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综合练习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

②诣: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

④仆:谦称。

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

⑧师资:师。

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B.小的时候很迷糊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

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抛弃)(_____)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_____)
[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2]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体现徐孺子聪明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未成,弃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逢老媪方磨铁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白感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2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画龙点睛张僧繇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③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④诞⑤,因⑥点其一。

须臾⑦,雷电破⑧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晴者皆⑨在。

注释:①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②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③每:常常,每每。

④以为:认为。

⑤诞:虚妄,荒唐。

⑥因:因此,就。

⑦须臾:一会儿。

⑧破:击。

⑨皆:都,全都。

[1]结合注释,解释句子的意思。

(1)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文,我们知道张僧繇不点睛的原因是________(用原文回答),点睛后的结果是_______(用原文回答)。

从中看出张僧繇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画龙点睛”词语本意是________,联系实际,你认为这个词语多用来指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龙点睛”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_______时期的列子。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 (原版)

文言文综合复习——劝学 (原版)

文言文知识点综合复习——《劝学》一、挖空练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句式:)。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文言词语:实词:(一)通假字1.輮使之然也()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三)一词多义1.假:(1)善假于物也()(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4)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5)假以雄权(《大唐新语》)()2.疾:(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2)君有疾在腠理(《扁鹊见蔡桓公》)()3.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以为妙绝(《口技》)()(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虚词:1.于:(1)寒于水()(2)善假于物也()(3)取之于蓝()2.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终日而思矣()(4)而见者远()(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7)锲而不舍()(8)蟹六跪而二螯()3.焉:(1)风雨兴焉()(2)圣心备焉()4.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鳝之穴()三、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拔树凿井伊犁①城中无井,皆出汲②于河。

一佐领③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在今新疆。

②汲:打水。

③佐领:官名,掌管户口、兵役、诉讼等。

④苟:如果。

[1]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A.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C.佐领聪明智慧,带着人们在沙漠中挖出了水井。

[2]结合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2)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2]用“”划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

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

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

⑧待:依赖。

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综合练习题)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 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 )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公欣然..曰( ) 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文化常识综合练习(共10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选择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鹿卿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徐鹿卿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是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是史书,即正史。

B.“廷试”是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第二名被称为“进士”。

C.“御史”是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称为“谥”或“谥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世宗崩,穆宗立,历两京左右通政。

万历初,张居正当国,亦不乐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

御史至山中视,瑞设鸡黍相对食,居舍萧然,御史叹息去。

瑞无子。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试”,明、清的“乡试”在各省的省城举行,主考官均由皇帝亲派。

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崩”是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C.“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穆宗、万历等。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赵广拒画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

②小史:书童。

③建炎:南宋高宗年号。

④贼:这里指金兵。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尤工作马(擅长)B.几能乱真(表数量)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遂断右手拇指遣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选段中的两个小儿争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梳理选段中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现象和依据,并完成练习。

(我发现)两小儿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小儿甲是以()为依据说明观点的,小儿乙是依据()得出结论的。

(填序号)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3]选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来展开两小儿辩日的情节。

两小儿给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语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1狮子王与豺chái1曩nǎ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é一豺,将食之。

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ú。

”狮子王悦。

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

期jī年,鹿尽,豺无可送者。

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

字词解释:曩:_______ 攫:_________ 月:______ 以:______期jī年:______ 图:_____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ì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xù之池。

2 校xiào人烹pēng之。

反命曰:“始舍shě之,圉yǔ圉焉,悠然而逝。

”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_____ 畜:______ 烹:______ 反命:______舍:_______ 孰:______ 既:_____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

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

”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

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

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

字词解释:问:______ 得无:______ 恙:______ 内:______数:_______ 今:______ 谢:_____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综合练习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以:________日中:________及:________盘盂:________沧沧凉凉:________孰:________汝: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________②方:________③欲:________④还:________(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玉,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2024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②“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带点字的解释。

[2]把文中句子补充完整,再解释句子含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个故事,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__________)(2)遂迁居市旁(__________)[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_________昔者,有馈鱼于郑相①者,郑相不受。

或②谓郑相曰:“子③嗜鱼,何故不受?”对④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⑤,无以食鱼。

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

②或:有人。

③子:您,对人的尊称。

④对:回答。

⑤禄:做官的俸禄。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涉江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涉:者:其:自:坠:于:遽:契:是:[2]写出句子的意思:遽(jù)契(qì)其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

博山①李氏者,以伐薪②为生。

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③,携家喂养。

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

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时值秋祭④,例用鹿。

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

猎者固⑤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

”是夜鹿去,遂不归。

李氏深悔之。

注:①博山:古地名。

②伐薪:砍柴。

③仔:同“崽”。

④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

⑤固:坚持。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其家户外皆山__________ (2)时值秋祭__________(3)李氏不与____________ (4)鹿稍长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夜鹿去,遂不归。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 、拼音 (综合练习题)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35篇 、拼音 (综合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若..雪骤()..柳絮因风起()(2 )俄而(3)撒盐空中差可拟..曰()...()(4)公欣然2.翻译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古代像谢道韫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示例吗?(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饭.疏食饮水()2.翻译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3.选文中不少句子已经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择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三)虽有佳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弗食,不知其旨.()教学相长.也()虽有至道.()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天地。

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

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1]解释加点的字。

性敏好学:_____ 家贫: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本文与“囊萤夜读”的故事,将这两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

3. 古诗小考场。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_____。

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快乐调音师(4)好朋友,牵牵手。

4.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1]“折枝”的意思是()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面练习。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①天子且至________ ②军霸上 ________ ③改容式车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最后一句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文言文综合复习——登泰山记(答案)

文言文综合复习——登泰山记(答案)

文言文综合复习——登泰山记一、挖空练习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汶(wèn)水(河流)西(向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这里指泰山的北面),济水东(向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句式:判断句)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这里是“冒”的意思)风雪,历(经过)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

是(这)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山脚下)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石阶),其级七千有余(十、百、千等整数后的零数)。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句式:判断句)余始(起初)循(顺着)以(连词,表修饰)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句式:判断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

(句式:判断句)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

及(到)既(……之后)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词作动词,照)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指城市),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像)带然(……一样)。

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等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稍(逐渐)见云中白若(像)樗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

(句式:判断句)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片刻,短时间)成五采(同“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有人说),此东海也。

(句式:判断句)回视日观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西峰,或(有的)得日(照到阳光)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儿童为什么拍掌而 笑?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原 因。
齐人攫金
▪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 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 攫其金而去。吏捕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 徒见金。”
▪ 1. 那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拿 走金子的?当时他的感觉是 什么?
▪ 2. 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来形 容这个人。
▪ 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 现韩娥歌声的美妙动听?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之为听;一人虽至,
而思鸿之将至,援檄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岂是
其智弗若之也?吾曰:“非然
也。”
▪ 1.为什么同一个老 师,而两个学生学习 的效果不同呢?
牧童指瑕
▪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 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爱之,锦囊 玉轴。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 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之。
▪ 指出下列句中“之”所指代的内 容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召吏欲杀之 3.请数之 4.使诸侯闻之
▪ 晏子列举烛邹三大罪状的真 正目的是什么?
叔敖埋蛇
▪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 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 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 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 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见, 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 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 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薛潭学讴
▪ 薛潭尝学讴于秦青,未穷 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交衢,扶节悲 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 潭乃谢求反,终生不敢言归。
▪ 1.文中有两个词能概括薛 潭态度的变化,请找出来。
▪ 2.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 悟出点什么道理呢?
余音绕梁
▪ 昔韩娥东之齐,匮
粮,过雍门,鬻(yù卖) 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 去。
韩信拜将
▪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 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 骂何曰:“若
▪ 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 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 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 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 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 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 上曰:“吾亦欲东③耳,
) ② 诸将
③ 王必欲长王汉中( ) ④ 上许之(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 22.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 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 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 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 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 记·淮阴侯列传》)
▪ 【注】 ①上:指汉王刘邦 ②顾王 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③ 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④为公: 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亡者以十数( )
▪ 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 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 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 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呼小儿, 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 日,斋戒,设坛场,具礼,
文言文综合练习
阎立本视画
▪ 阎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 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 “犹是近代佳手。”明日更往,曰:“名 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 日不能去。
张僧繇始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 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贸阎 立本作《醉道士图》。今并传于代。
▪ 1.阎立本视画的心理前后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 2.从本文中,你能得到哪些思 想上的启迪?
晏子谏杀烛邹
▪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 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 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 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 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 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 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 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 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 23.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 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