于其道德教育理论中。

他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学校道德教育要生活化而不应该脱离社会、脱离实际。

杜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道德教育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一、杜威道德教育理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目的上,他提出学校道德教育旨在形成人格;在实施原则和方法上,他强调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生活的结合,主张“在做中学”。

本文主要从道德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法上谈论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

1、道德教育的目的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杜威提出“一切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1]。

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注意的是学校德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格训练,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以适应社会生活。

为了适应美国不断前进的“民主社会”的要求,学校一方面要训练学生适应环境、服从他人的能力。

“学校在社会方面的伦理责任必须用最广泛的和最自由的精神来解释,这对于儿童训练是相同的,要给予他自制的能力,使他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不仅能使他适应正在进行的变化,还要使他有力量形成和指挥这种变化”[2]。

他在《教育哲学》一书中指出:“道德教育的含义很深,最重要的是个性与社会的关系,道德教育不如旁的教育,它一方面发展个性,养成知识、能力、感情,另一方面发展之后,还需要使社会的同情增加。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一、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教育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完全等同予社会,最多只能是个“小”社会,是向社会过渡的跳板;3.在“做”中学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做”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这种思想片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否定了间接经验;片面强调了感性知识,忽视了理性知识;,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普遍知识的学习;把系统科学知识的教学同实践绝对对立起来;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借鉴和启示1.面向生活、注重活动教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有合理因素的存在,只要不将其绝对化,不把教育完全等同于生活,就有借鉴意义;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重视以书本为中心,学校的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导致学生难以接受与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借鉴杜威“面向生活”的理念,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通过适当的活动课程,使学生有效地参加活动课程,培养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素质;2.强调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做中学”强调了训练独立思维的能力,这对于改革我们传统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改革单纯的传授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新能力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当下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而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应当把校内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两者之间应当自由地相互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必须从社会的整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手,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天性的新环境,激发儿童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其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3.注重习惯的培养中国的家庭和学校,强调让儿童熟记、死背很多规则和标准,并通过严格的惩罚来让儿童来按照标准执行;这些规则是通过外部的压力强加给儿童的,这就使儿童丧失了应有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与性格的养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自在“做”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养成习惯;4. 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育中的当然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与学生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应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而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在很大程度应该成为“助学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中心与边缘、教授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平等交往、协商的关系;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 结 出一 些 具体 的道 德教 育 的 方法 ,从 中得 出一 些 能 够 改进 我 国 3前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一 些启 示 。 - " 关 键 词 :杜 威 ;道 德 教 育 理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启 示 中 图分 类 号 :G 1 40

文 献 标 识码 :B
文 章 编 号 :17- 5 1 (0 1 5 0 5— 2 6 1 6 3 2 1 )0 - 0 3 0
杜 威 的 道 德 教育 理 论 概 述 不是一味地去矫正错误行为。 杜威一生中特别重视道德教 育 , 他的道德教育理论 以实用主 杜威 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有两个方面 : 一方面应 当将道德 义哲学为基础 , 主张学校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在知识层面上 教 育内容寓于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之中 , 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中 的传授 ,更重要 的是学生首先要掌握这种道德知识并能在社 会生 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教 育内容。 另一方面杜威要求人们注意 “ 道德 活中加以灵活的运用。杜威认为: “ 不能有两套伦理原则,一套 观念”和 “ 关于道德的观念”之间的区别。所谓道德观念是指这 是为学 校内生活 的 ,一套是为学校外 生活 的 。因为行 为是一致 观念在行为中见效果 ,使行为有所 改进 , 变得比另外 的情况下更 的, 所以行为的原则也是一致的。讨论学校中的道德,似乎学校 好 ,也是 “ 成为品行 的一部分 ” ,因而是行 为的工作动机 的一部 是一种孤独存在 的机构 ,这种倾 向是十分不幸的。学校 和学校主 分那种观念 。所谓 “ 于道德 的观念” 关 ,是 指 “ 于诚 实、纯洁 关 持 人在道德上的责任就是对社会的责任。从根 本上说 ,学校是 由 或仁慈的见解 ,在性质上是不 能 自动地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性 社会建 立起来完成一定的特殊工作的机构—— 执行一定的特殊职 或好的行为” 是 “ , 可能永远 不起作 用和无效 , 好像很多关于埃 能以维持生活和增进社会的福利”l 1 ) 。他把道德作 为解 决社会 问 及考古 学的知识 的那种 观念 ” 。他 力主进行 “ 德观念 ”教 育 , 道 题 、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性 因素 , 而围绕道 德价值标 准、学校 即通过学校 生活 的所有机 构、手段和资料的道德教育 ,反对进行 进 道 德教育 目的、内容 、 教育方法四个问题 提出了一套完 整的道德 间接或直接传授 “ 关于道 德的观念”教育 。他认为后者 “ 即或是 教育理论。杜威提出, 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格 ,为此, 最好 的,总是相对地 在数 量上 比较 小 ,在影 响上比较轻微 的” 。 应注意两点 :第一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格 训练 ,形 他说 , “ 使道德的 目的在一切教学 中,不论什么课题 , 处于普遍 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 ,以适应社会生活。在他 看来 , 国社会是 和统治的地 位。要是没有这个 可能 , 美 一切教育的最终 目的是形成 个不 断前进 的 “ 民主社会 ” ,因此 ,学校 一方面 要训练学生适 人格 , 大家熟悉的这句话 ,将是虚伪的装腔 作势”[ s J 。 二 、杜 威 道 德 教 育 的具 体 方 法 应环境 , 服从他 人的能 力 ,同时也 要培 养学生创 造、改变环境 , 领导他人的能力。他说, “ 在社会方面 的伦理责任必须用最 学校 杜威 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四个 : 广泛和最 自由的精 神来解释 , 这对于儿童训练是相 同的 ,要给予 1 . 把握学 生的天赋 的 、 自发的 “ 本能和 冲动”的品德源泉 , 他 自制的能力 ,使他可 以自己管理 自己 ,不仅使他能适应正在进 加以正确的 引导的方法代替强制性灌输的方法 。杜威认为 “ 一切 行的变化 ,还要使他有力量形成和 指挥 这种变化 ”捌 ;第二 , 杜 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从天赋的本能和冲动来的” ,这种本能和冲动 威强调把道德教育同他的 “ 教育 即生活 ” “ 、 学校即社会 ”。 的原 乃是人的品德的源泉 ,是道德行为的原始 力量 ,它 “ 为一切教育 则联系起来,强调学校教育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学校的道 提供素材并 指出起点 ” ,而道德教 育的任务就 是要知道 这种原 动 德价值只能以社会 的利益为标准 。因此 ,学校道德教育的 目的就 力和 “ 天赋能力”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在学生发展的每个阶段表 而不是强制的灌输道德知 是 “ 维护社会 的生活 ,促进社会的福利” [ 3 1 认为传 统的学校 现 出来的 ,以及 如何加 以注意 和引导 , 。他 教育失败之处在于没有把学校 当成是社会 生活的一种基本 形式 , 识。 2 . 组织学 生直接 参加社会生 活。杜威 认为 ,让学生参 与社会 只是 把学校作为传授知识 , 习某些固定课程 和培养某 些习惯的 学 场所 , 这些学习内容并不能完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因 生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学校本身变成一种典型的社会生 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并未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同时,这样的教 活。学校在这方面的道德责任就是要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各种活 育在促进儿童道德发展方面也形成了障碍 ,因为 “ 了参 与社 动,使学生在集体生活的活动中受到刺激和控制。因为在杜威看 离开 会 生活 ,学校 就既没有道德 的 目标 ,也没有什 么 目的” 。只有 来 , “ 最好 和最深刻 的道德 训练,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 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道德情景中 ,并通过他们 自己理智 的思考和 中跟别人发生适 当的关系 而得来的 。 ”应 当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 选择,才能形成对现实的判断。为了达到学校道德教育的 目 , 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 ,学校生活不能和社会生活相脱节 , 的 知和行 杜威认为首先要让儿童参与社会活动 , 在合作的活动中形成道德 要统一起来 。 判断的能力。他把参与社会生活或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品德打比 3 . 寓道德教育与各学科之中。杜威指出, 道德的目的是各 “ 方为下水游泳,这样做固然有危险,但却是有效的途径。因此 , 科教学共 同的和 首要的 目的”l 所 以 , “ q , 知道如何把道德价值 不要盲 目地把学校 的智 力训练和道德训练分隔 ,把获得知识和性 的社会标准加诸于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上面,就是十分重要的”】 【 7 。 格成长分离。学校要把重点放在儿童积极有用习惯的养成上,而 因为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是不能作为独立的学科来传授的,如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章将总结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全球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实践操作中,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

“从做中学”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杜威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坚信,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真正地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杜威进一步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他提倡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本质论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2020 年 19 期223New Generation幼儿教育牵系无数儿童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如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主旋律已上升为对优质教育的不懈追求。

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杜威提出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兼具时代意义和科学价值,深入探讨杜威的教育本质理论对于新时代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论的阐述(一)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他认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正经历着一个彻底的和根本的变化。

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

”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充分的生活环境与条件,即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幼儿生活的一种形式。

一方面,幼儿园应将教育与幼儿现实生活相联系,促进其更好地适应生活;另一方面,幼儿园生活应与社会生活相关联,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杜威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都是教育的体现,不同场合的教育都是在进行着不同形式的生活。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本能生长的压制,他指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生长的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尊重幼儿生长的时机和需要,重视幼儿生长的内在过程。

杜威认为幼儿拥有语言和社交、制作、研究和探索、艺术这四种本能,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均建立于幼儿原始本能之上,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即为原始本能生长的过程。

教育并非单方面向幼儿灌输知识,而是促使幼儿的潜在本能得以自发生长,即促进儿童本性的生长。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原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

”尝试行为和结果间的联系和结合促使经验的习得。

杜威提倡从“经验”中学习,没有真正有意义的经验就没有学习。

杜威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意义

杜威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意义

杜威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意义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其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对于今天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本文主要从杜威的基础理论内涵出发、探讨其所具有的时代教育启示意义。

杜威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一)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年龄的大小。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

(二)“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命题亦是针对教育时弊而提出的,杜威认为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让现时的儿童为遥不可测的未来做准备,全然不顾儿童自身的感受和期待。

“教育即生长”则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然而这种尊重绝非放任自流,任由儿童率性发展。

杜威所理解的生长是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尤其是,杜威要求尊重儿童但不同意放纵之,这是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实践一个重要区别。

(三)教育即经验改造在杜威那儿,经验不再是通过感官被动获得的一些散乱的感觉印象,而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造。

在杜威看来,理性不是凌驾于经验之上,而是寓于经验之中,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

杜威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杜威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启示

1杜 威 学 校 的 的创 办 .
19 年秋 天 .在美国教育界 已有一定 声望的杜威接受 芝加哥大 84 学校长 的邀请 . 担任哲学 、 心理学和教育学 系主任 。 这给 了他一个很好 的契机让他十年来对 教育的思考 . 理念在这 里付诸实践 . 他开始创 办 “ 杜威学校” 即芝加哥 大学的实验 学校 . 这所初 等学校 的实 验活动 . 对 杜威作 为教育 理论者 . 育家的生涯发展 上起 了不 可忽视 的作用 。 教
教 育是生活的过 程, 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在教育成 为促进美 好 生活的一种 手段的同时, 教育本身也应该是一 种美好 的生活 教育 的过程 就是生 活的过程 。 教育和生活一起开始 、 继续和终结 。 教育的 目 的不仅在于儿 童的充分生 长: 而且会 随着不 同的儿童而不 同 . 随着 儿 童的生 长和教 育者经验 的增长 而变化 42教学 活动组织形式 . 教 学组织形式 的空间布局直接制约学生课堂生活的物理空间 目 前 我国中小学 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田式 ” 秧 的 在这种教学组织 式 下. 所有 的学生都 面向教师 . 教师居高I 脑下处于绝对权威 . 常常不给 儿 童机会 去接 近思想 的源泉 . 把想象 、 幻想和创作 的翅膀 给束缚起 来 而且学 生与学生之 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43 -教学方法 应 多开展研 究性学 习课程 , 实施过程 中 , 学生 自主选题 、 自主探 究、 自主创造 、 自主总结 , 体现 出以学生为本 的价值取 向 寻求 学生主 体对知识 的建构 .有效 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 于实践 . 使 学生在亲身 “ ” 做 的过程 中具体生动地理解 、 掌握和创新知识 因此 . 教 学 “ 必须呈现现在 的生活一 即对于儿童说来真实而生气勃勃 的生 活 像他们在家庭案 、 在邻里间 、 在运动场所经历的那样 44教学 内容 - 目前我 国的中小学教学 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加 以展开 . 强 在 调理性知识 的价值和强调儿童 的经验之间失衡 . 进而导致正教育 中生 活意义 的失落 .杜威学校 的成功经 验告诉我们应按 照儿童生活 的逻 辑, 依据“ 儿童与 自我 、 儿童与社会 、 儿童与 自然” 三条轴线进行 内容 的 选择和编制 , 珍视童年生活 的价值 , 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及其兴趣 、 需 要、 游戏等 的独特 价值 , 加强 教学 内容 与学生 生活 、 实社会 融为一 现 体。 45教学 中的师生关系 . 建立立新型 的情感型的师生关 系。 杜威认为, 师生关 系是真实 、 真 诚和表里如一 .师生在交往中应彼此坦诚相待 双方都要如实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 、 法 、 想 感情, 教师允许学生对教 材文本 的多元 理解 . 不把 文本的解读结论硬塞 给学生. 以堵塞学生的思维 压抑学生参加课堂 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深信, 知识是 由学生 自己建构的, 在学生建构知识 的过程 中, 师应成 为学 生的伙伴或活动 的参加者, 下转第 8 页 ) 教 协{ 9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摘要:文章通过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中国20-30年代的教育影响的一些原因分析,进而得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第一,对1922年“壬戌学制”的制订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对教育理论的影响,第三,对课程、教材、教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与杜威(John Dewey)同时代的世界著名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杜威的工具主义真理观并不予以足够的认同,但却对他予以极高的评价:“约翰·杜威生于1859年,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

对此评价,我完全赞同。

他不仅在哲学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深深影响了教育、美学与政治领域里的学者。

”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权威对杜威的地位也以高度肯定:“他关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的不少论著被西方各该领域的专家视为经典之作。

”在中国有传播其思想学说的弟子,“五四”时期,他来中国讲学长达两年多,教育界泰斗蔡元培尊称他为“孔子第二”。

他的教育理论无疑促进“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教育改革运动。

一、杜威对中国20世纪20、30年代教育影响的一些原因分析首先,来看杜威的实用主义学说。

就其经验论来说,他把经验看做人的遭遇和行动的过程,在认识和行动的关系上,以行动为中心,同时强调人是行动的主体,突出经验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这种重视行动和人的创造性的哲学,显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其真理观尽管在其本质上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但他从强调概念学说的工具作用出发,把实践放在实现真理和检验真理的重要位置上,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颇有相近之处。

且其以效用为中心的哲学,对于反对形式主义及重名轻实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而其思维五步法的方法论,强调了科学的怀疑精神,强调了假设在人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作用。

其教育学说,则是针砭传统教育而建立的现代教育理论新体系,强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包含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诸多内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道德教育领域,杜威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强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情境性。

本文将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出发,结合我国教育现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他强调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

2. 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

他主张道德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培养其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 道德教育的方法杜威强调道德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实践性的,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三、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 重视道德教育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应重视道德教育,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地位。

通过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 注重个体发展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个体发展。

关注个体在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方面的需求,使个体在道德教育中实现自我价值。

3. 强化实践性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主张通过情境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个体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体验道德、实践道德。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性,让个体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感悟道德。

4. 关注道德情感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培养其道德情感。

这启示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需求,激发其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教育中产生共鸣。

四、结语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深入挖掘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推动道德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杜威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中小学的启示

杜威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中小学的启示

杜威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摘要]众所周知,杜威教育思想主要是针对小学而言,对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起了非常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杜威学校的实验研究也主要是在4岁到12岁儿童中展开,杜威学校是杜威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的场所。

本文通过阐述这个场所发生的实践,以及在实践当中的理论思考希望为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学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杜威学校的创办1894年秋天,在美国教育界己有一定声望的杜威接受芝加哥大学校长的邀请,担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

这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契机让他十年来对教育的思考,理念在这里付诸实践,他开始创办“杜威学校”即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学校,这所学校的实验活动,对杜威作为教育理论者,教育家的生涯发展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杜威学校的理论支撑学校教育实验的是杜威学校的三个理论核心:(一)教育即经验的不断重组和改造经验的涵义,区别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相到的经验;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的经验无处不在它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农夫耕田的例子,经验也是经历,更多的是一种改变。

经验除了我们直接参与的之外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参与的但属于人类各种族的经验,历史经验如:法国大革命,经验还有一种更为熟悉的经历。

例如:再跟别人聊天时获得的相关信息补充了以往的不足,获得了成长的知识,做人的态度等属于经验的方方面面。

经验不仅存在与人类社会中,任何有机体与环境作用都会构成经验。

鱼与水的关系正如人离开了经验文化不能生存一样[1],在教学过程中杜威非常喜欢用经验这个词,由于他赋予了太多过于丰富的内涵简单说经验就是指有机体与所处的环境的交互作用。

活的生物与所处的环境必然要发生作用但它不是单反方面的,是一种适应与被适应的双向的相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中有机体通过尝试和探索对环境进行改造,如果改造的后果令有机体感到满意则改造的过程便称为一种经验,在面临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时,经验便称为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教育理论对后代的家庭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去学习,他的教育理论把直接的实践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把学习道难思路放在实践的核心位置上,他认为,学习来自于实践,学习应该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点可以应用到我国的家庭教育上。

现代社会节奏愈加快速,家庭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家长通常把学习作为每个孩子的重要日常活动,强调对孩子的和言教服从,孩子们只需要一味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因此家庭教育能受到杜威的教育理论尤其是直接实践理论的启发,应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实践者责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让孩子跟随自己一起工作、或者通过小型游戏等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受到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有目的、有规律、有条件的实践学习,这样孩子的知识获取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以有意义的学习质量达到最大化。

此外,杜威认为,科学的教育并不是机械的,而是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它要求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自由和活跃地参与实践过程,以开启思维、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应当发挥带头人和导演的作用,帮助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的过程和要求。

这一理念也可以应用到我国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把孩子放在一个有创意和容易参与活动中的环境中,鼓励孩子有造就感和挑战感,帮助孩子做出决定,教导孩子如何做出有效决策,指导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他们在家庭的经历。

最后,杜威的教育理论还认为,教育过程中的孩子在发展中应该拥有自主性,家长在他们的教育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改造者而不是形成者,通过和孩子的日常有意的互动探究把握教育的权利,这样孩子在这样指导中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立性,由于长期的自立活动,自信也就受到提升。

总之,杜威教育理论可以为我们国家庭教育带去一定的指导意义。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T e T e r f De y S‘L a n n y Don ’ n h h h o y o we ’ e r i gn ’ sc Ed c t n l tn n o C ia S Ba i u ai g o
哲学家 、 教育 家 , 实用主 义哲学 的创始人 之一 , 功能心
所帮助 。


杜威“ 从做 中学 ” 教学理论 的提出
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 步主义教育运动 的代表 。 杜威在其
实用主 义哲学和 政治思想 的基础上提 出了“ 从做 中学 ” 教学理论 , 有着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 。 他把 教学 过程看成 是“ 的过程 ” 主张学 校里知 识 的获 得与生 做 ,
t a h n p c s a a e c ig r e s s o p o e s a d h a s h os i a c s t t e n w e g o i i t e r c s o h r c s ” n t t c o l w t c e s o h k o l d e f l e n h p o e s f t e h f
( ) 出的时代背景 一 提 杜威“ 从做 中学 ” 论 的提 出 , 理 有它深 刻的社会 背 景和教育发展状况 的诸多 因素 。 盖棺定论地说 , 国传 美 统 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 , 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 杜威
活过程 中的活动相联系 , 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这与我 国 目前正在进行 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 导的 教育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 但是 , 国基础 教育 实践 我 中还存在诸如管理理念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等 的问 题。 本文试 图通 过对杜威 的 “ 从做 中学’ 学理论 的分 镦 析, 借鉴其积极 的一面 , 期望对我 国基础教育 的发展有

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doc

杜威实用主义德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doc

系。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杜威要求教育积极参与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负起改造社会的重任,积极适应社会工业化、民主化和科学发展等新变化。

但当时流行的教育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欧洲国家教育的移植,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传授书本知识,是一种注入式、静听式教学,宗教色彩浓厚,压制儿童的个性,不能引起儿童积极的思考。

杜威敏锐的看到当时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出要变革教育,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由此产生并不断更新、丰富。

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杜威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同时在对历史上各种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他认为要讨论道德教育,首先要正确区分“道德观念”(moralideal)和“关于道德的观念”(idealaboutmorality)。

他指出,“道德观念”是人的品质的一部分,是行为的动机,能支配行为更好更有效果;“关于道德的观念”是有关的道德知识,例如什么是诚实、纯洁、仁慈、等知识内容。

这些知识被人掌握很容易,但并不是掌握了这些知识就必然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

在他看来,学校道德教育若是以传授“关于道德的观念”为目的,这种道德教育并不一定就能导致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没有什么实际价值,这是对欧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的批判。

并且他认为如果要将道德作为一种学科或科学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话,必须承认道德是一门永远发展变化的科学。

他的德育论是以实用主义道德论为基础的,否认客观的永恒道德,把实效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

首先,他强调道德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杜威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强调社会实践教学,这与他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一致的。

他反对用抽象的说教进行德育,认为这种方法无异于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主张把学校布置成现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生活于其中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从生活经验中掌握有关善恶的知识,从而就能知善而行善。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摘要: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杜威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从做中学”;基础教育;启示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一)提出的时代背景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

盖棺定论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杜威的理论正好环绕着这两大课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

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

杜威的理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特别是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于培养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是很适用的。

(二)提出的现实依据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倡学校采用被动的“静坐”“静听”的方式,而杜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1.“从做中学”是自然的发展进程的开始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杜威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

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

“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

杜威认为,美国许多进步学校的实验表明,正是通过“从做中学”,儿童得到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展,获得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及其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是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理论形成、教育学科建构的影响。

1917年-1937年出版的中国人自己编撰的教育学著作(主要是教科书)达42种,其中“不少人是以杜威的教育理论或桑代克的教育原理为建构教育学的理论基石或参照对象的”。

此后,虽然经历了三四十年代教育民族化和解放以后对杜威、胡适思想的大批判,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仍以观念潜流的形式不绝如缕。

到20世纪70年代,国外关于杜威实用主义的研究出现复兴之势,杜威文集整理出版,研究论文明显增多。

我国则从90年代重新评价杜威以来,研究开始复苏,2001年以后研究论文大增,其中有关杜威教育哲学、教育理论者最多,占论文总数的3/4以上。

二是对于中国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思潮的影响。

五四之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广泛传播与影响终酿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并成为当时中国各种教育思潮的母潮之一,在其他各种教育思潮中几乎都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看到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子,甚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就是其他教育思潮的直接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家自不待言,许多实际教育工作者也言必引杜威,实在中国教育界进行了一次现代教育学派的普及推广活动,在观念上开始动摇了原先甚少质疑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等的神圣地位,儿童中心主义、活动课程等为中国教师打开了一扇眺望教育教学新世界的窗口。

三是对于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

在学校课程与教学层面,就是为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实验大开方便之门;在学制层面,就是给予1922年“新学制”的制订、实施以及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以直接而密切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