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使至塞上》《黄鹤楼》
诵读欣赏《使至塞上》《黄鹤楼》教学课件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一读:读诗
节奏、字音、注释
二读:读景
通过
一字(词)(句),我
发现
。
三读:读情
通过
一字(词)(句),
我发现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152页
诵读欣赏
陈二军 文峰区宝莲寺镇二中
七年级语文152页
诵读欣赏
《使至塞上》《黄鹤楼》
预习朗读,口齿噙香: 萧xiāo关 候hòu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 崔颢hào
一读:读诗 节奏、字音、注释
萧xiāo关 都dū护
候hòu骑jì 燕yān然
二读:读景
通过景物描写中
一
字(词)(句),我发
Hale Waihona Puke 现。三读:读情
通过
一字
(词)(句),我发现诗
人
。
开元二十五年,王唯奉唐玄宗之
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 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 廷)。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
了作者
之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古诗词拓展:《使至塞上》、《黄鹤楼》 部编版
必背诗词精讲:《使至塞上》、《黄鹤楼》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
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外号“诗佛”,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使至塞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②使:奉命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
属国另解为:汉代时称那些已经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胡天:胡人的领空。
⑨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像一只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地区,也是诗人自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⑩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二云塞外多旋风,⑪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⑫长河:黄河。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⑬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⑭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⑮都护:官名。
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件(共4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 “起承转合” 的结构形式。
首联:起,睹物兴起,直接入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回扣主题。
朗读诗歌
朗读:品律诗之格律美。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是一首五言律诗,读前六句时语 调宜舒缓,读最后两句时语调宜惆怅。 可按“二三”式来划分朗读节奏,如:东 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准停顿 4.读出情感
(3)《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从宰相被贬为荆州长史,王维作为张 九龄提拔的后辈,也受到牵连。奸臣李林甫假意提拔王维,让他担任监察御史出使 边塞凉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认识文体
默读:结合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关于律诗”内容,抢答关于律诗的知识题。 什么是律诗? 一般都有几言律诗? 律诗一般有几句?四联分别是什么?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 号算一句。 这三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哪几句? 律诗一般是哪几句押韵?
朗读:品律诗之格律美。
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 应注意韵脚,韵脚要读得饱满。 可按“四三”式来划分朗读节奏。 另外,还要把握感情基调,这首诗带 着淡淡的哀愁,朗读时要把这种情感
七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使至塞上》《黄鹤楼》教案1
博通教育学生讲义讲义编号: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12.使:出使(1分);征蓬:飘飞的蓬草(1分)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黄鹤楼2014年四川省凉山州六、诗歌鉴赏(共6分)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答:(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答:六、诗歌鉴赏(共6分)2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17、2009年柳州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答案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赤壁、文言文愚公移山等翻译与注释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文言文翻译与注释三峡郦道元[ 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
《使至塞上》 《黄鹤楼》 《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 字摩诘,太原祁州(今 山西祁县)人。唐代杰 出诗人,而且兼有书、 画、音乐之长,他在艺 术上熔诗歌和绘画为一 炉,构成独特的风格。 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他的诗色彩鲜 明,意境恬淡,无论山 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 有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 作。
写作背景
唐朝开元二 十五年(737年 ), 河西节度副大使 崔希逸胜吐蕃, 王维以监察御史 的身份出塞宣慰, 并在河西节度使 幕府兼任判官。 此诗即王维出塞 途中所作。
朝廷的使臣将到边防慰问, 单车欲问边, 轻车从简,行进在居延地区。 属国过居延。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 征蓬出汉塞, 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入北方 归雁入胡天。 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 大漠孤烟直,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 长河落日圆。 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 萧关逢候骑, 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 都护在燕然。 残红。 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 报告都护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 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 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 思想变化。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请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 的诗句,并说说这首诗流露 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 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 自豪之情。
《归园田居》用语平淡 自然,朴素随口而出,“种 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 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 统一起来。
第13课《黄鹤楼》《使至塞上》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6.本诗尾联写到的“燕然”暗用了一个什么典故?有什么作 用?
材料链接: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 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攻,纪 威德也。(《窦融列传·窦宪》)
运用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 故,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和对都护的赞叹。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4.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使至塞上》的颈联 也因此被誉为“独绝千古”,你认为妙在哪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4.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使至塞上》的颈联 也因此被誉为“独绝 汉 阳 树 ,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反衬)
叠词,描绘生机 勃勃的景象。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多用来指游子久去,叹其不归。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3.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见如此美景,不觉痴醉,悄悄地,夕 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①构图美:从上到下,“落日”—“孤烟”—“长河”;从近到远, “孤烟”—“落日”—“大漠”,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 ③色彩美:黄色的大漠,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色彩艳丽。 ④意境美:缓缓升起的狼烟,波澜不惊的长河,即将西下的落日, 意境雄浑。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3.诗人站在黄鹤楼上,见如此美景,不觉痴醉,悄悄地,夕 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
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唐诗五首》译文
《野望》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各色各样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月亮倒映江中像是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江上云霞变化万千生成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钱塘湖春行》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黄鹤楼》译文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使至塞上》译文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3.《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知识及文言文虚词运用口诀知识重点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作者简介王绩(约589一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二、背景与主题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黄鹤楼》原文译文及课堂练习(含答案)
《使至塞上》《黄鹤楼》原文译文及课堂练习(含答案)该资料由764723079友情提供古诗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我奉命到边防慰问,轻车简从,行进在居延地区。
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秋天归来的大雁已飞入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上空。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升起又高又直,蜿蜒曲折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侦察骑兵,告知我都护正在遥远的前线(大破敌军)。
【赏析】1(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表明慰问使团规模不大。
开头紧扣“使至塞上”,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2(颔联写景——塞上秋景。
紧承前句,既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苦闷、抑郁。
3(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颈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直”状写孤烟之高,“圆”状写落日之低。
这两个词突出了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4(尾联叙事——途中得知军情。
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主题:作者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描写沿途风光,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愤、苦闷和抑郁,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6(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画面奇丽壮美。
以大漠、秋天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原文】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仙人已经骑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一栋黄鹤楼在这个地方。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的离去而有所改变)天气晴好,远远望去,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长得繁茂浓绿。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眺望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什么地方。
看着远方烟雾笼罩的江面,使人忍不住心生忧愁。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使至塞上译文使至塞上1、单人独乘,轻车简从,到边疆去慰问、察看,我身为使者路过居延。
2、随风飘飞的蓬草,飘过边塞,振翅北飞的归雁,又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3、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烽火台上燃起的一股浓烟直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村着落日的残红。
4、在萧关遇上侦察骑兵,报告唐军统帅就在燕然这边防前线上大破敌军。
黄鹤楼1、从前那位登仙的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如今在这里只剩下了一座黄鹤楼。
2、黄鹤这一去将不再回返,人们能看到的有那千载漂浮不尽的白云还在楼头唐唐悠悠。
3、呵,眼睛水道分明,远远望去,历历在目的是汉阳树,附近绿色撩人,那芳草萋萋的地方,便是鹦鹉洲。
4、看,天已经傍晚。
请问:我的故乡该在哪儿才是?默对着这江上起伏的烟波呀,真使人不胜忧愁!归园田居1、在南山脚下种了豆子,杂草茂盛,而豆苗却稀疏。
2、早起,去南山下除杂草,到晚才戴月荷锄而归。
3、狭窄的山路旁草木长得很高,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4、衣服沾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称了自己的心愿就好。
采莲曲绿萝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应争艳。
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底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莲叶1、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的清香。
2、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他们没有采摘荷叶,留下荷叶,给雨戏水的鸳鸯遮盖。
赠荷花1、世间的人们对待花和叶态度不一样,把花栽入金盆,而把叶子变成尘土。
2、只有荷花是绿叶红包相配相映,荷叶的舒卷,荷花的开合,全凭自然。
3、荷花荷叶长期互相辉映,荷叶减少,荷花衰败,令人愁苦难当!白莲1、他不施脂粉,长受艳丽的红莲欺凌,这样淡雅高洁的花,真该开在瑶池仙境。
2、看他淡漠无情,有谁知道她的无穷幽恨?秋天清晨她摇摇欲坠,正当月晓风清。
莲1、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卖莲房,为此,我们不去西湖划船郊游玩赏。
2、莲农随时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连内的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和月色的清香。
第13课《唐诗五首》知识点梳理++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已经离开,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飘飘荡荡的白云。
晴日里的汉阳原野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分明;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草木茂盛。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我的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的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0.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1.首联使用了哪种修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用典,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刻画出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月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寄托着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
“千载”和“空悠悠”时空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空”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无限怅惘之情。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岁月易逝、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
3.“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现了仙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诗人因漂泊在外而内心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4.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画面: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炼字:“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晰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象,而且这两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5.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
苏教版语文《使至塞上》《黄鹤楼》《归园田居》诗歌赏析题
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铜仁地区】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思想感情两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理解。
(4分)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广西玉林】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D)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
“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
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连云港中考】4.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连云港中考】“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使至塞上黄鹤楼诗词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使至塞上黄鹤楼诗词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黄鹤楼》、《使至塞上》赏析题《黄鹤楼》赏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袆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
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
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
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
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
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
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
悬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姜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鹤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
初中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笔记
初中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笔记
以下是《初中语文第四课古诗四首》的笔记,主要包括了《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四首诗的重点、难点、主题和诗意等:
1. 《野望》: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2. 《黄鹤楼》:诗人崔颢以绚丽斑驳的诗笔,既描绘了黄鹤楼一带壮丽辽阔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代表作。
3. 《使至塞上》: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流露出诗人对都护以及守边将士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4. 《渡荆门送别》:此诗主要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送别时沿途所见两岸山村春江晚景,展现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富有情调的壮美画面。
希望这些笔记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四首诗。
第13课《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
炼字:“空”字,有无限感 慨,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 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 中。 内容:从神话传说落笔,增 添神秘色彩。
赏析诗句——悟语言之精
颔联 (承)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空悠悠“,强调时间的渺远,表达了 诗人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 内容: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 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更加催生了乡愁。
他的一生被称为“倚风自笑觅禅音”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 勃律( 在今克什米尔北)。第二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 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奉命出塞慰 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 诗作于赴边途中所见所感。
《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再与诗歌 本身具有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分明的音乐美。
深入探究——学习写法之巧
1.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 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理解诗意——体会内容之妙
传说中骑鹤 飞去的仙人
离开
这
只剩下,仅留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译 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 鹤楼。(仙人驾)黄鹤译文离去不再返回,千百年来 (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理解文意——体会内容之妙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尾联→思乡之情→抒情
吊 古 怀 乡
使至塞上
王维
学习目标
01 02 03
初识作者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使至塞上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二 概括内容,领会意境。
结合书下注解,用自己的话说说 全诗的内容,可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 和想象。
诗歌大意
古代的神仙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个 地方只剩下了黄鹤楼。
品味诗中的“美”
再读诗歌,说说哪几句写 得最美? 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可从关键字词、修辞、句式 特点、思想感情等角度进行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对仗工整,描写出了塞外雄奇壮观 的独特风光,画面开阔壮美,意境雄浑。
“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圆”字凸显 出落日之低,准确地描绘出大漠、长河地区的 平旷空阔。
在萧关遇到侦察骑兵,报告都护正在前 线大破敌军。
合作探究:
你知道 “蓬草”“大雁”在古诗中一般有 怎样的含义吗?
“蓬草”随风飘荡,古时候游子见到 它,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而在外漂泊的 游子见到秋天大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漂泊之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 又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这两句实写了诗人在路途中见到的塞 外秋景,也隐含诗人自己以“蓬”“雁” 自比,抒发受排挤离开朝廷的惆怅,寂寞, 产生身不由己的感觉。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下临长 江,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 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江南三大名 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历史上屡 毁屡建,因其景色壮丽雄伟,历代名 人在黄鹤楼上留下了大量诗文,使得 黄鹤楼极负盛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李白、崔颢等人。
崔颢,唐朝诗人,作品有《崔颢诗 集》,宋代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 中说:“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 鹤楼》为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使至塞上》《黄鹤楼》
学习目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古诗,并能对诗中的名句进行赏析。
重点
领会古诗描写的意境及主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难点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杰”王勃,那么大家知道“诗佛”是谁吗?(王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使至塞上》以及另外两首诗。
(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州人。
21岁中进士,张九龄为相,提任他为右拾遗,后升任监察御史。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使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判官。
这首诗就是他在出塞途中所作。
晚年生活还是半官半隐,悟佛参禅,思想比较消沉,世称“诗佛”,著有《王右丞集》,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史并称为“王孟”。
苏轼评其诗画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二年中进士,任尚书司勋员外郎,诗名颇大,《全唐诗》编诗一卷。
三、字词正音:
候骑jì燕yān然崔颢hào萋萋qī
四、学习《使至塞上》
解题:使:奉命出使。
至:到。
塞上:即塞外,旧指外长城以北地区。
即:奉命出使到塞外
首联:紧扣题目,交代自己这次出使的任务是“问边”,已到的地界是“塞上”居延。
颔联: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游子见枯蓬随风飘荡,会产生身世浮沉之感;望秋雁南飞,常引起乡思之愁。
汉塞:汉代关塞,这里以汉代唐。
胡天: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上空。
颈联(名句赏析):名句。
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直:状孤烟之高;圆:状落日之低。
这两个词极状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这两句诗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途中得知军情,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小结:本诗叙事写景相结合,但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篷、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五、学习《黄鹤楼》
导入:复习四大名楼及相关诗句。
——鹳鹊楼(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又名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鹊楼》);
——黄鹤楼(湖北武汉武昌蛇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
——岳阳楼(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滕王阁(江西南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传说: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鹄经达蛇山,又说费褘登仙乘黄鹤在蛇山休息,所以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
楼因山而得名。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历代七建七废。
近年新建的黄鹤楼壮丽雄伟、下临长江,是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
因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成为了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前四句从传说落笔,(作用: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
(“黄鹤”三见、“空”字重出,但由于上下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实景。
名句。
尾联:紧承三联而来。
诗人的家乡汴州在武昌东北,从黄鹤楼隔江可见汉阳树、鹦鹉洲,却不可能望见家乡。
日近黄昏,自然会勾起乡思,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小结:本诗情景相融,乡思乡愁悠悠飘荡。
所以等到李白来,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有模仿《黄鹤楼》之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六、当堂诵读。
七、归纳总结
古诗诵读小结:如何赏析一首诗词?
明确: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②读懂诗歌,体会感情。
③感悟品味,分析特色。
④熟读成诵,增加积累。
八、巩固拓展
1、背诵并默写二首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叙事与写景结合
黄鹤楼
崔颢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