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报道名词解释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作者:宋春玲来源:《活力》2014年第01期[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方法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
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创新。
把新闻事实用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传媒界。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在我国,从较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报浏览》开办新闻故事,到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纷纷开办新闻故事专栏,再到四川卫视公开表示要打造中国电视台中第一个完善的故事频道,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从记者多年的基层新闻报道经验和切身感受出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写新闻,然后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文学表现手法,将新闻事件以表述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得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于可看性有所增强。
赋予新闻以故事化的背景,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和报道亮点,同时,这也是从另一个审美角度创作新闻的形式之一。
越来越多的记者在采写中用到了新闻故事化这种方式,新闻故事化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观赏性和客观性,使之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报道变得更有趣味和人情味。
正如李雪峰同志在《新闻与写作》2001年第07期提及的一段文字:当我们在宽广的海滩漫步时,常常被突然闪现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双眸也因而放光。
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与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重大新闻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一条也不够份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来后上稿率却很低。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迅猛发展,新闻故事化表现手法也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
文章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优点和弊端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电视同行一点启发,共同进步。
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
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1964年普利策新闻奖《历史在我们眼前爆炸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文中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十分迷人的阳光和煦的中午,我们随着肯尼迪总统的车队穿过达拉斯布的繁华市区……突然,我们听到三声巨响,声音听起来十分凄厉。
第一声像是爆竹声。
但是,第二声和第三声毫无疑问就是枪声。
大概距我们约150或200码前面的总统专车立即摇晃起来。
我们看见装有透明防弹罩的总统专车后的特工人员乱成一团……作品全文6000余字,向读者讲述了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全过程,故事惊心动魄,悬念叠生,令人难忘。
以人的视角写故事。
1990年美联社的消息《砂石地上的怪现象》:在津巴布韦东北偏远山村的小河边,16岁的穆昆比正在洗衣服。
正当她拧干衣服的时候,一道雷电打到她脚下的砂石上,使她成为雨季里遭雷击的第93人。
据警方统计,在从11月到3月的雨季里,这个地区每年有100多人被雷电击毙。
据专家说,这是世界上遭雷击致人死亡最多的地方。
此文写自然现象,但作者却从人入笔,以人的视角关注自然现象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角度新颖,可读性自然较强。
所以,新闻不能仅靠议论和叙述吸引读者,而应靠讲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获得具体印象。
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
近年来媒体流行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是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闪烁着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活力,显示了平淡中的伟大,琐碎中的崇高。
新闻故事化的名词解释
新闻故事化的名词解释纵观当今媒体发展的历程,新闻报道已经从简单的事实陈述转变为更加富有故事性和情感色彩的报道方式。
这种转变被称为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是指将新闻事件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新闻故事化的出现并非偶然。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兴趣爱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新闻报道过于枯燥和冗长,往往无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媒体开始尝试将新闻事件从平淡无味的事实陈述转变为富有故事性的叙事方式。
新闻故事化可以帮助媒体更好地吸引受众。
人们更易于被故事所打动和吸引,因为故事有情节、有冲突、有戏剧性,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通过将新闻事件融入故事中,媒体能够更好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阅读时长。
新闻故事化还可以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通过故事的形式,新闻报道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发展演变过程和影响结果。
这样,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从而提高对报道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然而,新闻故事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追求故事效果可能会忽视事实真相。
为了吸引读者,媒体有时候会夸大事实、夸张情节,给读者留下不准确和片面的印象。
这种现象在一些媒体追逐流量的背景下尤为突出。
其次,故事化的报道可能忽略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为了让叙述更加生动有趣,媒体可能会过于简化事件的内涵和含义,给读者带来误导。
最后,部分新闻故事化的报道也存在情感主观性的问题。
媒体的观点和立场往往会通过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导致读者产生错觉和偏见。
因此,对于新闻故事化的应用,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媒体应当遵循新闻伦理,坚守事实真相,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呈现报道内容。
同时,读者也应保持理性思考,对新闻故事化进行合理的推敲和分析。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新闻故事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阅读兴趣和提高信息传递效果的积极作用。
总之,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在媒体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报道方式。
关于新闻故事化
关于新闻故事化新闻故事化,即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的写作手法,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新闻事件,使新闻报道充满故事性情节性,采用对话、细节描写、场景设置,细微地展现事件细节,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事件更加丰盈,增强可读性。
新闻故事化成为各大媒介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贴近受众,满足了受众爱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在新闻界广受认可,这种生动的新闻叙事方式改变了一如既往的单调、僵化、枯燥的方式,在电视新闻领域不足为奇,如《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等。
具体而言,悬念与冲突是新闻故事的重要元素,新闻故事化注重细节,而一般报道只注重结果,而新闻故事化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挖掘人物内心情感,刻画人物心理斗争过程,对事件的起承转合有完整的交代,使得故事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
新闻故事化大大加强了受众对新闻的兴趣,通过设置悬念、强化细节,突出人物命运,使受众有视听欲望,加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在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的《你不会懂得我的悲伤——杨丽娟事件观察》里,“杨丽娟一直在强化‘梦’的戏剧感:一次同学给他看了一张海报,她才知道自己‘梦’的人就是刘德华”整篇特稿像在说故事一样,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的清清楚楚,还刻画了杨丽娟的心里活动,让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新闻叙事的视角是新闻故事化的一个关键因素,主要有第一人称叙事,将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角,通过人物对现场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讲故事,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受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近感,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以及第三人称叙事,即通过第三者的叙事角度(通常都为当事人)进行客观描述,通过人物的感受和视听味觉重现新闻事件,如李海鹏的《悲情航班MU5210》里,“安昌荣没看到火,但是看到飞机足足摇晃了六七次之多.......安昌荣开始向十米外的湖边跑,这让他保持了观察飞机的最终命运的最佳视角....刘凤鸣是最早达到现场的人之一,巨大的爆炸声把他家里的玻璃震得嗡嗡直响,他走到二楼的阳台上.....”通过第三人称的直接感受,大量的细节描写,酝酿了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绪,事件发生后带给当事人的不幸影响,使得读者对事件的感受更加直观。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
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新闻写作的故事化技巧“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得越来越多的⼀种⽅式。
把新闻事实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这种⽅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种新的思路和⽅式。
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产⽣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
故事化新闻与⼀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物内⼼的情感,刻画⼈物的个性,捕捉⽣动传神的⽣活细节,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情味,让⼈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能触摸到新闻。
近年来,我们把新闻故事化作为新闻⼯作创新的重要⼿段,把它运⽤于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新闻特写、特稿、通讯体裁作品的写作中。
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来实现新闻的故事化:⼀、依靠⼤量的细节和⼈物⾔⾏场景的描写,把读者带⼊新闻现场平⾯化和现场感不强是纸质媒体的缺憾,⽽故事化新闻写作引⽤了⽂学的表现⼿法,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寻找感性的细节,尽量采⽤那些能引发读者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如闻其声、如感其情,也使得平⾯化的新闻报道变得丰满⽽⽴体。
《⽇照⽇报》2008年12⽉4⽇的《“让灾区孩⼦戴上我做的帽⼦”》中写道:闫丰慧在⽯⾅商场经营了⼀个很⼩的门⾯,丈夫⾝体不好,常年在家休养,还有⼀个6岁的孩⼦,全家⼀年的收⼊也就有1万元左右。
为了省钱,闫丰慧在⽯⾅商场南⾯的社区,租了别⼈平房⾥的⼀间⼩东屋,再把⼩屋与外⾯的过道连在⼀起,这样就能放两张床、⼀台电视机和⼀套厨具。
760顶鲜艳的“虎头帽”,就整齐地码放在“过道房屋”的⼤床上,占据了床上⼤部分的空间。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
新闻写作如何故事化所谓新闻故事化,是指记者在进行新闻创作时,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闻事实娓娓道来。
正如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显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①新闻故事化是继新闻散文化、深度报道之后的又一次文体变革,是一种新闻文体的创新。
这种新闻文体往往把采集得到的新闻事实置于一个冲突的叙事框架中,制造悬念,引人入胜,通常将笔墨聚焦于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人,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彰显人情味,通篇采用白描,直接引语等手法,使新闻场景和人物立起来,使新闻具有可视可听可触摸的美感。
著名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
②这里的事指的就是故事,用另一个学者李希光说新闻学是一门采集和讲述故事的学问。
③故事化是新闻的一种叙事方法,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新闻故事化还只是小荷初露,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却已经演练得炉火纯青了。
早在普利策接办《世界报》时,故事模式就成为了《世界报》新闻写作的首选。
这种故事模式的新闻写作往往开篇制造悬念,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同时又引人入胜,让受众欲罢不能。
然而,新闻故事化又不同于《世界报》曾风靡一时的黄色新闻写作,它不煽情,只是注重细节化、情节化和人情味,同时,也不同于一般的硬新闻,而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深受读者的喜爱。
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
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受众。
因为受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
④既然新闻故事化能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客观性和趣味性等,能激发受众的阅读欲,那么,新闻是怎样进行故事化写作的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冲突框架制造悬念新闻框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幕后管制着新闻。
新闻学对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与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
新闻学对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与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新闻报道是传递和呈现各类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而故事化和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正日益成为新闻学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对于新闻报道中故事化和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挑战和限制。
一、故事化的引导与表达故事化是一种将新闻事实组织成有情节、人物、情感和冲突的故事形式的报道方式。
故事化的报道能够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增加新闻信息的情感色彩,加深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故事化的引导与表达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事实制作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1. 故事结构的构建在新闻报道中,故事结构的构建是故事化引导与表达的基础。
通过引入角色、情节和情感冲突,报道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事实,激发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故事结构的构建中,必须注意保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夸大事实或歪曲事件的真相。
2. 情感的引导与表达情感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新闻事件。
新闻学对于情感的引导与表达需要注意平衡,既不能过分渲染情感,也不能过于冷静客观。
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新闻报道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或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二、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情感化是一种将新闻事件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的报道方式。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增强新闻信息的传递效果。
然而,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1. 避免情感色彩过重在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中,需要避免情感色彩过重或偏颇。
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应该过分渲染情感或以情感取代事实。
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同时揭示背后的根据和原因,使读者能够理性地思考和判断。
2. 确保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需要注意保持新闻报道的公信力。
由于情感往往与主观性相关,情感化的报道容易引发争议和误解。
因此,新闻学在引导和表达情感时应该谨慎选择,确保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结论新闻学对于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与情感化的引导与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传媒技巧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高新闻传媒效果
新闻传媒技巧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高新闻传媒效果新闻传媒是一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领域,传统的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因此,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来提高新闻传媒效果成为了首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介绍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的运用,探讨如何提高新闻传媒效果。
一、技术手段的应用1.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通过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新闻传媒机构可以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读者更容易获取信息,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报道经济数据时,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形式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提高读者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和理解。
2. 多媒体报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提高,多媒体报道已成为新闻传媒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新闻事件,并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新闻网站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对重大事件进行实时报道,或者利用图片和图表来呈现丰富的信息细节,提供更多角度的报道。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新闻智能推荐、人工智能主播等功能,提高新闻传媒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阅读偏好,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二、创新思维的应用1. 故事化报道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将新闻事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
通过讲好故事,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更容易记住新闻内容。
例如,报道一场灾害时,可以通过采访幸存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 社交媒体互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新闻传媒机构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并与读者进行互动,增加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加入社交媒体的链接,鼓励读者进行评论和分享,扩大新闻的影响力。
浅议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
广播是当代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听众可以一边干其他的事一边收听,又被称为“耳朵媒体”。
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通过表现有力的声音和语气,悬念相扣的情节,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事件。
现笔者就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及如何把握谈一些认识。
一、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广播记者讲故事的本质是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当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广播记者写稿子、发报道学会讲故事是项基本功。
1、增强新闻的思想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个性到抽象共性的不断深化。
广播记者讲故事就是将新闻事件中,最积极、最生动、最具闪光的东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音响表现出来。
○金卫东浅议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摘要】广播是媒体中唯一的非视觉媒体,被称为“耳朵媒体”。
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是通过表现有力的声音和语气来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事件。
本文着重阐述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关键词】广播新闻故事化报道60. All Rights Reserved.如四川台的专题《牵挂》中:温总理略带倦意的脸上显得非常激动,眼里噙着泪水,与站在前排的师生一一握手;温总理第一次来到北川中学,挥起双手,发出命令,现场指挥救灾……这些客观现场细节描述,具体、真实,刻画了总理悲伤、真诚的人性光辉,展示出他心系群众、鞠躬尽瘁为人民操劳的形象,增强了新闻的思想内涵。
2、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广播新闻故事化讲述,结合录音音响,描述新闻发生的某一场景或某一情节,用新闻五要素展现新闻最具意义的原始情景。
这在广播连线报道表现得更加突出。
如中央台连线报道《玉树紧急救援》描述一位藏族孕妇接受救治时:“晚上6点02分……她出现非常不好的状况”“6点24分……在最后关头登上救护车,一同去往机场……”“9点05分……已经到达医院,孕妇情况非常复杂,她的脑部在地震中受到重击……”故事化报道,牵动着听众紧张的心,随记者的讲述一步一步往医院手术室走去,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新闻学习——故事化写法在人物报道中的运用
故事化写法在人物报道中的运用人物报道故事化写法,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和背景添加等,细致入微地对人物进行个性描绘,发掘人物的故事因素,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的事迹、经历以及成长过程,凸显人物中能够让人兴奋、感动、富有戏剧效果的故事。
它借鉴文学故事的表现形式,是媒体适应受众心理、挖掘人物报道深度的重要方法。
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故事化写法,最早源于西方大众化报业发展的初期。
我国自2003年7月《中华新闻报》刊发“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的文章,正式提出“故事化”概念到现在,业界对于“故事化”讨论就一直未曾中断。
当前国内的人物报道已经开始适应“故事化”的写作模式,逐渐走出以往说教模式,偏向于挖掘报道对象的日常生活故事和他们的成长历程、事业成就、社会地位和思想内涵。
用故事化写法写作的人物报道与一般的人物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的人物报道只关注跟报道对象有关的材料,只要材料符合所报道的人物,能让受众知道所报道人物的一些事即可,它的重点并非人物的故事。
而用故事化写法写作的人物报道则强调重点挖掘所报道人物的生活故事,展现新闻人物的人生经历、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人物细节,从平凡的素材中找出能让受众深刻记忆并能大受影响的情节,从而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
以故事化写法写作的人物报道展现的是立体的人和生动的事,形象而不抽象,读者易于接受,也最容易被打动。
其目的就是把人物的新闻故事写得充满情感,揭示报道对象的人性闪光点,让受众产生共鸣,接受这个人物。
人物报道故事化借鉴于文学故事,却又与其大相径庭。
前者指向的是现实真实,后者指向的是虚拟真实。
因而,故事化写法在人物报道中运用时应遵循五个方面的要求。
1、巧设悬念,力求细节和情节出彩。
悬念的巧设是指在人物报道的前期,或者在报道中故事发生发展的矛盾冲突的紧要关头设置一个能引起受众阅读兴趣的由头。
如关于周迅的报道《周迅幸福不需要躲躲藏藏》(《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第11期),第一个小标题就是“可能我以前是包子,现在是披萨”。
新闻故事化在民生新闻中的运用
新闻故事化在民生新闻中的运用新闻故事化是将新闻主题以故事方式进行呈现的一种形式,通过叙事性和故事的发展,能够增强读者对新闻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在民生新闻中,运用故事化的手法能够更好地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1. 真实的案例故事:以真实的案例故事来展示社会问题或个人经历,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的实质和影响,引起共鸣。
报道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努力考上名校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扶贫工作,关注教育公平。
2. 人物故事的叙述:通过对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等方面的叙述,将新闻事件与人物联系起来,能够增加新闻的情感色彩和个人化特点,更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深入报道一个受灾家庭的故事,揭示灾后重建的困境和个人坚强不屈的精神,可以表达社会各界对受灾者的关怀和支持。
3. 故事化的题材选择:选择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如家庭教育、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能够使新闻更贴近人们的实际需求和关注点。
报道一个普通家庭如何在生活中实施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的故事,可以加深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参与度。
4. 情感化的描写手法:通过情感化的描写和叙述,使新闻更饱满、生动。
通过对一个医生奋斗多年治愈绝症患者的故事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医者的责任和担当,引发对医疗事业的关注和赞扬。
5. 冲突和转折的设置:通过设置冲突和转折点,使故事更加紧凑和吸引人。
报道一个家庭面临拆迁后的艰难选择,经历了困境、斗争和突破的故事,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参与,引起社会对权益保护和公正拆迁的关注。
故事化的运用在民生新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能够让新闻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参与,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在运用故事化手法时,记者也要注意确保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过度夸张和虚构,保持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现代写作技法的名词解释
现代写作技法的名词解释写作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写作技法也不断演化和创新。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现代写作技法,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
一、故事化写作故事化写作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来传达信息和观点的写作方式。
它强调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住所传达的内容。
故事化写作常见于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也在教育和传媒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和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故事情节,故事化写作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记忆能力,使信息更加易于消化和传播。
二、数字化写作数字化写作是指利用数字、数据和统计信息来支持和加强写作中的观点和论证。
在信息时代,数据和统计信息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化写作通过以客观的、可衡量的数据为基础,增加了写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这种写作技法常见于新闻报道、社论和学术研究等领域。
通过合理解读和运用数据,数字化写作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所传达的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写作的可读性和可靠性。
三、个人化写作个人化写作是一种强调个体经验、情感和观点的写作方式。
它注重与读者建立情感共鸣,传达作者的个人观点和价值观,并以此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个人化写作常见于个人博客、游记和心情随笔等领域。
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个人化写作能够创造出一种亲近和真实的写作氛围,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传达和引发情感共鸣。
四、互动化写作互动化写作是指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来进行写作创作和阅读体验。
它强调读者参与和互动的角色,通过引导读者参与讨论、提供反馈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增强写作的参与感和广泛性。
互动化写作广泛应用于网络论坛、社交媒体和电子书等平台。
通过鼓励读者发表评论、参与讨论或提供反馈,互动化写作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可以为作者提供更多的反馈和改进机会。
五、多媒体写作多媒体写作是指在写作中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增加写作的视觉、听觉和感官体验。
浅谈新闻故事化
浅谈新闻故事化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一种写作技巧。
这种技巧以坚持新闻事实为基础,借用文学笔法,把故事引入新闻,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情味,有可读性。
但另一方面,这种报道手法也带来了新闻失实增多、报道内容流于浅薄、屏蔽重大社会事件等隐患。
如何发挥新闻故事化的优势,减少甚至避免其可能的负面影响,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标签:新闻故事化特点积极意义隐患正确运用0 引言如何吸引受众的兴趣,是各家媒体竞争的根本,现场感、视觉化一度被视为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
从最早的特写、长篇通讯,到现在的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故事化写法随处可见。
1 什么是新闻故事化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认为,所谓新闻写作故事化,就是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①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也曾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
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
”②我国著名的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
1982年穆青就提出:我们要鼓励和支持记者捕捉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最生动、最活泼的新事物,鼓励记者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的新闻形式。
③从以上著名的新闻人和学者对新闻故事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一种写作技巧。
这种技巧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基础,借用文学的笔法,把故事引入新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出新闻的故事之美,使受众看着喜欢、听着高兴,有所思、有所得,并能感受出美的愉悦与快感,实现真正的有效传播。
与一般的新闻相比,故事化的新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般的新闻主要目的在于告知,只要把事实交待清楚即可,至于读者是否愿意并真正接受,便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而故事化的新闻则要在告知的基础上,消除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传达某种价值取向,在文字的排列布局中彰显出一种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技巧分析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
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媒介融合发展的迅速演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闻记者在采写过程中使用这一技巧,它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文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可读性,深受广大受众青睐,进而有效提高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以情动人、以小见大是故事化叙事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挖掘新闻事件的背后故事、内涵价值和准确运用叙事技巧,能够充分彰显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
对情感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则能有效提高新闻报道的贴近性,拉近与广大受众的距离。
因此新媒体时代,要想充分满足广大受众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新闻报道必须转变传统单一、固化的报道形式,积极掌握故事化的叙事技巧,灵活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一、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发展概述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在电视新闻行业的运用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栏目《60分钟》,节目被划分为多个片段,每一部分均为一个独立的故事,记者进行串联讲述,在坚持新闻真实、客观原则的前提下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青睐。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最早出现于我国是在上世纪90年代。
现如今,故事化叙事已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主要叙事方式之一,各级电视台均开设相关类型节目,甚至打造专门的故事化新闻节目,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幕后故事进行挖掘,呈现其价值和影响。
故事化的报道方式成为新闻报道常用叙事手法,成为一种媒体现象。
[1]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得到广泛应用后,深受广大受众青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故事性和真实性之间的矛盾。
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强调“讲故事”而不是“编故事”,需警惕为了追求故事化而导致报道失实等问题。
其次,庸俗化和正确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新闻报道需注重对正确价值观的呈现。
一些报道或节目为了吸引受众,对导向问题重视度不足,一味以“好看”迎合受众,忽略质量,甚至存在庸俗化倾向。
最后,细节和时效之间的矛盾。
接受美学与新闻故事化报道
理论视野● 曾 敏接受美学与新闻故事化报道新闻故事化报道就是借鉴写故事的文学手法来报道新闻的一种写作方法。
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源远流长。
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是西方重要的文学理论。
其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对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尤其对新闻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中为新闻故事化报道找到理论附依。
接受美学受众观对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参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领域的传播模式存在着从传者中心论到受者中心论的转变,传播观念的转变必然导致新闻报道形式的改变,新闻故事化报道正是这种改变的产物。
笔者试图参照接受美学受众观,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接受美学文学理论挑战的宣言是“读者—接受”,主要研究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认为读者是文本得以成为作品的不可或缺的作者,即作品都要经过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过程,方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读者的积极能动性,在与文本的交流互动中得以体现。
按照接受美学的受众观,新闻作品创作出来,只有被受众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新闻价值。
受众不仅是新闻信息流动的目的地,也是新闻作品产生的动力之一。
受众甚至处于比传者更高的位置。
因而,任何高水平的新闻传者,都要考虑到受众的需要。
而新闻故事化报道的兴起,正是这种受众中心论的体现。
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文化品位的提高,对新闻作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从新闻报道获得新闻信息,而是进一步要求新闻报道必须生动、形象,除了满足信息获知欲望,还能获得审美愉悦和阅读快感。
如何满足受众的双层需求呢?在新闻同质化竞争的现实情况下,必须从新闻的写作技巧上另辟蹊径,而运用故事化的手法报道新闻,则是一条重要而新颖的途径。
而为什么要用故事的形式呢?新闻故事化就是在尊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让人觉得放松、有趣。
写文案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
写文案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醉心文字之道——文案术语解读自古以来,文字便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而在商业领域,文字的力量更是被充分发挥,通过精准的表达和巧妙的组合,文案不仅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还能为品牌赢得市场。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文案创作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似懂非懂。
因此,本文将以深度解析的方式,剖析一些常见的文案专业名词,以期让读者更好地洞察文案的实质内涵。
1. 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指企业或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所占据的特定位置。
简言之,它是一个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位置,是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
在文案中,品牌定位的准确定义和准确传达至关重要。
因为它涉及到品牌核心价值观、竞争优势以及目标群体的选择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文案必须通过精准的语言表达和巧妙的叙述手法,将品牌定位准确传达给受众。
2. 卖点卖点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独特、具有竞争力的特点或优势,它是刺激消费者购买的关键所在。
在文案中,卖点通过文笔的选择、叙述的方式以及文字的组织等方面来呈现。
卖点的准确传达能够吸引目标消费者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兴趣,并最终促成购买决策。
3. 标语标语是指以简洁、精准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产品或品牌的特点和价值观的短句。
它通过简短而生动的文字描述,激起受众的共鸣和引起品牌的记忆。
标语的设计禀承着“三言两语道出真谛”的原则,能够通过有限的文字传播出丰富的信息,提升品牌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故事化故事化是指在文案中通过生动的寓言、情节和人物来描绘产品或品牌的故事。
故事化的文案不仅能为品牌赋予生动的形象,还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和情感联系,进而吸引他们对产品或品牌的兴趣。
因此,文案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情感诉求,通过精彩的故事,引导受众接受和认可品牌的价值。
5. CTACTA是Call To Action的缩写,意为“行动号召”。
CTA是文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术语,它是引导读者完成某项具体操作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新闻报道“四化”
新闻报道“四化”作者:吴东海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13期吴东海“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电视新闻报道“四化”对于改变县级电视台长期以来新闻报道形式死板僵化、宣传质量不高的现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主题事件化主题事件化就是通过精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做载体,来勾勒、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
主题是要通过典型的事件来反映和说明的,事件让主题形象化、具体化,避免空洞的喇叭腔调和言之无物。
县级电视台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宣传喉舌,也是全县人民了解本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主要窗口。
针对各个时期不同的主题宣传,县级台新闻部门必须加强策划力量,定期确立宣传主题,记者在此基础上报选题,编辑筛选组合,都要避免主题报道角度的单一化。
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不可计划的,但对同一新闻事件或一段时间内新闻节目的主题提炼、报道角度、结构安排等方面却因人而异。
记者、编辑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构思,要对报道的选题、角度、方式等进行铺排。
例如“五一”黄金周,旅游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主题,如果仅停留在动态消息报道上,就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13年,笔者所在的舒城台在报道本县4A风景区万佛湖时就打破简单报道游客数量、景点变化等动态消息的惯例,通过具体事件来反映综合旅游情况。
如《六安市至万佛湖风景区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这条动态消息,原先导语是“六安市至万佛湖风景区旅游直通车5 月1 日正式开通。
六安市市民现在想到万佛湖风景区游玩,可就方便多了。
”后期编辑在修改时选取了新闻中的实例作为导语“今年五一节,六安市民李先生一家来万佛湖游玩再也不用中途多次转车了,他们搭乘今天刚开通的旅游直通车一大早就来到了景区。
”《万佛湖农家乐火爆》这篇报道如果按常规写法也无非是景区增加了多少家农家乐,接待游客多少之类的内容,但记者在采访中抓住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年农家乐经营业主都相互抢客,今年因为游客多,许多人主动把客人介绍到别家,用一处农家乐主人在黄金周期间和游客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来反映景区的变化,让新闻充满趣味性。
新闻故事化
新闻故事化特征分析(一)新闻故事化报道定义“新闻报道故事化”如今是我国新闻报道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已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被广泛运用,渗透到新闻报道的各个领域。
何谓新闻故事化呢?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所谓:“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新闻故事化就是采集汇总国内新近报道的新闻节目,搜索其中最具价值、最好看、最有趣的新闻事件,以讲故事的方式和观众共同分享人间百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引领观众了解社会、民情,享受新闻信息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新闻故事化报道缘起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的《60分钟》栏目,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理念带人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
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美国艾美奖评委团对《60分钟》节目的评价是“用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
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是《60分钟》节目成功的核心所在,《60分钟》这点对于目前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三)新闻故事化报道类别分析从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到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从辽宁电视台的《王刚讲故事》到吉林电视台的《牛群冒号》,从开始的单一用故事吸引观众,再到后来的名人效应,现在,荧屏上直接面对观众讲故事的专栏不断出现,真可谓是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是真实的、有代表性、有故事性的,就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
以故事讲述的主体来分,有著名人物故事、准名人故事、百姓故事和边缘人物故事;以关注的题材分,有以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为代表的财富故事,以湖南电视台《真情》为代表的情感故事,以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为代表的探秘故事。
新闻故事化探析
新闻故事化探析作者:邱丽娜来源:《活力》2012年第07期(黑龙江经济报,哈尔滨 150001)[关键词]新闻故事化;趣味性;传播性新闻的故事化报道,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
新闻故事化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在新闻界被广泛认同,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表达方式。
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加之“故事”比“事实”更具趣味性和传播性,从而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也大幅度提升。
一、新闻故事化的涵义对于“新闻故事化”,目前新闻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认为:“用故事式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让人能看到、听到、闻到、甚至能触摸到新闻。
新闻是传播信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讲故事”是一种文艺娱乐,有人担心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新闻,不仅缺乏信息量,而且还流于庸俗,导致新闻娱乐化。
故事化新闻,虽带有故事这个定语,但它仍属于新闻的范畴,具有新闻的本质特性,新闻故事化只是采用故事化这种表现手法来对新闻进行报道和传播,新闻的本质真实性和时效性依旧不变。
二、如何找到好故事既然讲好故事,对新闻的成功意义重大,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好的故事?好的故事素材靠发现、靠寻找、靠筛选。
首先,要有故事意识。
故事意识即故事敏感,如果新闻感麻木,就会对故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白白错过。
其次是要广泛阅读,从有关出版物和文字材料中寻找选题,从采访对象的有关总结、报告、讲话、笔记等书面材料中寻找故事,包括故事线索、故事的蛛丝马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化报道名词解释
故事化报道名词解释:记者通过采访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情节,通过自己的整理将新闻事实以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新闻纪实方法,被称为新闻故事化。
故事化报道特点:
这种运用纪实的方式写出来的新闻报道更加有亲和力,更使新闻具有可读性。
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法是一种突出描绘艺术的写作方法,也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写作方式,对吸引读者有其独特的魅力。
以新闻故事化的写作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新闻枯燥、缺乏新鲜感、空洞的缺点,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更加具有可读性,符合当前的大众口味和审美情趣,使读者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内容,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