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之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之比较

饶翀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 343000)

指导老师陈冬根

【摘要】:在唐代的三百年绝句创作历史上,李白、王昌龄实为辉映千古的双子星座,历来受各代学者专家推崇备至,代表了唐绝句的最高成就。二人的绝句风格同具盛唐风貌,但又各有特色。本文将对二人的七言绝句创作的异同做出对比和分析。

【关键词】:李白;王昌龄;七言绝句;比较

绝句作为从汉魏六朝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诗体,在初唐已基本定型和格律化,但在数量上还不多,到了盛唐时才开始大量盛行,出现了一大批善作绝句的诗人,如王维、王昌龄、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之涣、贾岛等人。五七言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盛唐诗人手中已完全成熟。盛唐诗人以他们雄伟的气魄,开阔的视野,青春的活力,卓绝的诗才和旺盛的创造力,将绝句发展成为唐诗中一种最富有表现力和最具有发展前途的诗体,并由此把唐诗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而在整个唐代诗坛上,李白、王昌龄堪称是七言绝句创作的大家,最受人瞩目。其七绝诗作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令后世称羡有加,推崇备至。关于李白和王昌龄二人绝句的高下,后人或相提并论,不分高下;或轩此轻彼,较其高下。但李、王二人在绝句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大家都是一致公认的。这里,我们对他们二人在绝句创作中的异同,作一比较,以便清楚地了解他们绝句创作的艺术个性和特色。

李王二人的诗名都很大,王昌龄当时号为“诗家天子”或“七绝圣手”,其后诗名长盛不衰;李白诗名则更大,当时号为“谪仙”而名动天下,后世亦以“诗仙”大名称雄中国诗坛,其地位之高只有“诗圣”杜甫可与其相匹敌。可以说二人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其诗歌都是“盛唐气象”的典范。

李白自称出身帝王之家,而实则扑朔迷离,现能认定的是出身商家。他少年所受教育较杂,其志远而且大。他虽也曾高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自负有军事才能,但他受道家、纵横家及游侠影响甚深,是一个狂诞型的浪漫诗人,想以布衣而直取卿相,乃至作“王者师”,然后功能身退,故而既不愿从军,更不愿走科举入仕的道路。王昌龄他家境比较贫寒,早年在故乡京兆万年(今属西安市)耕读,且曾入嵩山学道。但追慕先祖与贫寒的反激,使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志士情怀终生不已,较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之志,是一个英雄志士型的诗人。二人出身、思想及志向的异同影响了诗歌题材内容、风格与体裁的异

同。

李白七绝作品流传下来的有84首。在这84首七绝中,写景、纪游类22首;酬赠友人类诗作18首;政治时事的作品21首;战争边塞诗作1首;宫怨及其他妇女诗作11首;其他类11首。王昌龄的七绝作品,有74首,其中,写景、纪游类诗作1首;酬赠友人类诗作32首;政治时事诗作无记录;战争边塞诗作10首;宫怨及其他妇女题材诗作18首;其他题材是做13首。①由此可见,李白的七绝内容上比王昌龄的更丰富,尤其是写景纪游的诗歌,李白写的特别多。相反,王昌龄却只有一首具体写景的七绝作品。李白一生游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几乎走遍了半个中国。美好的山水激发了他的诗性灵感,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字里行间都流露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的情怀。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玑,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诗作写的轻快活泼,令人心旷神怡,使读者感受到瀑布的壮丽及所带出来的浩瀚情怀,似乎身临其境。而王昌龄少时从官,一生接触人员众多。诗文于赠友方面明显多于李白。如: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写的是早晨在江边与辛渐离别的情景,不仅写出了别情,同时也向洛阳的亲朋好友表白了心迹。诗人在构思上颇下了一番功夫:诗人先描绘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无比的吴江夜雨图,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时依依不舍黯淡的气氛。“连”字与“入”字写出诗人对江雨悄然而来细微的观察,让人联想到诗人因离别一夜未眠的情景。次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平明送客”叙事,点明诗旨,“楚山孤”在写景的同时又曲折地刻画出别后诗人孤寂落寞的情况。而“孤”字又自然牵出了后两句的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里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白自己光明磊落、冰清玉洁的品格,并

告慰洛阳亲友。这个比喻并不是取自眼前景,而是沿袭诗人鲍照诗《白头吟》中的比喻:“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②王昌龄刻意选择这个典故,又能做到融化无迹,十分确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通过上述李、王二人诗歌的分析,不难看出:从诗的构思上说,李白的七绝诗作显得自然,王昌龄的七绝诗作却更具匠心。李白性格豪迈开朗,作诗全凭一己之灵感,诗兴一来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即兴而成,其诗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然天成。他的诗多是毫不矫饰,直陈己情,是一个主观之诗人。有时在诗中直呼自己名字,在绝句中很少以第三者的旁观角度出现。因此,他与读者贴得最近,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仿佛是诗人在和一个朋友面对面地说掏心的话。他擅于将诗歌口语化,使读者读起来毫不费力。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作于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因此诗的感情是欢快的,与散文中所写“高猿长啸,实属凄异”的调子异趣。如“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还”字,意味深长。因为江陵并非李白的家乡,而李白却俨如回乡那样感到兴高采烈,这就隐隐透露了他遇赦的喜悦。“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也很传神,它除了指船的轻快,也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就全诗而言,诗笔奔放,快船快意,洋溢欢悦豪情,正为当时诗人欢快心情的写照。诗作轻盈快活,纯朴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完全概括出了其诗作的风格特色。

相比之下,王昌龄的每首诗都乃其呕心沥血的巨作,每首诗都经过其精心的构思和安排,显得更具匠心。如: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

这首诗是写边塞将士们久戍边关产生的愁情。全诗以抒情为主采取了层层深人,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以突出主题的方法。全诗共分五层,第一层是使人产生思亲情绪的地点是在萧疏空阔边境中的百尺孤楼上,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第二层是产生思亲情绪的时间是在黄昏,在这禽鸟归巢,牛羊返圈,外出劳作的人们都回到家中的时间里,很容易让人思亲;第三层是征人独坐,一个人孤单清冷,没有人干扰思路.思亲之情可以任意翻腾;第四层是时令已至秋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