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第三章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与能量)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三章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与能量)练习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1.常见的能量形式1、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归根究底,它们来自能。

2、日常生活中常说“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3、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转化为人造卫星:转化为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转化为和胶片感光成像: 转化为特技跳伞: 转化为和森林火灾: 转化为植物生长: 转化为水电站(工作时): 转化为分类动能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相同,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质量相同时,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重力势能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动能高度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弹性势能速度减少,弹性形变变大弹性势能→动能弹性形变减少,速度增大机械能守恒a.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b.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4.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

常见例题1.环法自行车赛是世界知名的自行车赛事,有些路段还设有专门的爬坡赛。

如图,当运动员骑车加速上坡时()A.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机械能变大2.如甲图所示,小球从竖直放置的弹簧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处开始接触弹簧,压缩至c处时弹簧最短。

从a至c处的过程中,小球在b处速度最大。

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从a至c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B.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小球的动能一直减小D.小球所受重力始终大于弹簧的弹力3.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动能减小,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C.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变大D.动能减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变小4.小朱课外模拟蛙蛙跳工作情景,用手将一重为G的铁球缓慢放在一自然伸长的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3章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3章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的分类
总结词
杠杆的分类方式
详细描述
根据杠杆的特点和应用,可以将杠杆分为三类: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是指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 杆,费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02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
当杠杆静止不动时,可以认为杠 杆处于平衡状态。
详细描述
开瓶器是一种常见的杠杆装置,它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省力作用,使人们能够轻松打开瓶盖。在使用 开瓶器时,人们只需将开瓶器的卡口固定在瓶盖边缘,然后轻轻用力向下压,瓶盖即可被轻松打开。
剪刀
总结词
通过杠杆原理,实现省力剪切的工具。
详细描述
剪刀是一种常见的杠杆装置,它利用杠杆原理,通过省力作用,使人们能够轻松剪切物体。在使用剪刀时,人们 只需将需要剪切的物体放在剪刀的夹缝中,然后用手握住剪刀手柄,轻轻用力夹紧,即可实现剪切。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3章第三节 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目 录
• 杠杆的定义与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杠杆的应用 • 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 总结与思考
01 杠杆的定义与分类
杠杆的定义
总结词
杠杆的基本定义
详细描述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由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组成。通过在 硬棒上施加力,可以使硬棒转动,从而完成机械工作。
天平
总结词
利用杠杆原理,测量物质质量的工具。
VS
详细描述
天平是一种常见的杠杆装置,它利用杠杆 原理,通过测量物质质量来衡量物质的重 量。在天平上放置物体时,天平的杠杆会 根据放置物体的质量而发生倾斜,从而测 量出物体的质量。天平的精度和稳定性是 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摩擦起电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摩擦起电PPT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一节 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3、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 4、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主学习:
1、摩擦过后的物体具有什么性质,什么是摩 擦起电?
2、自然界有几种电荷,是怎么规定的? 3、摩擦后的物体是怎么带上电的?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球等,不特指某一物体.
探究合作二
实验现象:两根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相互排斥;两 根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相互排斥;丝绸摩擦后的玻
璃棒和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相互吸引。
分析论证: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 带的电荷是不同的。后来科学家用各种物质相互摩擦做了 大量实验,发现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的, 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反之也成立。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小结: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 小物体的性质
2、自然界有且仅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课堂练习: D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A.带正电 B.不带电 C.带负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用丝绸吊起三个通草小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 则它们可能是: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荷,一个不带电
4、摩擦起电的原因
补充: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带电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 不带电物体接触,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 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 (或负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的第三章主要涉及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

1. 物质的纯度与杂质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

纯度越高,物质中的杂质含量越少。

我们常使用的食盐就是一个例子,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食盐,纯度要高于自然界中的盐矿石。

这一知识点可以引申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提高物质的纯度?对于固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

而对于液体和气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蒸馏、析出和洗涤等方法进行纯化。

2. 固体杂质的分离对于固体杂质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是溶解、过滤和结晶。

首先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使杂质和溶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最后将溶液加热至溶剂蒸发,进行结晶,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

3. 凝固点凝固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的温度。

对于纯净物质来说,凝固点是固定的。

而杂质的加入会对凝固点产生影响,导致凝固点降低。

这是因为杂质在溶液中会干扰晶体的结构形成,从而影响凝固点的温度。

这个概念可以和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如在冰冻食品的制作中,添加了一定的防腐剂和抗结晶剂,使得食品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延缓了冰冻的过程。

4. 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一种学习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使其可以被人眼观察到。

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微生物等方面,显微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的透射和反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细胞和物体。

而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观结构。

除了常规的显微镜,还有一些特殊的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它们在特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荧光显微镜在生物科学中的细胞标记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概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第一节电现象PPT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认识电路第一节电现象PPT
2 电荷量
⑴定义:电荷的多少
⑵ 单位是:库(仑)(C)
人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物质之间相互摩擦都会带上电 荷,为什么物质相互摩擦后会带上电荷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 得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说起。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比原子小得 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 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电 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 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 e表示。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 都是e的整数倍。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
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
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 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1 1
氢原子
+8 2
成了很强的电场。这个强大的电场,足以 把云内外的大气层击穿,于是在云与地面 之间或者在云的不同部位之间以及不同云 块之间激发出耀眼的闪光。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闪电。强烈的电流在空气中通过时,造 成沿途的空气突然膨胀,同时推挤周围的空 气,使空气产生猛烈的震动,此时震动所产 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人造闪电 摩擦起电机
知识点一 摩擦起电
定义: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 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 或者说带了“电荷” 。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 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 衣时因 摩擦 起电,发生 火花放电 的缘故。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 作时,屏幕上有 电荷 ,而具有了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
识记:摩擦起电的原因:正失弱,负得强。
静电感应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不 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 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 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 带电体附近而同种电荷被 排斥到带电体的另一端。 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了物理的电学知识,其中包括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公式和功率公式。

1.欧姆定律公式(Ohm's Law Formula):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器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电流(I) =电压(V) /电阻(R)或I = V / R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流是电压与电阻的比例关系。

当电压增大或电阻减小时,电流会增大。

2.功率公式(Power Formula):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工作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功率(P) =电流(I) ×电压(V)或P = I × V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功率是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关系。

当电流或电压增大时,功率也会增大。

除了上述两个公式,科学第三单元还涉及到一些拓展的内容:
-电阻和电导:除了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外,还学习了电阻和电导的概念。

电阻是电流通过物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而电导则是物体对电流的导电性能。

电导与电阻成反比关系。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了电路中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
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中是按顺序传递的,
而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分支中分流,然后再汇集在一起。

-定位电流表和万用电表:学习了使用电流表和万用电表进行测量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这些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中的一些公式和拓展内容。

通过
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学的原理和应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 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难点: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科学教科书、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电路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转化的。

2. 知识点讲解:(1)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3. 例题讲解:运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环节:测量电阻,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电阻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该电阻的阻值。

答案:R = U/I = 10V/2A = 5Ω2. 应用题:一个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一个电灯的功率为40W,求电灯正常工作时每分钟消耗的电能。

答案:W = Pt = 40W × 60s = 24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如何,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否理解清楚。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电器的能源利用率,减少电能的浪费。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6_3-8课件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3-6_3-8课件新版浙教版

开家中其他用电器仅使电水壶工作,测得1 min内该电能表的转盘转了9圈,则该电水壶的
电功率是 900 W。
2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L标有“3 V 0.6 W”字样,R为定值电阻,闭合S,
断开S1,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再闭合S1,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化0.3 A,则R的阻值为
10
Ω,此时灯泡L和电阻R消耗的功率之比是 2∶3 。
(填“左”
(3)乙装置中的电阻R3的作用主要是 使通过R1和R2的电流不。相等 (4)如果乙装置中R3发生了断路,保证通电时间相同,与步骤(3)相比较,则左侧U形管中 液面的高度差将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利用甲装置还可以研究电压一定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可将甲
15.某电能表上标有“3000 r/(kW•h)”字样,单独使用某一用电器时,电能表转盘在100
s内转过5 r,则此用电器的电功率为( C )
A.25 W
B.40 W
C.60 W
D.100 W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任何原子内部都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获得核能 B.人类目前获取核能的途径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不会自发产生核聚变
13.如图所示,在“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将小灯泡L1“2.5 V 0.3 A”和 L2“3.8 V 0.3 A”串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L1和L2串联的主要目的是使两灯泡电流和通电时间都相同 B.如果电源电压可调,两灯泡可以同时正常发光 C.闭合开关后,“3.8 V 0.3 A”的小灯泡更亮,因为其额定功率大 D.通过此实验现象和数据能探究出电功率跟电压的定量关系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常见的能有: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总称机械能)、内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电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二节能量的转化和度量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W=Pt W=Gh(提起重物)4、功的单位是牛·米,其专用名称叫焦。

5、功率描述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定义:物体在单位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6、人步行的功率约70瓦,表示:每秒钟人做功约70焦。

7、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v表示速度,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时)8、功率的单位是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叫做支点;(2)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5)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3、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叫做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表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类型及特点:(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但要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能省距离,但要费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6、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7、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9、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0、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每课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每课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学生混乱的、片面的、错误的潜概念是教学的起点,在此也是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自发创设问题情境显然比教师创设的情境要好。

操作要点:教师把学生知道的那些能量形式有针对、有秩序地写在黑板上待用(具体看板书设计秩序,这是后面作为学习资源的关键所在),若学生不知道,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形式的能量,若还不知道,可以老师列举一个,自然引发学生。

注意不要期望学生讲全,片面是可以的,学生能讲几个就写几个;注意当学生说出动能或机械能时,让其举个例子,再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定下学生对动能与机械能有分歧。

学生已经理顺了一些存在运动或变化形式与一些能量形式基本能看出它们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连线使这种关联清晰起来。

这就是教学要符合人认知中的从混乱到有序。

在此探究的过程与“门捷列夫依据他所处年代已知的63种元素,找到元素周期律,制定了有残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完全相同的。

接下来的发现也与完善补充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史完全相同一一补充、修正、解决分歧,完善运动或形式与能量形式。

操作要点:要让学生自己连接,能连则连,对暂时无法连接的,还不清楚的暂时不要连接,以尊重学生的认知,尊重科学的严谨性;要善于发动学生评价质疑连线错误处、混乱处;不要追求完美的最终答案,要留有天窗,以备后面在这个“残缺的元素周期表”指引下去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支持下发现而修补。

第2节机械能在问题质疑这个环节,学生能较好地回答教师所提的几个,并且有一名学生能提出疑问:为什么在探究动能实验中,改变的是高度,却说动能与速度大小有关?”这点充分说明了学生在探究实验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后来我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也很好地帮学生解答了疑惑。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两个问题,今后需要注意和加强,第一,关于能的概念,是这堂课的难点,初中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无法深入讲解能的本质,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刻意淡化,直接给了结论,后来教研员提醒,虽然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但是如果这个概念能够再深入讲解一下,他们也会理解,并在今后处理能的练习题时,会大大地降低错误率,并且为他们今后接受内能的概念也会是良好的铺垫,过于简单地处理能的概念,会为今后的教学留下一定的隐患,这个问题,下次我一定会注意到,不会再回避。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课件(共101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课件(共101张PPT)

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0C), 其表示什么含义?
若1kg水升高20C需吸收多少热量? 若2kg水升高10C需吸收多少热量?
若10kg水升高200C需吸收多少热量?
Q=cm(t-t0)
如果要计算物体降温时放出的热量, 计算公式会有什么不同?
例:一块质量为5千克、温度为100C的 铁块加热到2000C,铁块吸收了多少热 量?[C铁=0.46 ×103焦/(千克·0C)]
第三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斜面实验
伽利略斜面实验是一种理想实验,该实验必须在 没有的 摩擦前提下才能实验。该实验中小球好 像“记住了”运动的起始高度,事实上,小球 “记住”的是与起始高度相联系的 能量 。
我们的世界充满着能量
龙卷风可以摧毁房屋,拉倒大树
运动场上奔 跑的运动员
具有能量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和热
时功率大?你测量的依据是什么?
想一想
你用什么样的方案来比较同学们的功
率?你的方案须哪些测量工具?
做一做 自己动手设计表格,把所测数据记录下来
姓 体重 高度 名 G/kg h/m
时间 做功 功率 t/s w/J P/W
• 1、功率表示做功的_____,功率越快大慢 表示 做功越____。功率的快大小有____和___共W同 t
(1)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大? (2)拉力F在2s内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3)拉力做了多少功?
做功
热传递
改变内 能的方法
做功 实质上是能的转化
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 互转化的过程。
热传递 实质上是能的转移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 体,或者内能从同一物体的高温 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X射线等都 是电磁能的表现形式。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的第四节,详细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算、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以及实际电路中电能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能的定义、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灯泡、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实验电路图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产生的,电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教学新课:(1)讲解电能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

(2)介绍电能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电能的计算。

(3)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功和电功率。

(4)讲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章电能2. 板书内容:(1)电能的定义与计算(2)电功和电功率(3)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电路参数,计算电路消耗的电能和电功率。

(2)思考题:举例说明生活中电能的转化与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电功率的计算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电能与其他能源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计算2. 电功率的计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一、电能的计算电能的计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笔记内容大全解析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笔记内容大全解析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学时】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第2学时】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有劳无功”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二、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F的单位是牛N,s的单位是米m,功W的单位是焦J)【明确】①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②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引起重视;③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3、把一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大约是1J;4、【思维逆向】将举高物体时F所做的功可以视为:克服阻力(重力)G做的功,即W=Gh;5、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6、能量转化越多,做功越大;能量转化越少,做功越小;三、功率1、比较做功的快慢(1)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多做功越慢;(2)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3)比较做功的多少与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做功越快;比值越小,做功越慢;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2)功率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做功越慢,功率越小;能量转化的越快,功率越大;能量转化的越慢,功率越小;【小贴士】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的看时间,由此可得,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3)功率的公式:P=W/t 【功W的单位J;功率P的单位是瓦W;时间t的单位是秒s】【思维拓展】①功率公式P=W/t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s/t、P=W/t可得P=Fv;例:汽车上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减慢速度就是为了增大上坡的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坡;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W1W=1J/s 1KW=1000W 1MW=1000KW=106W4、常见的功率:韶山型电力机车4200千瓦汽车约为50—100千瓦喷气式飞机约11万千瓦人步行约70瓦,短时间快速运动可达1千瓦5、1000W=1000J/s的意义:物体在每秒内所做的功为1000J;物体在1秒内有1000J的能量发生转化;【第3学时】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再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1)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2个条件:要有2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且能绕固定点转动;如:瓶盖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是不能称为杠杆;(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科学高清原版电子课本(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科学高清原版电子课本(全)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科学高清原版电子课本(全)引言本电子课本为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内容涵盖了整个上学期的课程。

本电子课本以高清图片形式展现,方便学生在线阅读和学习。

目录1. 第一章科学探究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3. 第三章细胞与生物4. 第四章物质与化学反应5. 第五章能量与机械6.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1.2 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数据分析- 结论- 反思与评价第二章地球与宇宙2.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运动2.2 宇宙探索- 宇宙的起源- 恒星与星系- 银河系与太阳系- 人类航天技术第三章细胞与生物3.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3.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第四章物质与化学反应4.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 化合物- 混合物4.2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反应速率第五章能量与机械5.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能- 热能- 电能- 光能5.2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斜面第六章生物与环境6.1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链- 食物网6.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适应环境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册科学高清原版电子课本的详细内容,希望同学们在线学习时能够充分利用这本电子课本,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PPT教学课件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节 机械能
举重运动员将60千克的杠铃举高 2米,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 势能?
马拉着车行走100米,需 消耗多少化学能?
思考: 这些能量转化的多少用什么来量度呢?
这两种能量转化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F
F S
S
一、功的含义 1.含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通 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 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Gh=600牛×2米=1200焦
答:…
杠铃的势能增加1200焦。
已知马车重3000牛, 匀速行驶时,受到的 阻力为重力的0.2倍, 马拉着车匀速行驶100 米,拉力做多少功? 解:∵匀速行驶 ∴F=f=0.2G=0.2×3000牛=600牛
W=Fs=600牛×100米=6 × 104焦 答:……
二、功的计算 1.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 功=力×距离
W= F
s


2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 1焦耳=1牛·米
(意义: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
时所做的功为1焦。)
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 于索尔福。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焦耳 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家跟父亲学酿酒, 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他很喜 欢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后来 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 学家。焦耳可以说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杰 出的科学家。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 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 研究。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 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 普莱金质奖章。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电能的概念与单位”,第2节“电能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电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其换算。

2.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转化与守恒定律。

难点: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能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a. 电能的概念b. 电能的单位及换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引导学生探究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a. 电能转化实例分析b. 电能守恒定律讲解4. 电能的应用: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的重要性。

a. 电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b.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单位、换算2.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3. 电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电能的单位换算b. 电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c. 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能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录:作业答案1. a. 1千瓦时(kWh)= 3.6×10^6 焦耳(J)b. 电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c. 例如:电灯、电视、洗衣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 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化学公式有:
1. 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表示一个原子的质量与碳-12同位素质量的比值。

例如:氢(H)的原子量为1,氧(O)的原子量为16。

2.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组成的式子。

如:水(H2O),其中2表示氢原子的个数。

3.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量关系。

例如:2H2 + O2 →2H2O,表示两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4. 摩尔质量:表示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的质量。

例如:氢的摩尔质量为2g/mol,氧的摩尔质量为16g/mol。

5. 摩尔浓度: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例如:10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表示每升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摩尔数为10。

6.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HCl + NaOH →Na Cl + H2O。

7.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

如:2 H2 + O2 →2H2O,氢的氧化数从0变为+1,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

8.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如:氢氧化钠(N aOH)、盐酸(HCl)等。

9. 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过程。

如:HCl →H+ + 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 离,就说该力对这个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功。做功 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如果没有同时具备时就没有做功。一个人用向上的力F提 着水桶在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虽然物体也受到 力的作用,并且物体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是物体不是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因此力没有对物体做功。射 出枪膛的子弹和关闭发动机的汽车虽然都向前运动,但 这种运动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而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力 的作用,因此物体也没有做功。另外如举重运动员,举 起杠铃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因为运动员对杠铃有 一个向上的力的作用,并且杠铃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但举起杠铃后运动员必须坚持一段时间才算成功,在举 在哪里不动的这段时间,运动员没有对杠铃做功,因为 虽然运动员对杠铃有力的作用,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 有通过距离。同样如果运动员举着杠铃在台上走一圈, 运动员对杠铃也没有做功,因为运动员举杠铃的力是竖 直方向,而运动方向是水平方向,因此没有在力的方向 上移动距离。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W=F· s,其中F的单位是牛,s的单位是米,W的单位是 焦耳。 1焦耳=1牛×1米(物体在1牛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1米的距离)。
情景分析: 1、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功就是力和物体移 动距离的乘积。 2、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力对物体没有 做功(功为0)。 3、物体依靠惯性向前运动,也就是说物体在没有受到 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物体没有做功。 4、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既不一致,也不相互垂直, 此时力对物体做功,分析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再将力乘以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用手沿水平方向推一辆放在桌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在力 F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s,我们就说手对小车做了功。 起重机吊起重物时,对重物有一个向上的拉力,重物在 拉力F的作用下,升高了一段距离s,我们就说起重机 对重物做了功。一个人用向上的力F提着水桶在水平方 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我们就说人对水桶没有做功。一 颗子弹射出枪膛后继续向前飞行,这时我们也说枪没有 对子弹做功。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 有一个向前为F的牵引力,在这个牵引力作用下汽车向 前运动了一段距离s,这时我们说发动机对汽车做了功。 当关闭发动机后汽车依靠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此时我们 说汽车没有做功。
P=F·υ
劈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斜面,早在青铜器时代就被应用 在生产中。 盘山公路、螺栓和螺丝钉都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的 目的是为了增大斜面的长度使汽车在上坡时能省力。螺 栓斜面高就是螺栓的长度,而斜面的长是螺纹的总长度。
1、某建筑工地上起重机把600块红砖从地面举高到五 楼(已知每层楼的高度为3米),如果每块砖的质量是 2千克,则在匀速上升时起重机对砖块的拉力是多少, 当静止不动时起重机对砖块的拉力是多少? 2、起重机如果每秒钟将砖块提升0.5米,则从地面接 到五楼需多少时间。 3、有一工人,一次挑30块砖,以01m/s的速度上楼 (下楼速度相同),则要挑完600块砖需要多少时间。 4、起重机和人的工作量是否相同。通过以上分析你有 什么感想。
猜测:沿着斜面推拉物体所需的力的大小可能跟斜面 的高度有关。 (2)在原斜面放书的一侧,再放几本书,增加斜面的 高度,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小木块沿木板缓缓向上移动,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与原来 拉力的大小进行比较。 结论:在长度与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高度越 大,所需的拉力越大,斜面高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 小。
城市中的立交桥为什么都有很长的引桥。当公路经过山 时都有蜿蜒的盘山公路。一个工人要把货物放到卡车上, 他为什么要在卡车和地面之间搭起一块大的斜木板?立 交桥的引桥、盘山公路、搭在卡车和地面之间的木板, 实际上都是斜面。那么为什么要使用斜面,下面让我们 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探究斜面作用: 实验步骤: 1、把几本书放在木板一侧的下面,使木板形成一个斜 面。 2、用一小段绳子系在小木块上,弹簧测力计勾着绳子 沿斜面向上运动。 3、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小木块沿木板缓缓向上移动过程 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 4、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小木块缓缓竖直吊起达到斜面顶 部的过程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 5、设计表格,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6、比较以上两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你发现了 什么。 结论: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斜面是通过多移动距离 而达到省力的。
猜测:沿着斜面推拉物体所需的力的大小可能跟斜面 的长度有关。 (3)选用一块粗糙程度相同而长度不同的木板,放在 同样高度的书本上,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小木块沿木板 缓缓向上移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重复三次取 平均值,与原来拉力的大小进行比较。 结论:在高度与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长度越 大所需的拉力越小,全面长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大。 [结论]:沿着斜面推拉物体所需的力的大小与斜面粗糙 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所需的力越大。沿着斜面推 拉物体所需的力的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坡度 (倾斜角度)越大,所需的力越大。
探究:沿着斜面推拉物体所需的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 有关(如何设计该探究实验) 猜测:沿着斜面推拉物体所需的力的大小可能跟斜面 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将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勾着小 木块沿木板缓缓向上移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然后在该斜面上铺上一块毛巾, 重复以上实验,比较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结论:在高度与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沿着斜面推拉物 体所需的力的大小与斜面粗糙程度有关,斜面越粗糙, 所需的力越大。
2、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功率用P表示,功用W表示,时间用t表示,因此功率 的计算公式是P=W/t,其中功的单位焦,时间的单位 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用一个专门的名称瓦特 来表示1瓦=1焦/秒,表示每秒钟所做的功为1焦耳。 瓦的符号是W。 3、P=W/t W=F· s,P=W/t=F· s/t=F· (其中υ 的单位一 υ 定要用米/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练习: 1、将一个重100N的物体沿着长5米,高2米的光滑斜面 推到顶端,则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2、小刚把一只质量为200Kg的箱子,沿着高4米,长10 米的斜坡匀速拉上斜面的顶端,如果所用的拉力是 980N,求小刚对箱子做了多少功,如果小刚不用斜面, 直接用手把箱子提高4米,小刚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此 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多少?
三、功率 1、在工农业生产中,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 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和畜力。例如用起重机 来搬运建筑材料,用拖拉机耕田等。机器做功往往比人 力和畜力做功快得多。例如一台拖拉机一天耕的田,用 牛要耕上好几天。大型挖土机几分钟能挖几十吨土。这 说明人、牲畜和机器做功的本领不一样,同样是机器做 功也有快慢,如大型抽水机一分钟能抽很多水,相当小 型抽水机几分钟或几小时所抽的水,大型发电机1小时能 发几十万度甚至上百万度电。也就是说它们在相同的时 间内做的功多少不一样。大型机械做功比人、牲畜和小 型机械做功快。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功 率小表示做功慢,也就是说功率越大说明在单位时间内 所做功越多,但功率大不一定做功就多。P=W/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