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高职教育要求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主。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实现高职教育的需求。
文章以“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为例,对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进行了实证论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能力本位职业能力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要求突出职业技能的特点。
要使教学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高职教育的理念,其次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确保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确保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文以课程“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为实例,论述高职教育中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具体实施过程。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在课程体系中有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本课程的学习又将要为后续课程“导游基础”“旅游美学”“现场导游”等专业课程做准备。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赏析、描述各种旅游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评估旅游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开发旅游资源的能力。
要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课程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未来主要有两个目标就业方向,即旅行社方向和景区方向。
相应的职业岗位有:旅行社导游,旅行社经营人员(市场营销、广告宣传、线路开发等),旅行社管理人员(门面工作人员、部门经理、经理助理等),景点定点导游,景区经营人员(市场营销、广告宣传、景点推介、出入口业务),景区管理人员(部门经理、景区工作人员)等。
这些职业岗位都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形成是由众多的专业课程来完成的。
旅行社导游、景点定点导游的一个基本职业能力是能带领旅游者对旅游资源进行鉴赏,这就要求旅行社导游、景点定点导游具备以下能力: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能够辨析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能够鉴赏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能够描述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和特色。
而线路开发、景点推介、景区管理人员则不仅要具备鉴赏旅游资源的能力,还要具备基本的调查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及其在调查与评价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初步能力。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专业角度识别各种旅游资源,进而对旅游资源进行赏析,在赏析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简单设计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开设“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从事旅行社导游、景点定点导游、线路开发、景点推介、景区开发与管理等职业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第二,课程总体能力目标。
根据课程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的总体能力目标。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的总体能力目标首先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认识、辨析各种旅游资源,并能描述它们的主要特色,为今后从事旅行社导游、景点定点导游等工作打下基础;其次是使学生能够简单设计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为学生将来从事线路开发、景点推介、景区管理与开发等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课程具体目标。
为了实现课程的总体能力目标,我们对总体能力目标
进行一步步的分解,以确保总体能力目标的实现。
根据“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的总体能力目标,我们确定了6项具体的能力目标和14项知识目标,其中6项具体能力目标又划分出17项从属能力目标。
如第一项能力目标是能够认识旅游资源,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具体而言就是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能够分辩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区别;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能够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旅游资源归类。
职业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一一对应,形成需求与支撑的对应关系,共同构成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涵盖和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对课程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目标的需要,我们重组教学内容,确定了6个能力模块:旅游资源的认识与分类、自然旅游资源辨析、人文旅游资源辨析、旅游资源鉴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综合能力训练。
这6个教学模块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进行编排,各自与具体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相对应,各项职业能力、知识目标相互衔接,构成有机的整体。
3.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精心设计了5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在综合项目的基础上又设计了23项子项目,每个项目都准备了相应的能力训练素材,设计了预计实现的能力目标及其相关的支撑知识,并精心设计了能力训练的方式和手段及其可供检测的可展示结果,从而能有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方法单一,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描述或举例说明讲解知识,辅之以个别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不活跃,缺乏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基本上是“满堂灌”的形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几乎没有实际的操作训练,无法有效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低下。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教学设计了众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项目驱动教学为核心,穿插使用了案例教学、实地考察、讨论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5.课程考核设计。
高职教学的课程考核应该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如“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考核要求过程性考核占70%,终结性考核占30%,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见下表。
6.教学进程设计。
课程教学应按课程内容模块的顺序、职业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需要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基本上要以两节课为单元实施教学,“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共设置了32个教学单元和1个独立的实训周。
每个单元都设定了具体明确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相应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准备了相应的训练素材,安排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方式及手段,充分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7.教学资源设计。
一是精选教材或开发适合高职高专特色的校本教材。
为切实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选用适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或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业共同研发适合高职教育的校本教材。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是由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系部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研发并出版了的校本教材,保证了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是准备切实可行的训练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大量的训练素材库,以保证训练项目能够顺利地实施。
如“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景观图片库、风光碟片库、旅游资源开发案例库等在内训练素材库,可以保证训练项目的有效开展。
三是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包。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包含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各教学单元的PPT以及参考资料等在内的网上教学资源包,以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参考使用,保证课后训
练项目的有效实施。
二、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
在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前,首先要对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然后对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确定课程主要是为哪些职业岗位服务,培养学生的哪些职业能力,从而确定课程的主要能力目标和能力模块。
为确保课程能力目标和能力模块的可行性,我们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目前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实际状况。
2.以能力模块为核心。
在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能力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以能力模块为核心开展教学,通过能力模块的完成保证课程能力目标的实现。
3.以项目实施为驱动。
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为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以项目驱动为原则,设计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每个单元又设计子项目,而每个项目的完成则要通过众多的训练素材展开训练来实现,整个课程的教学都以项目来驱动,让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
在课程考核中,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实时考查,根据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判,“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占总分的70%。
4.教、学、做一体化。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以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赏析作为贯穿项目,通过各子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对旅游资源的识别、辨析、审美等能力;再通过景区(点)的实地调查与旅游资源开发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备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力。
在此基础上,以两节课为单元,精心设计每个单元的训练项目,精选每个单元的训练素材,对训练方式、手段及其评价方式也进行设计,以保证每个单元能做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5.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过去的考核以期末考试的卷面考试为主,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在高职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考核方式中,则是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
6.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在课程整体设计中,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知识目标服从、服务于职业能力目标,理论知识的传授融入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设计中,以理论够用为原则设计了14项知识目标。
[参考文献]
[1]曾良冀.高职“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标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胡建英.《旅游资源赏析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3]周建松.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4]黄玲青,唐闪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0).
[5]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