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意识流手法
理解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
![理解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9a8b9d1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3.png)
理解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现代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意识流技巧则是其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通过运用意识流技巧,作者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维过程,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本身。
意识流技巧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欧洲现代主义文学中,诸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未灭时》等作品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而在现代小说中,意识流技巧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并成为了一种写作风格。
意识流技巧以其在叙述上的独特性和抽象性而备受争议。
它追求写作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通过对人物思维的反映,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非线性处理,使故事更具有心理层面的复杂性和深度。
意识流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痛苦、欲望等内在体验,使故事更加真实、生动。
意识流技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通过内心独白,读者可以听到人物的内心声音,感受到他们的情感起伏。
其次,作者可以通过连续的观念和想法的碎片化表述,展现人物思维的不连贯性和混乱性。
同时,作者还可以将人物的回忆、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打破时间的线性结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复杂变化。
最后,作者还可以运用空间意识流,通过描述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展现人物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意识流技巧的运用并非毫无限制,也需要作者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控制。
过度的意识流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混乱和困扰,甚至无法理解故事的发展。
因此,作者需要在使用意识流技巧的同时,进行合理的节制和调节,以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总的来说,意识流技巧是现代小说中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维过程,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和人物。
通过运用意识流技巧,作者可以创造出更加真实、生动和丰富的故事,使读者享受到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然而,意识流技巧也需要作者的巧妙运用和控制,以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可读性。
理解现代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并不仅仅是读者的角度所需,也对于作家在创作中的借鉴有着重要意义。
意识流写法的优点
![意识流写法的优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dc3a7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e.png)
意识流写法的优点
意识流写法是一种比较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
意识流写法指的是将读者拉进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思考和感知,以更接近客观实况的方式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写作方式。
和传统的节奏感调和色调的文体不同,意识流形式的文字更为自由流畅,省去了超越实际的精雕细琢,在用词和叙述中突出主体个人体验和情感,具有准确把握人物心理活力和主观性、以及真实表达作家心境的能力。
意识流写法体现了作者从自我观察和解析中所得出的艺术表现。
它在抒发情感时,可以提高文学结构,增加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用语言表达思想时可以使用流畅的语言,并通过把握心理活力的准确性,使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宣传力量,把主题情绪迅速而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意识流写法追求的是思维连贯熟练,节奏平缓,有助于营造完整故事世界,令叙事艺术更加令人难以置信地生动。
它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记录出情感状态的变化,用抽象的叙述语言来提炼出文学思维的轨迹,使读者能够真实的体验主题的情感,而不至于陷入枯燥的传授。
意识流写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首先因为文字形式比较特殊,很难融入复杂的、精确的表达的情绪,当情绪复杂多变时更是难以合理表达,但意识流写法可以在压缩情绪、素材时发挥出独特的特点。
此外,意识流写法也有可能形成抽象性的叙事,文章缺乏具体细节,叙述范围相对狭窄,这就给文章的说服力带来了困难。
另外,由于作者的叙述性质较弱,文章的框架也会较为松散,叙事手法也可能随着感情的迁变而改变,从而破坏时间性和逻辑性,让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等意义失去相应的支撑。
总而言之,意识流写法为文学提供了多彩的表达方式,它以思维自由流淌的方式表达精神情感,注重叙事人物内心感受,追求真实客观。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手法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3a3d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2.png)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手法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兴起,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对传统文学观念的颠覆而备受关注。
其中,意识流手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多种文学作品中,为读者呈现了一种充满深度和复杂性的体验。
一、意识流的定义和特点意识流是一种以流动的思维形式呈现的叙述方式。
它强调情感、记忆和思想在个体意识中的碎片化和交错性,通过内心的声音、记忆、幻觉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和展示情感变化。
相比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意识流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思维的跳跃性。
二、心理学对意识流的影响意识流手法的出现和发展与心理学的进展密不可分。
20世纪初,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分析和心理实验成为当时盛行的研究方法。
这些研究深刻影响了作家们对人类内心世界的理解,使他们对意识流等非线性叙述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与潜意识的作用密切相关。
作家们开始尝试通过意识流手法来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类心理深处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们将个体的内心画布视为一片汪洋大海,充斥着各种无序的记忆片段、情感和念头。
三、著名作家的意识流实践意识流手法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的作品采用了这种叙述方式。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流动的意识流体现了主角们在一天时间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转变。
这种混乱和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既能够展示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又能够模拟现实生活中思维的不连续性。
同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之翼》也是一个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通过描写主人公内心的流动和不断变化的念头,伍尔夫展示了女性主人公的思维和情感,强调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问题。
四、意识流手法的影响和局限意识流手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为现代主义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它帮助作者深入挖掘人类内心的世界,创造出更加真实、复杂和立体的人物形象。
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思维。
什么叫意识流手法
![什么叫意识流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96eb0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f.png)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为主要方法而得名的。
虽然"意识流"的名称是一八八四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首次提出来的,意识流小说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思潮流派,但是在文艺创作中,有意识地用艺术形式表现人们内心的底蕴,表现被压抑的意识或潜意识的作家,并不只是当代的欧美作家。
本世纪初,日本人厨川白村曾在《苦闷的象征》中作过系统的阐发。
不过厨川白村的艺术论不来自威廉·詹姆士的著作,而是直接生搬硬套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意识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宗师,还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应该注意,传统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手法并等于意识流手法。
就反映人物的心理这一点说,两者是相同的;但在反映的形式上,两者的差别很大。
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只是表现作品内容的一个环节,意识流手法则把意识的流动视为作品内容的主体。
一般的心理描写是为了说明、推进故事和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意识流手法则把表现人物的意识作为目的。
心理描写是从人物意识的实际中抽取一点,并且它往往是理智的意识,意识流手法则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全部实际,其中有理智的,也有非理智的潜意识、下意识和幻觉等。
一般的心事描写往往内心独白或意识的亮相。
作者用类似蒙太奇的衔接技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主观与客观的界限,将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广阔自由地驰骋、辐射出来,不露作者描述的痕迹。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运用的是心理描写手法;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采用的则是典型的意识流手法。
因此,我们不能把一般的心理描写或写梦幻的题材,一概称为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只存在二十多年,它在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仅是昙花一现,早已被历史所淘汰,但是意识流手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从总体上说,意识流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但其中也有某些合理的成分。
小说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分析
![小说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81dc0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6.png)
小说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分析什么是意识流叙事手法?意识流叙事是一种文学创作技巧,通过描绘人物内心思想和感受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情节。
它强调了个体意识的主观性和复杂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小说中,意识流叙事可以运用不同的手法,如直接内心独白、无限制第三人称等,以展现人物思想活动和情感变化。
这种叙事方式追求真实性和自然性,通常与传统线性叙述相对立。
意识流叙事手法的特点1.主观性:通过描写人物的主观感受和思考来展示故事情节。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物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
2.非线性结构:与传统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相比,意识流叙事常常采用非线性结构,使故事更具随机性和碎片化特点。
3.流畅而琐碎:由于涉及到人类思维过程中的断裂、跳跃和联想,意识流叙事往往呈现具有碎片性的记忆和回忆。
意识流叙事在小说中的应用1. 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以其对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深入观察出名,《在路上》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通过意识流叙事,凯鲁亚克将主人公们在旅途中的思考、冲动和青春追求展现得栩栩如生。
他巧妙地将不同角色的内心描绘融入到故事情节中,以独特而复杂的方式传达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
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弗吉尼亚·伍尔夫因她对意识流叙事手法独特运用而享有盛誉,《至灵》是她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小说围绕着主人公日常生活中寻找自我认同和创造艺术价值的思考展开,通过意识流叙事与全景式描写相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人物内心世界,体验到他们的情感波动和存在困境。
3.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意识流叙事手法的创始人之一,《尤利西斯》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讲述一天生活中的事件为线索,通过切换不同角色的意识流来展现城市和社会的复杂性。
乔伊斯运用多种语言形式和随意跳跃的叙述方式,使读者充满探索欲望,从而拓宽了小说表现力的边界。
意识的流动流派小说中的意识流描写
![意识的流动流派小说中的意识流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8f892b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7.png)
意识的流动流派小说中的意识流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流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写作风格,它以主人公的意识流为线索,通过描绘主人公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感知过程,展现出一个独特的叙事方式。
本文将探讨意识流小说中的意识流描写方法和效果。
一、意识流描写的特点意识流描写是以主人公的意识为焦点,通过笔触、语言和叙述等手法,将主人公的思想和感受直接展示给读者。
具体特点如下:1. 内心世界的直观展示:意识流描写不再局限于客观事实和外在行为,而是直接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读者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深入了解其情感、意念和感知的过程。
2. 反映主人公的独特个性:意识流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和情感特点。
每个人的意识流都具有独特性,只有通过对主人公意识的描写,读者才能真正感受到主人公的个性。
3. 非线性叙事结构:与传统线性叙事相比,意识流描写更注重对内心体验的刻画,因此叙事结构往往是非线性的,通过主人公回忆、联想和感官映射等手法,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4. 反映时间和空间的分裂感:由于意识的流动性,意识流小说常常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混乱感。
主人公的回忆和思考并不按照线性的时间序列展开,而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带来一种错综复杂的体验。
二、意识流描写的方法意识流描写的艺术效果来自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手法来再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意识流描写方法:1. 自由联想:通过一系列自由而不受限制的思维跳跃,展示主人公内心的反应和情感。
这种联想可以是形象、声音、文字,或者是一系列不相关的场景和人物。
2. 内心独白: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示其真实想法和情感体验。
与传统的对白形式不同,内心独白更加真实、纯粹,更能展现主人公内心的深层思考。
3. 感官映射:通过描绘主人公的感官体验,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直接呈现主人公的感知世界。
这种描写方式强调感官的真实感和直观性。
4. 心理流: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展示主人公的情感脉络和思维线索。
[意识流手法]意识流
![[意识流手法]意识流](https://img.taocdn.com/s3/m/354d3e3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a.png)
[意识流手法]意识流(1) [意识流]有关意识流小说特点及代表作家“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
是现代派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
上个世纪20年代起,意识流技巧在小说领域取得了十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是并未形成一个文学流派。
这是因为运用意识流方法写作的作家并没有共同的组织和纲领,也没有发表宣言,而是一些不同国家的作者,如爱尔兰的詹姆士·乔伊斯,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英国的弗吉利亚·;伍尔芙和美国的威廉·福克纳等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运用新的概念与方法创作小说。
他们的作品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采用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这些作品在当时虽然受到某些责难,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承认和广为流传。
20世纪60年代以后,创作这类小说的作家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传统创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
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
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研究
![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fc917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2.png)
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研究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研究意识流,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法,最早由维尔京娜·伍尔夫在其小说中推崇并应用。
它在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分析其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功能。
一、意识流的特点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意识流动的方式来构建作品的手法。
它追求通过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的世界。
意识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意识流以一种叙述的方式,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通过流动的思维,人物的回忆、联想、幻觉等可以在瞬间穿越时空,使作品的结构不再是线性的,呈现出更加自由而多元的特点。
2.扩展人物表达的可能性:意识流使得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和瞬间感受可以得到更加详细的描绘和凸显,为读者呈现出更加真实、复杂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的纠结和思考,都可以通过意识流的方式得到充分的展示。
3.窥视人类心灵的深处:意识流给予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它将注意力从外在的行为转移到内心的驱动力、矛盾与挣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呈现和心理状态的复杂性。
二、意识流的表现形式意识流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常见的包括:1.主观意识的流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直接展示人物内心的思想、感受和情绪变化。
这种方式使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独白,增加了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2.意象与符号的运用:意识流可以通过意象和符号的连续变换来表现人物的思维过程。
作者通过暗示、联想等手法,用象征性的形象来代表人物的内心感受,从而在作品中创造出一种隐喻的意识流动。
3.跳跃式叙述: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并非线性的,常常会出现跳跃式的转折和变化。
作者有意地打乱时间线索,通过闪回、闪现等手法使得人物在现实和回忆之间自由穿梭,增强了读者对作品的阅读体验。
写作例导:“意识流”心理描写法
![写作例导:“意识流”心理描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be5f1cb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7.png)
写作例导:“意识流”心理描写法“意识流”,这一文学流派所倡导的写作手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蜿蜒曲折的河流,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最深处,打破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界限,让人物的思想、情感、回忆、幻想等各种心理活动如同自由流淌的河水,肆意蔓延在散文文章的字里行间。
(一)内心的思绪流淌当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时,要紧紧抓住人物内心思绪流淌这一核心特点。
通常可以从一个微小的触发点出发,这个触发点可以是极其平常的,如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轻声的话语、一个熟悉的场景等,然后,任由思绪如潮水般汹涌而出,自由蔓延。
以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为例,小说从克拉丽莎准备派对这一日常事件切入,随后她的思绪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自由穿梭。
她时而回忆起自己青春年少时的纯真与激情,那些与恋人相处的美好瞬间,“多么愚蠢!多么无聊!他的吻也一样,想想看,她那时十九岁,却嫁给了理查德・达洛维!”对曾经爱情选择的懊悔与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时而又将目光投向当下的生活,思考着派对的筹备细节、社交场合中的人际关系以及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她还会联想到周围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命运以及与自己的微妙联系。
这些思绪毫无规律地跳跃和交织,看似杂乱无章,却生动而细腻地展现了克拉丽莎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读者仿佛置身于她的思维迷宫之中,跟随着她的思绪一同起伏波动,感受着她内心的喜怒哀乐、困惑与感悟。
在描写内心思绪流淌时,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至关重要。
每一个细微的心理波动、每一丝情感的涟漪都可能成为揭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键线索。
如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千古名句,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为滔滔不绝、奔腾不息的江水,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深沉而无尽的忧愁。
在小说散文创作中时,运用这样的手法,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人物内心最微妙的变化,精准的语言表达出人物复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识流手法的特点
![意识流手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2843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8.png)
意识流手法的特点意识流是一种文学手法,最初由英国作家约翰·乔瑟夫·赫勒创立,并于20世纪初流行起来。
意识流追求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展现思维、感觉和意识流动的方式来描绘人物的思维过程。
意识流旨在创造一种流畅的、连贯的和无序的叙述方式,类似于人类大脑中的思维模式,以此来展示人类思维的复杂性。
以下是意识流手法的一些特点。
1.内心独白:意识流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思维过程。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读者带入人物的思维世界中,让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感受和反应。
2.无序性:意识流的叙述通常是无序的,没有明确的线性结构。
它不遵循传统的故事框架,而是像大脑中的思维一样,随机、碎片化和不连贯地展示人物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无序性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思维和情感状态。
4.时间和空间的模糊性:在意识流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常是模糊的。
人物的思维可能会跳跃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之间穿梭。
这种模糊性使得读者更能够体验到人物的思维的错综复杂。
5.多重意义:意识流的叙述通常包含多重意义。
读者需要通过思考和推断来理解和解释文本中所呈现的情节和信息。
这使得意识流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阅读难度,同时也为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6.主观性:意识流通常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以此强调人物的主观体验。
通过主观的叙述方式,作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人物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7.前瞻性:意识流叙述常常会抛出一些令人困惑或令人感到好奇的线索,然后在稍后对这些线索进行阐明。
这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紧张和期待,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悬念性。
总的来说,意识流手法以其无序性、流动性和多重意义等特点,突破了传统叙事的限制,更直观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复杂性。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文学体验,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
![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db15e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0.png)
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诗歌是一种富于表现力和感性的艺术表达形式,在长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不断演变和发展。
而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的意识流技巧,无疑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诗歌中的意识流技巧,包括其内涵、特点以及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一、意识流技巧的内涵意识流技巧是一种叙事和表达方式,将个体的欲望、情感和思想表现为一种顺畅的流动状态,突破了传统诗歌中对于意义和结构的约束和限制。
它是一种对于诗歌创作手法独立性的认可,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作品中的内在感知和情感意涵。
通过意识流的表达方式,诗人可以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心理,完整而真实地展现人物身份、情感和意识的复杂性。
二、意识流技巧在当代中国诗歌中的特点1、更注重感性表达:意识流技巧强调个体情感、思想和感受的表达,更加注重诗人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和表现。
相比于传统的史诗叙述方式,意识流技巧更加关注情感的渗透和情感的凝练。
2、刻画人物心理更细腻:在意识流创作中,诗人可以更加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细节,使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的世界。
这不仅使得诗歌作品更具现代性,而且扩展了读者在诗歌中的想象空间和反应深度。
3、结构自由化:传统诗歌中存在严格的修辞规则,而在意识流诗歌中,诗人几乎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这种自由化的结构特点使意识流诗歌具备晦涩难懂的美感和深度感。
三、意识流技巧在诗歌创作中的应用1、写实笔记:写实笔记是一种描述内心世界和身边的现实环境的手记。
借用意识流的手法,写实笔记既可以表现出记录者本身的感性心境,又可以通过对于身边环境的描绘,刻画出其中蕴含的复杂性和内涵性。
2、自由诗:意识流手法在自由诗中被广泛运用,自由诗的形式更具灵活性,能够使诗人更自由地掌控诗歌的结构和内容。
这样的自由性质使自由诗成为意识流技巧在诗歌创作中的主要应用形式。
3、抒情诗:在感情细腻的情感表达中,意识流技巧同样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情绪的流转。
意识流手法的特点
![意识流手法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1ed6d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f.png)
意识流手法的特点
1.什么是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手法(stream of consciousness)是一种文学创作技巧,用来表达人物内心产生的种种想法、感受和意识流转。
据说早在十九世纪中期,许多法国和俄国的文学家就开始使用这种手法,但真正将流派推向顶峰的是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
2.特点一:没有结构
意识流手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完全没有章节或者段落,就如同我们的思维一样,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结构。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让写作更加接地气,自然流露,由此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人类思维的混沌、无序和复杂性。
3.特点二:脱离线性思考
意识流手法不再采用传统的线性思考方式,即一个思想接着一个思想依次排列,而是采用更加自由、更加随意的方式进行写作。
通过这种方式,作家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剖析时代和生活的本质。
4.特点三:披露内心
通过意识流手法,写作者可以将人物的内心情感完全披露出来,而不是一味地描述外在的行为和动作。
这样的手法可以深刻地描绘人
物的性格、情感和状态,让我们对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有更透彻的理解,感受到作品的深度和共鸣。
5.总结
意识流手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创作方式,它抛弃了传统的线
性思维方式,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思维状态。
通过意
识流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不同层面,感受到作品的深
度和共鸣。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法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0156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7.png)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法意识流技法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一种标志性特征。
通过意识流技法,作家能够以非线性、非逻辑的方式描绘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觉,探索人类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世界。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意识流的定义意识流最初由英国小说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后来被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作家广泛运用。
意识流可以描述为一种表达人物思维过程的文学技巧。
通过意识流,作家能够呈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想法和回忆,使读者与人物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此外,意识流具有不断转换视角的优势,可以在多个角度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意识流的表现方式在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特点:将人物内心的思想、感觉和想象呈现出来。
以下是意识流技法的一些表现方式:1.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一个人物可以自由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它是表现一种“自言自语”情节的写法,可以很好地表达人物的突破现实的想象、对理想的探寻和对自己的审视。
例如,在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中,这种内心独白写作方式呈现在了具体的写作中。
作者在小说的上部分中选择了从主人公斯蒂芬的视角来进行叙事,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感性地体验到斯蒂芬的内心忧郁和不安。
2.心灵漂泊心灵漂泊是指在意识流中,人物的思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和追求。
心灵漂泊具有超越现实的意义,代表了人类回到自己内心世界寻求真相和答案的渴求。
3.感官联想感官联想是意识流技法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它通过描述一些有关的画面、颜色、声音等感官体验,展现出人物的内在情感和思想活动。
例如,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海涛澜士》中,她运用感官联想的方式,将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记忆与外部世界进行联想。
这种联想可以更好地了解读者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在世界。
三、意识流对文学的影响意识流技法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现代的文学更加关注人的内在世界,注重对人类心理和情感的探索,同时意识流也符合了现代人这一思想主题的倾向。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dae3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2.png)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1. 引言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至中期的一种文学运动,它以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而闻名。
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就是引入了意识流技巧。
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模拟人类思维过程来展示角色内心迸发的一种写作手法。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文学中意识流技巧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
2. 意识流的定义意识流,又称心理之流、意境之流,最早由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19世纪末提出。
在文学中,它常被用来描述作者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展示角色思维与感受的写作方式。
它追求把读者完全沉浸于主人公的感受和思想之中,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角色内心世界。
3. 意识流技巧在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运用3.1 内心独白现代主义小说经常使用内心独白来呈现角色思想和情感。
作者通过使用第一人称叙述,将读者引入角色的思维过程,展现出角色复杂而混乱的心理状态。
3.2 流畅性句子结构意识流的特点之一是快速而连贯的思维流程。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短句、断裂的语法和非线性结构来模拟思维中众多情感和观念的碎片化表达,以此增强文本的现实感和情境感。
3.3 非线性叙事现代主义小说破坏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顺序,通过回忆、幻想和梦境等手法来打破故事线性化。
这种非线性叙事方式在意识流技巧中得到广泛运用,使读者更加直接地沉浸于角色思想中,并且体验到个体生命感知与经历间错落有致的联系。
4. 意识流技巧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4.1 增强真实感意识流技巧模拟了人类思维过程,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并与角色产生情感联系,从而增强了作品真实感。
4.2 拓展叙事可能性意识流技巧为作家提供了更多以非线性方式展开叙事的机会,扩展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表现形式,使作品更具表达力。
4.3 引发思考与解读意识流技巧常常激发读者思考,使得作品可以被不同读者有不同的解读。
这种开放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5. 结论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意识流技巧是一种突破传统叙事模式的重要手法。
意识流手法名词解释
![意识流手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830d6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7.png)
意识流手法名词解释意识流文学思潮兴起于20世纪初的西方,是存在主义文学思想在小说创作上的体现。
它以表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内心独白或自由联想为主,以创造特定的意识流动境界为目的。
意识流手法常被用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
本文是意识流手法名词解释。
这些作品大多数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描写人物意识流动的心理历程,揭示人物丰富的潜意识生活,再现了现代人复杂、矛盾的精神世界。
其共同特征:内容上主要表现人物内在意识和感觉经验,时间、地点、人物可以变换,不受外在情节的制约,注重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性。
技巧上常常突破时空观念的束缚,打破情节发展的时间次序,任意跳跃或组接,呈现出意识的连续性、跳跃性和无逻辑性等特点。
除了意识流小说之外,还有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内心独白式,即“内心独自式”,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克罗采蒂;以叙述人的意识为主的“自由联想”式,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十二条军规》、《洛丽塔》等;以自由联想为主的“内心独白”式,如乔伊斯《尤利西斯》中的梅勒斯;以内心独白为主的内心分析式,如萨特的《恶心》、《存在与虚无》等;以幻觉为主的心理时间式,如伍尔夫的《到灯塔去》。
“意识流小说”产生的最初时期,正值现代主义文学兴盛之际。
然而,很快地,随着现代派文学的衰落,一些现代派作家为求新求变,又纷纷借鉴运用非现实主义手法。
于是,意识流手法遂脱离现代派的轨道而独立成派。
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意识流小说”被介绍到中国,先是散见于评论界,继则为小说家所喜用。
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故事叙述的时间、地点经常变换,情节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人物语言没有连贯性,往往出现闪回、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等。
意识流手法作为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深深地吸引着当代的中国作家。
由于它并非现代派作家的原创,加上人们对其含义认识上的差异,因此,直至今日,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
总之,“意识流手法”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将长期存在于文学创作的舞台上,为无数的读者所钟爱。
如何运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如何运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61a8fb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9.png)
如何运用意识流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意识流是现代小说的传统手法之一,它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意识流的应用可以以独白或内心独白的形式呈现,让读者通过人物主观意识的表达,深度揭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一般而言,想要运用流体的手段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一、了解意识流的定义和特征意识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描写人物思维活动,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意识流是多层次、杂乱无章的,充满了人的情感和联想,可以较为真实地反应人类的思维活动。
二、掌握运用意识流的技巧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意识流,不能简单地呈现人物思维的混乱和无序,需要适当地进行修饰和处理。
以下几种技巧值得注意:1.结构上的处理:意识流要结构合理,避免出现无序、混乱的情形。
例如可以将不同的意识流片段分成不同的章节,按时间顺序或主题顺序排列。
2.语言上的处理:语言是表达意识流的关键,需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和组合。
例如可以运用模拟语言、变调语言、想象语言等技巧,增加意识流的鲜活程度。
3.情感上的处理:意识流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活动的描写,更是对人物情感和思想的深度展示。
因此,需要在意识流中充分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情绪状态。
三、掌握意识流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人物性格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与意识流也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通过运用意识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需要充分地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一个内向的人物,通常会表现出更为杂乱和混乱的思维过程,而一个外向的人物则更多以思考问题为主。
四、应该如何实际操作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来编织人物内心的世界。
首先需要明确当前情节中人物的心态和思索内容,然后通过组织语言和思路的方式,展示人物内部的思维活动。
例如可以使用回忆、想象、流程性思维、联想等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体验。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意识流可以在作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是一种比较难以把握的表现手法,但只要理解并恰当运用,无疑可以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b8ea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5.png)
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叙事手法意识流叙事是现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意识流动,给读者呈现一种更加细腻和真实的叙事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究现代文学作品中意识流叙事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借助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一、意识流叙事手法的特点意识流叙事是从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展开,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维过程,使读者得以直接接触到人物的心理世界。
其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流动性和非线性特点意识流叙事是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它没有传统叙事的时间顺序和逻辑结构束缚,更加强调人物内心的思绪和情感的流动性。
读者通过跟随人物的思维跳跃,感受到一种流动而错综复杂的叙事体验。
2.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意识流叙事常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它的特点是模糊、隐晦和不确定。
人物的思维和感受往往是零散的、断断续续的,读者需要通过细致的品味和解读来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3.意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意识流叙事强调通过感官直观的意象和形象来表达人物的思维和感受。
这些意象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的刺激,通过描绘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在世界,增强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感知。
二、意识流叙事手法的作用意识流叙事手法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使作品风格独特、引人入胜,还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深入人物内心的描绘意识流叙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读者引入人物思维的深处。
通过直接呈现人物的思维、回忆、幻想和瞬间感受等,读者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纷乱和复杂,进一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2.拓展叙事的广度和深度意识流叙事打破了传统叙事的框架和限制,使叙事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扩展。
作者可以通过多个视角的切换和不同时间段的交叉,展现人物丰富的经历和感受,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样,打破线性叙事的单一方式。
3.加深读者的沉浸感和参与感意识流叙事的错综复杂和流动性特点,常常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联想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感触。
一八八七年时,法国象征主义派一个名叫爱杜华·杜亚丹(Edouard Dujardin,一八六——一九四九)的诗人写了一部名叫《月桂树被砍了》(Les laurlers sont coupés)的小说,替后来一度风行的“意识流”小说起了一个开端。他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有意识地用“内心独白”的技巧来创作小说的。本文开端所引的一段就是一个例子:主人公无声的、自言自语的思索,一面描写客观的事物,一面叙述主观的心情。
把这三个技巧一并使用的最好例子便是《尤利西斯》。乔伊斯很精湛地在这部名著中将意识流范围内所有可用的技巧都用上了,表达了小说中各个角色的各层内心思想。威廉·福克纳的《喧声与怒火》(The sound and the fury)在技巧上虽稍逊色,也是不错的。此书共分四部,开首三部几乎全部是独白,第四部才是间接的叙述。小说开端于潜意识的(不知不觉的)自白,而结束于完全的意识与理念,读者的理解程度也慢慢的随了书中角色的意识而进展。
意识流小说既具有诗的性格,照理讲来,意识流小说作家也应该是诗人。乔伊斯是写诗出身,早年曾出版一本名《室内乐》(Chamber music)的抒情诗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出版小说之前,也曾写了一本散文诗《星期一或星期二》。他们在初期创作年代里对诗的兴趣很影响了他们后来的作品。伍尔夫的《波涛》中角色的抒情性的独白技巧可以说是起源于她的散文诗《星期一或星期二》。而乔伊斯的最后巨著《Finnegans wake》几乎完全回返了他的初期诗作技巧。
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意识流的几种表现形式:内心独白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的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外,还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和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正常。
乔伊斯于一九二二年出版的名著《尤利西斯》原来是从这个藉藉无名的法国作家得到灵感的。成名后的乔伊斯称扬杜亚丹之时,后者尚在世,以写作音乐书与宗教书为生。但是《月桂树被砍了》因此也得能于一九二四年再版,于一九三八年出版英译本。学术界与文学界凡是要研究“意识流”的,不得不提到杜亚丹。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本身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一八九○年所首创。根据十九世纪末叶的心理学理论,“意识流”意指一个人在一固定时期内所意识到的一连串川流不息的感觉、思潮、记忆、联想等等。创作家将这一连续的意识用文字纪录下来,就成为“意识流”的写作技巧。
心理学家又如何解释“意识”呢?
“意识”有上下二层:一层是“谈话的一层”;另一层是“谈话以前的一层”,即是尚未用话说出来的“思考的一层”。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意识”。这种“意识”与“智力”或“记忆”并不是同义,它包括了整个内心思想。“意识流”代表了一连串的川流不息的脑中印象与思索;“意识流”小说的技巧就是探索与表达故事角色的这种内心思想的。
杜亚丹其实是法国象征主义派中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他的《月桂树被砍了》于一八八七年出版后,没没无闻,三十多年后才受到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注意。乔伊斯利用这类内心独白手法来写他的巨作《尤利西斯》(Ulysses),“意识流”作为一种写作技巧遂声名大扬。不久以后,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也在她的小说《波涛》(The waves)中用了同样的手法。由于本世纪三十年代读者们对“意识流”小说的兴趣,《月桂树被砍了》的英译本终于在一九三八年出版。英译本的书名是《We’ll to the woods no more》。因为手头没有法文原本,本文开头一段乃是从英译本翻出来的。经过二度翻译,与原意也许有一点儿出入,但我的意思是至少可以让中国当代读者们领会一些一百年前“意识流”始祖的手法。
“感性印象”的手法是作家用来纪录纯粹的五官感觉与印象,等于是在小说中采用音乐与诗歌的效果。擅长于“内部分析”手法的作家如詹姆斯与普鲁斯特往往使用隐喻(metaphor),但是擅长于“感性印象”的作家却象创作音乐或诗歌一样地组织自己的作品结构。《尤利西斯》有一部分写得犹如乐曲,也有部分写得犹如象征主义的诗,就是一例。
* * *
音乐与诗对意识流小说也很有贡献。自从德国歌剧作曲家瓦格纳(Richard Wagner)呼吁“各项艺术的综合”后,法国象征主义派作家开始将音乐技巧,特别是赋格曲(fugue)用在小说创作之内,但是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诗的方式则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意识流内心独白”在纸上印出了后,看来很象自由体诗,语言简短,字句次序不合逻辑但富有诗意。由独白所表达的强烈感情看来也很象诗。“内心独白”的要点在于川流不息的自由联想;观念方向的转折很散漫,不必有理性的解释。这种体裁近于诗(特别是自由体诗)而不近于文。
杜亚丹的《月桂树被砍了》初版之日,正是法国自然主义派文学风行之时;左拉的客观描述的纪录性的小说与莫泊桑的“片断生活”性的短篇小说最受欢迎。当时象征主义与印象主义算是先锋派(avant-garde),但尚未能立住脚跟与自然主义的潮流相抗。杜亚丹原是一个诗人兼音乐评论家。他的《月桂树》当时只受少数先锋派人士欣赏,在文学上并不能起很大作用。故事很简单:巴黎交际场中一个活跃的青年爱上了一个女伶;女伶虽然用他的钱,但尚不愿委身;某晚青年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衷心的愿望。爱好此书的读者发现,吸引力不在平淡的故事本身,而是在叙述故事的手法。这个手法最后终于获得了乔伊斯的赏识与采用。乔伊斯称扬此书“自始至终将读者放在主人公的脑中”。杜亚丹的一本不重要的小说,因此竟变成了西洋文学一个主流的开端。
“意识流”小说的存在,几乎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其实,在杜亚丹之前,名家如爱仑·坡(Edgar Allan Poe、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都曾尝试过这类独白的手法。有人甚至指出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劳仑斯·斯端恩(Laurence Sterne)也曾在他的名作《Tristram Shandy》中首创这个手法。这样说来,“意识流”的发轫竟可回溯到二百余年前。
“感性印象”尽管是作家表现、描绘角色对客观世界的印象,可是“感性印象”所用的是作者自己的语言,因此并不是“内心独白”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内心独白”好似一个角色的自语,他的脑子在主动地活动,制造思想与观念。“感性印象”却是被动的、受脑中不时掠过的印象的支配。至于“内部分析”只占据了意识的一小部分,它的叙述是间接性的,用的是作者本人的语言。因此,“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的。“内部分析”是叙述性的,第三人称的。“感性印象”往往是零星片断的,掺杂于“内心独白”与“内部分析”之间。“感性印象”的描写不能独立而自成为一篇完整的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波涛》将“内心独白”穿插于富有诗意的客观景物描写之间,相互陪衬地来形容天空中太阳位置的逐渐转移及海面波涛的流动。最著名的“内心独白”当然还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女主人公毛莉·布洛姆(Molly Bloom)躺在床上自思的一段,长达全书最后的四十五页。
“意识流”写作技巧的其它二个方法是“内部分析”(Interual analysis)与“感性印象”(sensory impression)。所谓“内部分析”,则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一个角色的观念与思索。司汤达(Stendhal)、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普鲁斯特(Proust)与亨利·詹姆斯都用过这个手法。尤其是普鲁斯特与詹姆斯,他们把间接的“内部分析”与直接的“内心独白”分得很清楚,往往用引号来表示后者。
“意识流”写作技巧共有三个方法,杜亚丹所用的“内心独白”(Inner monologue)不过是其中之一。所谓“内心独白”是作家将一个角色在一个特殊心情中的思想、感觉、情绪等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叙述出来。杜亚丹本人作这样的解释:“‘内心独白’以一个好似诗的样式来形容抽象的思虑、情绪、印象、心境与气氛;它绝不是叙述行动的。”
……街上天已黑了;但现在只有七点半;我要回家去;九点钟以前到诺伏特去有的是时间,大街实际上并不太黑;天上没有一朵云;人行道上有一道光圈,那是路灯的光;每盏路灯有三道煤气口;街上没有什么人;歌剧院就在前面,门口灯火通明;我走的是大街的右手,朝着歌剧院的方向。糟糕,我忘记戴上手套了;没有关系,我马上可以到家了,反正现在一个鬼影也没有。我马上可以到家了,让我想……到歌剧院五分钟;到奥伯路五分钟,到豪斯曼大街大概也差不多;再加五分钟,那就是五分,十分,十五分,二十分钟。我要换衣服;八点半就可以走了,就算八点三十五分吧。天气又干燥又好,晚饭后散步特别合适;这时候大街上的人不多。丽亚九点钟散戏,九点到九点一刻之间。我们干些什么呢?坐车兜风,是的,在香榭丽舍大街坐车兜到圆场;不,最好一直到凯旋门,然后沿着外面几条大街回到她的地方;天气真好,她当然会让我握她的手;她大概会穿那件黑色开斯米衣服;我们可别回去太晚了;她一定会请我进去坐一会;我就可以看着她的可爱的笑容,她开始慢慢地慢慢地卸装。“在这张小沙发上坐下,乖乖的,”她会说,做个煞有介事的姿势,我会用同样的口气回答:“遵命,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