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课堂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官陵湖中心小学陈晨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践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践生活中非常有用。
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2分硬币1枚,小食品1包,100克的味精1包,500克的精盐2包。
教学过程实录:一、交流信息,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评析]课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小调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学习新知的兴趣。
2、师:通过你的调查,你认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哪些单位?生1:克、千克、斤。
生2:公斤、吨、两。
3、师:在生活中,表示物品有多重有两个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单位好吗?师: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表示物品有多重时,有的用克作单位,像一袋QQ糖重25克,一包虾片重1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像小朋友体重30千克,一袋面粉重25千克,一箱苹果重20千克,等等。
你有没有注意到什么样的物品用克作单位,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生:表示比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常常用千克作单位。
二、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你拿起面前的小食品,先跟同位互相说说你拿的小食品重多少克,然后把它放在手里,闭上眼睛掂一掂,体会一下它有多重。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的虾片重20克,感觉很轻。
1:我的草莓丁重10克,感觉特别轻。
生2师:根据你手中的小食品的重量,你能想象出1克有多重吗?你能不能想办法从你的小食品中拿出1克的食品?请各小组研究一下。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_人教版新课标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与千克人教版新课标(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生齐声说:一只小蜗牛。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生:天平。
(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纷纷下位围观)师:瞧!游码的左端停在刻度几?生:l。
师:对!这只蜗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请你们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1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兴趣很高,纷纷掂量、猜测)生1:1克。
生2:2克。
师: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称一称,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稍后,就有同学“耶!我们猜对了!重1克”。
师: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轻哟!师:1克真的是好轻。
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生4:1个小发卡。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魏海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教材解读:“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克与千克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
本节课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再运用到实际中,发展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设计思路:在设计本课时,重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并将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 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
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
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让学生掂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等,体积不同,但质量都是1千克的物品来估计它们有多重。
通过以上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播放视频)师:为什么懒洋洋和喜洋洋都飞上了天呢?生:因为暖洋洋非常的重,懒洋洋和喜洋洋非常的轻。
师:说得真好,那么轻有多轻,重又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位表示物体轻重的新朋友,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师: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学们请看,(出示超市主题图)------------是不是很熟悉?生:超市下面我们一起去超市找找物品的质量吧?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有了这些数据我们也就知道了这些物品的质量了,作用大不大?生:大我们来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习惯用字母g 表示克,kg表示千克从包装袋上我们知道了,一盒饼干,一桶豆油的质量,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一苹果或一小袋苹果,你知道它的质量吗?生:不知道,师:怎么办?我们不能就这样从超市里把它拿走呀生:用秤称的。
师:你可真聪明。
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呢?生:……师:其实在秤的大家庭了很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秤的大家庭并简单的介绍(天平一般称量比较轻的物品,它的单位是克,磅秤一般称量比较重的物品电子秤、盘秤、台秤一般用在超市或者小卖店,弹簧秤一般家用或者用在实验室。
)师:这些秤都能帮助我们称出物品的质量,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枚2分的硬币,猜一猜:这枚2分的硬币质量大约是多少,生:-----,师:到底是多少,其实老师也不知道,这么多的资源咱们何不利用一下呢,老师说的同时手指着那些秤,选择那种秤合适呢生:用电子秤用盘秤用天平(给予鼓励)师:你可真细心,刚才老师已经提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天平来称量。
是的,我们应该选择天平来称量这么2分硬币。
师:我们一起看看称量2分硬币的过程吧!(播放称量的过程)师:看清楚2分硬币的质量了吗?大约有多重?生:重1克大约重1克师:你猜对了吗1枚2分硬币就约重1克。
《克与千克》教学实录 【完整版】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哈尔滨市抚顺小学校孙超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买东西吧其实,在超市里也有许多数学信息呢。
(出示课件)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从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生1:我发现了一桶洗衣液重5千克。
生2:我发现售货员阿姨说苹果重1千克。
生3:我发现那袋饼干110克。
师:这些数据表示什么呢生:表示这些物品有多重。
师:生活中的每一样物品都有自己的重量,购买一些物品时,我们还需要称一称它们有多重,在数学上,我们称为质量。
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样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三种物品:口香糖,番茄酱,阿尔卑斯糖师:同学们,请在你的桌上找到这三样物品,你发现关于它们的质量的信息了吗(学生观察)生1:我发现口香糖的质量是15克。
生2:我发现阿尔卑斯糖的质量是31克。
生3:我发现番茄酱是120克。
师:在这些质量的前面还有3个字,你发现了吗生:净含量。
师:净含量是指物品实际有多重。
这袋番茄酱的净含量就是里面的番茄酱有多重。
师:刚才你拿着这些物品时,有什么感觉生:这些物品很轻。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们都比较轻。
在计量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板书:克),也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g)。
师:除了这些物品,你还见过哪些用克做单位的物品生1:铅笔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2:格尺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生3:橡皮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师: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物品都是以克做单位的,比如说大家喜欢吃的薯片。
下次去超市时,大家可以再观察一下。
出示天平师:这是一架天平,我们可以用它来称量一些物品的质量,用天平称量时,我们会用到砝码,把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到天平的左盘。
我手中的就是1克的砝码。
大家可以在你的学具中找到1克的砝码,请你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
(学生感受1克的质量)师:大家感受到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一找,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学生在学具中找物品)师:你找到了哪种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1:我找了一个玩具小人。
“克和千克”数学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数学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8页。
[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三)情感教育点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授课类型]概念课。
[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盘秤,杆秤,地秤。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一个纽扣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一袋苹果1050克、一瓶椰汁300克、一个果冻25克、一个固体胶30克、一本字典250克、弹簧秤。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观看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你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学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3.仔细观察,你们在这些商品包装上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商品上标有它的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师引导得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一)感知1克的质量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新人教克与千克的课堂实录
克与千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鞭炮声)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
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喜事。
展示图片。
原来今天是村长超市开业了。
村长准备带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参观他的新超市。
(高兴吗?)村长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悦。
他这就向咱们展示了超市的一些商品。
师:看到了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就一起说出来好吗?●【预设】:1一箱苹果。
----- 同学们,你们在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菊花茶12克----同学们可真厉害,一眼就看出了包装上的重要信息,你明白它们表示的意思吗?【预设】:(菊花茶重12克,口香糖净含量重15克,5片装,思考一片装是几克?一枚纽扣约1克,思考为什么是约?一箱苹果25千克,你真了不起连KG是千克都了解。
国际上为了简便,就用KG来表示千克)师:那你发现了这里的千克和克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发现了千克和克是表示物品的重量单位也就是物品的质量单位师:你还见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呢?【预设】:斤两千克,克,吨公斤。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斤和公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克和千克》(二)探索新知师:你能给村长超市的这些商品分类吗?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预设】:(数字分,用途分,单位分。
物体的重量分)师:同学们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了分类。
真棒。
那刚刚有同学是按照分类千克与克分类的,说说这样的分类,你注意到了什么?【预设】(千克是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克是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伟大。
师:在这些商品中,你们认为哪个最轻?为什么?【预设】(纽扣,上面标示:约1克。
✧根据商品上的信息,我们一眼就看出了是一枚纽扣最轻)师:现在每个人从学具中,找到这枚纽扣,是不是和村长超市一模一样的?(是)那同学们,你们试着掂一掂,感觉怎么样?【预设】很轻,感觉没有。
总结这就是1克的感觉。
师:你能从学具中找到约1克的物品吗?我请同学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板书(一枚2分硬币约1克)追问:并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预设】感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教学实录教学内容: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盘秤称物体的方法,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点、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初步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引入师: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同学们有兴趣吗?游戏的名字叫“背一背”。
请听游戏规则:请在小组内任选两名同学背一背,体验一下,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背的是吴琼和薛原,觉得吴琼太沉了。
生2:我背的是高楠和卢丛琳,我觉得背高楠的时候都快背不动了,卢丛琳很轻。
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都感觉到有的同学轻一些,有的同学重一些。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轻重的问题。
(析:用学生喜欢的背一背游戏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建立初步轻重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师:前几天,同学们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含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调查的是食盐,净含量500克。
生2:我调查的是大米,净含量5千克。
…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用“克”做单位,有的用“千克”做单位。
生2:g表示什么?kg表示什么?(板书g和kg)师: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g是克的英文缩写,kg是千克的英文缩写。
(析:学生在汇报交流课前的收集情况时,老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处理的自然、贴切。
)2、认识秤,建立千克的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那如果老师想知道同学们背的书包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1:用秤称一称。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堂实录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预习学案:(出示课件)1.收集并调查生活中的物品有多重?(比一比谁调查的多)2.测量自己和爸爸、妈妈的体重。
3. 搜集、了解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哪些?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感受到每种物品都有一定的重量,只不过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哪位同学把你了解到的情况介绍一下?生1:我的体重是54斤。
生2:一袋面粉重25千克。
生3:一包饼干重110克。
……课前,同学们搜集并了解了一些表示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谁知道有哪些?生1:克和千克。
生2:公斤、斤、两。
生3:吨。
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说了那么多,公斤、斤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而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物品轻重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二、课内探究[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感受1克⒈谈话引入师:1克有多重呢?请同学打开小盒子,从里面找出你认为重是1克的物品。
生1: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的。
师:你的自学能力真棒!(其他学生鼓励。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放在手指上掂一掂,闭上眼睛想一想有什么感觉?生:很轻,非常轻,太轻了。
……师:同学们都用到了一个字“轻”(板书)。
这就是1克。
多轻呀。
谁还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呢?说说看生2:一粒花生米生3:三、四粒黄豆……⒉说一说生活中重1克的物品。
⒊感受10克师:2枚2分硬币是多少克呢?5枚呢?那么10克又是几枚硬币呢?生:10枚。
请同学们拿出10枚硬币放在手心上掂一掂,(小组内每人都掂一掂)把你的感受说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小组内交流10克的感受)⒋感受100克师:请同学们想一想:5个10克,10个10克会是多少呢?生1:50克生2:100克师:请小朋友从你们所带的物品中找找看,哪一样物品它的质量会是100克?你是怎么找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二年级下《克与千克》课堂实录
二年级下《克与千克》课堂实录二年级下《克与千克》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一)背一背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
(生活动,师帮助。
)生:XX比较重,XX比较轻。
师:看来我们的身体是有轻重之分的。
(二)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
生2:我觉得一样重。
(三)引入课题师:看来物体也是有轻重之分的。
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生:有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
师:那么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通用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克和千克。
二、新授(一)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师:那大家都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生: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
(师出示各种物品如豆奶、饼干、洗衣粉、面粉等,标出克和千克。
)师:我们都见过克和千克,那么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呢?(二)感知1克、5克和10克师:这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重,请组长把你们的学具倒出来,每人都拿l枚硬币,感觉一下1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生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
生:1克很轻,跟没有差不多。
师:那么能试着找出其他重1克的物品吗?互相掂一掂。
(生汇报,两枚图钉,两枚曲别针,4~5颗黄豆等。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1:一手掂一个。
生2:先掂硬币,再掂其他物品。
师: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生感知5克,互相说感受。
)师:请大家再感觉一下10克。
(生活动,把10枚硬币放在一起,轮流掂,说感受。
)(三)估计其他克数师:每个组都有一大袋好吃的,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看谁估得最准确,好吗?(生开始估计物品的轻重,互相交流,饼干约50克,干吃面40克,牛奶250克等。
)(四)感知1千克师: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生:两袋重1000克,很重。
《克与千克》优秀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人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85—8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重点:1、掌握重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商店买来的标有重量的.食品、汽水、一桶10千克重的水、小豆子(黄豆、豌豆、胡豆等)、1克重的小石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汽水吗?生:喜欢师:那好,今天樊老师就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如果你能够完成,老师就奖励你10包糖果。
如果你不能够完成,那你就得给我10包糖果。
任务就是在10分钟内1人喝10千克重的汽水,你们敢不敢试啊?生:敢!师:看来这汽水,糖果太诱人了。
显然大家还不知道10千克有多少,那老师告诉你们吧,10千克的汽水就相当于我讲桌上放的这一桶水这么多,你们还敢试吗?(出示一满桶水)生:不敢了!师:那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量单位。
二、授新1、观察、操作领悟新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课桌上的东西,用手捻一捻,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估计一下他们有多重?(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课桌上出示一些食品或标有重量的物体)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生:一瓶胶水大约2两一包夹心饼干大约半斤一支牙膏大约1两多一袋盐1斤重一个果冻重150克、、、、、、(当有人说出克或千克时,教师应给予表扬,他真聪明,已经知道了克(千克)这个单位。
)师:好了,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们真聪明。
我想你们在家里一定是爸爸**的好帮手吧!现在大家再观察包装袋,袋上标有了这个物体的重量,大家一起找一找好不好啊?(学生观察后汇报结果)师:你们真聪明。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可是为了方便,我们国际上就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克和千克-人教新课标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00—103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估一估、掂一掂、比一比等多维体验,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大小表象,形成比较“标准”,进行推理估量,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个性体验,提升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乐于交流、数学思辨的习惯,感受数学的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形成大小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质量观念,建立1克和1千克的大小表象,并能运用“参照物”标准,进行推理估量,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天平,盘秤等。
学具:一角硬币、质量不等的物品若干。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引入新知。
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真有精神,你们知道吗?有一项趣味体育跑步比赛,就是必须让每个人背上一个同学再跑,如果是你参加比赛,你打算选我们班的哪个同学来背?生1:某某同学,因为他比较轻。
生2:我绝不会选我们班的某某,因为他比较重。
师:是这样哦,大家都选体重较轻的同学,这样背起来就没那么累,那要用什么工具称出我们的体重呢?生:秤2.认识秤师:你认识什么秤生1:体重秤生2:台秤师: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3:认识质量单位师:物品用秤称出来后要用什么作单位呢?生1:克生2:千克、斤师:嗯,就像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重量也有它的单位,大家说的斤、两是我国常用的,像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这些都是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还可以用字母ɡ来表示(跟读),千克还可以用字母kɡ表示(跟读)课件出示物品质量师:看,这包菊花茶的质量是?生:12克师:这瓶洗衣液的质量是?生:5千克师:这些商品都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这里还有个净含量什么意思呢?生:盒子里东西的重量师:是的,净含量就是包装盒中物品的实际质量。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及反思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克和千克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渗透估计物品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看、比、掂、估、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增强生活意识,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培养学生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天平、2分硬币10枚、几粒花生、2袋食盐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都摆着老师要求准备的物品,老师心里特别高兴。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大家准备这些物品吗?生:学习克和千克。
师:嗨!用了两个很新鲜的词:克和千克。
【板书:克和千克】还有其他想法吗?生:让我们掂一掂2分硬币和花生。
师:真了不起,已经猜对了一个小活动!生:还可以掂一掂带来的好吃的,表现的好还可以吃了!师:好啊,这个要求我可以满足。
正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这两个新的质量单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师: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单位?生:长度单位。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吗?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说的非常完整,还有其他的吗?生:时间单位。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时间单位都有哪些呢?生:秒、分、时、天、月、年。
(师随生回答板书)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希望学习完这节课之后,你也会和质量单位交上好朋友。
【反思:借助教室内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状态。
在师生互动中强调:质量单位,与之前所学的其他单位进行横向比较,加深认知。
】二.探究新知1.认识克(1)感知1克师:我们面前的2分硬币究竟有多重呢?生抢答:1克。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_
《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_《克和千克》课堂实录及反思绍兴塔山中心校王春风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学会估量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感知体验活动中,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及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感知1克与1千克有多重。
教具: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苹果、薯片、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学具: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苹果、一瓶1千克水、乒乓球、花生、糖、棋子、橡皮、书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方法初渗1、出示:一个大苹果、一个小苹果。
这两个苹果你觉得哪个重?为什么?{你真是火眼金金,通过眼睛看大小就判断出她们的轻重了——板书“看”}2、出示(一个苹果和一包薯片)那我再拿出一包大薯片,再来和它比比,哪个重?为什么?小结出:比较物体的轻重,有时候不能光看物体的大小,还需要我们实际得来掂一掂——板书“掂”二、感知1克,进一步渗透估量方法1、感知1角硬币。
告诉我有什么感觉?{轻}2、小组合作找1克物品: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同学们可不可以从桌上物品中找出和1角硬币差不多重的物品呢?{提醒:小组长维护好秩序,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交流汇报:小朋友们找到了吗?1)生1:乒乓球。
你是怎么找的?2)生2:花生。
你是怎么找的?—{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和引导用双手对比着来掂的方法}3)生3:一颗棋子。
你是怎么找的?3、小结:1)刚才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长兴县第八小学于东顺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这是一枝水笔,从数学的角度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它要多少钱啊?生2:它有多长啊?生3:它有多重呢?师:多少钱,也就是它的价格,要知道价格需要用到人民币单位。
(元角分)师: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生:用尺子量。
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老师告诉你它的长度是15厘米,就是有15个(1)厘米。
师:要知道它有多重呢?怎么办?(称板书)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一只水笔,将本节课的知识置于量和计量的这个大背景中去认识它,让学生体会认识物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学习其他的知识,也可以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去认识。
)二、1克有多重1. 建立10克的标准师:请小朋友们估一估这枝水笔有多重呢?生:500克生:60克师:小朋友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老师告诉你它的质量大约是10克(板书)。
从学具盒里轻轻地拿出水笔,轻轻地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觉一下10克有多重。
有感觉了睁开眼睛。
2.建立1克的标准师:刚才我们感觉了10克的质量,10克里面有10个(1)克,那1克有多重呢?师:想一想,从学具盒里,你能找出质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吗?找到了高高的举起来。
生:1个2分硬币、1粒黄豆……师:你为什么觉得它是1克呀?生1:它很轻生2:它比10克掂起来感觉要轻。
师:小朋友们能和水笔的质量比着来找,你们很有想法。
老师告诉你们,这样1个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是1克。
(2分硬币1克贴在黑板上)师:请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取出这个2分硬币,轻轻地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觉一下1克的有多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
《克和千克》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硬币、台秤、电子秤、人体秤、两袋盐、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种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做背一背的游戏,谁想来?生:〔3名同学分别是胖、中、瘦〕师:请你们三个互相背一背,然后说说自己对同学的体重有什么感受?生1:我觉得沈春鹏最重,王宇洋最轻.生2:我觉得沈春鹏比高一民重.生3:我觉得王宇洋很轻.师:看来,人是有轻有重的.那我们身边的物体是不是这样呢?现在就请你任选两种不同的物体,用两只手掂一掂,互相说说你的感受.生:〔掂物体,感知轻重〕生1:一袋盐和一袋奶比,盐比较重,奶比较轻.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生3:一块橡皮比一本字典轻很多.……师:看来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是有轻有重的.以前我们学习过计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还有千米.师: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呢?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吨.生2:我还知道公斤和斤.生3:我还知道毫克.师:你们知道得真多,看来你们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了.在这些单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千克和克.〔板书课题〕[评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安排了背一背、掂一掂、比一比三个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具体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给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并发现数学知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感受.]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1、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1〕称一称.师: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办?生:应该用秤称一称.师:你们都认识什么秤?生1:我认识弹簧秤.生2:我认识台秤.生3:我认识电子秤和天平.师:今天我们主要要用到台秤和天平.在你们的桌上都放着规格一样的袋盐,两袋盐有多重呢?生:1000克.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看到袋上写着一袋盐是500克,那两袋盐就重1000克.师:我们用秤称一称,验证一下好吗?谁会看这种台秤,说说怎么看?生:现在什么也没放,指针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师:也就是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请每个小组选两名同学拿着两袋盐到前面来称一称.生:〔分别称出2袋盐的重量〕正好1千克.〔2〕掂一掂.师:请同学们把2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这1千克的重量.生:〔操作感受〕〔3〕估一估.师:同学们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同学们借助1千克盐的重量带给我们的感受,估计一下你们小组的水果几个大约重1千克,看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生:〔用袋装水果,估计重量〕生1:我们小组估计8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生2:我们小组估计6个桃子大约重1千克.生3:我们小组估计11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师:现在你们就来称一称吧.生:〔把小组估计的水果放在秤上称.〕生1:〔8个苹果〕多了一点.生2:〔6个桃子〕也多了一点.生3:〔11个橘子〕还是多一点.师:那你们〔生3〕能不能调整一下?生:拿下来1个橘子.师:大家快看,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学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计1千克的重量就已经很接近了.刚才,小组在活动的时候,老师发现有1个小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生:我们小组先是掂一掂2袋盐,再掂一掂5个桃子的重量,感觉有些轻,就又加了1个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认为6个桃子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生:这种方法很好,可以估计的更准确一些.师:他们一边估计,一边比较,有一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象他们小组学习.[评析:这个活动是讨论—体验—交流—再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估得比较准确的方法.当学生体验完,交流后有了进一步感受后,他们产生了再次体验、探究的需要.而这时让学生再次体验,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人人都得到成功的体验.]〔4〕找一找.师:我们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们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大约重1千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生:2袋挂面、4袋奶……〔5〕猜一猜.师:老师这有两样东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铁钉〕你们猜猜哪个重?生1:棉花重.师:为什么?生1:因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铁钉多,所以棉花重.生2:我猜可能一样重,因为铁沉.师:到底谁说得对?你们自己想办法验证吧.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称一称〕一样重.师:那我想问问,刚才说棉花重的同学,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生:物体的轻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师:是啊,物体的的体积大,但不一定重;体积小,不一定就轻.[评析:设计"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学生很喜欢.孩子想获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在活动时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活动学生是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完成的.交流时,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畅所欲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猜想—验证这一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6〕拎一拎.师:老师这还有些东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学们拎一拎,感受这些物体大约重几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标签.生:〔分组拎物品,感受几千克的重量.〕〔7〕说一说.师:除了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还有哪些?生:青菜、面粉……人体的体重.师:想称称自己的体重吗?好,到前面称称吧,一个人称,另一个人读数.生1:王帅的体重是29千克.生2:徐哲的体重是28公斤.师: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2、建立克的质量观念.师:同学们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我这有一枚2分硬币,我们称称它的重量.〔放在台秤上〕生:太轻了,指针根本没动.师:那这枚2分硬币还能不能用千克做单位表示它的重量呢?那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生:用"克"做单位.师:想知道它的重量吗?我们可以用天平称一秤.〔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称重〕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生:1克.师: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动手操作,感知1克〕生1:太轻了,我好象一点感觉也没有.生2:太轻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没有.师:这1克的重量非常轻,看看学具盒里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生:扣、2个曲别针、一个小药片……生:3粒花生大约重1克.师:我们称称看,3粒花生的重量是不是1克?〔在天平上称超过1克,减1粒,再减1粒.〕大家看,像这样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约是1克.师:用手掂一掂你身边的比较小的文具,估计一下它的重量.生:一支铅笔大约20克,一块小橡皮大约1克,一张纸大约5克……3、建立千克与克的联系.师:老师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组互相掂一掂,估计一下它们的重量.[评析:学生经历感知实际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一系列富有趣味的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同时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生1:我估计大袋大约100克.生2:我估计大袋约重150克.师:老师告诉大家,课前老师已经称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生:大约50克.师:对了.每组大小两袋米合起来重多少克?生:重250克.师:那计算一下,4组合起来呢?生:1000克.师:来,我们把这些大米放台秤上称一称,读出数来?生:1千克.师:通过实际称重,我们又知道这些大米的重量是1千克,〔指板书:1千克 1000克〕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千克=1000克师:〔板书结论〕我们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千克和克,有谁知道?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师:那我们还可以写成1kg=1000g三、总结延伸: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我们看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本节课获2005年道里区数学教学优秀观摩课〕点评:本课教学流畅、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一、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老师通过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可以多次体验常见的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单位的正确观念,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通过感知,拉近了抽象的"重量"与形象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这一活动,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证明我们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从这些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二、提供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各人思维也不尽相同,思维的交流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满足认可与欣赏的需要,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认识数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时老师采用了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亲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学情与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克与千克有一定的接触,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
本节课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亲身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再运用到实际中,发展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智能、情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盘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准备天平1个、盘秤5个、5个学习袋(内装1个1角硬币、1粒纽扣、1片海苔、1颗塑料珠子,它们的质量都大约为1克)、5袋100克的黄豆、5包质量为1千克的大米、5包质量为200克的橄榄、3种不同颜色的袋子各5个(分别装上500克、1千克、3千克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2个小伙伴------球(体积一样大),你们猜猜哪个更重?生产生争论。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好办法知道谁猜的对呢?①掂一掂。
②称一称。
师:那谁先来掂掂看?师:要用到称一称的办法就要用到秤?你们都见过哪些秤呢?课件依次介绍秤。
师:这2个球,黄老师在课前已经用秤称过他们的质量了,一起来看看它们有多重。
(实物投影)生:它们的质量是85克和2千克。
师:克和千克都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你们知道为什么红色的球用克做单位,而蓝色的球用千克吗?揭示课题:克和千克【设计意图:学生可能会根据眼睛看到的球的体积大小来判断球的轻重,因此会出现2个球一样重的猜想,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想到用掂一掂和称一称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从2个小球所用的不同的质量单位又能引出课题克和千克。
】二、感悟体验,形成模型1、感受1克。
师:课前你们都去超市里调查了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谁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听。
在我们桌面上有一袋黄豆,你们也找找看它有多重吗?(100克)投影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原来克可以用g来表示,而千克可以用kg来表示。
师: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轮流掂一掂这袋黄豆,感受一下100克的黄豆有多重。
想象一下,如果是1克的黄豆放在你手上掂,会有什么感觉呢?师:你们想知道一克的黄豆大约有几粒吗?我们用天平来验证一下吧。
示范天平称给学生看。
(4粒)师:你们想不想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请小组长为每个组员取出4粒黄豆掂掂看。
师:谁来说说1克重的黄豆掂起来什么感觉?生:很轻,好象什么都没有一样。
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质量大约为1克的物品,就装在学习袋里,把它们找出来掂掂看。
师:谁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大约重1克的物品?生汇报。
师:想想看,你准备选哪一样物品来帮你记住1克有多重?师:现在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刚才你选的那样1克重的物品在手上掂起来,什么感觉?【设计意图:1克是非常轻的,要想准确的建立1克的概念需要借助一些参照物。
在体会100克很轻的感受后,学生能更容易想象1克该有多轻。
让学生经历用天平秤1克的黄豆,这样就能很巧妙的把1克的质量和具体的4粒黄豆建立关联。
而学习袋中的大约质量为1克的物品就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帮助他们建立起1克的概念模型。
】2、认识1千克,教学1千克=1000克。
1)认识1000克师:在你们抽屉里还有一袋物品,把它拿出来吧。
是什么?快轮流掂掂看,跟刚才100克的黄豆比起来,感觉怎么样?师:这一袋橄榄的质量是200克。
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橄榄拿上来。
进行累加。
大家一起来数:200克、400克、600克、800克、1000克。
2)教学1000克=1千克师:那到底这些橄榄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再拿到盘秤上去称称看。
仔细观察秤盘上,指针指在什么位置上?不是1000克吗?指针怎么指着1啊?生:因为盘秤上的质量单位是千克,指针指着1表示1千克。
师:刚才我们知道这一袋物品的质量是1000克,而用盘秤验证的结果是1千克,那也就是说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
板书:1000克=1千克【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由5个200克的物品累加到1000克这一动态的过程,并一同验证了1000克的物品在盘秤上称出来的质量是千克,从而自主推导出这个等式,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了这个等式的,理解了克和千克的关系。
】师:谁能读一读这个等式,让人一听就知道等号左右两边的单位不一样。
生读。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000克=1千克。
现在谁想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啊?请几个同学体验1千克有多重,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都想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呀?在你们的桌上也有1 千克重的物品,快把它找出来轮流掂掂看。
师:跟刚才1克重的物品比较起来,你有什么感受呢?【学情预设:通过前面的各种体验和验证,学生已经对1千克有多重有了一定的认识,跟1克的差别是很明显的,能脱口而出:1千克比1克重的多。
】3)活动:称1千克的物品师:刚才大家通过掂一掂感受了1千克有多重,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称1千克的物品呢?那就称称咱们的数学书吧。
看看几本数学书的质量大约为1千克。
待会儿称完之后,再把1千克的数学书在小组里轮流掂一掂。
【设计意图:创设这个活动一是为了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二是让1千克与具体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物品---每天都要用到的数学书互相关联起来,帮助记忆1千克;三是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生汇报。
(6本)师:你们现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为什么红球用克做单位,而蓝球用千克做单位呢?生:因为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而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感受体验后,要对所学知识建立起清晰的模型,初步感知辨认克和千克该如何使用,这样才能更好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解决问题,推广应用1、春游日记(辨析题)师:有一个小朋友用克和千克写了一篇春游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克和千克都用对了吗?【设计意图:采用春游日记的辨析题的目的是为了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欲望,使每个同学都在练习中得到发展得到巩固。
】2、游戏:猜质量(1)猜1千克的物品游戏规则:掂一掂:红、蓝、绿三袋物品。
猜一猜:哪袋的质量大约为1千克。
比一比:哪个小组猜的又快又准。
出示3袋物品,在小组里轮流掂一掂,猜一猜哪袋的质量是1千克。
汇报。
盘秤验证。
(2)师:猜一猜其他2袋物品的质量分别是多少?投影展示验证。
【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是否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1千克建立起了很清晰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广提高,让学生通过动手掂大胆猜想500克和3千克的物品的质量。
】四、交流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学的开心吗?在开心的同时你还有什么收获吗?作者:郧县鲍峡镇花园小学李家根“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执教者:邓华阳湖北省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指导者:祝才慧湖北省襄樊市教学研究室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又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在设计本课时,重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亲身体验感知,形成质量观念,并将猜一猜、估一估的活动贯彻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克与千克这些眼睛看不见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掂量1个、5个、10个、20个2分硬币,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5克、10克、20克有多重。
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
通过掂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让学生掂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等,体积不同,但质量都是1千克的物品来估计它们有多重。
通过以上动手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几克、几十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称一称和评一评,建立克和千克的进率关系,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在教学本节课之前,我作了如下的调查:①你在超市购物是看过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了吗?②你知道有哪些质量单位?③你估计1枚2分硬币(或者新出版的1角硬币)有多重?④你会认秤吗?你都知道有哪些秤?通过对一个班的60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①有55人从没有看过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识。
②学生大多知道的是克和千克,还有斤、公斤和两。
③有35人听家长说大约是1-10克左右,还有12人说很轻,有3人说不知道。
④60人都会认超市中的电子秤,其中有35人会认盘秤。
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克和千克是模糊的,对1克和1千克的认识更是模糊的,也没有实际测量的经验。
看来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质量观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的估测意识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