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赋

合集下载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赋、骈文与散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诗赋、骈文与散文

四,南北朝辞赋的创作情况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体物言志"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体物言志",讲究文采,韵 散相间,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汉以后,赋或向骈文方向发展,或进一步散文 化.接近于散文的为文赋,接近于骈文的为骈赋. 南北朝辞赋大多呈现出骈体化的趋向.宋代有 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 鲍照的《芜城赋》;齐,梁时代有江淹的《恨赋》 和《别赋》,庾信的《小园赋》和《哀江南赋》. 别赋》,庾信的《小园赋》 哀江南赋》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 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 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 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 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 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 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诗体赋与写景文
诗体赋是齐梁文章新变的成果,这是对赋 的抒情化或诗化的进一步尝试.如沈约 《愍衰草赋》. 愍衰草赋》 还有一些作家将五言与七言诗句式错杂地 用于赋体,如萧悫《春赋》 用于赋体,如萧悫《春赋》.其后庾信的 同题赋运用得更为娴熟. 写景文的成就也引人注目.如丘迟《 写景文的成就也引人注目.如丘迟《与陈 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 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 的《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郦道元认为,应该在对现有地理情况的考 察的基础上,印证古籍,然后把经常变化 的地理面貌尽量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郦道元决心为《水经》 作注. 郦道元在给《水经》 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过程中,十分注 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同时还博览了大 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详细的地图. 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 据统计,郦道元写《水经注》一共参阅了 四百三十七种书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 郦道元终于完成了他的《水经注》这一名 著.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

文综复习24: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模拟练习题一.作品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庾信《哀江南赋序》。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杨衒之《白马寺》,孔稚圭《北山移文》,谢惠连《雪赋》,谢庄《月赋》,江淹《登楼赋》、《恨赋》。

二.解释:1、骈文 2、诗体赋 3、《别赋》 4、《水经注》 5、《洛阳伽蓝记》三.填空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

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

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

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

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四.简答1、试述“三曹”散文的内容和风格。

2、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3、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4、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5、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6、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五.论述1、试述南朝美文衍化所表现的各个方面,你对它们有何评价?2、齐梁时期,文学的“新变”有哪三个方面?试作简要说明与论述。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新祥旭考研辅导】中国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的辞赋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文坛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其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突出: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句式结构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熟;赋体也趋于骈化。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一、“以气质为体”与“以情纬文”。

(一)沈约将建安文风归纳为“以气质为体”(《宋书·谢灵运传论》),气质体现为个性,文学更注重个性表现。

曹丕“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陆机“吐滂沛乎寸心”(《文赋》)建安辞赋、书信、诏令等的创作,既表现为对旧体载的改造,也表现为强化应用文的文学性,开其后文章创体增类、标能竞才的风尚。

(二)刘勰“气爽才丽”评魏三祖(《文心雕龙·乐府》),“气爽”与“才丽”结合,是建安群才共同特点。

沈约:“二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宋书·谢灵运传论》)建安文章重“气质”,故对藻饰讲求情辞相称,为后世建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三、曹操教令有通脱之风,思想无所顾忌,行文风格不拘常例。

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身世志愿,恳切坦率:“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因称心而言,流动率真之气,易带个人色彩。

四、曹丕、曹植的书札。

写作动因似无具体事由,内容多抒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裁书叙心,情文并茂。

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曹植《与吴季重书》、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曹丕“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与吴质书》)。

“乐”,透露出创作与鉴赏双方对作品文学性的瞩目。

繁钦《与魏文帝笺》、吴质《答东阿王书》、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增加用典和骈偶成分。

从总趋势上看,建安文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

五、词赋。

(一)词赋的新局面—抒情小赋,拓展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的发展方向,魏晋之际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随着情感表现领域扩大,作者表现力在个性化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简)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简)
《男 松 远洛女。而神主仿望赋佛之人》兮,公虚第若皎之构轻若间自二云 太的己节之 阳情在蔽 升意洛魏月 朝缱水, 霞绻遇晋飘 ;却神辞飖 迫又女兮 而赋因的若察人故流之神事风,殊。之灼途渲回若而染雪芙无了。
法 蓉交出接渌波的。惆秾怅纤哀得怨衷,,格修调短高合雅度,。感肩情若真削切成,,具腰有
❖较 如一高约、的素建。审安延美、颈价正秀值始项。,时对皓期神质的女呈辞容露赋貌,、芳情泽态无的加刻,画铅非华常
细 弗(致御一生。)云动王髻,粲峨前的峨所《,未登修有楼眉。赋联如》娟开。头丹一唇节外:朗,皓齿内 鲜(。二明)眸曹善植睐的,《辅洛靥神承赋权》。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 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 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接归(着不一抒得)写创的王对作忧粲故缘思的乡起联《的系登思起楼念来赋之,》情揭,示把了眼当前时之南景北与欲 “壅隔内”容的政治背景。
最后进一步抒发时难未平、壮怀莫展的感慨。
《登楼赋》篇幅短小,语言精美,多用骈句, 写景与抒情结合紧密,是魏晋时期辞赋转变 阶段中的代表作之一。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
南朝刘宋时期的辞赋同整个文坛一样,风气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第,即三变节平淡南为绮朝丽辞,赋变典雅为新奇,
语不单行、文益藻绘,色彩更为浓丽。
杰❖出一的、辞刘赋宋有时鲍期照的、辞谢赋惠连、谢庄
鲍(照一赋)今鲍存照十的篇《,芜《城芜赋城》赋》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 作。
《芜城赋》是一篇慨叹历史兴衰变化的吊古之作。 芜城指广陵(今扬州),广陵在西汉时已成为繁 华都市。到刘宋时,连遭破坏。鲍照大约于大明 四年至广陵,见其荒凉破败,乃作此赋以抒发其 今昔盛衰之感,故以“芜城”命篇。

魏晋的赋税制度

魏晋的赋税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制度以曹魏的租调制和西晋的课田制和户调式为代表。

曹魏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具体的赋税额度为“收田租亩四升,户生绢两匹,绵三斤”。

到了西晋,赋税制度有所调整,实行课田制和户调式。

课田指的是应向国家纳税的田地数量,而户调则是户税。

具体来说,丁男(16-60岁)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13-15岁和61-65岁)25亩,每亩纳粮8升。

在户调方面,丁男之户每年纳绢3匹,绵3斤;丁女或次丁为户者折半交纳。

与曹魏相比,田租增加了一倍,户税增加了二分之一。

28魏晋南北朝辞赋

28魏晋南北朝辞赋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第一节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辞赋作家与辞赋作品,据严可均辑《三国六朝文》和陈元龙辑《历代赋汇》统计,有作品保存至今的作家有二百八十四人,保存至今的作品(包括残缺)有一千零九十五篇。

其总数为今存汉赋(包括残缺)的六倍。

而且辞赋作品在五十篇以上的作家有曹植(五十八篇)和傅玄(五十六篇),这也是以前未曾有过的盛况。

这个时期辞赋的发展具有下述特点。

第一,抒情化的复归,并有明显的诗赋合流的趋势。

先秦辞赋虽也有述理与体物的内容,但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先秦辞赋,抒情化是其主导倾向,具有作家鲜明的个性特点。

汉赋虽也有抒情之作,但主导倾向是以体物为主的散体大赋。

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它们或表现对人生的执着追求,或反映现实人生的困苦,或描写自己的坎坷命运,或叙述田园山水的乐趣,或歌唱自己的生活情趣,或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华美,表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

不仅内容逐渐诗化,形式也逐渐融入五、七言诗句;随着永明新体诗的产生,诗句逐渐律化,融入辞赋的诗句也逐渐律化。

辞赋出现这种抒情化与诗赋合流的趋势,是当时哲学思想和文学观念演变的结果。

第二,语言趋向骈偶化,出现辞赋的一种新形式——骈赋。

骈赋的基本特征就是语言骈偶。

骈偶是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导倾向。

这个时期的一些大赋,如何晏《景福殿赋》,谢灵运《山居赋》,沈约《郊居赋》,庾信《哀江南赋》,都是骈赋。

所谓骈赋,就是用骈文的艺术写作辞赋。

第三,艺术风格由汉代散体大赋的堆垛板滞转变为清深绮丽。

汉代散体大赋的特点之一是“铺采摛文”,但汉人理解的“文采”,只局限于文字的华美。

因此,汉赋的语言风格往往是罗列名物,堆砌双声叠韵形容词。

汉大赋的另一特点是“体物”,而汉人理解的“体物”,就是“极声貌以穷文”,只求形似,一般不注意情景交融。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文学流派,即诗、文、赋,其中赋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主要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思想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文学形式。

当今,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问题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进行深入研究。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整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文献的整理,主要是针对“子夏”、“青琐”等赋文献的整理工作。

首先,关于子夏,由于它有较为完备的分类,根据名人的不同而收录的多种体裁的赋文,所以可以组成完整的子夏本,以及根据文字形式和体裁进行分类。

其次,关于青琐,由于它融合了诗、文、赋、谷、国形式,可以收录多种形式的文学体裁,因此根据文字形式和体裁组织青琐本,以及与子夏相关的文字记录。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研究
1、分类研究方法。

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可以以“子夏”、“青琐”等赋文献为基础,根据文字形式和体裁进行分类研究,并且从整体上把握赋文献的基本特征。

2、文学比较研究方法。

从同一作家的不同赋作品中,可以体现诗人在传统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的审美精神;也可以从不同作家的赋作品中,将不同的审美精神进行比较,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发展趋势。

三、结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可以充分展现出古代文学创作的水准,以及文学发展的趋势,为古代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和散⽂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赋,⾃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赋,但咏物抒情⼩赋占了较⼤的⽐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与⼩赋作者于⼀⾝,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种增加语⾔对称美的修辞⼿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代之⽂学”。

骈⽂和散⽂是相对⽴⽽存在的。

散⽂是⼀种⽐语⾔精练⽽⼜不受形式约束的⾃由体⽂章。

由于⽂⼈⼤量地⾃觉运⽤骈偶这种修辞⼿法,因⽽南北朝的散⽂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的是北魏郦道元的《⽔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是咏物赋增多,⼤多取材于“草区禽族”,⽽在此外的⼀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则表现为除个别⼤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也⽇趋活泼,很⼤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神⼥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个神⼈相恋,⽽⼜⽆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氛与神奇⾊彩。

作者将⼀位端庄秀丽的美⼥形象刻画得⼗分⽣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的神情,更画出了⽔上⼥神的特点,给⼈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动⽆常则,若危若安,进⽌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宋⽟《神⼥赋》可以⽐拟。

王粲在辞赋⽅⾯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魏晋南北朝骈文名篇

魏晋南北朝骈文名篇

魏晋南北朝骈文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学形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骈文名篇:
1、《洛神赋》:这是曹植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与洛神相遇的故事,以及洛神的美貌和神态。

2、《登楼赋》:这是王粲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和感想。

3、《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的一篇骈文,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决心和喜悦。

4、《闲情赋》:这是陶渊明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对一位美丽女子的倾慕和相思之情。

5、《芜城赋》:这是鲍照的一篇骈文,描写了芜城的景象和历史。

6、《恨赋》:这是庾信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人生中的离别和遗憾。

7、《别赋》:这是江淹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人生中的离别之情。

8、《哀江南赋》:这是庾信的一篇骈文,描写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哀思。

这些骈文名篇各有特色,有的描写细腻,有的情感真挚,有的思想深刻,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魏晋南北朝武功赋论略

魏晋南北朝武功赋论略
色提 供 了方便 。 关于武 功赋 , 按照 马积高先 生 的说法 , 我们可
以推 知武功 赋应该 是 由两汉行 旅赋 发展而 独立 出
功” 之释 义和所 选 具 体赋 作 可 以看 出 , 武功 赋 ” “ , 主要描 写军旅 生 活 , 包 含 军 事征 伐 和 兵威 , 战 应 “
痕 迹 , 这 数 量 不 多 的 赋 作 在 一定 程 度 上 折 射 了当 时 的 社 会 历 史 和文 化 心 理 , 艺 术 上 也 为 后 世 的 武 功 赋 创 但 在 作 提 供 了 一 些借 鉴 。 关 键 词 : 功 赋 ; 安 ; 旅 ;战争 武 建 行
中 图分 类号 : 2 0 I6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2 0 ( 0 0 0 —0 2 0 1 0 — 6 3 2 1 ) 50 9 — 4
第 5 期 21 0 0年 1 O月
华北 电力大 学学 报 ( 会科学版 ) 社
J u n f hChn e ti P we ie st ( o a ce c s o ral r ia Elc c o rUnv i S cil in e ) o No t r r y S
代 赋汇 》 收清代 以前 赋共 4 0 0 0多 篇 , 而所 选 历代 武 功赋共 6 篇 , 5 可见这 类赋作 所 占的 比重 并不很 大 。以时 代来 分 , 两汉 无 , 国至 隋 1 三 1篇 , 4 唐 3
篇 , 7篇 , 1 , 3篇 。 宋 元 篇 明 L 由此可 以看 出这 类 1 赋作在 朝代分 布 上很 不 平衡 , 这个 数 字 并不 能 完 全准确 地反映 历代 武 功 赋 的全 貌 , 是 因 为他 收 一 的不全 , 比如单 就三 国来看 , 徐干《 序征赋 》 也应属 于武功 赋范畴 ; 再者 , 历来不是 以“ 字命 名 的赋 征” 作 , 可能有与 战 争相 关 , 也 比如 陆机 的《 吹赋 》 鼓 ;

魏晋南北朝赋史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赋史读书笔记

魏晋南北朝赋史读书笔记今日读了魏晋南北朝赋史,得到了诸多感悟。

南朝四代,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很有意思,不是刀光剑影杀出一条血路夺了人家的江山,而都是通过貌似温情脉脉的“禅让”来荣登皇帝宝座的。

禅让在南朝的轮番上演,虽然少了些血雨腥风,却充斥着更多的狡诈与阴谋,实际上还是篡权夺位。

因为要打禅让的旗号,所以必须把顺天应人的戏做足,“劝进”于是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主要环节。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是司马懿的第六世孙,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次子,安帝司马德宗的亲弟弟。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刘寄奴。

晋恭帝很聪明,知道东晋气数已尽,皇帝早就是军阀的傀儡,所以刘裕让人将写好的禅位诏书拿给他抄的时候,他欣然提笔,没有丝毫犹豫。

按说这事儿就算结了,刘裕应该满心欢喜地圆他的皇帝梦去了。

可是不,刘裕一定要“奉表陈让”,说自己德行浅、功劳小,当不起这个大位。

这时候,晋恭帝早已知趣地搬出皇宫去了,这个陈让表自然不能送达。

数百名大臣联袂上表劝进也不行,刘裕硬是把架子端着。

这个时候,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亮相了,他就是太史令骆达。

魏晋以后,太史令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

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很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往往抱有主观神秘的态度,所以太史令颇有些像现在的仙婆神汉,要太史令来证明刘裕代晋是上天的旨意,显然是太合适不过了。

先是宋朝王公大臣登门陈请,后是太史令文建陈天符瑞,依然是东汉一百九十六年禅魏,魏四十六年禅晋,晋一百五十六年禅宋,而宋自永初立国至今已六十年,又是逢“六”。

如此一来,结论自然是“天意”。

其实,在篡位者的心里,皇帝这个宝座是非我莫属的,有没有太史令的数字游戏,都不会影响到大局。

之所以让群臣粉墨登场、联袂劝进,不过是不得不走的一个过场而已。

既然是走过场,表演是否出彩,场面是否感人,乃至戏词儿是否剽窃,也就无关紧要了。

太史令的数字游戏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禅让从来就不是真实的历史存在,而是一种虚伪的政治样板。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导读】朱元思,字玉山,吴均的朋友。 本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描 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景色,充分展示 了浙西一带秀丽的江山美景。齐梁文人 将书信与骈文结合,写的短小隽永,可 作山水游记欣赏,因此被称为“山水小 品”。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杨衒之
【导读】本篇写永宁寺的营建规模和它 的豪华气象。
芜城赋 鲍照
【导读】南朝宋孝武帝时,竟陵王刘诞在广 陵(古城在今江苏省江都县东北)修建宫室, 并“多聚财力之士”,受到宋孝武帝的猜忌。 大明三年(459),孝武帝指使有司弹劾刘 诞,刘诞据广陵而反,孝武帝派兵镇压,战 斗七十余天,广陵城受到极大破坏。本篇是 写广陵在经过竟陵王刘诞叛乱以后的荒凉景 象。作者通过对广陵今昔气象的夸张描绘, 突出的表现了兴亡之感,是骈体抒情小赋中 的名作。
【本章习题】
一、填空: • 《与吴季重书》的作者是( ) • 《山居赋》的作者是( ) • 《陶征士诔》的作者是( ) • 《三国志》的作者是( ) • ( )被誉为“集六朝地志之大成”的著作。 二、名词解释: 沈诗任笔 三、论述题: 论述齐粱时期文学新变对文章体貌的影响。
第二节 南朝的骈文和辞赋
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 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
藻,对仗日工,用典日繁,骈体文的要领及其基本特征。 对仗日工,用典日繁,骈体文的要领及其基本特征。 刘宋 谢灵运《山居赋》 谢灵运《山居赋》 芜城赋》 鲍 照 《芜城赋》 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 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 月赋》 谢 庄 《月赋》 徐陵《玉台新咏序》 陈朝 徐陵《玉台新咏序》 齐梁 孔稚珪《北山移文》 孔稚珪《北山移文》 别赋》 恨赋》 江 淹 《别赋》《恨赋》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与宋元思书》 吴 均 《与宋元思书》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简)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简)

第三节 南朝辞赋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 齐梁陈时期是赋风的重要转变时期。这时的赋,词 采更加艳丽,不但追求对偶精切,而且讲求声律 和谐,句式逐渐趋向骈四俪六,隔句作对;有的 则较多的运用五、七言诗句,而且是律化的诗句, 使赋更接近于抒情诗,出现诗赋合流的趋势 这段时期共有辞赋作家五十五人,辞赋作品一百七 十八篇。杰出的作家首推江淹,萧纲、萧绎在当 时也比较有名。
《别赋》通过对各种人离情别绪的描写,刻画了他 们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他们离别时的感 第三节 南朝辞赋 伤。赋将人们生活中这种普遍存在的感情加以概 括,又从各种人的生活经历中体现出来,并显示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其各自的特征,写得比《恨赋》更细腻,更富感 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 染力。 (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接下来看一下写情人之别,于忧伤中充满了诗意的 美感: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 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 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 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南朝刘宋时期的辞赋同整个文坛一样,风气发生了 第三节 南朝辞赋 明显的变化,即变平淡为绮丽,变典雅为新奇, 语不单行、文益藻绘,色彩更为浓丽。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杰出的辞赋有鲍照、谢惠连、谢庄 (一)鲍照的《芜城赋》 鲍照赋今存十篇,《芜城赋》是其最负盛名的代表 作。 《芜城赋》是一篇慨叹历史兴衰变化的吊古之作。 芜城指广陵(今扬州),广陵在西汉时已成为繁 华都市。到刘宋时,连遭破坏。鲍照大约于大明 四年至广陵,见其荒凉破败,乃作此赋以抒发其 今昔盛衰之感,故以“芜城”命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南朝辞赋
一、刘宋时期的辞赋 萧纲赋今存二十三篇,其中较有特色的是写艳情的 赋如《眼明囊》、《鸳鸯》和《采莲》等。这种 二、齐梁陈时期的辞赋 艳情赋虽涉及女性美,但大体上都写得比较含蓄。 (一)江淹的《恨赋》和《别赋》 萧绎赋今存八篇,也较多涉及艳情。如《荡妇秋思 (二)萧纲、萧绎的赋 赋》 从萧纲萧绎赋可以看到,梁陈赋已完全摆脱汉大赋 的铺张扬厉,走向抒情化、骈偶化。这些赋文词 清丽,情思绵渺,描写细腻,有南朝民歌中风情 小调那种轻巧流丽的韵味。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洛神赋》)
二、南朝美文
宋 美文衍变
齐梁
傅亮、元嘉三 大家 抒情小赋
议论文
诗体赋
写景文
(一)宋世文风
“讹而新”(《文心雕龙· 通变》) 诡诞而新奇 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
谢灵运《岭表赋》《山居赋》;颜延 之 《 赭 白 马 赋 》《 陶 徵 士 诔 》 ; 鲍 照 《芜城赋》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 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 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 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 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 宫之苦辛哉?”(《芜城赋》)
(二)齐梁文风——新变
1.抒情小赋的勃兴 江淹《恨赋》《别赋》; 任昉《奏弹刘整》; 孔稚珪《北山移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 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 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 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别赋》)
3.诗体赋的创作实践
庾信《春赋》《哀江南赋》并序; 徐陵《玉台新咏》序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 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 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 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 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 辞赋、骈文与散文
文风衍变的过程
渐趋骈俪
Hale Waihona Puke 魏晋—情文并备 南北朝南朝—新变 北朝—融合
一、魏晋文风
情文并备,华丽的共性与鲜明的个性并存
(一)应用文体:政令、章表、书信等 1.曹操:“尚通脱”思想无所顾忌,行文不拘常例 《求贤令》“唯才是举” 《举贤勿拘品行令》“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 四、南北朝辞赋 南北朝辞赋 • 赋的骈俪化与骈文的兴盛是南北朝辞赋与 美文发展的一大特点。 美文发展的一大特点。 • 南北朝赋更趋于形式的完美,骈俪的风气 南北朝赋更趋于形式的完美, 十分浓厚。 十分浓厚。 • 骈文用语比赋更为严格,以四言、六言为 骈文用语比赋更为严格,以四言、 基本句式,因此又叫四六文。 基本句式,因此又叫四六文。
• (三)、“通脱”——文学格调的变化 )、“通脱” 文学格调的变化 • 思想无所顾忌,行文不拘常例 思想无所顾忌,
二、魏晋辞赋的变化: 魏晋辞赋的变化:
• 沿着汉末抒情小赋发展而来 • (一)题材扩大 • (二)抒情意味更浓 (三)篇幅更趋短小 描写细致,字句清丽。 描写细致,字句清丽。 汉赋堆垛铺陈。 汉赋堆垛铺陈。
• 齐梁文学的新变 齐梁文学的新变——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 题材与风格的处理上翻新出 奇,各竞新巧 • 第一,永明声律说兴起 第一, • 第二,文笔之辨的深入 第二, • “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 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 则笔而非言。 则笔而非言。”——颜延之 颜延之 • “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刘勰 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刘勰 • 第三,不拘常体的呼声。 第三,不拘常体的呼声。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 骈文(骈体文) :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 骈文(骈体文) 的一种文体,语言形式上,对仗、声律、 的一种文体,语言形式上,对仗、声律、 用典、藻饰。 用典、藻饰。 • 骈文起始于东汉,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 骈文起始于东汉,形成于魏晋, 北朝。晚唐、明清用“四六” 北朝。晚唐、明清用“四六”,清代才叫 骈体文。 骈体文。
魏风的变化 个性化、 新的格局 :个性化、美文化、多元化。 个性化 美文化、多元化。 )、“文以气为主” (一)、“文以气为主”——文学价值取 文学价值取 向变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人的觉醒)。 向变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人的觉醒)。 “以气质为体”——沈约 以气质为体” 沈约 文以气为主” “文以气为主” ——曹丕 曹丕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刘勰 刘勰

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研究

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研究

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研究诗言志,赋亦言志。

言志赋是中国古代赋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在东汉中后期。

崔篆的《慰志赋》被认为是言志赋的开端之作,继此之后,涌现出了一批作家,形成了赋的创作的新潮流。

至建安与魏晋时期,伴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和儒家载道讽谏的正统文学观念对文学创作的束缚逐渐松弛,楚骚美学思想趁机扩大了影响,从而迎来了抒情写志赋的繁荣。

这些言志赋在题材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在赋史上留下了许多久负盛名的言志之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的赋学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对言志赋的专门研究不是很多,只是在赋学著作中作为一个章节,对某些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不够全面。

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言志赋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进一步的分析,略尽绵薄。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本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择探究言志赋的主要目的和选题的意义所在,回顾了言志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其次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赋在辞赋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言志赋界说。

第一节阐述个人对言志赋范畴的理解与定位,以明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主要从文学继承的惯性作用和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古代知识分子心中秉承的人生价值观念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言志赋兴起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言志赋创作概况。

第一节从宏观的角度对魏晋南北朝的言志赋情况进行了大致地勾勒。

第二节把魏晋南北朝的言志赋一一罗列出来,并在具体的篇章取舍方面进行自己的阐述,给出具体的理由,最终确定为言志赋的篇目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一目了然。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言志赋的分类。

这部分是本篇论文的核心,对六朝言志赋进行了类析。

首先,从大的方面将魏晋南北朝的言志赋分为壮志难酬的悲叹和建功报国的心声;其次,又将壮志难酬的悲叹以表现的手法的不同又细分为六个方面,在这一章中,托物言志的部分是本节的重点。

将建功报国的心声也从内容上细分为三个方面,以便在掌握具体作品中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中表现出的某些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赋的代表作
陶渊明,虽然他的赋只保留了三篇:《归去
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 但在东晋赋坛实在是独具高标。
南北朝赋代表作
鲍照(412-466),字明远,东海(江苏涟
水县)人。鲍照在刘宋一代文坛上地位很重 要,诗歌自不必说,就赋成就而言,有“宋 赋之雄”之称。鲍赋与其诗作一样,感情激 越,处处流露出寒士在豪门世族门阀制度压 制下的愤懑,而在表现方法上,赋作更显婉 曲含蓄,这一点在其众多的咏物赋中体现比 较明显。鲍赋中最有名的是《芜城赋》,

前后两段景物描写,一段即景生情,一段寓情于景, 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地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 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回环跌宕,感人肺腑。二 是借典故抒发感情。此赋是作者有感而发,赋中所 用的典故与作者的身世遭际相吻合,因而自然贴切, 毫无铺陈堆砌之感。“仲尼叹归”、“钟仪楚奏”、 “庄舄越吟”形象地道出了人们思乡的普遍心理, “河清未至”、“匏瓜徒悬”、“井渫不食”含蓄 而准确地表达了济世之志不得施展的忧虑。 这些典故恰当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大大地丰 富了文章内涵。

建安赋的代表作
王粲(177—217)字仲宣,高平(邹县)人。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说,“仲宣独自善于 辞赋”,可见他的赋作在当时已享有盛誉, 他今存赋27篇,但完整的只有《登楼》一篇。 在此赋中充分展现了时难未平、壮志难酬、 寄人篱下、怀才不遇的苦闷感慨。此赋的突 出特点是善于运用景物来衬托作者的心情, 达到了情景交融、情景合一的境界,可以说 借景抒情之赋当始于此。
特点一,想象丰富。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
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 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 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 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 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 绝代。
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
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 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 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 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 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 是有感于宋玉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女赋》、《高唐赋》两 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 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 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 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 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 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 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 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
所以诗歌写作,如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作无
疑都开始变得凝练,而此期的赋作其实也一 样开始朝着诗化方向发展,开始抛弃汉代赋 作的传统写作方式,关于这一点,读读曹丕 的《柳赋》,王粲的《登楼赋》就一目了然。
从创作现象上看,此期除了赋作数量较大外,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出现了一批同 题共(竞)作的赋作,如曹氏父子三人都有 《登台赋》,王粲、陈琳、应旸、杨修都有 《神妇赋》,曹操、曹丕、曹植、王粲都有 《槐树赋》。这当与曹氏集团当时的集体创 作活动有关。
对亲友故土的怀念,对离愁别绪的描写,是 六朝赋家着力表现的又一重要领域。 2、对秀美壮丽的山川景物的专门描绘。 3、对当代重大政治事件的记录,对故国兴亡 的反思。
其三,从赋作的外在表达上看,此期赋与汉
代相比,体制普遍显得短小精悍,语言则清 丽自然。汉赋洋洋洒洒,数千言者皆为常事, 而且皆求博奥富赡,甚而下者,无注而难以 卒读。这种毛病在六朝赋中是找不到的,篇 幅上通常为一两百言,语言以通俗浅易为主。

原因大约有二:一,写作目的不同,汉赋很多是献 给皇帝或宫廷其他王子的,润色鸿业的潜在要求和 邀功请赏的心理必然促使赋作者呈才使气而极力铺 排渲染,而六朝赋则主要写给自己,所以但求辞达 而已。二,当受此期兴起的五言诗之影响。诗歌从 四言向五言转变过程中,除了内容方面的新变外, 还有表达技巧方面的改变,那就是意象开始萌芽
而此期的咏物赋作则多借用楚骚的比兴寄托
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写人,其中部分作品 写物达到了高度拟人化境界,物与人浑然统 一,艺术水平极高如曹植的《蝙蝠赋》、 《鹞雀赋》,祢衡的《鹦鹉赋》。这些佳作 直接开启了后来咏物抒情赋和讽刺小赋的先 河,在赋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三类:1、对节物变迁、人生短促的感叹,


其次,相对汉赋,魏晋南北朝赋作题材范围大大拓 广,体式更加灵活多样。 汉代赋作,由于体物和铺 彩的需要,其描写题材主要集中在京都体制、园林 苑囿方面。而魏晋南北朝赋扩展到咏物、登临、凭 吊、悼亡、伤别、归田、游仙等,几乎是应有尽有, 可以说囊括了几乎所有的题材,后来的赋作只是在 此期基础上深入开掘而已,而从类型上都没有超越 此期。即使一些题材汉代赋中有所涉及,但到魏晋 南北朝则又增加了新的因素。

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 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 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 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 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 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 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 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就赋史意义而言,它“标志着汉魏之际抒情
小赋在艺术上的完全成熟。”北宋晁补之也 评价说,“盖魏赋极此矣”,可见享誉之高。


东汉末年,汉献帝被董卓挟往长安时,王粲亲历乱 离,目睹兵连祸结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灾难,感触颇 深,他的部分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其代表有《七哀诗》和《登楼赋》。《登楼赋》是 王粲滞留荆州时登当阳城楼所写,赋中塑造了一位 乱离人的形象,抒发了因久客他乡,才能不得施展 而产生的怀乡思归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倾吐了期 望天下统一太平,自己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情 怀。
此赋风格沉郁悲凉,辞采丰富优美,语言自
然流畅,是王粲赋中的名篇,也是建安时期 抒情小赋的代表作。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 称之“虽张(衡)、蔡(邕)不过也”;清 人评价此赋:“全篇无雕镂之字、幽奥之词, 但以直抒胸臆,言足达意而止,较之汉赋, 觉得清疏得多”,确实如此。

自王粲登楼作赋后,登楼就与忧愁联系起来了,后 人在作品中常常提及,如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 州》中“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李 商隐《安定城楼》中“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 更远游”,温庭筠《凤栖梧· 衰柳疏疏苔满地》中 “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周密《一 萼红· 登蓬莱阁有感》中“故园山川,故园心眼,还 似王粲登楼”,元遗山《石州慢· 击筑行歌》中“生 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天地一 飞鸿,渺翩翩何许”,都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 中块垒。
此赋结构严谨,脉络分明。以登楼游览的活
动为顺序,以“忧”字贯穿全篇。开头写 “登兹楼以四望”,结尾点出“循阶除而下 降”;登楼希望借览胜以“销忧”,下楼反 而“气交愤于胸臆”,前后照应,首尾相连, 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构成彳氐徊俯仰、一 唱三叹的回环之美。

通篇写愁,满纸悲情,思乡怀归之愁、怀才不遇之 忧、河清未至之虑、乱离伤时之感交织一起,可谓 回肠九转,忧心百结。这些长期积压在作者胸中的 郁闷之气,一旦触发便如地下熔岩喷涌而出,格外 强烈,真挚深沉。 而这种种愁绪又是乱离之人常有的,颇具有代表性, 特别容易引起共鸣,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正 是千百年来《登楼赋》打动无数读者的原因所在。
全篇“使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描绘出广陵过
去的繁华和眼前的衰败,既表现自己苍凉失 意的心境,也隐喻着对统治阶级豪奢生活不 能久保的讥刺。”全篇语言奇警,用笔挺拔, 感情深沉,是此期难得的佳作。
江淹的《别赋》、《恨赋》.此二赋“写情透
彻”,“细致入微地揣摩了世上各种身份的 人们的心理情绪特征,将人间几种最强烈的 情感加以类型化,创造出专力刻画千姿百态 人情的心绪文学。”首尾呼应、感情贯注, 浑然一体;其平行铺排、文末点题的结构方 式对李商隐的杰作《泪》和《曲江》皆有影 响。
单就题材而言,此期有两类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数量不少的写爱情、婚姻问题的赋,这 些是汉代赋家不可能涉及到的,只有到了魏 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 思想变得通脱、自然、自由,才可能大胆写 女性、言情爱。这是文学在题材上的“自觉” 表现,也是人自身的自觉之标志。二是咏物 赋的新的发展。如前所言汉赋重在“体物”, 重摹形,不重“写志”,有寄托者不多。
魏晋南北朝赋
概述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诗文赋在此期 都取了空前的发展。单就赋而言,此期相对于两汉 赋的新成就、新发展有: 首先此期赋作主要实现了由汉大赋的体物一格向抒 情言志的根本性转变。在汉代赋作中可以见到秾丽 的辞藻,铺排的描写和竭力的夸张,却读不到赋者 的丝毫情感。而汉末建安时期的赋作则一如此期的 五言诗作一样开始自觉地针对现实抒情言志了。这 种言情性在此期不只是出现在抒情类赋作中,而是 开始向此期的所有题材如纪行、征旅、咏物等中渗 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