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3.有限型决策: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理想或满意的选择。
4.名义型决策:消费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浮现某个偏爱的产品和品牌,该产品和品牌随之选择和购买的决策。
5.消费者动机:由于要满足这些特定的需要,因次决定了人们购买这种商品而不买另一种。
这种影响顾客选择某种商品的原因就叫购买动机,购买动机取决于顾客的要求和需要。
6.双趋冲突: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7.双避冲突:消费者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是面临的冲突。
8.趋避冲突:消费者在趋某一目标是又想避开而造成的动机冲突。
9.认知质量: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
10.购买知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11.品牌个性: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12.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知的总和。
13.情景:是指消费者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的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
二.简答1.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有哪些?答: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知觉,学习与记忆,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答: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景、消费者保护。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1、消费者: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取、使用、处置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为,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3、知觉:是消费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的对事物的完整映像,观念。
4、感觉:是消费者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个体通过眼鼻耳舌等感觉器官对事物的外形,色彩、气味、粗糙程度等个别属性做出的反应。
5、感觉阀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叫感觉阀限。
包括绝对阀限和差别阀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阀限。
能够引起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被称为差别阀限。
6、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首先学习是因经验而生的,其次,其的学习伴有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最后,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是相对持久的。
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态度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态度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态度是一种后天习得的一种偏好,以不利或有利的方式对一个对象作出反应。
8、个性:是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
内在心理特征包括使某一个体与其他个体区别的具体品质、特征、行为方式等多个方面。
9、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自我概念回答的是“我是谁”和“我是什么样的人”一类的问题,它是个体自身体验和外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为的决策过程。
冲动性购买:(无计划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动机: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学习: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注意:个体对展露于其感觉神经系统面前的刺激物作出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它实际上是对刺激物分配某种处理能力。
理解:个体赋予刺激物以某种含义或意义的过程。
态度:情感的表现,反映人们的好恶观。
情感和认知的统一,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综合体。
个人对某一客观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个性:人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是个体对“我”或“我自己”的看法和感觉。
社会阶层: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社会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
知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不确定感。
表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
刺激的泛化: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刺激的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消费者: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或住户。
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谨慎地评价某一产品、品牌或服务的属性,并进行理性选择、购买能满足某一特定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需要: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映。
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信念:消费者持有的关于事物的属性及其利益的知识。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需要
是指消费者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乏产生紧张状态或不舒服感,从而对商品或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产生的要求和欲望。商品社会中名消费者的需要直接表现为购买商品或使用服务的愿望。它具有多样性、发展性、伸缩性、周期性和可诱导性等特征。
消费者动机
在消费行为学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即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引起人们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一年。冬季的产生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既需要、刺激条件、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条件。
意义学习
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消费者认知结构中已经存在的某些观念建立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加强型学习
消费者使用某种商品,如果觉得满意,他肯呢个会对于该商品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表现出更加深厚的兴趣,他对该产品的好感和音响会由此而强化,这一类型的学习被称为加强性学习。
削弱型学习
是指通过新的观察和体验,使原有的某些知识和体验在强度上减弱直至被遗忘。
信息的搜索
指的是消费者自身经验的回忆和求助于外界信息的搜索
购买
是消费者根据相关信息挑选的结果,既有购买的决策,又有实际的购买活动
购后反应
应指消费者在使用或消费阶段将该产品的工作特性跟选择标准作比较,并将结果反馈到记忆中,从而影响下次购买
开放式问卷
是让手册这人一天写答案,不做限制,问卷上只有测试的问题。有自由回答题、自由联想题、造句题、投射题等等。
消费者行为
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反馈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服务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脑体活动
消费者
市值参与产品的购买决策、实际购买或使用整个过程的任一阶段的人
“经纪人”理论
属于购买行为理性观点的一种,认为消防日者购买商品是为满足消费生理需要,这种需要是稳定和实在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和确定购买场所上总是明智的、细心的,是完全根据现有的有关信息,而没有明显的个人努力
消费者行为学 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含义:人们对服饰首饰住宅等物品的过度消费源于对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
扩展型决策: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性决策。
扩展性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程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做的购买决策。
对于特定的购买问题,消费者是否广泛收集信息合作大量的评价比较取决于三方面因素:①消费者购买介入程度②各种备选产品或备选品牌的差异程度③购买时间压力有限性决策: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的评价标准,但还没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收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作出较为理想和满意的选择。
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决策以及在他人影响下或在某种情绪影响下作出的购买决策也称为有限性决策。
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没有涉及决策。
信息来源:记忆来源、个人来源、大众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选择规则:链接式规则、重点选择规则、按序排除规则、编纂式规则、补偿式规则冲动性购买:有时被称为无计划购买,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店面前没有购买计划或购买意图,而进入店面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用购买广告产品的数量来衡量零售广告的效果低估了广告的实际影响。
对于很多产品,绩效包括两个层面:工具性绩效和象征性绩效。
工具性绩效与产品的物理功能和正常发挥有关,象征性绩效与审美或形象强化有关。
品牌忠诚的成因:产品吸引、时间压力、风险因素、自我形象双因素理论;商品的基本功能或为消费者提供的基本利益与价值,实际上可视为保健因素。
影响注意的因素:(1)影响主义的刺激物因素:大小与强度、色彩与运动、位置与隔离、对比刺激物的新颖性、格式与信息量(2)影响主义的个体因素:需要与动机、适应性水平、态度、情境因素背景引发效果:与广告伴随的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理解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中英文名词解释

中英文名词解释第一章导言Consumer behavior: The term consumer behavior is defined as the behavior that consumers display in searching for, purchasing, using, evaluating and disposing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they expect will satisfy their needs.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在寻求、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他们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In put, process, out put.消费者决策:输入、处理、输出Consumer research: Methodology used to study consumer behavior.消费者研究:描述用以研究消费者行为的过程与工具。
Marketing concept: A consumer-oriented marketing philosophy that focuses on the needs of the buyers and the profits through customer satisfaction.市场营销观念:关注买方的需求通过顾客满意来创造利润的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哲学。
Organizational consumer: A business, government agency, or other institution (profit or nonprofit) that buys the goods, services, and/or equipment necessary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function.组织消费者:包括盈利和非盈利的商业单位、政府机构和各种组织机构,它们必须购买产品、设备和服务来维持组织的运转。
最新消费者行为学整理资料

最新消费者行为学整理资料消费者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是指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参与消费活动的人或集团。
消费者分为:狭义消费者和广义消费者。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家庭;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3.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也称最小可觉差。
4.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
5.个性:指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7.需要:是消费者在生活中感到自身及自身与环境之间失去平衡并力求恢复平衡的一种内心状态,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获取商品或劳务的要求和欲望。
8.本能:是人生来具有特定的,预先程序化的行为倾向。
9.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0.社会阶层*:指按照一定标准,把社会中的人们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
11.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
12.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二、简答题1、消费者行为及其特点?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特点:(1)消费者行为涉及很多的人(2)消费者行为不仅仅是购买(3)消费者行为涉及很多决策(4)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5)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影响注意的刺激物包括哪些?A.刺激物本身(1)大小与强度(2)色彩与运动(3)位置与隔离(4)对比与刺激物新颖性(5)格式与信息量B.消费者个体因素(1)需要与动机(2)态度(3)适应性水平C.情境因素3、举例说明营销人员了解影响购买决策五种角色的意义?营销人员应该确定出这些角色,因为他们对产品的设计、广告词或价格的确定等都有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购买决策:就是消费者的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的准备状态,它是刊物观需求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消费者: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投射技术是指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感情和态度。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刺激,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与外部世界相一致的心理画面的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驱动力(内驱力)。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功能:(1)知识功能(2)价值表达功能(3)自我防御功能(4)效用功能认知平衡理论:海德用“P—O—X”模型来说明其原理。
P是认知主体,O是认知客体,X是与P、O有关系的某种情境、事件观念或第三个人。
当三方关系均为肯定,或两方为否定,一方为肯定时,是平衡状态,否则就是不平衡状态。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有关自己一切方面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
生活方式指消费者对时间和金钱的态度以及消费选择的方式,简而言之,是消费者对于如何生活而选择的方式。
参照群体就是指对个人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有直接影响的群体。
社会阶层:某一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或受尊重程度的不同而划分的社会等级。
家庭生命周期是一个家庭在建立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
它是由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年龄、家庭规模以及主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综合而成的。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广)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个人生活消费。
消费者:(广)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的人。
(狭)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规律,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行为的一门现代经营管理科学。
研究对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消费者心理活动基础;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群体心理和行为;消费者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性质和特点: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应用性消费者行为学应用意义:1.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加强……行为研究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个人消费决策,实现文明消费;4.有助于推动我国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和活动。
消费者一般行为模式:B=f(P,E)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影响因素:一、内在:1.生理(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2.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外部:1.自然环境因素(地理区域;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理化环境)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环境因素、社会群体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科技环境;文化)生理因素:消费者的生理需要、生理特征、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感觉阈限:1.绝对:指能被感觉器官察觉的刺激的最小量。
2.差别:感觉器官辨别变化两种刺激之间差别的能力。
知觉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防御性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加强注意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识记忆类型:1.按记忆内容与影像性质分类(形象;逻辑;情绪;运动)2.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分类(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学习方法:模仿法、试误法、发现法、对比法学习效果:加强性学习、稳定型、无效型、削弱型情绪表现形式:激情、热情、心境、挫折影响情绪因素:购物场所的物理条件;商品特点;顾客心理准备;售货员表情和态度意志: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汇总1、消费者:P1a、狭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包括服务)的个人或居民户。
b、广义的: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消费者行为定义:P2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3、自然探询法P15是指在平常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甚至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了解有关感兴趣的事件与活动。
4、痕迹判断法P15是指通过观察消费者的某些外显行为,掌握事实,然后根据行为与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所观察到的外显行为,来判断其内隐行为。
5、介入程度P20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6、心理域P25是指消费者在作出决策前某一时点上的心理状态。
7、扩展型决策P20当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上,此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8、有限型决策P21又称解决限定问题的决策,通常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程度,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是没有建立起对其特定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某些信息,一边在不同的品牌之间做出比较理想的决定。
9、名义型决策P22实际上其本身并没有参与决策。
是指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某个受偏爱的产品或品牌,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10、内部信息搜集P27是指消费者将过去储存在记忆中的有关产品、服务的信息提取出来,以服务于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11、外部信息搜集P28是指消费者从外部来源,如同事、朋友、商业传媒及其他信息通道获得的与某特定购买决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12、“搜集工具”P28是指通过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从朋友、同事、大众传媒等信息渠道的求助程度和从这些渠道获得信息的依赖程度。
13、信念P39是指人们由于对某些事物、观念抱有坚定的确信感和深刻的信任感而形成的意识倾向。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学是指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方法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决策和动机的一个学科。
以下是一些与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时所展现出的行为和行为选择模式。
它涉及到消费者的需求、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及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
2. 购买决策过程:购买决策过程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之前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和行为,包括需求认知、信息搜索、评估和选择、购买决策以及后购买行为。
3. 心理需求:心理需求指消费者对于宣泄、满足感和心理欲望的需要,包括基本需求(如食物、衣物和住房等)和社会需求(如归属感、自尊心和成就感等)。
4. 情感购买动机:情感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时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如情感联结、社交需求、表达个性和奖励感等。
5. 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对某个特定社会群体或个人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信号来源。
6. 个人特征:个人特征是指消费者个体的特定属性和特质,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人格特征和生活方式等,这些特征可以影响其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
7. 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是指消费者对于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后的感受和评价,包括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价格等方面。
消费者满意度是评价消费者购买决策效果的重要指标。
8. 忠诚度: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个特定品牌或产品的持续购买和推荐意愿。
消费者忠诚度可以通过消费者行为、品牌形象和品牌认同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衡量。
9. 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个品牌的整体认知和印象,包括品牌的声誉、品质、个性和价值观等方面。
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忠诚度有重要影响。
10. 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指将市场分割成若干个具有相似需求和特征的消费者群体,针对不同的市场细分,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定位。
以上是一些与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的重要名词的解释。
消费者行为学 名解

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冲动性购买: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3.背景引发效果:指与广告相伴随的物质环境对消费者理解广告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4.知觉效果(认知质量):把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征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叫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
5.刺激的泛化: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做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6.延伸自我:延伸自我由自我和拥有物两部分构成。
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根据自己的拥有物来界定自己的身份。
7.补偿性消费: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个体会通过购买和消费具有地位象征意义的产品来补偿职场上的失意,以获得自尊。
8.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9.阿希现象:人屈服于群体的压力,随大家一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10.谣言:是人们出于恐惧、不安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群体的传染,它所传播的内容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甚至与事实完全不符。
11.消费者情境: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
判断说明多选:1.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住户),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2.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萌芽时期、应用时期和变革与发展)三个发展时期。
3.根据消费者介入的程度,消费者决策可以分为(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三种类型。
4.消费者内部信息搜集过程中,意识域可以分为三个次级域,它们是(激活域、惰性域和排除域)。
信息搜集来源有(记忆来源,个人来源,大从来源或独立来源,商业或营销来源,经验来源)。
5.评价标准是指(消费者在选择备选品时所考虑的产品属性或特征);选择规则主要有(连接式规则、重点选择规则、按序排除规则、编纂式规则、补偿性选择规则)五种。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人、群体或组织在选购、使用和处置商品、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决策和行为的学科。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个人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等方面。
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个人消费者行为个人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在选购商品和服务时所展现的行为模式,包括购买决策、购买习惯、购买动机等因素。
个人消费者行为受到个体自身特征,如性别、年龄、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群体消费者行为群体消费者行为是指在群体之间出现统一的购买行为特征,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消费趋势或模式。
群体消费者行为可以受到集体心理状态、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共同的消费特点。
组织消费者行为组织消费者行为是指企业、机构等组织在选购商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组织消费者行为受到市场需求、竞争压力、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决策等具有重要影响。
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个体的性格特征、认知能力、社会地位等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
个体对产品的需求、偏好、购买动机等都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选择。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群体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社会风气等因素,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引导和影响。
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市场供给、需求状况、竞争情况等,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
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行为发生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消费者行为与营销策略消费者行为研究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和决策依据,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调整和完善产品设计、推广策略、定价策略等,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预测和分析,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投射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情感和态度2、访谈法:指调查者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3、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4、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5、过度展露:由于过度重复的展露会使目标消费者对该刺激过分的熟悉,因此就会造成习惯化,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费者的视觉疲劳6趋避冲突:当同一种目标既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我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威胁、对于我们有某种伤害的时候,我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冲突7惠顾动机:指消费者基于感情于理智,对特定的商店,商标厂牌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于偏爱而经常重复的购买的一种动机8情绪的认知学说:9积极强化(正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性为重复发生的频率10舌尖现象: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
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11登门槛技巧:指提出较大要求前。
先提出较小要求,通过使别人接受较小要求,从而改变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并相应增加其接受行。
12低球技术: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
有些推销员往往在推销出低价位商品后,再抓住有利时机推荐高价格商品13经验学习层次:经验学习层次是指消费者并未事先了解品牌的属性和利益,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对产品做出整体评估,并据此采取购买行为。
14高度参与层次::消费者高度参与时,会通过积极地搜寻信息过程发展品牌信念,在此基础上评估品牌,形成明确的品牌态度,做出响应的购买决策15延伸自我:消费者购买某些产品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某些特别重要特征简述:1举两个实例说明差别感觉阈限在营销中的应用?高档商品由于价位高,价格变化二三十元.消费者一般感受不到,在这个范围内的提价或降价不能造成大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投射技术: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情感和态度2、访谈法:指调查者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3、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4、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5、过度展露:由于过度重复的展露会使目标消费者对该刺激过分的熟悉,因此就会造成习惯化,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费者的视觉疲劳6趋避冲突:当同一种目标既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于我们有吸引力,同时又会给我们心理上带来威胁、对于我们有某种伤害的时候,我们趋近这一目标和逃避这一目标的动机同时存在并相互冲突7惠顾动机:指消费者基于感情于理智,对特定的商店,商标厂牌商品产生特殊的信任于偏爱而经常重复的购买的一种动机8情绪的认知学说:9积极强化(正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性为重复发生的频率10舌尖现象: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这种抑制来自于多方面,比如对有关事物的其他部分特征的回忆掩盖了所要回忆的那部分特征,又比如回忆时的情境因素以及自身情绪因素的干扰等等。
而消除了抑制,如经他人提示、离开回忆困难时的情境、消除紧张情绪等,舌尖现象往往就会消失11登门槛技巧:指提出较大要求前。
先提出较小要求,通过使别人接受较小要求,从而改变对较大要求的态度并相应增加其接受行。
12低球技术: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
有些推销员往往在推销出低价位商品后,再抓住有利时机推荐高价格商品13经验学习层次:经验学习层次是指消费者并未事先了解品牌的属性和利益,而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对产品做出整体评估,并据此采取购买行为。
14高度参与层次::消费者高度参与时,会通过积极地搜寻信息过程发展品牌信念,在此基础上评估品牌,形成明确的品牌态度,做出响应的购买决策15延伸自我:消费者购买某些产品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某些特别重要特征简述:1举两个实例说明差别感觉阈限在营销中的应用?高档商品由于价位高,价格变化二三十元.消费者一般感受不到,在这个范围内的提价或降价不能造成大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消费者行为: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借鉴不同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消费者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过程的观察、记述、分析和预测,探索和把握消费者行为的规律性,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者行为,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为工商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提供依据和有益经验。
购买决策:为了实现满足需求这一特定目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
顾客满意:指一个人购买和使用某商品后通过对该商品的感知的效果与他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顾客忠诚:消费者对某产品或品牌感到十分满意而产生的情感上的认同,对该产品或品牌有一种强烈、持久的偏爱,并试图重复购买该产品的趋向。
消费者需要:指消费者对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的要求和欲望。
消费者需要时包含在人类一般需要之中的。
消费者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消费者感觉是商品外部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消费者不同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主观现象。
感觉阈限:用于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来表示。
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消费者知觉:是指消费者将由外部输入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加以选择使其有机化,并作为有意义的首尾一贯的外界映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即知觉是人对所感觉到的东西经过分析综合后的整体反映。
性格:指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社会群体: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共同生活和感情交流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是组成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参照群体:那些作为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或仿效的模范群体。
社会阶层:指一个社会按照其社会准则将其成员分为相对稳定的不同层次。
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上所处的某种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社会地位。
价值观: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人们所共有的对于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符合或违背人的意愿、可行与不可行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广)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狭)个人生活消费。
消费者:(广)所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活动的人。
(狭)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及其规律,以便适应、引导、改善和优化消费行为的一门现代经营管理科学。
研究对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消费者心理活动基础;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群体心理和行为;消费者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
性质和特点: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应用性
消费者行为学应用意义:1.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效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2.加强……行为研究有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3.加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提高自身素质,科学地进行个人消费决策,实现文明消费;4.有助于推动我国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所需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和活动。
消费者一般行为模式:B=f(P,E)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影响因素:一、内在:1.生理(生理需要、生理特征、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
2.心理因素(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二、外部:1.自然环境因素(地理区域;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理化环境)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环境因素、社会群体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科技环境;文化)
生理因素:消费者的生理需要、生理特征、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理机能的健全程度。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感觉阈限:1.绝对:指能被感觉器官察觉的刺激的最小量。
2.差别:感觉器官辨别变化两种刺激之间差别的能力。
知觉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防御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加强
注意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识
记忆类型:1.按记忆内容与影像性质分类(形象;逻辑;情绪;运动)2.按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分类(感觉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学习方法:模仿法、试误法、发现法、对比法
学习效果:加强性学习、稳定型、无效型、削弱型
情绪表现形式:激情、热情、心境、挫折
影响情绪因素:购物场所的物理条件;商品特点;顾客心理准备;售货员表情和态度
意志:个体自觉的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
个性特点: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可塑性
个体内部结构:1.个性倾向性(消费者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现实事物的看法、态度和感情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机能的独特结合。
兴趣: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兴趣类型: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兴趣特点: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效能性
能力分类:1.作用方式(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地位(优势能力和非优质能力) 3.创造性程度分类(再创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能力与消费行为表现:成熟型,一般型,缺乏型
气质类型:胆汁质(兴奋型);多血质(活泼);粘液质(安静);抑郁(抑制)
气质与消费者购买行为:1.主动型与被动型2.理智和冲动型3.果断型和犹豫型4.敏感型和粗放型
性格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1.以消费态度分(节俭型、保守型、随意型)2.购买方式(习惯型、慎重型、挑剔型、被动型)
自我概念: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态度和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五要素:实际自我概念(如何看自己);理想的自我概念(希望他人如何看自己);实际的社会自我概念(个体感到别人是如何看自己);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个体希望别人如何看自己);期待的自我概念(个体期待在将来如何看待自己)
消费需要:反映了消费者某种生理和心理体验的缺乏状态,并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获取的商品或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对象的要求和欲望。
消费需要的基本特征:消费需要结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消费需要的目的性和可诱导性;消费需要的层次性和发展性;消费需要的伸缩性和周期性。
消费者需要的因素:1.个体主观因素(年龄及性别因素;文化及道德修养;个性心理;个体的生理状态;个体的精神状态)2.外界客观因素(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社会群体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家庭及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
按需要层次分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稳定职业、有秩序环境、保健条件、贮蓄);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引导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力。
动机特性:主动性;综合性,内隐性,主导性,可转变性,冲突性
需要和动机之间的关系:需时动的基础,需是动机构成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消费者态度构成要素:感受,认同,行为倾向
消费者态度构成层次:标准认知;消极层次;经验层次
消费者特性:社会性,差异性,价值型,相对稳定性
消费者功能:认知,动机,价值观表现,自卫
逆反心理表现形式:感觉逆反,广告逆反,价格逆反,政策逆反
预期心理:人们在一定经济环境作用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经济形势和经济变量的信息,对自身物质利益的得失变化进行预测、估计和判断,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消费政策和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心理行为现象。
预期心理表现:预期非理性化;价格变动过度敏感;大规模从众;逆反心理趋强
消费者假设:经纪人假设;被动人假设;情感人假设;认知人假设
购买决策过程:认知需求—信息搜寻—评价决策—购买行为—购后评价
一般模型:刺激(原因)—消费者暗箱(消费者心理活动)—消费者行为(购物后反应)
评估选择:终极目标—一系列子目标—相关的产品信息—评估原则
决策原则:最大满意原则;相对满意原则;遗憾最小原则;预期满意原则;解脱原则
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比较的满意度
消费者满意:是一种期望与可感知效果比较的结果,它是一种消费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行为。
消费者忠诚: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是消费者对某品牌或某企业发展做出长期投入承诺的意识和行为的结合。
消费者满意实现途径:消费者信息系统是基础;零消费者成本;重视内部员工;绩效考核的改进;推行现场管理;理顺业务流程;从满意度公式着手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满意度=感受值|期望值)
消费者忠诚分类:行为性忠诚;情感性;认知性;意向性
消费体验: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的一系列可回忆事件。
体验经济: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的一种经济状态。
体验营销: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整体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感官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和行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