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史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史教学大纲

(选修课)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道家思想史‛是人文学院本科选修课之一,它是以先秦文学为基础衍生出来、以拓展学生视野和改善学生知识结构为目的的课程。它以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主张作为主要的阐释对象,兼及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情况,使学生了解老子、庄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及道家思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明确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特别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等各方面的深刻影响,正确评价道家思想的功过是非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以便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学习内容和具体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有关道家思想的基本知识;老子的宇宙观、政治观、人生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老子的思想结构及其思维方式,老子思想的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庄子的本体论、相对主义、人生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要求学生掌握老子、庄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并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使之成为自己思想观念的有益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三、讲授时间和方法

本课程计划36课时,以讲授为主,自学为辅。

四、考试方式

考查

五、讲授内容

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它与儒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道家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1、道家产生于春秋末年,创始人为老子。

2、至战国,老子学说衍生为二,一是与当时的黄帝崇拜相结合,形成黄老学派,其特点是以老子政治思想为主体,又杂采儒、墨、名法。二是与庄子理论相结合,形成老庄学派。其特点是更加崇向虚无,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为士大夫提供处世理论依据。

3、汉初七十年黄老学说盛行,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成为国家政治指导思想。

4、武帝以后儒学独尊,黄老失势,道家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先秦道家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后世通过对它们的诠释,滋生出新的理论体系,如魏晋玄学。虽有鲜明道家色彩,但由于吸收了别的学说成份,又与原始道家有别。二是与宗教结合,东汉末年以后,道家著作

成为道教的经典,道家理论被道教徒宗教化,道家思想借助道教得以流传。但二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一为学术流派,一为宗教组织。

5、南北朝以后,道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派别已不存在,专以道家名世的人也不多见,但其思想并未消失,典籍中常见其踪影,且向佛教、儒学、医学等方面渗透。许多思想家的学说中也经常论及,注解道家经典的活动一直未曾停止,甚至宋徽宗、明太祖都通过注解《道德经》来阐述其政治主张,有些思想家还有相当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

(二)老子其人其书的有关问题

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的老子部分是记载老子生平最早的资料,也是最可靠的资料。

从《史记》可知,老子是楚国人,叫李耳,为周守藏室之史。与孔子同时,或稍年长于孔子。孔子向老子问过礼。《道德经》为老聃自著,成书时间大概为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其学以研究道德为主,老子是个隐士。

(三)老子思想解析

1选读部分《老子》原文

2老子思想分析

①老子的本体论及其与政治论、人生论的关系

老子在继承前人有关‚道‛论的基础上,将‚道‛上升为内涵丰富的哲学概念,‚道‛是其宇宙观的代名词。

道无形无象,不可感知,但又确实存在,且为‚众妙之门‛。老子对‚道‛的特点论述清晰:

A‚道‛创生万物,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

B‚道‛具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循环运动和不争处后的特点。

老子以‚道‛为世界万物之源,克服了以单个具体事物为世界万物之源而无法说明世界统一性的弱点,否定了天神、上帝创世的神话。

老子论‚道‛旨在为解决政治、人生所面临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引和具体方案,以‚道‛为标志的宇宙观与其政治观、人生观关系密切。

◎老子本体论与政治论的联系

23章:以暴风骤雨不可持久,告诫统治者不可施行暴政。

32章:以天地相合降甘露,普施大地,人们均而得之的现象,劝告统治者对百姓不要横加干预,任其自治,可保平安。同时告诉治政者不可无限止地追求名分。

37章:直接提出君王的行为应以‚道‛为依据。

77章: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要求君王效法天之道。

◎老子本体论与人生论的联系

9章:以许多自然现象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追求满盈,应该功成身退。

73章:以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要求人们不要争强好胜。

76章:以人生而柔弱、死而枯槁为例,说明人生在世应该柔弱处后,不可刚强争先。

◎老子政治论、辩证法和人生论的联系

43章:从天下至柔可以战胜至坚,引申至无为之政胜过有为之政。

2章:旨在阐述许多概念是在相对待中产生的,后者的产生常是前者出现时未曾料想到的,由此得出无为之政的政治效果也是人们未能预见的。

由此可见,老子思想中,本体论是最高层次,政治论、人生论是中心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形上依据,后者是前者在现实层面的落实。其思想溶融哲学、政治、人生三位于一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既超越人伦,又内在于人伦,道的境界是自然、政治、人生相合无间、浑然一体的境界。

老子的‚道‛,既是世界万物之本,又是事物运行的规律、法则,甚至是人们处世的方法。其本体论、政治论、人生论、辩证法、认识论浑然一体,其原因在于老子不是以探究宇宙世界本源为旨归,而是借助于对‚道‛的思索,阐述治国安民、个人立身处世的方略,解决现实人生的诸多问题。

老子‚道‛的特点,实际是老子对自然现象和历史经验以及自己立身处世生活经验的总结。

②老子思想的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

老子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某些特点、规律上升为‚道‛的特征,把它作为自己政治人生哲学的形上依据,改变了《左传》《国语》中许多人物借用历史材料和天意来论证自己观点的做法,从考察天地人三者的联系出发,第一次将天地人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考察,所以他每每将天地万物运动的规律作为人类活动的依据。

由于将‚道‛上升为万物之源和自然、社会、人事之所本,为老子独创,故老子常将‚道‛称为我之道,并为人之所不解感到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