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土地改革的历史画卷,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的艰辛和对土地的渴望。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又有对政策法规的解释,既有对当事人的采访,又有对历史影响的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和深远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土地改革这一课题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可能对农民的生活状况、土地制度等概念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感受农民的生活环境,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可能对政策法规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同情心,理解和支持土地改革,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土地改革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土地改革。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重点阐述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说课稿第3课《土地改革》
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 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 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 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 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交流学习体会, 培养合作意识, 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 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 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 体验学习的快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图文声像并茂, 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 拓宽知识面。
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 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 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 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1.重点: 土地改革, 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 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立政权难, 巩固政权更难。
新中国成立初,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突破方法是通过录像、图片、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 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2.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
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八、总结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不可忽视,它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 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更多的权益,农业和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新中国 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九、参考资料
课本
学习手册
网络资源
五、土地改革的成效
增加农民积极性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 更多的权益,激发了他们的 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促进工业的发展
土地改革为工业提供了更多 的农产品供应,推动了工业 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稳定 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提 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六、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 元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
这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土地改革课件,采用新版人教教材。本 课件将带您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意义、措施、实施、成效以及历史意义。
一、背景
在农民状况和土地问题的背景下,土地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了解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意义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更多 的权利和地位,推动了农村 社会的进步。
经济意义
通过重新分配土地资源,土 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 展和产出的提高。
社会意义
土地改革打破了封建土地制 度,实现了社会上的公平和 正义。
三、土地改革的措施
1
土地革命
通过武装力量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2
土地改革法
制定法律规定土地改革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农民权益保护。
四、土地改革的实施
1
组织农民协会
2
通过组织农民协会,调解农民之间的纠
纷,维护农民的权益。
3
消除土改中的弊端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共19张PPT)
祖国大陆获得解放
彻底废除封建 土地制度
1952年 1953年
提高了国际地位
课堂 小结
土地改革
原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因 法 时 1950—1952年底 间 律 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 据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容 意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 义 村生产力
随堂训练
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
2.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
B
3.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 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 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1.土地改革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 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 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四川一个贫苦农民的住房
地主收租
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47年10月 1950年6月30日
斗争地主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 地证
土 改 纪 念 邮 票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 桩
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 收年
3.土地改革的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
少数民族地区外,全 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共30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1950—1952)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1.1了.了解解土土地地改改革革的的开原展因及、其经意过义、;性质及其意义; 2.2梳.梳理理中中共共在在近近现现代代史史中中进进行行的的土土地地改改革革,,认认识识到中 国到共中产国党共始产终党代始表终中代国表最中广国大最人广民大的人根民本的利根益本。利益。
归 私 人
平等
农民自己占 所 有劳动成果 有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 1950年冬——1952年底
3.地区:新解放区
4.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
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 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 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 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四: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 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 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 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 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 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 所有权发生了改变,但土地
私有性质没有改变。
归纳比较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类 别 名 称
封建土 地所
有制
农民土 地
所有制
土地 占有者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题1、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土地改革完成D. 三大改造完成3、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5、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对手工业的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历史事件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祖国大陆基本解放C. 抗美援朝运动D. 全国土改基本完成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A. 地主土地所有制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农民土地所有制D.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0、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2、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人教版八下 第3课土地改革(共35张PPT)
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1945年抗战胜利物价跟1937年相比上涨了 9400倍。 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面值最大的货币是国 民党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金圆券,单张60个亿, 一张钞票六后面九个零,60亿的钞票,印了 360多万张,360多万个60亿,你算算得多少 钱,电脑能崩溃了,算这个数,360万个亿, 60亿能买什么,据说能买100多粒米。所以物 价涨了10多年,老百姓受不了。这物价暴涨, 吃一碗面,一碗面条早上起来卖40万,到晚 上再卖120万,一天的物价调7回。
新中国是怎么进行土地改革的?
4、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 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
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的主要步骤之一, 这是江苏省林隐乡第5村公布的阶级划分榜。
思考:土改中是如何 划分阶级成分的?
地主 富农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以地租为 主要生活来源。 一般占有土地、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 也有租入一部分或全部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 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些租入部分土地,都有相当的 生产工具,生活来源依靠自己劳动或主要依靠自己 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占有不完全的生产工具,没有土地或土地不足,一 般都需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地 租、债利的剥削。 一般全无土地和生产工具,有些只有极少的土地和 生产工具,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主。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怎 样的经济形势? 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恢复国民经济?
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 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 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 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 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小孩不敢走 亲戚,怕被亲戚煮吃了。新中国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尽快解决5亿多人民的土地问题,吃 饭问题。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学习任务课时课标:知道土地改革,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
必背重点原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 年开展的土地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新解放区进行的,而不是全国时间1950—1952年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仍然是私有制措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意义政治上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中国存在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的标志是土地改革,而不是辛亥革命经济上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图片解读:(1)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政府广泛宣传这部法律,让广大民众了解土地改革的目的和相关方针政策,广大农民表示热烈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广大农民的拥护,有力保障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实施。
拓展提升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进程教材问题解答【P14材料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P16课后活动】1.废除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2.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第3课 土地改革
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
,在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 (所涉农业人口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总数的2/3 以上)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立即在华东、中南、 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答: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 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占全国三亿多人口 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
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为完成这个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 C ) A.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B.剿灭各地土匪
进行土地改革,得到土地。
(2)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该法 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 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 有制。
(3)“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 定心,地主劳动回心”是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真实 写照,你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根据当时政策,贫雇农和中农可以分得部 分土地,而且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同时也分给地主
知识点2 土地改革的意义 5.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把 “ 三农” 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
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加了26.9% ,达到14000万吨,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D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C.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土地改革3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课程目标: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
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设计5: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没有理由去践踏,应自觉的去维护。
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引导生阅读P12的第一段,了解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真正理解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于情于理都要进行土改。
)正是由于旧封建土地制度的严重盘剥,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简介地主、富农、贫农、中农、雇农的阶级成份划分)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在旧中国的状况是这样的,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怎样的呢?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未进行土改。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地位有什么变化?(大家回顾第1课的内容,是否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中国人站起来,人民当家作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出示材料: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根据材料,自学课本12到13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1、指导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2、此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3、说出土地改革的主要地点、步骤、措施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共1课时)第一教案-----------------------------------教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
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
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重点难点]1、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由于理论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把握。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巩固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教学方法]1、纵向联系法。
通过和以往的土地改革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这次土改的不同特征。
2、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课堂上应该以教师讲解为主。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内容。
3、例证法。
本课所讲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最好能通过例子讲解。
[教学材料准备]多媒体及相关图片[案例一][(多媒体投放图片)学生看书归纳: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得到同学们,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第3课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改革前的中国农村情况2、土地改革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做主人。
3、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4、巩固了政权。
5、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述,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述能力。
充分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案例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
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
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
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
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
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
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1、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毛泽东也很感慨地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如果你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请简单说一说具体的做法?------(进行土地改革……)那么在土改中,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党总结了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
)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主要地点在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
步骤是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家具等。
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
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根据新中国成立前后政治形势分析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
全国各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也比以前有了改变,保存富农政策,能够争取富农中立并且能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
所以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中《土地改革》图和课本P12页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
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通过资料说明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
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4、课堂小结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
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
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
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
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共和国反腐败第一大案,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板书设计]第3课土地改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