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
2024年中考语文记述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例题引领(全国)专题06 景物描写的作用(解析版)
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表达效果景物关注修辞,意象,画面,声色,动静,描写观察角度,意境等。
渲染特定气氛,交代事件背景,为内容、情节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作用烘托人物感情,衬托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展示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推动情节),揭示文章主题。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六、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答题技巧:通过描写...,烘托了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哲学浩渺若尘①家里母亲读书最少。
可是,母亲的话语,却是用一生来验证的哲学。
②小学教室的侧面,是一片宽阔的河堤,种着成片的油菜苗。
③冬去春来。
阳光施展魔法,在碧翠的油菜上,撒上金灿灿的黄金。
春风吹拂,油菜满身的黄金佩饰,像金色的波浪,徐徐地卷舒。
小蜜蜂勤劳地在花间穿梭,飞过的风中,带着浓郁的香甜;蝴蝶上下翻飞,亲吻油菜花的额头,又怕人看见,扇动着美丽的翅膀作掩护,又躲到别处。
④那扇动的翅膀,是蝴蝶向我招手;翩翩的舞姿,挑逗我的好奇心。
我轻轻地踮起脚尖走过去,屏住呼吸,拇指和食指张开,慢慢地向蝴蝶靠近。
蝴蝶突然飞起,我抓了个空,一次、二次………可它依然扇动翅膀,扑腾在油菜花中间。
我依然双手空空。
⑤“挨抽的蝴蝶,我削掉你的得意!”我气急败坏,找来两根竹枝,对着油菜花上飞舞的蝴蝶狂抽。
⑥竹枝飞舞,呼呼作响。
蝴蝶像丧家犬,四处逃窜;油菜花七零八落,遍地金黄点点。
2024年中考语文记述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及例题引领(全国)专题13 记叙文段落能否删去分析(解析版)
记叙文段落能否删去分析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分叙,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1、第X段文字能否删除?为什么?(1)①不能。
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XX,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X X 的联系。
③所以不能删去。
(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XX”)(2)①能。
②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XX,本段内容写的是X X,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XX,而本段体现的是XX;③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④所以可以/应该删去。
2.XX几个段落能否颠倒?(1)不能颠倒。
①因为这些段落是采用XX(顺叙、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
②再答该记叙顺序在文中的作用。
(2)不能颠倒。
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这些段落与上下文的总起句或概括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这些段落是顺承或递进关系,环环相扣。
阅读下面的文章,作答问题。
人桥王斌①“糟糕!前头的路垮了。
”刚刚拐过弯,走在队伍最前头的两个消防队员——张小龙和赵波就几乎同时叫了起来。
的确,就在前方七八米远的地方,这条前天才开辟出来的山路,连同路边的十多根玉米,都已经从一个五六米长的豁口垮塌下去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各题型万能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一)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各题型万能答题模板实用必备! (一)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记叙文阅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如何答好记叙文阅读题却是许多同学头疼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万能的答题模板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1. 概括标题、提纲和段落大意。
这是记叙文阅读中最基础的一种题型,也是最简单的一种。
在阅读文章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把握文章的标题、提纲和段落大意,通俗来讲就是“精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2. 理解词语及词语串反映的意义。
词语理解题常常出现在记叙文阅读中,这就要求我们熟悉一些常见的词语,掌握一些词语的定义和用法。
在解答此类题型时,我们要注意词语的含义、用法和语境,弄清楚作者在使用这些词语时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将有助于正确回答问题。
3. 把握细节,分析细节的作用。
在阅读记叙文时,作者往往通过细节来表达情感和推进故事情节,我们需要仔细地揣摩文章中的细节,理解细节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分析细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当我们深入理解细节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有助于在答题过程中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4. 推理和思考在记叙文阅读中,也常常出现推理和思考题。
这种题型要求我们根据文章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如何做到推理和思考题的高分?首先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文章,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细节,然后根据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独立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回答该类题型的答案时需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有层次、有深度、有思想性。
总之,答好记叙文阅读题,需要我们熟悉一些基本的答题模板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
希望本文提供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
一、关于内容概括
【答题格式】“要素法”概括,人+事情+结果
二、关于标题
【答题格式】“内容+主旨+表达效果
1.概括文章内容;
2.归纳主旨;
3.结合题目特色写出表达效果。
常见的特色及作用有:新颖生动,激发兴趣;点明主旨,便于理解情感;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反问),形象生动,吸引读者;一语双关,含义丰富;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思路清晰。
三、关于品词、赏句
品词:【答题格式】词义(本义、语境义)+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写得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赏句:【答题格式】句子写出了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法有何特殊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等,是否有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四、关于环境描写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内容+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增加其真实性;2.渲染某种气氛;3.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
)
需要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五、关于写作手法
六、关于修辞
比喻:【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情感
拟人:【答题格式】赋予了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情感
排比:【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点+情感。
反问:【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启人深思,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反复:【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必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总结(干货收藏)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 (2)按空间的转换 (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 (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积累)【一】记叙文一、记叙的六要素(概括情节、事件、文章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事件内容规范: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人+事】二、记叙的线索(概括行文的思路、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时间(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关注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地点(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关注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人物(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关注主要人物)事物(以某一个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事件发展变化(关注事件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线)情感发展变化(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暗线)三、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1、※插叙作用(1)交代了……内容;解释了……原因;(2)突出人物……性格;(3)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4)使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5)突出中心……;2、倒叙作用(1)开篇点题;(2)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引出下文……内容;(4)使结构更紧凑;(5)情节上,避免平铺直叙,增强生动性。
四、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以“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作用:(1)使文章更真实;(2)叙述亲切自然;(3)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人称:(以“你(们)”的口吻展开记叙)作用:(1)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情。
(3)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以“他、她、它(们)”)作用:(1)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叙事议论;(3)用于物时有拟人效果,叙述亲切自然。
题型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中的“我”的作用:(1)我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增强故事的真实性;(2)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或烘托人物形象;(3)在我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希望;【主题】五、修辞手法:【答题思路:(1)手法(2)表达效果+内容(3)情感(4)情节】1、※比喻、拟人:把……比作……(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情感,(为下文……作铺垫)。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语文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完整版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一)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
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等;语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强调某方面内容、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
(112345678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七)人称类的考题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等方面的限制,叙述自由。
(八)“方式、手法”的区分(5)(6(7(十)、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顺叙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印象。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避免平铺直叙,启发思考,引起读者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先回答插进什么内容,再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十一)、人物描写:1、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人物描写的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十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一、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b)赏析加点词。
(福建省常考题型)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2、变式设问: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d)思想感情4、答题技巧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1、经典设问: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答题技巧1)、开头作用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2)、结尾作用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旨。
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3)、标题的作用a),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b),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主旨);c),交代文章写作情感;d),点明时间地点,表明写作对象。
e),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f),作为文章的线索。
考点三:分清线索,理清记叙顺序题目类型1、经典设问a).本文的线索是什么?b).联系全文,揣摩作者“以……为题”的用意。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专题一、文体知识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高频考点一】理解标题含义,体会标题妙处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模板1:本文标题表层含义是…… ,在文中的含义是……,其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为……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3.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妙处?模板2:①xx(题目)意思是……,点明(或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主旨、背景、线索、写作对象、故事环境、主要内容);②xx(题目)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xx(题目)富有诗意,为全文营造了……的氛围。
【高频考点二】把握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旨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模板3: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十结果怎么样。
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3.请你概括本文的主旨。
模板4: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景物/形象,表达了/赞美了/揭示了/表现了……的思想/精神/道理/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高频考点三】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1.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模板5:“××”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
模板6:“××”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
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2.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模板7:“××”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动(静)为静(动),用在这里突出了……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品格、精神/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模板8: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或直接阐释句意。
(字面意思可不写)。
4.分析文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作用。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一、标题含义答题模式:①表层含义:(结合文章主要内容作答)②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作答)典型例题:《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故事内容: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同学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答题范例:答:①表层含义:两个同学救起落水的蝴蝶。
②深层含义:赞美了两个同学善良的心灵,呼吁人们应该像两个男孩一样心存大爱。
二、标题作用答题模式: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初步揭示文章中心:(要把中心简要答出来)④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①③⑤作用必答,②④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题:请分析《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个题目的作用答:作用是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初步揭示文章中心:赞美了两个同学善良的心灵,呼吁人们心存大爱。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三、给文章拟标题解题方法:紧扣中心修饰语+关键词例题:以“两个男孩救起落水的蝴蝶”这个故事为例,题目可拟写为《温暖的营救》,“温暖的”是修饰语,“营救”是关键词。
四、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例题:概括《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内容是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男孩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五、概括部分内容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六、归纳人物形象解题方法:①抓主要事件(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去归纳形象)②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③关注侧面烘托④抓直接概括人物形象的关键字词。
必须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决不能只看部分段落。
例题一:请概括刘老师的人物形象。
(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答: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老师。
例题二: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题先总体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虽然中考的语文阅读题有许多的难题和知识,但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解决语文考试中的难题,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记叙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总结表达方法考题形式: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记叙:作用: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
中考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记叙文题型题型一:对内容的整体把握题型1:概括内容(1)概括一件事解题方法:什么人?什么事?(事件的概括要简洁、完整、具体)(2)概括多件事解题方法:先分层找出相关段落,再概括事件内容(注意过渡句、时间词、地点词可起提示作用)题型2:补全情节解题方法:先由给出情节入手分层,再仿照已有格式概括层意题型3:情感变化过程解题方法:由给出情节入手,尽量使用文中表达感情的词题型二:人物题型1: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解题方法:从文中找出对人物的描写,一一分析其性格品质特征或身份特征,最后加以总结、归纳。
题型2:次要人物(事物)的作用1、衬托首要人物(事物)的思想性格从而突出中心。
2、推动情节发展,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常见于小说)3、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次要人物为第一人称“我”)题型三:文章的中心(主旨、主题)题型1: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1)原文寻找:记叙文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常起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自行总结:格式:通过……事,表达了……情通过……事,赞扬了……品质通过……事,讲明了……原理通过……事,揭示了……社会理想(小说)注:表达感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感情,几个主要人物,几方面总结感情,感情是相互的。
题型2:托物言志的散文的中心(1)只写物的文章结合物的外在特性寻找物的象征意义,即物所代表的品格或精神,文中尤其是文尾的议论抒情句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2)既写物又涉及到人的文章寻找物和人共有的品质,密切结合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四:描写知识点: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情形描写包括自然情形(景物描写)和社会情形描写觉得: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细节描写:对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一般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常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直接描写要表现的人物、景物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四周人物或情形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初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2024)
初三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准备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1)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
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
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力求规范▶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赋分是奇数,如 1分、3分等,答案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赋分是2分或4分,答案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语言赏析(1)从修辞方面入手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使……(作用)。
(2)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①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②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③拟声词:运用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流露出××的情感。
(3)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衬托、象征、对比、照应、渲染、烘托、伏笔、铺垫、情景交融等。
(4)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从句子的句式特点入手①陈述句语气平缓,不温不火;②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③设问句、反问句加重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⑤排比句层层深入,气势磅礴。
记叙文答题模板初中
记叙文答题模板初中
一、概括主题
1. 本文主要讲述了______的故事/事件。
2. 通过讲述______的经历,作者向我们传达了______的主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 主人公______的性格特点有______。
2. 从文中可以看出,______是一个______的人。
3. 作者通过对______的描写,展现了一个______的形象。
三、分析情节发展
1. 文章的开头,作者通过______的手法,引出了故事的背景。
2.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通过______的描写,使情节更加紧张/扣人心弦。
3. 文章的高潮部分是______,这一情节使故事达到了顶点。
4. 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______的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分析写作手法
1.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2. 作者通过对______的细腻描写,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
3. 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有层次感。
五、总结感悟
1.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地理解了______的道理/意义。
2.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______的重要性/价值。
3. 作者通过讲述这个故事,使我对______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的15种题型及答题方法一、概括文章内容题1. 题型特点- 通常会问“请概括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之类的话。
2. 答题方法- 找人物(谁)、事件(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
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回答:“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比如说,文章讲小明在一个下雨天,为了给生病的奶奶买药,跑了好几家药店,最后买到药并且奶奶的病慢慢好了。
二、分析人物形象题1. 题型特点- 像“请分析文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问题。
2. 答题方法- 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入手。
如果文中说“小明皱着眉头,握紧拳头说:‘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
’”那从他的动作“皱着眉头,握紧拳头”和语言“我一定要战胜这个困难”就能看出他是个坚毅的人。
也可以从人物做的事情来判断,要是他经常帮助别人,那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三、理解标题含义题1. 题型特点- 问“标题有什么含义”或者“标题有几层意思”。
2. 答题方法- 先看标题的字面意思,再思考有没有深层含义。
比如标题是“那盏明灯”,字面就是一盏实实在在的灯,深层可能是指在主人公迷茫时给他指引方向的人或者信念。
四、分析标题作用题1. 题型特点- “标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
2. 答题方法- 可能有这些作用哦。
一是点明文章的中心,像标题直接说出了文章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者道理;二是作为文章的线索,故事围绕这个标题展开,比如标题是“那条红围巾”,文章就一直在讲红围巾的来历、它和主人公的故事等;三是吸引读者的兴趣,像“会飞的猪”这种标题就很奇特,让人想读下去。
五、赏析句子题(从描写角度)1. 题型特点- “请赏析文中的某句话”。
2. 答题方法- 如果是外貌描写,就说这个外貌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形象,让读者能想象出人物的样子。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生动地写出了她眼睛的明亮,表现出她的灵动。
如果是动作描写,就说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行为特点,像“他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冲”这个动作就写出了他的急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题型(1)概括一件事解题方法:什么人?什么事?(事件的概括要简洁、完整、具体)(2)概括多件事解题方法:先分层找出相关段落,再概括事件内容(注意过渡句、时间词、地点词可起提示作用)题型2:补全情节解题方法:先由给出情节入手分层,再仿照已有格式概括层意题型3:情感变化过程解题方法:从文中找出对人物的描写,一一分析其性格品质特征或身份特征,最后加以总结、归纳。
题型2:次要人物(事物)的作用1、衬托主要人物(事物)的思想性格从而突出中心。
2、推动情节发展,是文章的线索人物(常见于小说)(1)原文寻找:记叙文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常起点明中心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2)自行总结:格式:通过……事,表达了……情通过……事,赞扬了……品质通过……事,讲明了……道理通过……事,揭示了……社会现实(小说)注:表达感情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感情,几个主要人物,几方面总结感情,感情是相互的。
题型2:托物言志的散文的中心(1)只写物的文章结合物的外在特征寻找物的象征意义,即物所代表的品质或精神,文中尤其是文尾的议论抒情句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2)既写物又涉及到人的文章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细节描写:对人物、景物的细致刻画,一般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常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直接描写要表现的人物、景物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题型1:人物描写的作用(1)主要作用:对人物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答题时既要分析人物心理,又要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
(2)对一个人物前后不同的描写其作用是:通过对比照应,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3)通过对人物同一部位的不同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变化题型2:景物描写的作用(1)衬托人物某种心情和性格(2)渲染某种气氛(3)交代人物活动场景、事件发生的背景、时令等,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题型3:补写描写1注意描写类型(语言联想;心理联想;神态联想),2结合上下文,联想要合理衔接,3注意人称要求4字数合理(30—50字为宜)5、力求生动形象,如果是补写景物描写,需考虑其在衬托心情或烘托气氛等方面的作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手法、理解体验、哲理感受等任一角度结合内容进行点评,内容充实准确,语言通顺。
(1)修辞型:对于含有修辞的句子的赏析,先判断修辞,再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作用,有时还要分析表达的感情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偶、反语、借代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将物人格化,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将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排比: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气势,句式整齐,有节奏感。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作用: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注意。
反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作用:加强语气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作用: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增强表现力。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作用: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引用: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的修辞手法。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诗意美)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2.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
比喻句的赏析格式:运用比喻修辞,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特点),表达了……感情。
(2)人物描写型:格式: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心理/情感/品质)(3)其他角度赏析:如从用词、手法、情感哲理等角度赏析题型2:词语的鉴赏(注意:和词语的含义是两个题型)词语含义题格式:本义+语境义(文中的意思)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分析词语所在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可以从词语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或态度、词语类别、词语所属的描写方法等角度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欲扬先抑、作铺垫、设悬念、埋伏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点面结合、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白描、照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用典等重要手法的作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衬托:突出主要事物(人物)的特征,突出中心有的以线索(物)为标题,如《田野上的白发》《梨一样的苹果》《珍珠项链》;有的以中心为标题,如《爱,从来不卑微》;有的以主要事件为标题,如《8分23秒的震撼》;有的以主要人物为标题,如《母亲,我心中的灯》《孔乙己》,有的以时间为标题如《秋夜》《小扇轻摇的时光》;最好做到新颖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时点题句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题型2:标题的含义(1)注重挖掘其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要及时结合中心以中心为标题(2)有些文章的标题有双重含义,答题时既要考虑表层含义,又要考虑深层含义。
题型3:标题的作用答题思路(1)考虑以下作用:揭示线索、点明中心、主旨,概括事件、指明主要人物、点明时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密切结合中心(3)用修辞有生动、新颖的作用题型4 :把“某某”题目换成“某某”题目是否可以。
答题思路:(1)考虑原标题是否有以下作用:揭示线索、点明中心、概括事件、指明主要人物、点明时间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一是以实物为线索。
如《珍珠项链》一文中的珍珠项链。
二是以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如《故乡》一文的线索是“我”的所见所闻三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爱处无声》以“我”对父爱的理解过程为线索四是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如《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注意: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着作用。
我们在选择线索时要根据文章的材料而定。
(2)方法:A:注意文章的标题B: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某个事物C:注意文中议论和抒情语段顺叙:即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有时也可以按照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插叙:在顺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插叙与倒叙的区别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插叙的部分是安排在顺叙的过程之中,位置居中。
倒叙:所叙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叙述顺序上的变化。
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而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中途插入的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断。
题型2:记叙顺序的作用顺叙: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劣势:平铺直叙的手法使得行文过于平淡,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
倒叙:一是突出中心思想;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1、补充交代了(原文概括);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2、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波澜起伏。
3、丰富人物。
4、突出主题(具体写主题)。
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一)位于开头:1.点明主旨,总领下文;2. 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伏笔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二)位于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位于文末:1.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呼应开头或标题2、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1)对于主题上的作用:开篇点题;结尾点明或深化主旨。
(2)表达上的作用: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的方面作用(3)根据具体语境内容作答照应的方法:1、首尾照应;2、前后照应;3、文题照应。
2、对立照应;3、延续照应。
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好处: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引发读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