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合集下载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性实践研究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性实践研究
践的关系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制度创新、组织架构优化、 运行机制完善等方面,这些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条件。只有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治理体系,才能 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战略规划能力、决策执行能 力、资源配置能力、监督评价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 的提升有助于推动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
完善高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力,确保高校各 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事制度、教学科研 体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办学效 益。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措施建议
完善高校章程建设
加强高校章程建设,明确高校的办学宗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 等方面的内容,为高校治理提供基本遵循。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
内涵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通过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体现现代大学制 度要求、适应高校内外环境变化的治理体系,实现高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 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目标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是提高治理效能,提升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性实践的启示与思考
启示
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性实践需要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民主参与等方面入 手,注重制度规范与实际操作的衔接,构建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校实际的 治理体系。
思考
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各方面利益 关系,加强分类指导,鼓励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同时,要注重提 高师生参与度,发挥其主体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内涵式发展战略的经验探讨

内涵式发展战略的经验探讨

内涵式发展战略的经验探讨内涵式发展战略是一种注重企业内在素质提升的发展战略,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内涵式发展战略的经验探讨: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和重点,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

2.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制度创新: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4.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5.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支持环保事业、关爱弱势群体等方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品牌形象。

6.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文化环境。

7.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式,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程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内涵式发展战略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培养、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行经验探讨和实践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治理水平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治理水平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治理水平,作为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完善治理体系不仅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深化治理水平。

一、强化法治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法治建设。

要完善治理体系,首先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法制机制,推进依法治国。

特别需要注重在提高立法质量,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下功夫,加强对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

二、优化政府职能为了提升治理效能,政府需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从传统的“服务型政府”逐步转变为“服务和监督并举”,实现政府职能和服务的转型升级。

政府职能的变化,需要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政府间合作,推动政府职能的精细化管理。

三、注重社会参与完善治理体系需要注重社会参与,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社会参与是现代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的力量和智慧,是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

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对治理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在政策制定、实施和监督中,加强社会组织和公民裙众的直接参与。

四、改善行政管理为了提升治理效能,改善行政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信息爆炸,政府在行政管理中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打通信息孤岛,提高治理效能。

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监管体系,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务透明。

五、创新治理模式在完善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治理模式是一个重要方向。

要加强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推动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备。

特别需要注重将国际治理理念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六、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是现代治理的基本要求。

要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行政权力和公共资源的监督,打造阳光政府,推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分析。

在引言中,介绍了背景情况,阐述了问题的提出,并分析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在分析了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措施和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在结论部分进行了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措施、路径、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意义分析、现状分析、总结、展望、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逐渐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对外竞争力。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指出我国高校治理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如决策权过于集中、缺乏透明度、学术权威受挑战等。

同时也要提出我国高校治理能力现状不足的问题,比如管理粗放、决策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有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机制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部分高校领导层决策权过于集中,导致高校治理效率不高,决策不够科学合理。

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滋生。

当前高校治理效能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

当前高校治理效能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
一、影响高校治理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高校治理效能的提升,涉及高校内涵式建设和外延 型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最为主要的是遵循高校发展的宗 旨与使命、以高校制度的架构完善为总抓手、以干部队 伍建设为关键点。
(一)立德树人使命是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总遵 循。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培养什么人、怎 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 曾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 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围绕这一目标,高 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植 根于祖国大地办中国特色教育;必须以师生为中心,坚 持管理与服务并举,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四史”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 立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必须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 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综合改革,在改革中不断探索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科学设置内部治理架构,调动 和发挥各方面能动性,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第 82 页 2021/4 (下) 总第361期
上发挥作用,并通过举办学习班、组织读书班、安排到 上级主管部门或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多种 方式对干部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实践,丰富干部专业能 力和专业精神,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和处事水平,推动学 校干事创业氛围和治理效能的提升。3.注重民主管理并 发挥学术组织作用。建立现代大学治理架构,提升学校 的治理水平必须发挥学校各个组织的能动作用。其中, 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教职 工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最直接的途径,事关教职工切实 利益的事项均可经其决策;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 组织;教授委员会是学校事务的咨询群众组织;理事会 和校友会是参与学校治理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的广泛 参与,为学校科学治理把脉问诊,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 完善和发展。

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内涵辨析

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内涵辨析

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内涵辨析郭建耀【期刊名称】《大学(学术版)》【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5页(P29-33)【作者】郭建耀【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是近年来高教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但在研究中,对于什么是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及彼此相互关系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有必要理清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开展高校研究工作,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一、高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涵义发展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这是由事物的运动性特性决定的。

因此,无论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目的都是发展,即促进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但彼此涵义却有不同。

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发展的一种方式,但它不是持续的、连续的线性变化过程,而是较为剧烈的、明显的、非线性的变化过程。

即由一种结构、模式或观念转向另一种结构、模式或观念。

高校转型是指高校通过改变办学理念、重设办学目标、调整办学思路、优化教学资源,达到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目的的过程。

[1]高校转型的主体并不是全部高校,而主要针对那些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等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高校。

高校的转型发展是指高校主动地对自身内部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进行调整与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进而实现学校内部稳定性与外部动态性相互平衡的转化过程,即高校通过改变自身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优化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高校在人才培养规格、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保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过程。

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以“五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

以“五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

以“五治”方式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李正元1,2(1.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2.天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天水741000)[摘要]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为引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共建共治,智能治理,“五治”并举,协同推进。

其根本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关键词]大学;治理现代化;大学治理;治理方式[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36(2020)05-0015-05大学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大学综合改革,适应高校内涵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政治为引领,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共建共治,智能治理,五治并举,协同推进,扎根中国大地,坚守立德树人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实现大学走向“善治”。

一、坚持政治引领,始终把好大学治理的根本方向大学治理,方向是第一位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1]。

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先导性、决定性、根本性作用。

高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办学治校、治理实践始终,使其在大学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和方向导向作用。

(一)坚持政治领导,凝聚治理优势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最大优势,也是实现大学有效治理的根本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在校生规模超过四千万,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51.6%,进入普及化时代。

这些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高校治理体系是指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权力运行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安排。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完善治理结构。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包括校董事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构建权责清晰、协调有序的治理体系。

2. 强化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高校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制度的内容和依据,确保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增强高校治理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加强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包括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等,对高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4. 推进权力下放。

高校应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权力下放和责任下移,营造积极、开放、活力的管理氛围。

二、提升高校治理能力1. 健全管理团队。

高校管理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懂得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和领导团队,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的提升。

2. 加强决策机制。

建立健全的高校决策机制,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培养高校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3. 拓展合作交流。

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交流和管理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4. 推动信息化建设。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分析服务,为高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加强高校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估,有助于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增强高校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能力。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多维视角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多维视角
改 革 发 展 的基 本 态 势
高 中 阶段 毛 入 学率 9 0 %,大 学 毛 人 学 率
4 0 %, 也 许 还 要 超 预 期 目标 , 和 拉 美 加 勒 比


海 国家平起 平坐。 与此 同时 , 2 0 2 0年 的印度
会 到第三组来 , 中亚 、 东 亚 和 太 平 洋 国家 会 到 第 二 组 来 , 中东 欧 国家 到 第 一 组 ( 高 于 9 0 %) 同北 美 西 欧 国家 持 平 , 已成 定 局 。 而 世
摘 要 : 准 确 把握 我 国推 动 高等 教 育 内涵 式发展 的战 略意 图 , 必 须立 足 我 国基 本 国情实
际, 对 新世纪 全球 范 围高 等教 育 的基本 态势 进行 客观 研 判。在 与高等 教 育 内涵式发 展相 关 的关 键 问题及 政策 要 点上凝 聚 高校 和社 会共 识 , 形成 更大 合力 。 关键词 : 高 等教 育 ; 内涵 式发 展 ; 体 制 改革 ; 协 同创 新
展 现代 职业教 育 ,推 动高等 教育 内涵式 发 展” , 再到 “ 积极发 展继续 教育 , 完善 终身 教
育体 系 ” , 这 一 系列 重 要 阐述 , 就 是 让 教 育
方向, 其政策导 向意义极为重要而深远 。党
的十八届 三 中全会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
全面深 化改革若 干 重大 问题 的决定 》 ( 以下
2 0 1 4年 第 1 期 ( 总第 2期 )
幽露 高等放育
S HANDO NG HI GHE R EDUCA T I ON
No . 1 . 2 01 4
Ge n e t a 1 . No . 2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 多维视角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要】当前,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接着探讨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高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提升治理能力水平的路径和建议。

最后, 通过总结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展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未来发展, 为高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将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倡议。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管理、治理体系建设、治理能力提升、未来发展、建议、重要性、路径、高校发展、现状分析、展望、提升水平、推进、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目的、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则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存在着种种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不够科学、管理水平低下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和提升。

高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面临诸多困难,如高校领导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足、决策层次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只有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的治理体系,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于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和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传播文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对于提升高校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05•【字号】苏政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苏政发〔2021〕1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1年2月5日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江苏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夯实高原、打造高峰,不断提升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特色一流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主线,强化优势特色,提升整体水平,扩大办学影响,构建具有江苏特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体系,为江苏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和创新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江苏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层面开展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进入全国前列的高水平大学达到20所,其中省属高校达到11所,省属高校中新增2-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

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高校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形成高原敦实、高峰迭起的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新格局。

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的认识

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的认识社会治理是指社会在各个层面和领域中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和公平正义。

而制度创新则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本文将以制度创新与社会治理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内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制度创新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制度创新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旧有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

其次,制度创新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

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可以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高效,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最后,制度创新还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制度创新可以激发社会创新和活力,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二、制度创新的内涵制度创新是指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制度创新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度创新要注重顶层设计。

只有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才能为社会治理提供稳定的框架和依据。

其次,制度创新要突出问题导向。

通过研究和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找出制约发展和稳定的瓶颈,从而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方案。

再次,制度创新要强调包容性。

社会治理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制度创新要兼顾各方利益,并提供公正、公平的解决方案。

最后,制度创新要注重实施和监督。

制度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进行实施,并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评估。

三、制度创新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制度创新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政府治理中,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优化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权力运行机制,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其次,在企业治理中,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股东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再次,在社会组织治理中,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组织行为,提升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此外,在社会服务治理中,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深化改革,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

深化改革,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

深化改革,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深化改革,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是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中,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才能逐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一、深化改革必要性及奠定制度基础深化改革是整个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第一步。

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改革,我们可以逐步完善现有的制度,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上一步步迈进。

深化改革的范畴非常广泛,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

在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制度安排,包括出台改革文件、落实改革措施、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制度变革的顺利进行。

在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在建设现代化社会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社会的各个层面提供准确、公正、稳定的制度保障。

同时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关键点:1、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开展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活动。

2、注重法制化建设。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才能对社会进行统筹管理,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注重实际效果。

制度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治理效能,改善社会环境,而非口号喊得响,实际效果不佳。

因此,在制定、实施制度时,需要注重实际效果的评估分析。

4、注重舆论引导。

通过加强媒体宣传、信息公开等方式,引导公众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并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制度改革的参与度。

5、注重跨界合作。

制度建设需要各个部门、领域之间协作互助。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机制,进行联动协作,推动制度建设的深入实施。

二、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治理效能在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定制度的层面上,还需要注重制度的执行力度和提高治理效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校内部治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

高校内部治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

高校内部治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器,而高校内部治理是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

高校内部治理问题较为典型的包括高校办学自主权不足、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治理目标断裂等问题。

基于高校高质量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试图提出了建立多种力量的合作共治机制、重塑责权体系,构建协同整合治理框架、实施信息战略,利用新兴技术提升治理效能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内部治理;高质量发展;治理现代化一、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新热点。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高校作为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人才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应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不断提升治理现代化的水平,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心已由“外延式”数量扩张向“内涵式”质量提升转型,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需求[1]。

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相对独立,其治理本身也具有体系化、结构化的特点。

高校内部治理是高校治理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内部治理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进行治理[2]。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建设相对不足,内部机构设置失范、自主办学权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3]。

二、我国高等院校内部治理面临的困境分析(一)高校办学自主权不足虽然近些年,政府已经下放一些权利给高等学校,但主要为行政管理权,而高校学术权力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自由[4]。

本应该由教授等教学科研人员为主要决策者的课题申请、科研经费的划拨、职称评定等学术事务,却由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导,学术效用的发挥被行政权利压制着,使得行政权力不断突破自己的边界,最终造成行政权力的膨胀,不断侵蚀学术权力的地盘,甚至出现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

创新推进高校党建内涵式发展

创新推进高校党建内涵式发展

|首都治理|ShouDu ZhiLi88前线/2018.07创新推进高校党建内涵式发展王洪元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质量建党思想在高校怎样贯彻落实好”这个课题,创新实施了“质量建党”改革工程。

主要是建好“三个体系”提高“两个质量”。

“两个体系”是指党建标准体系和党建责任体系。

“两个质量”是指教师党支部建设质量和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按照“制定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履行责任保证质量落地”的思路,从总体布局上落实质量建党思想。

按照“教师党支部建设有质量,学生党员发展有质量”的思路,从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上落实质量建党思想。

以质量为核心构建党建新体系着力构建“党建标准体系”“党建责任体系”和“党建保障体系”。

学校党委出台了《党的建设质量标准》《党建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教师党支部建设规范》等9项制度性成果,为学校各级党组织提供了工作指南、具体遵循和考评依据。

根据这些制度,学校党委研究制定了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保障体系,把党建静态标准与党建责任落实动态过程紧密衔接,编织“标准+责任”党建网络,重点解决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中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责任体系由“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构成。

“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重在解决履职尽责问题,划分了32类党建责任主体,既包括组织也涵盖岗位和个人。

保障体系主要由“责任考评”“正向激励”和“责任追究”构成。

“责任考评”重在解决压实责任问题,建立了按“责任清单”述职的评议考核工作制度。

“正向激励”重在解决履责动力问题。

校党委制定并实施《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奖惩办法》,将评议考核结果纳入“七一”表彰、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教师职务晋升和学生“评优推免”的考评依据。

“责任追究”重在解决失责必究问题。

依据“负面清单”,结合述职评议考核情况和民主评议党员情况,对各级党组织及有关负责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汇总。

学校党委对获得“差”等的组织和党员进行约谈,对失职失责人员启动问责程序。

深化校政合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校政合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校政合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深化校政合作机制改革已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政合作机制改革,提高高校治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二、推进合作机制改革的原则1. 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公平原则:保障各高校在合作机制中的平等权利,提高合作机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 创新原则:鼓励高校在校政合作机制改革中探索新方式、新模式,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4. 提质原则: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目标,不断完善校政合作机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推进合作机制改革的重点措施1. 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高效的高校联盟机制,通过共同研究、师资共享等方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拓宽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促进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完善高校评价机制:建立公正、科学、透明的高校评价体系,加强对高校的监督和评估,提高高校治理效能。

4. 鼓励高校创新实践:支持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鼓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成果。

四、组织实施1. 设立专门的工作组:由相关部门和高校代表组成,负责统筹推进校政合作机制改革工作。

2. 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召开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会议,分享经验和成果,推动校政合作机制改革的深入实施。

3.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组织培训班、撰写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对校政合作机制改革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4.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励制度,鼓励高校在校政合作机制改革中取得的创新成果和优秀表现。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通过深化校政合作机制改革,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4、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大学需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可以提高管 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保障各个主体 的合法权益。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这个 背景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本次 演示将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展开讨论,旨在 让读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六、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公平 公正原则,保证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七、注重质量提升原则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注重质量提升原则,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质 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 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大学需要积极寻求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 作与支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可以实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3、推进制度创新:大学需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包括管理制度、人事制度、 科研制度等。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激发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校的 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治理理念:树立现代大学治理理念,坚持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法制精 神和社会责任等价值原则。
2、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大学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大学治理行为,提高大 学治理效能。
3、组织架构:构建符合现代大学特点的组织架构,包括校院系三级治理结 构、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效能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效能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治理体系建设与治理能力培养,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规章制度作为一所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管理、依法治校的依据,也是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将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作为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以学校章程为统领,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建设路径,将制度体系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实现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依法治校: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内部治理多年来,学校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5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大学章程的15所省属高校之一。

“十三五”期间,学校不断健全执行机制,完善各项章程配套制度。

2018年,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将完善制度体系作为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之一。

2019年,学校提出以章程为准则,全面梳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

2020年,学校将《提高内部治理,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作为2020年校长履职亮点项目,并将“实施内部治理提速工程,不断激发学校内生动力,优化制度体系”写入党政工作要点。

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思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而顶层设计是制度体系建设和提高内部治理的关键。

为促进学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四化”管理水平,2019年9月,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规章制度“废改立释”课题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研究者,负责规章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并制定了“调研—分析—培训—重构”的工作思路。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动高校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如何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和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管理和治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需要,提高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更好地构建高等教育的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治理体系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高校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

要充分发挥高校各类治理机构和治理主体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2. 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专业化和民主化。

要建立高校治理体系的专业化和民主化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师生和工作人员的主体作用,促进高校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 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高校治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运行机制,提高高校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二)提高高校治理能力1. 加强高校治理能力的培训和提升。

要开展高校治理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工作,加强高校领导人和管理人员的治理能力培训,提高高校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3. 建立高校治理能力的评估机制。

要建立高校治理能力的评估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提高高校的治理能力水平,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三)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高校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是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论述题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论述题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论述引言制度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改革和创新各种制度,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探讨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约束性机制,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在既有制度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变化和推动社会进步。

1. 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实现更加高效、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

例如,在电子政务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实现在线办事、信息共享等便民利民举措。

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法治体系,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独立,保障公民权益。

2. 促进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此外,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促进社会公平制度创新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通过改革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可以实现财富再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同时,还可以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制度创新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政治领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制度创新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民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1. 改善政府治理通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简化等措施的制度创新,可以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

例如,在行政审批方面进行创新,实现网上办事、一站式服务等便民举措。

2. 推进民主建设制度创新对于推进民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建立健全的选举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可以增加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制度创新在经济领域的作用经济领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这个领域中,制度创新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打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改革市场准入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等措施的制度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不断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
作者:蒲沿洲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1期
摘要: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我国大学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高校制度创新完善,始终守正创新,以制度引领发展,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推动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制度;效能;高校;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辟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大学之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高等教育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我国大学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迫切需求。

大学治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新时代的高校办学,不仅是发展基础和学科实力的硬比拼,更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软较量,唯有不断加强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效能,才能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让宏伟蓝图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丰富多彩的办学发展史,也是一部生动的大学治理史。

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顺应时代潮流,遵循教育规律,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坚持科学管理,推进治理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兴校、强校之路。

高等教育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根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大学,秉持崇高的办学理念,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依靠师生、发展为了师生,汇聚磅礴发展合力,抓机遇创条件积极推进大学管理体制创新,构建完善依法办学的机制体制,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集中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是我们今天建设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有力支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坚定不移地创新和完善。

近年来,大学在办学治校中更加注重制度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更加注重依法办学和民主管理,大学章程在高校的统领作用更加突出,各种规章制度得到不断修订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清晰,治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确保高等教育各项工作
依法依章有序开展,为大学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创造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体系虽然得以初步建立,但比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比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刚性之需,比照新时代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实践要求,大学内部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制度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突出表现在:对制度建设的统筹谋划还不足,系统性、协调性、连续性、及时性不够;制度设计与学校发展实际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科学性、针对性不强,制度层次不够清晰、内容有待规范;法治精神和制度意识不强,制度作用发挥有限,执行需要进一步强化,等等。

同时,高校能否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起新时代大学治理的“四梁八柱”,实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监督、开放办学、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现代治理结构,用以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大职能”,更好担负起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是对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价值追求的基本前提。

当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双一流”为引领、以合理规模为基础、以优化结构为支撑、以鲜明特色为关键、以深化改革为保障推进和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全校一盘棋的观念,自觉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在大学章程的统领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才培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校企校地合作、国际合作交流、党建思政、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等各项具体规章制度,建立起“大學章程—学校基本制度—职能部门规章制度—院系二级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四个层面学校制度体系,加速提升健全反映党的主张、符合学校实际、契合师生要求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努力以一流制度、一流机制实现一流治理、一流效能,确保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是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着力激活人力资源要素。

评价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劣,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领大家向着共同的愿景同心协力前进。

大学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人事人才改革,构建校内统筹的大人才工作体系,加快形成有利于教职工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利于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广纳贤才的引才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分类评价机制,有利于才尽其用的保障机制,全方位打造良好人才环境,充分释放教师和干部的创新创造活力,全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鲜活力量。

二是要强化机制体制创新,着力理顺内外治理关系。

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外部资源潜力,有效汇聚强大发展合力。

内部治理方面,要优化内部单位设置,完善职能部门角色定位、功能延伸与治理联动,切实健全以绩效和贡献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评价机制,将有限的人、财、物、教育教学等核心资源,精准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流动到活力好、效率高、效益大的地方,流动到对“双一流”建设贡献明显的地方,以内部资源
的最大活力激发办学的最强动力;外部治理方面,要立足政府部门“放管服”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学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发展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等平台的优势,以更加高效的体系、更加创新的制度、更加长效的机制、更加多元的模式,大力推进实质性校地共建、深层次校企合作、宽领域国际交流,最大限度争取政策支持、筹措办学资金、汇聚办学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所用。

三是要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治理效能。

尤其是要有效提升落实执行、攻坚克难、风险防范三大关键能力。

提升落实执行能力,要以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为基础,持续营造狠抓落实的良好氛围,把执行力作为教职工考核晋升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评价的重要依据,积极凝聚干事创业正能量。

要不断增强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上级要求和学校决策部署的工作本领,做到规定动作不折不扣,同时又善于结合实际创新转化,以钉钉子精神将各项工作执行到位;提升攻坚克难能力,就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瓶颈和攻坚任务,不断强化自我革命、锐意进取的创新自觉和改革担当,以舍我其谁的气魄直面问题挑战,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向顽疾痼障动真碰硬,勇于向急难险重冲锋亮剑,聚力补短板、奋力强弱项,加速向一流目标冲刺;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就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风险意识,认真总结凝练过往工作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与责任制度,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充分协调、统筹联动党建思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安全稳定等各方面要素,构建上下协同、高效有序的工作体系,依法依规做好重大活动、热点问题与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切实保障学校安全稳定大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