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传播与变化

小学四年级科学声音的传播与变化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听觉感知世界,交流和传递信息。
而声音的传播与变化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四年级科学中声音的传播与变化。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由物体的振动引起,通过介质传播。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块木头时,木头振动产生声音,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这是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的性质和温度决定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1482米。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比空气中快得多,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紧密。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声音的传播路径对声音的影响。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例如,当我们向一个墙壁说话时,墙壁会反射部分声音回来,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回声。
而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水中说话时,声音听起来会有些扭曲的原因。
此外,当多个声音波同时传播时,会产生干涉现象,使声音的强度增加或减弱。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的影响。
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即高低音。
例如,当乐器演奏高音时,其振动频率较高,产生的声音就比较尖锐。
而当乐器演奏低音时,其振动频率较低,产生的声音就比较低沉。
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即响度。
当振幅增大时,声音就会变得更响亮。
此外,声音还可以通过各种物体的共鸣产生变化。
共鸣是指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振动相同频率的物体接触时,前者会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现象。
例如,在一块木板上放置一个空玻璃杯,并用小鼓槌敲击木板,当鼓槌敲击的频率与玻璃杯的固有频率相同时,玻璃杯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最后,让我们来探索声音的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人耳如何接收和感知声音等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人耳如何接收和感知声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鼓等)、介质(如空气、水等)、接收器(如耳朵、声音传感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
例如,将一把尺子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尺子使其振动,学生能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可以设计为:将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放入空气中、水中,让学生观察和听取声音的变化。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提问学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何?”等。
《声音的变化》小学科学

《声音的变化》小学科学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文山市实小北校区普正权【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音量与音高的科学概念,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特别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音叉、小锤、乒乓球、自制教具、仿真软件、自制课件等。
【课前准备】1.见学生时,相互熟悉,相互提问。
2.教学调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4.教会学生使用平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中秋节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就拍下来了,今天特地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吗?有什么发现呢?【生】声音和喷泉都有变化,喷泉随着声音变。
【师】对,声音在变化。
其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很多声音,变化不断地声音构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变化”。
【板书课题】声音的变化二、新知探究(一)声音的强弱(音量)1.提问【师】大家听听这2段声音,(PPT)(播两段音量有明显区别的声音)谁来说说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生】有大、小的变化,强、弱的变化......【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声音的大小有变化,指的就是声音的强弱。
(板书)声音大即是强,小即是弱。
(PPT)在科学中,声音的大小强弱用音量来表述。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4 声音的强弱变化 教案

【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5.4 声音的强弱变化教案4声音的强弱变化【教学分析】教材通过感受钢琴曲声音时强时弱,优美动听。
使学生产生疑惑: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通过探究活动弹奏皮筋琴,使学生做出猜想,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对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并与声音的变化联系起来。
3.在科学探究中以事实为依据,乐于完成探究活动。
4.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或其他乐器、橡皮筋、纸盒、铅笔。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一、口琴演奏,听音导入师:同学们,在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口琴演奏,你们能一起来演奏一首曲子给老师欣赏一下吗?生:能。
(生吹奏乐曲)师:真好听,老师最近被一些问题困扰着,今天想请教同学们,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帮老师解决难题。
(课件出示:问题1:能用口琴吹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吗?)生:能。
师:你能演示一下吗?生演示师:是这样吗?生:是(齐答)师:谁能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区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老师,你听。
(生演奏)这个声音比较重,就是强,(生演奏)这个声音比较轻,就是弱。
生:还可以通过鼓掌来区分,大力拍,发出来的声音是强,轻轻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弱。
二、实验探究师:原来是这样,非常感谢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难题。
有没有信心帮老师解决第二个难题?生:有。
“课件出示:问题2:从同一高度落下的,不同面值的硬币落在桌面上的声音强弱一样吗?”生:不一样,1元的应该强一点,因为它最重。
生:我觉得5角和1角的应该差不多,因为它们的重量感觉也差不多。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5角要强一点。
师:看来我们有了不同的意见,那就要——生(全体):用事实说话。
师:是的,让我们通过实验,用事实来说话。
(PPT出示材料)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面值的硬币,一元、五角、一角。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导语】声⾳(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1、听听声⾳ 教学⽬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我们也可以利⽤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
2、过程与⽅法:运⽤语⾔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并能根据声⾳的⾼、低、强、弱给听到的声⾳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倾听周围的声⾳。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的⾼、低、强、弱给听到的声⾳分类。
教学准备: ⼤⼩不同的⾳叉、⼤⼩不同的3枚钉⼦、收集⼀些关于声⾳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引⼊: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声⾳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的事情。
你对声⾳的哪些问题⽐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的哪些问题? ⼆、探究内容: (⼀)倾听周围的声⾳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 3、⼩组讨论:这些声⾳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的? 反馈交流:⽆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当你们听到这些声⾳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的研究这些问题。
(⼆)听听⾳叉发出的声⾳ 1、介绍⾳叉:⼀种发⾳乐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的。
2、教师演⽰实验1:出⽰两种⼤⼩不同的⾳叉,⽤同样的⼒量敲击⾳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
⽐较:这两种⾳叉发出的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下它们的声⾳吗? 3、教师演⽰实验2:选择其中⼀种⾳叉,先轻轻击打,再重⼀点击打,两个声⾳有什么不同吗? 4、⼩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能进⾏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低、强、弱等词语对声⾳进⾏归类)? 5、教师演⽰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进⾏轻轻击打和重⼀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把它描述出来。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振动对声音的影响。
2. 让学生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能够分辨和描述不同特征的声音。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
2. 声音的三个特征的区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铃铛等)、音叉、声音接收器(如耳朵、录音机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新课:讲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介绍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振动产生的声音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声音的变化。
4. 总结: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总结声音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振动对声音的影响。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音响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6. 作业:布置一道有关声音变化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验声音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 利用直观的实验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声音的变化。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振动实验:让学生持有振动物体(如尺子),观察并描述振动的物体如何产生声音。
2. 音叉实验:让学生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情况,并听声音的变化。
3. 声音接收器实验:让学生使用耳朵或录音机作为声音接收器,观察不同振动产生的声音特征。
4. 声音特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规律。
5. 综合应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通讯等。
人类声音的变化——小学科学教案

【人类声音的变化】一、引言声音是人类创造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不仅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还可以起到启示、教育、娱乐等作用。
本篇教案主要探讨人类声音的变化及其原因,帮助孩子们了解人类语言发展的历程和基本规律。
二、人类声音的演化1.史前人类的声音早在人类出现之前,一些动物就已经具备了发出声音的能力。
他们可以用声音来警示同类、吸引异性、标记领地等。
而早期的史前人类,也经常用最原始的声音来进行交流。
他们主要通过发出短促的呼吸声、鸣叫声、哀嚎声等来表达基本的情感和需求。
2.语言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探索和发展一种更加复杂、准确的语言。
大约在1万年前,人们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并加以组合。
这些符号可以表示食物、动物、颜色、抽象概念等。
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们开始使用句子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同时,一些特殊的声音也开始被用于语言中,比如辅音、元音等。
3.声带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人类内部的生理机制密不可分。
人的声带就是一种能够振动产生声音的器官。
声带的长短、形状以及张力都会影响声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语调等特点。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逐渐探索和发现了声带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更加复杂的语音和语调变化。
4.语音的差异和分化由于语言环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在语音和语调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中文中的“儿化音”、“舌面音”等特殊发音,在英语中并不存在。
而在印度,也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元音和辅音,每个音节都可以拼读出几乎所有的语言元素。
三、人类声音变化的原因1.社会文化因素语音和语调的变化,往往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由于环境和历史的不同,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语音特点也会存在差异。
比如,日本人的语音重音较低,讲话时比较低沉;而英国人的语音重音常常非常突出,节奏较快。
2.语言的演变语言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不断受到投入使用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振动的方式产生声音。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并能够区分和辨别。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扬声器、声音接收器(如乒乓球)、测量工具(如尺子)、音调不同的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振动的物体如何产生声音,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如何在空气中传播,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 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和发现声音的奥秘。
6. 总结: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的学习,让学生总结出声音的基本知识。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提问学生关于声音产生、传播和特征的知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发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小学生科学实验探索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感知和交流方式,了解声音的传播和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学实验探索。
通过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声音的特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声音实验,并提供一些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一、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探索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材料:空气,水,钢球,木制棍子,计时器步骤:1. 在教室或室外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确保没有任何干扰声音传播的噪音。
2. 将一个孩子站在一段距离内,拿着木制棍子,并敲击钢球。
3. 另一个孩子负责计时,当他听到声音时开始计时,直到他听到声音的第一次回声。
4.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速度。
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发现声音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他们可以观察到声音在水中传播得更快,因为水是一种更密集的媒介,能够更有效地传递声波。
而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较慢,因为空气的分子比水的分子稀疏。
二、实验二:声音的变化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通过改变声音源的特性来观察声音的变化。
材料: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如杯子、罐子),水,音叉,弹簧,吹管步骤:1. 孩子们可以选择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将水注入到容器中。
2. 使用音叉或弹簧等物体,敲击或拉动它们,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
3. 将这些声源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4. 可以通过吹气或改变容器内的水的量来进一步改变声音。
结果分析: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声音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中会发生变化。
当声音通过大的容器传播时,声音会变得更加深沉和低沉。
而当声音通过小的容器传播时,声音会变得更加尖锐和高亢。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理解声音的波动性质,以及形状和大小对声音的影响。
他们可以在实验中亲自感受声音的变化,并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得出结论。
三、实验三:声音的传播路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将探索声音传播时的路径和障碍物对声音的影响。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产生。
1.2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进行实验:振动物体产生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利用实验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思维。
第二章:声音的传播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传播。
2.2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进行实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利用实验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思维。
第三章:声音的特性3.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特性。
3.2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进行实验:观察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特性。
利用实验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思维。
第四章:声音的控制4.1 教学目标了解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控制。
4.2 教学内容讲解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进行实验:控制声音的大小和音调。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控制方法。
利用实验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思维。
第五章:声音的应用5.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应用。
利用实验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科学思维。
第六章:声音的接收6.1 教学目标了解耳朵如何接收声音。
学习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声音的接收。
小学科学7《声音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7《声音的变化》(教案)声音的变化引言: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可以通过听觉器官被人类和其他动物感知。
声音的特点和性质多种多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小学科学7《声音的变化》为教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和其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一、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掌握声音的变化过程;3. 发展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导入:1. 通过播放不同声音(如钟声、鸟叫),让学生对声音产生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声音的思考;2. 提问学生常见的声音来源,如手机铃声、汽车喇叭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变化的。
三、探究:1. 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a. 实验一:用不同类型的玻璃杯敲击得到不同音调的声音,观察声音的高低变化;b. 实验二:用吹气乐器,如口哨或笛子,调整口型和吹气力度,观察声音的音调和音量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声音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声音特点的影响。
3. 学生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
四、合成:1. 回顾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变化。
通过讨论引出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决定声音高低和音量大小的因素。
2. 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实物模型,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如乐器的制作和使用原理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和变化,如声音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速度比较等。
五、拓展:1.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在其他媒质中的传播和变化;2. 要求学生用实验数据和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
六、总结: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具有变化的特点。
声音的变化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通过这次科学探究,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声音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七、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进行课后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声音的影响,如温度、湿度以及声音在不同材质中的传播速度等;2. 学生可以研究音乐器材的工作原理,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和变化;3. 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自然界中的声音变化现象,如雷声、动物叫声等,了解声音在生物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大象版小学科学5,3声音的高低变化课件

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
我的预测
我听到的 我看到的 音高的变
长度(厘米) 音高 振动快慢 音高
振动快慢 化顺序
8cm 12cm 16cm 20cm
高 较高 较低 低
快 较快 较慢 慢
尺子伸 得越长, 音高越 低,振 动越慢。
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振动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
3 声音的高低变化
第五单元 奇妙的声音
提出问题
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猜想假设
视察乐器,猜一 猜影响乐器声音高低 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
实验主题:尺子伸出的越多,音高会产生变化吗?
我的猜想:尺子伸出的越多,音高越高。
实验方法:将尺子伸出桌面8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2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6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20cm,拨动尺子。 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
【活动设计】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得出结论
【知识解析】音高。
得出结论
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 音越低。
再见
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
实验主题:尺子伸得越出,音高会产生变化吗?
我的猜想:尺子伸得越出,音高越高。
实验方法:将尺子伸出桌面8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2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16cm,拨动尺子。 将尺子伸出桌面20cm,拨动尺子。 把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尺子伸得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来传播。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了解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
2. 教学难点: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瓶子、泡沫等。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出对声音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究声音的变化。
4. 结果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声音的变化规律。
5. 总结提升: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9. 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10. 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答、交流讨论等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小学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小学科学1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声音的强与弱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声音的强弱不仅仅是声音的大小问题,而且与声源的大小、距离、介质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为基础,为大家介绍声音的强与弱。
一、知识目标1. 理解声音的概念及特点;2. 了解声音的强与弱的概念;3. 掌握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的方式来认识声音的强弱。
二、教学步骤【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强度的声音,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声音的强弱。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有办法来判断声音的强弱呢?【呈现】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判断的方法,如仪器、仪表等。
然后教师出示声音大小与噪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声音的强弱是否与声源的大小有关。
【探究】教师向学生分享声音的特点,即声音从发出声音的物体产生,通过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然后,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声音强弱的影响因素。
1. 实验材料准备:- 不同大小的音箱;- 常见物体(如小球、玻璃瓶、响铃);- 合适的声音源(如音响、铃铛);- 具有记分功能的仪器。
2. 实验步骤:a) 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音箱并调节音响的音量;b) 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在音箱前,观察并比较物体的震动情况;c) 使用合适的仪器测量声音的强度,记录结果。
【总结】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大小有关。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大小成正比,即声音的强度随着声源的大小增加而增加。
【拓展】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其他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如距离和介质。
1. 距离:教师可以利用音箱和仪器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距离下声音的强度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2. 介质:教师可以用玻璃瓶、盆具等不同材质的物体装水,让学生敲击这些物体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学生可以发现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从而影响声音强度。
【实践】在实际生活中,声音的强弱与我们的日常经验息息相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变化》课件

□长 □短
□长 □短
青蛙刮鼓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尤克里里
猜测 实测
□松 □紧
□松 □紧
古琴
猜测 实测
□粗 □细
□粗 □细
水杯打击乐
猜测 实测
□多 □少
□多 □少
我们的发现:
吉
尤
编
他
克
钟
里
里
水杯打击乐 青蛙刮鼓
钢片琴
古琴
乐器品析会
• 安静倾听 • 认真观察 • 积极思考
乐器研究区
实验要求:
声音的强弱
(填“强”或“弱 ”)
用相同的力度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 声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吉
尤
编
他
克
钟
里
里
水杯打击乐 青蛙刮鼓
钢片琴
古琴
用相同的力度 活动二:声音高低研究记录表
使乐器发出声 乐器
声音高
声音低
音。
吉他
猜测 实测
□粗 □细
□粗 □细
编钟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钢片琴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钢片琴
猜测 实测
□长 □短
□长 □短
青蛙刮鼓
猜测 实测
□大 □小
□大 □小
尤克里里
猜测 实测
□松 □紧
□松 □紧
古琴
猜测 实测
□粗 □细
□粗 □细
水杯打击乐
猜测 实测
□多 □少
□多 □少
我们的发现:
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做乐器吗?
玻璃瓶和水 皮筋和铁钉
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声音的强弱与高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赛马》,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 声音的变化
过渡句:我们在科学课中探究科学知识是怎样做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交流分析)
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步骤研究声音的变化。
探究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引起声音强弱的变化。
板书:强弱
2【讲授】探究新知
(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指生说方法。
但是老师有新的要求,请看大屏幕。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7.教师提问:这时,我们的出什么实验结论呢?正像大家所说的物体振幅大小与声音的强弱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分钟拓展1.教师谈话:应用这个科学结论,你能解释一些现象吗?我们曾经用音叉做过实验,像图中这样,如果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悬挂的小球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如果老师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后分别去接近小球又会有什么不同呢?请你用刚刚得到的结论预测一下即将发生的现象。
2.同学发言:我预测,如果拿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小球,小球会被振动起来。
就跟鼓面的豆子跳起来是一样的。
如果老师使劲儿敲了音叉后,音叉振幅会大,接近小球后小球也会振得高。
用小劲儿敲音叉后,音叉振幅小,接近小球后,小球也会被振的低一些。
(视频)真的像同学的预测一样,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个声音规律。
3.教师谈话: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音箱,音箱是可以调节音量大小的。
下面为大家播放一首《闪闪红星》,请你仔细观察音箱喇叭前的小纸条发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4.同学发言:我发现音量逐渐变大以后,喇叭前面的小纸条就逐渐振动起来了,这是喇叭的振幅变大引起的。
音量逐渐变小后,喇叭前面的小纸条振动就不明显了,这是因为喇叭的振幅也减小了。
5.教师总结: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1分钟材料准备1.教师讲解: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声音的高与低》。
请同学们提前准备一下能够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像铝片琴、口琴。
---------------------学习小技巧---------------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有的人会有疑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为什么还要制定学习计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
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3课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材料:10把钢尺、8个同样的瓶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课件、10根橡皮筋、4个长短不同的铁钉、鸡蛋纸框,4跟粗细不同的钢管、小鼓一个,泡沫碴一小块,音叉一个,有绳子的乒乓球一个、铁架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1、非常小声的问一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2、你听到老师说的么?
3、大声的问这个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4、学生用一般的音量回答后,老师说:刚刚我说的声音小了你没听见,现在你说的声音也不够大,同学们没听见,你大声一点!
5、在刚刚这个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声音有什么变化(大、小、强、弱)板书强弱
6、有没有同学能给我们用自己身体的部位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带发声、手掌鼓掌)
二、声音强弱变化的研究
1、我们在2课时了解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对不对,那么声音的强弱变化又是怎么造成的呢?你们想知道吧?
2、今天我再次给大家带来了研究的器具:钢尺
3、还记得怎样让钢尺发出声音么?
4、这节课不光要让钢尺发出声音。
还要让他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观察记录。
一起来看看黑板(出示幻灯片课件中实验任务)上面你们要做的任务。
让学生齐读
5、逐一分析实验任务的内容:怎样做到轻轻和用力拨动。
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是指什么。
注意倾听尺子发出声音的什么变化。
轻轻拨动和用力拨动这两次实验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要注意什么。
拨动时怎样避免发出另外的尺子撞击桌面声音。
6、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
老师指导
7、(出示课件中实验记录表一)汇报交流实验记录结果。
(板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出示音叉)还记得我们用音叉振动发出声音么,怎样能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9、那音叉在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是不是也是遵循了刚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震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这个规律呢,我们来研究试试。
10、用吊绳子的乒乓球靠近音叉演示音叉发音强弱变化时振动幅度变化的过程
11、(出示小鼓)有没有同学再来使小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
12、小泡沫渣放到鼓面演示小鼓发音强弱变化时振动幅度变化的过程。
13、小结:出示课件中声音强弱变化的小结(板书音量、音量单位分贝)
三、观察声音高低变化
1、敲击藏起来的装水量不同的啤酒瓶,同学们能听到了什么?每个声音之间有变化么?是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说出高低变化)板书高、低?
2、出示啤酒瓶。
解说啤酒瓶中装的水多少的区别。
这些瓶子敲击之后发出了高低不同的声音,你们猜测一下我刚刚是按什么顺序敲击的。
3、想要知道答案,我们来实践一下就知道了。
谁要来实践一下?
4、哪个瓶子声音高,哪些较高,较低,最低。
5、有同学能用他身体的部位给我们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么?
四、声音高低变化的研究
1、声音强弱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那声音的高低跟什么有关系呢,同学们那么爱好学习肯定也想知道
2、我们再用一个器具:橡皮筋来研究一下。
怎样使橡皮筋发声大家还记得吧。
3、怎样研究呢,看一下你们的实验任务(出示课件中橡皮筋实验任务)。
学生齐读任务
4、解说实验内容:松紧不同的橡皮筋怎样控制,怎样控制振动幅度一致,注意橡皮筋振动的变化和声音的变化
5、分发实验器材,学生实验。
老师指导
6、(出示课件中实验记录表二)汇报交流实验记录结果。
(板书: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震动越慢声音越低)
7、小结:出示课件中声音高低变化的小结(板书音高、音高单位赫兹)
8、那么用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的知识,你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装有不同量水的瓶子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五、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长短不同的铁钉,同学们觉得敲打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么?
2、猜测一下哪个声音更高?
3、演示。
4、出示粗细不同的钢管,猜测一下哪个声音更高呢?
5、演示。
六、学生表达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