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课件(幻灯片34张)
新闻
定义:又称消息,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 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它用事实说话, 及时报道最新产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从广义上讲,包 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从狭义上讲,就是指 消息。
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真实准确、凝练是消息语言的两个特点,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词句。
真实准确
凝练
西起九江(不含)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读过三十万人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冲破敌阵 突破安庆、芜湖线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歼灭及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对照:就已经) 这一路现已占领 (对照:现在已经) 至发电时止 (对照: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对照:余下的部队)
【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读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从标题中你能够获取哪些信息?(提示:找六要素)
何人: 我三十万大军 何事: 胜利南渡长江
读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交代了哪些信息?和标题相比,包含的要素更多
还是更少?
何时: 二十一日 何地: 长江 何人: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大约三十万人 何事: 渡过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对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样表述结果,为何第二篇用“横渡”,而不是直观的“南渡”?
“横渡”的意思是横穿水面到达彼岸,不仅说明了客观事实, 还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勇往直前,而且这个词读来更有气势, 又表达了胜利的豪情。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读准字音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荻港( dí )
要塞( sài )
锐不可当(dāng) 殷家汇( yīn )
多音词辨析
yīn
殷实、殷切、殷商
丰盛、丰富;情意 厚、周到;地名;姓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 容,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 部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容,找
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
何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
sè 闭塞、阻塞、塞责、 同“塞(sāi)”,
茅塞顿开
用于书面语词
sài 塞外、要塞、边塞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 障。泛指易于据守御 敌的险要地方
解释词意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气: 泄劲。 业已: 已经。 摧枯拉朽: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
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狭义:专指消息,它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知识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
闻
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组成部分(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文题解读
新华社全文发布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战役首日的情况。
读准字音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荻港( dí )
要塞( sài )
锐不可当(dāng) 殷家汇( yīn )
多音词辨析
yīn
殷实、殷切、殷商
丰盛、丰富;情意 厚、周到;地名;姓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 容,找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 部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第一则消息,结合第二则消息内容,找
出第一则消息的新闻六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
何时: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何事: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何故: 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
sè 闭塞、阻塞、塞责、 同“塞(sāi)”,
茅塞顿开
用于书面语词
sài 塞外、要塞、边塞 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 障。泛指易于据守御 敌的险要地方
解释词意
溃退: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气: 泄劲。 业已: 已经。 摧枯拉朽: 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
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狭义:专指消息,它是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 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知识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
闻
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组成部分(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文题解读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 大约 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 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 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3.“国民党的 广大 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不能去掉。“大约”是 概数 ,不是确数,体现了新闻语言 的 准确性 ;如去掉,则说明是具体三十万人,过于绝对。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 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 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 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 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 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 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 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应是中立、客观的,不带 作者主观倾向和看法的。再次浏览全文,说说你从两则消息中看 到作者的主观看法和情感没有?
词语集锦
• 摧枯拉朽 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 万船齐发 直取对岸 锐不可当 •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解题——何为消息
报道事情 概貌 而不讲述详细经过和细节,以 简要 的 语言文字传播新近事实。
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 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 内容准确真实(客观性)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3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概括新闻内容
汪松教授获爱丁堡 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 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 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 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 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 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 项的第一人。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
1. 消 息 二 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常识,明确消息写作的“六要素”和“倒金字塔结 构”。(重点) 2.品读新闻准确、精练的语言,理解文 章结构层次,学习详略得 当、叙议结合的写法。(重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 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句中的“ 不料”一词有什么作用?
“不料”是没有想到,没有预料到的意思。起转折作用,嘲讽了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稳固 性,从侧面表现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也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
4、 为表现我军的英勇善战,此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有何作用?
任务二:找出本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理清消息的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一第二句:人民解放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 包含在主体中: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议
注意:本则消息没有结语
本文主体部分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的?报道各战线时有没有平均使用笔力?
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本则消息的基本内容,理清其结构。 2.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触摸字里行间,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突出了哪些信息?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人数之多(兵力)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 何故: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何:取得作战胜利,封锁长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找出消息的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 2.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几个要素: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 3.思考电头有什么作用?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知识卡片: 消息
1.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短小。 4.写作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来自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 侧面反应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整体感知
自学任务
自读课文,完成:
1.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2.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何事: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 何故: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 如何:取得作战胜利,封锁长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
1.找出消息的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结语。 2.勾画出这则消息的几个要素: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 3.思考电头有什么作用?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的命令。
知识卡片: 消息
1.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2.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3.特点: 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短小。 4.写作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来自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沁园春. 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课堂小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约三十 万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也从 侧面反应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整体感知
自学任务
自读课文,完成:
1.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2.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单元目标
1.在阅读中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 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2.通过观察与选择采访目标,捕捉新闻线 索,抓住新闻热点。 3.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考的 习惯;学会准确、负责任、言必有据的表 达。
新闻阅读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知识链接
定义
特点
新闻
六要 素
表达 方式
知识链接
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 了课文的内容;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标题 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
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导语
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课文中关于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 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标题 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涨”至7万多只 导语 近年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藏羚羊种群数量从不
足2万只“涨”至7万多只。
背景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境内的可可西里,被誉为
“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基因库”。上世纪80年代,藏羚羊在可 可西里遭到大规模盗猎,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不足2万只。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达哇卓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就叫主体
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
(1)准确: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 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评价任务三:精读课文,分析六要素的 具体内容,感受解放军的精神品质。
新闻通讯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3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示例:烈士纪念日,武警官兵以多种形式缅怀先烈
(2)[模拟采访]在“采访渡江作战老英雄”环节,小明同学要模拟采 访一位战斗英雄。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帮助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示例:①请问您所在的部队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②您能描述 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③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忆起当时渡 江的情景,您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答出两点即可)
11.(考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张南完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 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光荣牺牲。
技法点拨 如何概括新闻内容
【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若干个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叙述的主要内容。(3)请把下面一段文 字改成一句话新闻。 【答题技巧】(1)一段文字。①读文段,明确该段文字共有几句话,每句 话说了些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②筛选重点词语(句子),归纳主 要意思。重点词语可参照“何人、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的模式来 寻找;③根据字数限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2)两段或两段以上文字。①读文段,明确每段说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 么关系(总分、并列、导语与主体的关系等),确定新闻的导语部分;②重 点筛选导语部分,归纳主要意思(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③根据字数限 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答题模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根据字数限制确定保留项目 )。
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泄气(xiè)
签订(qiān) 督战(dū)
词语释义
(2)[模拟采访]在“采访渡江作战老英雄”环节,小明同学要模拟采 访一位战斗英雄。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帮助他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示例:①请问您所在的部队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②您能描述 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③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忆起当时渡 江的情景,您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您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答出两点即可)
11.(考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表现张南完成任务、目睹我军反击成功后的 欣慰与自豪,也表明张南光荣牺牲。
技法点拨 如何概括新闻内容
【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若干个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叙述的主要内容。(3)请把下面一段文 字改成一句话新闻。 【答题技巧】(1)一段文字。①读文段,明确该段文字共有几句话,每句 话说了些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②筛选重点词语(句子),归纳主 要意思。重点词语可参照“何人、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的模式来 寻找;③根据字数限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2)两段或两段以上文字。①读文段,明确每段说什么,段与段之间是什 么关系(总分、并列、导语与主体的关系等),确定新闻的导语部分;②重 点筛选导语部分,归纳主要意思(抓主要内容、抓共同点);③根据字数限 制,按照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答题。 【答题模式】何人在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如何(根据字数限制确定保留项目 )。
字音字形
自主学习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荻港(dí) 锐不可当(dāng) 歼灭(jiān)
要塞(sài) 泄气(xiè)
签订(qiān) 督战(dū)
词语释义
统编版八年级上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6张PPT)
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 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足见这一战役的磅礴气势。这两则消息在时间 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因此,这两则消息都能而且都要刊发。
活动设计
活动二:学做播音员
点我放消息播报
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两则消息。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 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 散文、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 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 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 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 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 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 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品析语言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 个地方。
写法探究
1.议论性强。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议 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 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整体感知
1.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何__时__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何地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_何__故__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为中、西、东路横渡长江
活动设计
活动二:学做播音员
点我放消息播报
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这两则消息。
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 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 散文、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 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 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 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 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 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 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品析语言
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不好。“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 个地方。
写法探究
1.议论性强。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适当穿插议论。“此种情况,一方面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 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议 论,从两方面分析造成“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 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有很强的政治性,从而使这则 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整体感知
1.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何__时__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22时 何地 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何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_何__故__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为中、西、东路横渡长江
《消息二则》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消息二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次。(重 点)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难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强敌的精神,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导入 走进作者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基础梳理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赏析语言
读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钟 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 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 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表现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 英雄气概。
赏析语言 体会情感 主题思想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欣赏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赏析语言 体会情感 主题思想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课文导入 走进作者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基础梳理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赏析语言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 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文导入 走进作者 探寻背景 认识文体 基础梳理 初读思考 理清结构 赏析语言
解析 A项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消息”;B项有误,语义 重复,应删去“大约”;D项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获得的”。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次 递
细节和新闻背景
减
III. 导语中未交待的其他新
闻事实及支撑性材料
IV. 其他解疑释惑 的材料
消息写作的“倒金字塔”结构
按新闻价值由高到低的顺序组织事实材料,由重及轻地展开报道,不同于从开 端、发展、高潮到结局的故事化叙事。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 迅速地让人们了解。这种写法很有意义: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 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胜 负
战 况
展 望
“倒金字塔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示
标 题:简 明 醒 目 揭 示 新 闻 内 容
重
要
I. 导 语:最 有 价 值 的 新 闻 事 实
性
依
II. 对导语的展开:支撑性新闻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我已歼灭及其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六、读出情感态度
分类
消息
主要内容 报道新闻整体
时效性
篇幅
强 一般而言较短
突出呈现新闻事件的
新闻 特写 某一场景
一般
灵活
通讯
详细记述新闻事件, 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较弱
较长
评论 ……
对新闻事件、社会现象、 重要问题等发表评论
较强 一般而言比较短
《消息二则》
毛泽东
一、知晓写作背景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 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 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 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课件(幻灯片47张)
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 核心内容(或者是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概括)。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kuìtuì
( 溃退 ),毫无斗志。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
和平,都很 xièqì( 泄气 )。
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青苑,
副主任委员吴贻芳及委员等同叩
梗酉③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注释】①勋鉴: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 后。②饬:饬令。③梗酉:发电文的时间,即二十三日酉时。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这则消息主要报道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 分)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国民党官兵正在逃窜;人 民解放军正向南京急进;南京人民组织成立了治安维持委 员会,并致电毛泽东主席。
何时 (2) _1_9_4_9__年__4_月__2_0__日__夜__—__2__1_日__夜_______________
何地 (3) _长__江___(__在__芜__湖___、__安__庆__之___间__)______________
何事 (4) _大___约__三__十__万___人__渡__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
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
战斗英雄:①_我__们___的__渡__江___过__程__是__非___常__顺__利___的__,__但__是___战__斗__也___ _十__分___猛__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kuìtuì
( 溃退 ),毫无斗志。
(2)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
和平,都很 xièqì( 泄气 )。
南京治安维持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青苑,
副主任委员吴贻芳及委员等同叩
梗酉③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注释】①勋鉴: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 后。②饬:饬令。③梗酉:发电文的时间,即二十三日酉时。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这则消息主要报道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 分)
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国民党官兵正在逃窜;人 民解放军正向南京急进;南京人民组织成立了治安维持委 员会,并致电毛泽东主席。
何时 (2) _1_9_4_9__年__4_月__2_0__日__夜__—__2__1_日__夜_______________
何地 (3) _长__江___(__在__芜__湖___、__安__庆__之___间__)______________
何事 (4) _大___约__三__十__万___人__渡__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一单元
新闻阅读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
应内容。
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顺利?
战斗英雄:①_我__们___的__渡__江___过__程__是__非___常__顺__利___的__,__但__是___战__斗__也___ _十__分___猛__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1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品析语言
(4)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体现了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的不堪一击, 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和对敌军的藐视。
归纳主旨
该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的概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国民党军 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 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2.新闻六要素:何 时 何 地 何 人 何 故(起因) 何 事( 经 过 )如 何(结果)
3.新闻结构五部分: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 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4.新闻的三特点: 真实性:所报道事件必须绝对真实,容不得任何虚构、夸大。 及 时 性 :报道必须迅速及时。 简明性:语言简洁精练、简明扼要地报道出事实。
何事 (经过)
中路军 西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
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如 何 ( 结 果 ) :人民解放军将于23日全体渡过长江。
2.找出并概括这则新闻的结构:
写作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 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 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
2、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
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 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电头的作用:(交代了什么内容)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 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 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 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6、电头
1、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作用:1、简明扼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
内容(核心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
思考题
❖1、分析这则消息6要素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消息的结构并说明作 用? ❖3、文章题目为百万,确实是百万人民解放军吗?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这是什么顺序。 ❖5、文章详写哪路军?略写了哪路军呢? 6、语言特色:哪里体现了,请分析。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
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
提要。
2、导语: 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
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 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4、背景:是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电头的作用:(交代了什么内容)表明材料真实,报 道及时。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 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 文体之一便是 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 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 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 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 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6、电头
1、标题: 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作用:1、简明扼要(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
内容(核心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
思考题
❖1、分析这则消息6要素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消息的结构并说明作 用? ❖3、文章题目为百万,确实是百万人民解放军吗?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这是什么顺序。 ❖5、文章详写哪路军?略写了哪路军呢? 6、语言特色:哪里体现了,请分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42张PPT)
导 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均是人 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
主 体
二十日夜 起,……课 文最后。
整体感知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过的人数。表现了 解放军攻击的神速和战果的辉煌。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志气,灭敌军威风。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 具体交代了东路军的渡江作战情况。
精读细研
作者在文中第一次 提到“汤恩伯”的目的 是什么?
精读细研
用事实证明国民党官 兵不想再打了,事实胜于 雄辩,解放军的胜利、国 民党的溃败已是人心所向 。
精读细研
“我已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一句中 的“歼灭”和“击溃” 两个词省略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精读细研
不行。“歼灭”是把 敌人消灭掉,“击溃”是 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完 全丧失战斗力,连用这两 个词区别出不同的作战结 果。去掉任何一个则不合 乎实际,表达也不准确。
精读细研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 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 万人渡过长江。”“已” 和“大约”能否去掉?
精读细研
不能去掉,“已”是 “已经”,表明解放军三 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 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精读细研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南渡长江》报道的是一 场大战,却只用了不到 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 何?作者为什么不详细 写渡江和战斗的情景?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 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 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主题、引题、副题。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结 主体:消息的主干部分。 构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
与其它方面的联系。
结语:是新闻的结尾,可有可无。
字词积累
督战( dū ) 荻港( dí )
趋势( qū )
泄气( xiè)
摧枯拉朽(cuī) 锐不可当(dāng)
【业已】已经。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是同一事件, 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 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 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电头有什么作用?
告诉人们 消息的来源, 增加可信度。
细读感悟
熟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 的感情倾向。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 抵挡。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 势力被迅速摧毁。
整体感知
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 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 4月21日; 地点: 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 渡过长江。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披靡 东路军遭遇顽强抵抗
叙(略) 叙议结合(详) 叙(详)
军
标军 题 )
体 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事件:胜利渡过长江
迅 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明确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的特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 量。
整体感知
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 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 ✓ 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 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 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 强烈。
板书设计
英
胜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 勇
利 南我 渡三
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善 战
长十江万时间:2Fra bibliotek日午夜至21日
进
( 大 主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 笔名子任。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领导人。
文体特征
消息 定义: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 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 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 的新闻基本体裁。 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篇幅小。
三分 35万 之二
贵池 等地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 分
扬中 等地
细读感悟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 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
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 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论; ➢ 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1 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要素以及结构,理清文章内容、层 次。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人物、事件,体会中国革命胜利的 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新课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 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 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 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 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 命令》,渡江战役开始。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 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及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最后):写东路军 渡江情况。
各路军渡江情况
起止 地点
中路 军
西路 军
安庆 芜湖
九江 安庆
东路 南京 军 江阴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 渡过
力
地区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 等地
21日17时 22日22时
披靡的英雄气概。
找出本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 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 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 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 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 速特点; “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 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 “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试 举例分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 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 勇,感情色彩鲜明。
2.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 在一起的?有哪些语句使三个层次连接成一 个整体?
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顺序衔接起来,“二 十日夜起”和“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和“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 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之事在时间上的 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3. 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 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大军写得稍详,东路 军写得最详。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 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 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品味语言
试举例分析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 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 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
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不到二十四 小时、即已、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 战斗、坚决地执行。“英勇的、英雄式的、 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
“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 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 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
“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 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 靡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