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合集下载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通过阅读王阳明的著作,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心得。

首先,王阳明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知识惟独通过实践才干真正得到验证和应用。

这与我们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惟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干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王阳明强调人的内在道德感和良知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内在的道德准则和良知,惟独通过不断修炼和实践,才干发现和发扬自己的良知。

这与现代社会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相呼应。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良知的重要性。

通过反思和自我调整,我努力培养自己的良知,以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此外,王阳明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合作和匡助,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与现代社会强调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要求相契合。

在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努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合作和交流,实现共同的目标。

最后,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理念。

他认为,惟独通过不断修炼和实践,才干使自己的良知得到完善和发展。

这与现代社会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要求相契合。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惟独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才干不断提高自己的良知水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王阳明的著作,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和心得。

他的“知行合一”理念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我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努力将其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常常迷失自我,陷入种种纷扰之中。

然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新路径。

首先,王阳明在书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体悟到道德的真谛。

知识只是一种理论,只有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体验到其中的价值。

这让我深思,我平时是否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没有将所学知识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呢?其次,王阳明提到了“心即理”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内心是最真实的存在,而心中的道德理念就是人与天地之间的纽带。

只有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心与理的合一。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与内心的理念相符,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心与理的合一呢?此外,王阳明还提到了“致良知”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内在的良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修炼,才能真正发掘自己内心的良知,并且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这让我反思自己是否时刻保持着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审视,是否能够听从内心的良知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呢?在读完《知行合一》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王阳明的智慧和思想的深刻。

他的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南。

通过他的启示,我意识到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反思,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始终保持心与理的合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让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与满足。

总而言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通过他的思想,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并且找到了一种修身养性的新路径。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心与理的合一。

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心得范文5篇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心得范文5篇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心得范文5篇我们应该向阳明先生靠近学习,哪怕只是翻一翻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也会让我们受益不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心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心得范文一用几天的时间读完了度阴山先生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收获颇丰,对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心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当然,要收获更多,是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实践,按王阳明的说法,要做到知行合一,要做到致良知。

先梳理下王阳明先生的人生经历。

王阳明出生在贵族家庭,浙江余姚人,是王羲之的后代,父亲王华是状元,家族基因无疑是了不起的。

少年时王阳明表现出聪明过人的神童特质,还有他拥有心无旁骛的专注精神,以及遇到困难挫折坚决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勇气,他很小就立志要做圣人,这样的发愿让所有人惊讶,被人取笑、不理解也好,遇到各种外在的内在的挫折也罢,他始终坚持,终成一代大师,是伟大心学的缔造者,既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又是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集大成于一身,在有明一代,受到万人顶礼膜拜,敬仰爱戴。

他的人生经历可分成几段来看。

20岁之前,是他知识的积累准备阶段,是见山是山的阶段,在这个时间段,他兴趣广泛,对儒家学说、军事、骑射、书法、棋类、甚至道家养生等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有很深的造诣。

这个阶段值得提起的几件事,一个是他说话说得晚,4-5岁还不会讲话,直到有个道士建议改个名字王守仁后,才开口讲话;二是他十七岁结婚婚礼当天,他竟然外出与一个道士聊天忘了时间错过了迎娶新娘。

21岁至34岁,是他心学创建的阶段,是否定之否定阶段,是见山不是山的阶段,21岁,他通过乡试中了举人,对朱熹格物致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竟然对着竹子格了七天七夜不睡觉,终于病倒,甚至产生了幻觉,通过这次经历,他对朱熹的理学产生了疑问,对心学有了初步的思考。

28岁,通过会试,进入中央部门当了个小官,接下来几年,他又对佛学、道家学说的一些理论进行了思考,终认为这二者非真正的道,有个传播非常广的故事,一个得道高僧坐禅3年了,王阳明问他是否想念母亲,和尚从入定中回神,满脸泪回家去了。

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在读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得》一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读后心得。

首先,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知,更是在实际行动中的体验和领悟。

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其次,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内在的良知,它是我们判断善恶、真伪的准则。

只有通过不断的修养和实践,我们才能激发和发展自己的良知,使其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导。

这种致良知的修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修炼,也是社会的需要。

只有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良知,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再次,王阳明倡导了“格物致知”的观念。

他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种观念对于个人的修养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更高的智慧。

最后,王阳明强调了人与天地的关系。

他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我们和自然界、社会环境都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通过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关系的理解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进步。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得》一书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思想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行合一的境界;通过发展自己的良知,我们才能成为行为的指导;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通过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进步。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王阳明的思想,实现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是一部以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为主角的传记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王度。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叙述,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启发,对王阳明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王阳明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小说中,王阳明的一生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他的成长经历、求学历程、官场生涯以及与同事、朋友的交往,都展现出一个具有坚定信念和追求真理的伟大思想家形象。

王阳明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要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小说中,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求学时勇于挑战传统思想,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变迁,从一个年轻的学子到一位权倾朝野的宰相,他的一生充满了荆棘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位不朽的传奇人物。

在读完《传奇王阳明》后,我对王阳明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发性,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被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所困扰,而王阳明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要思想,这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人生和处世态度。

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生活。

此外,王阳明的一生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求学时勇于挑战传统思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变迁,但他始终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成为了一位不朽的传奇人物。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在读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得》后,我深受启发。

王阳明的思想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根弦,让我对人生的追求和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这一思想引发了我对自身修养的思考。

过去,我常常将知识与行动割裂开来,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行动的力量。

然而,王阳明的观点告诉我,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将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智慧。

王阳明还提到了心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心性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根本。

一个人的心性如果不纯正,那么他的行为也会偏离正道。

这让我深思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性是否纯正,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在读书过程中,我发现王阳明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这让我明白了个人修养对于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修身齐家,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此外,王阳明还提到了“格物致知”的思想。

他认为,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启示。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

而现在,我会更加注重观察和思考,力求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去寻找更深入的知识。

通过阅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得》,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了新的认识。

我意识到,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

同时,我也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我将努力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总的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心得》给予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思想让我明白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心性对于行为的影响,个人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及观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我将努力实践知行合一的理念,追求内心的纯正和外在的行为一致,为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书心得体会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参考!!学习王阳明知行合一书心得体会篇一:一开始被作者对王阳明的描述抓住了眼球。

洞房花烛夜与和尚彻夜长谈忘归。

看过虚云法师的故事,对此也不足为奇。

另我称道的是:短短几天时间书法炉火纯青,一代大儒竟然布兵排阵叛乱剿匪。

学习能力如此彪悍,莫非真的有一种普适的方法让人能迅速格物,对天下事了然于胸?什么是知行合一,何以有这么大的魔力?带着这种好奇,继续往下翻,捕获珍珠点点。

王阳明年轻时坚信自己能成为伟人,成王成圣。

尽管为他状元父亲和老师所不屑。

看了本书觉得:志向的远大与否是造成人和人之间差距最根本的因素。

志向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生命观。

和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伟略的王阳明比起来,这个时代的我们,视野、精力局限于自身的享受,物质财富的积累,着实渺小卑微。

王阳明逆圣意忠谏直言被下令流放贵州夷荒恐怖之地,途中又奸宦刘瑾追杀,有幸逃脱后,得和尚指点:勇敢面对,继续前行,否则将引祸家门。

他回家向父告平安,毅然决然踏上贵州的路途,在海上遭遇了风暴。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何等的气度!何等的光风霁月!什么艰难险阻,不过浮云转瞬即逝,何以惧?胸中无事,磊落光明,何以碍?作为王阳明的拥趸,毛泽东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气度也源于此吧!在王阳明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有一个办法,如果是圣人碰到的同样的情况,圣人会做什么样的打算?稍微思忖一下,我就发现这个方法能解决我平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例如,如何与领导相处、如何正确的消费?想到平时那些自找的忧,忍不住笑了笑。

这一刻,我觉得和几百年前的王阳明得到了一丝连接,电光火石般真切的连接,那是一种透过文字跨越几百年的精神上的相通。

想到了佛陀和迦叶的拈花微笑。

物质的欲望,情感的欲望,情感的欲望似乎更高级,也更难以摆脱,所以真正出家的人实在少。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体系被称为“阳明心学”,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在读完王阳明的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他的心得体会。

首先,王阳明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

知识只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这使我意识到,学习知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关键在于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王阳明强调了内心的自我反省和修正。

他认为,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反省和修正自己的内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成长。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人的内心是复杂而丰富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只有通过不断修正自己,我们才能逐渐完善自己,达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王阳明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成长。

这使我认识到,与他人的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最后,王阳明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决定了他的行为和品格。

只有通过不断的道德修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知行合一的理念让我认识到,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他的强调内心的自我反省和修正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修正自己,我们才能逐渐完善自己,达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他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我认识到,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他的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基础,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方式。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是一部以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为主角的传记小说,通过对王阳明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不朽精神。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王阳明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王阳明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知行合一”是核心概念,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实践来体验和实现道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要把道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另外,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内在的“良知”,只要人们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就能够找到正确的道德准则。

这种内在的道德觉悟对于人们在迷茫时能够找到方向,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政治方面,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治国”思想,主张以道德为根本,以人心为本,推崇贤能,倡导以德治国。

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政治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在治理国家时要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要推崇贤能,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利益。

通过阅读《传奇王阳明》,我对王阳明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他的思想主张不仅对于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政治的清明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王阳明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心学为基础,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知行合一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王阳明认为,人们应该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自己的学问得到真正的发展。

在《知行合一》中,王阳明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只有通过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改进自己,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此外,王阳明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

他提倡人们要以诚相待,以善待人,以爱心和关怀对待他人。

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在读完《知行合一》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我也会积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共同进步。

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我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总结起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理解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我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我将继续努力,实践知行合一的理念,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人。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邱敬书王阳明的伟大,创立了王学是重要原因,但一出世的立志读书做圣贤却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有了非凡的成就。

对后人来说,创造新的学派很难,但立志却是可以做的。

而且,立志必须以一生的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

王阳明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

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原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

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就是对‚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

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

良知还有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王阳明后来学生,很多都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古人言,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真正能实现的很少。

王阳明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的‚真三不朽‛。

有一次,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王阳明是中国明代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阅读王阳明的相关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他的思想精髓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我对王阳明心得的详细回顾。

首先,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行动的基础,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和成就。

这一观点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让我认识到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其次,王阳明强调内心的自我反省和修养。

他认为,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反省和修养,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实现自我完善。

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即通过反思和自我审视,发现内心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并根据良知的指引去行动。

这一观点让我深思,意识到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此外,王阳明还强调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他认为,人是天地间的一部分,与自然界和社会紧密相连。

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

他提倡“知行合一”的人际关系,即通过理解和尊重他人,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最后,王阳明的思想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示我要注重实践和行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他的思想也教会了我要不断反省自己,修养自己的内心,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他的思想还让我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理解王阳明的思想,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实践和发展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念,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和理解王阳明的相关著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他的思想精髓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思想启示我要注重实践和行动,不断反省和修养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实现自我完善和更高的境界。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篇.doc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篇.doc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5篇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在“用心读好书奋斗新时代”读书活动中,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是首部全面解读知行合一哲学理念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全传,系统阐述了这位大思想家的核心理念和传世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都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以良知来约束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原本都有一个自我的灵明,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良知在。

在良知的引领下,我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这本书告诉我们: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我们不能固守着旧思想,而应该不断学习,顺应时代潮流。

我们应立足工作本身,勤于钻研,敢于发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

只有这样,在开展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保持不畏艰难、敢于奋斗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挫折、考验和磨练的人生,才能真正地迈向成熟和成功。

我们应认真领悟并努力学习先贤追求真理的精神,始终保留着一颗求知探索的真心,去追求真诚、无悔的人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大的前人交流,和深邃的思想碰撞。

阅读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深刻的文字中去感悟和体会,让优秀的理念引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从而让我们成为更理性、更健全、更饱满的人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2“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即良知,它与生俱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人们可凭良知判断是非善恶;“行”即行为,是指人们的为人处事。

“知行合一”就是凭内心的良知去做事。

这道理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太难太难。

因为王阳明的“良知”所指,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

既然这些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遇到事情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并指导行为,便是知行合一了,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真的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吗?身外环境太多的干扰、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套路,早已遮掩了初心,遇到事情越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越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得

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得

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随笔大全、教学心得、教案大全、诗歌词赋、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经典美文、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ssays, teaching experience, lesson plans, poetry and poem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famous quote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得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得(精选5篇)对一件事有了新的启发和感悟后,不如来写一篇总结,记录下心得,那么今天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得,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知行合一王 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 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在翻开《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之前,我对王阳明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那寥寥数语。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天地。

王阳明,这位被誉为“千古完人”的思想家,他的“知行合一”理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许多困惑的角落。

以前,我总觉得“知”和“行”是两个分开的阶段,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去行动。

但王阳明告诉我,知与行是一体的,只有在行动中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光是空想而不去实践,那所谓的“知”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心血来潮想要学骑自行车。

看着别人骑着车轻松自在的样子,我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掌握平衡,踩踏板嘛。

我在脑子里把骑车的步骤想了无数遍,觉得自己已经“知”得很透彻了。

可当我真正推着自行车来到空旷的场地,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我刚一上车,车子就歪歪扭扭地不受控制,我紧张得手忙脚乱,根本顾不上脑子里那些所谓的技巧。

摔了几次之后,我开始有点沮丧,甚至想要放弃。

但就在这时,我想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我意识到,我之前的“知”只是停留在想象中,根本不是真正的知。

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在实践中调整,才能真正掌握骑车的技巧。

于是,我重新鼓起勇气,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来。

每一次摔倒,我都会总结一下原因,是上车的姿势不对,还是踩踏板的力度不均匀,或者是身体的重心没有控制好。

就这样,在无数次的实践中,我终于找到了平衡的感觉,能够稳稳地骑着自行车前行了。

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知行合一”的力量。

如果我只是在脑子里空想骑车的方法,而不敢去实践,不敢去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我可能永远也学不会骑自行车。

再回过头来看王阳明的一生,他在被贬龙场的艰难困境中,没有被环境打倒,反而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最终悟出了“心即理”的真谛。

他剿匪平乱,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策略,这都是“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

传奇王阳明书籍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书籍读后感

传奇王阳明书籍读后感
王阳明这人啊,简直就是个“全能型选手”。

他小时候就特别调皮捣蛋,但又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那时候他就对很多东西充满好奇,不像咱小时候只知道傻玩。

他一心想做个“圣人”,这志向可把周围人吓了一跳。

但他就是有那股子执着劲,任谁说都不放弃。

书里写他在格竹子的时候,我都忍不住笑了。

他对着竹子看啊看,想格出竹子的道理来,结果把自己给格病了。

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有点傻,但我觉得这就是他探索真理的可爱之处啊。

他不满足于书上说的,非得自己亲自去试一试。

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听大人说火不能摸,可心里就老想着,真的不能摸吗?非得去试探一下才甘心。

后来王阳明的仕途那叫一个坎坷,遭遇各种陷害、打压。

换做我啊,可能早就一蹶不振了。

可是他呢,反而在这些逆境中悟道了。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主角,掉进悬崖却捡到了绝世秘籍。

他的心学就是他的秘籍。

他说“致良知”,我理解就是要听从内心深处最本真的那个声音。

咱们平时做事的时候,往往会被外界的各种东西干扰,比如别人的看法啊,功名利禄的诱惑啊。

但是王阳明告诉我们,要回到自己的良知,按照它的指引去做。

而且他带兵打仗也特别厉害。

别人打仗可能靠的是兵力多、武器好,他倒好,靠的是他的心学智慧。

他能洞悉敌人的心理,还能把自己的士兵鼓舞得斗志昂扬。

这就好比他是球队的教练,不仅懂得战术,还能让每个球员都充满信心,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王阳明是明代儒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主张将知识与行为相结合,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实践行动的统一。

阅读了王阳明的相关著作后,我深受启示,以下是我的读后心得。

首先,王阳明强调了人的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内心是思想和行为的源泉,惟独通过修养内心,才干达到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境界。

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即通过反思和自省,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和道德准则。

这种内心的修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深入思量和反思。

其次,王阳明强调了实践行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惟独通过实践才干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原则,即将知识与行为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惟独将知识付诸实践,才干真正理解和体验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此外,王阳明还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自由选择的能力,不受外界环境和他人的束缚。

他主张人应该根据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准则来行动,而不是被外界的权威和规范所摆布。

他提倡人们要有自信和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王阳明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忽视了内心修养和实践行动的重要性。

王阳明的思想提醒我们要重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反思和自省,发现自己的真实意愿和道德准则。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知识与行为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惟独这样,我们才干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总之,阅读王阳明的著作让我深刻理解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对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修养内心、实践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真实意愿和道德准则,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读后心得在阅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这本书之后,我对王阳明的思想和他的心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王阳明的心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吸收了一些启示。

首先,王阳明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惟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干真正体现其价值。

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这使我意识到,惟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干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王阳明强调了内心的自省和修养。

他认为,人应该通过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内心,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

惟独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修养,才干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仅需要在外在行为上做到合乎道德,更需要在内心深处进行自我反省和修养。

此外,王阳明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通过互相学习和匡助来共同进步。

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即通过发掘每一个人内心的良知来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这使我意识到,与他人的交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实现共同的进步。

最后,王阳明还强调了人的责任和担当。

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即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通过阅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得》,我对王阳明的思想和他的心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思想不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知行合一的理念让我认识到,惟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干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王阳明名句心得体会感悟(3篇)

王阳明名句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知行合一的内涵“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句话揭示了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王阳明看来,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付诸实践,通过行动来实现。

以下是“知行合一”的几个关键点:1. 知识与行动的统一:王阳明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 内心与外在行为的统一:王阳明强调,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应当是一致的,只有内心真诚,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高尚的品质。

3. 知行合一的实践:王阳明主张,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心得体会1. 知识与实践并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一种误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只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然而,王阳明告诉我们,知识仅仅是行动的起点,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因此,我们要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注重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内心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一个人的品质,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更体现在他的内心世界。

王阳明强调,内心与外在行为应当是一致的,只有内心真诚,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高尚的品质。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3. 知行合一的实践王阳明认为,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感悟1. 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要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3)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行合一致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读《传奇王阳明》体会邱敬书王阳明的伟大,创立了王学是重要原因,但一出世的立志读书做圣贤却显得更为重要,为了这个高远的志向努力了一辈子,终于有了非凡的成就。

对后人来说,创造新的学派很难,但立志却是可以做的。

而且,立志必须以一生的坚忍不拔来努力实现。

王阳明以一介书生先后平定多场叛乱,但创立王学才是他在历史中辉煌的根本原因。

王学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基本内涵是知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有它的意义,还一定要还原到生活的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这一理论学说的提出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具有相当冲击力的行为,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有死读书且鄙夷实践的传统,结果是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却干不了半点圣贤事,真正的百无一用是书生。

所以,王阳明提出,要改变这种只讲‚知‛而不讲‚行‛的毛病,其重大意义可见一斑。

我由此想到了现在常讲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实践出真知,理论抽象实践,就是对‚知行合一‛的进一步发展深化。

在提倡‚知行合一‛的同时,王阳明创造了‚心学‛,提出人不一定非要去追寻外面的圣人之道,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这个良知是善的、纯洁的、高尚的,做道德的事才是每个人的本心;应该好好地去发现自己的良知,让良知主宰自己。

一个人真正的要优秀,不管怎么学,怎么做,根本的还是内心。

良知还有扩大的问题,绝不仅仅是内心现有的,境界有多大,良知愈多,实践能力愈强,王阳明后来学生,很多都是自我修炼和不断扩大境界的典范。

古人言,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但真正能实现的很少。

王阳明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的的‚真三不朽‛。

有一次,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如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谈的是花的存在与花存在的意义的问题,亦是认知活动与审美活动的问题。

依认知活动,作为客观存在的花,在山中自开自落,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

无论你看到它与否,它总会存在于此,与我心无关。

并且,花的颜色在科学实验中不可能出现‚一时明白起来‛的现象。

此时的花,只能是作为一个与主体无生命交流,毫无‚意义‛的自在之物而存在,‚与汝心同归于寂‛,不是对象,不是价值实体。

但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主体心灵的情感投射,审美主客体的意向性活动,才使那种‚与汝心同归于寂‛的毫无生命意义的存在物生成为审美对象,才有了花存在的意义,‚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由于我的体验(看),此时的花就有了我的‚良知‛(生命),与我的生命无间隔地一气流通,并成为确证我的生命存在的对象。

因此‚花‛就不在审美主体之外了,而是审美主体的喜怒哀乐等生命活动的显现。

‚花‛的意义的获得正是审美体验作用的产物。

王阳明认为在审美活动中,由于意向性结构,审美主客体同时产生,不可相离,并且审美主体可达到超越时空,亘古亘今,与天地万物同流的关涉人的终极关怀的最高境界。

因此,他对审美体验作了进一步论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 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 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

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

如何与他间隔得?‛又问,‚天地鬼神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具无了?‛曰:‚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与观花一样,王阳明强调审美活动中主客体间的意向性结构中的互动关系及其主体心灵的主导作用。

天地鬼神万物的意义和生命是我的灵明的投射,是我的灵明的延伸和另一体。

同时,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我的灵明也只能是无限的天地鬼神万物的一部分,与其同体,一气流通,不可间隔。

王阳明对审美主体生命意识的感召,就表明其体验美学关涉到人的终极关怀。

作为审美对象的天之高远和地之深广,其自身是无法体认的。

只是由审美主体在‚仰高‛、‚俯深‛等超时空、冥物我的审美活动中,天地才生成了高远深广的审美意象。

同时,审美主体也感到了宇宙之无限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

因此,他感叹‚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但王守仁更要以渺小之灵明去征服、统摄那无限之宇宙。

这是多么崇高、伟大的人类意识! 如果没有人的意识(如死的人),天地万物还有何美丑可谈,更无生命意义可言,世界就永远只在吾心之外。

王阳明认为,‚乐‛作为心之本体,圣人、常人初非有别。

只是常人不能象圣人那样有‚真乐‛,主要在于自寻忧苦迷弃,为世事所累,不能保持一种澄明的‚虚灵‛心境状态。

这种‘虚灵‛的心理状态是审美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虚灵‛不是无知无识的空虚,而是一种‚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的那种精神充实、不为世迁所累和自由的状态。

由此,一旦体悟到‚良知‛(一念开明),‚反身而诚‛,那活泼泼、怡悦自得的‘孔颜之乐‛也就朗现了。

为此,他提出了审美体验的两种基本方式即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

他说:‚人若知这良知诀窍。

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自去消融,真个是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所谓‚觉‛就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是自我醒悟,对人生真谛的瞬间把握,同时也是自我心灵的升华。

又说:‚可知是体来听讲不同。

我初与讲时,知尔只是忽易,未有滋味。

只是这个要妙,再体到深处,日见不同是无穷的。

‛如果前者‚觉‛只注重了‚顿悟‛方式的话,那么,这里‚体‛则关注的是那种渐进性的生命体验过程的方式。

我们知道,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或把握,都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不断深化过程。

对作为‚至乐‛境界的‚良知‛的体验,更是如此。

前述可知,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人生、社会、历史的统一体。

‚致良知‛凝聚着他的审美方式对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的认知和情感,更是他一生在功与过、荣与辱、达与穷之中细细品味人生,体验生命意义的理论升华。

用生命体验人生意义是王守仁体验美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审美体验的核心。

王阳明在强调主体意识的能动性,追求那种‚与物同体‛,‚良知独显,与造物者游‛,‚个个心中有仲尼‛的‚至乐’境界的同时,王守仁强调审美体验在审美活动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王阳明认识到,作为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审美活动不同于纯理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理性的意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感性自由的生命情感活动。

这种审美活动的实现存在于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中。

这种体验既非感性直观又非逻辑理性的心理活动,而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的瞬间把握,是与人的生命活动如情感、想象、直觉、欢乐、痛苦、意志等内心活动密切相关的。

因此,体验亦即是生命体验,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消融的‚至乐‛境界。

正是这审美体验,无生命、无意义的自在之物才可成为审美对象,世界才会向我敞开,意义才能生成,同时,我的心灵也会得到提升,我的存在价值才能被确证。

王学由于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具有鲜明的体验性质,使其美学具有典型的体验美学特色。

这种体验美学是以‚至乐‛境界为目标,强调超然的与天地同体,美善合一,美丑自融的‚孔颜之乐‛。

美是礼的感性显现。

这种体现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美(至乐)只能在审美体验中把握。

在审美体验中,审美主客消融,世界向我敞开,生命意义的瞬间生成,我的存在被确证。

这种体验以‚虚灵‛为前提,有顿悟式的‚觉‛和渐悟式的‚体‛,而细细品味人生、社会、历史更是王守仁所崇尚的。

至此,我们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是体验美学。

正是这种体验美学,王守仁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有了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王阳明认为作为理性内容的善(礼)和作为感性形成的美(文)是统一的,‚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的。

也就是说,善要表现在美的形式之中,而美的形式同时也正是善的表现,具有善的意义,不是外在于善的东西。

因此,他说:‚《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

‚吾心‛即良知、礼,是善的内容,而乐、诗只能是‚吾心‛的外在感性形式。

由此,他说:‚文也者,礼之见于外者也,礼也者,文之存于中者也。

‛这里,他就规定了美是礼的感性显现。

这一命题强调了善与美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社会与自然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同时,在他看来,‚礼‛是存在于感性个体生命之中的体现人的主体意识和人格精神的道德律令,是对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肯定。

这体现了中国美学从道德境界走向审美境界亦即达到‚天人合一‛的‚至乐‛境界的重要特征。

也正是从‚至乐‛境界出发,王阳明认为作为本然状态的‚良知‛无善恶、无美丑。

他说:‚至善者,心之本体。

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

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待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又说:‚良知本来自明。

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

质美者渣滓原少,无多障蔽,略加致知之功,此良知便自莹彻。

‛虽然,‚善恶只是一物‛,‚良知‛本自是美(明)的,但在现实中,由于为世事所累,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利禄缠身,使明镜般的‚良知‛不能朗现,才出现了‚过与不及‛之善恶和美丑之分。

为了解其障蔽,他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应在‚过与不及之处‛多下功夫以致‚中和‛,并使美丑、善恶自融,显现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水无缺‛心灵莹彻的‚至乐‛境界。

王阳明于1506年因反对宦官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

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人的内心中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

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认为: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是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是错误的,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

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

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他自己于7年后对这次略带传奇色彩的悟道叙述说:守仁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扰疲苶,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

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

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

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惧,所谓‚慎独‛(独处时犹如在大庭广众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礼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心灵不受任何染污,这样良知自能百发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