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黄鹤楼》

合集下载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翻译赏析《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崔颢。

其诗文如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言】《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羽《沧浪诗话》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注释】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家园。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四年级古诗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知识点

四年级古诗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知识点

四年级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知识点《四年级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知识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也是四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古诗。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诗歌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强烈的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友人孟浩然时所作。

孟浩然要去扬州,李白前来送行,在分别之际,李白写下了这首深情的送别诗。

四、诗句解析1、“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指的是老朋友孟浩然,“西辞”是向西辞别,表示孟浩然离开的方向。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传说有仙人在此乘鹤而去,这里也是他们分别的地点。

2、“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描绘了春天繁花似锦、如烟如雾的美景。

“下扬州”说明孟浩然此行的目的地是扬州,扬州在当时是繁华的都市,以美景和繁华著称。

3、“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人目送友人乘船远去,直到那孤帆的影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

“孤帆”突出了友人的孤独远行,也反映了诗人的不舍。

4、“唯见长江天际流”最后诗人只看到长江水在天边流淌,通过这种描写,更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仿佛那滔滔江水也带着他的深情流向远方。

五、诗歌意境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长江的浩渺,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意境。

在这美丽的背景下,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显得更加动人,充满了诗意和深情。

六、诗歌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将离别之情与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歌既有深情,又有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七、艺术特色1、情景交融诗中将优美的景色与深沉的情感相互交融,以景衬情,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必背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必背古诗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字词注释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 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 人”。 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字词注释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古诗朗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字词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 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 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古诗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 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 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作品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 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 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作品简介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 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 不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黄鹤楼》.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黄鹤楼》.doc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黄鹤楼》小学语文古诗鉴赏:《黄鹤楼》黄鹤楼作者:崔颢年代:唐体裁: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七言律诗,大意说:「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袆,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一一介绍如下:一、以为是仙人黄子安:依《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古代传说,有仙人子安尝乘黄鹤过此,故名。

古诗24首(小学生必读)

古诗24首(小学生必读)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译文及注释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游2、山西村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回乡偶书朝代:唐代作者:贺知章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鬓毛衰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4、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朝代:明代作者:杨慎原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5、天净沙·秋思朝代:元代作者: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知识点精讲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知识点精讲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zhé)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hào)]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注释1.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hú)矶(jī)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yī)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qì)。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去、到。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6.辞:辞别。

7.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8.下:顺流向下而行。

9.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10.唯见:只看见。

11.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同步习题1、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2、比一比,再组词。

黄鹤楼古诗大全300首

黄鹤楼古诗大全300首

黄鹤楼古诗大全300首黄鹤楼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共有300首。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诗歌作品:1.《登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洛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吼,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朝如青丝暮成雪,杨柳岸晓风残月。

北风吹不动,明月照花灯。

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蕲艾绝冠今何在,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6.《黄鹤楼送宋之问》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黄鹤楼送郭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黄鹤楼送友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春夜洛城闻笛》谢亭萧萧竹林寒,大江茫茫去不还。

明月自顾无人管,平沙草尽何人磐?10.《黄鹤楼送崔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黄鹤楼古诗代表了中国文化中黄鹤楼的地位和影响。

这些诗歌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力,饱含着诗人对黄鹤楼及其背后的历史、风景和人文的思考和感叹。

这些诗作以诗人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现力,向人们展现了黄鹤楼的魅力和美丽。

黄鹤楼作为中国历史古迹之一,是楚汉争霸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屹立在长江之滨,犹如一座摩天大厦,高耸入云。

登上黄鹤楼,可以俯瞰整个扬州城和长江的壮丽景色,观赏到江水波光粼粼、山色如黛的美景。

登上黄鹤楼的人,往往会感慨万千,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歌。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悟和体悟。

这其中,孟浩然、杜牧、杜甫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堪称经典,流传至今。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黄鹤楼》,感受其中的意境。

2.理解《黄鹤楼》表达的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熟悉《江南》和《绝句》的内容,领会其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黄鹤楼》的意境。

2.背诵《黄鹤楼》。

3.理解《江南》和《绝句》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三首》。

2.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黄鹤楼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引发学生对黄鹤楼的好奇和向往。

2. 学习《黄鹤楼》(20分钟)•朗读《黄鹤楼》并解释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人对黄鹤楼的赞美之情。

•分段教学,让学生掌握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布置《黄鹤楼》的背诵任务。

3. 拓展(1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江南的风景,引导学生想象江南的美丽风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铺垫。

第二课时1. 复习《黄鹤楼》(10分钟)让学生互相背诵《黄鹤楼》,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记忆。

2. 学习《江南》(20分钟)•朗读《江南》,解释诗意。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分析诗句语言,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抒情情感。

3. 学习《绝句》(20分钟)•朗读《绝句》并解释诗意,让学生领会诗人临别的深情。

•分段学习,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意蕴和情感。

第三课时1. 思考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就所学的三首古诗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 诗歌鉴赏(20分钟)教师结合课文对三首古诗的鉴赏要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从语言、意境和情感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

3. 诗歌创作(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中的启发,尝试创作一两首类似古诗的小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五、课堂反馈教师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完成对古诗的鉴赏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会生活。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小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

2、故人: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

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3、之:往,去。

4、广陵:扬州的旧名。

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7、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8、下:沿江顺流而下。

9、尽:消失。

10、唯见:只能见到。

11、天际: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

《黄鹤楼》教案《黄鹤楼》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字,会写“孟、浩、陵”等三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3。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背诵学过的古诗。

2、通过《赠汪伦》引出新课。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1、生试读全诗。

教师板书全诗。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重点学习“陵”字。

3、再读,体会并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4、师范读,生自读,指名读。

三、学习古诗总结学法1、“知诗人解诗题”(1)学生交流对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认识。

(2)齐读诗题,解释“之”,标注在诗题中。

(3)请同学说说诗题的意思。

(4)总结学法“知诗人解释题”。

2、抓字眼明诗意(1)学生以组为单位,找出应该抓的字眼并划下来。

(2)以组为单位,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字的意思并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

(3)读懂诗句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汇报交流(如:介绍李、孟,说诗句的意思,逐句朗读解释,结合画面阐述,表演等形式)。

教师检查——投影出示练习。

出示图片,绘制地图。

(4)总结学法。

3、入诗境悟诗情(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图文并茂的板书创设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投影出示练习。

(4)总结学法。

4、归纳古诗学习三步法:一、“知诗人解诗题”二、“抓字眼明诗意”三、“入诗境悟诗情”四、背诵并默写五、拓展知识诵读古诗课下搜集表达送别之情的诗歌整理、背诵。

《黄鹤楼》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及其名字由来的传说。

2、能正确,流利地良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3、认识课后11个生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及其名字由来的传说内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黄鹤楼的建筑特点,及其名字由来的传说教学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良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2、认识课后11个生字。

登黄鹤楼最著名的十首诗

登黄鹤楼最著名的十首诗

登黄鹤楼最著名的十首诗《登黄鹤楼最著名的十首诗》一、原文:1.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 《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二、衍生注释:1. 在崔颢的《黄鹤楼》中,“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晴川”:指阳光照耀下的汉江。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2.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里的“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里李白自比贾谊。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3. 《望黄鹤楼》中的“金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玉潭”:指清澈的水潭。

“芝术”:灵芝和白术等中药材,这里指代仙家养生之物。

三、赏析:1. 崔颢《黄鹤楼》-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主题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通过对黄鹤楼古今变化的描写,表达出对时空变幻的感慨以及浓郁的思乡之情。

开篇以黄鹤楼的传说起笔,充满空灵之感,黄鹤一去不返,白云悠悠,给人一种世事无常的惆怅。

后面写到眼前的景色,晴川、汉阳树、鹦鹉洲,然而景色虽美,却在日暮时分勾起思乡之愁,因为在江上烟波浩渺中找不到故乡的方向,乡愁油然而生。

- 表现手法: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两联写仙人乘鹤而去为虚写,后两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

以传说入诗,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又用眼前景物触发真情实感。

同时,诗中的对仗也十分精妙,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子工整,画面感极强。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尽:没了,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辞:辞别。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

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黄鹤楼》古诗

《黄鹤楼》古诗

《黄鹤楼》古诗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古诗原文及译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飘拂。

阳光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长得十分茂盛。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能引起我无尽的忧愁。

这首诗描写了黄鹤楼所在的荆楚大地和其中蕴含的悠久历史和人文故事,表达了诗人的乡愁和思考。

其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成为千古名句,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无情的真相。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登黄鹤楼原文,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鹤楼/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分联详析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8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鉴赏(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鉴赏(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鉴赏(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今译】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简析】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

“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

“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

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

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

《黄鹤楼》古诗赏析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 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 乘:驾。

4. 去:离开。

5. 空:只。

6. 返:通返,返回。

7.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8. 悠悠:飘荡的样子。

9. 川:平原。

10. 历历:清楚可数。

11.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12.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4.乡关:故乡。

古诗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诗词赏析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执教:
对比以下送别诗的诗题: 李 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黄鹤楼与岳阳楼、 滕王阁并称“三大名 楼”。黄鹤楼故址在 现在的武汉市武昌蛇 山,踞山临江,得形 势之要,登楼八面来 风,凭栏可极目千里, 自古是游览胜地。传 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 而去,故称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_广__陵__。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下行 【唐】李白 去年下扬州, 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 心逐江水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诗
句,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黄鹤楼的古诗
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1、《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2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4、《望黄鹤楼》
唐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古诗《黄鹤楼》
黄鹤楼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2、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3、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4、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记》);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