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功学案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庞华丽【课题】15.1功【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对象】初三的学生【教材】人教版初三物理第15章第1节【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另外,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教材的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力学中的功;2.功的计算;3.功的原理。
4.教材的特点:1.贴近生活,重视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注重规律的形成过程。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兴趣特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知识基础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能够对“力的成效”方面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学生的认知困难学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上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转化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因此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来构“功”的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以及两个必要的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5.1 功 教案
重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知识探究
(1)什么是力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重力 重力的方向如何
演示推讲桌和推墙,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两次用力铁块静止不动而小车运动,启发学生思考:这两次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
提问并由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让学生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
例题分析
教师提问:此题中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了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后习题
练习册
重点强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才算是做功,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识记、理解
识记1焦的物理意义
讨论交流完成例题
共同完成
讨论汇报
板
课题名称
功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书
设
计
功
一、功的概念
1、功:
2、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二、功的计算方法:
1、功公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1焦=1牛顿·米.
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
分析课本插图做功的实例:货物,铁塔,火箭和原木在什么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重点让学生知道力的方向)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初中物理 15.1《功》导学案
15.1《功》导学案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课前预习】1、杠杆可以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优缺点?2、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机械,有的能省力,有的能省距离,仔细观察你所见到的机械,看有没有既能省力,又能省移动距离的机械吗?【新课引入】1、找出这两个活动的共同点:2、力学上的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这个物体在力的上移动了一段,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成效,也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1)问题:起重机和直升飞机吊起重物都是做功的实例,你们知道力为什么做功了吗?原因:(2)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
另一个是。
他们缺一不可。
(3)思考题: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做功了吗?为什么?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4)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但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为零.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3、功的计算物理学中: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公式: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焦耳()F力牛顿()S距离米()1焦耳= 牛*米注意:1、使用W=F×S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2、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与物体的质量,速度,运动方向,是否有摩擦无关.【当堂练习】1、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物时做的功.(g=10N/kg)2、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1000分米,此拖拉机牵引力做了多少功?4、功的原理为了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就需要比较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计算哪些量?我们该怎样来探究?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学生讨论后,阐明自己小组的结论,教师选取两个思路清晰的小组上台演示。
15.1功教案
15.1功彭阳四中授课人:赵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作图分析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从木块静止,小车运动,体现同样的力可以有不同的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力学中的功(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例题1】图1,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例题2】下面四幅图中其中前两幅图是做功的实例。
想想这些做功实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想想后面两幅不做功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可以分组讨论,教师要注意学生们讨论中的知识缺陷或错误.通过作图的方法,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①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初中物理九年级《15.1功》预习导学案
五、浮力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1、教学内容:(1)浮力的测量方法:二次称重法(2)阿基米德原理(3)例题:浮力的应用。
2.分析:,浮力是前边学习的一些弹力、重力、摩擦力的延伸,认识时还是离不开前边学习力的方法为基础,如:从三要素来认识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前两节知识的应用,浮力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既是前边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大小是本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目标:1.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分析:让学生通过想想做做的实验,从现象中得出浮力的概念、方向、测量方法。
紧接着通过想想做做实验2猜想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再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浮力的大小,运用知识推理出计算公式,并加以分析,加深理解,。
主要采用实验法、分析法、观察法达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问题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和应用是难点,采用认真做好实验,有目的地训练排开液体体积的题目,病注意总结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新课----展示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小结------目标检测------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鸭子、轮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为什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铁块也受到浮力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浮力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2. 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1.问题及例题问题1:演示塑料瓶飘在水面上,为什么?谁能描述一下什么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交流、归纳设计意图:知道浮力的概念、方向问题2: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师生活动:引导利用前边学过的液体压强、压力分析,学生分析、交流、归纳。
设计意图: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问题3:通过想想做做3,说说可以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师生活动:实验观察、分析、交流并归纳。
最新-九年级物理 151功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功导学案(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学):学生阅读课本P118----118,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以及该力做功的计算公式.并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二、预习作业(练):1.如果一个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观察课本P118的图15.1-2中两个图,找出这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有一冰块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匀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外界对冰是否做功?答:3.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课本P118“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空白.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____ _______叫做功.即:功=_____×________ 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其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 功--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 )②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三:交流合作(讲)1、分小组讨论预习作业,然后分组抽问答案,教师纠正个别错误。
15.1功
昌乐二中初三物理导学案编制:刘庆高审核:刘庆高审批:李刚时间:2010-11-22《功》导学案编号:30班级姓名小组学号等级【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104—10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能力培养】通过对具体生活实例的观察和比较,理解物理学中做功的含义;通过实验理解功的原理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同学们的实验分析能力。
一、学习目标:1. 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功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物理规律的方法。
3. 养成自觉运用科学知识分析生活的态度,做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人。
重点、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和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二、导入新课:我们的进一步学习,将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在我们的进一步学习中,我们将会经常听到做功的说法,那么,这里的做功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做工一样吗?又如何理解呢?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力学中的功(重点)问题1:结合课本图15.1-1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找出这些做功实例的共同点。
问题2:对比这些例子请你总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力学中做功的两必要因素是什么?思考1:图1、2、3中的力做功了没有?图 1. 图2 . 图3 .问题3:结合课本图15.1-2中的例子进行分析,找出这些不做功实例的共同点。
思考2:如图4,推出去的小铁球在木槽中从A经B至C滚动了一段距离,问:小铁球在A经B至C滚动的过程中推力是否对铁球做了功?针对训练:1.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依靠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C、手提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D、手提水桶从一楼走到三楼2.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起重机吊起重物B.马拉车,车未动C.铅球运动员将铅球推出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归纳总结:(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你能总结出不做功的几种情形吗?探究点二:功的计算(重点)小明背着书包上楼:第1次他背着10N的书包从1楼爬到2楼;第2次他背着10N 的书包从1楼爬到3楼;第3次他背着20N的书包从1楼爬到3楼。
九年级物理15.1功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5.1 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用具滑轮、杠杆、钩码、刻度尺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2009年初的一场大雪过后,电视画面上播出了这样一个场景: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司机发动了车子,但车轮只是空转,周围的人们使出了全身力气推车,但车还是纹丝不动。
10min后,人们已是精疲力竭,而车还是卡在雪堆里。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车的力产生了效果了吗?合作探究1、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学生阅读课本第104页想想议议,认识几幅图中描述的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思考问题:各实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有哪些力?在这些力的方向上有无移动距离?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你能举出其他实例吗?功包含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讲解:“必要”就是缺一不可,只有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时发生,力才做了功。
强调:一个力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这个力应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前进,前进过程中再没有受到这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如果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那么这个力同样也没有对物体做功。
学生思考回答。
没有产生效果,因为车没有动。
学生理解功的意义。
学生分析各例子学生举例:力对物体做功的事例;施力但没做功的例子。
分析各例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学生深入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九年级15.1《功》一对一教案
九年级15.1《功》⼀对⼀教案学⽣姓名教师姓名上课时间教学⽅式⼀对⼀授课内容功时间安排学习⽬标1、探究什么物理学中的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功的公式进⾏简单计算3、知道功的原理学习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判断⼒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学习趣点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我们对功有⼀定的理解,⽽且会利⽤功的计算公式进⾏简单的计算,能够判断在⽣活中⼒是否在运动的物体做了功,⽽且明⽩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的原理学习笔记功⼀创设问题情境,引⼊新课在⽣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如说,我们去搬⼀个⽐较重的物体,发现⽆法搬动,或者说去拉⼀个很沉的东西时也没办法拉动,虽然没让物体发⽣移动,但是我们确确实实⽤了⾃⼰的⼒⽓,费⼒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搬⽽未动拉⽽不动⽽下⾯这些例⼦刚好相反,虽然也都费⼒了,但是作⽤在物体上使物体发⽣了运动或者说改变了物体原来的⼀个运动的状态,这样的⼒就有了作⽤效果。
学习笔记分析上⾯两种情况我们发现,前⾯的⼏个例⼦虽然费⼒了,但是费了⼒也等于⽩费,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后⾯这⼏个例⼦虽然也费⼒了,但是有了效果,使⾃⼰作⽤的这个对象发⽣了状态的改变。
⼆教学内容我们⼒学主要是研究⼒和运动的关系。
如果⼀个⼒作⽤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的⽅向(不管是正⽅向还是反⽅向)移动了⼀段距离,这个⼒的作⽤就显⽰出成效,⼒学⾥就说这个⼒做了功。
我们继续来看,前⾯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了⽽物体没有发⽣移动,那这个⼒也是没有做功的,如果,我们⽤⼒了,⽽且物体也发⽣移动了,那是不是说我们的这个⼒就做功了呢?学习笔记在这个图中,两个⼩朋友都给了桶向上的⼒,桶也发⽣了移动,但是我们要观察,桶移动的⽅向和⼒的⽅向是不是⼀致或者相反,⼒是向上的,⽽桶是⽔平运动的,它俩⽅向垂直,所以,即使物体我们⽤⼒了,物体也运动了,我们的⼒也不⼀定做了功。
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在物体上的⼒2、物体在⼒的⽅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两个条件是严格的,缺⼀不可⽽且我们知道,当⼒做功时,⼒的⼤⼩以及在⼒的⽅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不同都会导致做功的不同,那如何去计算功的⼤⼩呢?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跟物体在⼒的⽅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即:功=⼒×⼒的⽅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公式表⽰就是: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J)F——⼒——⽜顿(N)学习笔记S——距离——⽶(m)所以,1J=1N*m表⽰:1J的功等于1N的⼒使物体在⼒的⽅向上通过1m距离时,这个⼒对物体所做的功为1J前⾯我们学习简单机械的时候已经知道,使⽤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是否在省⼒的同时也能省距离呢?也就是说,使⽤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呢?如下图,演⽰实验,分别利⽤杠杆和滑轮,看是否能省功然后按照下表将所需要的数据记录下来:得出结论:使⽤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功的原理学习笔记随堂练习:1、马⽤200N的⼒拉着重为1500N的车⼦,在⽔平路⾯上匀速前进了100m,拉⼒对车做的功为J,重⼒对车做的功为J.2、在⽔平桌⾯上,将重为20N的⽊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5m,所⽤的推⼒为4N,撤去推⼒后,⽊块由于惯性⼜前进1m,则推⼒所做的功是J,重⼒所做的功为J.3、⽤200N的推⼒对车做600 J的功,⼩车在推⼒的⽅向上移动m的距离.4、⼒学⾥所学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是。
《功》课堂教学导学案
西屯中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课题:15.1“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理解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认识“不劳无功”和“劳而无功”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能劳而“无”功,亦不可不劳无“功”。
应该认真、扎实、刻苦地学习,练好基本“功”,从而受到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识别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未做功。
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四步教学法,以问题贯穿教学始终。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情景导入:同学们看到“功”并不陌生,记得在八年级已经学过电功,即电流所做的功,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力做功的知识。
板书:“功”(一)、设疑自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P104---P106页,考虑你认为本节课你应该学到那些知识,并引导学生初步自学。
教师梳理并补充,形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生和老师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1:理解功的定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重点)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难点)3:理解功的原理。
(二)、解疑合探:设计意图:以例题形式呈现,一方面对“设疑自探”环节进行自学检测,检测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对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同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即“解疑合探。
”1、请举出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的例子。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出功的定义。
2、下列各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依靠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B、人用力推大石头,石头没动;C、某人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延直线匀速行走;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上滑下。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质量为500㎏的雪橇上装了350㎏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动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初中物理九年级《15.1功》优质课教案
《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学习《功》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
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教材将功的原理引入本节,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演示探究了功的原理——“使用机械不省功”。
现行教材只是谈到,使用机械所做的功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的教材编写,使实验结论容易得出,但是,如应用此原理解决课后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束手无策。
因此,我认为对原理进行适当引申是必要的。
如原理延伸为“如忽略了机械自重(包括摩擦力),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将会等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这样不仅有利于解题,而且为下节课的额外功等内容埋下了伏笔。
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设计采用“双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称之为“预习—展示”型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一半教学形式在课下,进行有指导性的“预习”,首先学生通过预习,一方面理解了力学中做功的条件,学会了计算功的方法。
然后通过课前有序的引导探究,得出了“功的原理”,同时通过尝试性的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效果。
另一半教学形式是在课堂上“展示”,而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在是以教师讲为主,而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在展示和交流中,反馈学生预习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功的原理”,让学生在“预习提示”的指导下课前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利用“搬入教室的实验室器材” 去实验、去探究,真正落实了探究教学,这样解决了探究教学时,由于学生思维发散,授课时间难以控制,出现拖堂、完不成教学计划等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15.1电能与电功学案含练习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5.1电能与电功学案含练习新版粤教沪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互动游戏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电能与电功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电能与电功的基本概念。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能与电功的转换方法。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与电功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
难点:理解电能与电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力模拟装置、电能表、电功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家庭用电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电能与电功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简要讲解电能与电功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转换关系。
3. 实际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电力模拟装置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电能与电功的变化。
4.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关于电能与电功的卡片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电能与电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
六、活动重难点:1. 电能与电功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
2. 理解电能与电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观察孩子们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家庭中观察和记录电能与电功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实际操作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电能与电功的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电力模拟装置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电能与电功的变化。
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九年级物理15.1电能与电功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15.1电能与电功一、教学目标:1.能从电能转化的角度认识电功的概念。
2.知道电功可以通过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多少来量度。
3.知道电功和电能的单位是相同的,能区别电能与电功两个概念。
4.知道电能表的作用。
5.知道电能表上几个参数的物理意义。
6、会根据电能表的读数判断所消耗的电能。
7、会根据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应用;2、电能表的使用。
难点: 1、电功的概念。
2、电能表上的参数的涵义。
3、电功的计算。
三、新课引入:1、做功的两个必备因素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2、流动的水具有能量吗?那么电流可否做功呢?四、探究新知:〈一〉、电能与电功:学生阅读课本P88活动1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写出下列器件工作时的能量转化:电灯泡把_____能转变为______能;电动机把______能转变为_______能;电热器把_____能转变为______能;电吹风机把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能;电风扇把_____能转化成_______能。
学生阅读课本P89,了解电功的符号,单位,感受1KW.h电能的多少。
1、定义:物理学中,当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时,我们就说电流做了电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符号:W4、单位:焦耳(J),千瓦.时(度)(KW.h)1 KW.h=3.6×106J①同学各家每月交纳的电费?②供电部门根据什么来计算电费的多少?③电表测量的是什么物理量?〈二〉、电能表:(1)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电能的仪表。
(2).电能的计量单位:千瓦时(kW·h)俗称“度”1kW·h = J(3).技术参数:电压220V: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正常工作电压)电流规格10A(20A):10A —电能表持续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允许在短时间内通过电能表的最大电流老式电表的参数r/(kW·h):表示用电1kW·h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圈数300r/(kW·h)——用电1千瓦时电能表转盘转动300圈【拓展】电子式单相电能表的参数imp/(kW·h):表示用电1kW·h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6400imp/(kW·h)—用电1kW·h指示灯闪烁6400次2 13 8 2 上月底示数2 1 7 8 2 本月底示数(注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功》第1课时达标题A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1)
(2)
2. 马用300N的力拉着重为1100N的车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了200m,拉力对车做的功为 J,重力对车做的功为 J.
3.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2块金牌的好成绩,其中举重项目有4块金牌.仔细观察四位举重奥运冠军,他们的身高相对而言都比较矮.你认为身高矮在举重项目中有什么优势吗?
答:
4.抽水机把10 m3的水从矿井抽到地面,做了4.9×106J的功,这个矿井有多深?
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功》第1课时达标题B
1.用200N的推力对车做600 J的功,小车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 m的距离。
2. 在水平地面上,将重为4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10m,所用的推力为5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 J,重力所做的功为 J。
3.一位同学体重为500N,他用力将一个重为100N的木箱搬上了6m高的三楼,则这位同学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 J,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为 J,他一共做了
J的功。
4. 木工用F=100N的力拉锯,锯条移动的距离s=50cm,每拉一次据条深入木头的距离为3mm,要把厚30cm的木板锯断,他需要做多少功?
物理第十五章第1节《功》第1课时达标题C
1.把掉在地面上的一个梨捡回桌面,克服梨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
A.0.01J B.0.1J C.1J D.10J
2.下列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对其做功的是()[来源:Z&xx&]
A.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在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小轿车C.从高处自由下落的雨滴 D.被匀速吊起的货物
3.正方体物块的重力为100N,边长为1.2m,人用50N
的水平推力使物体匀速移动了一段距离(如图),推力
做的功是_______J,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J。
4.一个同学用100N的水平方向的力将一只重5N的足球沿水平方向踢了出去,足球在地面上滚动30m后停下,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做的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