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变迁
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
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美国民权运动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现代非暴力运动的典型,在全世界被压迫阶级之中影响深远,它使人们看到可以通过合法的群众运动获得民主权利的可能,也使人看到世界必将走向民主平等的趋势。
2.1861年至1910年:为争取平等普选权而斗争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为了在内战中赢得胜利,林肯在1862年发布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内战结束之后,美国黑人开始了争取获得平等普选权的艰苦斗争。
迫于压力,美国国会先后在1865年、1868年和1870年通过宪法第13、14和15条修正案,将自由权、公民权和选举权赋予黑人。
虽然各州还通过具体的选举附加条款对黑人参政加以限制,黑人仍无法取得与白人一样的平等地位,依然处处受到歧视,但是,这一时期仍然是美国黑人参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
【1911年至1950年:黑人的参政力量不断上升】从1911年到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间,黑人的经济地位也开始有所提高,出现了一批黑人中产阶级。
在他们以及诸多黑人团体的推动下,黑人开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他们的政治权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期内(1933-1945),联邦政府任命了一大批黑人进入联邦各部门,担任全国青年黑人事务处、联邦内务部、联邦司法部处长或顾问的职务,黑人第一次被罗斯福称为“我们的黑人公民”。
杜鲁门接任总统后,不断敦促国会通过一揽子法案,包括尽快制定联邦反私刑法,设立公平就业委员会,制止州际交通公路上的种族隔离现象等,黑人在选举、教育等问题上的权益进一步扩大。
【1951年至1970年:“我有一个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这一时期,美国黑人在经济上处境艰难,而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隔离使得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195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以及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大幕,到上世纪60年代初,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为标志,该运动达到了高潮。
罗斯福新政至二战期间黑人民权问题
罗斯福新政至二战期间黑人民权问题试论“新政”至二战期间的黑人民权问题2008年11月5日,巴拉克·奥巴马竞选成功,于2009年1月20日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史上首位黑人总统,黑人从奴隶到总统,圆了两百年的美国梦,但美国社会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解决种族歧视任重而道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一段很长的历史,本文主要选取罗斯福新政至二战这一阶段对黑人民权斗争一些问题略作论述和分析。
1929年-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继而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些社会救济措施和公共工程计划,有力地改善了全国总体经济情况。
黑人也从中得到了一定的直接的经济上的援助,但他们仍旧处境艰难。
《全国复兴工业法》只保护产业工人,而把农业劳动者、家庭用工和非熟练劳动者排除在外,在制定工资法规时,又把黑人排除在最低工资额的适用范围以外;《农业调整法》中,租金和奖金只付给土地所有者,黑人农场租赁者和谷物分成者就被置于最不利的位置,承担着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而带来的种种风险和失业的窘境;联邦就业救济署救济金的分配仍由地方政府决定,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地区,救济金根据黑白种族占整个城市人口的比例来分配,黑人家庭穷困但无能为力;田纳西工程也由地方负责管理,黑人被排除在文职就业范围之外,而被安排在一些技术成分含量低、薪水低的工作岗位上。
诸如此类的种族歧视,使得在“新政”第一阶段的社会公共工程措施中,黑人除了得到一些直接救济外,并没有太多的受益。
黑人从社会公共工程中得到援助,是大政策下的小受惠者,而不是政府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保护黑人民权。
事实上,黑人的民权问题根本没有受到罗斯福政府的关注。
同时,受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还时常发生种族暴力活动,针对黑人的私刑事件较为突出。
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这一时期主要目标是争取在国会通过反私刑立法,并做出了许多努力,法律诉讼主任查尔斯·H·休斯顿致函白宫助理秘书,抗议针对黑人的私刑犯罪活动,提交有关美国公民生命和人身安全保护的建议;发起了一场反私刑立法的运动;12月30日,协进会执行秘书怀特致函罗斯福,要求他在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制定反私刑立法的建议,并于1936年1月2日实现会晤,提交了有关私刑问题的备忘录。
二战后美国社会权力结构之变迁
二战后美国社会权力结构之变迁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经济集团、军事集团和政治集团逐渐融合,并形成一个联合体,根本原因是三集团拥有共同利益。
本文探究了二战后美国权力结构的的变迁过程及原因,并分析了其中的集团关系。
k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倾其全力为军事服务,把经济、政治、科技、社会等各方面力量都纳入战时轨道。
以战争为契机,美国经济集团、军事集团和政治集团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协作和融合。
都活动于各自领域内,三者之间相互抵触和抗衡。
当时美国社会的控制权牢固地掌握在经济集团和政治集团手中,而且两大集团对军事集团不屑一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军事机构、安全机构的数量大幅增加,影响力显著增强,为三者合作奠定了基础。
军事集团的决策影响政治生活和经济标准;政治集团的决策又影响经济活动和军事项目;经济集团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处于基础性地位并起主导作用。
三集团间逐渐融合,并结成一个联合体。
从结构的意义上说,这种权力结构是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危急时刻都反映了在战争或和平时期该权力结构的兴盛和衰败。
之间力量消长趋势明显,彼此关系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单独行动和互相抵触逐步发展为基于共同利益的联合。
1、军事集团和经济集团的融合:军事资本主义的形成集团和工业集团互相抵触的关系状态,军方计划者和大军火商开始默契合作,从而使战争的需求和供给平衡顺畅。
战争的军备需求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推进了企业经济和军事官僚机构中重要部分的结构性融合,最终的结果便是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向军事资本主义转化。
20世纪最主流的动向表明,经济与军事的联系更加深刻,军队日渐强大并对整个经济结构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转变为永久的战争经济或军事经济,这是美国社会权力结构的本质性转变。
试论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变迁
J UR A F G A G H N nT T FS I L S O N L O U N Z OU I S U E 0 OC A I M
2 1 年第 3 ( 00 期 总第 3 期 ) O
N . 2 1 (ei No3 o3 0 0 S r l a . 0)
的近 百年 间 ,墨裔 人 基 本上 与 美 国政 治 发 展 毫无
人 们 面前 ,政 治生 活 日益 丰富 多样 ,参 与 投票 率
日渐上 升 ,也 逐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 过去 一律投 民主党 的状 态 。
关联 。换 言之 , 由于各 种 因素及 政 治资源 的 缺乏 , 墨裔 人 被 拒 绝进 入 政 治 圈 ,在 各种 各 样 的决 策 圈
命 为亚利 桑那 州凤凰 城市 议会议 员 ,成 为墨裔 人 中 第 一 个 市议 会 的议 员 ,亨 利 ・ ・ B 冈萨 雷 斯 1 5 9 6年 当选 为得 克 萨斯州参 议员 是 墨裔人 10年历史 上 的 1
第 一人I 2 】 。
公 民》,规 定 : “ 本身就 居住 在被 割 让土地 上 的墨 西 哥 人 如 自愿 停 留在 现 在 的 土地 上 可 获得 美 国公
改 变 ,但 是其政 治形 象却 得 到 了较 为 明 显的改 观 , 其 政 治意 识 逐渐 觉 醒 ,这 尤 其表 现 在奇 卡 诺 运 动
之后 。作 为美 国第 二 大 少 数 民族 ,墨裔 美 国 人 长 期 以来 在美 国政 治 中无所 作 为 ,在美 国各 级政 治 结构 中 ,很难见 到墨裔 人 的影 子 。2 0世纪 6 0年代 墨裔美 国人发起 了 “ 卡诺运 动 ” 奇 ,宣扬 奇 卡诺 文 化 ,成 立 各 种政 治 组 织 ,开 始 改变 该群 体 以往 政 治 冷漠 的形 象 。 “ 卡诺 ”运 动 兴起 之 后 ,墨 裔 奇 美 国人 以一 种 “ 强烈 的 自我 认 同” 的形 象 出 现在
二战后美国内政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内政的变化推荐文章秋季防御作战相关资料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战后美国内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 第一阶段: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的恢复与过渡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干预主义继续发展,领导战后新技术革命,美国经济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都确立了世界性主导地位,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创造了“丰裕社会”、“黄金年代”的景象。
不过,这一时期,美国仍然局限于自由竞争体制内,并未像西北欧国家那样建成福利国家体制,同时,政治上出现短暂的极右势力的泛滥,社会反抗运动初步兴起;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政策:1945年4月,杜鲁门继任总统,推行所谓“公平施政”的社会经济政策:第一,《1946年就业法》,联邦政府协助增进就业;第二,实行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第三,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第四,扶植农业。
此外,杜鲁门还提出了关于实行国民健康保险等法案,但未被国会通过。
“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初期条件下的继续,但成就有限,美国仍然维持着自由竞争体制的基本形态。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力图走一条介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和新式的国家干预之间的“中间道路”,即所谓“现代共和党主义”。
一方面试图通过削减开支、平衡预算、减少政府干预等共和党的传统做法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沿袭并发展了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救济金额、放宽退休年龄、通过民权法(1957)和国防教育法(1958)。
“中间道路”是传统的共和党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折衷,是在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问题上的折衷调和。
麦卡锡主义: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极右思潮泛滥的时期,麦卡锡主义的形成是顶峰。
1950 年2 月9 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声称共产党力量已渗透到美国政府机构内部,要求清洗。
在社会右翼势力和共和党人的支持下,麦卡锡对杜鲁门的民主党政府发起攻击,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极右潮流。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许多重大转变,这些转变不仅影响了美国国内的发展,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
一、政治方面在二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了中立政策,试图远离欧洲战争,保持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美国宣布参战,成为了盟国中的一员,与英国、苏联等国家一起对抗法西斯势力。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为了积极干预欧洲事务,支持盟国进行战争,并在战争中发挥领导作用。
美国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领导建立了联合国,试图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战争问题。
这种转变表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迅速调整,力图在战争结束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方面在二战初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通过贸易来维持自身的国家利益。
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美国的经济政策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了支持盟国进行战争,美国大幅增加了对外援助,并实施了大规模的军需生产计划。
美国还通过向英国和苏联等盟国提供廉价的军火物资,确保了他们在战争中的胜利。
美国对外援助的大幅增加,不仅加速了二战后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还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举不仅加快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也为战后的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积极,为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军事方面在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战略,主要是通过军事援助和战争物资的支持来帮助盟国。
随着战局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也发生了转变。
1944年,美国发动了诺曼底登陆,向欧洲大陆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此时,美国的军事策略由防守转变为了进攻,试图在欧洲大陆上打败德国,结束战争。
此次登陆作战不仅是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重要体现。
此举不仅加速了欧洲战场的胜利,也为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构奠定了基础。
论美国东欧裔人在冷战中的政治活动与影响
作者: 杨友孙 作者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南昌330013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页码: 80-85页 主题词: 冷战;美国;东欧裔人;历史地位和作用
摘要:美国东欧裔人的活动及其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冷战这个特殊的国际背 景,使冷战期间美国东欧裔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美国东欧裔人的活动十分繁杂,对其 作用和影响的评价也பைடு நூலகம்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对冷战期间美国东欧 裔人活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尝试性探讨,希望藉此对他们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希望 多一个了解冷战史、透视冷战史的独特视角。
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简论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摘要: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对美国来说,种族问题是一个与生俱来的问题。
对有色人种的歧视,使现实的美国与其所宣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黑人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权利,进行了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长期不懈的斗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发生的变化,这种斗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民权运动”。
关键词:黑人民权运动中产阶级二战黑人在美国历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如此,黑人却一直处于美国社会的底层,南北战争后,虽然奴隶制被废除,黑人争得了公民权,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作为美国公民应有的平等权利。
相反,他们仍然生活在种族隔离的樊篱之下。
189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定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使种族隔离具备了法律依据,各州遂在居住、交通、教育等方面对黑人实行公开隔离。
长期以来,黑人问题是困扰美国政府的一大难题。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这样预言:“在威胁美国的未来一切灾难中,最可怕的灾难是黑人在这个国土上的出现.一些观察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在考察美国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危险的原因时,几乎总是归结于这一主要事实”。
黑人为此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是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成为当时美国重大的社会运动,最终促使联邦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隔离制,从而书写下黑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本文就二战后民权运动兴起和高涨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与分析。
一、教育是黑人夺取选举权的基础黑人要拥有选举权,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而教育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尺度。
南北战争后,随着似有身份的降临,黑人渴望接受教育,许多黑人学校建立起来,遍及美国的黑人教育制度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但是教育并非朝夕之事,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奴隶制留给黑人的只能是无知和愚昧。
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政治与外交政策构建
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政治与外交政策构建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概况•少数族裔人口政治参与与影响力•外交政策构建:少数族裔人口的角色与影响•案例分析:少数族裔人口政治与外交政策构建的互动关系•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冷战后美国社会与政治环境的变化少数族裔人口的增长及其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研究少数族裔人口政治与外交政策构建的重要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政治与外交政策构建的特点、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案例分析和统计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历史资料、案例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对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政治与外交政策构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指出前人研究中存在的空白和不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文献综述研究空白与不足前人研究成果与现状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概况02定义与分类少数族裔人口是指非白人种族的人口,包括但不限于黑人、亚裔、拉丁裔、原住民等。
分类根据种族、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可分为黑人、亚裔、拉丁裔、原住民等不同的族群。
冷战后,美国少数族裔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目前已经超过总人口的40%。
规模少数族裔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和郊区,尤其是在西部和南部地区。
分布人口规模与分布社会经济地位相较于白人,少数族裔人口在社会经济方面普遍较为弱势。
例如,贫困率、失业率和犯罪率等方面普遍较高。
教育程度尽管近年来少数族裔人口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与白人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例如,高等教育毕业生的比例较低,职业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少。
社会经济地位与教育程度少数族裔人口政治参与与影响力03少数族裔的投票率普遍较高,对选举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投票率竞选活动政治捐款少数族裔在竞选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候选人进行监督和评估。
少数族裔通过政治捐款和政治游说,影响选举结果和政策制定。
030201选举参与与影响少数族裔成立了各种利益集团,以维护自身权益和推动政策改革。
试论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变迁
试论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变迁
陈雷刚
【期刊名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8)3
【摘要】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在政治上的表现经历了一个从政治冷漠到政治参与的变迁过程,奇卡诺运动是这一转变的"分水岭",是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加速器.但至今为止,墨裔美国人的政治地位仍较为低下,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6页(P24-28,85)
【作者】陈雷刚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71.21
【相关文献】
1.试论意大利裔美国人在"肯定性行动"中遭遇的困境 [J], 王凡妹
2.二战以来日本农地制度变迁路径浅析及启示 [J], 高建设
3.\"美国非裔\"\"非裔美国人\"还是\"非裔美国黑人\"? [J], 黄卫峰
4.墨西哥裔美国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的缺血性脑卒中亚型 [J], Uchino K.;Risser J.M.H.;Smith M.A.;L.B. Morgenstern;高中宝
5.二战以来美国人口地区迁移特点及其影响 [J], 许国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演变
论文题目浅论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演变目录一、引言 (1)二、美国独立战争前的黑人政治地位 (2)(一)肮脏的奴隶贸易 (2)(二)悲惨的奴隶境况 (2)(三)卑贱的奴隶地位 (3)三、独立战争时期的黑人政治地位 (4)四、南北战争时期的黑人政治地位 (5)(一)享有一定法律地位 (5)(二)享有各项公民权利 (6)五、南北战争后至今的黑人政治地位 (7)(一)法院诉讼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中期) (7)(二)直接行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70年代) (8)(三)积极参政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 (9)六、结语 (10)浅论美国黑人政治地位的演变陈观英指导教师冯正好摘要从奴隶到总统,美国黑人走过的是一条艰辛曲折的政治之路。
从奴隶制时期的毫无政治地位可言到林肯总统废除黑奴制,从蒙哥马利汽车抵制运动到《选举权法》的签署生效,从雪莉•奇泽姆宣布自己将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之一竞选美国总统到如今奥巴马当选总统,黑人的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
这些成绩都是广大黑人及白人废奴者不懈斗争的结果。
但美国的种族歧视并未完全消除,美国黑人全面提高自身地位的斗争仍在继续。
关键词美国黑人奴隶种族歧视选举权参政一、引言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首先是一个非洲式的名字,而且还带有伊斯兰味道。
在美国,这两点都意味着非主流和弱势。
但是,这个名字的主人却创造了一项历史,他是美国1776年建国以来第一位当选总统的非洲裔黑人。
2008年11月5日,当美国总统的选举结果尘埃落定,黑人奥巴马获得的声誉及历史影响,无疑是震撼的。
一个和平时期靠民选而成功当上美国总统的人,为何吸引了整个美国的异常关注甚至全世界所有关心国际事件的人的心都在为之欢欣鼓舞?要了解一个黑人当选为美国总统的积极意义和其历史定性,就必须要回顾一下美国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受到的长达两个世纪的种族歧视。
一直以来,美国黑人这一群体都是世界关注的热点,东西方学者对美国黑人问题进行了比较广泛、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战与美国华人社会变迁
二战与美国华人社会变迁
秦祖明;粱继超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二战后华人社会变迁主要表现在:华人经济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经济模式转化,华人职业选择出现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的趋势,华人建立了新型现代社团组织.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秦祖明;粱继超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思政部;肇庆学院思政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二战后美国华人的就业特征及成因 [J], 李秀红
2.家庭教育·中文学校·文化认同——二战前美国华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研究[J], 李永;顾晓莉
3.试析二战后美国华人堂会的嬗变 [J], 潮龙起;朱媚
4.东亚现代化道路的抉择——《二战后东亚地区社会变迁的政治分析:东亚威权政治及其转型研究》一书评介 [J], 鲍跃华
5."二战"后美国华人杂货业的发展 [J], 莫光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变迁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2010年第3期(总第30期)No.32010(Serial No.30)一般来说,一个移民群体只有先在社会文化方面融入主流社会,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是这个通行的规律用在墨裔美国人身上却行不通。
二战以来,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社会文化方面长期保存着对母国的认同,明显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至今为止这种状况几乎没有什么较大的改变,但是其政治形象却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观,其政治意识逐渐觉醒,这尤其表现在奇卡诺运动之后。
作为美国第二大少数民族,墨裔美国人长期以来在美国政治中无所作为,在美国各级政治结构中,很难见到墨裔人的影子。
20世纪60年代墨裔美国人发起了“奇卡诺运动”,宣扬奇卡诺文化,成立各种政治组织,开始改变该群体以往政治冷漠的形象。
“奇卡诺”运动兴起之后,墨裔美国人以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政治生活日益丰富多样,参与投票率日渐上升,也逐渐改变过去一律投民主党的状态。
可以说,“奇卡诺运动”是墨裔美国人从政治冷漠到政治参与的转折点,是墨裔美国人政治状况的分水岭。
政治冷漠期———处于政治边缘的墨裔美国人签订于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之后的《瓜达拉佩———伊达戈条约》,不仅使得美国获得了大约45%的国土(包括得克萨斯油田和加利福利亚金矿),而且得到了10多万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匮乏问题。
在人类战争史上,很少有国家通过战争掠取如此众多的土地及物资。
在《瓜达拉佩———伊达戈条约》签订之后,为解决新占领土上的墨西哥人的归属问题,又增加了两个附属条款,即《被割让土地墨西哥人的权利》及《保留在被割让土地上的墨西哥人可成为美国公民》,规定:“本身就居住在被割让土地上的墨西哥人如自愿停留在现在的土地上可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并根据美国宪法享有美国公民所具有的财产权、自由权、宗教信仰及参与政治等权利。
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历史研究
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历史研究美国非裔民权运动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社会运动之一。
该运动致力于争取非裔美国人的平等权利和尊严,对美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历史进行研究,探讨其背景、主要事件和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背景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奴隶制时期。
在奴隶制时期,非裔美国人被视为物品,他们的人权和尊严都被剥夺。
直到南北战争后,奴隶制被正式废除,但非裔美国人仍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在南方,黑人被禁止参与选举,接受教育和享受公共设施。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暴力和威胁,这使得南方成为非裔美国人生活的地狱。
主要事件1954年,“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揭开了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序幕。
这个案子禁止了南方各州采取种族隔离政策,为非裔美国人进一步争取平等权利奠定了基础。
1955年,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成为了非裔民权运动的一次重要事件。
这个运动由一位女性玛丽亚·帕金斯发起,旨在抗议黑人被禁止坐在公共汽车前排的政策。
这个运动逐渐扩大,吸引了一些重要的民权领袖,如马丁·路德·金。
最终,公交公司不得不废除这个不公正的政策。
1963年,华盛顿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抗议活动。
数以百万计的人在林肯纪念堂前聚集,纪念黑人奴隶的解放,并呼吁结束种族歧视和压迫。
在这个活动中,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的名言:“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鼓舞着所有参加活动的人。
1964年,美国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民权法案》,该法案禁止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或国籍的歧视。
这个法案标志着美国非裔民权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影响美国非裔民权运动的影响深远。
该运动促进了美国在种族和社会问题上的变革,并为其他人权运动开辟了道路。
它挑战了美国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固有偏见,促进了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
该运动为社会正义和平等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非裔美国人的自尊和自尊心。
未来的发展美国非裔民权运动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面临各种挑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作者:赵萌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0期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直至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的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逐渐放弃孤立主义,以大量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支援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参与到反法西斯国家战营。
美国二战期间的对外政策的转变重创了法西斯国家尤其是日本的侵略势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二战美国对外政策转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帝国主义国家面临深刻的政治危机。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为扩大国内市场,发动侵略,妄图用武力夺取牢靠的世界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在战时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不同的。
二战发生前期,美国受各方因素影响,一直保持中立政策,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才改变政策,组织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二戰初期美国政策——中立政策(一)孤立主义的影响孤立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想之一。
这个贯穿美国历史,自华盛顿时代就逐渐确立起来的政治观点在珍珠港事件前一直都是美国国内盛行的主流思想。
美国建国伊始,华盛顿就要求美国在结交盟友的时候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尽管当初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并不受到支持。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由于国际形势日趋险恶,孤立主义占据主流,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整个30年代,这种孤立主义思潮遍及美国,孤立主义思潮泛滥。
1935年,罗斯福通过了中立法案,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孤立主义。
经济危机的冲击1929年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扩大到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发展,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反危机的政策——“新政”,虽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但它不可能触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从一开始的中立到最终的参战,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挣扎。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二战期间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二战爆发之初,美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样的。
1939年,当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引发了二战的爆发,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中立。
这意味着美国不会参与任何与战争有关的事务,保持中立地位。
这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美国国内并没有对参战的意愿,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美国人普遍对战争持反感态度;二是罗斯福政府希望保持中立,以便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中保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使得其对外政策发生了转变。
首先是德国对美国的直接挑战。
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法国,威胁到了英国。
英国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盟友,美国必须采取行动来支援英国,否则可能导致整个欧洲陷入纳粹的统治。
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也加剧了美国的对外政策转变。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对日宣战。
这两个因素加起来,使得美国不得不改变其对外政策,从中立转变为参战,并与盟友一起对抗法西斯国家。
我们来探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纳粹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美国不得不采取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原因还包括国内政治和经济的考量。
罗斯福政府希望通过参与战争来刺激美国经济,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战争也使得美国政府在国内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有利于罗斯福政府在国内政治中保持优势地位。
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是国际格局的重塑。
美国的参战使得盟国在战争中得到了强大的支持,帮助他们最终战胜了法西斯国家。
美国的参战也加速了日本和德国的失败,最终结束了二战。
其次是国际政治秩序的重构。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则成为了美国的主要对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OCIALISM 2010年第3期(总第30期)No.32010(Serial No.30)一般来说,一个移民群体只有先在社会文化方面融入主流社会,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是这个通行的规律用在墨裔美国人身上却行不通。
二战以来,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社会文化方面长期保存着对母国的认同,明显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至今为止这种状况几乎没有什么较大的改变,但是其政治形象却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观,其政治意识逐渐觉醒,这尤其表现在奇卡诺运动之后。
作为美国第二大少数民族,墨裔美国人长期以来在美国政治中无所作为,在美国各级政治结构中,很难见到墨裔人的影子。
20世纪60年代墨裔美国人发起了“奇卡诺运动”,宣扬奇卡诺文化,成立各种政治组织,开始改变该群体以往政治冷漠的形象。
“奇卡诺”运动兴起之后,墨裔美国人以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政治生活日益丰富多样,参与投票率日渐上升,也逐渐改变过去一律投民主党的状态。
可以说,“奇卡诺运动”是墨裔美国人从政治冷漠到政治参与的转折点,是墨裔美国人政治状况的分水岭。
政治冷漠期———处于政治边缘的墨裔美国人签订于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之后的《瓜达拉佩———伊达戈条约》,不仅使得美国获得了大约45%的国土(包括得克萨斯油田和加利福利亚金矿),而且得到了10多万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匮乏问题。
在人类战争史上,很少有国家通过战争掠取如此众多的土地及物资。
在《瓜达拉佩———伊达戈条约》签订之后,为解决新占领土上的墨西哥人的归属问题,又增加了两个附属条款,即《被割让土地墨西哥人的权利》及《保留在被割让土地上的墨西哥人可成为美国公民》,规定:“本身就居住在被割让土地上的墨西哥人如自愿停留在现在的土地上可获得美国公民的身份,并根据美国宪法享有美国公民所具有的财产权、自由权、宗教信仰及参与政治等权利。
”[1]虽然部分墨裔美国人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美国公民所享有的选举、被选举等政治参与权(墨西哥非法移民除外),但是,在1848年至二战结束的近百年间,墨裔人基本上与美国政治发展毫无关联。
换言之,由于各种因素及政治资源的缺乏,墨裔人被拒绝进入政治圈,在各种各样的决策圈很难听到墨裔美国人的声音。
总的来说,墨裔人的“政治冷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各级政治机构中几乎无法见到墨裔人的身影,著名墨裔美国人研究专家吉尔伯特·劳普(墨裔史研究的开创者)在其专著《奇卡诺人:美国墨裔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斗争》中曾这样写道:1951年以前,墨裔人长期与美国政治无缘,在政试论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变迁◎陈雷刚[摘要]二战以来,墨裔美国人在政治上的表现经历了一个从政治冷漠到政治参与的变迁过程,奇卡诺运动是这一转变的“分水岭”,是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加速器。
但至今为止,墨裔美国人的政治地位仍较为低下,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墨裔美国人;政治参与;变迁[作者简介]陈雷刚,男,硕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历史学助理研究员、《广东党史》杂志责任编辑。
广东广州,510623。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国家级课题“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D77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562(2010)03-0024-06治机构担任的都是下层官吏,不仅只从事与墨裔社区有关的事务,而且人数极其有限。
直到二战结束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1951年亚当·达兹被任命为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市议会议员,成为墨裔人中第一个市议会的议员,亨利·B·冈萨雷斯1956年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参议员是墨裔人110年历史上的第一人[2]。
其次,墨裔美国人在各种各样的竞选活动中千篇一律地附和民主党或投民主党的票。
譬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初次当选,就几乎赢得了90%以上墨裔人的选票[3],当时,民主党确信墨裔人对他们的支持,以至于根本就没有特意进行任何宣传,也没有对该种族许下任何诺言。
而当时的共和党人也意识到对墨裔选民“呼吁”的无效性,因此在竞选演说中也只是装腔作势地作出了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诺言,并没有对墨裔选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总之,由于墨裔人的投票千篇一律,所以两党都不在他们身上下功夫,因为“赢者不费吹灰之力,输者怎么努力也是劳而无功”。
第三,早期墨裔美国人政治组织目光短浅,政治意识及定位都不高,不关心社区和公共事务,群众基础非常薄弱。
墨裔人早期政治组织主要出现在移民群体中,1894年亚利桑那西裔美国人组织成立,1918年曾形成一个墨裔人政治组织成立的小高潮,这一年相继出现了卡马拉墨裔美国人商业组织、墨裔美国人进步组织、墨裔美国人社会互助组织[4]。
这些政治组织有的基于突发事件而成立的,没有长远的目标,目光极为短浅,例如卡马拉墨裔人商业组织就是因为一次商业歧视事件而成立的,并没有制定长远的计划,一年后即销声匿迹。
墨裔美国人政治组织在墨裔社区只能提供极其有限的社会福利,在群众中的影响非常小,有些政治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盎格鲁政治组织的替代品,排斥外来墨裔移民,在普通群众中毫无基础。
那么,早期墨裔美国人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到底是哪些因素造就的呢?应该说,墨裔人早期这种政治状况绝非单一因子所造就的,而是多种“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地理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墨裔美国人自身的因素。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墨裔美国人大多聚居在美国西南五州。
同时,早期墨裔美国人大多生活和工作于孤立的农业社区或自成一体的都市角落里,他们对美国政治制度及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们甚至很难引起地方政府的注意。
其次,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导致了墨裔人早期的政治冷漠。
不稳定的移民政策使许多来到美国的墨裔人成为短暂的“逗留者”(Sojourner)。
例如,美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进步主义时代为解决极其缺乏的劳动力曾引进大量的墨西哥劳工,但随着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到来,成千上万的墨西哥人又未经任何正式听政便被政府遣送或驱逐回国。
因此,墨西哥移民很少获得公民身份,移民中的大多数人无法参加投票,再加上许多人是非法移民,对政府敬而远之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同时,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以及不平等的医疗保障都严重地弱化了墨裔人的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政府充满了不信任感。
最后,墨裔人自身很多因素也促成了这一“边缘民族”的出现。
早期大多数墨裔人固守西班牙语,强烈地排斥英语;受教育程度低下;这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政治参与率,例如,各种各样的竞选演说以及报纸杂志都采用英文,甚至早期墨裔政治家在每次聚会上也用英文发言,严重地影响了其群众基础的扩大。
并且墨裔人极其强烈的个人主义也多多少少地影响了其对政治的关心。
奇卡诺运动时期———政治状况转变中的墨裔美国人[5]墨裔美国人的政治冷漠状况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二战后,这种长期的积习开始有所改变,墨裔人开始在许多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各种政治权利。
60年代的奇卡诺运动是墨裔美国人政治状况转变的转折点,是二战后墨裔人政治活动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和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标志。
奇卡诺运动决不是刹那间的产物,其中包括远期、近期以及直接原因。
其远期原因可追溯至经济迅速发展所导致的城市化时期,20世纪初至1929年,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迅猛发展,经济中心开始从东北部的“多雪地带”转移到西部的“阳光地带”,西南部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墨裔移民也不断迁往城市,城市的生活使墨裔人对少数种族的问题和权利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因为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虽然带来了一些物质利益,但没有改变种族歧视、恶劣的住房条件以及限制墨裔人进入公共设施等状况。
近期起因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
二战中,一大批墨裔人在军队中服役,他们与盎格鲁萨克逊人一起并肩作战,浴血疆场,并通过与其他各种族的接触开阔了眼界,战后复员回家也就有了更高的理想和更强的自信心,并满怀希望能得到中产阶级的地位和实现“美国梦”。
此间,美国经济进入腾飞时期。
1945—1960年,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霸主地位使大多数美国白人移民的美国梦得以实现。
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大型冰箱、存款、政府对子女教育的贷款等。
战争结束后,墨裔战士们发现墨西哥人却无权享受这些,他们被关在社会发展的外围。
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使那些曾与美国白人共同浴血沙场的墨西哥裔美国人极度失望和无比愤怒。
在长期无望的等待中,这些解甲归田的美籍墨西哥军人开始为农场工人的工资提高、工作条件改善进行了和平请愿活动,并赢得了各界墨裔美国人的共鸣和支持。
在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活动家鲁道夫·考基·冈萨雷斯和该州南部墨西哥民族主义活动家何塞·安赫尔·古铁雷斯则在墨西哥人聚居的西南地区建立了以族裔认同为基点的政党———“种族联盟党”。
在加利福尼亚州,塞扎·查维斯领导的农场工人联合会成功地提高了农业季节工人的工资,改善了他们的工作环境。
诸如上述各类争取墨西哥移民民族权利的活动为“奇卡诺运动”的兴起作了思想上的先期准备。
而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运动则是奇卡诺运动产生的直接起因。
“奇卡诺运动”前夕,美国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从对社会不满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到厌恶越南战争的反战运动,从黑人争取权利运动到妇女解放运动,整个美国处在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代。
置身于这样一个时代,墨裔美国人这个“边缘民族”再也无法平静了,特别是黑人民权运动的成功向墨裔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也坚定了他们争取墨西哥人平等权利的决心。
从1965年开始,这些墨裔学生便着手在校园里开展各类有关奇卡诺的活动,宣传奇卡诺思想。
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奇卡诺运动爆发了。
激情无比、争强好胜的年轻人是这一运动的先行军。
1968年,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的美籍墨西哥学生同时走出校园,上街游行,争取民族权利。
这一行动标志着“奇卡诺学生运动”的正式诞生。
“奇卡诺学生运动”很快便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蔓延并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各阶层的墨西哥人的支持和加入。
“墨西哥裔美国人运动”是当时支持“奇卡诺学生运动”的一个最有影响的组织,而“墨西哥青年组织”在支持、推动“奇卡诺运动”的发展及80年代奇卡诺复苏运动中的作用更为重要[6]。
1969年,为统一“奇卡诺运动”的宗旨,“第一届全国奇卡诺青年自由大会”在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召开。
会议吸引了2000多名代表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地的奇卡诺学生组织、社区组织和政治组织。
这次大会提出了著名的“阿兹特兰精神计划”,该计划宣称:“美国西南部这块土地上曾飘扬过西班牙、法国、墨西哥、得克萨斯共和国、加利福尼亚共和国、邦联和美国的旗帜,但这一切即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