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期末作业
课程名称: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任课教师:欧阳强
作者:裴浩阳杨京谕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运输学院学号:201628010320 201628010314
——2017年5月7日
作业题目:沉没成本
作业形式:视频+文档
作业内容:
故事讲述:老王在一个某次老同学聚会上举起一张百元大钞,提议大家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一百元拍卖会”。规则:底价为1元,每次加价至少要加1元;出价最高者照例得到这100元,而出价次高者虽然拿不到这一百块,也要按叫价付款给老王。
老同学们一听,觉得这“钱买钱”的游戏挺新奇,便都聚拢过来参加拍卖。
一开始,“10元”、“15”、“20元”的竞偿声此起彼落,到价码抬高到“50元”时,步调缓和了下来,只剩下零星三、四个声音在竞价。最后,只剩下两位竞价者:老莫和死对头老何。
当老莫喊出了99元时,得意地瞥了一下旁边刚加价到98元的老何。
老何喝了几杯酒,酒气上头,不假思索地再次出价,“100”元!
在场的老同学们立刻起了一场小小的骚动,窃笑声不断。
此时老何如果叫价100元是有利的,这样他不会从交易中获益,但总比损失100元要好。
到此,我们可预见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进价没有在100元停止。
果然老莫马上加价,“105元!”
如果虽然到这个价格时,老莫已经亏了5元,但如果他叫价成功,至少可以把损失降低到5元。而他的死对头老何则会白白损失100元。
谁也不想当这场拍卖的冤大头,于是拍卖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其中一方出于止损的理智而退出这场竞价。
当然的结果自不用多说,不管谁得到这100元大钞,都会亏本,而老王则坐收渔翁之利。
故事相关:“一百元拍卖游戏”是博弈论经济学家叔比克发明的。类似的事件在股市、期货市场、赌场、16世纪荷兰郁金香狂潮,甚至生活中的旅游、购物、学习、工作比比皆是。
“炒股都炒成股东了。但没办法,我投都投进去那么多了,总要赢一点回来。”
“我和对象性格实在不合适,但是都谈了3年了,也付出了那么多去磨合,应不应该分手?”
“做这份工作5年了,我还是无法喜欢上这份工作。但如果要换工作,又要重新开始,会不会浪费了之前3年的经验?”
“学金融这个专业学了3年了,但我志不在此。应不应该放弃、报另外的专业?可是已经在本专业投入了那么多精力……”
“等了15分钟,上班都要迟到了,还是没截到的士,要不要去搭地铁?可是都已经等了15分钟了……还是再等等吧!”
“以及旅游遇到坑爹的高价景点时,大家用来互勉的“来都来了”。
原理解释:他们念念不忘的,是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即已经付出、已经没法再拿回来的成本。
人们再决定是否继续做一件事时,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
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这些投入不仅仅是时间,还包括精力、金钱甚至情感等等。
早些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士兵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口头禅已然变成了一种大众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在白昼寒夜里为人生的目标而坚持不懈。
但如果用在很多被套牢的人生陷阱里,这句话往往更像一句诅咒。
刚开始时,莫先生和何先生都是出于经济利益而参加竞价,一旦超过了自己可承受的损失,便开始不计成本地继续投资,以期击败对方、取回损失。
当出价等于回报“100元”时,两位开始感到焦虑、不安,发现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
当出价高过奖金时,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损失者”,不过,为了挽回面子或处罚对方,两位不惜'牺牲'地再抬高价码,好让对手损失得更惨重。
“钱买钱”的拍卖会故事折射出一个经济学原理你也中招了吗?
“被自己蠢哭了,但又不甘心”,这种愤懑、赌气、念念不忘的
情绪,使人们掉进生活的这种陷阱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原因很简单,我们过于看重自己在某件事上的投入和“面子”。
岂不知,“执著”和“被套牢”往往只有一线之差。
所给建议:对于这种“投入终将大于收入”的陷阱,心理学家鲁宾(J.E.Rubin)的建议是:
1.确立你投入的极限及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钱或多少时间?
2.极限一经确立,就要坚持到底:譬如等公交,约定至多等10
分钟,超过时间了就直接去打的士。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别人:事实证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车,脱身的机会就大为减少,因为别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继续投入的代价。老板说了,这个月的全勤奖有300元,可不能因为省几十块的士费而毁了!
5.保持警觉。超出极限,及时脱离。
还是那句老话,很多经济学现象,看起来高深莫测,归根到底就是人性而已。
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