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
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控制流程指南

生产计划与生产管理控制流程指南第1章生产计划概述 (3)1.1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作用 (4)1.2 生产计划的类型与编制方法 (4)第2章生产能力规划 (5)2.1 生产能力的概念与计算 (5)2.1.1 生产能力的定义 (5)2.1.2 生产能力的计算 (5)2.2 生产能力分析与提升策略 (5)2.2.1 生产能力分析 (5)2.2.2 生产能力提升策略 (5)2.3 生产能力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6)2.3.1 生产能力规划的步骤 (6)2.3.2 生产能力规划的方法 (6)第3章生产任务分解与订单管理 (6)3.1 生产任务的分解与分配 (6)3.1.1 任务分解原则 (6)3.1.2 任务分配方法 (7)3.2 订单接收与评审 (7)3.2.1 订单接收 (7)3.2.2 订单评审 (7)3.3 订单优先级设定与排产 (7)3.3.1 订单优先级设定原则 (7)3.3.2 排产策略 (7)第4章物料需求计划 (7)4.1 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 (7)4.1.1 基于订单驱动 (8)4.1.2 基于需求预测 (8)4.1.3 动态调整 (8)4.1.4 精确计算 (8)4.2 物料清单(BOM)的构建与应用 (8)4.2.1 物料清单的构建 (8)4.2.2 物料清单的应用 (8)4.3 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与优化 (8)4.3.1 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 (9)4.3.2 物料需求计划的优化 (9)第5章生产进度控制 (9)5.1 生产进度监控与调整 (9)5.1.1 定义生产进度监控目标 (9)5.1.2 建立生产进度监控体系 (9)5.1.3 生产进度调整策略 (9)5.2 生产进度异常处理 (9)5.2.2 异常原因分析 (10)5.2.3 异常处理措施 (10)5.3 生产进度报告与分析 (10)5.3.1 生产进度报告编制 (10)5.3.2 生产进度分析 (10)5.3.3 生产进度报告的提交与反馈 (10)第6章质量管理 (10)6.1 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控制 (10)6.1.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0)6.1.2 质量控制原则 (10)6.1.3 质量控制流程 (10)6.2 质量计划与检验流程 (11)6.2.1 质量计划制定 (11)6.2.2 检验流程设计 (11)6.2.3 检验实施与记录 (11)6.3 质量问题分析与改进 (11)6.3.1 质量问题识别 (11)6.3.2 质量问题分析 (11)6.3.3 改进措施制定与实施 (11)6.3.4 持续改进 (11)第7章设备管理 (12)7.1 设备维护与保养策略 (12)7.1.1 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12)7.1.2 设备维护保养策略制定 (12)7.1.3 设备维护保养实施 (12)7.2 设备故障分析与预防 (12)7.2.1 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12)7.2.2 设备故障预防措施 (12)7.3 设备效率(OEE)提升 (12)7.3.1 设备效率(OEE)概述 (12)7.3.2 提升设备效率的方法 (13)第8章人员管理 (13)8.1 人员配置与培训 (13)8.1.1 人员配置 (13)8.1.2 培训 (13)8.2 人员绩效评估与激励 (14)8.2.1 绩效评估 (14)8.2.2 激励 (14)8.3 班组管理与团队建设 (14)8.3.1 班组管理 (14)8.3.2 团队建设 (15)第9章成本控制 (15)9.1 生产成本构成与核算 (15)9.1.2 直接材料成本 (15)9.1.3 直接人工成本 (15)9.1.4 制造费用 (15)9.1.5 成本核算方法 (15)9.2 成本控制策略与方法 (16)9.2.1 成本控制策略 (16)9.2.2 预算控制 (16)9.2.3 成本分析 (16)9.2.4 绩效考核 (16)9.3 价值工程与成本优化 (16)9.3.1 价值工程概述 (16)9.3.2 价值工程方法 (16)9.3.3 成本优化策略 (16)9.3.4 成本优化案例分析 (16)第10章生产现场管理 (16)10.1 生产现场环境与布局优化 (17)10.1.1 环境优化原则 (17)10.1.2 布局设计原则 (17)10.1.3 生产现场环境优化实施 (17)10.1.4 生产现场布局优化实施 (17)10.1.5 作业流程与布局的协同优化 (17)10.2 生产现场5S管理 (17)10.2.1 5S理论基础 (17)10.2.2 5S实施步骤 (17)10.2.3 整理(Seiri)实施要领 (17)10.2.4 整顿(Seiton)实施要领 (17)10.2.5 清扫(Seiso)实施要领 (17)10.2.6 清洁(Seiketsu)实施要领 (17)10.2.7 素养(Shitsuke)实施要领 (17)10.3 生产现场安全与环保管理 (17)10.3.1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17)10.3.2 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17)10.3.3 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17)10.3.4 安全的预防与处理 (17)10.3.5 环保管理基本原则 (17)10.3.6 环保法规与标准遵循 (17)10.3.7 生产过程环保措施实施 (17)10.3.8 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 (17)第1章生产计划概述1.1 生产计划的定义与作用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方法。
生产作业计划流程和控制管理

生产作业计划流程和控制管理引言生产作业计划流程和控制管理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对生产计划进行制定、执行和监控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计划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流程和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点,包括计划制定、执行和监控。
一、计划制定A. 了解需求在制定生产作业计划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确定产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并确定生产的时间表和优先级。
B. 编制生产计划根据需求的了解,制定生产计划是下一步。
生产计划包括产品的排产顺序、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配置。
针对不同的产品种类和规格,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配置方案,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C. 制定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生产作业的依据,包括工序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工艺,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确保生产作业按照要求进行。
二、计划执行A. 物料准备在执行生产计划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物料和零部件。
通过物料清单和库存管理系统,准确掌握物料的存货情况,及时补充不足的物料,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B. 设备配置根据生产计划的要求,确保生产线上的设备配置完善。
保养和维修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果需要更换设备或增加设备,提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设备的可用性。
C. 生产作业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作业。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监控产品的质量,并及时处理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D. 生产数据记录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生产数据,包括生产量、良品率、不良品率等。
通过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计划监控A. 生产进度监控通过生产数据的记录和监控,及时了解生产进度的情况。
如果发现生产进度出现延迟或偏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程的顺利进行。
B. 资源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和设备资源等。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关键环节,是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涉及到对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生产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生产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和协调,以确保按时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正确的生产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生产计划控制的基本原则生产计划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在既定时间内完成生产任务,并保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基本原则包括:•计划性: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明确生产目标和任务;•实时性:及时了解生产执行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状况灵活调整计划;•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生产资源、人力、设备等因素,协调各方面利益。
3.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关键环节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管控、生产成本的控制等多个方面。
关键环节包括:•订单接收与排产:根据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计划,并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管控:监控生产过程,保证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原材料采购与库存管理:合理采购原材料,合理管理库存,确保生产所需物料充足且高效利用;•人力资源调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4.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优化策略为提高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效果,可采取以下优化策略:•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决策效果;•实施精益生产: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生产目标和绩效指标,对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激励,激发工作积极性;•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供应的及时稳定。
生产部门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管理规章制度

生产部门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管理规章制度一、引言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是生产部门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二、生产计划管理1. 生产计划编制生产部门应根据公司的整体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应详细列明每个生产环节的时间安排、产量目标以及所需资源等,确保生产过程能够高效进行。
2. 资源调配生产计划编制后,生产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调配。
资源调配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物资供应以及设备使用等方面,要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合理的支持。
3. 生产进度跟踪生产部门应实时跟踪生产进度,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生产进度跟踪的目的是确保计划按时完成,避免延误和损失。
三、质量控制管理1. 质量标准制定生产部门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应包括产品外观、尺寸、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确保产品能够符合客户的要求和预期。
2. 原材料采购和检验生产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原材料检验应包括质量抽样检验、外观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等环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3.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控制体系,通过监测关键环节的工艺参数、制定操作规范等举措,确保每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稳定。
4. 产品检验和追溯生产部门应建立产品检验和追溯体系,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同时,要保留相关的生产记录和数据,以便于追踪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制定。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1. 培训和教育生产部门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制度宣传,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并遵守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管理规章制度。
2. 内部审核生产部门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引言在制造业中,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生产能力的优化利用,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并且能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的概念、目标以及实施方法。
1. 生产作业计划管理1.1 概念生产作业计划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作业的时间、资源和人力等方面的工作。
1.2 目标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的目标是优化生产资源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1.3 实施方法•分析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规模,为生产作业计划提供参考。
•确定生产能力: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和原材料等方面的能力,为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作业的时间、资源和人力等方面的工作。
生产作业计划要考虑到产品的优先级、批量生产、生产周期等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跟踪和监控生产进度:对生产作业计划进行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和监控生产进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生产作业控制管理2.1 概念生产作业控制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项活动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管理工作。
2.2 目标生产作业控制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交货日期。
2.3 实施方法•设定生产作业标准:制定生产作业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明确要求和规范,为控制生产过程提供依据。
•制定生产作业流程:根据生产作业标准,制定生产作业的流程和步骤,明确各项工序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监控生产过程:通过生产作业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收集生产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实施质量控制: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追踪物资流动:对原材料的进货、加工以及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和出货等流动进行追踪和控制,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资源的情况,制定出可行的生产计划,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本文将从计划和控制两个方面来介绍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
一、生产作业计划管理1.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要求(1)生产任务的数量: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确定生产任务的数量,即确定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任务的周期:根据生产任务的数量和生产能力,确定生产任务的周期,即确定生产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
(3)产品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种类,确定生产任务的产品品种,即确定需要生产哪些产品。
(4)生产顺序: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确定生产任务的顺序,即确定产品的先后顺序。
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主要包括准确性、可行性和灵活性。
准确性是指生产作业计划要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符合生产任务的需求。
可行性是指生产作业计划要符合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灵活性是指生产作业计划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资源的变动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生产需求。
2.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MRP(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物料为中心的计划方法,通过对物料需求的计算和分析,确定所需物料的数量和时间,并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
MRP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的生产工艺,自动地计算物料需求量,并根据生产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整,以确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ERP(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计划方法,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帮助企业实现全面优化和全面协调。
ERP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设备资源、财务资源等进行整合和协调,以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3)APS(高级计划与调度系统):APS是一种综合型的计划方法,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考虑和调度,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
APS 能够结合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生产资源等多个因素,通过模型和算法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调度和优化。
生产计划和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和掌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优化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掌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有序和高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部门和员工,涵盖生产计划订立、生产掌控和生产进度跟踪等环节。
三、生产计划订立1. 计划目标•确定生产计划的总体目标和期间目标,确保与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全都。
•设置适当的生产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监测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2. 计划编制•生产计划由相关部门协同编制,包含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
•生产计划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生产本领、原材料子供应等因素,确保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生产计划应具备明确的时间节点和优先级,确保任务调配和执行次序的明确性。
3. 计划审核和批准•生产计划应提交给生产计划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
•审核委员会应由跨部门相关人员构成,并负责对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决策。
•审核委员会应及时批准或反馈修改看法,并追踪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4. 计划调整和更改•当市场需求、生产本领或原材料子供应等发生变动时,允许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和更改。
•计划调整和更改应提交给审核委员会进行评估和决策。
四、生产掌控1. 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计划经批准后,应及时下达给各相关部门和生产车间。
•生产任务应明确指定任务责任人和生产期限,并及时沟通和确认。
2. 生产资源准备•生产资源包含生产设备、人员、原材料子、能源等。
•生产掌控人员应依据生产计划和任务,提前准备和调配好所需的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进展顺利。
3. 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车间应设立生产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生产掌控人员应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4. 生产进度跟踪•生产掌控人员应及时跟踪和监控生产进度,并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报告。
•生产进度的跟踪和数据记录应准确可靠,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
五、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和改进1. 统计和分析•生产掌控人员应定期统计和分析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包含完成情况、延期情况、产能利用率等。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心得总结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心得总结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提升,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我工作多年的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岗位上, 我深刻认识到了其重要性,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心得。
下面就是我对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心得总结:首先, 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工作的基础和指导, 只有合理制定生产计划, 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任务的完成。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 要考虑到生产能力、订单数量、材料供应等各种因素, 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合理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规模, 确保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控制。
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控制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稳定的关键, 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 我常常采取的方法是加强车间管理, 加强对生产流程的监控和控制, 及时调整生产进度, 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再次, 加强与供应链的协同管理。
在现代企业中, 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是实现生产计划控制的重要手段。
只有与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才能确保及时供应所需的原材料和物料, 并控制生产成本。
因此, 我在工作中时常关注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及时解决在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后, 加强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是现代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 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我的工作中, 我经常使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 对车间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生产瓶颈和问题, 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总之,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是企业生产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在我多年的工作中, 我深刻认识到了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重要性, 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心得。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概述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是一种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的方法,旨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并满足客户需求。
它涉及到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流程的监控、生产任务的分配与跟踪等方面,帮助企业有效地进行生产管理和控制。
主要内容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是企业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计划。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市场需求、库存情况、生产能力等。
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明确生产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具体安排生产资源的利用。
生产流程监控生产流程监控是指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以保证生产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实时监控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对生产进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任务分配与跟踪生产任务分配与跟踪是指将生产计划中的任务分配给具体的生产组织和人员,并实时跟踪任务的执行情况。
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和及时跟踪,可以确保生产活动按时完成,减少生产延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资源管理与优化资源管理与优化是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对生产设备、人员、原材料等资源的管理和优化,以实现最佳资源配置和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提升竞争力。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应用范围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制造业。
不同行业和企业在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方面的需求和要求不同,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
在制造业中,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可以应用于生产线的管理、生产任务的分配、库存管理、物料采购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和计划控制,企业可以确保生产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计划和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从研究需求、制定计划、资源配置、执行控制和持续改进等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
1. 研究需求在制定生产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等方面的研究,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和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计划。
2. 制定计划根据研究的需求信息,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
计划包括生产目标、生产任务、生产线程和所需资源等内容,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季节性需求等特点,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和产能。
3. 资源配置有效的资源配置是保证生产计划执行的关键。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到原材料供应、设备利用率和人员配置等各方面因素。
合理的资源配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节约生产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 执行控制执行控制是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关键环节。
在执行控制过程中,需要确保生产任务按计划进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
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执行监控体系,实现生产现场和管理层之间的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
5.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生产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原则。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持续增强。
总之,进行有效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需求、制定计划、资源配置、执行控制和持续改进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不断优化和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

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在生产计划管理环节中,首先需要进行需求预测和生产计划制定。
需求预测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时间进行预测,从而确定相应的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制定是通过分析公司的生产能力和资源情况,确定生产目标和具体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时间、生产数量、生产工序等内容。
其次,需要进行生产资源的调配和生产进度的控制。
生产资源的调配是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和设备资源等,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
生产进度的控制是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以保证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在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还需要实施相应的生产计划管理工具和方法。
其中,生产计划管理工具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编制软件、生产计划排程软件和生产计划跟踪软件等,通过这些工具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生产计划的详细编制、生产进度的精确排程和生产过程的实时跟踪,提高生产计划管理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管理方法,如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等,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质量等手段,优化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过程。
在实施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只有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从而实现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的目标。
其次是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资源不足或闲置的情况。
最后是团队协作和沟通,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合作和协调,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确保各方能够共同参与和支持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过程。
总之,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是制造企业中重要的管理环节,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需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团队协作和沟通等关键点,以确保生产计划管理与控制的顺利进行。
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主要负责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顺畅进行,以达到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能力确定的一种合理的生产安排,包括产品种类、数量、交货时间等。
1.了解市场需求在制定生产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了解产品的需求量、品种、价格等信息。
可以通过市场调查、销售数据分析等方式来获取这些信息。
2.确定生产能力根据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人力资源等进行评估,确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这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的匹配程度,确定产量的合理范围。
3.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确保生产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二、物料采购计划物料采购计划是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的物料需求量和采购时间的计划。
1.物料清单的制定根据生产计划确定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清单,并对物料采购量进行估算,制定物料清单。
2.供应商选择根据物料清单中所需物料的特性、质量要求、价格等进行供应商筛选。
选择具备合理价格和良好供货能力的供应商。
3.采购计划制定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清单,确定物料的采购时间和采购量,制定物料采购计划。
三、生产排程生产排程是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合理安排产品生产的时间表和生产顺序。
1.制定生产排程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制定产品的生产排程。
考虑到生产设备的利用率、人力资源的安排等,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顺序。
2.资源调配根据生产排程,对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资源进行分配和调配。
确保生产所需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瓶颈问题。
3.跟踪调整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跟踪生产进度,对生产排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进行。
生产工作计划与控制(推荐(最新6篇)

生产工作计划与控制(推荐(最新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产工作计划与控制(推荐(最新6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白话文美丽的本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生产工作计划与控制(推荐(最新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PPT课件

产成品库存
已完成生产的产品,需要根据市场 需求和销售预测进行库存管理。
安全库存水平设定方法论述
历史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销售数据、生产数据 和库存数据的分析,设定合理的
安全库存水平。
需求预测法
基于市场趋势、销售预测等信息,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并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技术对质量数据进行 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质量
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规律。
持续改进项目
针对关键质量问题,制定改进 计划,实施改进措施,跟踪验 证改进效果。
员工参与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 动,提出改进建议,激发员工 的创新精神和质量意识。
标杆学习
向行业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先进 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不断
据此设定安全库存。
专家评估法
借助专家经验和对市场的深入了 解,评估并设定安全库存水平。
降低库存成本途径探讨
01
02
03
04
精益生产
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等方 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库
存成本。
供应链协同
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计划,降
低库存积压和缺货风险。
库存管理信息化
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 库存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准确分
质量策划、保证和改进措施介绍
质量策划
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控制点、检验标准和责 任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期。
质量保证
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 定性和一致性,减少质量波动。
改进措施
针对质量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持续改进在质量提升中应用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
一、生产计划
1. 定义生产计划的必要性。
生产计划是企业制定生产任务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活动的进行。
2. 分析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
如产品需求预测、生产成本控制、生产设施及能力等。
3. 制定年度生产计划。
根据市场预测制定年度生产任务目标。
4. 制定季度生产计划。
细化年度计划,制定每季度的生产目标与任务分解。
5. 制定月度生产计划。
进一步细化季度计划,制定每个月的生产目标与任务。
6. 制定周生产计划。
制定每周的生产任务分工。
7. 制定日生产计划。
细化周计划,制定每日的生产工作安排。
二、生产控制
1. 实施生产监控。
采取考勤统计、生产进度追踪等方法,实时监测生产进度。
2. 找出生产控制的重要环节。
如原材料入库、在制品监控、产品出
库等。
3. 建立报表体系。
如进度报表、质量报表、费用报表等,用于反馈生产状况。
4. 监测生产活动的效率与成本。
分析原因并找出问题,实施改进措施。
5. 统计分析生产力数据。
用于预警异常情况并制定有效对策。
6. 不断评价和优化生产计划与控制。
完善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生产计划与控制总结的内容大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司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管理制度

公司生产计划与生产掌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公司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生产掌控的有效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特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生产管理工作。
二、生产计划编制1. 订立依据生产计划的编制应以市场需求、产品销售计划、生产工艺和设备本领等为依据,确保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生产计划编制流程2.1 市场部门供应销售猜测和订单信息,作为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2.2 生产部门依据销售猜测和订单信息,订立初步生产计划。
2.3 初步生产计划经过商务部门审核后,交给生产部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2.4 优化后的生产计划由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共同确认,并上报给公司领导审批。
3. 生产计划内容3.1 生产计划应包含产量计划、生产周期、交货期限等。
3.2 生产计划应依据产品种类、工艺多而杂程度、原材料子供应周期等因素确定。
3.3 生产计划应明确生产任务分解、生产线布置、生产设备及人力资源需求等。
4. 生产计划调整4.1 生产计划调整应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动,确保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的全都性。
4.2 生产计划调整应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和协商,并上报公司领导审批。
三、生产掌控管理1. 生产任务派工1.1 生产任务派工应依照生产计划布置进行。
1.2 生产任务派工应明确任务内容、数量、负责人和交付期限等。
1.3 生产任务派工应确保任务合理调配,充分利用生产资源,防止生产任务冲突。
2. 生产过程监控2.1 生产过程监控应通过生产数据的及时手记和分析,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
2.2 生产数据的手记和分析应具备可追溯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3 生产过程监控应依据生产计划,对生产进度、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3. 生产异常处理3.1 生产异常包含但不限于设备故障、原材料子缺失、操作失误等。
3.2 生产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协调解决措施,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3.3 生产异常处理记录应完整、准确、可追溯,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与控制效率。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的编制、执行监督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1. 目标确定在编制生产计划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明确的生产目标。
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合理设定生产目标,包括产量、质量和交期等指标的要求。
2.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计划应根据生产目标,结合实际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资源配置。
同时,考虑到各项资源的可获得性和风险因素等,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
3. 生产计划协调生产计划协调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各部门需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三、生产计划的执行监督1. 生产任务下达生产计划执行的第一步是将生产任务明确下达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生产任务应包括具体的工作内容、工期、工艺要求等,确保任务的明确性和完整性。
2. 生产进度监控通过建立科学的生产进度监控系统,全面掌握生产进展情况。
及时记录和更新生产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3. 质量控制生产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标准,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四、生产计划的控制措施1. 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
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
2. 协同协作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协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协同协作机制可以通过定期开展部门会议、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
3.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计划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五、总结生产计划执行与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心得总结

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心得总结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是一个企业生产运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交货期以及利润等多个关键指标。
在过去的工作经验中,我深刻认识到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合理的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基础。
一个合理科学的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只有通过对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企业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
在制定生产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市场需求的变化,尽量准确预测市场需求的走向,避免产生过多的库存或缺货的情况。
其次,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高效的生产调度。
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的具体安排,包括机器设备的调配、人员的安排等。
一个高效的生产调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在进行生产调度时,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各个工序的时间和顺序,避免出现生产瓶颈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第三,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及时的数据反馈和监控。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收集各种生产数据,如产量、质量、工时等,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让他们了解生产进展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其他工作计划。
第四,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协同工作。
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沟通,保持信息的畅通和流动。
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工作,解决跨部门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第五,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持续地进行优化和改进。
我们应该通过总结经验,找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进行改进和优化。
同时,要时刻关注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引入,以提高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生产管理与计划控制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

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1. 引言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是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生产计划的制定、执行和监控,以确保企业能够按时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本文将介绍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并讨论一些常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2. 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计划的制定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第一步。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和生产能力等因素,以确定合理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表。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需求预测、产能评估和排程算法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3. 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计划的执行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企业需要有效组织生产资源,监控生产进度,并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异常情况。
为了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优化生产流程、培训生产人员和引入信息化系统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生产计划的执行精度和效率,减少生产中的延误和错误。
4. 生产计划的监控生产计划的监控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监控生产计划时,可以使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如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质量指标等。
这些指标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整生产进度和生产资源。
5. 常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方法和工具5.1 需求预测需求预测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市场需求和销售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品需求量,从而作为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
5.2 排程算法排程算法是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另一个常用工具。
通过对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和分析,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生产排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5.3 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的全面管理和监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的职责
用最经 济的手段 完成部属
工厂布置; 主要机器的使用; 主料和辅料的搬运; 主要的制造方法; 各工序之间的时间预估; 各种标淮和符号的规定; 生产数量及制造日程安排; 应用的所有物料和工具; 各项必要的记录表单; 品质保证体系的布署; 成本分析的记录.
9
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
产能因素 战略因素 时间因素 环境因素 市场因素
人事部
人员的补充 人员的训练 劳工关系 工业安全
工业工程部
方法分析的情报 量度工作的情报 工厂布置及物料搬运的 情报 工厂保养制度的情报
生产管理
39
生产控制与其它部门的关系(3)
制造部
•人员训练 •作业指导书 •产品制造 •进度控制 •现场改善
生产管理
质检部
•检验人员派定 •检验设备维持 •检验方法决定 •检验实施 •ISO的维持
(4) 良好件数
85 85 85 87.1 89.9 91.7 97
需要每小时生产101.2件,全年生产101.2x2112=23232[件]
26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例如(3)
例(4): 某公司生产A产品,每生产一个需直接成本12.5元(人工和材
料),全年间接成本(机器)48000元,目前,一只要卖25元. 问: 第一批生产1500只,公司是否有利润可赚? 每只卖出后,可得好处: 25元 - 12.5元=12.5元 但这12.5并不能视为赚的利益,因为48000元的间接成本还没有计算 呢?那么,需要卖出多少只,才能刚刚把(间接成本)抵消呢?它需要: 48000元/12.5(元/只)=3840只 也就是说: 要卖掉3840只才能做到(不赔不赚),这个数字称为赢亏平 衡生产量,所以生产1500只,公司所得好处为1500只x12.5元=18750 元,但要亏本:48000元 - 18750=29250元
20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 人/机器/设备等所能提供的工时 生产能力与下列方面有关: 工作人数.机器数量.技术等级.实际工作时间等 生产能力通过下面方法测定: 生产能力=工作人数 x 实际工作时间 x 工作效率
21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例如(1)
例(1): 某工厂制造某类产品,完成一件约需0.5工时,全
2.延长工作时间 3.改善制造流程 4.处发加工 5.协调出货计划 6.减少紧急加单
18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工时)
[工时]用来表示“工作时间”的数字,它 是计算工作量的基准. 例如: 挖一条沟,需要3个工时,就表示这件工作的工
作量是:一个人需工干3个小时,也可以说3个人一起 干需1个小时.
19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完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工时. 例如: 完成一件成品需0.5工时,那么,0.5工时就是 该产品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与下列方面有关: 生产规模/产品数量/制造方法/技术熟练/设备效 率等
27
生产计划与5W1H
Why (为什么): 明确计划的目的
What(做什么): 明确计划的对象 Who(谁): 明确计划实施的主副体育报 Where( 哪里): 明确计划实施地方财政 When(何时): 明确计划实施的时间
How(如何): 明确计划实施方法新社
28
“Why”是什么?
为什么生产(服务)? 客户需要
年需要生产二十万件,那么,完成此生产任务共需工时为: 200,000 x 0.5 = 100,000[工时]
假定,我们想要知道今后一年内有多少工时可以使用,如 果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六天,每月以4周计算,全年有 12个月,那么,一个工人可利用的工时是:
8 x 6 x 6 x 12 = 1304[小时] 所以,在一年中要完成此工作,估计所需工人数为:
货期)生产. 如: 大型机械,造船,等(工业用)
2. 预测生产: 根据销售预测来生产.
如:食品,饮料,服装等(大众消费品)
3. 混合: 生产企业---代理商---消费者
定单生产
预测生产
17
生产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1. 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 2. 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 3. 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4. 选定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 5. 库存计划; 6. 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 7. 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
3 2100 1166 6300 3498
4 2100 1166 8400 4664
5 244.8 136 8644.8 4800
24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例如(3)
例3: 某产品预测下一个年度可以卖出180,000件,生产计划部门
估计全年可用的工作时间是:22天/月 x 12月/年 x 8小时/天=2112
2.0
4
钻孔
3.1
5
磨孔
2.4
6
检验
0
7
包装
0
25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例如(3)
根据每道工序的损坏率,重新计算生产量如下表:
(1) 程序编号
7 6 5 4 3 2 1
(2) 损坏率(%)
0 0 2.4 3.1 2.0 5.4 4.3
(3)=100-(2) 良好率(%)
100 100 97.6 96.9 98 94.6 95.7
生产计划
10
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
1、战略因素:与公司的发展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关.如 发生成本问题,预期收益问题. 2、产能因素:与公司的规模,人员,技术,设备先进程度等有 关.如人数,设备台数等. 3、市场因素:与客户消费心理,习惯有关.如循环波动,舆论 导向,旺季与淡季的划分. 4、环境因素:与生产活动的环境变化有关.如法律法规. 5、时间因素:与活动间衔接的配合有关.如估时问题,加工 问题.
因此,Why是:
1.定单 2. 需求预测(销售计划) 3. 出货计划
29
生产控制
职责(控制)
原料 制造过程序变换
产品
与其它部门的关系列化
消
指
息
导
生产控制备
消
指
息
导
生产控制四大步骤
目的(生产)
适时 适地 适质
追踪工作指令的方法
适量度
30
生产计划控制
1. 概念: 为达成生产计划的目的,而对计划在执行过程 中采取的安排,追踪,协调,纠正等手段. 2. 生产控制的对象: (4M1E) (1) 人(Man) (2) 设备(Machine) (3) 材料(Material) (4) 方法-实施规定(Method) (5) 环境-设施加(Environment)
13
跟生产计划有关的术语1
1. 生产能力:企业所具有的加工制造合格产品 的数量.
生产能力=人*设备*材料*工作时间*效率
生产能力是一个动态指标,每时每刻都不同; 且不同企业中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不同的.
14
跟生产计划有关的术语2
与设备数量;作业人员数量;工作时间,效率有关. 2. 工时: 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时间,与产品数 量,标准时间有关. 3. 标准时间: 完成一件产品所需时间,与规模,制 造方法,技术熟练,技术等级要求设备效率有关.
31
生产控制的步骤
1. 物料采购 2. 制造过程管理,产量追踪 3. 检验 4. 在库管理 5. 出货管理 6. 定单变更时的调整
32
生产控制的目的
提高工作效率 满足顾客需求 平衡工作负荷 预筹工具和材料 减少在制品数量 防止工作的重复 加强信息的交流 预防计划失败
适时
适地 适质
生产
适量
33
生产控制的步骤
100,000 / 2304 = 43.4,即:44(人)
22
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例如(2)
例(2): 假定:有某个产品,估计在制造过程中需要1.8小时
可以生产一件,总需求量是4,800件,所以全部生产工作共计 需要的工作时间为:
4,800 x 1.8= 8,640[小生产时]
根据工厂状况,现有12名工人可分配到此项工作中,假定每 月工作25天,而每人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为7小时(8小时去 掉1小时的休息时间),则:每月供应的全部工时为: 12 x 7 x 25 = 2,100小时,所以,每月可以生产的制品数为:
37
生产控制与其它部门的关系(1)
行销部
产品需求的预测 有关订单的情报 客户的质量要求 新产品及新制程 顾客的反应
财务部
对决策的预算
投资的分析
提供改造所需的 资金
提供经营分析的 情报
会计部
提供有关成本的 情报
提供生产作业的 情报
生产管理
38
生产控制与其它部门的关系(2)
采购部
对采购作决策 配合交货期 提供新产品、新物 料及制程的情报 存量管制
1. 物料采购 2. 制造过程管理,产量追踪 3. 检验 4. 在库管理 5. 出货管理 6. 定单变更时的调整
34
生产控制的职责
计划
控制
准备
执行
考核
总结
联系
35
生产控制与其它部门的关系
行销部 财务部 会计部 采购部 人事部 工业工程部
36
各部门在生产控制中的职责
1. 行销部 2. 财务部(会计部) 3. 采购部 4. 制造部 5. 工业工程部 6. 人事部 7. 质检部 8. 物控部
材料 半成品 完成品
地点 适地
何故 为何
人 机械 道具 工具 工模 附带装置 周围环境
时间 适时
6
生产计划
职责
影响生产计划的因素
消
指
息
导
用最经济的手段完 成部属
如何组织生产资源
消
指
息
导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